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四十八 南宋 · 释居简
真法身,抵死谩生。
自沽村酒,自把磁瓶。
却著衫来作主人(举法界观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故令众生现时,法身不现)
韩司徒赠诗过奖鄙集次韵奉谢 明 · 皇甫汸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二十七
万事无心付寂观,一灯遥夜坐忘寒。
调卑岂合阳春和,形秽空将玉树看。
木落冶城回客梦,钟鸣香积倚僧餐。
因公欲访君平,可是人间蜀道难。
寒山 其三 南唐 · 泰钦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谁信天真佛,兴悲几万般。
蓼花开古岸,白鹭立沙滩。
露滴庭莎长,云收溪月寒。
头头垂示处,子细好生观(《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卷上作「看」)
寒山 其一 南唐 · 泰钦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
片云生晚谷,孤鹤下遥天。
岸柳含烟翠,溪花带雨(《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卷上作「露」)鲜。
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
在京养马数诏大中祥符五年七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宋会要辑稿》兵二四之一一(第八册第七一八四页)、《玉海》卷一四九
在京养马七千匹,淳泽监、牧养监马数在内,分擘养放。
左院坊监马千五百三十匹,常留在院坊监养喂(御马二百八十七匹,亲王马百八十匹,驾头传宣马二百四匹,楚王宫马十匹,短镫马二十八匹,启圣院十一匹,玄寂观二匹,复改为太和宫。),四百七十匹留准备支使
如牧马数多,逐旋送淳泽院养放;
或数少,要马支配,即却于本监马内依色额拣取配填,或医较马内拣选支使国信马二十五匹,诸班马五十匹,御龙直马二十匹,臣僚马三十匹,捧日龙卫马百匹,拱圣马五十匹,骁骑五十匹,云、武骑马五十匹,天武、龙猛马三十匹,诸杂配军马三十五匹,杂使马三十五匹,马铺马十五匹。)
右院坊监马千五百三十匹,常留在院坊监养喂(御马二百匹,拣中马三百一十匹,短镫马二十匹。),四百七十匹留准备支使
如牧马数多,或支马数少,并依左院例国信马二十五匹,诸班马五十匹,御龙直马一十匹,臣僚马三十匹,捧日龙卫马百匹,拱圣马五十匹,骁骑五十匹,云、武骑马五十匹,天武、龙猛马三十匹,诸杂配军马三十五匹,杂马十五匹,马铺马一十五匹。)
牧养监马千五百匹(七百五十匹左院,七百五十匹右院。)
淳泽监马三千五百匹(千七百五十匹左院,千七百五十匹右院。)
除比马数外,更有牧到马,并令左右骐骥院大中祥符五年诏,委自两院监官勘会,逐时擘画,定合支送去处,申取群牧司处分。
巨川宣抚(诗题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案巨川王楫也,元史有传。」)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巨川宣抚文武兼资,词翰俱妙,阴阳历数无所不通。尝举法界观序云:「此宗门之捷径也。」今观瑞应鹤诗,巨川首唱焉,叹其多能,作是诗以美之。
历数兴亡掌上看,提兵一战领清官。
马前草诏珠玑润,纸上挥毫风雨寒。
昔日谈禅明法界,而今崇道倡香坛。
诸行百辅君都占,潦倒鲰生何处安。
峰禅师碑铭 唐 · 裴休
四言诗 押先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三
峰禅师号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县人释迦如来三十九代法孙也。释迦如来在世八十年。为无量人天声闻菩萨说五戒八戒大小乘戒四谛十二缘起六波罗密四无量心三明六通三十七品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世谛第一义谛无量诸解脱三昧惣持门。菩萨涅槃。常住法性。庄严佛土。成就众生。度天人教菩萨一切妙道。可谓广大周密。廓法界于无疆。彻性海于无际。权实顿渐。无遗事矣。最后独以法眼付大迦叶。令祖祖相传。别行于世。非私于迦叶而外人天声闻菩萨也。顾此法众生之本源。诸佛之所證。