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战国策引鄙语 先秦 · 无名氏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新序》作亡羊而补牢未为迟。见兔而呼狗未为晚。○战国策楚策。《新序》杂事篇。《御览》四百九十五、九百七。《诗纪前集》十。)。
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战国策赵策。《诗纪前集》十。)。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战国策韩策。《史记》苏秦列传。《类聚》二十五。《御览》四百六十、四百九十五、八百九十八。《诗纪前集》十。○《颜氏家训》曰:按延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主。从。牛子也。然则口当为尸。后当为从。俗写误也。○逯案。《史记》索隐引战国策与颜氏同。)。
与延笃书 其一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唯别三年,无一日之忘。京师禁急,不敢相闻。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年老气衰,智尽谋索,每有所处,违宜失便。北为儿车所雠,中为马循所困,真欲入三泉之下,复镇之以大石。厄乎此时也。且太阴之地,冰厚三尺,木皮五寸,风寒惨冽,剥脱伤骨。但此自非老惫者所堪,而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众艰罄集,不可一二而言也。聋盲日甚,气力寖衰,神邪当复相见者,从此辞矣(《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艺文类聚》三十,《御览》三十四)!
与延笃书 其二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吾与叔坚剖心相知岂以流言相猜邪(《初学记》十八《交友》,《御览》四百十)?
与李文德书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夫道之将废,所谓命也。流闻乃欲相为求还东观,来命虽笃,所未敢当。吾尝昧爽栉梳,坐于客堂,食赤乌之麰麦,饮化益之玄醴,折张骞大宛之蒜,歃晋国郇瑕氏之盐(已上四句,从《御览》补。)。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百家众氏,投闲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涣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也。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方之于吾,未足况也。且吾自束修已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惭赧。如此而不以善止者,恐如教羿射者也。慎勿迷其本,弃其生也(《后汉·延笃传》,又《御览》四百三十一,九百七十七)。
仁孝论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由微而著,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木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本根充实为先,可无讼也。或谓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盖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以九合为仁功,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后汉·延笃传》,又《御览》四百十九)。
政论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谨案:《隋志·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人。高祖篆,祖颎,父瑗,范《史》皆有传。寔好典籍,桓帝初为郎,后拜议郎,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杂定《五经》。拜辽东太守,母卒归葬。服竟,召拜尚书,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免归。建宁中卒。寔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辨而确。范《史》论曰:「寔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痛心错之徒不能过也。」「其书成于守辽东后,故有「仆前为五原太守」及「今辽东耕犁」云云。本传系于桓帝初除为郎时,未得其实。其本北宋时已佚失,故《崇文总目》不著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无之。《通志略》载有六卷,虚列书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七篇,从本传及《通典》各写出一篇,凡九篇,略依《意林》次第之。刺取各书引见,校补讹脱,定著一卷。其畸零短段三十事不能成篇者,载于卷末。《治要》专取精实,而腴语美词,芟除净尽。然于当时积弊,已胪列无遗。治乱兴亡,古今一轨,本传引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诚哉是言也。嘉庆十九年龙集甲戌六月十五日。
