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四灵辞 其一 神龙辞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一○第一
客有以龙凤龟麟四画。求予言者。乃作四辞赠之。呜呼。四灵之不见于世。久矣。吾夫子有已矣之叹。楚狂有殆而之歌。至于西狩而泣麟。则圣人忧世之意。深矣。悲夫。
图于河兮,卦于乾。
时潜时跃兮,于渊于天。
云之从兮,雨霈然。
茫洋变化兮,莫测其神。
若岁大旱兮,夫泽施于人。
长老六十初度剃须乞诗 其一 清 · 王昙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三
剃须有说乎?予日:子贡灭须,则衣妇人之衣;(见王充《论衡》。)子思借须,则却文侯之鬣。(见《孔丛子》。)古称长须者奴,无须者圣。吾夫子无须,要知杨朱之所不拔,宜乎释尊之所悉剃也已。余交南屏颠老十七年矣。饮醇有口,酒来则苏则须张;说法无心,我到则荆卿发上。本来面目,相相皆空,纵不于䰄,鬑鬑颇有。乃者重到西湖,闻其于沉沦曲糵之时,为堕落须眉之举,盖腊年已六十也。迎门一笑,张仪之舌尚存;缓颊而谈,参军之髯尽落。岂果梵天大塔,有人向如来乞髭;亦或灵运尊髯,竟送与闺人斗草耶?抑余闻之,桓司马双腮反猬,貌似宣王崔季圭四尺长须,俨然曹操。须已何助于人哉?某青春已去,张元之潞涿空伤;白发未刘备之诸毛已绕。于此过马鸣刀下,已惭皮尽毛存;有日付周官薙人,亦许我还童返老乎?赠君四偈,龙髯莫攀;读吾三玄,虎须再捋。
林公须发最神明(道林须发神明。见《世说》。),何事删除不教生。
毕竟修罗才杀退,梵天刀下傲人情(佛须六十四茎。剃后,梵天立刀塔,以两茎须与修罗助战,大胜。见《大藏》。)
侍御沈君南湖佥宪山东 明 · 湛若水
 押虞韵
吾庆南湖子,汪汪似南湖
不以澄而清,而况澄定乎。
袖有双龙剑,身佩明月珠。
珠以明宝善,剑以断奸谀。
清以濯群溷,定以怀永图。
君行有遗则,邹鲁圣贤都。
汶上县 明 · 湛若水
往谒孔林,取道汶上汶上乃古中都吾夫子所尝为宰于此者也。县中有思圣堂,县堂有古石准坎其中,书大“准”字,游鱼在四隅,取平政之义,或曰盖孔子遗物也。
沿流及汶上,问是古中都
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
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汶上县有二石准于中堂,亦古人平政之义也。)
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
寄语都人士,希圣无自诬。
盆池贮寒泉诗 其一 明 · 卞季良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春亭先生诗集卷之一
季良伏睹主上殿下命题以盆池贮寒泉之句。吟咏以还。有以见圣上命题之义。精深广大。殆难以言语形容者矣。盖池比则心也。泉比则心所具之理。性之谓也。既曰贮之。则其盈科而进。终必至于海者。固已溢于言表矣。夫心之虚灵而天下万物之理。统于其中者。即池之澄明。而上之天日。下之竹花卉。辉映其间者也。池既盈矣。流动不息。放乎四海。灌溉万物者。即心之感而遂通。宰制万事。统理万国。其效至于参天地赞化育而后已焉者也。心之体用。固如此矣。不以私欲汨之。以全其德者。贮之之谓也。此其析理之精。取比之切。虽萤窗雪榻。皓首穷经者。未易至焉。而殿下于万机之馀。清宴之暇。偶然命题。乃及乎此。盖由天纵之资。首出庶物。而加以缉熙性理之学。以极体用之全。故其溥博渊泉时出之妙。自见于外。而有不可掩者矣。