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转对劄子绍兴三十一年五月丁亥 宋 · 张阐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宋史》卷三八一《张阐传》
近诏侍从、台谏条具弭灾防盗之策,臣备数曹郎,言之则出位,不言则惓惓之诚不能自已。
臣窃谓和议以来,岁有聘币之役,民不堪命。
愿陛下毋以外裔困中国,可乎?
归正人时有遣还之命,怨声闻于道路,愿毋使敌人得以甘心,可乎?
州县之吏职卑而地远,渔夺之祸被于编籍,愿严赃吏之诛,可乎?
蠲租之令,已赦而复征,至以宽大之泽例为虚文,愿申诏令之禁,可乎?
是数者诚次第罢行之,足以动天地、召和气矣。
郡守监司、州县官吏,所以体国爱民者有所未知。
望严小官赃污之法,重行司取受之禁,敕州县毋存留断罢人类,诏修造官司毋得展阔,使细民咸得奠居。
至如二税之先期追呼,茶盐之计口科买,征商愈重而行旅咨嗟,钱货窘艰而市井萧索,凡此等类,不可遍举。
完颜亮积粟发兵,意在南寇,乞守要害、防海道。
巴蜀淮襄不可无良将,督视不可无大帅
论东西牵制疏绍兴三十二年九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四、《张魏公行状》下、康熙《绵竹县志》卷三、《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四
臣等误膺重寄,夙夜恐惧,思有以报称万一。
况事关利害,一失机会,后悔难及。
臣等不敢隐默顾望,上负圣知,伏惟圣慈特赐鉴察。
臣等窃惟兵家之事,必以谋胜。
古人用师,彼出则我守,彼归则我入。
晋悼公三驾而楚不能与争;
汉高祖辕生之说,出兵宛、叶以分楚力,卒胜垓下
诸葛亮祁山之师连岁数出,竟以困魏。
王朴《安边策》亦曰:「备东则扰西,备西则扰东。
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
盖敌人事力之强,必左制右牵以乘其弊,而后可图也。
若欲拱手不为,制命于敌,虽幸目前之安,终必贻患于后。
矧势陵事格,有不得而暂安者乎。
臣等受命以来,自惟当此财匮兵疲、民困力弱之际,第当审择险要,以守为主,而事贵权时,理难固执,揆之今日,有不得而但已者。
窃闻陕西吴璘之师曾未几月,与虏人大战者已至于再。
臣等私以为此不可不为之深思。
盖使此虏得志于西,则气焰必炽,胁制蕃汉,聚兵边陲,迫我臣属,事固难处。
使虏脱有败绩,则必形势支离,上下携贰,几不可失。
使虏留屯列守,求以困我,则磨以岁月,变故多端。
然则虏之胜负与夫持久不决,皆有大利害存乎其间。
倘坐视不问,贻忧异时,恐非计之得也。
臣等愚虑,欲先发舟师,奄出海道以摇山东,而令张子盖驻兵盱眙、楚之间,李显忠驻兵寿春、花靥之间,蓄锐休卒,用观其变。
先立不败之地,俾贼虏首尾奔命之不暇,见利则趋,知难则守,而潜遣忠义,结约中原,机会盖有可言者。
虏闻我重师临边,其精锐往关陕者又不敢辄呼之使还,人心忧顾,必致疑惑。
而我师之在德顺者,知吾有牵制之举,将士之情,孰不奋作,益坚斗志。
若皇天悔祸,虏之弱势,毕露无馀,则豪杰响应,理无可疑。
陛下徐御六飞,来临建业,力图恢复,诚千载一时也。
议者或谓此虏若复能竭国而来,吾将何以应之?
