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平江郡石上谶 元 · 无名氏
三十八,十八子,寅卯年,至辰巳。
合收张翼,同为列国。
不在常,不在祥,切须款款细思量(「合收张翼」五句 至正直记卷四作「合修张掖,同音例国。不祥不在常,不在洋,必须款款细思量」。)
旦卜水,暮愁米,浮图倒地莫扶起。
石岸,重开河,军民拍手笑呵呵。
日出屋东头,鲤鱼上山游(上山 日闻录(守山阁丛书本)、至正直记卷四均作「山上」。)
星从月里过,会在午年头。
日闻录:至正壬辰年平江郡守六十差民言于旧城址下得一石,镌云云。访问不得其实。予后于松江,偶见前人一日录,亦载此语,乃知此语不特见于平江,盖已谶于前矣。 至正直记:平江始筑城时,某处城数丈,筑而复陷者三。于是深掘其地,得石,方广三尺,刻云云。首句作「三十六」。末行云:「唐癸丑三月三日立。」时至正辛卯秋冬之间。民相传诵,竟不晓其谶。至丙申春,城陷,张九四据之。明年秋纳款,始有人云:「张起谋时止十八人,若火周李严等也。」又测「鲤鱼山上游」者,高邮也。「星从月里过」者,横舟也。「三十六」者,四九三十六也。皆未知应在何事也。「开河」是贾鲁为之,天下遂乱。「浮屠倒地」者,乱后寺观皆废,以置军寨
石人谣 元 · 无名氏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草木子:徐州韩山童叛。先是,至正庚寅间,参议贾鲁以当承平之时,无所垂名,欲立事功于世,及河决南行,劝脱脱夏禹故道,开使北流。身专其任,濒河起集丁夫二十六万馀人。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河夫多怨。韩山童等因挟诈,阴凿石人,只开一眼,镌其背云云,预当开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相惊诧而谋乱。 平胡录:一云:先是河南北童谣云云。及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如谣云。 七修类稿:韩山童栾城人。祖父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至山童,因枣阳有男周岁暴长四尺,皤腹如世所塑布袋和尚者,遂倡言弥勒下生,天下当乱。又阴凿一眼石人,埋当道,镌其背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七修类稿卷八作「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
诸司 元 · 无名子
 押词韵第八部
丞相做假钞,舍人做强盗。
贾鲁开河,搅得天下闹(草木子:元之将乱,上下诸司,其滥愈甚。又有无名子为诗嘲之云云。)
咏怀二首 其一 元 · 沙可学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疏凿功成王气衰,九重端拱尚无为。
贪夫柄国忠良没,巨敌临郊社稷危。
万里朔云沙漠漠,六宫禁御草离离。
金舆玉辂无消息,肠断西风白雁飞。
静志居诗话:可学仅存咏怀诗,盖忆庚申君北狩而作,首句指贾鲁挑河言也。
都水大监托克托清卿使君奉命塞白决河 元 · 乃贤
七言排律 押尤韵
黄河汹汹决中州,三策深烦贾让时用工部尚书贾鲁之议)
圣主忧勤过舜禹,相君勋德并
渠通故道鱼龙避,木斩空山虎豹愁。
十七万人齐举锸,一千馀里总安流。
皇天蚤出图书瑞,赤子行歌麦秋
白璧遣官祠岳渎,黄金当殿赐公侯。
使君世重无双论,太史功书第一筹。
绣衮从今登两府,更将忠孝辅皇猷。
