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逍遥咏 其十九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笑尽人间事(原注:大道冲妙,非愚所知。虽触类面墙而翻肆其轻忽矣。),到头总不知(原注:殊不知世间万法因道而形,因物而名。洎乎致诘,莫我知之。)
信心终是实(原注:欲求玄解,无如自信其心。信其心,则归于实矣。),如日莹无欺(原注:其道不昧,内照灵源。亦犹大明升天,则无所不烛矣。)
举措持恒久(原注:执理持行,恒不失仪。故《老子》云终日行不离辎重,其斯之谓矣。),贪生却似痴(原注:苟迷至真,嗜欲不节,贪生而丧生,愚之甚也。)
善缘销恶趣(原注:以善为道则恶不生,其犹举善而教者欤。),惠爱广将施(原注:是以圣人布惠流爱,博施于民而不离道者矣。)
逍遥咏 其二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精心求一善(原注:精思鍊志,到虚无心。求一善者,即得一冲妙之理也。),一善许相宗(原注:此一善者,万法妙用,大辟玄关,从人之欲,任物宗师矣。)
利物无穷尽(原注:善道之宗,广同覆载,不唯一身独善,兼亦利物无穷矣。),分明理道通(原注:宗善悟道,益己兼人,道理显然,犹轩鉴之辨妍丑矣。)
正邪名恍惚(原注:对正名邪,邪既不存,正名何有。是谓唯恍唯惚,妙用难名者也。),晓悟见真空(原注:晓其本元,悟彼妙道,以无见之见,悟真空之空也。)
象外行持法(原注:达道高士,土木形骸,所行之行,所持之法,无状之象,混合希夷,谓之象外矣。),玄言显圣功(原注:圣人之功,终日作而不作,行而不行,以玄言言之,显而导之者也。)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品目尊严,冠三洞宝经之首。
灵章秘祝,玉检隐书,载之详矣。
粤自西城总真君、南极紫元君降授清虚真人,清虚传授南岳魏夫人,曰:「子自不在山中隐身清斋、虚中吐纳者,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
所以尔者,妙音九彻,真声高唱,文气与玉虚参玄,霞味与太阳俱畅,动唇发吐则玉华立至,讽咏灵句则携契太上,静止接拱则紫房自观,思念所期则触类感动。
所以七祖获福,受箓仙宫,越从幽鬼,俱宴朱陵
斯文高妙,控驾晨举,乘景龙之上道,非风尘流俗之所当为也。
若在俗中读之者,则三官北帝微乱其音,景聆气秽,不得明响上清,声参紫极之灵房矣。
青要紫书》,中央黄老君云:「得见《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便白日升天」。
而有修之者,积年无成,便谓经之不,此皆坐由东华无金简之目,金阙无玉札之名,真灵不为其降,而为天魔所来,故有不感之效,徒得神经,万亦不成矣。
向使先奏金简于青宫,奉玉札于帝皇,得给金晨玉童、西华玉女侍卫灵文,普下诸天诸地,三界称善,咏章万遍,岂有不致琼舆紫軿之感邪!
此经降世,唯句曲杨许真人王屋司马练师逮历世高道之士,皆遵禀科格,盟𧵥相传,口授讽诵之诀,密付混合之微,故得名书金格,蹑景上清。
今也,真风湮散,伪隐山栖,道范不闻,师资礼废,教法衰弊,莫甚于斯。
景元总角出家,弱冠访道,游历仅三十载,纲领十有馀年,老归茅山,结庵忏悔。
自叹道缘蹇薄,尘业深重,虽孜孜教典,而未遇师,欲诵《洞经》,讵敢开韫?
于是澡雪身心,静务恭洁,广求古本,先自考详,沉嘿披寻,反覆研搆,一句一字,未尝越略。
或两义相乖,弥增回惑(如「发细」作「发烟」之类是也。)
或偏傍儳改,字体浮杂(如「栖」作「」、「哥」作「歌」之类是也。)
此盖盗写私传,相承讹谬。
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前辈谓三洞法师观妙先生朱自英、三洞法师冲妙大师皇甫希及,皆诵《洞经》,并天圣年中人。)
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疑。
弗敢示诸法义,聊自记其所览。
三月斋心,缮写《洞经玉诀》一帙,晨夕瞻礼,仰俟灵人依科授受,以偿夙志也。
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卷首,道藏本。
杨国夫人赵氏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六、《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一
杨国夫人赵氏,讳紫真太宗皇帝七世孙,今少师宁远军节度使、兼领殿前都指挥使、共国杨公某之夫人,左中奉大夫敷文阁待制提举神佑观契,左朝奉大夫直显谟阁提举浙西路常平茶盐事倓之母也。
建炎天子袭尊号,仗一剑治兵淮海上,于时少师以忠勇称天下。
出奉乘舆,负羁绁以从,入扈殿岩,执干戈以卫,勤劳夙夜,垂三十年,为中兴名将。
夫人者系出熙陵,亲为天孙,作合公师,贵为邦媛,三封郡夫人,五更大国。
岁时朔望,进见两宫,翟茀朱幩,鱼轩象服,尊宠无二,贵震一时,为内外诸命妇之冠。
已而得疾不可治,诏遣国医诊视,驰赐丹药,问赉之使殆相属也。
比薨及葬,隐卒崇终,赙赐加等,又内出祭文,敕太常博士軷门如礼。
于是上自公王,下逮将吏,治共张,具牲醴,即灵,举所过祖于道,缯楼幔屋、连甍相望,数十里不绝。
生荣死哀,老弱空巷,聚观太息,有出涕者。
噫嘻,盛矣哉!
