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悟真篇直指详说序 宋 · 翁葆光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夫混沌未显之前,虚无寂寞,无名可宗,强名曰道。
道降而生一气,非动非静,非浊非清,邈不可测,圣人强言谓之混元真一之气。
一气既判,化为阴阳。
阴阳者,天地也,男女也。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故自有天地以来,未有一物不因阴阳相交而得其形也。
夫欲修炼者,若以金石草木之象名,万有不同之器类,以至一身精津气血液之属而为丹质者,此皆后天地生滓质之物也。
滓质之物,有形可睹,安能生有形而入于无形也哉?
后天地生者,皆不离乎天地之内,而有形者未尝不坏,安能变化而超乎天地之外也哉?
不超乎天地之外,而有形者未始不堕于阴阳生死之数者也。
夫阳主生,阴主死,一死一生,一往一复,此理之自然也。
设使煅炼得法,服饵有功,寿等龟龄,年齐鹤算
及其数尽,未有不亡,若箭之射空,力尽必坠,谓其有形未有不坏之理也。
是故圣人采先天一气以为丹,炼形还归于一气,炼气归神,炼神合道,而归于无形之形。
故能超乎天地之外,立乎造化之表,掌握阴阳,挈提天地,而不为阴阳生死之所变易者,先天一气使之然也,故得丹体常灵常存,不生不灭矣。
譬犹运瓮,处瓮之内,焉能运瓮;
必也处瓮之外,则能运瓮矣。
真一之气,生于天地之先,邈不可测。
圣人以同类之物诱之成丹,亦犹日中有火,以阳燧引之,则得其火矣;
又如月中有水,以方诸引之,则得其水矣。
故煅炼同类之物,立为炉鼎,号曰真龙真虎
吕公词有「自然炉鼎,虎绕与龙蟠」之语也。
夫同类者,无情之情,不色之色也。
万物之中,得其性命之正,为灵为贵之最者也。
假若采得同类初弦之气,运而用之,故号曰真铅真汞也
仙翁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乃初弦铅汞之气也。
初弦者,上下两弦,二八之数也。
龙称八两,虎重半斤,所以谓之二八也。
以其水源至清,有气而无质者也。
以此气类而诱之,则真一之气降灵而有象也。
仙翁曰「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也。
夫炼此金丹,先求名山福地,次创丹室数椽。
坛筑三层,剑卓四面,悬之以镜,方乃立龙虎为鼎炉,置刻漏为规矩,抽添有水火之则,作用有辅弼之俦。
如此之类,未易敷陈,亦假世财,方克就绪。
阴真君论曰:「欲修此道,须假资财;
如无资财,则修金丹不成」。
又须三人为侣,方可修炼。
三人同心,一志之良友也。
密当八月首望之宵,一阳初动之际,当先主者禹步登坛,左手擒龙,右手擒虎,精调气候,数按周星,匹配阴阳,息符刻漏,故得金水交并、龙木孕英矣。
一者坐幄运筹,经文纬武而继。
其中间首尾之所施,不使毫釐差忒。
故仙翁曰「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也。
一者潜窥刻漏之的,密整抽添之用,准备火工,无失爻卦,逾时过刻,丹必难成。
故朝元子曰:「劝君穷取周天数,莫使蹉跎复卦催」。
三人一心,递互相符,不半时辰,立得真一之气,归于交感之宫,结成一粒,大如珠,号曰金丹
现在北海之中,赫然光透帘帏,即时密运镆铘以追之,才得入口,则立跻圣位矣。
故仙翁曰:「一粒金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
得此一粒镇在丹田气海之中,则一身精气翕然而归之,立结成砂而不失走,然后运火煅炼,成金液还丹。
夫火者,阴阳之气也。
阳数奇,阴数偶。
自子至巳六辰属阳,故谓之阳火;
自午至亥六辰属阴,故谓之阴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二篇之中,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归我丹田之中,温养子珠,结就圣胎也。
老君曰:「阳奇自子生,阴偶从午发,终始在乾坤中」。
