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听蛙 元末明初 · 刘基
绕舍荒池底且■(鱼江),蛰蛙齐候鸣雷社。
已知地气上如炊,更觉石泉流若泻。
举头玉烛焕阳明,𨃃足污泥悲土苴。
半夜条风入绮窗,清晨细雨霏檐瓦。
梁间紫燕舞参差,枝上黄莺语悲姹。
播形肖貌均有生,感气伤情孰瘖哑。
初聆衙衙杂更鼓,渐听嘈嘈成侈哆。
犹持坚白较同异,似坐狙丘谈稷下。
村童叫噪聋学究,悍妇勃溪喧娣姐。
西域胡僧弹般若,齐东老生矜炙輠。
逸帆触岸靡蒹葭,醉客骂筵投盏斝。
呦咬谁辨骠儿哇,虩砉乍开賨叟呵。
怒牙嚼齧悸罗吞,寤言诘屈惊宜𣝒。
徒夸楚使能詈齐,未让秦巫工诅
兜离僸佅纷覼缕,帝乐虚张洞庭野。
虞夔奚暇调笙磬,周瞽曷由分郑雅。
旅人怀忧实无寐,遭此彊聒胡为者。
得非作奸谋蚀月,无柰聚讼腾欢谩。
昔闻周公立典教,蝈氏专司鞠灰洒
常疑圣人茂育物,独向微虫少宽假。
乃今知其非琐屑,欲问官司乞馀灺。
凤皇鸑鷟声苦希,白雪阳春和偏寡。
蚊蝇蚤虱多于沙,钻咂喑鸣纷丑䰩。
虾蟆幸不含毒螫,何苦呶号争跁跒。
乌鸢逐响蛇听音,宁顾入腹生症瘕
赋诗却笑柳柳州,忍使腥臊辱俎鲊。
无锡梅园遂涉鼋头渚太湖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押支韵
梅园插梅如插篱,横枝周立行躨跜。
具区仙人意闵之,浮空掷翠莹双眉。
湖渌但照万玉妃,负山众松郁且卑。
胸中何处有万顷,天假鼋渚扬雄麾。
涌川开渎功底定,包孕两间旌镌词。
重渊雷抃向何许,杳杳帆影天四垂。
谁欤筑室瞰光景,卉木镺蔓檐蔽亏。
此时落日正及臆,大浪齧石弥嶷嶷。
是中兴亡纳万古,奚止吴越鏖舟师。
生年虽晚意不恨,欲溯洮滆浮鸱夷
江头不用千万树,愿得三两逢苔枝。
僖祖太祖1193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三、《止斋先生文集》卷二八、《续文献通考》卷一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诗·清庙》,祀文王也。
《执竞》,祀武王也。
《天作》,祀先王先公也(先王谓太王以下,先公谓诸𥂕至不窋。)
《思文》,后稷配天也。
《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
《雍》,禘太祖(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太祖文王。)
《生民》,尊祖也。
《天保》,礿祠烝尝于公先王。
《礼记·中庸》:「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大传》:「礼不王不禘。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卢植以禘喾为五年殷祭,以后稷配之。)
「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
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周礼》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典瑞:祼圭有瓒,以肆先王。
司几筵:祀先王胙席,亦如之。
司服: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则𩦉冕。
大司乐: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先妣,姜嫄也。周立自后稷为始祖,姜嫄无所配,是以特祭之,谓之閟宫。)
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先祖谓先王先公。)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祖庙,始祖后稷之庙。)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庙谓太祖之庙及三昭三穆;迁主所藏曰祧,先公之迁主藏后稷之庙,先王之迁主藏于文武之庙。)
《仪礼·丧服传》: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马昭云:诸言祖者,近言太祖,远言始祖。)
公子之子孙,有为国君者,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
《春秋外传·鲁语》臧文仲曰:有虞氏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
夏后氏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
商人禘而祖契,郊冥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宗武王
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
杼能帅者也,夏后氏报焉;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祀典也。