黄陵冈元尚书贾鲁塞河之处) 元末明初 · 汪广洋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坤宁信足美,河决岂为常。
重在修宸德,方能合彼苍。
波涛来汹涌,畚锸谩堤防。
感叹秋风客,萧萧愁白杨。
自长子过长平驿(驿甚宏壮,国初以贾鲁丞相宅材为之) 明 · 祁顺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长平高馆一番新,贾相门庭迹已陈。
万事废兴元有数,后人空自笑前人。
云梯关观黄河注海歌 清 · 田雯
 押萧韵 出处:古欢堂集卷六
章亥不到天墟遥,昆崙一窦通重霄。
汉津初奔坤轴坼,冯夷沃焦纷来朝。
雍州积石河之首,龙门下泻随神飙。
底柱孟津绕大伾,中华沙漠连元枵。
洚水迤东大陆北,地平土疏山不摇。
一出一伏千万里,大曲小曲风雨飘。
浊黄一斗沙居六,风轮阵马无停镳。
颍亳徐宿在唇齿,曹濮单郓排脊腰。
云梯古关尾闾地,榑桑沧屿谁相招。
来自天上归地底,不知此水从河消。
三门四折又九派,锡圭之祖乌能祧。
碣石既没苦泛滥,故道不复悍且骄。
白马沉后无消息,瓠子浪涌横泬寥。
议筑议塞日聚讼,治河治漕群哓哓。
贾让贾鲁各前席,史册言在作准标。
华容武功印川子,其人罗立如斗杓。
关前下马搜遗迹,天晴海面拖青瑶。
洪涛光驶䃱磹电,黑齿旗竖鼋鼍桥。
始悟万物有归宿,浮生驰逐朱颜凋。
精卫衔木宅何益,尹公术幻真无聊。
落日西风透白袷,沓连愁听番禺潮。
寄语司空蚤底积,山行乘檋泥行橇。
命加赈安徽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五
于豫安徽处下游,夺堤贾鲁漾洪流(上年河南仪封祥符二处黄水漫堤由贾鲁河下达淮河安徽之亳州蒙城被水尤重其凤阳颍州泗州一带州县以地处豫省下游亦间被淹浸)
旱伤禾黍已嗟苦,涝浸田庐更为(去声)(去上江各属缺雨旱禾多受损伤至闰六月得雨后补种秋稼正望梢资补救不意上游黄水涨溢田庐又复被涝)
蠲赈兼施亟图救,展加一再概从优。
无遗宁滥俾均逮(初闵鹗元奏报被灾情形节经降旨命该抚率属切实查勘蠲赈兼施兹届东作方兴灾黎口食尚艰因再加恩将灾重之亳州蒙城二州县极次贫民俱加赈两月其次重之阜阳等各州县卫贫民无论极次俱加赈一月其馀无庸加赈地方并令该抚酌借口粮籽种分别妥办宁滥毋遗俾均沾实惠),南望那纾午夜忧。
安澜龙王庙四叠旧作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
子丑寅之岁,连年三决河庚子春时和驿决口甫合龙是年夏秋又决郭家渡张家油房堵合后辛丑秋又决青龙冈壬寅癸卯春始合龙)
溃南轻下壑(时和驿郭家渡张家油房均在南岸其漫水由贾鲁旧河一带下注虽于田庐不无淹浸其患尚轻),夺北重停涡辛丑所决之青龙冈乃在北岸恐水积沙停虑淤微山等湖并致夺运关系更重屡经堵筑功败垂成幸开兰阳引河始得底绩云)
幸得兰阳引,稍纾瓠子歌。
总缘叨惠贶,谨以谢经过。
祖考胥勤是,觐扬当若何。
奎文昭殿额(庙悬书额皇考御),永佑愿安波。
河南巡抚胡宝瑔奏报得诗以志慰乾隆戊寅 清 · 弘历
 押质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八
豫民荐臻饥,向隅非一日。
察知亟赒救,宵衣廑苦疾。
发帑及截漕,大吏俾勤恤。
更求致灾故,率为水利失。
简能方伯(豫省水利命侍郎裘曰修胡宝瑔经理),源委阅以悉。
支干相灌输(豫地向无沟塘两集则田皆积水两过则田皆漫水而地多旱种久浸辄伤近议弃积洼以为潴蓄之所又广疏横直小渠节节引支入干俾河北诸水𨗳入济沁等河河南并浚贾鲁惠济巴沟等河以纳众水两河之间水患略除矣),毋致行潦溢。
昨秋大举工,今春方告毕。
贫民工代赈,价令获一律。
借种早播,登场庆比栉。
稍赖接青黄,讵尽还家室。