视彼汉唐人主。或狃于功利刑名之杂。或事于句读词章之末。而不知身心性命之学者。不可同日语矣。且其源源而来。则孟子有本之谓也。积小成大。则子思子一勺不测之说也。不舍昼夜。则孔子称水之微旨。而汉唐诸儒所不识者也。贮而止之。则蒙卦之象。育德之义也。五字而包体用。一言而该众理。伊尹所谓大哉王言。子夏所谓富哉言乎者。其此之谓欤。伏惟殿下存其所已得。而勉其所未至。由孟氏之有本。至子思之不测。驯致乎吾夫子纯亦不已之地焉。则育德之义。尽矣。直与成汤之广渊。大舜之浚哲。同一揆。而位育之至。可以与天地参矣。臣之至愿也。臣以不才。叨蒙知待。沐浴膏泽。优游圣化。为日久矣。歌咏命题。所宜当先。第以圣上致中致和。润身之德。渊微之极。致有非掘井不及泉如臣者所可得窥其涯涘之万一也。虽然。位备翰苑。凡所以形容盛德。贲饰太平者。臣之职也。况承命题。其何敢辞。且书长句四韵二篇。谨拜手稽首以献。词曰。
禁苑盆池碧玉圆,五云深处引寒泉。
灵源定自三山出,流派应将四海连。
洗涤烟氛消酷热,沾濡稼穑致丰年。
恭惟圣学曾观象,育德端知迈古先。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一 元 · 刘鹗
 押庚韵
泰定丁卯,予自河南,考满归于所居鸡山之阳。辟五亩园,植花、之属,筑室三楹,置图书,设枕簟,以为读书之所。宾至,则相与饮酒赋诗,投壶雅歌以终日。或焚香读书,登山临水以自乐。翛然物表,直欲轻世而肆志焉。因窃取吾夫子富贵于我如浮云之语,扁之曰浮云道院。呜呼!吾岂真外富贵、薄功名、果于忘世者哉?诚以承祖父之训,读圣人书,所学何事,众人之所以为众人,要皆不可以不察苟此。不力则凝冰焦火,渊沦天飞,人欲炽、天理亡,三纲沦、九法斁,命义之不知,廉耻之道丧,沈陷没溺,颠倒眩瞀。此心不存斯,有不能践其形者矣。孟子曰: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盖必存心而后可以践形,必视富贵如浮云而后可以存心。风雩之咏归,鸢鱼之飞跃,箪瓢陋巷之无忧,衣缊袍而不耻,以至于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风轻云淡,花柳皆。其所以流动充满,极天人之乐者,是皆有得于夫子之意,在我重、在物轻也。仆窃慕而愿学焉,但有志向道,而萍踪靡定,日涉风尘,歧路兴悲,则栖栖者将何所底焉?因创道院,为藏修之所。朝夕于斯,惕焉知惧,庶几乎薰陶渐染,岁改月化,冀有以窥圣贤之万一,使不至离道之远,为名教之罪人幸也。且崎岖更尝之馀,人情世故,末理薄俗,翻云覆雨,其可歌可感、可惊可痛者。倾耳洞目,世味固以澹然,矧旦暮见闻事,又何限于是?浮云之思愈深矣,因成数语,以写予怀。
读书冀闻道,何必竞荣名?
主宾辨内外,物我孰重轻?
崎岖更尝馀,愈觉兹理明。
浮云视富贵,悠然悟深情。
富莫富于常知足 明 · 李贽
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
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
身无一贤曰穷,朋来四方曰达。
百岁荣华曰夭,万世永赖曰寿。
按:解者曰常知足则常足古富能脱俗则不俗故贵无见识则是非莫晓贤否不分黑漆漆之人耳欲往何适大类贫儿非贫而何无骨力则待人而行倚势乃立东西恃赖耳依门傍户真同仆妾非贱而何身无一贤缓急何以穷之极也朋来四方声应气求达之至也吾夫子之谓矣旧以不知耻为贱亦好以得志一时为夭尤好然以流芳百世为寿只可称前后烈烈诸名士耳必如吾夫子始可称万世永赖无疆上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