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河渚探梅同南漪旭瞻莳庭笠人作五首 其三 晓过曲水庵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五
水北与花南,精庐近可探。
渔舟出清旭,邻磬接空潭。
坏榜犹存字,晴山渐有岚。
檐梅亚红雪,幸得供瞿昙
附:同作 许  乌噪披衣起幽期次第寻低头穿竹径清话叩香林古檐前亚山明屋角侵开扉尤可羡曲水涤尘心    同作(歙县)汪还仁(笠人) 侵晨寻梵放隔启僧扉岸曲溪痕见林疏山气微茶香来坐具梅影上行衣漫作重游计高闲不拟归
偈颂六十七首 其三十 宋末元初 · 释原妙
 押庚韵
洞彻是非如梦幻,转身未免堕深坑。
须知别有通霄路,不许时人造次行(举香严和尚一日上堂,时有僧问:不慕诸圣,不重已灵如何?严云:万机休罢,千圣不携,腊月扇子。此时疏山在众,作呕声曰:是何言欤?低声,低声。严云:阿谁?众曰:师叔。严云:不肯老僧那。山云:是,胡来胡现。严云:汝莫道得么?山曰:道得,平地干戈。严云:汝试道看。山云:若教某甲道,须还师资礼始得。赤眼撞著火柴头。严乃礼拜,举前话问之。山曰:何不道肯诺不得全,草贼大败。严云:直饶恁么道,也须倒屙三十年。设使住山无柴烧,近水无水吃,分明记取,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后住疏山,果如前记。)
浪淘沙 其十 民国 · 王陆一
 押阳韵
灵谷树千章。
碧殿长墙。
戎衣寒食万椒浆。
花是战场红踯躅,民族繁殇。

无语看斜阳。
城郭茫茫。
人间正气此祠堂。
塔影清钟盘马地,门外莲塘
注:明太祖迁志公骨函于灵谷寺,此江南巨刹也。今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纪念堂,葺旧无量殿而新之。俗以此殿纯为砖砌圆拱环门,巨丽无比,称曰无梁,实东方建筑术上之一伟构也。今榜曰正气堂,为于右任先生所书。其前后坊若堂若及新建之一高塔,与将士公墓皆陕工程师刘梦锡先生所经画而督成之者。刘先生爱惜植物,于开辟驰道时,路中嘉树犹多勿剪勿伐者。寺中今又迁志公石函于西院疏山凿泉,风景独佳。有平屋三楹,前轩后堂,拟宋代居室,建筑极为朴雅,轩前牡丹两畦,皆殊品。欲使长安洛阳北平崇效寺都成余子。再其前矫然踞地,挟雷而欲奋飞者,将牧儿打碎之龙碑帽乎。
观瀑咏事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四
观瀑双文经祖题,论年百岁逮将齐(搆亭溪中对飞泉及百皇祖御题曰观瀑逮今岁年矣)
纪源我亦曾留句,两事然疑始定兮。
按:亭仰对石壁俯临溪水石壁名为涌翠岩亦皇祖御题也其上三间佛宇傍有池瀑水泻自池擘石壁而出飞流落长溪溪上构亭观瀑所以得名也但瀑之源乃出佛宇傍之池而池中实无泉源康熙年间于兹寺西历数道谷壑寻得一山泉接木板匣为沟渠沿山边谷壑引流至寺池乃擘石壁而下则诚飞瀑矣飞瀑诚真飞瀑乎以皇祖圣明无微弗照不过藉司工者之巧为托缀景之虚名而已其后朕视木板匣为沟渠置山边不雅且每费修饰因循其上山径侧果有一小泉命建一亭名曰瀑源(事在己卯年)鸠工疏山边为沟渠越壑过谷引流曲折以达于涌翠岩之寺池则真有瀑源矣兹又阅数十年往来山径中觉其泉细而石罅喷乳窦处不高于寺侧之石池且越数层谷壑之远无论木石之渠沟胥不能引细微且远之泉以达寺池为飞瀑则所谓飞瀑者不过人舆置水满寺池使泄而为飞瀑耳我皇祖不名之曰听而名之曰观或亦知其假借而寓有深意乎且予命以石沟易木匣之时未曾深知此事而司工之大臣三和必当知此乃隐而不言以遂朕过则为君者有过人臣不敢言以遂其过者多矣是不大可惧哉兹命皇帝率御前大臣及司工之人携仪器步步测量乃知泉果低于寺池且其流细不能引至为飞瀑而自泉之下至寺池有山池九叠叠皆置闸积雨后山水涨流由沿山边石沟以至山寺则诚真瀑矣山池在泉下泉涨水高亦未尝不流至池则命泉为源庶亦可耳然三和终未明言及此也夫瀑源诚细事积数十年之久而兹乃得其实事之久远文之委曲心之操蕴意之好实恶假皆不可以不记序而书之后之人或有以识吾志也矣
千尺雪二首 其二 嘉庆戊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九
雪源远矣昔言详(山庄瀑泉自涌翠岩上佛寺傍池中擘石壁而出飞落长溪其上构亭名观瀑以此但寺池中实无泉源康熙年间于佛寺西寻得山泉接木版匣为沟渠沿山边引流至寺池擘石壁而下不过司工者巧为缀景虚名而已余于己卯年因木版匣为沟渠置山边不雅且费修饰因循其上山径侧果有一小泉命建一亭名曰瀑源疏山侧为沟渠引流曲折以达于涌翠岩之寺池似果有瀑源矣又阅数十年往来山径中觉其泉细而低于寺池且越数层谷壑之远未必能引致池中昨岁曾命皇帝率御前大臣及司工之人携仪器步步测量乃知泉果低于寺池且其流甚细不能引为飞瀑而自泉之下至寺池有山池九叠叠皆置闸积雨后山水涨流沿山边石沟以至山寺则所谓瀑源者特因泉涨水高因以命名耳详见昨岁观瀑诗案语),雪色今朝忽变黄。
自是上源山雨盛,疾来退亦疾其常。
偈颂二十五首 其十三 南宋 · 释道璨
 押阳韵
京师出大黄,价直极相当。
未曾识道地,枉自费商量冬至,举僧问疏山:如何是冬来意?山云:京师出大黄。)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九十一 南宋 · 释心月
 押先韵
法身向上法身边,会得咸通无后先。
一个矬来一个跛,担为一担更无偏(举疏山垂语云:老僧咸通年已前,会得法身边事。咸通年已后,会得法身向上事。云门问:如何是法身边事?山云:枯桩。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山云:非枯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