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兰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梨。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十三。夏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至大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正。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梨清凉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郢沙门飞锡为之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入应公之藩。以兹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
惟二大师,三朝演教。
天竺西极,瑜珈度门。
莲开法界,月破重昏。
俨然象设,复获亲觐。
如闻软语,如结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闰八月十日同运使正仲大夫提刑若愚司封运判全玉朝奉游雨花亭 北宋 · 黄履
押尤韵
闰月稍丰暇,清晨适逢休。
驱车偕群公,始为斯亭游。
钟山来艮维,大江西北流。
台成古到今,举目意已周。
晋有尸黎密,尝栖岗之幽。
君王怀高风,立刹旌往由。
法云生梁朝,云气如蟠虬(自注:法云初生,有云气之异。)。
七龄依宝亮,俊发钦徐刘。
讲经此寺中,天花盈空浮。
纷纷白雪飞,柳絮未可侔(自注:状如飞雪,满空而下。)。
近来有贤宰,亭于冈上头。
吴侯因名之,潜德光千秋(自注:周觉民命僧构亭,吴仲庶名以雨花。)。
昔人登泰山,芥视十二州。
余亦叹群雄,一毛争九牛。
岂知振大林(自注:保志尝目云为大林。),至有八龙留(自注:八龙来听,伏讲台下。)。
因末为推本,秘思聊一抽。
灯明天人师,说法历劫悠。
欲放眉间光,洗足先双收。
入无量义处,身心安如丘。
陀罗与殊沙,普散千亿洲。
云公于此时,讲已不可俦(自注:有僧尝梦云云法师灯明佛时已讲此经,那可敌也。)。
况当幽岩中,松拂久唱酬(自注:初,云住幽岩,讲斯□,以石为人,松为拂,自唱自导,□通□□。)。
所以善哮吼,保志称为优(自注:志尝赞曰,善哉微妙。)。
谁言此华来,天地相应求。
帝释举手间,已入如来眸。
醉书贻群公,为我商声讴(自注:余既题是诗,有谓余曰:牛头未见四祖,百鸟衔华;云讲经雨华,未足多也。余曰:牛头见四祖后,讲灭净品,地为之动。然则讲经雨华,亦何损于为云也。维摩室中天女散华,结习尽者,华不著身,今延于堂内,升空不坠,则云之为云亦可知已。天监五年旱,帝请云讲胜鬘,讲竟大雪,岂非所谓诸所缘法,惟心所现者乎。昔须菩提说般若,天帝雨华,佛问此华从天得耶?从地得耶?天帝举手,而佛可之。华之所致如此,余是以有取焉。)。
边报事宜乞加备奏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五、《可斋续藁后》卷三