完颜亮十年图谋,一旦举十万之众深涉吾地,身殒众遁,士马物故甚众。
使复生,亦必不能再举全师于今日。
葛王北有契丹之扰,西有陕右之敌,分兵州郡,处处屯守,其不能遽以全师复来明矣。
今我诸军久屯淮上,耳目所接,斥候固明,万一此贼或冒昧一来,小则率众抗御,足遏其锋;
大则敛兵清野,以伺其便。
其权固常在我,而初无所损也。
仰惟太上皇帝宵衣旰食,屈己为民。
而敌计多端,终不自革。
太上皇帝肃将天命,大驾顺动,凶渠就陨,天之佑德,盖已可见。
而亲举大器,授之圣子
恭惟陛下体太上付托之重,慨祖宗王业之艰,恤生民涂炭之苦,念金虏雠耻之大,未尝一日而忘于心。
事几至此,诚不可忽。
臣等中有所见,倘若隐默,则其欺天负君之罪,虽死奚及?
惟是智识浅短,安敢自以为当,伏望陛下默运宸算,特赐处分。
不胜幸甚。
完颜亮一行将吏等书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 宋 · 杨存中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七
行宫宿卫使杨檄书。
檄告完颜亮等一行官兵将吏等:盖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故为臣者当知逆顺之理;
师直为壮,师曲为老,故用兵者宜明曲直之情。
以顺而讨逆,则何功不成;
以直而攻曲,则何敌不胜?
完颜亮女真残种,怙恃凶强,肆行暴虐,弑君杀母,蔑乱人伦,弃约背盟,迷逆天道,挟彼犬羊之众,蹂我淮甸之邦,罪恶贯盈,神人共愤。
当职恭承帝命,肃行天诛,念尔丑徒,当思后悔。
东区巨海,西扼长淮,南限大江之虞,北有重兵之阻,虽釜鱼之暂息,顾穴蚁以何逃?
葛王既立于尔邦,西兵已兴于中国,路途夐隔,军马何归?
盍执暴君,往投新主。
保其名节,一洗污俗之羞;
乐而妻孥,无作异乡之鬼。
或挺身而抱义,亟率众以来降。
庶几全逆顺曲直之宜,不失享富贵安荣之利。
故兹檄示,各宜究知。
应诏集议状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七、《宋史》卷三七四《胡铨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九三
臣准枢密院劄子,十一月十四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于后省限一日集议当与不当议和,合与不合遣使,礼数之后先,土疆之取与,条具闻奏,仍令各举所知,以备小使者。
臣窃惟国家自绍兴初,金虏称和,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上下偷生,苟安岁月,以为盟好可恃,荡然决去藩维之守。
一旦完颜亮变生肘腋,宗庙社稷几不血食,天下寒心。
陛下即位以来,乾刚独断,奋然图任张浚二三大臣,力谋恢复。
符离之师,兵不血刃而故疆复得。
使李显忠尽忠于国,不贪小利,以成大举之功,则中原响应,势如破竹,恢复之期可指日以俟矣。
虽然,功虽不成,事虽不立,自京都播迁之后垂四十年,未有如符离之举也。
虏人缘此震慑,知陛下有大有为之志,知庙谟有出不意之奇,知边鄙有折冲敌忾之人,知台谏有明目张胆之臣,知朝廷有面折廷诤之士,以为中国有人,遂有乞和之意。
兵法曰:「无故而求和者,谋也」。
虏人诡计,端在于此。
昨者京都失守,本于大臣耿南仲主和;
二圣劫去,本于宰相何㮚主和;
维扬失守,本于宰相汪、黄主和;
完颜亮之变,本于权臣主和。
汴京板荡以来四十年间,丑虏为封氶长蛇,荐食上国,何尝不以和哉?
暴蔑吾二圣,污蔑我两宫,残毁我宗庙,陵夷我社稷,发掘我陵寝,皇天后土,实闻此言。
今欲与不共戴天之仇讲信修睦,三纲五常扫地尽矣。
就令和好可成,犬羊可信,决不叛盟,孝子顺孙宁忍为之?
况万万无可信之理乎?
前车覆,后车戒,陛下若不深思远计,力修政事,力修守备,力任将相,力图恢复,而苟贪目前之安,臣恐后车又将覆矣。
议者曰:「姑与之和而阴为之备,外虽和而内不忘战」。
此从来权臣误国之言,陛下闻之熟矣。
呜呼,燕安酖毒,不可怀也!
