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张松法正 晋 · 张璠
 出处:全晋文
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
张松法正,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已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光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蜀志·刘璋传》注)
曹操不存录张松 东晋 · 习凿齿
 出处:全晋文
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
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情近于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
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
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
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蜀志·刘玮传》注)
定命论 南朝宋 · 顾愿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二
仲尼云:「道之将行,命也;
道之将废,命也」。
明又称:「天之所支不可坏,天之所坏不可支」。
卜商亦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轲则以不遇鲁侯为辞。
斯则运命奇偶,生数离合,有自来矣。
马迁、刘向扬雄班固之徒,著书立言,咸以为首,世之论者,多有不同。
尝试申之曰:
夫生之资气,清浊异源;
命之禀数,盈虚乖致
是以心貌诡贸,性运舛殊,故有邪正昏明之差,脩夭荣枯之序,皆理定于万古之前,事征于千代之外,冲神寂鉴,一以贯之。
至乃止相末技,巫史贱术,犹能豫题兴亡,逆表成败。
祸福指期,识照不能徙;
吉凶素著,威卫不能防。
若夏氓宅生于帝宫,岂蠲残伤之崇;
汉臣衍货于天府,宁免喂毙之魂。
且又善恶之理虽详,而祸福之验常昧,逆顺之体诚分,而吉凶之效常隐。
智络天地,犹罹沈牖之灾;
明照日月,必婴深匡之难。
增信积德,离患于长饥;
席义枕仁,徼祸于促算。
何则?
理运苟其必至,圣明其犹病诸。
况乃蕞迹流惑之徒,投心颛蒙之域,而欲役虑以揣利害,策情以算穷通,其为重伤,岂不惑甚。
是以通人君子,闲泰其神,冲缓其度,不矫俗以延声,不依世以期荣。
审乎无假,自求多福,荣辱脩夭,夫何为哉。
问曰:「夫《书》称惠迪贻吉,《易》载履信逢祐),前哲馀议,亦以将迎有会,沦塞无兆,宣摄有方,夭阏无命。
善游销魂于深梁,工骑烬生于旷野,明珠招骇于暗至,蟠木取悦于先容。
是以罕、乐以阳施长世;
景惠以阴德遐纪。
彭、窦以缮卫延命,盈、忌以荒湎促龄。
陈、张称台鼎之崇;
严、辛衍宰司之盛。
若乃游恶蹈凶,处逆践祸,宣昭史策,易以研正。
至如神仙所序,天竺所书,事虽难征,理未易诘,留滞倾光,思闻通裁。
对曰:子可谓扶绳而辨,循刻而议。
若乃宣摄有方,岂非吉运所属;
将迎有会,实亦凶数自挺。
若夫阳施阴德,长世遐年,揆厥所原,孰往非命。
研复来指,雠校往说,起予惟商,未识所异。
资生禀运,参差万殊,逆顺吉凶,理数不一。
原夫餐椒非养生之术,咀剑岂卫性之经。
命之所延,人肉其骨,而含嚼膏粱,时或婴患。
深涧乖徼宠之津,空谷绝探荣之辙,运之所集,物稊其枯,而俯仰竿牍,终然离沮。
尔乃蹻蹠横行,曾、原窘步,汤、周延世,诩、邑绝绪。
吉凶征应,纠纆若兹。
毕万保躯,密贱伤领,梁野之言,岂不或妄。
谷南、鲁北,甘此促生;
彭翁、窦叟,将以何术。
晋平、赵敬,淫放已该。
汉主、魏相,奚独伤夭。
同异若斯,是非孰正。
至如雷滨凝分,挫志远图;
棘津阴拱,振功高世。
樊生冲矫),镌)旌善之文,华子高抗,铭惩非之策,皆士衡所云「同川而异归」者也。
殊途均致,实繁有征。
即理易推,在言可略。
昔两都全盛,六合殷昌,雾集贵宠之闾,云动权豪之术,钧贸贻谈,岂唯陈张而已。
观夫二子,才未越众,而此以藉荣挥价,彼独摈景沦声,通否之运,断可知矣。
严、辛不安时任命,而委罪亮直,亦地脉之徒欤。
若神仙所序,显明脩)习,齐强燕平,厥验未著,李覃董芬,其效安在。
乔、松之侣,云飞天居,夷、列之徒,风行水息,良由理数悬挺,实乃钟兹景命。
天竺遗文,星华方策,因造前定,果报指期,贫豪莫差,脩)夭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说,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冥期前定,各从所归,善恶无所矫其趋,愚智焉能殊其理。
若乃得议其工,失蚩其拙,操之则,舍之则悲,斯固染情于近累,岂不贻诮于通识。
问曰:清论光心,英辩溢目,求诸鄙怀,良有未尽。
若动止皆运,险易自天,理定前期,靡非暗至。
玉门犁丘,睿识弗免。
岂非圣愚齐致,仁虐同功。
昏明之用,将何施而可?