照对蜀自狄难,备在西边,犹以虏入之多岐,尝苦兵力之不足。臣到蜀之初,今春即得泸南帅司言,贼在云南,颇迫叙州,长宁以里诸蛮汹汹来告,边臣虽以为虑,中朝尚以为疑。今自九月下旬叙州横江之外,忽有警报,莫知何路,同时黎州申到,谓鞑已破乌蒙,以地里而参之,恐贼哨之出此,本司已随宜调遣防托,见之申明。今月初二日,又据长宁备吕告蛮申到事宜,具言贼自八月透入近蕃,以兵往援,战胜俘获,贼已穿出叙州小江蛮地。若然,则与叙州所报事情已自略同,已再申外,臣窃照此贼今系深入夷腹,绕出蜀背,旧惟扼马湖以备北,今乃越川江而在南。目前以蛮能抵敌,犹恐轻哨之未敢进,向后若贼知蹊径,安保大势之不继来?虽曰贼谋恐在诸蛮,然于汉地亦有往辙(己亥贼哨皆到长宁、南平、施、黔。)。谨按《六合掌运图(和州亦有印本。)》,此贼今在叙、宁相对,若其取蛮路,则吕告之下,过阿永蛮即罗氏,即播州界,由此而通思,通沅、靖。若其出汉地,则长宁之东即是南平,由此而之涪、夔,之黔、施,接澧、峡。两道之所出,重山大林,虽尚隔涉,天其佑顺,虽未必至此,然兽蹄之所向,犹鼠穴之难窒,宁过于备,而不可无备者。最是贼若往蛮地,罗氏、思、播诸处犹各有兵力自保其境;若出汉地,则夔路、江南边蛮诸郡昔所弗备,俱无兵屯。人知贼出蛮地为忧,而不知出汉地亦可忧也。蜀兵尽在江北诸城,与贼对垒,撤前篱备后户且不可,而况诸蛮之地又在境外乎?今日之事,惟有自朝廷作规画,当视如头然之急,毋使至唇亡而忧,速调重兵一项(多万人,少数千。),命大将屯蜀地;蜀阃不敢预,却听夔路策应司调用,持重养锐,视敌所向。若果出蛮地,则俟思、播有急,便道出思、播境,与杨田辈叶力扼之险要;倘或出汉地,则夔、涪、施、黔间尽可据险防御。贼若知我有备,却未必敢入,此万全之策也。不然,前险既越,后注恐孤,臣犹窃危之。臣奉命来宣,去冬犹有少兵力,今回戍、调戍外,驻渝帐下零丁无几,若以益兵请朝廷,但谓止为蜀计。今所陈非止为蜀,实为国也。證状如此,臣若噤不一言,则为不忠,他时误事,诿咎何益!用敢昧死以闻。伏乞睿慈宣谕大臣,详臣所陈事宜,亟赞圣谟,早图回而施行之,不胜宗社生民之幸!
龙须禅寺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六、《须溪集》卷一
未至龙须,苍翠逼人;至其下,獭径如萦,并山委蛇,长亭四三,又屡憩而后能至。入山门,匾碣横纵,无非李梁溪者,使人徘徊远想,如见同时。此则过江以来封殖位置之旧也。自龙须重修,改步旁通,促数武,蹴为亭,废径荒芜甚密深,游者及门而尽,而亦无所得矣。壑翁之来,梦僧数百绕床如林,三梦三转。一日登山植杖,见迁塔焉,井塌草生,喟然曰:「六百七十年于此矣,播之新塘斯惨」。亟构故基,复为普通归僧骨焉。自是为普济修白云为山门,古路栽松道迎,甃如修鳞。复亭山光,望招云,立参柏,榜龙须,佳处迤逦可画。已而及祖师伽蓝、大小山门,复梁溪诸匾。已而及行堂浴院、山前会所。最后彻大殿新之,罄空买田,为灯长明,则住山之九年己丑十有二月也。壑翁之言曰:「吾所至如以身为常住,遍庐山间,间华亭上,上住且十山,大者如能仁起废罗汉,庄严玉涧之桥,大林华光之阁,灵汤钟楼藏殿,南禅昭庆法堂佛堂。虽辛勤建立无数,而未尝留一字其处。兹山之修复浅矣,记复何为?不记,古人之迹灭。凡余之所为皆古也,不记又将迁」。余曰:须吾乡也,非为师记也,亦不能不为师记也。士大夫建一祠,修一塾,类以为先贤不世之业,传图经,著碑些。少年经营州县,岂无遗爱如桐乡,名声如颍川者,稍易他处,则不可复勉强。此老出,即为人鸿冥雪印,皆如撞千石钟,树五丈旗,事大心劳。既成去,之江还浙,倦,晚栖须山,复何如香炉一峰、湖边一小寺,而眷焉用之,如栖贤、万杉、南禅、北禅。吾行诸方,穹龟昂然,负石如山,就而读之,称意希有。师于平生不立片石,岂独贤于求名者而已?作所无作,作亦非碍也。宇宙之道,惟因为无穷。昔之门焉捷径者,岂不欲便且利后人哉?古今成败若此多矣,大空大巧,莫非理势之自然,虽吾为记,岂能增益于师之所无?言语文字之在天地,犹天地之在目前,随其心量,满足常新。即罗汉见身,则不知有灵汤矣;及至华亭,又不知有庐山矣。须山虽小,华亭、庐山一时俱失。凡吾所作,亦复如是。惟泉石之光,草木之香,去之千里,摩挲苏刻,甘润颐舌,盖穆如清风者,世未尝绝所谓法事也。是诸法事全提千古,不知谁为,而于其间仁仁知知不属一法,是亦名为无所得法。知此,则灵汤以来无记有记,何待龙须而记始出。问记如何,亦无一字,何以故?无作意故,不知所说故。虽然,不可以莫之戒也。自吾行须山,千章如云,藤萝蔽天,再过呀然,三过襟见时矣。今壑翁兴葺大备,种植方新,来者岂不可以已乎?木之存者如古人,小者不百年,又未得为材也,谨毋曰来者笑人无能,而旦旦焉梦之且诊。