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岐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驰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且守文之君,继陵迟之绪,譬诸乘弊车矣。当(《意林》作「若能」)求巧工,使辑(《意林》作「葺」)治之,折则接之,缓则楔(本作「契」,从《意林》改之)之,补琢换易,可复为新。新新不已,用之无穷。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无可奈何矣。若武丁之获傅说,宣王之得申甫是则其巧工也。今朝廷以圣哲之姿,龙飞天衢,大臣辅政,将成断金,诚宜有以满天下之望,称兆民之心。年谷丰稔风俗未乂(此二语上下疑有删节)。夫风俗者,国之脉诊(《御览》三百七十五作「胗」)也。年谷如其肥肤,肥肤虽和,而脉诊(年谷下十三字从《御览》补)不和,诚未足为休。《书》曰:「虽休勿休」。况不休而可休乎。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自汉兴」下四十字从本传补)。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治哉?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取时君所能行,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施(本传作「设」)。不强人以不能,背所急(本传作「背急切」)而慕所闻也。昔孝武皇帝策书曰:「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民,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中兴之主,亦匡时失。昔盘庚悯殷,迁都易民;周穆有阙,甫侯正刑(「是以受命」下三十五字从本传补)。然疾(疑有误。本传及《艺文类聚》五十二无此二字)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玮(本传、《艺文类聚》作「传」)所闻,简忽所见,策不见珍,计不见信。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头善,又将不知不善之为不善,乌足(本传、《艺文类聚》作「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故每有言事,颇合圣听者,或下群臣,令集议之,虽有可采,辄见掎夺。何者?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殆不知乐成,况可与虑始乎?心闪意舛,不知所云、则苟云率由旧章而已。其达者或矜名嫉(本传作「摈」)弃。虽稷、契复存,由(本传作「犹」)将困焉。斯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吊屈子以摅其愤者也(旧作「以舒愤者也」,从本传改补)。夫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绛、灌之忠,而有此患,况其余哉!况其余哉!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轲之伦以为辅佐,卒然获之,未必珍也。自非题榜其面曰鲁孔丘、邹孟轲,殆必不见敬信。何以明其然也?此二者善己存于上矣。当时皆见薄贱,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劳辱勤瘁,为竖子所议笑,其故获也。夫淳淑(《意林》作「贞一」)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耻乡原之誉,绝比周之党(「绝」字从《意林》补),必待题其面曰鲁仲尼、邹孟轲,不可得也(「必待」下十六字从《意林》补)。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别异量之士,而适足受谮润之诉。前君既失之于古,后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当时,而见思于后人(《意林》作「无不见思于后日」)。以往揆来,亦可容易?向使贤不肖相去,如泰山之与蚁垤,策谋得失相觉,如日月之与萤火,虽顽嚣之人,犹能察焉常患贤佞难别,是非倒纷,始相去如毫厘,而祸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犹慎之(《群书治要》)。
风俗通义佚文卷:氏姓下 其一百三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
棠溪氏。吴夫槩王奔楚,封棠溪,因以为氏(《后汉·延笃传》注)。
皇太子集应令诗 西晋 · 潘尼
押真韵
圣朝命方岳,爪牙司北邻。
皇储延笃爱,设饯送远宾。
谁应今日宴,具惟廊庙臣。
置酒宣猷庭,击鼓灵沼滨。
沾恩洽明两,遭德会阳春。
羽觞飞醽醁,芳馔备奇珍。
巴渝二八奏,妙舞鼓铎振。
长袂生回飙,曲裾扬轻尘(○《类聚》二十九引邻、宾、臣、滨、珍、振、尘七韵。又《初学记》十引滨、春二韵。十四引邻、宾、臣、滨、珍五韵。诗记二十八。)。
史记索隐后序 唐 · 司马贞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