对曰:夫圣人怀虚以涵育,凝明以洞照。
惟虚也,故无往而不通;
惟明也,故无来而不烛。
涸海流金,弗染温凉之岨;
岩兵猛兕,无累爪刃之灾。
忘生而生愈全,遗神而神弥畅。
玉门犁丘,盖同迹于人,故同人有患,然而均心于天,亦均天无害。
大贤则体备形器,虑尽藏假,静默以居否,深拱以违礥,皆数在清全,故钟兹妙识。
是以禀仲尼之道,不在奔车之上;
伯夷之运,不处覆舟之下。
若乃越难趋险,逡巡弗获,履危践机,黾勉从事,愚之所司,圣亦何为?
及中下之流,驰心妄动,是非舛斡,倚伏移贸,故北宫意逆而功顺,东门心晦而迹明;
宣应遗筮而逢吉,张松协数而遘祸。
且智防有纪,患累无方。
尔乃猘狗逐而华子奔,腐鼠遗而虞氏灭,匣猿逸而林木残,椟珠亡而池水竭。
凡厥条流,曲难详备,摇形役思,其效征。
岂若澡雪灵府,洗练神宅,据道为心,依德为虑,使迹窃则义斯畅,身泰则理兼通,岂不美哉?
何必遗此而取彼。
问曰:夫建极开化,树声贻则,典防之兴,由来尚矣。
必乃幽府悬兆,冥数指期,善恶前征,是非数定,名教之道,不亦几乎息哉。
对曰:天生蒸民,树之物则,教义所禀,岂非冥数。
何则?
形气之具,必有待而存;
颛蒙之伦,岂无因而立。
必假纤纨以安生,藉豢以延祀,资信礼以缮性,秉廉义以劾情。
圣人聪明深懿,履道测化,通体天地,同情日月,仰观俯察,抚运裁风。
于是乎昭日星之纪,正霜雨之度,张云霞之明,衍风露之渥,浮舟翼滞,腾驾振幽。
又乃甄理三才,辨综五德,弘铺七体之瑞,宣昭八经之绪。
是以时雍在运,群方自通,抱德炀和,全真保性。
故信食相资,代为唇齿;
富教相假,递成辅车。
今弛弃纤纨,损绝豢,必云徼生委命,岂不已晓其迷。
至乎湮斥廉义,屏黜信礼,责以祈存推数,遂乃未辨其惑,连类若斯,乖妄滋甚。
然则教义之道,生运所资,宠辱荣枯,常由此作。
斯固命中之一物,非所以为难也。
问曰:循复前旨,既以理命县兆,生数冥期。
研覆后文,又云依杖名教,帅循训范。
若藉数任天,则放情荡思;
拘训驯范,则防虑检丧。
函矢殊用,矛戈异适,双美之谈,岂能两遂。
对曰:夫性运乖舛,心貌诡殊,请布末怀,略言其要。
若乃吉命所钟,纵情蹈道,训性而顺,因心则灵。
凶数所挺,率由践逆,闻言不信,长恶无悛。
此愚智不移,声训所遗者也。
其有见善如不及,从谏如顺流,是则命待教全,运须化立。
譬以良医之室,病者所存,至如澄神清魂,平心实气,无妄之疴,勿药有喜,所谓纵情蹈道,无假隐括。
若膏肓之疾,长桑不治,体府之病,阳庆弗理,此则率由践逆,自绝调御。
至乃赵储之命宜永,须扁鹊而后全,齐后之数必延,待文挚而后济。
亦犹运钟循奖,彝范所兴,善恶无主,唯运所集而异。
膏粱方丈,沉疾弗顾,瑶碧盈尺,阽危弗存。
夫静躁之容,造次必于是,曲直之性,颠沛不可移。
是以夷惠均圣而异方,遵、竦齐通而殊事。
虽复钳桎羿、奡,思服之情,捶勒曾史,言膺蹻、蹠之虑。
不然之事,断可知也。
必幽符钻仰,冥数脩)习,虽存陵惰,其可得乎。
故运属波流,势无防虑,命徼山立,理无放情。
用殊函矢,双美奚踬,谈异矛戈,两济何伤。
问曰:夫君臣恩深,师资义固,所以沾荣途施,提饰荷声。
故刳心流肠,捐生以抗节;
火妻灰子),埋名以偿义。
若幽期天兆,则明扬可遗;
冥数自宾,则感效宜绝。
岂其然乎?
