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止斋王先生 元末明初 · 王冕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三月燕山听子规,追思令我泪垂垂。
虽然事业能经世,可惜衣冠在此(一作文章未际)时。
霜惨晴窗琴独冷,月明秋水剑双悲。
山河万里人情别,回首春风说向谁。
诸暨张辰作《王冕传》云:同里王艮甚爱重,为拜其母。后为江浙检校往谒,履弊不完,足指践地,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申屠子迪篆刻卷(重刻峄山秦碑二石于绍兴路学。) 元末明初 · 王冕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八
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摹。
自从庖羲得龙马,奇偶变化滋图书。
结绳之政由此毁,科斗鸟迹纷纭起。
后来大小二篆生,周称史籀秦誇
只今相去几百年,字体散漫随云烟。
岐阳石鼓土花蚀,峄山之碑野火燃。
纵有秦铭刻岑石,冰消雪剥无踪迹。
书生好学何所窥,每展史编空叹息。
樊山先生东鲁儒,好古博雅耽成癯。
八分小篆纯古法,凿石置之东南隅
白日光芒争照耀,满城走看嗟神妙。
向来传写何足珍,枣木空遗后人诮。
徐公手摹烽火尘,金陵近刻殊失真。
那知此本意态淳,丞相李斯下笔新。
申屠墨庄传授,法度森严非苟苟。
岂为后学得所师,万世千秋垂不朽。
田按:子迪名駉东平人御史致远子。子迪绍兴理官,问交于王止善艮止善曰:「吾里人有王元章,志行不求于俗,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子迪至,即遣吏以自通。元章曰:「我不识申屠公。」谢不与见。子迪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且白于大尹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元章为之强起,入学舍讲授。元章此诗所谓篆刻卷者,子迪重刻峄山秦碑二石置于绍兴学宫,今世所谓申屠本也。又诗所谓「申屠墨庄传授」,致远尝聚书万卷,名曰墨庄,见《元史》本传。
王止善检挍 元 · 黄溍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官无失政吏无私,钩挍宁烦事细微。
遥想名曹多暇日,不妨高咏发清晖。
潮生江上仙舟迥,春到湖边驿使稀。
送尽北来南去客,石田茅屋几时归。
王止善茅山 元 · 成廷圭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句曲仙人止善君,乱离何处避尘氛。
独乘一苇淩沧海,谁共三茅管白云。
丹井洗瓢分石髓,宝函封检秘天文。
他年定有方壶约,几夜苏台候鹤群。
王止善入京 元 · 柯九思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君到金华怯暮暮,御沟波暖绿粼粼。
城南牡丹大如斗,马上葡萄能醉人。
题五显事实后 宋末元初 · 胡升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
升为童时尚见之。
一小碑载其事,因婺源德兴争祖庙,辇之去,今不知所存。
或曰:「本朝神祠见于《会要》,姓氏皆可考
惟此神无姓氏,何耶」?
升曰:莫之为而为者,此所谓鬼神也。
《周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仪祠五祀。
宋朝明堂图五方帝位于昊天之侧,从之以五人帝、五官神,皆五行真气也。
盖五行为天地间至大之物,必有为之主宰者,故曰元冥,曰祝融,曰勾芒,曰神辱,曰后土。
皆指水、火、金、木、土而言之物。
今五神之降于此,岂非默助五行之造化以福生民乎?
或者又以五圣为五通,非正神也。
吁!
名实不辨,典故不知,徒肆为议论,亦妄矣。
盖本朝政和元年正月诏毁五通及右将军如已淫祠,至宣和五年,我五圣适有通贶等侯之封。
前后十馀年间,黜彼之邪,崇此之正,昭然甚明,尚可得而并论之乎?
亦缘乡曲前辈偶傅会佛有六通、弟子五通之说,以启后人之疑。
每岁四月八日,本县启建止善无碍大斋,四方并海外来者辐辏,斋宿极严,非有形驱势迫而使之然。
本朝褒封敕告并藏县库。
嘉泰二年中,屡颁降御书扇五柄,并置专局在庙收藏。
宋迪功郎国史实录院编校文字胡升谨书(《三圣源流搜神大全》卷二,郋园丛书本。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二三。)
「大」原作「人」,「物」原作「极」,均据《新安文献志》改。
柯敬仲,次王止善 元 · 郑元祐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楚天鸿雁白云秋,归卧沧江看水流。
莫问湘累王子宿,且同新息贾胡留
山林不返趋朝梦,道路难为筑室谋。
莫遣虹光贯明月,眠波帖下有沙鸥。
王止善广东市舶提举(尝为两浙运司海道幕官 元 · 宋褧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子炎方去,临岐发永叹。
如何医国手,祇作理财官。
海晏商帆盛,风清客枕安。
番禺天不远,佳誉彻朝端。
王检校止善二首(前海道经历) 其一 元 · 傅若金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傅与砺诗集卷六
海上三年幕府开,日边万里荐书来。
却承雨露归南省,还接星辰绕上台。
负弩应怜县令至,怀章莫使郡人猜。
京华昨日同时发,惭愧扁舟独后回。
王检校止善二首(前海道经历) 其二 元 · 傅若金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傅与砺诗集卷六
江左名藩天下雄,吴中贡赋与闽通。
转输旧倚萧丞相检校新烦魏侍中
画省芙蓉深映雨,碧湖杨柳近含风。
于今幕府多名胜,閒暇登临定得同。
积庆庵记景定二年十一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一、《黄氏日钞》卷八六
混沌剖而山川疏列,太和畅而人物挺秀,扶舆清淑,其为呈露则均尔,然而人杰地灵,相与发挥,往往又必有所待而后显,岂非其所重尤系乎其人也哉?
会稽之东将百里,有山高出,曰皇会。
乃耸而为烟翠之奇峰凡七,复聚而东奔曹娥大江之上,勃郁未既,蟠踞复起,世以其形似名狮山
狮山之下,有钟氏而居之,至余友君遇益以文行称,所谓人杰地灵,相与发挥者,其不遂显于今耶?
君遇既窆其父止善居士于山之阿,复架屋其间,题其颜曰积庆,而属余为之记。
余因得以明山之所由积而其在人者则有不待言也。
夫山,天下幽僻之地也。
狮山去城郭为尤远,然其山脉膏以起其植物也,兑以泽,浚流下注,演而为笃孝之江,流光驰景,却顾于断蹊绝壑之下,兰蕙之芳,从风远畅,而庆云亦时乎出焉,是果孰为之而然者?
一阴一阳,造化枢纽,继之者善,而山得之以为山。
山之性亦无不善,善之积也厚,则善之发也宏。
狮山虽崖石皴,或性类刚恶,要亦万不能一二,是山之所由积,而善之为庆者然也,而况于人乎?
故《大学》之论明德曰「在止于至善」,大《易》论积渐之由来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夫止于至善而不迁,则谓之积;
积于其家而不已,则谓之庆。
自昔德厚流光,蝉联赫奕者何可胜计?
此亦不待余言而知者也,况有如君遇家之素积者乎?
方今圣世急贤,烨烨乎起自帝乡狮山相发挥者必吾君遇矣,又何待余之言?
而亦窃有请也。
夫善非积于家而已也,非徒善之为而已也。
士君子出而兼善天下,必去其不善,而后其善斯溥也。
晦庵文公言,所画狮子必曰使百兽脑裂。
夫公善类之宗也,而其言若是,可以想真善之所在矣。
仰止狮山,君遇勉之,君家之庆,尚当广而为世道之庆。
景定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鄞黄震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