阅张上卿仙游录 宋末元初 · 宋无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汉祖龙飞日,真人豹隐中。
纶音来蓟北,驿传起江东。
圣德深弘教,玄门厚植功。
垂衣轩帝治,问道广成风。
兽梦符坤极,鸿门建震宫。
雨敷皇泽意,雪应紫宸衷。
白玉刊章重,黄金范櫑雄。
制词天藻叠,冠佩露华浓。
宣室繁釐受,高禖敬祀恭。
严斋迎景祚,正念格晨穹。
宇宙枢机运,雷霆寂默通。
扈骖銮从近,恩赉上方隆。
裔演留侯系,经开柱史蒙。
五朝膺显渥,百辟仰精忠。
宗戚勋封盛,师生禄秩崇。
力辞君九锡,首迈爵三公。
第宅仙官府,逍遥绮皓翁。
漆园春未老,蓬岛药何穷。
诏下瑶京鹤,神升绛阙虹。
自期冲举去,谁识寿龄终。
霄驾烟霞远,星坛杖屦空。
图容曾翰苑,遗迹漫崆峒。
太上元无象,微谣讵得工。
独存清净化,为国致年丰。
过青崖山(上有圆台几顷馀上有老岩公手植今为大林麓矣)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九
鹊巢东下望青崖,武惠当年几往来。
欲谢雄图中最重,至今东鲁号多才(一作欲话霸图应寂寞苍烟深处柏围台)。
梦读退之诗颇奇诡已觉记其大旨作此篇 元 · 杨载
押词韵第七部
自闻蓬莱山,大林夹长峦。
上生瘿藤萝,下生荆榛菅。
仰不见天日,藏蓄雾雨寒。
仙圣常所处,沮洳亦少乾。
虽云誇凤凰,出入伤羽翰。
哀音起空洞,令人鼻准酸。
我欲诉上帝,为施铁凿钻。
琢落石侧裂,化为千丈磐。
琼楼与玉殿,玲珑相通宽。
日月交户牖,光射青琅玕。
而我从吾师,来游乐且般。
呼吸养元气,华腴生肺肝。
万劫永不死,如循环无端。
窃为仙圣虑,炳然心若丹。
上帝如许我,致此亦何难。
养竹成大林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元韵 出处:龟巢稿卷三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
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
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
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
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
宿莽荡无馀,清风仍满园。
性存真公以南泉鈯斧入天宁天丛社犹附庸也龟巢老人作歌以送之歌曰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出处:龟巢稿卷十七
吾闻西方教,无相无住著。
单提了无碍,群居亦同乐。
大林新法幢,天宁古道场。
屋皆云半间,庭各月一方。
不缚肚上篾,不舐瓣头蜜。
何以养幼躯,自种还自吃。
踏翻生死海,坐断闻思修。
独园银杏树,应作石点头。
送锽声外侍者还定水寺(侍者乃见心长老入室高弟) 元末明初 · 丁鹤年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侍者还山修白业,何须门外问三车。
微尘有相皆成幻,大道无岐直到家。
月满秋岩收桂子,雪消春涧采蒲芽。
阿师弘教成狮子,伫见传衣后代誇。
