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乞于郊赦前复钱公辅治平元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
知制诰钱公辅因缴进词头,责授滁州团练副使
窃缘缴进词头,亦是中书舍人故事,其言虽有过当,其情应亦无他,不过欲补陛下聪明,尽其愚直而已,不应重蒙贬责,遂同邪佞赃污之人。
中外人心,宁不疑惧?
因此言路颇壅,实损惟新之政。
今闻陛下以水灾之后,深求直言,然在数十近侍之臣,亦未闻各上封章,指陈时政阙失,得非以公辅为戒,各务保全其身?
是使受恩无言,于陛下将何所赖?
伏望圣慈特于南郊赦前,牵复公辅一官,以明陛下容纳直言之意。
庶使大小之臣,各尽忠正,上补圣猷,则天下幸甚。
再奏乞复钱公辅治平元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
臣近曾上殿奏陈,乞于南郊赦前牵复钱公辅一官,至今不蒙施行。
盖以自公辅贬官之后,朝廷除授,宁无不当?
臣寮各以公辅为诫,不复敢有言者。
使滥进者不畏公论,苟容者足以偷安,亏损圣明,无甚于此。
况臣僚中能不以身计为心,而以职事为恤者,十无一二。
陛下容而纳之,尚恐不劝;
今又深加贬谪,则谁不各求自安?
人或尽然,国家何赖?
臣之区区,实在于此。
伏望圣慈降臣前奏,付中书、门下施行,使言路复开,圣政无壅,尽忠勤职者有所劝,苟容偷禄者有所羞,则天下幸甚。
倪侍郎思奏明堂典礼故事奏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四、《永乐大典》卷七二一三
臣某伏睹议臣建请,以今岁明禋,引《孝经》严父之文及皇祐故事,乞以光宗与太祖太宗并侑。
此诚足以仰副圣上孝思,深得广敬崇爱之道。
然某窃考之,神宗皇帝圣训有曰:「周公宗祀,乃在成王之世。
成王文王为祖,则明堂非以考配明矣」。
大哉王言,有以见圣学渊懿,诚非世儒所可企及。
兼皇祐故事,后为南郊,当时初降指挥,止云且奉三圣并侑,欲以致孝也,而适所以渎乎享
司马光谓:「孔子周公辅成王,致太平之业,而文王其父也,故引之以證圣人之德莫大于孝,答曾子之问而已,非谓凡有天下者皆当以其父配天,然后为孝也。
近世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帝,此乃误识《孝经》之意,而违先王之礼,不可以为法也」。
所指近世,谓唐故事耳。
代宗杜鸿渐等议,以考肃宗配天,一时误礼,本不足据。
钱公辅等于治平初推本经训,亦谓当先朝时,惜无一引古义而争者,使宗周之令典,不明于圣代,而有唐之曲学,流弊乎后人。
光、公辅诸贤之言,实与神宗圣训相为表里,有合乎祀无丰于昵、祭之以礼之义。
绍兴七年徽庙升遐,至二十九年大飨,始以皇考登配,中间二十馀年,圜丘合宫,亦专以太祖太宗侑祀,不闻必引严父为说也。
高宗皇帝中兴再造,配天之祭止于岁飨,孝宗皇帝功德巍巍,亦未伸昭配之礼。
今来臣僚所请,欲乞俟军务稍息,别行讨论。
兼宗庙事重,非早正素定,临祭而议,惧乖严恭之体。
如朝廷欲尽众见,则乞并某所陈,付集议所考订施行。
五言次韵和邻几司马君实钱君倚章伯镇入省之作(二字原缺,据四库本补) 北宋 · 沈遘
 押真韵
我本鲁连徒,放迹江湖滨。
强兹就朝列,俯仰羞众人。
初从东观游,尚得文字亲。
晚为大农属,始与俗吏伦。
簿书异我学,勾校违我贞。
有如锻戈剑,而乃驱匠轮。
颠倒失所措,左右迷厥津。
恍不知适从,但欲逃深
独幸良友朋,志尚略一均。
继今三君来,益欣得有邻。
谁云典司殊,舍次密若鳞。
谁云晤语希,牖户日屡巡。
