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杂说一 其八 言穷箴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七、《太仓稊米集》卷四九
南方之豪,屋有二喙。
一鸣其凶,一告其祉。
他日,枭鸣而牛生其犊,鹊噪而妇丧其子。
主人曰:「嘻!
是祸福无凭,则将安用乎此」?
射以一矢而二鸟俱毙。
言无好莠,均己之累。
古人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彼呶呶以害其生者,又乌知默之为贵耶?
陈几叟了翁所作默堂箴见示且求余言拾其遗意作四绝句 其一 1128年10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维摩不二门中法,周庙三缄膺上铭。
莫道寂然无所说,须知渊默有雷霆。
陈几叟了翁所作默堂箴见示且求余言拾其遗意作四绝句 其二 1128年10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言默当时俱是智,可言而(道光本作尚)默亦非真。
君看王导虽贤者,不语犹能杀伯仁
陈几叟了翁所作默堂箴见示且求余言拾其遗意作四绝句 其三 1128年10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言以多穷默取容,不如体道守其中。
道非言默所能载,毕竟两端皆是空。
陈几叟了翁所作默堂箴见示且求余言拾其遗意作四绝句 其四 1128年10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钟鸣谷响孰为然,因击缘声故有言。
若会虽言本无说,从教千偈口澜翻。
陈几叟小饮1120年 宋 · 李纲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开樽欲约玉川子,致鲤先遣长须奴。
春时海燕光涏涏,风暖城乌尾毕逋。
幸有异书并古字,可无白饭与青刍。
虚堂隐几共谈笑,应信今吾非故吾。
再用奴字韵呈几叟1120年 宋 · 李纲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平生志尚(道光本作向)在丘壑,肯学卫霍追匈奴
绵上之田方欲隐,草堂之灵休谢逋。
富贵于人何翅梦,理义悦我真如刍。
(原作脱,据道光本改)交夫子谈道妙(原阙,据蓝格本、道光本补),应笑连叔惊肩吾
与许振叔显谟书1120年5月28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六、《梁溪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某顿首,振叔知府显谟:尊兄专人来,特辱教赐,殊荷眷意。
窃审郡事多暇,为况甚休,尤慰瞻跂。
比日暑溽,伏惟台候万福。
某待罪贬所,托庇如昨。
征商之馀,日得观阅藏教,留心空门,以洗三十八年之非。
此外颇亦翻经史,弄笔砚,聊以自慰。
邑官为具舫搆阁,以尽一邑溪山之胜,时时登临,一觞一咏,有足乐者。
士人中有邓肃者,颇俊爽。
间与酬唱;
有邓觌者,其家好士,喜具盘馔;
有邓密者。
喜种花。
虽殊方绝域者,圃中色色有之,时以来供;
陈渐者,深于经术,议论渊源可听。
畴老修撰晚年留意内典,不为今之禅流莽荡,不可穷究。
戏论,家有园池,竹木森然,时得游从其间,清谈终日。
观此数事,岂复有流落之叹?
第亲年高矣,远去庭闱,未有归期,此怀何已!
异时傥蒙恩贷,得归养亲,当遂屏迹山林,以求素志,幅巾杖屦,同为惠山之游,以毕此生。
第恐振叔方为世缘挽留,未暇从我耳,如何?
吴元中近得书,趣尚可喜,昨过维扬,相会差款否?
何深之知比经从,去冬姑苏,邂逅虎邱,为一日之款,历落如故。
同时放逐,已有得宫祠者,非久可还否?
见素才得从官,便入鬼录。
人生如此,亦可观矣,虽有久近,竟亦何较?
今人但知营营以厚其生,初无一念以善其死,溘然之后,平日所耽恋者无一可得,而所造诸业随念现前,散入诸趣,可不惧耶?
用是益知空门真所依归者。
振叔留意于此久矣,顷虽款会,因循未能深叩所以,有可垂教,愿无吝焉。
近文四篇,谩资一笑。
正暑,切冀为时自重。
挥汗布此,殊不周谨。
五月二十八日,某顿首。
陈几叟主簿1128年10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梁溪集》卷一一四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某顿首,几叟主簿宣教执事:间违之久,每深驰情,冬寒,伏惟尊候胜常。
梁溪之别,忽忽五年,经历变故,皆典籍之所未尝有,此固平日之所深以为忧者,第不谓若此之遽,而又一身当之也。
靖康初见与诸季书,独不蒙枉教,意以仆在政府故。
及其谪云安,道筠、袁、长沙,留颇久,去吉为不远,亦不蒙一字之辱,窃致疑,恐有见鄙于朋旧者。
又思几叟相知素厚,设有未然,亦当有以教之,未应遽疏外也。
用是恐悚,莫知所以。
萧懋德来,辱书所以,开谕甚至,前疑顿释,乃知音问之疏,但以近世贵人待仆耳,此非所以望于几叟也。
某迂拙寡与,逢时艰难,进不能持危扶颠以济国家之急,退不能防患保身以为自安之计,力小任重,不自度量,过情之誉暴集,无实之毁随至,再奋再踬,几至于颠踣而无所容。
荷上覆照保全,使处于江湖善地,念恩省咎,以感以惭,夫复何道!