冥母胎月,故得外接阴阳之火,内生金液之质,不须加功,自然运转,从尾闾历历然有声,直透双阙,逆上泥丸峰顶,降下口中,状如雀卵,馨香甘美,此乃金液还丹也。
徐徐咽下丹田,结成圣胎,养就婴儿,故仙翁曰:「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盖凡胎十月降诞,圣胎亦然。
十月火备功圆,脱胎而化形,为纯阳之体,寒暑饥渴不能为恼,方可投于深山穷谷之中,或卑污僻陋之所。
面壁九年,以空其心,无人无我,心境一如,故谓之神仙抱一也。
正释子收牛之时,惟识心见性者抱一,则斯道弘矣。
九载功备,无为之性自圆而慧自生,纯阳之体自妙而神自灵,故得性命与道合真而无形矣。
无形之形,随物现相,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水火则为水火,遇飞走草木,变化不测,倏存倏亡,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故能分身百亿,应现无方,若一月之照万水,无不周遍。
是以随缘赴感,靡所不应。
原其至真之躯,处于至静之域,实未尝有作者,此乃神形性命与道合真,而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也,故圣人强名之曰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又曰金刚不坏之躯,乃为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仙翁独弘斯道,故以真金妙色之身證其巍巍堂堂,真金慈相,普现法界,救度众生,故示刘奉真之徒以性道无生,而入寂后现真身于王屋山中,示以命道不灭而圆通。
故于元丰五年三月初五日尸解之时,乃留偈曰:「一灵妙用,法界圆通」。
此非性命之道双圆,形神之真俱妙,岂能与于此哉?
其阅世亦九十六载矣,平时宏阐玄微,吟咏情性,言辞奥雅,汲引后来,自目其篇曰《悟真》。
悟真云者,性命之真也。
又念后学惟知命道,而不知尽性,惟知性道,而不知养命,故有了悟真如之一绝丹。
是色身妙宝之一词,启发高明之士,大根器之人,俾知性命之道,咸获究竟圆通,迥超三界,此非无碍大悲平等之心、智慧圆明者,孰能如是哉?
愚虽识见暗昧,颇得仙翁之密旨,故精研是篇,而露其真机十已八九矣。
深虑同好之士不识丹源流所自,于是原始要终,冒犯天谴,直指悟真之坦途。
倘有夙骨合仙者,径直入于悟真之门,寻无为于一黍之珠,若于外觅,则不可以冀其有所得矣。
昔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无鞅圣众,勃勃俱自珠口而入者,即此金丹之一粒也。
一粒如,包含万象,囊括三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亘古迄今,高真上圣,證此道者不可胜举,孰不由此一黍而證无上之大道者哉?
此道至简至易,苟非真师指示,则莫能晓其深根固蒂者。
根蒂识矣,苟非钜有财力者,则亦莫能成其功而著其事也。
功事著矣,苟非明心见性,则亦莫能臻于抱一之妙也。
抱一既妙,则性命之道至矣,不可复有以加矣。
是故命道莫不有传于师指而后明,修持而后著也。
若夫性道则不然,不由外至者也。
苟非见闻知识于外者,则堕于中小之规,而不彻其听莹之至者也,惟于自己胸中自自明,方能尽其性道而得所谓最上第一乘者也。
吁!
性道之中,非有有明也,无所,明无所明而已。
非有尽有得也,尽无所尽,得无所得而已。
最上第一者,上无所上,一无所一而已。
学者倘达师旨,手握天机,煅炼神丹,脱胎换骨,更又明心达本了悟真空,直超最上之乘,径入无为之境,则形神俱妙,性命交圆,驾鹤骖鸾乘龙跨凤,共为蓬阆之游必矣。
按:《悟真篇注疏直指详说》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悟真篇注疏》附录。
道德真经集注序绍定二年九月 宋 · 彭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道常无言,不得已而有言,言之费也。
从而言之,费之费者也。
言固可废乎?