论文必高妙,谈道皆渊淳。
挥弄麈白玉,倾倒巾紫纶。
谓应餍饥渴,宁复辞昏晨。
愿言勿有倦,行即徂秋春。
宦游固难常,出处各有循。
公等其谓何,我意益欲踆。
一朝成契阔,相望楚与秦。
高会不得再,空将寄(原作奇,据四库本改)音尘。
七言和君倚景灵行 北宋 · 沈遘
东城大道何逶迤,中直清庙表六扉。
右临景灵秘馆之翼翼,左带相国浮图之巍巍。
道旁第舍多赩赫,车无停轮马交策。
风尘勃郁千丈高,素衣化缁双眦塞。
南阡穷巷(原作卷,据四库本改)我所居,上下省户两岁馀。
病躯羸乘实厌畏,每趋径路宫城隅。
宫墙倚空背环极,隐嶙楼台露金碧。
朝霞夕照天半明,墙下行人徒眩惑。
我尝入谒得纵观,威容物采严且完。
鸾车岁岁躬献享(原作亨,据四库本改),孝思肸蚃通神(四库本作神通)欢。
重门设卫日常阖,灵境那令世人杂。
但见长松怪石列若屏,突兀阴森两遮匝。
我家东南沧海涯,乘时偶来观德辉。
归飞故隐自有期,何必于此空叹欷。
王安石专权谋利及引薛向领均输非便奏熙宁二年十月 宋 · 刘述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九、《通炮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八、《宋史》卷三二一《刘述传》、《宋元通炮》卷三一、《吴兴备志》卷一一
臣等历观自古以来为人君者,未有不以偏听失德;
为人臣者,未有不以专权致乱。
《志》曰:「听之不聪,是为不谋」。
盖以其不能广览远听,择所长而用之,而溺于私爱,甘于谀佞,忘义理之是非,惟辩给之嘉尚
《洪范》曰:「聪作谋」。
若其听受之偏,其能谋乎?
《书》曰:「臣之作福作威,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易》曰:「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盖言臣之事君,将顺其美,正救其恶,有功而不敢尸,有善则归于上。
故人虽知其贤,而不得见其迹。
苟异于是,已非臣道,矧威福在己乎?
臣等切见陛下擢用王安石参知政事,未逾半年,中外人情嚣然不安,盖以其专肆胸臆,轻易宪度,而全无忌惮之心也。
臣等请言其略。
伏自陛下即位以来,精心万几,任贤求治,常若饥渴。
故置安石政府,必欲致时如唐虞,跻俗如成康
安石反以管商权诈之术,战国纵横之论,取媚于陛下。
陛下遽信其言,遂与陈升之同谋,侵夺三司之利,收为己功,开局置官,引三人者于本司议事,用八人者分行天下,惊骇物听,动摇人心。
其所辟用,皆门下亲旧之人,如吕惠卿王子韶卢秉、王汝翼之徒,岂能通晓钱谷,周知天下之利源乎?
复用薛向发运使,兼领均输之职。
信如诏书之言,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固亦无害。
然使小人为之,假以货泉,任其变易,纵有所入,则不免乎夺商贾之利。
商贾既不行,则诸路税课自然亏失,是先丧其岁时之常入,则国之经费何以仰给?
官司贩易物有难售者,须至均配在民,以取其直。
物既积壅,艰于速贸,则必有鬻田宅,破家业,以应期会者。
不然,则淫刑滥罚,从而加之矣。
古人有言曰:「财尽则怨,力尽则叛」。
民既怨叛,则恐癚雄之人得以攘臂于其间矣。
不识朝廷之意,果以是为便乎?
而况薛向之为人也,所至之处,多用耳目刺探州县长短,从而胁持之,即以裒銂非道之事,俾之承禀。
其赃贪畏懦之人,莫不俛首曲从。
其公正持守之者,须至违戾,则必为其中伤矣。
朝廷方委之兴事,万一有勉而听之者,则蝲绅之徒离心解体,将自窜于珀穴之中矣。
不识朝廷之意,复以为便乎?
