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东汉末 · 阮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三、文选卷四十二
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
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
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
孤怀此心,君岂同哉!
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心忿意危,用成大变。
韩信伤心于失楚,彭宠积望于无异,卢绾嫌畏于已隙,英布忧迫于情漏,此事之缘也。
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岂若淮阴捐旧之恨。
抑遏刘馥,相厚益隆,宁放朱浮显露之奏。
无匿张胜贷故之变,匪有阴构贲赫之告,固非燕王淮南之舋也。
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
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
示之以祸难,激之以耻辱,大丈夫雄心,能无愤发
苏秦说韩,羞以牛后,韩王按剑作色而怒,虽兵折地割,犹不为悔,人之情也。
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既惧患至,兼怀忿恨,不能复远度孤心,近虑事势,遂赍见薄之决计,秉翻然之成议。
刘备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
想畅本心,不愿于此也。
孤之薄德,位高任重,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喜得全功,长享其福。
而姻亲坐离,厚援生隙,常恐海内多以相责,以为老夫苞藏祸心,阴有郑武取胡之诈,乃使仁君翻然自绝。
以是忿忿,怀惭反侧,常思除弃小事,更申前好,二族俱荣,流祚后嗣,以明雅素中诚之效。
抱怀数年,未得散意
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
江陵之守,物尽谷殚,无所复据,徙民还师,又非瑜之所能败也。
荆土本非己分,我尽与君,冀取其馀,非相侵肌肤,有所割损也。
思计此变,无伤于孤,何心自遂于此,不复还之。
高帝设爵以延田横光武指河而誓朱鲔,君之负累,岂如二子?
是以至情,愿闻德音。
往年在,新造舟舡,取足自载,以至九江贵欲观湖漅之形,定江滨之民耳,非有深入攻战之计。
将恐议者大为己荣,自谓策得,长无西患,重以此故,未肯回情。
然智者之虑,虑于未形;
达者所规,规于未兆。
是故子胥姑苏之有麋鹿,辅果识智伯之为赵禽。
穆生谢病,以免楚难;
邹阳北游,不同吴祸。
四士者,岂圣人哉?
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
以君之明,观孤术数,量君所据,计土地,岂势少力乏,不能远举,割江之表,宴安而已哉?
未然也!
若恃水战,临江塞要,欲令王师终不得渡,亦未必也。
夫水战千里,情巧万端。
越为三军,吴曾不禦;
汉潜夏阳魏豹不意。
江河虽广,其长难卫也。
凡事有宜,不得尽言,将修旧好而张形势,更无以威胁重敌人。
然有所恐,恐书无益。
何则?
往者军逼而自引还,今日在远而兴慰纳辞逊意狭,谓其力尽,适以增骄,不足相动,但明效古,当自图之耳。
淮南左吴之策,汉隗嚣纳王元之言,彭宠受亲吏之计,三夫不寤,终为世笑。
梁王不受诡胜窦融斥逐张玄,二贤既觉,福亦随之。
愿君少留意焉。
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上令圣朝无东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
