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雨中游包山精舍870年 唐 · 陆龟蒙
 押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
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
岩开一径分,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
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平声)净食。
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
手携鞞铎祛(唐言杨枝,祛一作供),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
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
却下听经徒生公有听经石),孤帆有行色。
崔允武安军节度平章事 晚唐 · 陆扆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七
门下。
入居岩朝。
施明略以匡时。
出陟斋坛。
运沈机而镇俗。
苟非材推命代。
望重当朝。
则何以宣我武威
易其风俗。
朕志先定。
佥谋允成。
持危匡圣致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上柱国清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崔允。
文星垂耀。
神岳标奇。
袭礼乐之清风。
冠簪缨之贵冑。
佩觿之际。
潜韬经济之才。
筮仕以来。
寻积公辅之望。
洎更华冑。
益振全图。
居论思而献替尽忠。
提纲纪而回邪敛迹。
旋自繁剧。
俾司燮调。
苟利于君。
无所不至。
洎宠蒲坂
再秉洪钧。
时谋合于蓍龟。
雅操不踰于风雨。
作砺之业。
为时而生。
乃眷重湖
实维奥壤。
荐臻多难。
屡易元戎。
哀彼征人。
□我皇天。
间尔尝随重币。
曳长裾
迄今乡闾。
尚播诗咏。
是用拯彼涂炭。
宣予惠和
假其问喘之仁。
慰彼来苏之望。
仍持相印。
式宠名臣。
暂追羊杜之政能。
未浼皋夔之事业。
往践厥位。
尔惟钦哉。
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功臣散官勋如故。
义安节度湖南管内观察处置观察等使使持节潭州诸军事潭州剌史。
千牛不简嫡庶表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遂良言。臣闻主祭祀之冑。
必资于嫡长。擢文武之材。
无限于正庶。故知求贤之务。
有异于承家。前王制礼。
缘情斯极。永嘉以来。
王涂不竞。在于河北
风俗顿乖。以嫡待庶而若奴。
妻遇妾而如婢。废情亏礼。
转相因习。搆怨于室。
取笑于朝。莫能自悛。
死而无悔。降及隋代
斯流遂远。独孤后罕雎鸠之德。
同牝鸡之晨。普禁庶子
不得入侍。自始及末。
怨旷未弭。圣朝御治。
深革前弊。人以才进。
不论嫡正。自兹二纪。
多士如林。今者简千牛舍人
方为此制。臣窃思审。
于理未安。何者。
母以子贵。子不缘母也。
今以母非正室。便言子无贵仕。
赵衰孕于越婢。遥集产于胡妪。
田文枚皋。皆妾子也。
文则播美于强齐。则有声于隆汉。
未闻前载。有所间然。
此类甚多。备存史册。
不敢烦引。轻黩宸严。
今反弃古实从近事。以妒忌之政。
施明扬之日。非徒英隽交屈。
固亦竞端斯始。王者设教。
务慎其源。源流一开。
为弊必甚。傥侧室之子。
负才而不用。君弃之于上。
家轻之于下。忠孝不展。
友爱无施。如此等人。
岂不怨愤。虽隔千牛之选。
许三卫之宫。色类乃复稍殊。
捍禦至竟无别。若惟才是用。
人自甘心。一彼一此。
异端斯起。至于昨来检括粗人。