超一切理。离一切相。不可以言语智识有无隐显推求而得。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之。光明受用而已。自迦叶至达摩。凡二十八世。达摩传可。可传㻮。㻮传信。信传忍。为五祖。又传融为牛头宗。忍传能为六祖。又传秀为北宗。能传会为荷泽宗。荷泽于宗为七祖。又传让。让传马。马于其法为江西宗。荷泽传磁州如。如传荆南张。张传遂州圆。又传东京照。圆传大师大师于荷泽为五世。于达摩为十一世。于迦叶为三十八世。其法宗之系也如此。大师本豪家。少通儒书。欲干世以活生灵。偶谒遂州遂州未与语。退游徒中。见其俨然若思而无念。朗然若照而无觉。欣然慕之。遂削染受教。道成乃谒荆南荆南曰。传教人也。当盛于帝都。复谒东京照。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复谒上都花严观。观曰。毗卢花藏能随我游者。其汝乎。初在蜀因斋次受经。得圆觉十三章。深达义趣。遂传圆觉。在汉上因病僧付花严句义。未尝听受。遂讲花严。自后乃著圆觉花严及涅槃金刚起信唯识盂兰法界观行愿经等疏钞。及法义类例礼忏修證图书纂略。又集诸宗禅言为禅藏。总而叙之。并酬答书偈议论等。凡九十馀卷。皆本一心而贯诸法。显真体而融事理。超偫有于对待。冥物我而独运矣。议者以大师不守禅行。而广讲经论。游名邑大都。以兴建为务。乃为多闻之所役乎。岂声利之所未忘乎。嘻。议者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夫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分而为戒定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万行未尝非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禅者。六度之一耳。何能总诸法哉。且如来法眼付迦叶。不以法行。故自心而證者为法。随愿而起者为行。未必常同也。然则一心者。万法之所生。而不属于万法。得之者则于法自在矣。见之者则于教无碍矣。本非法。不可以法说。本非教。不可以教传。岂可轨迹而寻哉。自迦叶至富那奢。凡十祖。皆罗汉。所度亦罗汉。马鸣龙树。提婆天亲。始开摩诃衍。著论释经。摧灭外道。为菩萨唱首。而尊者阇夜。独戒力为威神。尊者摩罗。独苦行为道迹。其他诸祖。或广行法教。或专心禅寂。或蝉蜕而去。或火化而灭。或攀树示终。或受害而偿债。是乃法必同。而行不必同也。且循辙迹者非善行。守规墨者非善巧。不迅疾无以为大牛。不超过无以为大士。故大师之为道也。知见为妙门。寂静为正味。慈忍为甲盾。慧断为剑矛。破内魔之高垒。陷外贼之坚阵。镇抚邪杂。解释缧笼。遇穷子则叱而使归其家。见贫女则诃而使照其室。穷子不归。贫女不富。吾师耻之。三乘不兴。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化。荷担不胜任。吾师耻之。避名滞相。匿我增慢。吾师耻之。故皇皇于济拔。汲汲于开诱。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崇。人有依归者。不俟请则往矣。有求益者。不俟愤则启矣。虽童幼不于敬接。虽骜很不怠于叩励。其阐教度生。助国家之化也如此。故亲大师之法者。贪则施。暴则敛。刚则随。戾则顺。昏则开。堕则奋。自荣者慊。自坚者化。徇私者公。溺情者义。凡士俗有舍其家与妻子同入其法分寺而居者。有变活业绝血食持戒法起家为近住者。有出而修政理救疾苦为道者。有退而奉父母以丰供养为行者。其馀憧憧而来。欣欣而去。扬袂而至。实腹而归。所在甚众。不可以纪。真如来付嘱之菩萨。众生不请之良友。其四依之人乎。其十地之人乎。吾不识其境界廷宇之广狭深浅矣。议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大师建中元年生于世。元和二年印心于圆和尚。又受具于拯律师大和二年庆成节。徵入内殿问法要。赐紫方袍为大德。寻请归山。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灭于兴福塔院。俨然如生。容貌益悦。七日而后迁于函。其自證之力可知矣。其月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二月十三日茶毗。初得舍利数十粒。明白润大。后门人泣而求诸煨中。必得而归。今悉敛而藏于石室。其无缘之慈可知矣。俗岁六十二。僧腊三十四。遗戒深明形质不可以久驻。而真灵永劫长存。乃知化者无常。存者是我。死后舆施虫犬。焚其骨而散之。勿墓勿塔。