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观我生赋 北齐至隋初 · 颜之推
出处:全隋文卷十三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内诸夏而外夷狄,骤五帝而驰三王。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摧以云亡,哀赵武之作孽,怪汉灵之不祥,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瀍涧鞠成沙漠,神华泯为龙荒,吾王所以东运,我祖于是南翔(晋中宗以琅邪王南度,之推琅邪人,故称吾王。)。去琅邪之迁越,宅金陵之旧章,作羽仪于新邑,树杞梓于水乡,传清白而勿替,守法度而不忘。逮微躬之九叶,颓世济之声芳。问我良之安在,钟厌恶于有梁,养傅翼之飞兽(梁武帝纳亡人侯景,授其命,遂为反叛之基),子贪心之野狼(武帝初养临川王子正德为嗣,生昭明后,正德还本,特封临贺王。犹怀怨恨。径叛入北而还,积财养士,每存异志也)。初召祸于绝域,重发衅于萧墙(正德求征侯景,至新林,叛投景,景立为主,以攻台城)。虽万里而作限,聊一苇而可航,指金阙以长铩,向王路而蹶张。勤王逾于十万,曾不解其扼吭,嗟将相之骨鲠,皆屈体于犬羊(台城陷,援军并问讯二宫,致敬于侯景也)。武皇忽以厌世,白日黯而无光,既飨国而五十,何克终之弗康。嗣君听于巨猾,每凛然而负芒。自东晋之违难,寓礼乐于江湘,迄此几于三百,左衽浃于四方,咏苦胡而永叹,吟微管而增伤。世祖赫其斯怒,奋大义于沮漳(孝元皇帝时为荆州刺史)。授犀函与鹤膝,建飞云及艅艎,北徵兵于汉曲,南发𫗥于衡阳(湘州刺史河东王誉,雍州刺史岳阳王察并隶荆州都督府)。昔承华之宾帝,实兄亡而弟及(昭明太子薨,乃立晋安王为太子)。逮皇孙之失宠,叹扶车之不立(嫡皇孙驩出封豫章王而薨)。间王道之多难,各私求于京邑,襄阳阻其铜符,长沙闭其玉粒(河东、岳阳皆昭明子)。遽自战于其地,岂大勋之暇集,子既殒而侄攻,昆亦围而叔袭,褚乘城而宵下,杜倒戈而夜入(孝元以河东不供船艎,乃遣世子方等为刺史。大军掩至,河东不暇遣拒。世子信用群小,贪其子女玉帛,遂欲攻之,故河东急而逆战,世子为乱兵所害。孝元发怒,又使鲍泉围河东。而岳阳宣言大猎,即拥众袭荆州,求解湘州之围。时襄阳杜岸兄弟怨其见劫,不以实告,又不义此行,率兵八千夜降,岳阳于是遁走。河东府褚显族据投岳阳。所以湘州见陷也)。行路弯弓而含笑,骨肉相诛而涕泣,周旦其犹病诸,孝武悔而焉及。方幕府之事殷,谬见择于人群,未成冠而登仕,财解履以从军(时年十九,释褐湘东国右常侍,以军功加镇西墨曹参军)。非社稷之能卫,□□□□□□仅书记于阶闼,罕羽翼于风云。及荆王之定霸,始雠耻而图雪,舟师次乎武昌,抚军镇于夏汭(时遣徐州刺史徐文盛,领二万人屯武昌芦州拒侯景将任约,又第二子绥宁度方诸为世子,拜中抚军将军、郢州刺史以盛声势)。滥充选于多士,在参戎之盛列,惭四白之调护,厕六友之谈说(时迁中抚军外兵参军,掌管记,与文圭、刘民英等与世子游处),虽形就而心和,匪余怀之所说。繄深宫之生贵,矧垂堂与倚衡,欲推心以厉物,树幼齿以先声(中抚军时年十五)。忾敷求之不器,乃画地而取名,仗御武于文吏(以虞预为郢州司马,领城防事),委军政于儒生(以鲍泉为郢州行事,总摄州府也)。值白波之猝骇,逢赤舌之烧城,王凝坐而对寇,白诩拱以临兵(任约为文盛所困,侯景自上救之,舟舰弊漏,军饥卒疲,数战失利。乃令宋了仙、任约步道偷郢州城,预无备,故陷贼)莫不变猿而化鹄,皆自取首以破脑。将睥睨于渚宫,先凭凌于他道(景欲攻荆州,路由巴陵)。懿永宁之龙蟠(永宁公王僧辩据巴陵城,善于守御,景不能进)。奇护军之电埽(护军将军陆法和破任约于赤亭湖,景退走,大溃)。奔虏快其馀毒,缧囚膏乎野草,幸先生之无劝,赖滕公之我保(之推执在景军,例当见杀。景行台郎中王则初无旧识,再三救护,获免,囚以还都),剟鬼录于岱宗,招归魂于苍昊(时解衣讫而获全),荷性命之重赐,衔若人以终老。贼弃甲而来复,肆觜距之雕鸢,积假履而弑帝,凭衣雾以上天,用速灾于四月,奚闻道之十年(台城陷后,梁武曾独坐叹曰:「侯景于文为小人百日天子。」