一溺于和,则上下偷安,将士解体,终身不能自振,尚又安能战乎?
其为酖毒也多矣,可胜寒心!
冒犯天威,臣无任陨越之至。
完颜亮画赞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 南宋 · 宋高宗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六
金虏曰亮,独夫自大。
弑君杀母,叛盟犯塞。
残虐两国,屡迁必败。
皇天降罚,为戎狄戒。
令诸路帅司率军进讨诏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五日癸卯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五
金人完颜亮十一月二十七日扬州,为其下所杀,令四川宣抚司统率军马随路进讨,恢复州县。
虽曰分路调发,亦仰常相关报,互相应援,不得辄分彼此,务要协力,共成大功。
路招讨司准此。
赵郡王志铭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方舟集》卷一六
仰惟太宗皇帝顾念幽、燕、灵、夏皆我旧民,沦于羌狄,思有以羁縻之。
适夏人继捧纳地来归,因赐姓得升属籍,赐名保吉、保忠,至于西边能自拔于羌落,皆得援保忠故事。
此赵君亦得赐姓名,用此例也。
一日,君之子威州兵马监押赵某以状来告曰:「吾父死,朝廷遣中使宣谕,给钱百万以葬。
父子兄弟世蒙国恩,外固可略,而内不可无书」。
则按君状云:君之先出姜姓,春秋为陆浑,汉为鄯善,唐为吐蕃
牙帐在金城,为西平郡,魏为鄯州,隋仍为西平郡,皇朝为西宁州
君世宁州,君之世在本朝者为温希结。
生二子,曰温希锡勒,君曾祖。
曰罝勒斯赉,祥符间求内属,为莽沁首领,授宁远大将军,以败元昊功加河西节度使
生三子,董戬,检校工部尚书
辖戬,英宗时袭爵莽沁公,赐推诚顺化功臣元丰中封威武郡王
夏人许割地以畀,且间之,不从。
神宗朝献图夏人之策,诏褒其忠。
子默正,献洮、河二州地,赐姓名赵思忠是也,赠洮岷军节度留后
其子怀义元丰八年兰州进讨功加左藏库副使
祖曰温锡沁,元丰中以图果庄功迁瓜州团练使
考曰锡巳衮,元祐六年亦以果庄功为胜州刺史,赐姓名法温,封西平王,以子恩屡封安康王
君旧名尼玛丹怎,宣和间以其世有之地至西海内属,请赐于朝,赐姓赵氏名怀恩,授武功大夫,留京师
钦宗即位,加右武大夫思州观察
夏人合诸羌犯西宁,王师久不利,有旨令君往喻祸福,降者数万计。
光尧寿圣皇帝登极,封陇右郡王,加食邑
先是,君之母兄隆咱尔献土,赐姓名赵怀德大观初以招降藏希卜得功迁雄武军节度使,死赠开府仪同三司安化郡
至是金兵至陕,其子忠顺专兵河外,全家与金人战死。
君逃岷州山间,鸟珠访君所在,曰:「若归我,函谷以西可得也」。
君曰:「我世受南朝厚恩,义不负宋」。
乌珠以兵胁而追之,君遁走二丈沟间。
君泣曰:「我不负国死,此命乎」!