勿悲慕乱禅观。每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后去。其馀住持法行。皆有仪则。违者非我弟子。今皇帝再阐真宗。追谥定慧禅师青莲之塔。则塔不可以不建。石不可以不斲。且使其教自为一宗。而学者有所标仰也。门人达者甚众。皆明如来知见。而善说法要。或岩穴而息念。或都会而传教。或断臂酬德。或白衣沦迹。其馀一礼而悟道。终身而守护者。僧尼四众数千百人。得其氏族道行可传于后世者。纪于别传。休与大师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故得详而叙之。他人则不详。铭曰。
如来知见,大事因缘。
祖祖相承,灯灯相燃。
分光并照,显说密传。
摧邪破魔,證圣登贤。
渐之者入,顿之者全。
孰绍孰兴,圭峰在焉。
甚大慈悲,不舍周旋。
以引以翼,恐迷恐颠。
直示心宗,傍罗义筌。
广收远取,无弃无捐。
金汤魔城,株杌情田。
销竭芟伐,大道坦然。
功高觉场,会盛法筵。
不染而住,淤泥青莲。
性无去来,运有推迁。
顺世而叹,众生可怜。
风号晓野,钟摧夜川。
舍筏而去,溺者谁前。
岩崖荆榛,阻绝危悬。
轻锡而过,踣者谁肩。
不有极慈,孰能后先。
吾师何处,复建桥船。
法指一灵,徒馀三千。
无负法恩,永以乾乾。
山中作 明末清初 · 伍瑞隆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一榻翛然坐不移,夜凉空馆寂观时。
身如野鹤心如水,不是幽人谁得知。
云自在盦双寿诗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十
诸郎兰玉挺英英,延寿仙词奏望瀛。
法界观成云自在,天身双照月光明。
藕香六月齐眉庆,萧洞全家遁世情。
不用薰修兼服饵,长恩护念得长生。
涛园过谈谓雅集诗以和韵为合格适读散蒿二公诗有感于怀复成一章和尚书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押盐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八
昔偕郎潜今归潜,诗社复共吟叉尖。
百首歌乎七年淹,绝倒庐山葛玉蟾
鬓霜镜照添复添,石阙口生钳复钳。
春风扶摇堤柳纤,游幕朋甲遨头佥。
酒星自照酒市帘,花林未效花神签。
梅骨寒噤㾕,牙旱痎痁。
天公亦为蛮触恼,塞耳愁闻突厥盐。
蜚廉郁怒奋厥髯,雨师妾閟车无幨。
咄嗞夜行怪游女,比飞妄逐崇吾鹣。
百舌多言鸱属厌,黄雀后有黐竿黏。
野老久收视,百里焉能瞻。
小言无为玉差嫌,大言正有綦游炎。
法界观成十花严,瓮中谁问醯鸡腌。
陈简斋诗险韵拈,陈无已书报霜缣。
远著谢公,倒和冬郎奁。
春酌沈沈花落檐,溺人一笑为安恹,孑馀岂望熊鱼兼。
屈指闰花朝,杨花热帐月冷帘。
田家无五行,海中有星占。
苦瓠定苦瓜无甜,子墨子突牢当黔。
吴佩远雁宕山归,备述名胜;因为诗纪略,亦志余企望之怀也戊戌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名山繄慧业,遐览情亦怡。
恭闻永嘉胜,拱揖乃失之!
吴子骨森秀,独往良所私;
白袷被苍烟,短筇横指挥
归来气色骄,岚光生须眉;
磬折前问讯,抵掌登眺奇。
云根插万笏,一一攀青霓;
梯霞转磴道,众妙来参差。
灵岩割元气,阴洞碍朝曦;
岩中何所妙?
万象迸崴蕤:林立丈人峰,高冠肃羽仪;
危岑古形容,箕踞各随宜。
洞中何所妙?
复道夹轩墀;
宛转石窦间,仿佛阴风吹。
居然天地房,日月安敢窥!
更复扪浮屠,寂观豁天机;
老僧相候门,为告山灵疑。
飞柯攒石栈,丛棘闷天池;
所以回双屐,恒惧鬼神诒。
但见饮长虹,蜿蜒挂翠微;
时或展湘帘,散作千珠玑。
闻言殊嚄唶,两腋出寒飔;
岂无济胜具,而为尘鞅羁!
拍手问愚公,兹山讵可移!
注:人物考略
吴佩远名祖锡号稽田;晚年亡命,更名锄浙江嘉兴人吏部文选郎昌时子,为世父贵州按察使昌期后。资地鼎盛,才且轶群,尤喜结纳豪俊。见中原大乱,思有以自见;与剑客豪士讲求出奇应变之学。在滇中,任职方郎中。辛丑,郧阳十三营尚保残局,尝赴劝其出师挠楚以救滇也(详见全撰「诗话」。「鲒埼亭集」「外编」有传)。
徐晋如蜀栈野花壬辰 当代 · 程滨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莫向风前收落花,收将种子植天涯。
中原百劫成灰后,犹有疏枝横绛纱。
附:徐晋如蜀栈野花:惟寂观生未有涯。又来蜀栈挹流霞。讵知鼙鼓凄凉地,犹有人间未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