曾祖仲琳,故安化军节度使武当侯
祖士某,故右中奉大夫
考不侮,故右奉直大夫
太恭人高氏;
方夫人,生母也。
祖妣太宁郡宋夫人夜梦一女子从空而下,姿相端丰,衣被五采,光丽殊常,既寤而夫人生,驰往视之,与所梦肖焉。
比长,颖悟不凡,寡言笑,不类儿女子。
大夫公顾谓恭人曰:「吾女生而异,此将相之俦匹,勿以与凡子」。
乃第少长之次,小字曰五夫人。
少师既贵,夫人赐汤沐曰荣,曰福,曰汉,曰周,曰杨,凡五国,似非偶然者也。
夫人归杨氏时,少师犹未著仕籍,怀奇负气,以功名自许,不治生产业。
夫人攻苦茹淡,服浣濯之衣,如傃贫贱者。
未几,四方盗起,少师提一旅冒矢石,戡大憝,捍强敌,转战贼中,未尝以家为恤者,以有夫人为之内也。
当是时,胡马牧淮甸中州县残为盗区,夫人提携诸幼于兵戈焚剽之中,周走南北,道遇强梗,则垂橐示之,以寝其谋,遇饥羸,则分糇粮与之,以同其患。
蒙霜露,践荆棘,间关百难,涉阅数载,卒保其家;
少师亦还朝,典军大将矣。
夫人于古诗书能通其读,日夜课诸子以学;
敬尊慈卑,接遇属人,皆尽恩礼;
平居笑语不闻于外,非朝谒庆吊未尝出敖;
羞宾祭,治燕饮,皆有仪法;
御媵妾无疾言厉色,笞朴不用而门内肃然。
故自为妇至为母,自居约以至丰大,清慎简素如一日,无小异。
而得寿止于四十四。
病且革,上遣中贵人即卧内问疾,夫人已委顿,犹力疾正衣,对中使稽首称谢,神色晏然,无一语之误。
以是日薨于赐第之正寝,实绍兴二十年八月癸酉也。
夫人有至性,尝视亲疾,晨夜不解带,至刲割体肤和汤液以进。
王姑秦国太夫人遇盗奔散入蜀,积六七年不闻问。
少师迎之以归,夫人调护膳服与夫寒煖燥湿之候,惟意之适。
秦国曰:「吾崎岖兵乱,流落异乡,不自意全,投老残年,得孝妇如此,虽夕死不恨矣」。
大夫公旅殡寓汜水佛舍,南北阻绝,久不克葬。
会复河南故地,夫人泣曰:「诸孤方困于贫贱,属之我也」。
乃请于少师,饬吏卒,具资粮,举其殡以还,卜地于临安灵山之原上。
先是,恭人避地四明,一日,胡骑奄至,遇祸以没。
至是,招魂合祔于大夫公之次。
夫人岁一再省坟墓,悲恸如新,人称其孝。
平生无嗜好,独喜学。
晏坐一室,诵《度人》、《黄庭》二经,晨香夜灯,虽大寒暑不废。
尝受道家箓,始命今名,以见其志。
夫人月有俸,不以给他费,积钱九千万,尽辇至三茅元符宫,营一大殿,祝今皇帝千万岁寿以报。
会稽大饥,流逋曳道,夫人发数千斛分济之,全活者甚众;
又即田园所在,收养百馀家,至秋熟,给道路之费以遣;
嫁孤女之无归者八十三人。
朝廷录少师父、祖忠孝之节,官其子孙五人。
时契等尚未命,夫人曰:「吾儿当力学问,繇科第以进」。
悉补群从。
其轻财好义又如此。
生三男子:长即契;
次即倓也;
曰㒜,左宣教郎直敷文阁,蚤卒。
六女:长适右宣教郎直秘阁通判湖州刘正平,次适左通直郎、新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孙叔杰,次适右从事郎监行在文思院上界吴儗,皆封孺人
次适右迪功郎、新太平州芜湖县赵汝𠡫,次适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周杞,次适将仕郎郭云
适刘氏者名抱元,夫没学道,前夫人三年卒,诏赠冲妙鍊师
适吴氏者,后夫人四年卒。
孙男四人:文炳右承事郎
文炜,右承奉郎
文晔,将仕郎,文会,右承奉郎
孙女二人尚幼。
夫人后二年八月甲申,葬于湖州武康崇仁乡金牛山
余尝观《周南》、《召南》之诗,自王姬、夫人大夫妻,汝坟之妇人,汉上之游女,肃雍之德,窈窕之容,知义好礼,播于声诗,皆当时国人为之辞。
历数千百年,学者诵说至今,如前日事。
夫人出神明之胄,不溺膏粱富贵之习,而以恭俭相其夫,亦不专于从,如益友。
夫人将帅之家,不喜兵书战阵之法,而以诗书教其子,亦不主于爱,如严师。
以故,少师恃有内助,不复顾省其家,一身徇国,勋名赫然,爵位光大,为世称首。
诸子皆以文艺发策殿中,为名进士,或持橐内朝为法从,或通籍延阁为部刺史
以至发库钱,捐廪粟,赒穷饥,恤孤寡,视人疾痛,諰諰然欲去之如在己,虽学士大夫有不如,读道书,持戒律,能信践之,视生死之变如吹一吷而去,虽大善知识有不逮。
余又观汉、魏、晋、宋、隋、唐以来,节妇烈女有一善言,一善行,犹大书特书,见称于后世。
夫人,则贤于人远矣。
于是夫人之葬,距今十年,少师惇伉俪之重,以夫人瘽身苦志,助成于艰难险阻之时,而死生契阔于安富尊荣之后,乃命契状夫人平生大节、世出、爵齿、卒葬年月日为一书,属为文揭之墓道。
呜呼!