夫太史公纪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间残缺盖多。或访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书。成于后汉。彪既依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众贤。偫理毕备。故其旨富。其词文。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钻仰。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之说。所以于文无所滞。于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既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于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谣。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然古今为注解者绝省。音义亦希。始后汉延笃。乃有音义一卷。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近代鲜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广。作音义一十卷。惟记诸本异同。于义少有解释。又中兵郎裴骃。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注本。合为八十卷。见行于代。仍云亦有音义。前代久以散亡。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撰音义三卷。音则尚奇。义则罕说。隋秘书监柳顾言尤善此史。刘伯庄云。其先人曾从彼公受业。或音解随而记录。凡三十卷。隋季散乱。遂失此书。伯庄以贞观之初。奉敕于宏文馆讲授。遂采邹徐二说。兼记忆柳公音旨。遂作音义三十卷。音乃周备。义则更略。惜哉。古史微文。遂由数贤秘宝。故其学殆绝。前朝吏部侍郎许子儒。亦作注义。不睹其书。崇文馆学士张嘉会。独善此书。而无注义。贞少从张学。晚更研寻。初以残缺处多。兼鄙褚少孙诬谬。因愤发而补史记。遂兼注之。然其功殆半。乃自惟曰。千载古史。良难䌷绎。于是更撰音义。重作赞述。盖欲以剖盘根之错节。遵北辕于司南也。凡为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云。
龙图阁待制权户部尚书钱协可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九、《净德集》卷八
敕:夫王畿千里,万众之所聚,而豪宗大姓以权利相市,憸民黠吏以巧诈相高,狱讼繁兴,奸宄窃发。政非其人,则四方无所法;治得其术,则朝廷赖以尊。必任老成,庶谐公议。具官某,富通儒之学,而辅以强敏;明当世之务,而审于辨裁。文陛之游,每竭忠而虑国;地官之职,常重本以厚生。尚赖贤猷,慎司民政。是用因河图之旧职,进以美名;付天邑之要权,续其往效。若夫施广汉之钩距,以屏息攘盗;用延笃之宽仁,以绥安善良,皆汝旧闻,何烦多训?服我殊命,底于茂庸。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并示至远、至虚) 其四 北宋 · 邹浩
押真韵
姑苏一都会,井径分龙鳞。
风俗如郓城,臧否朝朝新。
况尔随侍子,动与嫌疑邻。
延笃傥可师,不如陪古人。
题战国策 北宋 · 孙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四、《群书考索》前集卷一五
《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二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淑坚之论尚存。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今十篇,第一、第五阙。前八卷,后三十二、三十二,通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
题战国策后(绍兴十六年八月十五日) 宋 · 姚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七○、光绪《诸暨县志》卷五二、民国《嵊县志》卷二七
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叔坚之论尚存。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今十篇,第一、第五阙。前八卷,后三十二、三十三,通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知所谓。叔坚之论,今他书时见一二。旧本有未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南丰所校,乃今所行。都下建阳刻本,皆祖南丰,互有失得。余顷于会稽得孙元忠所校于其族子悫,殊为疏略。后再扣之,复出一本,有元忠跋,并标出钱、刘诸公手校字,比前本虽加详,然不能无疑焉。如用「地」、「𢘑」字,皆武后字,恐唐人传写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所不解。窦苹作《唐史释音》,释武后字,内「地」字云:「古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云然?然「地」乃古「地」字。又「地」字,见《亢仓子》、《鹖冠子》,或有自来;至于「𢘑」字,亦岂出于古欤?幽州僧行均《切韵训诂》,以此二字皆古文,岂别有所见耶?孙旧云五百五十签,数字虽过之,然间有谬误,似非元书也。括苍所刊,因旧无甚增损。余萃诸本,校定离次之,总四百八十馀条。太史公所采,九十馀条,其事异者,止五、六条。太史公用字,每篇间有异者,或见于他书,可以是正,悉注于旁。辨「灓水」之为「渍水」,「案」字之为语助,与夫不题校人,并题续注者,皆余所益也。正文遗逸,如司马贞引「马犯谓周君」、徐广引「韩兵入西周」、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七王」、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史记正义》「竭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春秋后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之类,略可见者如此,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初见秦」,「厉怜王」引诗乃韩婴《外传》,后人不可得而质矣。先秦古书,见于世者无几。而余居穷乡,无书可检阅,访《春秋后语》,数年方得之,然不为无补。尚觊博采,老得定本,无刘公之遗恨。绍兴丙寅中秋,剡川姚宏伯声父题。