获慰以为惭,秋收况难必。
河南巡抚常钧奏报开封水消及河夺溜杨桥诸情形诗以志事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六
方伯飞章速置邮,开缄一慰一以愁。
慰因开封涨水退,愁在河夺杨桥流。
下趋贾鲁虽古道,不经久岂堤防修。
川不能容必奔放,豫齐处处将贻忧。
已闻南河诧奇事,河水反落霪霖尹继善徐州一带于七月二十等日河涨陡落丈馀上流疑有冲漫遣人分赴探视云云计其时正豫省夺溜次日也然中州地处高原杨桥散溢下游泽国得免水患不可谓非幸天矣)
实因散漫殃迤上,正流弱乃淤泥留。
一患浸淫生百患,南望惄若予饥调。
急则治标事遮障,俾归故道遑他谋。
重臣一再遣往勘(先是祥符漫水报至已命裘曰修赴豫相导河渠至是复命刘统勋兆惠驰驿前往专司董筑贾鲁河夺溜急工),督筑兼命视赈赒。
宣房后已失长策,补偏实更无良猷。
平成乏术方抱愧,救民慢惜司农筹。
清口乾隆壬午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九
去年河决杨桥驿,清口清流始畅适。
开封迤下方免灾,不幸幸难料以逆。
贾鲁夺溜仍归淮,日久虑致开门揖。
劼劬督策筑宣房,发帑属薪所弗惜。
未三月乃大工成,事在人为语不易。
淮仍让淮诚甚佳,河终归海路艰得。
即今河复并淮行,刷黄至竟资清力。
清口东西坝对峙,忖量节宣慎寸尺。
补苴罅漏赖斯存,蒿目何年当底绩。
观清口出水志再叠旧作韵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八
壬午定水志,两坝去其拥。
然实有节制,非听一往送。
亦弗害蓄清,御黄有束纵。
不过束纵间,拆筑费楗
自从定此制,殊无费太重。
较之下河灾,邻国为壑供。
所以数年来,民鲜昏垫痛。
从来涉河务,其议如聚讼。
兹实出独断,幸免执已用。
下河屡获收,室家逭乏空。
河臣守此策,窾要颇称中。
戊戌秋河决,竟掣大溜动。
贾鲁不能容,睢淮因致汹。
尾闾洪泽,株守斯害众。
预命开五坝(前岁豫省漫口之水入于贾鲁河睢河涡河而行遂为淮水归于洪泽湖恐湖水陡长虽展清口两坝宣泄不及谕令萨载等于五坝留心预防寻据奏清水势大以次开放五坝幸无渍溢为患虽下河不免被水但其时卑禾已经刈穫所种晚禾无多即有淹浸之处尚不致成大灾),临期漫偬偬。
因为之以渐,湖河叠疏控。
下河未大灾,无聊之思综。
怀哉切恫瘝,恧矣对称颂。
嵇璜萨载徐州勘应添石工诗以志事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三
徐城经三临,无非民务急。
土工及石工,次第筹详悉丁丑壬午乙酉三次南巡均至徐城阅视次第筹策其河南岸既添甃石堤而北岸土堤则戊寅夏刘统勋徐相度议筑者起自大孤山苏山以御漫流而束河势两堤既成城郭田庐均资捍卫)
凡缓可待者,拟翠华重出。
其工在城西,石堤于彼毕。
欲接至韩山,条石易一律(自周家庄石工起至韩家山灵神庙四百三十丈地当徐城上游本拟一律接筑石堤以工可缓欲俟重临指示故待至今)
庶可恃无恐,黎民安井邑。
前岁戊戌异涨,徐城危岌岌。
上游决仪封,此幸保无失戊戌秋黄水盛涨徐城势处危险因上游仪封时和驿决口全河归注贾鲁涡河由淮入洪泽湖故此地幸获保全然不可不亟筹巩护之策矣)
是不可再缓,前议应循缉。
独是陆程遥,来往百六十(自韩庄锸至徐州陆路往还百六十里)
众应万骑随,已亦七旬及。
因之罢亲莅,惭非励无逸。
而斯事体大,部臣家声习嵇璜前河嵇曾筠之子习闻河务且亦曾为副总河因命会同萨载前往勘视周家庄韩家山一带应添石工总期永保安澜不惜费帑也)
督臣夙治河,情形审所必。
同往试经营,复命重斟挹。
费帑岂所靳,安澜吁永翕。
寄题黄楼四叠苏东坡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三