及景以大宝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僭位,至明年三月十九日弃城逃窜,是一百二十日,芛天道继大数,故文为百日。言与公孙述但禀十二,而旬岁不同)就狄俘于旧壤,陷戎俗于来旋,慨黍离于清庙,怆麦秀于空廛,鼖鼓卧而不考,景钟毁而莫悬,野萧条以横骨,邑阒寂而无烟。畴百家之或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覆五宗而剪焉。独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公主子女见辱见雠)。经长干以掩抑(长干旧颜家巷),展白下以流连(靖侯以下七世坟茔皆在白下),深燕雀之馀思,感桑梓之遗虔,得此心于尼甫,信兹言乎仲宣。逖西土之有众,资方叔以薄伐(永宁公以司徒为大都督),抚鸣剑而雷咤,振雄旗而云窣,千里追其飞走,三载穷于巢窟,屠蚩尤于东郡,挂郅支于北阙(既斩侯景,烹尸于建业市,百姓食之,至于肉尽龁骨,传首荆州,悬于都街)。吊幽魂之冤枉,扫园陵之芜没,殷道是以再兴,夏祀于焉不忽,但遗恨于炎昆,火延宫而累月(侯景既平,我师采橹失火,烧宫殿荡尽也)。指余棹于两东,侍升坛之五让,钦汉宫之复睹,赴楚民之有望。摄绛衣以奏言,忝黄散于官谤(时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也),或校石渠之文(王司徒表送秘阁旧事八万卷,乃诏比校,部分为正御、副御、重杂三本。左民尚书周弘正、黄门郎彭僧朗、直省学士王圭、戴陵校经部,左仆射王褒,吏部尚书宗怀正、员外郎颜之推、直学士刘仁英校史部,廷尉卿殷不害、御史中丞王孝纯、中书郎邓荩、金部郎中徐报校子部,右卫将军庾信、中书郎王固、晋安王文学宗菩业、直省学士周确校集部也)。时参柏梁之唱。顾《甂瓯》之不算,濯波涛而无量,属潇湘之负罪(陆纳),兼岷峨之自王(武陵王)。伫既定以鸣鸾,修东都之大壮(诏司农卿黄文超营殿)。惊北风之复起,惨南歌之不畅(秦兵继来)。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孝元自晓阴阳兵法,初闻贼来,颇为厌胜,被围之后,每叹息,知必败)。徒有道而师直,翻无名之不抗(孝元与宇文丞相断金结和,无何见灭,是师出无名)。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炀,溥天之下,斯文尽丧(北于坟籍少于江东三分之一,梁氏剥乱,散逸湮亡。唯孝元鸠合,通重十馀万,史籍以来,未之有也。兵败悉焚之,海内无复书府)。怜婴孺之何辜,矜老疾之无状,夺诸怀而弃草,踣于途而受掠。冤乘舆之残酷,轸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掩桐棺之稿葬。云无心以容与,风怀愤而憀悢,井伯饮牛于秦中,子卿牧羊于海上。留钏之妻,人衔其断绝;击磬之子,家缠其悲怆。小臣耻其独死,实有愧于胡颜,牵疴疻而就路(时患脚气),策驽蹇以入关(官疲驴瘦马)。下无景而属蹈,上有寻而亟搴,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若乃玄牛之旌,九龙之路,土圭测影,璿玑审度,或先圣之规模,乍前王之典故,与神鼎而偕没,切仙宫之永慕。尔其十六国之风教,七十代之州壤,接耳目而不通,咏图书而可想,何黎氓之匪昔,徒山川之犹曩。每结思于江湖,将取弊于罗网,聆代竹之哀怨,听出塞之嘹朗,对皓月以增愁,临芳樽而无赏。日太清之内衅,彼天齐而外侵,始蹙国于淮浒,遂压境于江浔(侯景之乱,齐氏深斥梁家土宇,江北、淮北唯馀庐江、晋熙、高唐、新蔡、西阳、齐昌数郡。至孝元之败,于是尽矣,以江为界也)。获仁厚之麟角,克俊秀之南金,爰众旅而纳主,车五百以夐临(齐遣上党王涣率兵数万纳梁贞阳侯明为主),返季子之观乐,释钟仪之鼓琴(梁武聘使谢挺,徐陵始得还南,凡厥梁臣,皆以礼遣)。窃闻风而清耳,倾见日之归心,试拂蓍以贞筮,遇交泰之吉林(之推闻梁人返国,故有奔齐之心。