孙武远及崔仁师等儿。多是嫡子。
故知善恶由乎积习。邪正宁限嫡庶。
必然之理。不言可
伏愿更量可否。还遵昔制。
不使侧室之冑。有高才而被屈。
正妻之子。虽至愚而获用。
则嫡庶于此分镳。诤讼无因发矣。
前选已了。不可更追。
乃今补阙。犹得详审。
臣蒙恩奖。擢厕近司。
事有未安。岂敢自默。
谨以表奏。伏增惶悚。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669年9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若夫考龙图而括运。
抚麟笔以伤时。
天地闭而贤人隐。
周孔逝而微言绝。
岂非太阶无象。
三辰鲜逌叙之因。
沧海为陵。
百川有横流之势。
况乎法身长往。
顾糟粕以空存。
化迹繁流。
仰舟航而遂远。
虽复功推八正。
犹迷鹤树之谈。
道亚三明。
未睹龙宫之籍。
则有妙音难遇。
瞻雪岭而投躯。
真谛希声。
仰云山而破骨。
优昙企景。
新雕白玉之龛。
般若寻风。
旧化黄金之像。
三千宝座。
迥出天宫。
八万珍台。
遥临净域。
非慧图之冥感。
孰能臻于兹乎。
福慧寺者。
隋开皇中之所建也。
尔其峰峦雾列。
东分井络之光。
楼雉云横。
西睹禺同之奥。
北弥丰邑
里闬千甍。
南控平江
波潮万里。
拥亭皋之绝势。
升林野之殊形。
肇开修竹之园。
式揆旃坛之刹。
法川高辟。
慈宫峻敞。
文珰宝缀。
环日月于重廊。
翠栱丹楹。
起虹蜺于复殿。
真容俯映。
福众爰依。
梵筵交烛。
禅房互启。
山神献果。
还栖承露之台。
天女持香。
即绕飞花之阁。
轮辉夜满。
抽紫焰于金山
毫相晨临。
发珠华于玉地。
爰有县令柳边。
河东令族
大业之年。
来光上邑
高人捧檄。
功为铜墨之先。
宰鸣琴。
课称弦歌之最。
眷香城而恻念。
披道肆而惊魂。
示怀延奖。
思宏末教。
乃于寺内起重阁一所。
乘烟置臬。
揆日端绳。
层榭三休。
雕檐四注。
奔星挂庑。
混珠网而同归。
明月窥轩。
杂璿珰而共贯。
仍抽丽笔。
俯刊贞炎。
词源迅委。
法海之波澜。
义宇宏深
接禅宫之阃奥。
昔者陶潜彭泽
罔闻仁慈之风。
潘岳河阳
未入菩提之域。
兼其美者。
盖在我君乎。
俄而帝隋方否。
三官失龙凤之图。
皇业未昌。
九野被豺狼之毒。
虽复餐砂茹石。
窥剑道而回心。
蜂聚枭腾。
铜梁而革面。
自非法云西眷。
潜消火宅之氛。
慧日东来。
迥朗昏衢之景。
则安能冥资福地。
显阻魔军。
波清于振壑之隅。
燎息于炎昆之曲。
洎乎大钧无事。
神器有归。
清玉户而帝寰中。
转金轮而王天下。
元场佛境。
与天下而惟新。
树鸡林
共风云而改旦。
功既成矣。
时既贞矣。
紫宸有裕。
苍氓胥悦。
都人狎至。
雁塔而欢心。
野老相趋。
鹿园而顿颡。
或至诚冥发。
争知不尽之虚。
或道思旁流。
竟委忘缘之施。
乃于寺内造菩提塑像一座。
实彭氏绝偫之迹。
洞参瑶铣。
体备丹青。
得埏范之奇模。
尽陶甄之能事。
功分实相。
变入冥机。
丹果长春。
青莲不染。
灵仪若动。
似临王舍城中。
神足疑行。
即坐菩提树下。
银床地涌。
宝帐犹悬。
珍木天成。
金花不落。
总章元年
又奉为皇帝更造八菩萨像。
成于净境。
别峻崇堂。
而力寄偫缘。
功难独举。
遂令众情驰骛。
空怀更始之图。
灵座端严
未得安居之地。
时有宏演上人。
自丹乌下日。
昌帝箓于明堂。
青鹤乘霄。
降仙苗于太室。
轩冕将风云交映。
钟鼎与山河共远。
法师夙成真谛。
幼挺殊姿。
拔五翳于长驱。
登四禅于回观。
以为德因时建。
澄什继踵于西都
道冀人宏。
林远随肩于南国。
痛迷生之诡矫。
悲正觉之陵夷。
思欲树真气于未萌。
绪崇因于已往。
遍游净境。
历骋遐方。
至总章二年
憩于兹刹。
身持宝印。
口出神珠。
心动巴南。
化行右。
法罗举。
驯鸟性于慈林。
慧镜旁开。
息猿心于定水。
亦有情钩五缚。
遥腾解脱之川。
想瘗六尘。
迥拔沈迷之域。
名臣长者。
捐玉佩于银庭。
善女灵姬。
落金环于宝地。
贪机雾涤。
法施泉流。
林衡抡梓之材。
班匠献钩绳之巧。
千栾电纠。
万桷霞张。