马一跃获免。
宣抚张公浚即以君节义表于朝,留主管随军机宜。
朝廷以君不从伪命,备见忠节,除熙州观察使,都总领河南兵将
绍兴初,有旨居成都
朝议欲收复熙河制置席公某、宣抚吴公某荐以君招抚,以和议寝之。
二十三年,改鼎州观察使,仍陇右郡,加食邑
二十七年,充成都府路兵马钤辖
三任九年,前后食邑至三千一百户,实封三百户。
君精骑射,马上盘两石弓,的不虚发。
虽起边羌,世陶中国冠带礼义,而性资忠孝,故惓惓臣节,虽迫以九死莫屈也。
先是,君之造朝也,赐对便殿,徽宗问疆埸安否状,君曰:「独苦童贯扰边生事」。
本兵柄,意务恢拓,百计抚存,礼意固结。
君以倾诸羌以张大边势,虽阳与唯诺,而内沈鸷不变。
宦者杨戬至奏君谤讪大臣,欲徙逐之,故异日训词有「抑于权臣」之语。
君愤夏人以本朝故为世仇,必欲佐恢复以偿夙恨。
宣抚张公得之,置之腹心,以所服戎服金带赠之。
绍兴间,敌扬声一出卢甘,一出南山,一出虚秦,以疑我师。
君白吴玠,以卢甘道寒不可行,决来成、凤,不若重屯成、凤,扼褒斜。
已而敌至和尚原以败,奏君料敌之功,君力辞。
敌再和,君谓和议决不久,不若先事制胜为永利
时相方大主和议,有告君之言,外台观望,以君摇撼诞谩生事,械致君狱,赖尚书保全。
已而言者伏辜。
君自此绝口不言兵,而专意于浮屠竺乾之书矣。
完颜亮渝盟,议者服君先见。
偶三路捷至,君酌酒自贺,曰太平可待。
王师驻顺德不进,敌屯凤翔,川边摇动。
制置使王公刚中访君以近事,君闭目不答,强之,君不得已,曰:「始并力凤翔,则五路不必下。
今我师已老,凤翔之屯甚坚,非我之利可知」。
所得赐赉,前后散施,事佛给贫,馀则奉宾,道涂无虚日。
有不愿于君者,曰:「是羌儿种习,结客将何为?
且縻高官厚俸安用」?
欲稍裁制减削,至诬以狱。
乃愤愤卒。
卒以月,葬以月,年若干。
娶包氏、马氏、杨氏,先卒。
再娶马氏、王氏,皆封硕人
三子:长曰秉义郎叙州兵马监押
次安国,成忠郎,皆先卒;
宁国敦武郎威州兵马都监
二女,长适忠翊郎黄师闵,次适忠翊郎王褒
孙九人:康朝,忠翊郎
庆朝、昌朝、显朝,皆成忠郎
拱朝、光朝、翊朝,皆该奏未出官;
世朝、熙朝,早卒。
孙女,长适成忠郎王延章,早卒,次适王珏,二人在室。
窃谓《禹贡》之法叙等,《春秋》始而地,中而人,终而子,有进无退,无绝法也。
国家务复境土而嘉君之世,其有感于君之死而给复其窀穸事甚宠,石宜侈其书,不得辞。
铭曰:
国之用材,初不择地。
金玉珠贝,以远而致。
一善或进,有縻其类。
我德无疆,尔世不坠。
其自伊何,神鉴在天。
其来伊何,有土有田。
岂利尔私,冯类而迁。
旧壤吾民,一视同然。
材不弃遐,武谞惟杰。
陶染一新,冠带就列。
我岂尔徒,谁则猖獗。
阖门死事,有全其节。
奕奕其氏,滔滔其源。
籍国之属,父子弟昆。
爵秩惟王,仪大尔门。
既华厥躬,凡百子孙。
惟孝惟忠,其渐未止。
天心雨露,南北赤子。
跬武归疆,如隗之始。
谁刊吾语,以告诸史。
报㙭涧捷奏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 南宋 · 李显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八
契丹虏酋完颜亮被杀之后,淮东番贼遁走,准留精锐三万户在和州为殿后。
显忠近已统兵收复和州,赶杀番贼于横山涧、后河,两次获捷,相继遣发统制官耿卞、孔福张荣、时俊、李福王浩统领张渊王洪、范卞、元复、朱进、董超、王宗、高端志、董安、刘、闵圭军马,并续遣发池州都统邵宏渊,以及显忠亲统其馀诸军,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起离和州二十九日仙踪山白陵桥,赶上番贼见阵,追袭番贼至淮河地名㙭涧。
番贼半渡,统率诸军掩击,贼众溺死不知其数,夺下牛畜、被虏老少五千馀人,已即时抚恤,放令逐便归业,委是大获胜捷。
显忠已差人抚定庐、亳等州,并管属县镇,今来淮西诸郡委无贼马,一路肃静,商贾通行,人民复业。
