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西岩镇闵氏家谱序嘉熙元年九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五、《竹坡类稿》卷五
予游吏路几三十年,驱驰不暇,出入常无。
丙申归省旧庐,时岩镇同年仁甫闵氏昆季,特持家谱过予索文。
予详观之,曰:「由葛子府君来,约三佰馀年,前无可据」。
对曰:「某自十二三岁时,记曾大父云:吾家世有自来矣。
始居齐鲁,派衍九江,后徙鄱阳,折之于歙。
南唐兵燹,旧图乌有。
我今述之,由葛子府君而下,考之明矣」。
予遽然索笔以塞来命。
夫氏族者,右史官之所纪录。
秦典籍滨于灭,公侯子弟咸失序胤。
司马迁父子约《世本》修《史记》,因周谱明世家,于是乎知姓氏之所自出。
呜呼,远矣哉!
吾郡吏部朱公讳,由婺源而尉尤溪,文公生,殊不知吏部居歙之黄墩,而八世祖徙婺源,则文公歙人也。
歙之程昉东晋太守讳元谭成帝赐宅于歙西。
十四世讳灵洗,谥忠壮
再十七世讳纂。
大中讳珦,为纂九世孙,实为二程父。
嘉祐初河南,则豫国公洛国公亦歙人也明矣。
呜呼,千载之下,溯流寻源,人不知
歙之岩镇闵氏,为琅邪公之后,故善言牒者系之土地而不惑,参之姓氏而无疑。
如闵子得圣人为之师,颜、冉为之友,俱为鲁人,少孔子十五岁。
天性訚訚,以德行冠于四科,而不乐仕于季氏。
季氏僣八佾,歌雍彻,三家北面为臣,亲逐昭公,致有乾侯之避。
持方柄欲内圜凿,其可得乎?
尝欲以闵子骞宰,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汶则齐南鲁北境上,考之齐州历城五里有闵子骞墓,则其先为鲁人,子孙占籍或为齐人矣。
封曰琅邪,原其初心,贤之也。
谱当托始琅邪公,实不为过。
气化形禅,其初本一人之身也。
今自葛子府君六世孙曰惟庆,登景德二年进士第,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
子讳从周,登天圣五年进士第,官至都官郎中
孙讳师文,登崇宁五年第,官至南安军通判
祖孙三人,魁名后先,奎壁照曜,具载《进士题名》,其他不书,谱自可见矣。
何吾郡之多贤者邪?
今宗传儒业,任郡庠,齐集英材以教育之,其乐不与存焉,均今有矣。
《诗》曰:「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遂为之序。
时嘉熙元年岁在丁酉秋九月既望朝请大夫、守宗正少卿翰林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新安竹坡吕午书。
题青岩隐居记后(青岩者王文忠公子充读书之所也公为翰林待制死事云南后若干年其曾孙汶举进士持青岩图视予公所为记义门郑长史楷所书公伯子绶之诗与仲子绅之文皆在焉) 明 · 李东阳
七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怀麓堂集卷十八
青岩西面接嶙峋,闻道先生旧隐沦。
二水夹流通涧谷,两山高起隔风尘。
唐川地古犹称(唐有华川县废公始号华川,元世兵馀合避秦(公隐在至正年)
墅似羊昙非乞舅(记云依外家傅氏而居),居缘孟母不求邻。
长怀龙卧歌梁父,岂学羊裘老富春
书诏早传行在所(天兵至婺公首以徵见),衣冠生及太平辰。
纪言右史亲沾命(公尝为起居注,仗节南荒竟委身。
白发郑公里在,青毡王氏子孙贫。
家声六代科名出,国典先朝谥法新(公谥在正统间
今日醉乡还有记,当时嵩岳岂无神。
曾披汗竹开金匮,拟束生刍吊玉人。
遗像雅篇俱在眼,斗山瞻望敢辞频。
谒秦吴二王庙 其一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三月十八日与马子温郭谦甫茂之叔侄刘济之祥仲宽姚子昂文炳同行
颓垣陊殿夕阳中,血食虽同事不同。
揖让干戈两陈迹,酹觞抛与落花风。
文炳心远斋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六言诗 押萧韵
窃笑滥巾北岳,那能补衲中条。
自有胸中丘壑,不妨稳向市朝。
羑里城文王 金末元初 · 王磐
 押词韵第十一部
羑水浅且清,羑里馀荒城。
文王德如日,曾此夷其明。
陕树憩召伯箕山栖许生。
后人起敬爱,木石含芳荣。
嗟尔一抔土,耕犁未全平。
千秋不磨洗,永被囚圣名。
我行荡阴道,过之为停征。
念昔有殷季,虐主方狂酲。
铦锋戮贤圣,若刈寸草茎。
左啖鄂侯脯,右啜鬼侯羹。
兹时无羑里,何以纾淫刑。
羑里深杳杳,羑城高亭亭。
君王在缧绁,不异南面听。
淑气发神虑,淳和助心灵。
演开伏羲画,剖出天地精。
一时虽冥昧,万古垂日星。
若无羑里拘,易经何由成。
易经在所重,羑里那可轻!