以丙子岁旦筮东行吉不,遇《泰》之《坎》,乃喜曰:「天地交泰而更习,坎重险,行而不失其信,此吉卦也,但恨小往大来耳。」后遂吉也)。譬欲秦而更楚,假南路于东寻,乘龙门之一曲,历砥柱之双岑。冰夷风薄而雷呴,阳度山载而谷沉,侔挈龟以凭浚,类斩蛟而赴深,昏扬舲于分陕,曙结缆于河阴(水路七百里一夜而至)。追风飙之逸气,从忠信以行吟。遭厄命而事旋,旧国从于采芑,先废君而诛相,讫变朝而易市(至邺,便值陈兴而梁灭,故不得还南)。遂留滞于漳滨,私自怜其何已,谢黄鹄之回集,恧翠凤之高峙,曾微令思之对,空窃彦先之仕,纂书盛化之旁,待诏崇文之里(齐武平中,署文林馆待诏者仆射阳休之、祖孝徵以下三十馀人,之推专掌,其撰《修文殿御览》《续文章流别》等皆诣进贤门奏之),珥貂蝉而就列,执麾盖以入齿(时以通直散骑常侍迁黄门郎也)。疑一相之故人(故人祖仆射掌机密,吐纳帝令也),贺万乘之知己,祇夜语之见忌,宁怀璧之足恃。谏谮言之矛戟,惕险情之山水,由重裘以胜寒用去薪而沸止(时武职疾文人,之推蒙礼遇,每构创痏。故侍中崔季舒等六人以谏诛,之推尔日邻祸。而侪流或有毁之推于祖仆射者,仆射察之无实,所知如旧不忘)。子武成之燕翼,遵春坊而原始,唯骄奢之是修,亦佞臣之云使(武成奢侈,后宫御者数百人,食于水陆贡献珍异,至乃厌饱,弃于厕中。裈衣悉罗缬锦绣珍玉,织成五百一段。尔后宫掖遂为旧事。后主之在宫,乃使骆提婆母陆氏为之,又胡人何洪珍等为左右,后皆预政乱国焉)。惜染丝之良质,惰琢玉之遗祉,用夷吾而治臻,昵狄牙而乱起(祖孝徵用事,则朝野翕然,政刑有纲纪矣。骆提婆等苦孝徵以法绳己,谮而出之。于是教令昏僻,至于灭亡)。诚怠荒于政度惋驱除之神速,肇平阳之烂鱼,次太原之破竹(晋州小失利,便弃军还并,又不守并州,奔走向邺)。实未改于弦望,遂□□□□□,及都□而升降,怀坟墓之沦覆。迷识主而状人,竞已栖而择木,六马纷其颠沛,千官散于奔逐,无寒瓜以疗饥,靡秋萤而照宿(时在季冬,故无此物),雠敌起于舟中,胡越生于辇毂。壮安德之一战,邀文武之馀福,尸狼藉其如莽,血玄黄以成谷(后主奔后,安德王延宗收合馀烬,于并州夜战,杀数千人。周主欲退,齐将之降周者告以虚实,故留至明而安德败也),天命纵不可再来,犹贤死庙而恸哭。乃诏余以典郡,据要路而问津(除之推为平原郡,据河津,以为奔陈之计),斯呼航而济水,郊乡导于善邻(约以邺下一战不克,当与之推入陈),不羞寄公之礼,愿为式微之宾。忽成言而中悔,矫阴疏而阳亲,信谄谋于公主,竞受陷于奸臣(丞相高阿那肱等不愿入南,又惧失齐主则得罪于周朝,故疏间之推。所以齐主留之推守平原城,而索船度济向青州,阿那肱求自镇济州,乃启报应齐主云:「无贼,勿匆匆。」遂道周军追齐王而及之)。曩九围以制命,今八尺而由人,四七之期必尽,百六之数溘屯(赵郡李穆叔调妙占天文算术,齐初践祚计止于二十八年,至是如期而灭)。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在阳都值侯景杀简文而篡位,于江陵逢孝元覆灭,至此而三为亡国之人),鸟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夫有过而自讼,始发矇于天真,远绝圣而弃智,妄锁义以羁仁,举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既衔石以填海,终荷戟以入秦,亡寿陵之故步,临大行以逡巡。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人,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荣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北齐书·颜之推传》)。
是日。元国书天景与安德从,元文质携壶访及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村舍秋将晚,空庭脱叶深。
感他诸子意,慰我老人心。
香满菊花径,红浮枫树林。
就中乘醉兴,还笑独醒吟。
柯枝镇国山诗 明 · 明成祖