去年许遵,文过饰非,妄议谋杀自首按问之法。
朝廷遂差王安石司马光定夺。
二人者所见不同,司马光则持至公之论,请依旧法,不可以谋为因。
王安石则任一偏之见,改旧法而立新议,以害天下之大公。
臣等抗章论辩,指安石之议为非。
复差吕公著韩维钱公辅再定,而皆附从其说,不思法制之难行,但务人情之茍合。
后来言者不已,又令密院同议可否。
文彦博等所定既协公道,陛下即以众人所议文字委富弼看详。
在病告,不俟其出,朝廷又却行安石所定首减指挥,良由同列畏其强愎,陛下惑其浮辩,乃至此尔。
小人章辟妄献岐邸迁外之议,疏间陛下友爱之德,罪不容诛。
御史中丞吕诲及臣等连章奏乞加窜逐,以绝疑萌。
陛下虽屡许其请,独安石百端沮格,且荧惑圣听,而陛下以为爱己,遂隐忍而不行。
是以吕诲陈安石党庇小人之迹,而复降黜,中外之议,喧然不平。
吕公著一言辟光之罪,即时贬责。
公著中丞也,何诲言之而获戾,公著言之而遽行?
公著安石生平相知,表里相应,亦恐言之未必从也。
岂非威福之柄不出于陛下,而尽由于安石乎?
且如近用吕公著御史中丞,与兄公职任相妨。
臣等亦曾论列,陛下不以为听也。
切闻陛下始欲用司马光中执法安石力荐公著,而欲罢公弼枢府之任。
公著以人言不协,又于兄弟之义难安也,遂亦辞免。
陛下乃听安石之言,遂两用之,此得为允当乎?
近又睹中书诸子,今后御史中丞独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此亦安石之谋也,不过欲引用门下之人,置在台中,为己之助耳。
己之有过,彼则不言,此得为朝廷之福乎?
况祖宗以来,未尝有兄在枢府而弟为中丞者,亦未尝有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而知杂御史不同议也,亦未尝有不与学士院轮举也。
先朝所立制度,乃陛下家法,自宜世世子孙守而勿失。
今一旦信安石之言,乃欲事事更张,废而不用,良可惜也。
如上所条之事,岂非安石之专权,而陛下之偏听乎?
切见安石故人团练副使陆伸叙复著作郎,颇喧物议。
陆伸昨知柳州日,于治平亮阴中使妓乐饮宴,以至更深。
虞候兵士作闹,遂决挞虞候,至于身死。
情理至重,朝廷明有指挥,经恩未得叙用,仍不与亲民。
盖事与福建路提刑王陶,因不觉察其子贩盐,一般责降团练副使,比之陆伸所犯差轻,尚未甄叙。
陆伸身为郡守,官列朝行,不存臣子之礼,全无忠孝之义,将何面颜更求仕进?
若非与安石相知,岂能便得复官?
安石举亲情王无咎国子监直讲无咎昨自亳州卫真主簿,移台州天台县,系次远,不赴任,寻医,却于常州掌学二年。
后复授南康军南康县主簿,避见远官,又乞寻医,遂来京师,以聚徒教学为名,出入权门,营求直讲
御史孙昌龄迎合安石之意,奏无咎不候寻医年满,先次差充直讲
况流内铨,寻医人未尝有预先举授差遣体例。
无咎寻医后,自系违碍选人,即合入元初次远路分。
今有此优命,若非安石力加荐引,曲为主张,岂能冒宠侥痈,异于众人乎?
如此之事,皆安石欺罔不公之罪也。
谨按安石自应举历官以来,凡著书立言莫不知尊尚尧舜之道,以倡率学者,故天下士人之心无不归向,谓之为贤。
以至陛下亦闻而爱之,遂致位公府。
今遭时得君如此之专,当以平时所学仁义之道启沃上心,以广圣德。
今乃首以财利之议,务为容悦,言行乖戾,一至于此,刚狠自任,则又甚焉。
不知安石之心,待陛下为如何主也?
陛下天质颖悟,不世而出,尧舜至治,指日可复。
今反以霸国诸侯之术,唐室衰世之事,诱惑上听,何不恭之甚也?
孟子曰:「齐人莫如我之敬王也,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
安石则异于是,其意无他,是欲持禄保位,觊觎宰相耳。
其癚诈之迹,顾不明耶?
奸诈专权之人,岂宜任在庙堂,以乱国纪?
