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游密庵记1181年7月8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仙洲山、密庵
淳熙辛丑秋七月癸未朱仲晦父、刘彦集、敬父平父黄德远方伯休、陈彦忠来游密庵
仲晦父之子塾、在,集之子瑾,平父子侄学雅、学文、学古、学博、学裘侍。
向夕,冒大雨、涉重涧,登昼寒亭,观瀑布壮甚。
明日仲晦父复与集、平父步自野鹤亭,下寻涧底,得水石佳处三四,规筑亭以临之。
而陈力就深父继至,见之欣然许相其役,遂复登昼寒。
会雨小霁,日光璀璨,尤觉雄丽。
归饮清湍,以「崇山峻岭,茂林脩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分韵赋诗。
明日,复循涧疏理泉石,饮罢而还。
道人宗慧、宗归有约不至。
黄德远堂长二首 其一 1266年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虽与长君友,居常敬少君
何曾锦袄子,竟老布襦群。
无殊礼,程朱有旧闻。
谁为复斋传,应许附青云。
黄德远堂长二首 其二 1266年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旧宅犹东里,新丘宛(冯本作忽)北邙。
单鸡频哭友,老鹤悔还乡。
斋记曾磋切,埋文愧耄荒。
诸郎真五宝,虽死未尝亡。
黄德远(续)1266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闹处掉(原作棹,据卢本改)头挥手去,定中惟影与形俱。
幼而好赋同侪少,老矣劬书独学孤。
后殿君如傲霜,早衰吾似望秋蒲。
痴人多恋黄粱梦,不信先生梦也无。
独不惧斋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二、《永乐大典》卷二五三六
乡先生黄德远名其书室曰「独不惧」,或问曰:「先生勇乎」?
先生曰:「吾蠖屈而龟缩,恶乎勇」?
或请其说,先生曰:「吾寡闻无师,孑立无友,非独乎?
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求诸我而已,非不惧乎」?
或以问答之语告予,予曰:此先生谦志也。
吾闻先生此室,左圣经贤传,右古今文章,先生无师乎?
座下常数百人,高第占箓牒、擢科名者项背相望,先生无友乎?
《语》曰:「勇者不惧」。
充之以道义而无馁,临之以威武而不屈,夫是之谓勇,否则魏勃股弁、舞阳色变,有时而怯矣。
学者当以圣贤为师,存养于平时,奋发于一旦。
叱齐侯,尸少正卯,即恂恂乡党之仲尼
千万人吾往,亦兢兢临履之曾子也。
窃意先生不惧之旨如此。
或又曰:「子长于先生九岁,而卑下之如是耶」?
余曰: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古之道也。
了翁辈行在龟山前,一则曰中立先生,二则曰中立先生
莆之士者皆曰德远先生,虎帅以听,不亦可乎?
先生名绩,德远其字。
杜郎中墓志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
杜氏自唐入本朝,世有钜人。
宣献公为元和名宰,传五世至龙图阁学士镐,为淳化祥符醇儒
七世至天章阁待制杞,为庆历能臣
十一世至公,讳颖字清老,于朝奉郎、赠正奉大夫炤为曾大父,于右朝请大夫江西提举常平圯为大父,于右通直郎、知万载县、累赠中大夫铎为父,令人黄氏,母也。
以祖泽为尤溪主簿,革板籍欺隐,老吏骇伏。
民有腰金夜出不还者,巡尉访之无迹,公至其所,有叟诵经众中,公叱从吏收缚,叟具服实杀此人取金,弃尸某所,如言而获。
或问奚自知之,公曰:「叟尾吾出郭,营营往来,吾固得之矣」。
赣州观察推官太守施司谏元之绳吏急,一日缄片纸来云:「某吏方游饮,亟簿录其家」。