曰不可也。
以药治病,非上医也。
方病而夺之药,虽卢、扁莫为也。
盖《老子》一书,自列氏、庄氏已阴立训传,而自为一家者也。
至汉相曹参用其言有验,世益尊信之。
文帝时河上公者,乃始泄道之蕴,名为《注释》。
自是之后,有邻氏、傅氏、徐氏、刘氏,晋魏以来独王氏最显。
唐玄宗又改定章句,刻石涡口庙中,而世之言《道德经》益繁。
宋兴,专守一道曰仁,其治以慈俭不争为本,几若委靡不振,而实参用老子家法,故当时君臣于此书颇尽心焉。
虽不敏,亦覃思有年矣。
常患注释之繁而矛盾迭兴,复忧流派之广而门户各异,求出世者多鄙薄于治世之常经,思治世者复忽略于出世之妙旨,于是合本朝注释之书,毕力纂集。
尊御注于其首,列诸子于其下,凡分一十二卷。
其佗如河上公王弼所著,已载陈景元《纂微》,兹不复详。
吁,亦多言矣乎!
然世方懵于其道,我又吝于其言,则道益晦矣。
此经以自然为体,无为为用,治世出世之法皆在焉。
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此治世之法也。
如生之徒十有三,死而不亡者寿,此出世之法也。
若夫秦汉方术之士所谓丹灶奇技、符箓小数,尽举而归之道家,此道之绪馀土苴者耳。
学者当于此而有悟焉,则凿开混沌,剖破藩篱,以之治世则反朴而还淳,以之出世则超凡而入圣。
然后知孔、老无异法,天生二圣人,迭为宾主,以道诏天下后世,其功至不浅也。
惟我同志相与勉之。
绍定己丑重九日鹤林真逸彭耜谨序。
按:《道德真经集注》卷首,正统道藏本。
真隐诗 宋末元初 · 牟巘
 押词韵第四部
招隐费招呼,习隐聊习步。
素隐为素餐,充隐似充数。
悠悠千载内,罕与真隐遇。
少小慕真隐,每诵坡老句。
朅来法华游,正在题诗处。
真境忽在前,更慕坡所慕。
真则思虑泯,不真精爽骛。
真则光尘合,不真圭角露。
真书无攲仄,真味无反恶。
真乐无安排,真逸无疲苦。
所以要任真,从其讶箕踞。
所以贵葆真,从他笑椎鲁。
但看真隐庐,萧然只环堵。
青山以为屏,白云常在户。
随宜种花药,快意扫庭宇。
可作真率会,可说真实语。
可饮真一酒,何者非天趣。
玄真乃诗流,季真是仙侣。
拉之相与俱,巾屦此容与。
坐闻雏鹤鸣,时看苍虬舞。
疏散略边幅,谁客复谁主。
吾亦忘吾真,酣歌下山去。
王复初所藏子昂临禊帖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昭陵玉函出人间,开平经今四百年。
永和远距贞观先,俯仰陈迹俱可怜。
古人学书如学仙,笔锋谁入玄之玄。
水晶宫里佳公子,风流翰墨皆天然。
我评逸少真逸,史载深谋并绝识。
独留茧纸博千金,似是艺成能掩德。
名士由来赝逼真,书空咄咄彼何人。
遗才流落稽山下,修竹娟娟万古春。
江阴君山陆子方 元 · 贡师泰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九
画桥垂柳傍官壕,隔岸青山似涌涛。
楚相丘墟埋石马,梵王宫殿压金鳌。
天低鸿雁江流阔,风撼鱼龙海气高。
闻说城南有真逸,烟蓑还许伴渔舠。
江阴君山陆子方 元 · 贡师泰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画桥垂柳傍官壕,隔岸青山似涌涛。
楚相丘墟埋石马,梵王宫殿压金鳌。
天低鸿雁江流阔,风撼鱼龙海气高。
闻说城南有真逸,烟蓑还许伴渔舠。
李鍊师还少微山 元末明初 · 陶安