四言诗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一(上)
截彼高山,作镇海邦。
吐烟出云,为下国洪庞。
时其雨阳,肃其烦熇,作彼丰穰。
祛彼妖氛,庇于斯民。
靡灾靡沴,室家胥庆,优游卒岁。
山之崭矣,海之深矣。
勒此铭诗,相为终始。
《野获编》:永乐三年,满刺加国遣使入京,求封其山为一国之镇。上嘉之,命封其国之西山为镇国山。上御制碑文,赐以铭诗。四年,日本国王源道义捕海冠有功,赐白金千两、织金彩色币二百,绮绣衣六十件、银茶壶三、银盆四,及绮绣、纱帐,衾褥,枕席诸物,海船二只,封其国山曰寿安镇国之山。上亲制碑文,赐以铭诗。六年,嗣浡泥国王遐旺还国,赐金镶玉带一、金带一,金百两、银三千两、钱钞、锦绣、纱罗、衾褥、帐幔、器皿,及王母、王叔有差。先遐旺父言,蒙恩赐爵,国之境土,皆属职方,而国有后山,封为一国镇。至是,其子又请。上命封长宁镇国之山,御制碑文及铭诗。先是,浡泥国王麻那惹加耶乃率其妃弟妹男女陪臣来朝。上遣中官宴劳,所过诸郡设宴。比至,上亲享之,宴其妃于三公府。未几,卒子会同馆。上祭以礼,葬安德门外,赐谥曰恭顺。命其子遐旺袭封,因有是请。又遣官行人送归其国。十四年,封柯枝国王可赤里为国王,并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山。上亲制碑文,系以诗。盖封外国山者凡四见,皆出睿制诗文,以炳耀夷裔,且词旨隽蔚,断非视草解、杨诸公所能办。因思唐文皇兵力仅伸于漠北,而屈于辽水一海夷。如文皇帝威德直被东南古所未宾之国,屃赑宏文,昭回云汉,其盛恐万祀撰所未有也。
渡祖江。暂憩安德庵 明 · 郑昌冑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晚洲先生集卷之一
春日招提路,山寒花事迟。
江冰初泮后,涧草未生时。
暂借蒲团睡,都忘舟楫危。
休嫌野寺陋,亦足慰吾疲。
舟过安德津吏见诃戏赠口号 明 · 陈吾德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扁舟初别五陵春,为逐江间鸥鹭群。
津吏谩劳频问讯,汉庭元有旧将军。
金陵图咏 其二十一 长干春游 明 · 朱之蕃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在城南聚宝门外。江东人谓山陇之间曰干。一出城闉,山冈绵衍,往安德、凤台二门,径道回环,寺宇错置其间,平地民庶杂居,故相传有大长干、小长干之名。今春日游观骈聚,每至漏下,尚自启钥以待归人。
星罗萧寺自南朝,衢路交通被麓椒。
霁日楼台宜啸咏,春风花柳助招邀。
骈阗仕女纷车马,杂遝笙歌接明朝。
不用寻仙蓬阆远,喧中取寂任逍遥。
安德天皇庙。次副使韵(四首○并引) 其一 明 · 吴允谦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楸滩先生集卷之一
赤间关。有安德天皇庙。安德年幼。强臣起兵。安德避兵西海。到赤间关。累战穷蹙。有侍女一人。负安德入海。后人为之立庙。松云作七言绝四首留庙下寺。副使次其韵以示。
势蹙兵摧计已穷,片帆无路更回东。
可怜老妇能全节,背负遗孤赴海中。
安德天皇庙。次副使韵(四首○并引) 其二 明 · 吴允谦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楸滩先生集卷之一
惊魂零落小庵傍,遗庙凄凉草树荒。
欲问往时兴废事,碧山无语海茫茫。
安德天皇庙。次副使韵(四首○并引) 其三 明 · 吴允谦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楸滩先生集卷之一
夷运当年属大艰,存孤无计乱锋▦。
至今鱼腹藏遗恨,长使居民泪满颜。
安德天皇庙。次副使韵(四首○并引) 其四 明 · 吴允谦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楸滩先生集卷之一
安德存亡不足怜,如何使我一伤神。
堂堂万古男儿事,幸见蛮中一妇人。
