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张裔建兴五年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君昔在柏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
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
石交之道,举雠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蜀志·杨洪传》)
表后主 蜀汉 · 姜维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二
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蜀志·姜维传》)
平上言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
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经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
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臣敕咸、闿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
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
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
印迹万数,资器山积。
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
牧野之师,商旅倒戈。
有征无战,帝王之盛业。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用兵之令典。
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
仁育群生,义征不譓。
殊俗向化,无思不服。
师不逾时,兵不血刃。
万里同风,九州共贯。
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恩化
复其社稷,安其闾伍
舍其赋调,弛其征役。
训之德礼,以移其风。
示之轨仪,以易其俗。
姓欣欣,人怀逸豫。
后来其苏,义无以过(《魏志·钟会传》)
褒封郭淮嘉平二年 曹魏 · 曹芳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汉川之役,几至倾覆。
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
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
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进封阳曲侯,邑凡二千七百八十户,分三百户封一子亭侯(《魏志·郭淮传》)
时人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宥韵
《华阳国志》曰:镇北将军王平。始出军武。不大如书。性警朗。有思理。与马忠并垂事绩。同郡句扶。亦果壮亚。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后张翼襄阳廖化并为大将。故时人语曰云云。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
前有何句。后有张廖(○《华阳国志》刘后主志。《三国志》王平传注。)
屯留薛仅善政碑 唐 · 徐季鸰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开元二十年
有敕将幸太原
重巡潞藩。
上顾谓侍中裴光庭
先择才能。
俾宿储供。
公以左拾遗膺是选也。
潞州八邑。
属时不稔。
上下克办。
实多宏益。
朝廷称之。
公名仅。
字冲用
御史大夫广汉之后。
以儒术学业。
遂登三公
直言谏诤。
退官终宠。
其后自沛居河。
代有丕烈。
公七代祖辨。
后魏侍中汾阴武侯
六代祖谦。
中书令涪陵元公。
英武忠肃
魏书有传。
曾祖范。
隋本州州都。
皇朝硖州刺史
文度
曹州刺史
元俭
溧阳鄞二县令光州司马
并政理清白。
见重于时。
公受天正性。
承家具美。
敦庞重朴。
负经济大才。
优闲江海。
紫薇令姚公黄门监卢公特奏有学有文。
身材拔萃。
起家授洪洞
刺史萧瑗许以公辅之器。
羽林大将军杨敬述持节河西
以才略奏请充管记
秩满。
江阳丞。
长史王易从李朝隐以公清正直。
江阳江都海陵县令
中丞宇文融殿中侍御史咸廙业并引为判官
状称滑吏畏威而破胆。
偫萌饮惠以息肩。
奏才学惟高。
公清特立。
公操斧则伐。
拂钟无声。
淮海之间。
义风一变。
会有制命举才高未达沈迹下寮宏词博识至公从正者。
上御紫宸殿
亲试亲考。
入拜献替之司。
正议鲠词。
多所献纳。
御史大夫李朝隐屡有推荐。
竟无升擢。
及公之出宰也。
以擅美对扬。
推能抚字。
风俗。
且辞掖垣
议者为屈。
公无愠色。
躬亲庶务。
朝夕勤劳。
寒者衣之。
饥者食之。
二十一年
人尤困馁。
公输出私米。
兼赈官粮。
徙死得生。
百馀万计。
敕使少保兖公深加器异。
当朝谈奖。
狼暴出境。
鹿驯于邑
广开邮闬大创廒仓。
南填巨坑。
北防深水。
太原尹王公以殊政奏。
长史李植以异能上。
七年在任。
无风雨霜雹水旱虫蝗之害。
长史李公又考其孤清耿介。
冰碧在怀。
乃居高平山业。
公与秘书监贺知章中书侍郎严挺之虞部郎中褚光为尘外之交。
严称云。
难进易退。
翱翔宇宙之间。
廓然不可得而见。
褚每云。
暗与道合。
神超造化。
贺之篇翰。
往来精密。
公每读古史。
及闻时说。
有一仁一义一忠一孝者。
未尝不慷慨涕泣。
绝薰腥。
救穷急。
傲然独得。
情智耿然。
君子称之。
飘飘云霄之气。
磊磊栋梁之骨。
方将出地络以遐迈。
超天衢而高视。
十七乡父老崔亮臣郭全璧等五百馀人。
式刊善政。
季鸰作颂。
传于终古。
词曰。
我公兮。
肃英徽。
粹河汾。
穆崇闱。
我公兮。
深厥政。
稽邦典。
活人命。
我公兮。
豁虚受。
洞偫友。
垂大久。
浮生杂咏八十首 其六十二 现当代 · 施蛰存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再来冯妇士林嗤,廖化先锋亦自疑。
左右逢源无适莫,衡文吾道一中之。
剑门姜伯约(2008.5)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一阁摩天万劫尘,残碑冷落掩荒榛。
剧怜孱主终衔璧,难挽颓阳独怆神。
谋泄长嗟家破碎,祚移空负胆轮囷。
凭君莫诩雄关险,说到阴平泪满巾。
注:《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五年率众出汉。侯和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协比,而阴欲废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遝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遝中为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甫至汉寿亦舍阴平而退。适与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声畅华,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乔,能喻斯好。”不答书,列营守险。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而邓艾阴平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绵竹后主请降于前据成都等初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厚待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既构邓艾槛车征,因将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发,杀妻子皆伏诛。
古人评姜维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声畅华,远近莫不归名”、“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曹奂:“所恃赖,唯而已。”
郤正:“姜伯约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孙盛《晋阳秋》:“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降阶之善也”、“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人于今伤之。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裴松之:“盛之讥,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与诸将列营守险,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若回军救内,则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不能奋节绵竹,拥卫主,非其理也。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手,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
《傅子》:“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世语》:“时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右。”
干宝《搜神记》:“姜维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华阳国志》:“姜维才非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为成禽。禽以讫,复还拒,则存亡,未可量也。远至五城,使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己自招之。然以钟会之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捷。筹苄相应,优劣惜哉!”
郭冲四事》:“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人皆贺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于是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难曰: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三国志·姜维传》:“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放翁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感亡事慨然有赋》:“自昔英雄有屈伸,危机变化亦逡巡。阴平穷寇非难禦,如此江山坐付人。”
附紫箫兄和诗:《步梅云先生韵题姜伯约紫箫》
每因旧事认前尘,漠漠荒云覆古
千载犹难消劫数,孤臣已自黯风神。
是非休论阴平折,成败何关汉室囷。
回首烽烟萧瑟里,潸然泪雨湿青巾。
再录几首吊姜维诗如下:
1、江怀庭剑门平襄侯祠》:“潇潇风雨剑门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周。中原有土都归,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
2、李调元姜维墓》:“平襄怒气凛生祠,犹见灵风日满旗。百战自能撑巨敌,三分谁使坠巫师。沓中种麦馀残垄,关上披榛觅断碑。斫石投戈定何处,荒山绝涧水凘凘。”
3、庄学和剑阁平襄候祠》:“沓中岂是为身谋,保障成都第一筹。不畏裹毡来邓艾嗔衔壁出周。军皆斫地完齐烬,敌竟呼天执楚囚。大胆何尝无远略,阴平曾表护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