夫人行事可纪者众矣。
藏于家有传,纳诸圹有铭,故不尽著。
惟其以女公子践艰乘危,而能以明哲保其身;
君夫人积功累善,而能以福禄燕其后;
高风绝识,淑德懿行,卓然自立于一世,皆妇人女子之所难能,可垂教立极以为世范者,表而出之,以俟史官之访。
阁皂冲妙处和寄苍玉轩图仍枉佳篇小诗为谢丙辰二月十日1196年2月10日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鹅溪未易扫千寻,龙箨何曾看溢林。
谁遣琅玕青我眼,道人披腹有高吟。
合州赤山县多山至道观冲妙真人祈祷感应加封冲妙灵应真人制1193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止斋先生文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具某神:朕虽不令祠官祝釐,专乡独美,至四方长吏有为吾民请曰:「某山川之神,能惠其一方」。
则褒崇之典,朕靡爱焉,以庶几古蜡百神之义。
部使者来言,尔神惠及阖境,求之掌故,则建炎之所表章也。
爰锡命书,申衍称号。
所以宠嘉神贶,以从民欲者何如哉!
尚终惠之,俾世世享。
可。
龙多山至道观记淳熙六年 南宋 · 赵楙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二
尝过涪江而东,遥望见数峰突兀,联亘岗岭而下,若将饮于江者,龙多诸山也。
循而上,至山之麓,见其崭岩一石,如滟滪,如孤山,介然特立,而尺寸土傅其肤,乃亭亭见一柏,殆三十许围,如车盖,如羽葆蔽乎其上者,龙多之胜也。
余为邑簿,过江见之,心目为明。
邑小而赋薄,职以简,日携酒与书游山中。
为僧庐者十之九,独崭岩之石巨柏蔽乎其上者,为老子之宫。
屋数椽,一道士小冠而蓬髧,弊衣而菜色,颠倒手板以揖余。
人叹老氏出中国,与吾儒相驰逐,同言道德仁义,其见识特小小不同。
不至如佛出西域异国,最晚入中土,其言最背戾于圣人。
然其徒占据江山,尽割膏腴形胜之地,又所建置辄豪奢,人争以金帛弃予之,视老氏清净少思寡欲者辽绝,非但龙多然也。
然亦其徒不自植立,方嗤鄙之。
至其上,则青衣蓝缕,男女老稚数百辈,挽木运甓,杂作其间,道士麾以揖余曰:「此贫道妻也、子也。
晋冯盖罗所隐居。
永嘉中,尽室仙去,见之《道藏·列仙传》,可考不诬。
自唐为至道观,岁久隳圮,贫道赤手上山,结茅以居。
方将凹突而坎之,凸缺而累之,架空而阁之,凭高而梯之,一侈仙居,甲兹山而轧释氏之庐,道不足以动人而施者寡,窭不足以瞻众而役者希,不过与妻孥杂作耳」。
余且怪且笑,不复诘。
一日旱甚,余摄邑,命道士祷焉,期之曰:「若祷而雨,当助汝」。
始夜月如昼,道士以其法噀水布气,拜跪伏地,汗洽背。
俄倾风从西北来,吹云满空,夜分雨沛然下,连日雨,秋遂大稔。
余以万钱予之,施者云集。
未几,余以罪去。
逮今十年,三得道士书,颇誇其所,曰杰阁空飞,峻梯云蹑,事帝有殿,储真有祠,栖息有室,给养有庖。
用钱一十钜万,五万三百三十四钧,木二万材,三万七千个,石二万株,积三十万二千工,累五千四十日,未敢遂以为甲也。
贫道惫矣。
官每水旱必祷,祷辄应,部使者遂以其事闻。
盖罗封真人号冲妙,乡所见青衣,今皆为道士
其徒四五人,亦岂偶然哉!
幸无忌,望电之日为之记。
且道家者流,其原出于《易》,其修炼之术,醮祭之法,皆本之五行,取诸八卦,尊阳而卑阴,得《易》所谓成变化而行鬼神之道,粗而不精,高者已能飞升腾跃,出于形骸之外,下者为人祷祠祭祀,而能有感召致云雨。
使学造其妙,则道家者流潜天地,赞化育,与伏羲、神农、黄帝氏等矣。
道士又区区以土木与西域异国之教争胜负于形器之末,惜夫!
虽然,精神之所专,志气之所一,能幻空为实,化无为有。
视世之道士好货财、私妻子者,不又贤乎!
因为之书。
道士李姓,名道备
妻子盖未出家为道士时有也。
淳熙己亥中秋日,降授承务郎利州东路安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成都赵楙记。
按:乾隆合州志》卷一二,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严仙观记淳熙十三年十月 南宋 · 杨师鲁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三、道光《绵竹县志》卷三七、《蜀中广记》卷七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仙可学乎?
曰可学也。
仙之道何在乎?
曰道在我也。
善学者观我以知道,学道以立本而已矣。
何谓本?