公袖还之曰:「罪由逻发,惧者众矣」。
施公矍然,为罢逻卒
去为弋阳丞,摄令永丰
前此负课为六邑殿,公约逋户自输。
吏请逮治违期者,公榜吏百,复为宽期,民争输恐后,更以最闻。
及去,民相率诣州,谢得贤令。
太守郑侍郎汝谐叹息,具剡牍。
公谢曰:「某未及格,愿逊同官」。
郑公曰:「某知荐贤,不计君用不用也」。
改秩宰建之瓯宁、吉之龙泉
公以瓯宁命脉在盐,徒督赋无益,悉力漕盐,民赖以宽。
龙泉参半溪洞,公拊以恩,皆相告曰:「官常欲薙狝我曹,今明府教我如子,谨勿负之」。
相劝以奉腰束,出赋租。
二邑皆号难治,公精敏绝人,午漏下即庭空无事。
主管淮西安抚司机宜文字,适佐武帅,帐下暴横,公随事规切。
逻将恃帅信任为奸利,公发其罪,黥远方。
有旨荐士,从官以公应诏,擢知通州
濒海多盗,官兵反与为地,公奏斥懦贪,奖拔勇廉,下令得盗赀十予七,皆争自奋。
始公未至,郡获剧盗,吏受贿轻其辞奏,奏下当黥,已论决,复群劫,公命皆断手以徇。
通岁发卒二百为虏使挽舟,盗乘其间,公僦夫代卒,盗不得发。
属邑民或窝盗,杀捕吏,阻击邮卒,公禽获斩之。
乃新学校,精课试,拔其俊秀,相与亢礼,士风一变。
祷旱普照,水涌起澡瓶中高数尺,雨三日,岁大熟。
召为太府寺丞
入对,乞于崇明料角之间造大艘五十,募卒千,分番更处,外备沧、景,内与黄鱼、许浦声势相接。
海道者以公言为然。
左藏吏始不敢以败恶物入府库,惠民吏始不敢以贵细药售权豪。
户部郎中
诸路负版曹钱巨万,郎官日押催符,其实操纵一出吏口。
公始以季为限,既期,所负十减六七。
时兴师北伐,公轮对言:「国家旰食自此始矣」。
又乞诏朝臣皆得荐士。
丐外,除江西提点刑狱
募兵方急,诸郡希赏,至驱掠市人,吉、南安士民皇骇避匿,公黥数吏然后定。
监司久不按吏,所下文书多寝不报,公厉风采,严条约,尤恶饕墨。
抚吏据民妻,使入州宅教歌舞,公逮捕流之海岛,以妻还民。
郡守以兄居台宪,赃垢狼藉,公方劾治,俄与守俱得祠。
再期,起知漳州
未上得疾,以嘉定二年十二月某日卒,年六十八。
三年六月甲申,祔于中大公墓次,治命也。
娶陈氏,封宜人
子男五人:东,故某官;
次采,故迪功郎新建县主簿
次杲,见通议大夫尚书刑部侍郎淮西制置使、知庐州
次耒,故某官;
次棐。
女适任应南、张标、黄大韶。
孙男若干人,孙女若干人。
内行孝谨,中大公卜葬香林,距家二十里,公徒步晨出治冢,暮归省黄夫人,以为常。
岁时飨祭肃洁,虽老犹躬馈奠。
居官方介自守。
在赣,辛提刑弃疾以私意劾赣守,郡僚皆恐。
公盖俱受其荐,慨然曰:「施公深知我」。
事之益谨。
施公扁舟先发,公徐护送其孥,而归举牒于辛公,辛有愧色,因屈入宪幕。
户部淮西有鱼池亘三百里,赡千家,为权要所擅且十年,公奋笔夺还。
郎岁得举改官二员,台官屡托某人,不许。
其笔史自造举词来趣,公以状白,台外斥史以谢而内衔之,江西之归盖基于此。
性沉审,有谋虑,将出按刑,力为上言一路军政宜汰冗怯、选精锐,若忧在旦夕者。
后二年而有峒寇之变。
自少至老,言动容止皆有常度,初若严毅难犯,即之和气盎然。
于声色货利常推而远之,室无吹弹,囊无蓄积。
惟酷嗜书,手钞《通鉴》,首末如一。
属文典实,诗师工部,深自晦匿,故少知者。
训子尤严,东字晦之,耒字子野,皆擢第,与侍郎各以词翰擅天下,不幸晦之、子野早卒。
公于余先君开禧同朝,侍郎于余金陵同幕。
嘉熙初元,余罢宜春郡山中侍郎方守安丰,解重围,贻书请铭公墓。
余叹曰:「孝哉子昕」!
敬拜使者曰诺。
其冬复被围,虏竭攻械不得骋,又解去。
天子擢子昕列卿制置淮右。
明年秋,复围合肥,城中出兵奋击,斩级三万,虏又解去。
天子擢子昕侍从,于是复来速铭。
恭惟昭陵为人物极盛之时,然先贤已有中外惟一杜杞之叹,迨今时事益艰,人才益少,而侍郎出焉。
于乎,杜氏之世德远矣!
公之义方善矣!
公官至二品,宜立碑,侍郎功高位尊,宜属笔显人,乃眷眷于余,岂非以其相从久,有交谊,宦情薄,无谀笔,可以托不朽乎?