飞陆缘甍。
层构架景
琼釭沓照。
乘绀壁而宵分。
珠箔重华
掩青疏而晓乱。
红葩植井。
彩缀河宫。
丹桂承梁。
香交列肆。
天倡梵乐。
肃然忉利之天。
藻盖雕珰。
焕若摩伽之殿。
其精力之元感。
而神化之曲成乎。
直岁寺主等。
州闾盛族。
鹙鹭荣因。
升慧圃而功成。
践魔庭而战胜。
排四门而独往。
共极偫缘。
攀十地而遐征。
同趋觉路。
县令虞洽。
旌旗百代。
剑履三朝。
匡帝座而南征。
拥台庭而北面。
星象垂祉。
川岳载灵。
豫章七岁。
麒麟千里。
雄情负俗。
郁王佐之宏图。
英识迈时。
得公门之逸气。
既而拂衣华族。
入天邑而观光
列板仙台。
灵关而作宰。
泉鱼狎夜。
单父之深恩。
陇翟游春。
中牟之善政。
有条不紊
施缓政于繁绳。
断讼有神。
下高锋于错节。
因以激扬大化。
滋比屋之封。
光启令图。
预积攀轮之慕。
县丞裴休。
家接朱栏。
誉流丹阙。
轩裳照绪。
忠孝荣门。
鸟鸣有伐木之歌。
龙文非刈蓬之具。
高材列务。
盛德分司
翰墨不足留神。
琴樽申其独性。
十旬休沐。
奄有泉林。
千里邀迎。
乃疲风月。
青骊躞蹀。
终喷玉而悬云。
素鹤徘徊。
且衔珠而犯露。
加以沈研有地。
题桥八解之津。
诱劝无方。
叱驭三乘之路。
故能使幽明仰德。
法俗依仁。
攀海祇而如归。
挹衢樽而下瞰。
乡望等龟灵高族。
骥子名家。
关锦室于中堂
分绮疏于甲第。
或望雄都鄙。
代列歌钟。
或业预云雷。
门藏玺诏。
文场促席。
江汉之英灵。
武观连衡。
岷峨之锐气。
并能驰心彼岸。
临海而蹇裳。
投足化城
下悲思而反袂。
下官薄游江右。
旅寄城隅。
怀道术于百龄。
接风期于四海。
依然梵宇。
欣象教之将行。
莞尔公庭
惜牛刀之遂屈。
虽文殊辨论。
妙悬解而忘言。
伯喈雄管。
叙真宗而罔愧。
敢巡此义。
乃作颂云。
金堤迥色。
玉峡长澜。
城阙纷乱。
江山耸盘。
云屯胜邑。
雾启禅坛。
右萦层雉。
左接崇峦。
竹园精舍。
檀山香阁。
万栱腾虬。
千楣跂鹤。
晚星疏翠。
朝霞泛雘。
鼓奏泉流。
钟鸣霜落。
时经失道。
代历交呈。
神宫不挠。
法众无惊。
金轮邃晓。
玉镜施明
功照佛刹。
化被王城。
帝图冥运。
真仪浚发。
贝齿含星。
流毫耀月。
鸟离山扃。
龙还海阙。
宝树形留。
天宫匠设。
爰有真人。
式宣慈主。
发迹江甸。
驰声蜀宇。
望远连规。
攀澄袭矩。
力穷兴道
功周廊庑。
偫缘肸蚃。
众福氤氲。
丛楹列电。
高栋衔云。
银龛曙抚。
玉座宵分。
琼玑有烂。
藻绘多文。
郁彼岩邑。
猗欤上宰
连华。
鸳鸾集彩。
禅津有裕。
至公无待。
火宅可辞。
舟航斯在。
我之飘寓。
邈矣来游。
山川俯仰。
道义淹留。
承风郭外。
撰缀江幽。
元机胜笔。
天地相周。
洪范五事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栾城第三集》卷八
昔禹观《洛书》,而得九畴之次:「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
二者天人之道,而九畴之源本也。
刘向父子始采诸儒之说,而作《五行传》。
其论五事,失其实者过半,后世因之。
予以为不然,乃为之说曰:五行,天事也;
五事,人事也。
五行之先后,以天事言之;
五事之先后,以人事言之。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此五行之所以为先后也。
人之生也,形色具而声气继之,形气具而视听继之,形气视听具而喜怒哀乐之变至。
喜怒哀乐既至而思生焉,喜怒哀乐之未至则无思也,无为也。
无思无为则性也,性非五事而五事之所依也。
故形色为貌,声气为言,目为视,耳为听,心为思,此五事之所以为先后也。
畜为五藏,发为五事,以应五行。
故脾之发为貌而主土,肺之发为言而主金,肝之发为视而主木,肾之发为听而主水,心之发为思而主火。
黄帝以来,知医者言之详矣。
舍此则无以治病,无以生杀人也。
汉儒之说,以言为金,以听为水,则亦既得之矣。
至于以貌为木,以视为火,以思为土则不可。
何以言之?
