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永嘉黄仲炎文卷二首 其一 1242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书坊黄册诱儿童,朝取封侯夕拜公。
贾董奇材无地立,精鉴与人同。
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
蚤晚君王求极谏,莫教豪杰泣途穷
永嘉黄仲炎文卷二首 其二 1242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龙泉笔绝文章熄,此作居然可贵珍。
激处翻嫌董生缓,新来却笑退之陈。
假令覆瓿无知者,尚可藏山待后人。
外物区区均粪土,祝君爱取不赀身。
黄若晦西塍筑室记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浣川集》卷九
黄君若晦玉腴而冰澈,文行称其为人,高翔逸翥,所谓掩浮云而上征者,余甚疑西塍不足以留之。
余非以其地薄丘墟,以地虽胜不能当其人之胜也。
今观若晦所记,则异景错陈变幻,不可名状,若遂逊其美者,岂地与人固交相发哉!
夫以境为乐者常士也,以心为境者奇豪也,若夫有境不自知而方有羡于是境之外,斯则众万之流矣。
故山颠水涯,跋峰蜚瀑,非不聚幽丛秀,而俚翁伧父羁庸隶惰,曾不疗一饥,虽历朝暮,俛眉而去之,何乐之云!
至其渐渍耳目,流染性情,过钜丽之区,睹靡曼之会,妖歌冶舞,危丝脆管,未必能尽通其趣,而皆有艳慕之侈心焉。
甚而视重阓之龙、近郭之乌,犹自以旷年历世不可及也,岂不悲哉!
然则处人之所同囿,而诏人之所独诣如若晦者,讵可以限域较焉!
或谓不以隘陋改其乐者,颜氏也;
必以岚烟野色而后乐者,若晦也。
二者无径庭乎?
噫,有间矣!
虽然,使颜氏子不足以发而以空意自娱,则直陋巷一癯耳。
惟其帝乐王礼,卷舒胸次,是以信其与虞庭之臣旷载同道,而非居隘陋者比也。
然则若晦岂闭关西塍者哉,谨毋以其寄焉者命之。
春秋通说序绍定三年五月 宋 · 黄仲炎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四、《春秋通说》卷首、《经义考》卷一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六九、《南宋文范》卷五一
《春秋》者,圣人教戒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
何谓教?
所书之法是也;
何谓戒?
所书之事是也。
法,圣人所定也,故谓之教;
事,衰乱之迹也,为戒而已矣。
彼三《传》者不知其纪事皆以为戒也,而曰有褒贬焉,凡《春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者,贬恶也,其书爵、书字、或称族、或称氏者,褒善也。
甚者如日月、地名之或书或不书,则皆指曰是褒贬所系也。
质诸此而彼碍,證诸前而后违;
或事同而名爵异书,或罪大而族氏不削。
于是褒贬之例穷矣。
例穷而无以通之,则曲为之解焉。
专门师授,袭陋仍讹。
由汉以来,见谓明经者不胜众多,然大抵争辨于褒贬之异,究诘于类例之疑,滓重烟深,莫之澄扫,而《春秋》之大义隐矣。
自大义既隐,而或者厌焉,不知归咎于传业之失,而曰圣人固尔也。
刘知几有虚美隐恶之谤,王安石有断烂朝报之毁。
遂使圣人修经之志,更千数百载而弗获伸于世,岂不悲哉!
故曰,《春秋》者,圣人教戒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
昔之善论《春秋》者,惟孟轲氏、庄周氏为近之。
之说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以戒言也;
之说曰「《春秋》以道名分」,是以教言也。
斯二者庶几孔子之志也。
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道也。
如是而君臣,如是而父子,如是而长幼男女,亲疏内外之差等不齐也。
叙此者为礼,顺此者为乐,理此者为政,防此者为刑,三王之治,皆是物也。
时乎衰周,王政不行,物情放肆,于是紊其叙,乖其顺,废其理,决其防,而天下荡然矣。
孔子有忧之,而无位以行其志,不得已而即吾父母国之史以明之。
陈覆辙,所以惧后车也;
遏人变,所以返天常也。
霸图之盛,王迹之熄也;
盟会之繁,忠信之薄也。
虽有彼善于此者,卒非治世之事也,圣人何褒焉?
至于夷狄之陵中国,臣子之奸君父,斗干戈以济贪忿之志,悖理道以伤天地之和者,亦何待贬而后见其恶也?
若夫笔削有法,而训教存焉。
崇王而黜霸,尊君而抑臣,贵华而贱夷,辨礼之非,防乱之始,畏天戒,重民生,为万世立治准焉。
呜呼,使后之为君父、为臣子、为夫妇、为兄弟、为党友、为中国御夷狄者,由其法,戒其事,则彝伦正而祸乱息矣。
余由童至壮,研思是经,尝眩于旧说,如手棼丝、目暗室,难于解辨,盖久而后能破之。
旁稽记载,互参始末,为书十有三卷,名曰《春秋通说》。
通说者,去褒贬之茅塞,而通诸教戒之正途也。
夫《春秋》固有以只字垂法者矣,如加王于正、削吴楚僭号而从其本爵之类是也,而非字字有义也。
亦固有所谓例者矣,如书其君殁曰薨,外诸侯曰卒,内大夫书卒,外大夫不书卒之类是也,此皆通例也。
先儒谓左氏非左丘明孔子前辈,故孔子云左丘明耻之,亦耻之」,先丘而后己,尊之也。
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盖今《左氏传》即左史也。
古者史世其官,则传是书者,倚相之后也。
故《左传》载楚事比它国为特详,是得其实。
公、谷亦莫其所自来,或云子夏门人,要皆非亲受经于圣人者,故于说经首失其义;
而其间亦或有得者,谷梁氏尔。
若夫具载事实,则左氏尚可考,故当据事以观经。
事或牴牾,难于尽从,则以经为断。
上以伸仲尼之志,虽以立异取讥于世,而不辞也。
绍定三年五月朔黄仲炎序。
经筵讲读奏举状 宋 · 李鸣复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二
右臣鸣复等闻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
士有怀珍抱美而老于岩穴之下者,固不能无待文王之兴也。
仰惟陛下不居之圣,问学日新,经幄就将,靡间寒暑。
臣等猥以《春秋》旧业,叨尘诵说之员,深惧寡识阙闻,不究终始,无以昭明惩劝,上裨圣聪。
伏见温州布衣黄仲炎,折衷是非,事为之说,證以后代,鉴戒昭然,言古验今,切于治道。
如谓经有教戒,不为褒贬,足杜拟僭,允为潜心。
吉州布衣龙淼,会稡经传,科别其条,治乱兴衰,本末该贯,评以己见,多所发挥。
如谓鲁僭纪元,独承正朔,其于名分,所补良多。
二臣于经可谓勤矣,而其他著述亦多可称。
郁弗获伸,俱老韦布。
臣等执经入侍,心有愧焉。
窃知二臣已尝缮写其书,装潢申进。
欲望圣慈既垂乙夜之览,或降付后省,更加阅视,如有可采,甄以宠光。
庶几科举之外,士之穷经笃古者不至于遐遗,其于作人之造风厉多矣。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端平三年七月日,朝请大夫权尚书礼部侍郎、兼侍讲游似朝奉大夫权刑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修玉牒官、兼侍读李鸣复
按:《春秋通说》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重九登高原最高处海拔六千六百六十四英尺 现当代 · 钱穆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炎徼乏秋意,客兴自登临。
举目非乡土,关心是旧黔。
雾滃天若晦,风黩气常阴。
万壑飞身上,无堪豁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