忠与孝也。
人生而有亲,长而有君。
事亲以孝,事君以忠。
推事亲之孝,以帅天下之为人子者,推事君之忠,以风天下之为人臣者,此道之大本,而万善之所自出也。
深知此道,唯扬子云,故能识严君平而尊事之。
其论君平也,曰:「蜀庄沉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不及其他。
子云之识,其高明正大如此。
厥后班孟坚西汉史笔,抱子云之学,识君平之道。
传曰:「卖卜于市,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
日得百钱,则下帘读《易」》。
使非孟坚,则岂知君平由道而入仙,隐卜以行道乎?
按传,君平父严子晞卜地创观于武都山阴,开基得碑,乃知古已有上清之号。
观成而君平生,时汉武帝后元元年也。
君平修道炼丹,丹成而得仙,时成帝河平元年也。
至皇宋绍兴,岁久而观宇摧坏,存者数椽,又为田家私之。
传载君平创楼以降真,有神相焉。
木在山也,风雨一夕骤至,水逆行,转于观门,至今不改其流之逆。
今楼亦不复存矣。
所存者君平像,神貌清癯。
使人见之,道在目前。
曰黎槱,曰杨持,瞻其像,念其师,慨然与道士教大师王应先、小师崇元、冲妙帅邑士而营之。
由是三清有殿,斋有厅,爨有厨,客有位,道众有寮,而一观之体具。
虚左以创君平之宫,斧斤中辍。
岁己丑,知富顺监洵美文学杨师鲁帅邑之士合力以成之。
宫庑肃然,双阙巍然。
成都塑工雷其姓者,遇君平于梦中,起而像之,得其真,今羽服而坐于新宫者是也。
自是紫衣道士马混成。
小师赵乃真接武其事。
像有龛,池有桥,醮有坛。
垩两殿之壁,以绘群仙。
随缺而补,运斤陶甓无虚岁,欲极其全而后已,志可尚也。
君平生于汉,避讳以严。
书今道旁双阙曰蜀庄真人,正名以从本也。
游者从双阙径而行,汉柏参云,雁行而立,古意森爽。
于苍翠中行数百步,憩步虚桥,曳杖而入,孰不曰西蜀一洞天也。
柏老而中虚,其间可容六人围坐听琴而较棋,观者见秃干虬枝,鹭栖鹤立,莫不叹曰:「衰矣」。
岁丙辰地雪满,枝压殆尽。
又叹曰:「死矣」。
然自是英姿秀色,偃盖重青。
按《道藏》,君平饵丹,以馀粒埋柏下,夜或有光,往来间,岂丹之神乎?
噫!
从此其寿也,又不知其几千百年。
一粒之灵,少被草木,且犹若此,况人之有道者乎?
予谓留丹之旨,初非为也。
欲使后之羽其衣者,勉以进善,进而不止,此丹当有真契之期传。
又载拔宅之日,鸡犬同升,独一鼠半空遗下,至今曳肠而走。
且鸡犬与鼠,均物之微,升坠不同者何?
予谓此鼠亦不徒留也,意若后之簪吾之冠,庐吾之室者,为司晨吠盗,有功之鸡犬乎?
亦为饱腹烂肠,罔功之腐鼠乎?
若此二事,则君平所以垂意后世者,盖亦谆谆矣。
尝考之,九域有图,博物有志,明远有诗,蜀公有记,纪君平之故事甚多。
汉嘉,曰崇宁,曰成都,曰广汉,存君平之仙迹甚著。
今略之。
夫记取夫备,略之何也?
博而寡要,立言者不贵。
惟推原君平之道,以释后世(缺四字。)奉仙之疑。
发挥垂训之旨,以告乎后人,则斯石岂徒刻也?
淳熙十三年十月旦日,退庵杨师鲁记,弟居宽书。
栖真洞神光记绍定五年 南宋 · 王思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洞霄图志》卷六
绍定辛卯孟夏郎官杨公彦瞻游九锁山,幽岩邃谷,无所不历。
二十有一日,至栖真洞,登东西两台洞绝顶,故有若华盖者。
方举火烛之,忽神光发东台上,圆如满月,青白相半,升华盖而止。
火为夺明,良久乃散。
观者惊异,公顾问偕行羽众;
「是何祥邪」?
思明对曰:「嘻,二百二十馀年矣。
祥符閒,国家崇尚元教,浙漕使陈文惠公官属有祷于大涤洞,维时洞中出现是光,照耀林麓。
文惠公表奏朝廷,诏旨褒嘉,始改洞霄宫额,而扁亭「祥光」,为一代盛典。
方今元教之盛,不异祥符
公以勋旧子孙,历官郎署,名位德望,岂出文惠公下?
两洞神光,皆有为而发,非偶然者」。
公怃然曰:「予何人,敢望文惠公哉!
休徵之来,偶相符契,然不敢上负洞天之灵」。
乃捐金买田若干,以助斋庖,以答神贶。
呜呼!
洞天自汉元封,彰神显异,何代无之,谨以身所亲见感动当世者,刻著于石,使来者有考,且无忘杨公之德。
公名伯岩彦瞻其字,和武恭王孙,好善忘势,不异儒家子。
时有「东台仙子许参元,满月光明现大千」句,留题山中。
绍定五年夏至日,当山道士元素大师王思明记。
同知宫事胡道枢,知宫事王大年冲妙大师、住持都监、兼通明殿焚修龚大明立石。
洞霄宫施田记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平斋集》卷九、《咸淳临安志》卷七五、《洞霄图志》卷六
洞霄距行阙三舍而近,翠华临幸,旧德典领,廷緌寺貂,禜祷旁午,望出璇台珍馆之右。
星冠羽衣,来游来处,常不翅数百千指。
九霞八景,晴霏湿翠,朝揽夕挹,充然有得。
而主其徒者每皇皇,惧无鞅数众之弗克赡。
唐中叶,尝赐观庄田一所,国初钱氏籍以归有司。
祥符中,赐仁和田十有五顷,除其租。
政和中,易赐膏田千亩。
绍兴创通明殿于宫之东偏,又岁有常饩,以给斋祭。
列圣涵育之恩至矣。
赐田中更多故,仅存硗瘠,岁入不足支数月。
都监宫事龚大明语其徒王思明王大年:「前是住山潘君三华尚能斥橐装买曹桥田以继,吾徒可坐睨?