九月八日风雨憩安德 明 · 谢肇浙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小草斋续集卷之一
三秋驱传向殊方,却望并州忆帝乡。
马首冻云时作雨,天边孤雁乍啼霜。
木棉吐子花初白,堤柳迎人叶半黄。
南菊未逢人卧病,不知明日是重阳。
登慈氏千佛阁(寺在安德卫河岸。一云银瓦寺。殿宇盖银瓦数片。故得名。瓦被人窃去。犹冒旧名。) 明 · 李民宬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敬亭先生集卷之六燕槎唱酬集
梵宫盘郁古河堧,城郭苍苍暮景悬。
银瓦已飘伤末劫,金轮方转想当年。
攀梯却讶离初地,踏阁翻疑上九天。
欲问法王玄妙旨,简栖文字落言筌。
饮张钟石户部安德署中 其一 明 · 韩日缵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地旷临风爽,亭閒透影疏。
杯倾三伏后,簪盍两人初。
弱柳摇虚幌,残荷覆浅渠。
虽云官舍里,萧散似林居。
饮张钟石户部安德署中 其二 明 · 韩日缵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主人情未惬,移席小龙湫。
龙去知何代(池中相传有龙飞去。),尊开及早秋。
云从虚砌起,水向绮筵流。
坐对□□暮,清言足献酬。
丛竹 明末清初 · 申楫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一
余家有乌竹一丛。乃李古阜八豪翁所赠也。翁名瑀。自号玉山。岁庚子。自月城寓居于安德。过夏余从之游。及归留赠竹一盆。题诗挥笔以戏曰。我有一丛竹。爱护重金玉。今日举赠君。医尽青凫俗。自是爱玩不释。移栽于窗前石砌之上。盖将十七年于今。观其根箨困于劲土。枝叶厄于风雪。形容憔悴而有贞苦不可夺之节。可叹惜也。一日东溪丈感而有吟。索和。
岁寒孤节托盟完,不为桐江斩钓竿。
伊昔玉山留锦箨,至今幽砌任清看。
骚人赋后虽遗恨,溪老吟来剩吐肝。
只欠此生淹病久,三春归尽倦凭阑。
次双溪亭韵(十绝○并序) 其一 明末清初 · 申楫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一
双溪亭者。安德洞中修契所也。县有东西两川。夹断崖为潨。先辈亭于其上。因名曰双溪。每岁春秋。为修契之会。洞风敦睦。其来久矣。甲午十月。大风从西北起。屋瓦皆飞。亭子遂颓。至今但有旧基。其时吟咏诸作。皆没不传。独孙上舍晔,琴上舍梦驲之作在人口。亭既废。洞中饮射读法之风亦熄。余与东溪老。慨然有重修复古之意。一日与诸老少登临。因步右韵以示意。庶几有重新之美。惜其洞习颓懒。事竟不就。
洞云收尽峡门开,清涧双流曲曲回。
更许重关护灵境,此间那得俗人来(右记双溪形胜。)。
次朱村站亭板上韵。赠镜城判官安德叟 明末清初 · 姜柏年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雪峰遗稿卷之十一愁城录
行到鬼关北,谁人不断魂。
吟诗忆黄友,歇马憩朱村。
残雪留深谷,顽云锁暮原。
何由投绂去,与子向吴门(板上诗。乃黄大谏子由之诗。故第二联及之。吾与安德叟俱家在上党吴中村。故落句云。)。
安德祠次松云 其一 明末清初 · 黄㦿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漫浪集卷之一
孤儿无计济屯艰,窘步当时到赤间。
寂寞荒祠泣神鬼,暮潮和雨打孱颜。
安德祠次松云 其二 明末清初 · 黄㦿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漫浪集卷之一
板屋三间野寺傍,海门斜日古城荒。
村巫击鼓迎灵驾,呜咽寒波接渺茫。
安德祠次松云 其三 明末清初 · 黄㦿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漫浪集卷之一
殇魂千古怨难穷,背负应随逝水东。
鲛泪成珠沧海里,杜鹃啼血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