对曰:论之所明,原本以为理,难之所疑,即末以为用。
盖阴闭之巧不传,萌渐之调长绝。
故知妄言赏理,古人所难。
吾所谓命,固以绵络古今,弥贯终始,爰及君臣父子,师友夫妻,皆天数冥合,神运率至。
逮乎睽爱离会,既命之所甄,昏爽顺戾,亦运之所渐。
尔乃异质,荠荼殊性,故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何异忠孝之质,资行夙昭。
至于刻志酬生,题诚复施,殉节投命,驯义忘己。
亦由石虽可毁,坚不可销,丹虽可磨,赤不可灭。
因斯而言,君臣师资,既幽期自宾,心力感效,亦冥数天兆。
夫独何怪哉(《宋书·顾觊之传》,觊之常谓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唯应恭己守道,信天任运,而暗者不达,妄求侥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乃以其意命弟子愿著《定命论》,其辞云云。)
宋略泰始三叛论 南梁 · 裴子野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齐桓公矜于葵丘,而九国叛,曹公不礼张松,而天下分,一失豪厘,其差远矣。
太宗之初,威令所被,不满百里,卒有离心,士无固色,而能开诚心,布款实,莫不感恩服德,致命效死,故西摧北荡,宇内褰开。
既而六车献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贾其馀威,师出无名,长淮以北,倏忽为戎,惜乎,若以向之虚怀,不骄不伐,则三叛奚为而起哉(三叛薛安都毕众敬常珍奇也。)
高祖虮虱生甲胄,经启疆场,后之子孙,日蹙百里,播获堂构,岂云易哉(《通鉴》一百三十二。)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观厥好德存树。
爱人及乌。
有情不忘。
虽小可作。
夫施及者也。
则有宗庙加敬。
墟墓增悲。
睹物可怀。
比事斯广。
此触类者也。
矧乃通感灵变。
元符圣迹。
根柢净土。
硕茂佛时。
金山之秘影。
联玉毫之殊相。
至若泥日法会。
茶毗应身。
妙有双树之閒。
光覆僧祗之众。
安可混曜散木。
比列清林。
议上之挺生。
喻坚固之神造者也。
婆罗树者。
中夏物土所宜有者已。
婆娑十亩。
映蔚千人。
密幄足以缀飞飙。
高盖足以却流景。
恶禽翔而不集。
好鸟止而不巢。
有以多矣。
然深识者虽徘徊仰止。
而莫知冥植。
博物者虽沉吟称引。
而莫辨嘉名。
华叶自奇。
荣枯尝异。
随所方面。
颇徵灵应
东瘁则青郊苦而岁不稔。
西茂则白藏泰而秋有成。
惟南匪他。
自北常尔。
季春肇发。
仲夏萌生。
早先丰随。
晚暮俭若。
且槁茎后吐。
芬条前秀。
差池旬日。
奄忽齐同。
无今昔可殊。
非物理所测。
古老多怪。
时俗每惊。
巫者占于鬼谋。
议者惑于神树
證圣载。
三藏义净
还自西域
逮兹中休。
信宿因依。
齐戒瞻叹。
演夫本处。
徵之旧闻。
原其始也。
荣灼道成之际。
究其来也。
摧藏薪尽之馀。
或森列四方。
或合并二体。
常青不坏。
应现分荣。
变白有终。
示灭同尽。
昔与释迦荫首。
今为偫生立缘。
夫佛病从人。
大慈感故。
树萎因物。
深悲理然。
化能分身。
半枯即是。
心有合相。
后茂还齐。
宜其表正圣神。
灵贶品汇。
以变见一摄。
而称赞十方者也。
淮阴县者。
江海通津。
淮楚巨防。
弥越走蜀。
会闽驿吴。
七发枚乘之邱。
三杰楚王之窟。
胜引飞辔。
商旅接舻。
每至同云冒山。
终风振壑。
宦子惕息。
槁工疚怀。
鱼贯迤其万艘。
雾集岔于层渚。
莫不膜拜围绕。
焚香护持。
复悔多尤。
回祈景福。
于是风水相借。
物色同和。
挂帆启行。
方舳骏迈。
浮山掘起而疏巘。
庆云乱飞而比峰。
电影施鞭
夸父策。
罔可喻其神速。
曷云状其豁快者哉。
州牧宗子名仲康
广孝惟家。
大忠形国。
播清政以主郡。
仪古式以在人。
知微知彰。
有礼有乐。
别驾扶风窦公名诫盈
盛门贵仕。
懿德令名。
利用以厚生。
明略以营道
上交不谄。
下交不黩。
司马宗子名景
虚受贤交。
干用柔克。
退遂中律。
先后自公。
且观麟定之诗。
未宏骥子之任。
邑宰清和张公名松质。
藐自稚节。
忽乎博闻。
始于能赋而彰。
中于成器而立。
牧人通急。
徇物合权。
威肃摄于神明。
惠安其父母。
岂伊政理。
自有才名。
莫不净虑一乘。
追攀八树。
叹徙植而多感。
惟化生而永怀。
大启上缘。
率心檀施。
硕德道晖寺主道元上座道绚都维那昙一等。
皆妙觉圆常。
什门上首。
痛金棺而既往。
骇坚林而在兹。
乡望司徒元简戴元景王元圭张仁艺王怀俨刘元隐沈详等。
悟大师
深入真际。
勤行进力
护供庄严。
杨州东大云寺法师希元。
广派法流。
固柢德本。
戒行有以镇浮俗。