江上军事第三劄子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六
臣于今月八日大破虏兵,已具战守之计、斩获之数敷奏去讫。
次日绝早,臣与将士同在江口摆布戈船,分兵待敌。
其贼众行列比昨日稍稀。
至辰、巳来,虏凡再鼓。
臣等举旗麾出海鳅战船五分之二,分其半向北岸上流,直至杨林河口,以其半傍南岸而行,其馀仍藏港中,以防不测。
良久,虏兵益稀。
臣恐虏酋欲遁,亟令水军统制盛新引船杜塞河口,以神臂弓、克敌弓齐力射虏,应弦而倒者以万数。
虏见船无归路,即时从下流发火自焚,官军亦于河口上流举火尽焚其馀,凡一百五十馀舟。
完颜亮引馀众遁去,遣一小舟,令张千者持书王权
观其书意,似与有先约,虽其策出于用间,然亦不可不以朝廷已行遣王权之事报之,以绝其观望。
李显忠至,臣与显忠商量作报,遣所获女真奴婢二人赍往,已录白,同逆书真本缴进去讫。
其张千本是镇江使臣,在瓜洲战陷虏中,臣验得本人身上有数处重伤,已即时与转两官,发归本贯收管,听候朝廷追唤外,所有采石至太平州一带民兵各已安堵。
论江上事宜疏绍兴三十一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三、采石瓜洲毙亮记、《南宋文范》卷一六、光绪《资州志》卷二三、同治《仁寿县志》卷一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伏惟陛下孝德仁恩,远希之圣,天意助顺。
避殿之诏初下,将士无不感泣思奋。
况臣孤踪,实叨希世非常之遇,欲报之心,神实临之。
方江介多忧,陛下宵旰未复常膳,臣仰首霄汉之上,岂胜愤惋!
此身如叶,恨不縻捐。
比者采石之战,臣与统制官大破虏军,俘斩既众,遂走完颜亮而尽焚其舟,实皆宗社之休,陛下威令神算之所及,臣不胜幸甚。
尝两具本末奏知,必已仰尘睿览。
及臣还建康,沿江之北百馀里无复一人,骑虏之气索矣。
臣在采石,探知逆引兵会于淮东,见开河于第二港,决艾陵之水通出船筏,以窥京口
李显忠到军,即与之商量,令移时俊军于马家渡显忠兼守之,辍李捧一全军,又分采石戈船百艘来援京口督府又留杨存中邵宏渊同力防托,庶保万全。
盖臣以诸处探报,知虏兵不多于官军,但彼合而我分,故强弱之势遂若相异。
自虏得两淮,其兵力渐分,而粮草乏绝,人马多病死,故急急于采石之战。
既已大败,又将徼幸于瓜洲
今我之精兵聚于京口,持重以待之,一战而胜,逆遁归无疑矣。
臣每闻士夫之论,谓采石渡、碙砂夹、马家渡大城冈皆为可忧。
臣因亲行江上,知其说有不然者。
盖虏自和州可以出舟于大江者,止有一杨林河与采石河相对而已,馀皆下流,别无河道可与大江相通。
李显忠遣人深入,探得杨林河中见今别无虏船。
又官军战舰皆守河口,则下流诸渡非所忧也。
方逆和州,穷日夜之力以造船,意谓必有大过人者,故采石初战时,官军所用船才五之二,以其三置上流。
及天色垂暮,虏败而走,又不敢大段追袭者,防其战舰或出于不测也。
今乃止百十小舟,殊无笼盖遮掩,如州县渡口所用者,便欲以当官军戈船,臣知其伎俩已尽,无能为矣。
初,虏涉淮不旬日,直抵大江之北。
臣询之将士,质之道路之言,皆云刘锜王权未尝敢与大敌相接,逡巡引避,有一日走数百里者,非战而不胜之罪也。
以此月八日之战,当诸军扶伤夺气之馀,而旧将已去,新将未至,正人情危疑中,尚能大破贼军,亟走虏酋,使建康、芜湖间民皆奠居者,士卒窃倚王人为重,得以肆力于一战也。
李显忠到军,臣与之款,知其忠义敢前,无彼我心。
往时见士夫忧其反覆,以臣观之,能立大功以报陛下者必此人也,臣愿以身保之。
淮西之地虽云不守,而庐、濠等州山水寨民兵多存,近又渐复无为军、巢县一带,已令池州官军分屯守之,则裕溪、大信口无虏船可入,池、黄之境可固,而采石上下必保无虞。
臣窃料之,只得京口一捷,则江介之忧可去,而两淮之复度可不至甚费兵力矣。
臣闻千金之子尚不垂堂,况于万乘之尊而可履险?