宽乡上腴,大家腐陈,丐彼有馀,辅吾不足,庶几我畴我耕,我庾我积,以裕我后之人」。
怡声劝相,坚力经度,其志卒以酬。
畏垒既攘,姑射且熟,鼓腹升平,稽首万寿,欲与是山相为无穷。
来谂予为记。
夫道行乎天地之间,日用饮食,何者非道?
先王以是生养天下,一夫授田百亩,于耜筑场有其时,纠笠赵镈有其具,坚好颖栗舂揄释烝有其成,墙屋有桑,疆畎有果蓏,栅有鸡豚,沼有鱼鳖,身勤于所养,心安于所止,一毫无待于人,此王道所以为盛也。
世降道裂,始有食非其力者。
浮屠氏幻而辩,能撼人以祸福,塍陌绮错,钵巾云趍,所至皆是。
而为老氏之学者,大氐以清净无为为宗,须于人者狭,故其庐聚不能十佛之一。
虽名山藏室,大洞殊庭,号称海内之望,亦往往微常产以自殖,其教然也。
于其教清净无为之中而能谋长以殖其众,可不谓难乎?
虽然,乐与饵过客,止道澹乎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而用之不可既,尔师之说然也。
继今不以口体为心害,宜有进乎澹而无味者。
余家天目之阳,去天柱为近,间当分半席叩之。
施者生有祈,死有荐,其姓氏亩石,附见碑阴云。
永康军青城县冲妙观何中仙封灵惠真人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七、《鹤林集》卷一一
敕具某神:汉作飞廉桂馆以求神仙,自求多福而已,非为民也。
尔以诗鸣蜀,贲于宝园。
生则德行道义之望无不钦,殁则水旱疫厉之祷无不应。
祠而祝之,亦人情之所不容废也。
用锡徽名,永宏道荫。
可。
冲佑观真人封冲妙孚惠真人仙人张湛显应真人孙绰灵应真人赵元奇妙应真人彭令昭冲应真人刘景嘉应真人顾思远静应真人白石善应真人马鸣生惠应真人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七、《鹤林集》卷一一
敕具某仙等:汉作飞廉桂馆以求神仙,为己也,非有志于求民也。
属者旱魃为虐,靡神不宗。
武夷之巅,神人所萃,望走洞府,以祈甘霔,不崇朝之间,触石而雨,朕安得不嘉之?
爰锡徽名,以宏道力。
可。
演教堂记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六、《鹤林集》卷三六、《咸淳临安志》卷七五、《洞霄图志》卷六、《大涤洞天记》卷下
盘古开辟宇宙,天先成而地后定,故都天之号柱于八极者三。
不周以北,存而勿论可也,惟灊山之东,杭山之南,积气温厚,有双柱峙焉。
以其上通太微之室,故曰洞天;
以其中伏三辰之根,故曰天柱。
道家者流好言天与帝,而不以地对。
盖维持主宰者在上,地不过承之而已。
洞霄旧号天柱观,而演教堂则又接天柱之乳而流出道德者也。
先是堂列大门外,传者曰,神营化造,不类目巧之室,殆未可知也。
后遭兵燬,更创于正殿后。
兴肇其迹,开禧奂其宇,端平又峻其基。
室虚而白,楹广而间,雌霓抱梁,阳乌承楄。
堂之背叠石作巘,曰聚仙亭,翼步󰔶而上,曰方丈室。
耽耽乎广厦,真可谈混元,论黄虞矣。
矧惟我高宗皇帝曾手书《度人经》以镇清真之场,孝宗皇帝御制《古涧松诗》以尊不老之道,玉字扁于宁考,金钱锡于慈皇,今主上又敕命冲妙师文明董集斯事。
列圣修道崇教,何其盛也!
堂甫成,文明羽化,而师孙处道与监宫大年及大钦述师之志,综其本末,求记于潼川吴泳
曰:「汝知所谓堂者,因教而有堂耶?
所谓教者,因堂而有教耶?
向者堂弊,教亦弊耶?
今者堂新,教亦新耶?
吾与子言:堂有成坏,而教无新故。
仙圣之所重,惟教耳。
然圣人以身教也,真人以神听也。
以身教故不悦道之华,以神听故不逐言之迹。
今营一亩之宫,筑环堵之室,既勤朴斲,又涂塈茨,轮焉奂焉,惟欲其美。
而身有玉庐,心有绛宫,脾有黄室,肺有皓庭,面有赤宅,耳有三门,喉有十二楼,两肩有紫户青房,七窍有金关玉钥,皆自己之堂也,而不能美也。
指三洞十二部为教母,综五笥七十笈为道枢,勃勃出于珠口,团团走于环中,便以口之所授为演妙,耳之所闻为證真。
而自有此山以来,阴阳之浸,昏晓之割,日月之相辉,云雷之相荡,飘风暴雨,卒敛于无,雕烟缕霞,复归于朴。
鸟啼而林幽,则动中有静;
龙蛰而雾滃,则寂中有感。
变通而为四序,流形而为品物,不宰之宰,不神之神,皆自然之教也,而莫之悟也」。
处道曰:「若尔,吾记则历劫以至于今,千圣之户庭荒矣」。
「虽然,吾复为子通之:老氏之学与佛者笼罩诞漫之说不同,根以清净虚明,行以慈俭忠孝。
其无为也,无不为也,近于《易》。
不争也,莫之争也,近于《谟》。
谷神之说近于虚受,婴儿之喻近于若保,修养而引年近于祈天永命。
《真诰》谓性与道合,由道之体,近于《中庸》。
王子谓一气孔神,于中夜存,近于《孟子》。
若夫《淮南》原道之极,至于和与性便,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兽胎不殰,鸟卵不殈,则又吾孔门家法也。
作是堂已,玉眸诜诜,岂无望道而欲见者?