若忽至诚以处侥幸,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谓小人之仁,大仁之贼,大雅之人,不肯为此也。
若怜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倾心去恨,顺君之情,更与从事,取其后善。
但禽刘备,亦足为效。
开设二者,审处一焉。
闻荆杨诸将,并得降者,皆言交州为君所执,豫章距命,不承执事,疫旱并行,人兵减损,各求进军,其言云云
孤闻此言,未以为悦。
然道路既远,降者难,幸人之灾,君子不为。
且又百姓国家之有,加怀区区,乐欲崇和,庶几明德,来见昭副,不劳而定,于孤益贵。
是故按兵守次,遣书致意。
古者兵交,使在其中,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复之义。
濯鳞清流,飞翼天衢,良时在兹,勖之而已。
李公孝先墓志绍兴五年二月 宋 · 王之道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相山集》卷二九
惟李氏世家陇西,唐末避黄巢乱,徙于饶之乐平,公其乐平人也。
讳忠字孝先,姿表伟岸,遇事有胆略。
方志学,里有健讼者诬引乃翁,部将怒,追逮甚急。
公慨然曰:「为人子而不能免父母于难,非孝也」。
先追吏诣郡,请代父对,有罪不辞。
郡将嘉其意,从之,果白其妄。
当与弟侄异产,纵所取,曰:「吾不汝多少肥瘠较也」。
当是时,饶人闻其风,老者莫不愿得以为子,少壮者莫不愿得以为兄弟。
靖康元年春,金人寇京师,郡有勤王之举,责县备饷餫。
徐时孚按籍勉其里之雄于财者助军,公户最下,弗及闻。
遽谓其子常曰:「兹正卜式所谓『贤者宜效死节,有财者宜输之』之
今诏求直言,叩阍非吾事也,汝其疏时政得失、生民利病,与平日所尝语汝者献之,以遂吾愿。
家有百斛赢,吾当尽输为里人倡」。
故一时靳者化之,而乐平六邑号先办。
常明年上书数万言,陈足食兵计,天语赏叹,下有司施行,且官之九品
建炎二年春仲正建康,合张胜众三万,陷当涂,破建德,掠石门,入利阳,凶燄益逼。
赵子木闻常长于画,有意事功,尽以柯岭十四寨委常统之,使拒贼。
常谋于公,不数日而兵备修饬,至不得犯,百里为安。
三年,李大刀连刘文舜溃党,屠毁境上,远迩震动。
公聚里人谕曰:「贼有必避者险也,彼所击者散也。
有是二利而不为,非勇也」。
众壮其言,相与控扼要害,请常董其役。
常为设方略,俘馘几尽,所属上其功于朝,常用是迁承务郎,为无为县
公性识通敏,少虽以家责夺举子之学,而于经传多所贯综。
閒居养生,阅岐伯、仲景之书,遂妙于用药。
南方信禨,虽至父母疠疫,子弃不敢侍。
里中有蹈此者,公责以大义,且曰:「伤于寒,必病瘟,理也。
尔乃不问医而问巫,愚亦甚矣」。
故时有疫,则必家至与之善剂,日候其安否。
其贫不能自存与死无以自葬者,皆悉力营给之,恶俗为变。
公尤喜宾客,第之东有堂曰仁寿,为公燕集之地。
每与所过从觞咏歌舞,继日不厌。
且乐于周人之急,婚嫁亲戚、故旧之孤为多。
平生论事,不直不置,故于言无所苟。
人有争者,曲直胜负不质之有司,而以公言为證。
晚年与人语,多及瞿、聃之教,观其所为,真若有道者也。
始,淮西更李伸、张琪之变,千里萧条,亭舍不烟。
及常得邑无为,或难之,公曰:「事君不择地而安,忠也」。
作诗以督其行,戒之曰:「拊循凋瘵,要在不扰」。
故常到官,用公之言而称治。
予尝追和东坡所赠王庆源诗遗之,云:「庆源老人骨已朽,爱民似子当今无」。
其政事可知也。
公后数月往觇焉,入其境,喜见颜面,曰:「吾无忧矣」。
已而,里人思公,悉遣子弟趣公归,公笑而与之俱。
明年绍兴四年二月戊子终于仁寿堂,人为流涕,享年七十有七。
曾大父某,父某,皆隐德不仕。
娶范氏,以贤淑闻。
子男二人:长党,早世;
次常,举进士
女三人,叶正奭、余汝舟、徐时举其婿也,而归叶、余者先公卒。
孙男五人、女四人,曾孙男五人、女四人。
诸孙如师心、师回、师尹,皆好学有立,盖公之馀庆也。
公有别墅在舍南静理乡桂林原,山林清远,公至则忘归。
尝命常曰:「吾没当葬于此」。
常将以五年二月甲子如公所卜葬焉。
无为予乡里也,往获庇常之政,而公常与吾翁游,日谈佛老,至相得也。
今常不远千里,走介抵书,以友生王珏状公之行,来乞予铭。
义不可辞,铭曰:
孝悌在人兮墉有基,基隆墉厚兮何时隳?