河朔访古记:羑里城文王,在汤阴县北六里。门榜题曰「羑里城周文王之庙,大元至元六年夏十有二日建」。庙壁龛,翰林承旨永年王磐五言古诗石刻一通。云云。
文丞相(符观《元诗正体》作王磐。) 金末元初 · 徐世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大元不杀文丞相君义臣忠两得之。
义似汉皇封齿日,忠于蜀将斫颜时。
乾坤日月(一作精忠贯日)华夷见,海岭风霜(一作劲节凌霜)草木知。
只恐史官编不尽,老夫和泪写新诗。
嵇侍中 金末元初 · 王磐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十载家艰恨未消,又持手版仕昏朝。
已知定乱功难就,犹幸临危节可要。
忠血数班沾藻火,英名千古迫云霄。
一杯欲酹祠前土,野鹤昂藏未易招。
河朔访古记:晋稽侍中庙墓,汤阴县西南一百二十步,曰浣衣里。庙有国朝翰林承旨鹿庵王磐律诗一首云云。余尝读松雪斋集,有纪梦嵇侍中曰:延祐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彰德朱长儒道其邦人之意,求书「晋嵇侍中之庙」六字。余敬其忠节,不辞而书之。运笔如飞,若有神助。是夜京口石民瞻馆予书室中,梦一丈夫,人衣冠,蓬首玄衣,流血被面,谓民瞻曰:「我嵇侍中也。今日赵子昂为余书庙额,故来谢之。」民瞻既觉,犹汗流。亦异事也,云云。
题三陪图 金末元初 · 王磐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寺主善为无米饭,病人要吃没钱针。
皇都诗老多才思,收拾酸寒入笑林。
困学斋杂录:中朝名士有以木庵陪饭,窦太师陪针,王状元陪口,作三陪图徵诗,当代名胜为一矧者,鹿庵先生题云云。
寿鹿庵大学士三首十一月初一日 其一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七
大节中流砥柱标,高风孤振张吾曹。
眼中元老恩方渥,林下渊明气正豪。
万事纵心缘理胜,三峰当面与秋高。
玉堂更觉台星重,莲炬长看照寿毫。
寿鹿庵大学士三首十一月初一日 其二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七
阳春门里开新第,鱼藻宫中侍讲筵
晚节不缘三径屈,高风终爱五噫贤。
雅怀老去从多可,万事谙来愈自然。
千古六经常道在,就中能契是知权。
寿鹿庵大学士三首十一月初一日 其三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七
风节生平以烈闻,词章独与大苏亲。
天人重为斯文主,甲子洪开寿域春。
行草纵心书愈圣,歌诗吟老语弥真。
穆修亦是华巅客,肯把韩编付授频。
即事(和王鹿庵作)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七
彻备虚惊已可惩,更堪行事日纷更。
创行有例推诸老,责备无端悚众情。
辽海兵连思魏郑,延龄麻坏见阳城
穷愁正远闻佳报,喜动皇都岂席生。
叔谦太常论书 其十三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八
次山歌颂汉文章,书到磨崖日并光。
具眼鹿庵曾有语,笔间元气总三苍。
又题鹿庵王子先生手书后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九
一代高人王鹿庵,幽潜来住百门龛。
诗瓢药灶当时友,政有先生德不惭。