第世故方尔,天下所望如中立者,亦不过奉身而退,少伊欲餔其糟而啜其醨,一跌而殒,盖其难如此,可胜叹哉。
虽然,凡此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追思了翁平生私忧过计之语,今日皆效,智如蓍龟,使人益叹仰耳。
见示《默堂箴》碑本,使得置之座右,愧感无已。
如仆者,动罹忧患,正坐不能默耳,又欲使之有言,其何辞以告?
辄拾了翁遗意作四绝句,以塞来命,愿勿以示人也。
萧懋德远见访,愧无以答其厚意。
风度夷旷,趣操端亮,不问而知其尝从了翁游也。
君子之泽,能入人深如此。
懋德云,几叟有欲相过意,果然,当作书张漕,令就提刑司求沿檄,幸见报也。
所欲言者,非面不尽。
正寒,千万良食自重,不宣。
某再拜。
陈渊几叟庐山宣和二年五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六、《梁溪集》卷一三五、《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三六、同治《南康府志》卷二一、同治《庐山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江南诸山,庐阜为最。
北枕九江,南据星子,奇峰秀岭,绵亘连络,不可名状,号为山林瑰伟绝特之观。
士夫有高世之趣者,多愿游焉。
政和癸巳之夏,予自豫章泛江之京口,道庐山下,便风顺流,日数百里,虽窃有愿游之志,而不果往。
昼卧舟中,仰望五老、香炉诸峰,巉然倚天,云烟出没,顷刻万态,意欣然乐之,自谓他日裹粮来游,以偿夙愿不难也。
迨今八年,薄宦羁束,愿莫之遂,临风抚心,每有遗恨。
几叟束装呼仆,不远千里而往游之,触隆暑,涉长道,不以为劳,其志岂特欲尽山林瑰伟绝特之观而已哉!
兹山之南有人焉,脩行如幻三摩钵提,历诸世故,备尝艰难,如梦如响,如光影,如空华。
其心安然,不为毁誉之所动摇;
其容渥然,不为穷困之所枯槁;
其视瞭然,久而益明;
其气完然,老而益壮。
几叟将往见之,为我致问无量居士少病少恼不?
起居轻利不?
世事可忍不?
云何脩菩萨道,云何行菩萨行?
愿得居士謦欬笔墨之馀,以作佛事,使初发心者多所饶益。
几叟归,其有以语我来。
若夫山林瑰伟绝特之观,幅巾杖履,逍遥徜徉,骋怀寓目,必有佳句,从而写之,当裒集次第,并以示我,使玩味讽绎,如亲游其间,以慰愿到未遂之心焉。
因为之序以识别。
宣和庚子仲夏十有一日昭武李某序。
了翁墨迹靖康二年四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梁溪集》卷一六二
政和乙未岁尚书郎谒告,迎亲霅溪,时了翁天台通州,与之相遇于姑苏
一再见,有忘年之契。
后四年,当宣和之初,余以左史论事谪沙阳了翁方居南康
其族人陈渊几叟往见之,余因寓书通慇勤,且以序送,并致意焉。
既而了翁答书,辞意恳恳,至举狄梁公及本朝李文靖王文正二公事业以相勉。
予窃怪公相期太过,非所敢当也。
又后七年,靖康改元岁次丙午,天子初内禅,金寇犯阙,余蒙异恩,自奉常不旬日擢参大政,实总军旅之事。
踰月寇退,宗社以安,四方敉宁,叨处枢辅,追感知己,恨公云亡,不及见也。
未几出使宣抚河北、河东两路,月馀而罢。
旋即窜贬,由建昌再谪川峡。
适盗据荆南,路梗,少留长沙,前京畿提刑王君以宁不知于何处得公答余书稿,独阙其首数句,示余,俾追思补亡。
慨念平生,为之流涕。
教授吴君致尧复出公墨迹数帖求余跋。
开卷读之,凛然如对面而听其亹亹之言也。
吴君尝从公游,笃善好学,因录余书序及公所答书并以遗之,以答其意,且见公知余之厚云。
靖康二年四月三日武阳李纲谨跋。
寄赠集虚孟高士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天地春藏冻核中,时来蜂蝶鬨东风。
万端变化根无极,一寸灵明裹太空。
妙处千江分朗月,飘然六合点飞鸿。
守玄知默交龙虎,肯泥丹炉子午红。
张文潜(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
某启:屏居荒服,真无一物为信。
有桄榔方杖一枚,前此土人不知以为杖也。
勿诮微陋,收其远意尔。
荔枝正出林下,恣食亦一快也。
罗浮曾一游,每出劳人,不如闭户之有味也。
术不辍服。
无咎竟坐修造,不肖累之也,愧怍。
家有婢,能造酒,极佳,全似王晋卿家碧香,但乏可与饮者尔。
罗浮道士守安,虽朴野,养练有功,至行清苦,常欲济人,深可钦爱。
见邀之在此,又颇集医药,极有益也。
曾子开陆农师俱不免,以知默定非智力所能避就也。
小儿承问,不欲令拜状烦览也。
默庵 北宋 · 释惠泉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熙宁九年春,自杭之千顷移居是院,因其方丈缺尔。
遂辟半轩,结草庵于岩石之下,以为宴息之所。
是年十二月庵成,命名曰默,盖取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之义也。
未几有客造余曰:「师之庵成矣,庵之义著矣,而师方且唠唠,萃徒侣,引游士,分灯而启暗,浚源而导深,谓其兴悲拯物,开蒙发蔽,则亦至矣,而名为默,其亦妄乎」?