 押词韵第一部
楚樵真逸养病于秦溪桐阴凝神冲寂求无为之宗夕阳在户闻有剥啄声启关视之有一童子手玄锦灵篇致仙华君意曰平川鍊师仙李之南梢也庐少微山游心于清虚窈冥晨望紫气赪霞起自龙虎之都岷波东环浩如蓬海蹑云而来逍遥琳室日华月英流光内鼎道几成矣今将乘回飙指故墟飘飘而南子宣秘趣吐铿辞声其所怀清夜骖鸾俾得长歌云汉间沧溟扬尘尚与玉笈洞章宫商舌上异时邂逅郁罗握手话及玉齿皓粲此其张本尔樵逸闻仙华命豁然病释喜色骎骎颇恨不识平川莫罄摹肖藤床晚卧想像高唐临风浪然而唱曰
云间苍湖飞紫龙,鼎烟光怪生芙蓉。
铁须化作绿玉丛,仙都幻出天南峰。
猗嗟李下白发翁,神交顿作玄玄宗
迩闻鹤骨方两瞳,少微星窥冰雪胸。
颇厌膝行访崆峒,喜与柱史柱史老子周柱下史。)仙源通。
黄芽彻夜气吐虹,琼舄晓蹑飞霞彤。
高翰掠过豹九重,清都楼阙浮瑶穹。
羽衣大会珠中,璇车御气抟飞蓬。
玉姬为酌碧琳醲,侑以三秀苍玲珑。
凤凰盘跹戛金钟,众中凝瞻帝之容。
帝笑而言来汝童,紫阳云锦开囊封。
右招金母左木公,中间稽颡青牛宫。
赐饮鲜灏元气充,帝令下土尸三虫。
倒驱海水悬半空,电光绕剑奔灵霳。
沛然泽物顷刻功,卧听四野歌年丰。
石头撑云蟠郁葱,大江万里银涛雄。
五城变现金碧融,特来荫此千文
玄虎上奋铅在镕,忽惊暗室光瞳眬。
故隐竹石怀旧踪,平溪过雨摩青铜。
翩然鸣佩嘉客从,鹤背铁笛横秋风。
三天傥可一笑逢,指顾太始开鸿濛。
注:㈡鲜灏,《说文》:“灏,豆汁也”。
序内所称仙华者,宋君景濂自谓仙华道士也。
怀古 其一 明 · 钱子正
 押侵韵 出处:三华集卷五
宋纤真逸,遁世迹何深。
绝壁得诗句,闭门劳客心。
高哉士所宝,美矣国之琛。
凌风独长啸,谁能继馀音。
青林小隐图 明初 · 王汝玉
五言排律 押先韵
绿波三泖外,青嶂九龙前。
别有深林境,新开小洞天
晴阴千顷合,春树几村连。
翠湿将堕,红深花欲燃。
搴萝朝带露,煮石暖生烟。
庭养华亭鹤,门维笠泽船。
方期事真逸,更拟谢烦缘。
忽应徵书起,旋将旧业捐。
闽中陪制锦,江右佐鸣弦。
梦断居閒日,心存报国年。
烟霞盟暂辍,松柏操弥坚。
又报山中侣,空移蕙帐篇。
漫士孟扬作山水图 明 · 钱鼒
 出处:御选明诗卷三十九
龙门漫士真逸才,胸中丘壑何奇哉。
岚光晴翠海天曙,出云金碧芙蓉开。
遥看几处烟中树,云是王乔清隐处。
万壑松声客掩扉,数峰花雨僧归寺。
故人文学似前贤,结屋栖迟今几年。
多情远寄山中兴,匡庐天姥应徒然。
我亦平生爱山者,闻说兹山莫能写。
清风邈矣不可攀,萝月云泉梦良夜。
张中书子俊画孤舟读书图为吴宗起 明 · 倪谦
昨夜沧江雨初歇,两岸山屏翠烟叠。
江空浦极悄无人,但见小舟横一叶。
舟人所适非取鱼,危坐船头惟读书。
音声琅琅出金石,冯夷起舞鼋鼍趋。
兰桡不举随流去,渚北汀南无定处。
只知兀兀了残编,不觉亭亭倚高树。
知君自是隐者流,孤篷短棹轻王侯。
经年对语手中卷,镇日忘机沙上鸥。
澹古先生青琐客,挥毫日儤金门直。
忽看高兴落江湖,却向烟波写真逸
王摩诘张志和,画意诗情相荡摩。
樵青篷底唤不醒,西塞山前春雨多。
闲云 明 · 岳正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闲云不作雨,天意恣悠扬。
变化随风势,浮华借日光。
最宜真逸玩,不慰老农望。
薄暮浑忘散,依依缀月旁。
无题(追和元马伯庸韵) 其四 明 · 岳正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舜画衣裳合命垂,上林肺渴倩谁医。