前年河决不忍说,冲堤洚水滔天发。
下注贾鲁傍四溢,直达蒙亳洪流滑。
屡筑屡颓嗟无计,诸臣泥立湿衣袜(前岁仪封决口屡次堵筑至合龙时每被冲塌在事诸臣劳瘁河十甚至原任参将李永吉随埽落水冲入回溜遇救生船登岸因赏给花翎复还原职)
汇入五湖略澄澈,委输洪泽欱呀呷。
为思长此竟安穷,引河加宽聚钁锸阿桂等奏坝工屡被冲塌究以引河未能全掣大溜之故今拟自黄家庄引河中段起于已开丈尺外再行尽力挑宽使其不待冲刷即可畅达因允所请即令调集人夫上𦂳开工务于桃汛前蒇事)
是或釜底抽薪策,瘒瘃夫工最怜煞。
徐州旧河成细渠,空有香灯走神刹。
黄楼大异东坡时,下俯来往橹声轧。
即今河虽复故道,犹廑灾所饥馑压。
徐城徼倖未被沴,岂对此忘彼疵齾。
赈穷逭赋纵亟恤,那便馀力畜鹅鸭。
四番险韵勉四叠,兴异老苏托泛霅。
河复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三
东坡咏河复,乃复澶渊彼。
我今咏河复,实复徐城此。
尔时虽曾入淮泗,旋即堵闭仍北酾。
所以东坡次年晏黄楼(谓东坡九日登黄楼事),楚舞吴歌把盏喜(檃括苏句)
自从绍熙南入淮,经徐夺泗多年矣。
此实故道要亟归,天然合龙真幸耳阿桂奏二月十一日合龙时南坝埽根忽向北走与北坝接连随填压秸料不三四刻立见断流而埽底亦无翻花过溜遂以蒇功此实天助神佑非人力也)
诚谢诚畏诚敬虔,以云诚感诚堪耻。
按:苏轼河复诗序云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钜野入淮泗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盖彼时黄河正道在澶州大名及濮郓滨棣诸州其至徐州亦如近戊戌河决之由贾鲁涡河五湖之入洪泽耳又统志称今之河淮并为一渎自金明昌始金之明昌当为宋之绍熙尔时宋虽称侄于金而南迁之宋社故在也金之与宋秖可比为南北朝而非一统且此地亦非金所有当称宋绍熙五年河淮并为一渎又元时河径徐州泗水合则淮泗乃今日之经流而徐州为河故道亦久矣独是熙宁时河复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今仪封决口已一载有馀而合龙时两坝天然巧合片刻收功岂非神灵默佑非人力所能与乎既详见河复记因感熙宁河复之事并识于此
河南新乐府为毕中丞 其三 沙河 清 · 汪端光
 出处:丛睦山房未刻诗稿
汴城东流古时水,发源荥阳竟端委。
下流直达江与淮,高估千帆一日来。
十年不浚河干没,今年赤旱水无骨。
奏请重开济运河,金钱内帑如流发。
中牟以北扶沟南,鲤鱼出没清潭潭。
商征不复民力在,以工代赈无丁男。
兹河绵亘四百里,更与黄河相表里。
安澜终步帝德歆,民气臣心知所以。
吁嗟乎,古制迢迢不可睹,直过前人无贾鲁
渴土干风正无雨,后稷之功在神禹
新开河放棹柬章观察 清 · 孙星衍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冶城遗集一卷
竹里途中忆六朝新渠一例润肥硗。
邺都水好谁能用,贾鲁功多怨自销。
禾黍高低人放闸,溪山回互客乘潮。
清淮闻道须重浚,虑始人谁嗣郑侨
清江纪水 其六 清 · 王昙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五
我今百尺元龙陈曼生大令时在三节府幕下。),事在元明正史同。
若许伯颜谈海运,再教贾鲁治河工。
全淮故事陈承伯(梁初命水工陈承伯画淮堰地形,故曼生当有一策。)分水今无宋相公(宋相公,献《分水龙王庙策》者。)
二十丈高三倍阔,及时宜照大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