臣等伏愿陛下奋乾刚之断,早罢安石重任,以慰天下元元之心。
曾公亮,位居承弼,礼遇三朝,自宜悉虑竭忠,奋身许国。
而反有畏避安石之意,阴自结援,更相称誉,以固宠荣。
安石奏对之际,惟肆强辩,多生横议,岂执政大臣体?
采祖宗以来宰相故事,若昭文在假,集贤不敢专行圣旨,岂如今日安石作参知政事,傲视同列,旁若无人,爱憎与夺,一出于己,败坏中书故事,皆公亮之罪也。
公亮久妨贤路,无补时政,亦堪罢免。
赵抃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
大臣事君固若是耶?
方今河北地震,连年不已,加之星文谪见,天下水灾,漂溺人民,不可胜数。
变异之来,无甚于此。
庙堂视之,恬不为怪。
臣等但恐渐更多事,使陛下不得安枕而卧,皆大臣之罪也。
伏望陛下思宗社之长计,措生灵于久安,委任老成有德之人,疏远迂阔生事之辈,臣等不胜爱君忧国之至。
宋故端明殿学士左朝散大夫致仕安定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赠左中大夫胡公行状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五、《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二
曾祖㝝,赠太师沂国公
祖寔,赠尚书虞部员外郎
父宗旦,赠宣奉大夫
公胡氏,讳交脩字己楙常州晋陵县人
胡氏自公伯祖文恭公宿枢密副使仁宗英宗嘉祐治平间,任重道远,佐两朝,天下推为钜人长者。
元祐中,脩简公宗愈又以尚书右丞秉国钧,道大名播,具著国史,而胡氏始大。
更四世百有馀年,仕于朝者,或以文章显名,或以治行著于吏迹,登侍从,践台省,典一州,领使一路,率尝数十人。
朝廷推其贤,士大夫论其世,天下慕传其家法。
建炎南渡,大家巨室焚剽之馀,转徙于山区海聚之间,殆亡几矣。
而公与从子世将者,又相扳以起,更掌内外制,同侍讲读,俱为端明殿学士
父子同升,簪组蝉联,󲦤绅歆艳,为江左衣冠之冠,何其盛也!
曾祖㝝,赠太师沂国公
祖寔,即文恭之母弟,修简之世父也,赠尚书虞部员外郎
父宗旦,以公贵,赠宣奉大夫
公举崇宁二年进士,中乙科,授泰州军事推官
坐小法,与守将皆免。
高邮军士曹,复以亲嫌避去。
试词学兼茂科。
资政殿学士翟汝文给事中知贡举,读公文,以为胜己,擢第一,编修国朝会典所检阅文字
公文章宏赡有气,不喜琢雕为奇,词达而事称,无长语。
自举进士至礼部试词学,皆一上中之,不再试。
政和六年,改宣教郎,迁太常博士都官员外郎,徙祠部
靖康初宰相徐处仁当国,除吏先久次者,而公回翔省寺八年矣,擢左司员外郎,俄拜起居舍人起居郎
昭慈垂帘听政,除右文殿修撰、知湖州
今上纂极,召试中书舍人,辞不拜,改徽猷阁待制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复以中书舍人召还。
守臣敦遣就道,进给事中直学士院侍讲
见上,首论天下之势曰:「淮南当吾膺,而将士遇敌先奔,无藩篱之卫;
湖广带吾胁,而群盗乘间窃发,有腹心之忧。
江浙肇吾基,而根本久未立;
秦蜀张吾援,而指臂不相营。
宜诏二三大臣修政事,选将帅,蒐补卒乘,以张国势;
抚缓疲瘵,以固国本。
此最当务之急」。
上又出手诏问公弭盗保民、丰财裕国、强兵禦戎之要。
公疏言:「天下有道,盗其先变乎!