傥能味法如蜜,调心如弦,涤神识如镜,为善无近名,为学不躐等,虽有拱璧驷马,不能易吾进道之心,则圣真在己,不必问邻矣。
霞子研之哉,云孙莹之哉」。
淳祐三年七月既望宝章阁学士朝请大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中江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赐紫金鱼袋吴泳记。
洪钟记 宋 · 曹叔远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
圣天子握符御极,敬天爱民,遇雨旸稍愆,祷于群望,所至感格,其灵绩最彰者,则杭之大涤也。
是山居洞天三十有四,为天柱福地,距行都三舍,御前崇奉有年矣。
宫宇宏壮,独阙巨钟,使命络绎奏闻,上思所以揭虔表灵,乃绍定己丑寎月丁亥,有旨命铸。
仲秋己未告成。
夫山川流峙,云气出没,明神所以代化工,而施利泽也。
霓栋横空,鸿音彻汉,圣天子所以镇名山,而昭丕贶也。
神有显功,上有垕报,此殊庭盛事,可无纪乎?
载考图籍,唐大历中,有神应钟台之黄岩,因祷旱酬德,乡人每以验晴雨。
经建炎煨烬,声弗逮初。
开禧边帅毕再遇于淮泗获景灵旧钟,漕臣黄荦求寘之大涤,亦既舁止。
然物久则弊,剥极宜复,其革故鼎新,必须时应数。
迩者宸命既颁,币出内帑,工择国良,赐度牒以资其费,融兼金以美其质,众橐一鼓,大器立就。
其形不侈不弇,不厚不薄。
其声不石不播,不柞不郁。
钟成楼亦加肆,殆时数之偶欤!
近臣刘世亨承命庀事,尽画宣劳,图形以进。
天颜闿怿,猗欤盛哉!
圣天子嘉惠名山,与先朝赐田临幸,匹休于无穷矣。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钟,器也,而道寓焉。
傥能因器以求道,则销去矿错,保合粹和,内明外寂,力到功深。
穷邃径于华阳侍宸游于月殿,服猛兽于岩前,藏金丹于箬下。
自然山川呈瑞,神物荐休,凤鸣高岗,龙蜕幽穴,清泉沸井,祥光烛天。
所谓地灵人杰,岂昔有而今无邪?
无已,则澄神寡欲,体道修真,庶几善人以多,嘉祥自应。
雨可请,旸可祈,尚无负于清朝钦崇之意。
乃若听考击于晨暮,昭报称于熏脩,祝圣寿而保皇图,与洞天福地同其长久者,又不待言喻也。
朝议大夫权尚书刑部侍郎、兼同脩国史实录院同脩撰、兼侍讲曹叔远撰并书。
朝奉郎行秘书郎、兼吴王王府教授池圣夫题盖。
拱卫大夫、保康军承宣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兼国史实录院都大提举诸司主管讲筵所、主管往来国信所同提点皇城司提点资善堂、提点内军器库所、提领延祥观、兼提举洞霄宫昊天殿、祥符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刘世亨奉旨监铸。
同知宫事胡道枢,知宫事王大年,特赐冲妙大师、住持都监、兼主管昊天殿焚脩龚大明立石。
按:《洞霄图志》卷六,丛书集成初编本。
朱都监入闽序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七、琼琯白真人集
走生不辰,无闻于人之国。
少从南海东海,复繇山南行山西
黄卷不灵,青蛇无效,去而为老氏子之徒。
平生翰墨半天下,一无所裨于身,名沈江汉,影堕山林。
已矣夫!
造物者或已肯怜之,世间有字之书无不经目,人可能者吾能之,不为知己者亦有数。
今吾寂寞之滨久与间矣,倏为业风吹来阁皂。
首识总宫大洞冲妙专寂先生朱君,相与宿留凌云峰之下,晨登卧云庵,夜步鸣水台,觞咏甚乐。
自非神交道契,何以一见便如平生,欢亦足以慰矣。
君将游泉南,走亦欲日边,念不可无一语以别。
夫泉在南方滨海,而成蛮艨貊艘之所聚,北有清源洞,东有金粟山,臂莆田而胁清漳,谚曰佛国也,君往何图焉?
君谓阁皂新为山房,欲往谋之于留云麓
走思之,虽不识云麓,顷年固尝声迹相闻矣。
走南中无甚佳相识,独诸葛桂隐留紫元莫逆之交也。
紫元禀赋怯,别来未知其如何也。
桂隐聪迈之士,甚豪放,亦坐于清贫,或出仕也,走在林间,无从知之。
君到彼,须见李曜庵诸公,或有问者,当告之以走犹未死也。
君真老氏之白眉,父兄皆文而仕,君独奋而出,遽乃冠褐其身,若道、若法、若术能穷其倪。
崇真古宫弊不可支,君能中外悉新之;
旧积逋如山,君以俭而尽补之,今裕矣。
山中人称九十年无此管辖也,君果贤哉!