乃叙而铭之。
铭曰:
杜氏本出,京兆万年
广明避地,始居淮壖。
后徙吹台,今家樵川。
待制以材,学士以贤。
尚书郎,是溯是沿。
少以刚闻,至耄不迁。
其修于家,如处子然。
忽勇而往,万夫莫前。
勤民孳孳,忧国惓惓。
镜情廋隐,烛事渺绵。
挟持孤直,抵触贵权。
岂不显融,志业未宣。
既诎于人,宜伸于天。
是生贰卿,仗钺护边。
彼皆瓦裂,此独璧全。
宗泽陈规,相望后先。
人曰贰卿,忠塞天渊。
贰卿谦谦,翁之教焉。
香林之原,府君之阡。
我撰斯铭,以永厥传。
黄德远墓志铭1266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余里中有二黄君,缜字德玉字德远,辱与余游。
余常语人,德玉余爱友也,德远余畏友也。
德玉高科,早卒。
德远少与兄齐名,既弱一个,名愈重,遂为乡先生三十年,门人著箓牒以数十百计,凡沾丐德远毫芒者多策名先登。
德远虽未解褐,然齿宿而德尊,前后牧守礼下之如元夫钜人,郡博士敬事之而不敢友。
表正泮宫甚久,一日若有不乐者,拂袖去。
久之,国人大夫固请,乃复就职。
德远始游淮浙,遍参诸老,学无常师。
中年还里,闻复斋陈公宓、瓜山潘公柄方兴洛学,二公师勉斋者,勉斋师文公者,德远遂北面执礼于二公。
与同志十馀人集于复斋家仰止堂,旬日一讲,有口义。
二公于门人中尤称陈平甫黄德远顾君度君立
及二师卒,德远率同门友筑东湖书堂,请田于官,春秋祀焉,读约聚讲如师在时。
初,平舟杨公栋即学作尊德堂,以处习静刘公弥邵
习静卒,久无敢居者,后以德远继之。
涵江书院初赐额,又兼山长,一月三讲。
晚闻虚斋赵公以夫作《易通》,与之上下其论。
虚斋曰:「平生所得益友,惟德远耳」。
夏初得寒热疾,既而有瘳,俄复委笃,犹勉东湖诸友接扶陈、潘一脉,且语诸子以埋辞属后村
德远生于庆元丙辰十一月十二日,卒于咸淳丙寅八月二十九日,年七十一。
先是有星陨于书楼之西,属纩有雷雨之异。
所著有《四书遗说》、《近思录义类》若干卷,于诸子百家有《读略》、《续略》、《新略》,有《传习问答略》。
每谓史、《新唐书》皆未修之史。
尝借《国史》二百卷,九阅月,手抄读彻首尾,其专苦如此。
不喜作韵语,时有感兴,自谓得风人之趣。
两娶皆宋氏,故监丞公藻之孙,沙丞克刚之女。
前夫人名德麟字瑞甫,通九经及《前汉书》,工楷法。
德远十有六年,逮事尊章,皆曰吾门增一孝女。
德远读书不问生计,客至鸡黍不戒而具。
仲元八岁,命赋八韵,日晡未就,笞之,其严如此。
生于开禧乙丑四月七日,卒于淳祐壬寅四月二十六日,年三十八,德远葬之于常泰里濑溪松峰后山之原,丙午冬也。
子男五人:仲元壬子贡士
仲会、仲和仲固、仲稼。
女适刘直上、郭应植、宋怡寿。
庶子文翁,后䂬溪陈氏,登乙丑第。
孙男女三人。
仲元等与后夫人奉德远之柩合葬于濑溪。
黄氏莆著姓,唐御史滔之后,世有异材。
德远曾大父衮,漕举进士
大父必彰,业儒积善。
父汝守,以累举恩奉对,修职郎致仕。
母李氏,封孺人
仲元德远言行三千馀言,新进士郑献翁林栋德远高弟也,来致父师治命。
嗟夫!
古之人开径必有三益,卜邻必有二仲,言孤学之陋不如相观之善也。
余长德远九岁,晚归乡里,父行者万坟压颠,兄事者晓星残月,比肩相随如德远者指不多屈,今遂舍余而去,无复共语之人矣,岂不悲哉!
乃摭仲元所述之大者叙而铭之。
铭曰:
昔河汾氏,终身田里。
虽无事业,见隋唐史。
《续经》、《中说》,百世以俟。
传之董、程,付之郊、畤。
贤哉德远,一布衣尔,著书满屋,讲学析理。
谁谓君贫,贻厥以此。
门有高弟,家有美子,吾铭必传,君未尝死。
请诸友续讲东湖 南宋 · 黄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四
绩曩受学陈复斋潘瓜山二先生于仰止堂。
时仅十有馀人,朔有集,旬有讲,著在规约。
二先生殁,诸生自筑祠于东湖,蒙绣使杨使君拨祠田,为春秋二祀及朋友旬朔会聚庆吊之费,盖已三十年。
今同社之友凋落过半,绩与柯学录思过、阮教谕宜孙幸无恙,然岁月各近古希,或衰或病,倘线脉不续,则此祠荆棘。
于是私相与谋:乡邦称为善士、能读我文公之书者,如顾任远仁翁、顾东老潜夫黄镛器之、郑与言直卿、林寅公伯良、林梦协若山、方至善夫、林应成汝大、陈端然仲弼、林高高父、郑献翁帝臣、方哲希点、林合若水、黄德星炳仲、黄强学能仲一十五人,欲延至东湖,照仰止之规约,轮流讲读,俾同社之子弟各听讲焉。
讲罢蔬饭而已。
庶演迤将坠之绪,以扶植二先生鸣道之初心。
窃念东冈寺正先生宗主斯文,溯祖父之源流,楫朱、张之风味,真所谓闻而知者,欲借鼎吕之言,兴起后学。
绩遂执此以请,诸友无不乐从,实拜先生以善及人之赐。
军学学正黄绩请。
按:弘治兴化府志》卷三一,同治十年刻本。
黄处士斋 清 · 吴雯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莲洋诗钞卷三
初识墙东路,乘春踏细泥。
梅花香雨早,兰叶惠风低。
鸡埘仙翁置,茶经处士题。
天涯如此日,莫怨草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