土之为物,形色先具,而水火木金附焉。
故形色之著者莫如土,土实为脾,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土之属而脾之馀也。
此佛氏所谓地大者也。
其于人为貌,貌之德恭,恭之至肃。
肃则土得其性,土得其性则能胜水,故其休徵时雨。
肃之反为狂。
狂则土失其性,土失其性则不能胜水,故其咎徵常雨。
肺之于人,气之所从出入也。
方其有气而未声,则无以接物,而物亦莫之喻也。
气至于有声,声成言,言出而物从之矣。
故言之德从,从之至乂。
《语》曰:「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诗》曰:「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言之能乂,如旸之能晞,出而物莫之违也。
物之有声者莫如金,故言主金。
乂则金得其性,金得其性,故其休徵时旸。
乂之反为僭,僭则金失其性。
金失其性,故其咎徵常旸。
物之能视者,有待于日,日入则视无以致其用。
及其升于东方,然后视者皆明。
木位于东,而日之所从见也。
故视主于木,而木为肝。
视之德明,明之至晢,晢则木得其性。
木得其性,故其休徵时燠。
晢之反为豫,豫则木失其性。
木失其性,故其咎徵常燠。
施明于外者也,耳纳聪于内者也。
施于外则为燠,聪纳于内则为寒。
寒,水之性也。
受天下之言无所不容,故其德聪
之至则谋,谋则水得其性。
水得其性,故其休徵时寒。
谋之反为急。
急则水失其性,水失其性,故其咎徵常寒。
心虚而应物者也,火无形而离于物者也。
二者其德同,同故无所不照。
心之用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及其至也,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由思而至于无思,则复于性矣。
复于性,则出于五事之表,此圣人所以参天地,通鬼神,而不可知者也。
故思之德睿,睿之至圣。
其功行于万物,无所不入,而不知其所以入。
惟风亦然,《易》曰:「风自火出」。
家人圣则火得其性,火得其性,故其休徵时风。
圣之反为蒙,蒙则火失其性,火失其性,故其咎徵常风。
此五者《洛书》之本说,与黄帝之遗书合。
医者由之,至于今不变。
而汉之诸儒反之,此智者之所太息也。
南海庙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九、《盘洲文集》卷七一
昔侬獠啸凶,长驱数郡,锋摩番禺
藉神之威,不能摇毒,遂衅钟鼓,而斯民免蹀血之患。
纶函宠封,以答阴相,岭以南户知之。
惟神之灵,放于四海,岂限彼疆此界哉!
章贡叛黥,婴城连三月矣,生齿何辜,沦胥涂炭!
天戈云集,未奏肤公,岂神能摧孽獠于前而不能殪魁渠于今也!
施明灵以助王师,左剪右屠,毋俾假息。
邻封洗兵,则吾之境内益奠枕矣。
同陈生衡恪乃园桃花 清末民国初 · 梁鼎芬
 出处:节庵先生遗诗卷五
四忠祠前十数,梅花递过今见花。
枝柯蔫绵交茜粲,独吸清露施明霞。
畦铺黄菜风引蝶,径掩绿草泥跳蛙。
初疑官舍那有此,彷佛已入渔人家。
凭栏围赏能几日,绮锦年芳未应失。
一物刚柔亦有时,此花吾可看成实。
陈山长字说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巽斋文集》卷二四
会稽陈君以开庆己未庐陵秋八月望,为诸生讲《中庸》大义。
予之子浚与听焉,退而私请于余曰:「陈先生之所讲虽非浚之所能尽达,然其反覆恳到,作为大篇,宜有可以句寻字绎,浚也他有疑焉,而不敢问也」。
予曰:「何哉,尔所疑者」?
曰:「先生之名既取夫粲焉可见之义,而其字子微,反若晦匿沈潜,而不知何也」?
予曰:「汝未可以骤语,然所贵乎学,学乎此也。
天有四时,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天地之变化如此,孰得而窥其所以然者?
故曰:君子之道费而隐。
用之而不匮,取之而愈有者隐也。
隐也者,始乎隐,终乎隐也。
学者岂不知所谓体用本末,然大抵谓隐而费耳。
惟《中庸》言费而隐,盖酬酢万变而不与俱往,犹《易大传》「显诸体,藏诸用」,不曰「显诸用,藏诸体」也。
学不进此,则有即物。
即物也者,非世俗区区之所谓即物也。
名垂千古,功济天下,由即物也。
予尝喻之,贤圣之道如日月,万物被其光而日月不施明焉。
彼即物者,燎薪者也,燎止而灰烬矣。
《中庸》一书,或言隐,或言微,知之者可与入德,极德之至,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其末章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至矣!
卓然有德于此者,岂非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哉?
岂非君子盛行不加,穷居不损者哉?
予比与陈君语,知其为洒落人也,宜以此字表此名也。
汝他日侍侧,试以余言叩之。
浚他日以予言叩之,陈吾曰:「然」。
因录为陈君字说。
王司训被奖 明 · 王世贞
先生昔年曾拜章,拟复古乐施明堂。
先生今年坐皋比,要令弟子人解颐。
三台使者知名姓,旌语煌煌考功令。
先生既是湖州人,湖人可晓胡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