君适泉南,则将置猿鹤于何地,付烟霞于何人耶?
君笑而起。
新秋在序,露玉风金,老火已消,山寒水瘦,颇宜君舟车之兴。
后夜月明风爽,一杯一话,盍更思走乎?
演教堂揭扁法语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九、《洞霄图志》卷六、《道家金石略》第三八六页
洞霄大涤扈神京,玉佩金珰会百灵。
天柱一尖凌碧落,云关九锁叠苍屏。
前峰后峰烟漠漠,东洞西洞风泠泠。
见说坡仙诗墨在,约君同坐翠蛟亭。
客入洞门,清涵山骨。
寒层青未了,古洞绿依然。
瀑布泉边,玉叶风摩千岁草;
云根石畔,金茎露浥万年
我将唤起闾丘玄同,而更相招司马承正。
左攀郭文举,右拍许远游。
陟天坛,访石室,入药圃,谒草堂。
同登来贤岩,去寻无骨箬。
万杉锁断红尘影,三径寒凝碧藓班。
实风雷飞伏之都,乃龙神校阅之所。
所以翠华南幸,有严香火之钦崇;
紫馆西峨,以待公台之均逸。
昔有金龙玉简之典,今存青词朱表之仪。
列圣所共留神,当今尤甚加礼。
今之日风和莺喜,水暖花香,奉使国师宁国侍晨真人纶旨,大涤藏真,都录管辖上官侍晨鉴义冯君随弼飙乘,协翊天馨,来止仙都,适丁盛事。
岁在丁丑,宸翰「演教堂」三大字以赐住山冲妙大师龚大明
越今五,方圆扁揭,可谓凤翥龙翔,蛟腾虎跃,奎躔璀灿,云汉昭回。
有兹铁画银钩,宣示金填玉镂,光映草木,荣溢烟霞。
以吾教之当兴,与名山之不朽。
方玉烛应天之日,政金真演教之时。
顷者山中庆成,法堂获此御墨。
云甍烟桷,上跨寒空;
月础星砖,妙为法宇。
何异骞林之境,宜安玉局之床。
阐三洞四辅之微,敷八极九清之妙。
此牌既揭,日月同明;
此话不诬,人天孚照。
大众且道揭牌一句如何赞祝:九峰云静仁天广,五洞风清化日长。
嘉定十年辛巳三月道士白玉蟾撰。
按:《大涤洞天记》卷下,正统道藏本。
閤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嘉定十三年七月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一、《修真十书·玉隆集》卷三一、《琼琯白先生集》卷九
窃闻道包坱圠,实在乎象帝之先;
气运堪舆,最高者昊天之极。
宅妙有玄真之国,殿弥罗无上之都。
豁落光明,渺渺紫金云梵之阙;
恢宏湛寂,濛濛碧汉玉清之宫。
位奠太微,尊居大有。
是为上圣,允号无宗。
亶玄范而总制十方,妙化机而统临三界。
载考南郊之典,昔有圜丘之坛。
其在道家,尤当祀事。
莫谓无声之载,盍存临汝之诚。
閤皂山福地崇真宫旧有殿帝之所,虽丽不华,似简而陋。
方谋撤而新之,清江湖山杨舜臣者,崇道钦天之士,慨然捐镪,奇伍阡缗,独易其旧而更建焉。
梓人执舆轮之役,陶氏运埏甓之工。
始󲨰于壬申之冬,讫工于乙亥之秋,首尾四年,经营万力,伟哉,亦难事也!
嘉定庚辰,维时季暑,予来閤皂山,适冲妙师朱季湘辖宫,遂以前比六年新昊天之殿为告,俾予记之。
予自惟陶弘景为帝作记,李贺为帝作《玉楼记》,顾无陶、李清伟之文,亦切慕之,且语冲妙曰:夫上帝之居,百千万重道气,千二百官君。
结空为天,凝梵为城,混合三营以为楼台,变化九霞以为宫室,霭垣而霓壤,霨楼而雷埏。
飞廉督琠之材,靊霳熏璆璐茨之事。
璪欀而璜橑,琨栋而球楹。
森舆卫于彤𩅀之墀,萃干羽于紫扉之陛。
环妃嫔如玉林之媚,罗班联如琼苑之繁。
火铃天丁侍其轩,金精猛兽据其户。
上有九旋麒麟之电钥,下有五琛獬豸之霞关。
烹瑶鸾之膏以饲琅庭雪色玉精之蟾,擘琼虎之腊以喂琳台云光金花之兔。
玉蛾鼓云瑟之夕,琼姬舞霓裳之晨。
八鸾啸歌于扊扅,九虎飞鸣于阊阖。
入则闲羽舆凤辇于琛馆,出则飘霞衣鹤𧝬于瑶池。
游玉京,蠖怡金阙。
物物自化,事事无为。
人享拾麻之年,寿等拂石之劫。
此特记其髣髴。
舜臣所以为帝之离宫者,实依稀之。
若夫宝殿渊深,云龛岌嶪,御容英粹,玉座委蛇。
地皆砌以花砖,壁皆粉以银液。
中边供具,左右羽仪。
下甃凤墀,上陈鸳瓦。
千楹耀日,万栱凝烟。
高耸溟濛,雄压𡺚崒。
丹光紫氛之丽,朱扉黄閤之严。
羽士有所归心,名山为之增气。
以世俗而言之,献豆粥麦饭者天子嘉之,纳粟者爵之,贡马官之。
虽玉帝高高在上,其视甚微,其听甚卑,则舜臣蒙福之报宜何如也!