按:《战国策》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标点本。
战国策后序(绍兴三十年十一月) 宋 · 姚宽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
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笃论时尚存。今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印本存者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详所谓。延笃论今亡矣。其未曾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其浙、建原小字刊行者,皆南丰所校本也。括苍耿氏所刊,卤莽尤甚。宣和间,得馆中孙固、孙觉、钱藻、曾巩、刘敞、苏颂、集贤院共七本,晚得晁以道本,并校之,所得十二焉。如用「地」、「𢘑」字,皆武后字,恐唐人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不可解。窦苹作《唐书》,释武后用「地」字,云「古字,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坔」乃古「地」字。又「地」字见《亢仓子》、《鹖冠子》,或有自来。至于「𢘑」字,幽州僧行均作《切韵训诂》,以此二字云古文,岂别有所见耶?太史公所采九十三事,内不同者五。《韩非子》十五事,《说苑》六事,《新序》九事,《吕氏春秋》一事,《韩诗外传》一事,皇甫谧《高士传》三事,《越绝书》记李园一事,甚异。如正文遗逸引《战国策》者,司马贞引五事《(,豫让击襄子之衣,衣尽血;吕不韦言周凡三十七王;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还拔中山;马犯谓周君;马犯谓梁王云「王病愈」,作「瘉」字。)广韵》七事(晋有大夫芬质,音抚文切;芊千者著书显名;安陵丑,雍门周;中山大夫蓝诸;晋有亥唐;赵有大夫肁贾,音肇,训开也;齐威王时有左执法公旗番。),《玉篇》一事(骥仰而喷,鼓鼻也。),《太平御览》二事(涸若耶以取铜,破𢘗山而出锡;廊庙之椽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元和姓纂》一事(引《风俗通》云:晋大夫芸贤。),《春秋后语》二事(赵武灵王游大陵,梦楚女鼓瑟,平原君躄者,注云:躄,挛跛之名。),《后汉·地理志》一事(东城九门,注云:碣石山在县界。),《后汉》第八《赞》一事(廉颇为人勇鸷而好士。),《艺文类聚》一事(苏秦为楚合从,元戎以铁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北堂书钞》一事(楚人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徐广注《史记》一事(韩兵入西周,令成君辨说秦求救。),张守节《正义》一事(碣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旧《战国策》一事(罗尚见秦王曰:秦四塞之险,利于守,不利于战。),李善注《文选》一事(苏秦说孟尝君曰:「秦四塞之国」。高诱注云:「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皆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子·初见秦》书,厉怜王引《诗》,乃《韩诗外传》,既无古书可以考證,第叹息而已。某以所闻见以为集注,补高诱之亡云。上章执徐仲冬朔日,会稽姚宽书。
按:《战国策》附录,士礼居丛书本。
仁孝二致同源赋(以「仁孝之道,二致同源」为韵。)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攻愧集》卷八○
仁孝至重,性情所根。用若出于二致,理盖同于一源。究此两端,皆良知之固有;初无异体,以大本之中存。尝闻才非曰于尔殊,人或多于自异。语其大体则似有异用,本之一贯则了无馀事。惟兹仁孝,在人皆可以广充;究厥本源,是理曾何于二致。观夫恻隐素禀,爱钦自持。行之闺门,则致终身之慕;散之民物,则由一念之推。莫匪斯心之举,初非二道之为。皆是物也,孰能外之?总百行以率先,悉由所性;虽两兼之难备,安有他岐?岂不以亲其亲而因不失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笃近举远,虽则有别;举斯加彼,率由内抱。信此理之不殊,推是心而足保。顾施物事亲之际,虽曰殊途;如钩深探赜而言,孰云异道?大抵孝之化也,先以博爱;仁之实也,本于事亲。苟志于仁,则岂好犯上?有一非孝,则适能害仁。虽运用或疑于前后,而本原不离于真淳。当戒波流之荡,曾何派别之因?本立道生,载考《鲁论》之训;功多事寡,备形延笃之论。是源也,会精粗于一致之中,合内外于同归之地。使兼爱者知厚亲之道,而敬亲者备仁民之意。重轻非复于铢两,先后岂殊于源委?尊而安义,道同曾子之三;爱则无差,本异夷之之二。厥后道不明而去本益远,性好偏而所施不同。剔股孝也,而深溺鄠人之过;摩顶仁也,而或沦墨子之风。是皆得于此失于彼,我则触而长广而充。纯若颜回,可并有虞之体;德如闵子,岂殊管仲之功?以是知天下之得,盖以其仁;圣人之德,无加于孝。见于日用,虽有殊品;求之吾心,初无异教。信夫仁孝之道,虽二致而本同源,又何必分其大较?
临安府奏狱空奖谕赵时侃诏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九一(第七册第六六六七页)
允惟众大之区,五方之民聚焉,故其俗错杂,而丽于辟者众,欲犴狱之清难矣。卿儒雅而齐以通;彊敏而行以恕,于兹累月,克底圄空。昔广汉神于擿奸,不闻其能止奸;延笃明于听讼,不能使之无讼。载披卿奏,良用叹嘉。《诗》不云乎:「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使朕好生之德达于天下,端自兹始,何惜玺褒,不以示劝!