余谓客曰:「子是知默而不知其所以默也。
子居,吾语汝
夫默者,佛祖之真猷,含灵之大本也。
本之正则处暄而常寂,本之缪则趣理而厌尘。
然喧寂正缪,虽名数繁,然皆不离吾之至默也。
西竺圣人佛者,应缘感物,金文玉句,殆不胜纪,而卒谓乎无说,盖明此也。
后之人暧昧斯道,谓语为语,而谓默为默,纵谓语默一体,而亦不知体为何物也。
徒愤心口,蹈之而不详,用之而不辨,扬扬然自以为得,复曰彼默传者,断空绝言而已矣。
吾佛之道岂然哉?
于戏,是岂识吾佛之道也?
余学乎默者,于默也,安能尽之?
今是庵而且名之者,盖思古人之不可以跂及也,而亦有所惊也」。
客去复为歌曰:
庵之基兮不崩而不骞,庵之形兮似月而孤圆。
上无其际兮,傍无其边。
中无其极兮,下亦如然。
斯古今兮,未闻其变迁,西来之人兮,强谓其相传。
嗟余之不敏兮,实亦绍焉。
念道之将坠兮,欲扶危而持颠。
彼昏者何知兮,乃拘空而滞偏。
弃旃檀古干兮,慕蝼蚁之腥膻。
还乡路绝兮,嗟荆棘之参天。
空华易落兮,悲短景之难延。
昔人不偶兮,亦梁逐而魏还。
顾余之微兮,今复何言?
结茅宴处兮,其乐阗阗。
朝昏兀兀兮,饥餐而困眠。
九年冷坐兮,斯人可怜。
鲁祖面壁兮,藩篱未坚。
谂老败军兮,徒展戈鋋。
三斗山茶兮,聊思共煎。
伊人不来兮,吾意日县。
伊人既至兮,凝寂异喧,喧之至理兮,乃默之源。
吾无已兮,为若重宣。
松风之𩘷𩘷兮,严溜溅溅。
峰峦之𡷾崒兮,浮黛而凝烟。
竹窗皎皎兮,桂魄而霄穿。
几席英英兮,白云而昼联。
春夏兮层飔,与百华而斗妍。
秋冬兮拥炉,视黄叶之翩翩。
斯物物兮,举妙以谈玄。
伊迷徒兮,刚欲而弃捐。
全体见成兮,不劳雕镌。
忽尔回光兮,乃圣乃贤。
真风既复兮,舍罤而忘筌。
野老歌吟兮,幸斯言之未愆。
熙微幽径兮,苏駮苔缠。
此处同归兮,千年万年。
劫火洞然兮,此不可然。
重阁之后兮,寒山之前。
按:《嘉泰普灯录》卷三○,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一○套第二册。
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其一 几叟仪曹四首1121年10月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管中窥豹一斑耳,敢对江海更言水。
赖公不作扬雄尾,舞雩曾许随童子。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
更将妙语为高价,坐令玉表欲侔真。
期公终始不相绝,回愚参鲁余亦拙。
异时报德但脩身,那用张良袖中铁。
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其二 几叟仪曹四首1121年10月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世上乞怜帖双耳,得失毫芒汗流水。
辕驹厕鼠端可怜,笑杀物外奇男子
先生眼中无可人,将军污足渠亦嗔。
傥欲眠时遣客去,两忘物我渊明真。
世间势位日悬绝,不能变渠平日拙。
政如强弓五十步,无力可贯青唐铁。
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其三 几叟仪曹四首1121年10月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岭云(道光本作外)去天一握耳,取死一分山下水。
不辞舟车千里来,赖有陈蕃孺子
当堂得酒觞故人,醉倒花前夜不嗔。
我来一见欣如故,险语聊摅肺腑真。
安得眼边万事绝,与君千首较工拙。
乐死初无锸自随,那学祠东墓费铁。
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其四 几叟仪曹四首1121年10月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忽忽百年石火耳,偃鼠不踰一腹水。
胡椒百斛何为哉,箪瓢便可安颜子。
君看世间容悦人,胁肩摇尾恐人嗔。
所得仅能毛发许,抵掌无由一笑真。
期公便与此曹绝,折脚铛中归养拙。
富贵鼎来即应之,鄂公未遇姑冶铁(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六)
龟山先生杨博士1111年7月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栟榈集》卷一四、《南宋文录录》卷六、乾隆《延平府志》卷四○、同治《沙县志》卷一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乡侄邓某谨裁书上提宫博士先生阁下:嗟乎!