题德长老梦龄图 其二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九
修龄亲说梦中传,写出梅花老树禅。
更爱鹿庵人品峻,不随王导共周旋鹿庵云好将半桶井华水过与闇黎洗面颜)
喜周宰来居 其四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秋涧集卷三十一
诸子当年甫冠婚,执经同在鹿庵门。
相逢正有谋生急,裂月撑霆不要论。
题玉明村老黄店壁八绝壬辰岁三月廿五日葬曲山而作 其二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秋涧集卷三十一
荒荒野店日东西,路入苏林草树低。
记得鹿庵传授日,饐瓜亭上识西溪
送忠翁南归 元 · 王恽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二
元贞乙未春翰长忠翁年七十七致仕南归行有日平章侯同诸僚寀祖道于遂初亭馆予亦忝陪席次明日赋律诗廿四韵非敢以为诗庶几表吾皇元崇儒重道跨越前人府相眷怀始终尽礼张大续鹿庵之贶咏歌见杨尹之荣岂惟上国之光华永作翰林之故事其词曰
供帐都门宴,非缘岁例过左相城南别墅每岁春例一宴诸公)
时清连日胜,簪盍半銮坡
酒美凌金谷,歌酣掩艳娥。
盛于清洛禊(用裴晋公上已同刘白泛舟洛水此别筵何。
爱客终青顾,伤离赋绿波。
散花簪席帽,泥饮捲鹦螺。
人世真浮梗,年光易掷梭。
琐轩凉吹急,绮席落花多。
散粉沾裀绣,吹香入袖罗。
暂留春色住,莫恋去程蹉。
峻秩惭同列,醺容惨弗酡。
新亭收老泪,官舸送长河。
圣代吾儒重,词林宠数颇。
诺从丞相允,义见柏台番。
祖饯贤疏傅,衣冠似永和。
生还梁庾信,赆重鲁邹轲
盛事传千古,儒流耸四科。
丹青前日画,叹息路人歌。
有客孤吟悄,临风两鬓皤。
图南鹏运海,绕树鹊依柯。
早晚同长往,徜徉隐涧阿。
此怀从落寞,起舞且婆娑。
道在无南北(朝家立贤无方果才何间南冠北土),材非谩琢磨。
醉归扶路晚,里巷认鸣珂。
碧玉雕枕歌寿王承旨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秋涧集卷十一
君不见灵寿孔光,俾之扶衰杖于朝。
安车起申公,未免远驾趋旌招。
我思碧玉雕枕贶,养老之意更比西京饶。
宛如大士冠,驰送下九霄。
春冰藉红牙,当昼凝不消。
宠光照室几千丈,宝华璀粲翻云蛟。
人间有眼未省见,况用显异张吾曹。
先生大年八十一,视听不减神超遥。
先生节操玉比德,先生文章匪玉雕。
以言以行国所仗,明堂大鼎须待调。
圣皇丙夜不安寐,作行尚复思群豪。
漆园蝶栩固不到,赤舄梦与周公遨。
荐贤行见及遗逸,庄严七宝先琼瑶。
从此鹿庵春更好,怡然高卧养松乔。
玉漏迟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八部
越山征路杳。
东南淡淡,长空飞鸟。
俪影同翻,明月一枝乌绕。
共道有心避事,甚未若、从渠相调。
君莫笑。
南楼苦要,胡床舒啸。

空扰。
画里江山,总轮与风流,眼中年少。
也学凝儿,官事几时能了。
一曲骊歌未动,还梦到、三山晴照。
江月晓。
莫为赏音稀少。
按:前一篇怀旧有感,曰邻吹者,为见寄乐府也。朱丝雅调者,为鹿庵先生也。孙登者,为足下与诸君也。二子者,为西溪春山两忘年友也。后一阕将行即事,曰三山者,福城中山也。岁梦者,为不肖拜命前后,凡梦三至其处。曰赏音不少者,为彼中宋吏部菊圃者甚众,故云。二篇自觉语硬音凡,固非乐府正体,望吾子取其直书,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