可怜凤友鸾交夜,不觉钟鸣漏尽时。
真逸头颅青未改,隐侯腰带瘦频移。
眉尖今古愁无限,消得樽前酒一卮。
无功家行祭于真逸先生。因送酒饼。感而有作 明 · 成伣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虚白堂诗集卷之七
两昆学业蕴经纶,仲氏文章最绝伦。
斗谷好仁才有后,伯牛卧疾未成人。
添丁颖悟陈樽斝,通德精禋荐藻
老叔騃痴惟欠死,受膰今日品尝新。
新正次雪湖韵述怀兼订春游之约 其二 明 · 谢迁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归田稿卷七
预约春游辱手书,太平真逸两迂儒。
煖烟晴日韶光蚤,剩水残山乐事殊。
千古高风香社会,四时佳景辋川图
村庄只隔洹湖岭,石径篮舆不用扶。
乙巳九月。在开城。寄女婿和叔 其一 明 · 南孝温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秋江先生文集卷之二
宾鸿将子度崔嵬,洛水溶溶两岸苔。
过眼几亭几驿路,思家一夕一千回。
愧余守业非真逸,望子治经似勉斋
三字符中须着力,区区词艺反如徘。
酬赠阁老刘公四首 其四 明 · 李梦阳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空同集卷二十五
野绿(一作绿野)真逸香山望独高。
酒嫌裴相浅,诗掩乐天豪。
公实当三老,吾虚受二毛。
人遐室幸迩,音惠莫言劳。
陈怀本 明 · 潘希曾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润州高士说陈生,远向滁山踏雪行。
游似马迁真逸足,交因曹植有时名(同僚曹贰卿之友)
琅琊故事堪重醉,西涧遗音又一鸣。
明日归舟兴尽,暮云回首大江横。
用大成早春见梅韵戊辰 明 · 李滉
 出处: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五续内集
周诗咏梅非真识,不为梅花分皀白。
屈原离骚侈众芳,还昧冰霜天下色。
何逊杨州始知己,别去重来屡叹息。
或吟江南寄情思,或诧岭上分南北。
刚肠尚吐妩媚词,广平节义逾坚石
唐宋纷纷几骚客,赏到孤山不落莫。
何况云台真逸,肠断江城咏霜角。
我生多癖酷爱,人道癯仙著山泽。
旧游南国识玉面,故人远惠连根得。
自期相伴老岩壑,胡奈风尘去飘泊。
岂无京洛或相逢,素衣化缁嗟非昔。
宁辞白发赴佳招,瞥眼荣华过虻雀。
丙岁自比辽东鹤归来及见花未落。
丁年病起始寻芳,绝喜琼枝攒雪萼。
何意今年老更甚,光生正患汾阳额。
尺一严程久稽滞,仰兢俯慄如龟缩。
梅君不须遽疏我,我事尚可亲高格。
未谐法真避名声,犹信尚平知损益。
道韵休将一日离,馨怀预恐终年隔。
淡烟微雨客绝门,清夜无风月上岳。
呼尊试一病已苏,作诗纵百情何极。
汾翁好事誇我说,早梅先得天工力。
岂知陶梅知我病畏寒,为我佳期晚发犹不惜。
君不见范石湖种梅为天职,又不见张约斋玉照风流匪索寞。
嗟我与君追二子,苦节清修更励刻。
偶咏 明 · 申光汉
五言绝句  出处:企斋集卷之三
有家当有累,桃源岂真逸
那似步虚人,吹箫向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