臣尝两次面奏,乞车驾且驻临安,亦蒙圣慈采录其说。
今愿陛下特审宸虑,少缓六飞之发,以须逆亮之奔北而徐图之,天下幸甚。
臣不胜惓惓忧君之诚,惟陛下裁察。
论诸军大会江口王刚往御泰州绍兴三十一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窃见虏酋自采石大败奔遁之后,径往瓜洲,为渡江之计。
臣以江上事势急迫,忘其疏远,于今月十二日再具事宜敷奏,抵冒宸聪,日俟诛斥。
今准入内内侍省公文,坐奉圣旨,特许收接臣递角投进。
臣伏惟圣恩不以臣狂僭,采纳其言,顾未知所以报塞。
臣于十三日自采石回至建康,以虏酋驻维扬,虏兵进据瓜洲,探报不一。
当日起发,于十六日午后再到京口,与诸将共议防托之策。
除第二港探得虏所开河以沙涨不成,已罢开掘之役,见止量留官军人马巡绰外,有三处河道与大江相通,最为紧要,合行堤备。
一、滁河口自真州,下连瓜步,虏兵最多,河口亦宽,通大船出入,已行措置于南岸一带开三重壕,叠三重堤,横铺三重鹿角,有民兵万馀人防守。
缘官军不多,窃虑未可倚仗,与杨存中等商量,于二十日那移下蜀张深人马于滁河口南岸青沙夹等处驻劄。
夹在近南岸水中,可以射虏,使不得登岸,不利于出船,却差苗定人马于下蜀驻劄,以为策应,决保万全。
一、瓜洲渡虏见筑塞渡口,造三闸以储水。
探得目今水深数尺,又探得于洪泽役人力,从陆路扛船入运河,伎俩百出,然度其船必不大,不足以当官军戈船。
比又蒙朝廷追回成闵人马,今成闵单骑于二十日已到镇江,将带鄂州战船二十只前来。
我师既大会京口,可以必胜。
泰州兵薄,虏见今有游骑到城下,今日本州亦来告急。
臣与杨存中商量,于十九日再发王刚两将人马先行,二十一日又命王刚以所管兵亲往。
虏见官军既到,必是不敢深入。
其馀上下流无河口可通大江处,亦与诸将议,逐日分马军往来巡绰,防虑不测。
以臣料之,虏必不敢轻动,动即破之无疑矣。
臣初抵镇江,亲到刘锜家卧内见之,气息奄奄,乍醒乍迷,即与其家子弟、医官说,令于脐心着艾,两日来稍纳粥药。
其安与否,特未可必,而今时战守所用诸将不可不素定。
臣闻仓、扁不世出,天下未尝废医;
不世出,天下未尝废将。
自古中兴之君,如少康有众一旅,如汉光武起于侧微,其所用之将何尝皆有素望?