忠于奉上兮孝所移,发愤偷财兮富儿疑。
子常献书兮谁授之?
嘉谋谠论兮帝所奇。
歼走溃叛兮功可欺,柯岭峨峨兮思者悲。
南方恶俗兮多信禨,里闾一变兮莫敢违。
作堂仁寿兮花木菲,客至不醉兮无庸归。
抚孤周急兮人争依,如石蕴玉兮山增辉。
子孙秀发兮家之肥,桂林遗芳兮追平韦。
集雅诗二十首 其八 苏武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子卿中郎持节,值单于益骄,缑王私谋。穷哉子卿张胜坐之,卫律拟之,丁令盗之,既而幽窖绝食,北海断归。幸哉子卿!旃雪生之,于靬爱之,胡妇私之。嗟乎子卿!非穷曷著,非幸曷成?乃若李陵喟叹,牛羊妻赐,殷勤置酒,泣下数行。虽并为降虏,犹冀子卿知厥心耳。长歌激烈,执手踟躇,有以夫!余复悲其奉使丁年,典属皓首,子元坐死,胡嗣方来。子卿卒于穷,卒于有,天幸也!幸者与天,穷者与人。矢心于汉室,伏节于匈奴者,人也。扬名于匈奴,显功于汉室者,天也。予于子卿,问人而不问天,之罪通于天,繇不可为人耳。
曾经十九年,汉节胡沙壅。
魂销幽窖深,泪浥旃旄重。
岂知陵继律,同彼蛮夷从。
虽生何面目,是以生不用。
空馀北海上,雨雪洪飧饔。
羝乳方自怜,雁足谁相纵。
天留节士名,名成降虏诵。
吁嗟录别词,未妨苏李共。
敬书先忠宣赐谥制书后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九、《盘洲文集》卷六二、《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五
臣闻足再刖而玉显其美,火百鍊而金知其精,人臣忠邪至身后而是非始判。
发潜德之幽光,诛奸谀于既死,孔子作《春秋》之旨也。
先臣当戎马纷纭之际,使不可测之绝国,十有五年然后归。
陛下谓苏武不能过,且许笔赐其传。
会先臣席不煖而逐,弗获藏奎璧之宝,今又十有五年。
弟遵入对,陛下褒叹忠节,复道前语,恩隐再三,宠之令谥。
生虽奇剥,芬香多矣。
臣谓卫律、李陵屡说而不降;
先臣则为宇文虚中、韩昉所逼,三换官而不受。
张胜事泄,有拟剑幽窖之危;
先臣则不同龚璹仕,宁蹈利刃。
冷山无以异于穷海之北,糊口于悟室,无异于靬王。
只影南翔,所不及牧羝者四岁。
至若通永祐之表,朝长乐于燕,间道蜡书,其至有九,潜见王人,几偾牢户,问答往反,皆存阙庇民之语,投其诗文,篇篇以戢兵为意,此则武之所无者。
陛下以为不能过,圣训明哉!
然燕王声霍光之罪,以久絷而归,财得一典属国杨敞无功,乃为搜都尉,遂谓颛权自恣,疑有非常。
秦桧排妒先臣,不使一旬寓乎玉堂之直,致陛下有大用之意而不遂,终之流放丑地,九年不返,则得祸之酷特甚于
武之一子党叛人而诛,汉廷怜之,为之远赎胡出,苏氏赖以不绝。
而臣以先臣故获戾亡,至谓家传强暴,曲法免官。
非遇天日清明,则亦禁锢就死。
呜呼!
一言华衮,万世不刊。
易名崇终,匹休麒麟图画
诸孤不肖,咸叨录用。
恩遍存没,又过苏氏。
臣砻石以识异渥。
泰龟逢吉,镇之松区,泄九京之冤,鼓忠义之气,于兹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