世人学者急于爵禄之奉,缀缉腐语以追时好,凡不可以取青紫者,无复给视。
穷年兀兀,老死章句,识者悲之。
至于卓荦瑰奇之士,未始数数于此者,则必箕踞高吟,游心景物,收拾天地精英,以实锦囊,直鄙时辈为嘈嘈蝇蚋,若不可与之言者。
殆不知画饼象龙,均于无用,又乌可以五十步笑百步哉?
幸而有知读圣人之书,而求其所以言者,不得于经则必求于世儒之说。
即世儒之说而求之,其亲见异闻,往往出人意表,恍惚变化,不可捕捉。
凡所言者皆人之所不可言,凡所行者皆人之所不可行,悉心竭力,莫知所归,则又将去而之佛、老矣。
呜呼,道之不明,真学者之不幸也!
于众人不幸之中,若天与之幸者,得游于令婿知默之门。
虽驽钝之质不能窥测其涯涘,然窃尝闻之,知默之言得于先生
先生之学非有瑰伟俶诡之论,乔诘卓鸷之节,以耸世俗之观听;
独于行止疾徐而知尧舜之道,于不为已甚而得孔子之心。
其所言者,人皆可言也;
其所行者,人皆可行也。
之心于是知所向,之力于是知可以勉矣。
盖亦尝因其可言者,以思其所未能言;
因其所可行者,以思其所未能行。
时见先生卓然不可企及,向风之行,愿识之志,往往参前倚衡,如或见之。
先生去而家于毗陵,徘徊乡郡适在此,幸可以瞻拜屦舄,此所以辄布区区之诚,仰干将命,初不知其才之可进与否也。
仪封人将见孔子,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古之人其乐见君子也如此。
仪封人之贤否,虽不可知,而其姓字且不见于《论语》,则亦必其无大过人者。
虽不肖,不足以望君子之尘,至其乐见君子之心,于仪封人若无甚愧,不识先生肯与之一见否?
干冒威严,惶惧之至。
默堂先生文集序1178年10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诚斋集》卷七九、《默堂先生文集》卷首、《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八、《皕宋楼藏书志》卷三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予来毗陵之数月,欲于事外阴求是邦之良士,未暇也。
一日,有秀才陈生簬者来谒予,貌甚野,气甚静,予固异之。
坐之而扣其挟,则吃吃言伊川之学,予益怪焉。
盖是学也,今之大夫久矣其讳谈也,不惟大夫也,今之士亦然,而生独不然,其不可怪也乎?
问之,盖默堂先生陈公之子也。
然则其不讳谈也,又奚怪焉?
盖昔者道学之正统八传而至孔子,若颜子、曾子则见而传之,若子思孟子则闻而传之。
统之至于孟子也,其前无绝,其后无嗣,嗣千有馀岁之绝者,不在伊川乎?
其学以天理为宗,以致知为力,以仁为寤,以敬为守,以诚为归,旷乎圣门之孔迩,忽乎斯道之来前也。
一时之士从之学者岂少也?
得之者谢氏而止耳,游氏而止耳,杨氏而止耳。
默堂先生,杨氏之高弟也,且亲焉。
吾闻其人矣,吾仰其风矣,未见其书也。
问诸簬,则有文集若干卷。
就求而观之,其辞质而达,其意坦而远,其气畅而幽。
至于立朝廷,言责,正君心,排权臣,蹇蹇不折也,是岂今之所谓文哉!
盖道学之充乎其中而溢乎其外,形乎其躬而声乎其言者欤!
既归其书于簬,而簬请序于予。
予谢曰:先生此书,岂以序之作不作而为传不传哉!
序或不可以废也,亦其人而后可也。
如予者,岂所谓其人乎?
然士之骛于文也,至于今亦极矣。
文弥工,道弥邈,极甚反,其不待于先生此书乎?
序此书,予不知其可也,一言以谂学者,予不知其不可也。
先生讳渊字几叟
尝为正言,终官宗正少卿南剑人了翁之犹子云
年月日,杨万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