利言有以诲蒙求。
既凭藉于众心。
亦谋明于独得。
是标灵迹。
乃建丰碑。
其词曰。
政化之理兮甘棠犹存。
宝乘之妙兮婆罗是敦。
钦厥道成兮八相克尊。
感乎示迹兮一归可门。
与佛合缘兮荣落同时。
歘尔化生兮感变谁思。
休徵咎徵兮同察不欺。
流俗莫识兮绵旷惊疑。
上人西还兮觏止增悲。
发皇灵应兮坚固在兹。
方国传闻兮想象悽其。
回首正信兮顶礼护持。
优昙千年兮曷足议之。
次韵和王舍人灯夕见寄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南陌东城乐赏同,翠华雕辇度香风。
春催火树无穷外,天压歌声不尽中。
侍宴君归青琐阁,倦游身作白髯翁。
凭将酒客鸱夷颂,并谢张松孟公
刘备取蜀议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五、《竹溪先生文集》卷一○
扶风法正刘璋军议校尉不能用。
益州别驾张松善,自负其才,忖不足以有为,常窃叹息。
刘备然之。
黄权谏曰:「刘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
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
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垒卵之危,不若闭境以待时清」。
不听,法正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庞统亦言之,曰:「今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
以急,吾以宽;
以暴,吾以仁;
以谲,吾以忠。
每与反,事乃可成尔。
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
曰:「离乱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
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
若事成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
今日不取,终为人利尔」。
以为然,乃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议曰:汉末三雄鼎立,势相吞噬。
刘璋以懦弱之质,乃欲奄有巴蜀,固不能保,而又开门延敌,以速其祸,真放虎自卫也。
利害之间,至于甚微,虽智者有不能察。
之暗,亦甚矣。
黄权之谏,可谓知机。
然刑政不足以齐内,智略不足以威远,百姓不附,贤能皆有引去之心,而欲闭境自守,有是理哉?
咏史(下) 其六 蜀先主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荆楚留连似失时,涪城欢饮类狐疑。
军中刘晔誇言语,岂识英雄为义迟(自注:陶谦死,不敢受徐州,用孔文举陈元龙之言而复受。刘琮曹操,不以告,苟彧劝攻,而顾刘表托孤之义,不忍取之,将其众去。军迫近,荆楚之士从之如云,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或劝宜速行取江陵,而以人心依依不忍舍去,日行十里,几至危殆。法正东来,劝取刘璋,疑而未决,用庞士元之言而后行。既至涪城刘璋来会,张松法正士元劝于会间取,可坐得益州,不从其言。与欢饮百馀日,彼此无疑。在葭萌士元元龙陈三策,以径袭成都为上,诱执关头为次,还退白帝城连引荆州徐还图之为下。不得已,从其中计。凡此,皆刘晔之所谓迟。然闻司马徽徐度之言,诣隆中,片语断金,若决江河,谓之迟不可也。迟于利而不迟于义,乃所谓敏耳。郭嘉袁绍迟而多疑,当矣。刘晔玄德有度而迟,不知玄德者也。)
咏史(下) 庞士元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放虎山林计已非,蛟龙云雨意犹迟。
士元骥足思腾踏,盍在刘琮不告时(自注:刘璋法正刘备,善意也。先主虽听张松法正之谋,然顾善意,未忍为不义。孔明于时亦未闻有说。士元遽以逆取劝之,先主西上,盘桓犹豫犹三年。士元张法二人,惟恐取不速,日夜劝之,而先主往往不听。士元之于仁义如此,凤雏之称得无过乎。未至成都,死于流矢,岂所谓趋利而蹶者欤。要之,先主不取刘琮,为失机;士元欲速,而能于琮曹操不以告时,劝先主疾取江陵据之,则于礼义无害,而其功倍于取蜀矣。程子曰:取不义,取可矣。先主自新野南奔时,以弟夺兄,以国予人,却不知是时士元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