以经传考之,自商而上,以受命之君为宗,而祖其所始生之帝。
故虞、夏以舜、禹为宗,而祖颛帝。
商人则异是矣,亦以受命之君为宗,而祖其所始封之君,故商以汤为宗,而祖契。
周监二代,郁郁弥文,于是以受命之君为祖,继祖为宗,而郊其所始封之君。
故周人郊稷祖文王宗武王文王未称王,何以得为受命之君?周公为之也。其在《诗·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此周公推受命于文王祖文宗武之事也。)
其在《诗·思文》,后稷配天,则之郊乐也。
《清庙》祀文王,则文王乐也。
《执竞》祀武王,则武王乐也。
《我将》祀文王于明堂,则又文王配帝之乐也(文、武每庙各有乐章,而后稷无专乐,则见周祖文王,而后不在七庙之列。于是有先王、先公之庙祧。先王谓太王而下,先公谓后稷而下。其在《诗·天作》祀先王先公,则后稷以至太王王季之庙乐也。文武每庙各有乐章,文王配帝,又别有乐。假如后稷太祖,则不应但有郊乐而无庙乐。今《天作》一诗通用之王先公,则由王季而上,其迁主皆藏于后稷之庙而合享之明矣。在《书·洛诰》:「秬鬯二卣,禋于文王武王。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不及后稷,不应每事皆遗太祖,又明验也。)
由此言之,后稷固先公之庙也守祧八人,盖以此。以《天保》之诗曰:「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先公时祀固同。而《周礼》享先王礼甚备,享先公但用鷩冕,或亦有隆杀之等。)
《记》曰:「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武王之末,追尊三世,周公《金縢》之卜,但告三王,则太王为祖,而文王犹为穆。
考《酒诰》所谓「穆考文王」是也。
成王制礼作乐,更定庙制,于是推为始祖,文王太祖,《闵予小子》之诗曰:「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武王祔庙,成王时也。
《雍》禘太祖,谓文王也。
其诗曰:「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则是以文王为祖,而武王为昭考矣。
武王为昭考,故文王之子皆第称昭。
富辰所谓「文之昭,武之穆」是也(《周礼》:天府掌祖庙之守藏。注云:「祖庙谓后稷始祖之庙」。《诗》禘太祖注云:「太祖文王。」王肃《家语》亦曰:「文王自是祖庙。」《孝经》云:「宗祀文王。」宗自训尊,则以后为始祖,文王太祖。王、郑同此说也。)
《丧服传》曰:「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
此始祖、太祖明文也马融云「诸言祖,远言始祖,近言太祖」是也。韦昭曰:「商家祖契,周初亦祖后稷而宗文王。至武王,虽成文王之业,而有伐纣定天下之功,其庙不可毁,而后更祖文王宗武王。」此说近之矣。)
孔子称之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以为周公其人,言非周公不足以及此,明非商之旧也。
周变夏商,非特此也。
追王至于三代,前此未有也。
系姓至于百世,前此未有也。
推其所自出,至于禘喾,又前此未有也(商人禘舜,至周禘喾,世数益远。)
是谓仁之至,义之尽也。
汉魏以来,诸儒考经不详,或得或失,王、郑二家互相诋毁,要不足深信。
此某所以专以经为断,以赞庙议之决。
共惟本朝,世次弗彰,今当以太祖之所推尊为定,以僖祖为始祖之庙,与太祖之庙皆世世享。
推广孝思,崇长恩厚,则群臣之议不相抵捂,而大典可就矣。
大凌河咏事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二
明守大凌河,尽悉其精锐。
坚城与深壕,步步进攻备(明兵佔据大凌河为得尺进尺之计将以逼沈阳
文皇谓得此,馀易取次第。
顾彼防禦严,因为困围计。
离城度五里,筑墙掘堑邃。
周立我军营,庚癸呼难递。
时攻其外堡,降者踵相继。
来援截锦州,战胜常夺帜。
援绝城中窘,粮尽人相食(叶)
大寿乃出降,诳出锦州(大军围大凌河掘壕筑垒为久困计明兵自锦州来援逼我太宗率骑兵进击敌却走会大风敌乘风纵火将阵天忽雨反风遂大破之既而大凌河城中粮尽饥民相食大寿遂举城降夜至御营输款大寿伪献夺锦州计遂纵大寿还大寿既归锦州复萌叛志)
方当攻堡时,圣谕实录记。
明示诸大臣,勇者勿重勚。
彼其捐躯效,可一莫再试。
以此众愈奋,争前敌王忾。
大德曰好生,仁以行勇智。
向者尝用兵,赏罚期明晰。
出众巴图鲁,佳名亦时赐(将士太宗在军中者每悯之先登效命勇赐以巴图鲁之号且令首谕诸大臣以此等忘躯励之人宜加护惜勿再先登城致或伤损仁心仁言体恤备至众益感奋争效实万世所宜法守近年平定西域及攻剿金川士卒中多有超众得功者亦每赐巴图鲁号以旌之而被旌之人愈思图报凡遇攻战仍复先往以此屡著奇勋者固多而伤殒者亦颇不免虽加以优恤而念之常切矜怜兹恭阅此虽实录倍觉祖训之当守而孙臣实未见及于此后不愿复有用兵之事然兵不可一日不备则此意亦不宜忘因命军机大臣述圣谟拟书谕旨以志永久且以贻示子孙)
其人以被旌,勇往无不至。
颇有死绥者,矜怜念弗置。
设如我祖谕,安得有其事。
憬然悔失筹,未习兵所致。
先见邀天佑,孙臣服且愧。
敬成长言志,且以告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