夫以上帝之德,不可明言。
开天执符,长御延康之历;
含真体道,默膺混沌之图。
且蚩蚩蠢蠢,林然于天地之间者,岂知乎帝力哉!
尝谓至高之天,能降自求之福,鳝能谒斗,獭能祭天,况人也乎!
冲妙曰:「然」。
是年七月朔琼山白玉蟾敬于殿中书
心远堂记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一、《修真十书·玉隆集》卷三一、《琼琯白先生集》卷九
鹤为灵禽也,何以群于鹳鹜哉?
而且与之巢丘原,饱稻粱,其视众禽等也;
翩然离烟霞,绝风埃,宾青霞,翱碧落,则灵于鹳鹜远矣。
莲为华妙也,何以族于菱芡哉?
且与之杂蛙蛭,混洳泥,其视群华并也;
嫣然拔沮洳,濯清泠,媚银床,艳玉井,则妙于菱芡多矣。
若夫老聃官于柱下,庄周禄于漆园,张鲁侯阆中许逊宰于旌阳梅福南昌,当是时,无以异于世人也。
逮其精于内固,密行外充,隐化沦景,蹑梵登晨,驾麟龙,笞鸾鹤,乘云御气,啸风鞭霆,登昆崙,参泬寥,方且动心骇目,惊而讶之,思而慕之。
朱买臣见弃于其妻,苏秦见侮于其嫂,无怪也。
始其和光混俗之时,若甚侧微,而耻其已不若人,似或加狎而侮之;
至于惊人可喜之事,则群惊若麇,聚叹如鼠。
殊不知身羁樊笼,志在霄汉。
吁!
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
篱下燕雀,徒自啾啾耳。
然圣人初何尝求异于人,亦未始自表见于世也。
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
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擒。
然虽与之融然相忘,奉然俱化,其所以诣入者远甚于彼矣。
陶渊明当刘氏代晋之季,耻为斗米之所折腰,去而归柴桑,终日娱心于酒,是欲忘世者也。
醉梦物我,糠秕天地,湛然无营,泊然不谋,故其诗文,超迈群俗。
阁皂黄冠朱君季愈即清江之邑人,父兄皆簪缨人,独君辽然而老氏是祖,志趣飘逸,不可测识。
两辖宫事,数携琴剑诣京华,所至权贵皆倒屣之。
上方紫其裾,锡其冲妙之号,今太极葛仙翁四十代剑印符箓之坛属以之。
凡于金汞龙虎之书,六壬八门、三甲五雷之文,尤所精鍊。
能诗书礼乐,且碧瞳红颐,端是风流表物也。
即城堙之龙源,重兴善渊观,以徒黄花镒主之,何巨源副焉。
观之方丈采陶诗「心远」之句以扁云,诿予记而文之。
夫心者澄之不清,挠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大包乾坤,小入
如玉莲之不水,如云之已天。
涣然如濯水之鱼,超然如跨山之虎,飘然如际云之鸿。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屈。
居山林虽则推静,处市井未常稍喧。
所谓在俗元无俗,居尘不染尘者也。
朱君悟大隐居廛之说,知「心远地自偏」之句,曲肱蘧蘧,箕坐习习,有诗可鸣,有卷可执,初非蹈世纷而婴维絷也。
棐几不受尘,松窗困白昼。
老树苍藤之在閤,平沙远水之在壁。
若颠崖狠谷,迅濑哀湍,平芜野葑,虬根蛟󶻕,风昏露晓,月夜星天,不出户庭,尽在图籍,心慵眼饱,脸酣耳热。
欸门无褦襶之客,横轩有狻猊之鼎。
解衣磐礴,据枕沉酣。
是非不到心,宠辱不到耳。
韬形于橐籥,融神于宇宙。
履大块于黍米,望长河如建瓴。
跟缬已收,心花为寂。
天宇奉定,虚白发光。
对境无心,对心无境,已绝云霄矣。
于是朝朝暮暮师老庄,友之与梅、葛,而与陶渊明相领会于形影之外,又何须猿鹤之与居,麋鹿之与邻,而后为心远哉!
世之人或以苏朱如上所说,以为如何者,不足静中冷眼一笑耳,世事淡如一杯水也。
嗟夫!
心一也,人自歧之,所谓溺亵于利禄之途,无得而远矣。
有如穷蹙飘零之士,志在枫宸,有如孤迥峭拔之士,志在烟霄,是皆其心远也。
然不若四境红尘,万灶青烟,处此阛阓,寂若林泉,已如隔蓦蓬莱弱水之远,自非心了如君者能之,均一远耳,未可量也。
或问远之义何如?
曰:空中之尘若霏雪而未尝见,床下之蚁若斗牛而未尝闻。
茍能悟言一室之高,俯仰宇宙之大,有所见闻,则其心愈云泥矣。
君字师韩。
敬为之记。
五到洞霄兼似冲妙 宋 · 施枢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著闲身。
泉声带雨驱烦暑,空翠萦风绝点尘。
金鼎火能知应候,玉壶花自占长春。
何时许證三生约,乞借烟霞与卜邻。
宿易冲妙道院 南宋 · 张至龙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发经寒乱不梳,夜来风减屋疏。
吟边冻指僵如铁,袖裹枯筇画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