臣于今年夏,因直前奏事,尝以此说仰尘睿听,亦蒙圣慈赐嘉纳。
臣之区区,欲望陛下不以刘锜存亡为忧,但审择人材,分授诸军,使之各当其地,戮力战守,不患大功不立。
臣观完颜亮采石大败之后,其气已索,虽名为聚兵维扬,窥我京口,而实欲遁归,必不出臣所料。
臣见留镇江,措置守江,先为不可胜之计。
仍与杨存中等共议,若一旦虏退,亟图兴复,不令少失机会。
臣虽书生,陛辞之日,尝面奏决不敢以贼遗君父忧。
臣伏惟陛下特宽远顾,无轻为避敌之计,天下幸甚。
致金主完颜亮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八、《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四、《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五
王权以不曾一战,朝廷已行窜责矣,今统兵官乃前执二太子李世辅更名显忠,并前奉使一箭中的虞允文同在此。
汝欲来校胜负,此亦有以相待。
题鸣山祠 南宋 · 绍兴士人
五言绝句 押删韵
自击牛昌隐,威风震海寰。
待吾谋用日,同共扫完颜(清黄联玉同治贵溪县志》卷一○。《贵溪县志》:绍兴末有一士人谒鸣山祠下,题诗于祠之墙云云。明年,完颜亮大举入寇,临江不敢渡,遂变起帐下,完颜亮被杀。)
贺诛完颜亮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盘洲文集》卷三七
明诏出车,憺英威于毳幕;
元凶染锷,布吉语于稿街。
喜匝幅员,事超简策(中贺。)
窃以阳九厄于百六会,否终则倾;
运一变者三十年,恶周必复。
国赘斿于昔者,胡扛鼎以狺然。
圣与仁,不忍干戈之用;
以大事小,屡捐玉帛之珍。
悔祸有期,叛盟在彼。
一介到阙,谓割地之请为必从;
两宫蒙尘,岂戴天之雠而不报!
雷霆震怒,日月耀兵。
虽边捷之交驰,偶淮师之小衄。
致令对垒,直欲涉江。
盖瓜步既应童谣,那无天道;
棘门如儿戏,将屈帝尊。
孰知呼吸之间,已得分剺之报。
祸胎殄绝,杀气澄清。
讵容去腹以实盐,政可漆头而为器。
示猾夏四夷之戒,尉在天九庙之灵。
肥水之败苻坚,尚犹亡国;
澶渊之灭挞览,永断侵疆。
俟猛将之犁庭,治旧京而迎跸。
役无再举,庆不一书。
恭惟皇帝陛下睿断有为,庙谟必胜。
坐料目中之虏,迄成机上之屠。
歼厥渠魁,斯足摅高文之愤;
禅于姑衍,何止归郓欢之田?
臣文既无以磨崖,武又不能略地。
距跃三陌,窃同折屐之欢;
胪句九宾,愿上奉觞之寿。
乞进贺诛虏酋表奏状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七、《盘洲文集》卷五○
右,臣狂瞽妄发,不避斧钺之诛,上干天听。
臣伏读御制《完颜亮面貌赞》,有「皇天降罚,屡迁必败」之句,于以见渊鉴垂光,默契睿藻,果腾吉语,天下同庆
臣窃见先朝如鬼章夔离不之诛,皆许中外上表称贺。
完颜亮倾国入寇,狂言指斥,其志不小。
宸断赫然,与天同符,遣将出师,动中机会,社稷有灵,元凶折首。
臣窃谓国家大庆,莫此为比。
臣蝼蚁愚见,宜陈百官之班,受四方之贺,使远迩播传,匝地呼舞,奏告天地宗庙,则神灵悦豫,益降祉福,然后光复旧京,以示回銮之期。
推校千古,无以比儗。
臣才短思涩,不能著为雅颂,以继平淮磨崖之作,谨撰表文一函拜手投进。
尚虑朝廷未有旨挥,无因仰尘乙夜之览。
伏望圣慈,许赐进入。
干冒天威,臣无任。
条陈恢复事宜奏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七、《盘洲文集》卷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五、《中兴小纪》卷四○、《宋史》卷三七三