次韵许维翰见示龙虎山吟 元末明初 · 胡布
出处:元音遗响卷三
三十年来憩龙虎,天关地轴相骞踞。
就中真灵呵护神仙居,玄圃阆风无閒住。
阳平治隶青城山,飞度此地成还丹。
温温炉鼎崛起仙岩畔,绵绵嗣系郁罗班。
千有馀年犹龙宏教起,累朝锡号侈爵四海崇高美。
至道忘忘湛一真,至人无我为元始。
辅元翊运裨化工,窍补混沌天玲珑。
奇山射的峰峦似怪石,凤麟洲渚同鬼工。
绝岩呈巧搆,龙井古壑开幽宫。
以诚投之致应格有物,往复施报无终穷。
尘湖琵琶接突兀,云林白马拱卫当成功。
天上地下三十六,一轘辕中幻海屋。
太和元化体同仁,一气相亲自敦睦。
吾甥眉宇真天人,帝锡玉笈金宫箓。
金宫箓,集百祥,臻五福。
臻五福,公侯名爵位神仙,不与忧患承天禄。
夜泊大林铺橐中食物数种不知何人持去 明 · 殷奎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月馆子之晦,风林客正疲。
窥烦君子处,憎忝主人时。
谩藏嗟何及,均分浼己卑。
丁宁群鼠辈,莫使彦方知。
柳山书院 明 · 徐镛
押药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五
弘教灵秀区,泉石带城郭。
云影与天光,鸢飞共鱼跃。
道体叹无息,阳春愧有脚。
公馀适登览,晴雾飞华箔。
肃容银台仙,醇鲜自绎络。
西垂有豺狼,汹汹犹忆昨。
指挥赖时英,凶丑今尽缚。
时和民物熙,兹游亦后乐。
题平乐梁大尹都亭别意卷 明 · 李承箕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二十三
苍梧抵平乐数百里高山大林峒猺出没长钩毒矢杀人如麻龙门适当三州之中多填华人有罪者于此而镇之文武才官其庶矣乎卷中诸作俱不及此跋以诗
平乐远接苍梧烟,峒獠白昼争戈鋋。
中间公有龙门计,直道未能辞独贤。
正觉寺访大林和尚 明 · 皇甫汸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十七
何处堪消世,文公可晤言。
谈经传慧印,作礼在祗洹。
萝月閒中磬,松风定后幡。
讵辞双树下,夜久驻归轩。
道中寄忆四首 其四 衲子大林 明 · 皇甫汸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十八
岁晚东林树,淮南落木同。
斋虚玄度月,江倚惠连风。
尘劫看为累,荣名悟是空。
归期殊未得,持此报休公。
春日访大林和尚 明 · 皇甫汸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二十二
投迹入空境,看心愧此身。
绾巾蒙示结,执镜为宣因。
石壁初消雪,筠关久灭尘。
坐来花落尽,犹自不知春。
大林洞天 明 · 卢宁
五言律诗 押佳韵
云墅千章绿,萧然谢客斋。
捲帘看烟雨,坐竹委形骸。
柽鸟啼山谷,仙芝接海崖。
秋高期散步,红叶藉青鞋。
大林寺(云是远公种花处。时有吴中老僧,亦于此杂莳花木) 明 · 区大相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大林何代寺,花木尚馀芬。
僧老艺松竹,鹤闲眠洞云。
石苔微雨滑,泉涧细流分。
天外猿声断,寂寥几客闻。
耶律丞相墓 明 · 王嘉谟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丞相遗丘湖水阴,荒榛野草自萧森。
亭前瀑布摇空穴,雪后寒禽啅大林。
惨澹尚思戎马日,艰难深仗哲人心。
云龙鹅鹳真馀事,独吊空山泪满襟。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冢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