赤城书堂记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一、《南宋文录录》卷一三、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台之宁海,其先贤曰赤城先生罗公,德业为元祐名臣,道义为一乡师表。教思无穷,踰二百年,清风肃然,闻者兴起。旧祠于学,犹未特祀,邑之宿儒前进士胡君元叔倡率乡人,仿古闾塾之制,即公游息之地创为书堂,合乡之俊秀子弟而淑艾之。诹诸乡评,延笃学多闻之彦、前进士舒君岳祥为之长,前进士孙君钧、赵君孟礼、胡君三省、前太学陈君应嵩、刘君庄孙为之录。训之以孝弟敬逊,其规约如蓝田、丽泽;而稽经订史,种学积文,以为有用之实。衿佩济济,弦诵洋洋,邹鲁之风蔼如也。某闻而叹曰:美哉,教学之意乎!古者立教始于乡,仕焉而已者归教闾里,谓之乡先生。上老、庶老朝夕坐于塾,是为左右师。入而事亲从兄,出而诵诗读书,小而洒扫应对,大而明德新民。上帝之衷,蒸民之彝,师徒所教之伦,冢宰所降之德,少而习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以礼义兴,风俗淳,成人小子皆士君子之行也。昔有正素戚先生,讲道睢阳,始建学舍,文忠富公、文正范公皆游习于斯,为一世伟人,家法之粹,延及后昆。正素子孙若维、纶,若舜宾、舜臣,世学相承,睢阳遂为四书院之冠,简策有光焉。今宁海耆德鸿生,咸克宪慕前哲,启迪后进。俾之尊德性,求放心,以进于诚明,养其原而即理以应事,孝弟忠信培其根,而馀力以学,师道立,善人多,庶几见睢阳之盛。《诗》云「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罗公有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子其懋哉!某病耄不能文,然居相迩。他日海濒为沂泗,门人若安定,孝友睦姻任恤如成周之时,家稷契而户曾闵也。行其野则冀缺之耨、茅容之耕。攸介攸止,日多髦士。推家之教为天下法,将自兹始,故乐为之书。
叠前韵谢伯春(延笃书。偶检尘箧而得之。不能记见处。聊以呈览。非有它耳。自感与奉勖。俱非始料。此承所谕。真似郢书迤及。荷赐多矣。唯惧未易遵守。敢不益思自勉。仍口占俚语。步前韵博粲) 清 · 俞拓基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知守斋集
容易邯郸失步趍,如何能不动招呼。
故人珍重勤提警,倘可迷涂立懦夫。
秋帆中丞以嵩山三阙铭见寄赋谢 清 · 翁方纲
押庚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二
嵩山三阙铭者六,元初延光到熹平。
昔人得三已自喜,几见旧本藏于程(孟阳。)。
王(虚舟。)吴(山夫。)视顾(亭林。)颇增益,独惜牛(空山。)褚(千峰。)图未精。
延光之篆元初隶,岿然鼎峙雄东京。
东阙隶题不著岁,羌无赞述惟氏名。
季度篇因请雨勒,此非季座实伯并。
二室阙端冠二额,半泐字尚留阳城。
其间细隶人不识,盖以韵语骈颂声。
首述尼山追大圣,终以感雨推精诚。
名岳英灵会真宰,嘘云吐润施编氓。
溥优洋溢歌所叶,芊条合颖来滋荣。
冯翊吕常始伐石,祀号奏自堂溪生。
请雨写经一岁事,儒者如此任匪轻。
毕公射策冠天下,笔飞太白泉水泓。
拜宣我皇澍濡泽,维岳峻极绥祜成。
向来毡蜡不到处,忽拨岚雾生光晶。
铭文字出画亦出,阴符月魄环峥嵘。
山精水府不得秘,武梁祠刻何足评。
渊哉孙生为图释,龂龂洪赵谁能争。
往时叶景近之董(《三阙铭》文初见于叶井叔《嵩阳石刻记》。景冬易说嵩及近日洛阳董金瓯相函始手剔之。),烂然敢共誇箱籯。
我为摭捃东观记,蔡邕延笃交回萦。
斗南补遗窃欲附,湖州砭误莫漫惊。
山深迤北最深处,岩霏谷合啼鼯鼪。
赤文绿字傥更得,莫惜竹膜搥瑶琼。
他年中州金石集,定忆蓟北酬兰盟。
嵩阳居士有旧梦,双柏先许酹一觥(予斋有《嵩山汉柏图》,尝以蔡君谟嵩阳居士诗句题之。)。
堂联 清 · 郭百卿
对联 出处:桃源古今文萃
想筑室可安,原欲大光故里,竟致家庭阅一十四载劬劳,虽藉贻厥孙谋难补拙;
诚择邻善处,窃延笃庆亲仁,庶几宗佑历数百千年衍绍,敢曰绳其祖武聿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