正月四日,准知枢密院行府劄子,三省、枢密院关枢密行府杨存中等,十二月一日,黄旗奏报已杀虏酋完颜亮讫,十二月四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枢密行府行下沿江诸大帅监司帅守,各条陈目今进讨恢复事宜合如何施行,具己见利害疾速闻奏,送枢密行府,劄付提刑司,遵依所降圣指挥,火急条陈闻奏。
臣窃谓完颜亮倾国入寇,蹂躏两淮,陆战未尝败北,其锋初未易当。
天相社稷,使之屠戮,麇惊鸟散,侵地复归,箪食壶浆,遗黎延颈,恢复之期,真一机会。
但我师疲劳,淮甸疮痏,粮食未丰,民力凋瘵,若乘时渡淮,前逢坚敌,恐无后援。
或彼贼清野,则馈饷不接,却致上勤宵旰之虑。
今逆既殒,大定僭号,未必诸国服从。
若能仰顺天时,遣使归疆,则王师不血刃而得土宇,实天下之幸。
万一虏众尚强,自淮以北别无争立之人,则臣谓且宜多遣有胆力人密传诏檄,使中原义士各取州县,因以畀之。
王师但留屯淮泗,募兵积粟,以为声援,不必轻涉其地,以务力争。
蜀汉山东之兵数道俱集,见可而进,迟以岁月,必有机会可乘,则恢复故地何啻破竹!
庶几兵力不顿,可以万全。
谨录奏闻。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一 南宋 · 周麟之
 押江韵
可笑狂胡到死狂,欲投马箠渡长江。
始知人语符天意,东向南朝作鬼降(自注:完颜亮决策南来,群臣谏止,不听,曰:“天若不令我得志,甘向南朝作鬼。”)
贺杀获敌主完颜亮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九、《海陵集》卷七
天戈所指,大敌摧锋,敌帐自隳,渠魁授首。
共快邦雠之雪,仰繄庙略之神。
捷奏九重,欢腾四表。
(中贺。)窃以北敌之难逾三十年,南来之师号五百万。
其贪残固中国之所未有,其暴戾有仁心之所不为。
岂期投箠以临江,妄意挥戈却日
一夕瓦解,腹败支披;
群敌逃奔,魄褫胆丧。
虽曰皇天之默鉴,实由上圣之成谟。
方徐动于和銮,即坐收于疆土。
历稽往谍,度越前闻。
汉斩郅支,第乘其无备;
唐擒颉利,盖得于已降。
犹足以扬昆山之威,遂至于澡渭水之耻。
若今丕绩,亘古绝伦。
恭惟皇帝陛下天德清明,圣图广大。
视民如子,天下之所共知;
应敌以兵,圣人之不得已,膺信顺之多助,协修攘之本谋。
孟子言不嗜杀人,齐焉能一?
高皇谓吾宁斗智,项岂终强?
伟此帝王之极功,昭然仁义之明效。
臣自婴大戾,久阔清光。
幸存困踬之馀生,得睹殊尤之庆事。
遥望天颜之喜,阻拜舞以称觞;
夙蒙帝力之深,但讴歌击壤
臣无任。
忆江南 宋 · 清源真君
 押词韵第一部
才举意,玄象照离宫
坎女离男金水尽,几多铁骑漫英雄。
最苦是云中。

辽东鹤,惊起老苍龙。
四海九州沾惠泽,狼山(一作烟)影里弄清风。
堪作主人公。
按:金完颜亮求仙,依托乩仙词,见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一引夷坚壬志。
应诏言事奏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宋史》卷四三三、弘治《休宁志》卷八
汉石显元帝信己,先请夜开宫门之诏。
他日,故夜还,称诏启关,或言矫制,帝笑以前诏示之。
自是真矫制,人不复言。
国朝命令必由三省,防此弊也。
请自今被御前直降文书,皆申省审奏乃得行,以合祖宗之规,以防石显之奸。
去岁完颜亮入寇,无一士死守,而兵将至今策勋未已。
李宝胶西虞允文战采石,实屠亮之阶。
罢兵,允文守夔,此公论所谓不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