昔人常谓甑中有饭数升,床上有一故絮被,虽仪、秦说之于前,韩、彭驱之于后,不能使之为盗。
惟其冻饿无聊,日与死迫,然后忍以其父母妻子所仰之身而弃之于盗贼。
陛下哀悯无辜,下宽大之诏,而开其自新之路,禁苛慝之暴,而丰其衣食之源,则悔悟者更相告语,欢呼而归;
不变者党与携落,亦为吏士之所系获,盗可弭矣。
盗弭则可以保民矣。
沃野千里,残为盗区,皆吾粳稌之地也。
操弓矢,带刀剑,椎牛发冢,白昼为盗,皆吾南亩之民也。
陛下抚而纳之,反其田里,无以急征暴敛启其不肖之心,而安于其故一亩之宫。
上父子,下鸡豚,行相群,居相友,随田高下,杂植五谷无废壤,妇女蚕桑无懈人,谷帛不可胜用,而财可丰矣。
财丰则可以裕国矣。
日者翟兴西洛董平南楚,什伍其人,为农为兵,不数年,积谷充仞,雄视一方。
盗贼无赖朝不谋夕,为苟且之图,以纾目前而已,乃独能强水土之政,务农足食,屹然自立于虏巢之中而不可犯。
以吾江东二百郡之地,欲强兵以禦寇戎,而不能为翟兴之所为乎」?
神武军造甲铠,弗大农无艺,而有司不敢何诘,有旨罢之。
未几复请,又予之。
公曰:「将帅视诏书为虚文,何以示天下」?
封还,遂已。
乘舆还次会稽,内批取金以百计,绢以千计,银钱以万计,人言藉藉以为费。
公曰:「予以驭其富,人主之柄也。
即有赐第,诏有司奉行,无视人以私」。
上欣纳。
李成江淮,张甚,廷议欲亲伐。
公曰:「群盗猖狂,天子自将之,不武不胜,贻天下笑,此将帅之责,何足以辱王师」?
议遂格,而盗如公策焉。
周杞常州,坐残虐免,众怒不厌,会大旱,上御迩英,问所以致旱之由,对曰:「此殆佚罚之故」。
属吏
疑公谗之,上书告公罪。
宰相建遣所善大理丞胡蒙诣常按验,不如书,反复究穷,吹析毫毛,故群从多抵罪者,公独翛然无一发之挂。
寻请宫祠,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是岁,绍兴二年也。
三年,复召为给事中,进刑部侍郎翰林学士知制诰侍读,拜刑部尚书
公言:「汀州宁化县论十人大辟,以狱上,而知州事郑强验问,无一人当死者。
县令为民父母,而杀无罪十人,徼冒进秩之赏,不重寘典宪,何以慰塞天下之怒」?
又言:「江东留狱传逮纷然,犹有六百人之未至者,若累累待六百人之集,桁杨之下,疾病饥寒,必有瘐死者。
请予之以期,罪状明白论如律,疑则从轻」。
诏下如公言。
期尽,无一夫之狱。
国论欲以两蜀交子行之诸路,以作水陆挽漕之费,公曰:「此治乱安危之机」。
上疏力陈其害,以为:「崇宁大钱覆辙可鉴。
当是时,大臣建议,举朝和附,无敢议者。
法行未几,钱分两等,市有二贾,奸民盗铸,死徙相属,终莫能胜。
今之交子校之大钱,无铜炭之费,无鼓铸镌磨锻鍊之劳,一夫挟纸札坐空舍中,日作数十百纸,鬼神莫能窥焉。
偏州下邑,真赝莫辨,售之不疑,转手相付,旋以为券,抵触宪网,破家坏产,以偿告捕,祸及无辜,势必至此。
岁月之后,公私之钱尽归藏镪之家,商贾不行,市井萧条,细民艰食,必无束手待尽之理,比及悔悟,恐无及矣」。
人伏其精识。
八年,以亲老丐去,章四上,除宝文阁学士、知信州
入辞,上眷惜不已,欲留公侍讲读,公力辞不可,曰:「臣母老念归,蒙恩守信,去乡县益远矣,愿奉祠里中,以便养亲」。
上曰:「卿弟去,行复召卿矣」。
提举江州太平观
公端默寡言,喜怒不见,进止可识,虽对人主,必思而后言,言无文饰,洞见肝腑。
上察其诚,特深信之。
将相议大举,料兵算食,戒师期矣。
会公进故事,遂擿汉娄钦语以讽曰:「高帝引四十万众攻匈奴,而遣十使为间,皆谓可击。
钦独不然,以为两国交兵,宜夸矜见所长,而壮士健马皆匿不见。
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不可击也。
怒不听,卒有平城之围,而冒顿解鞍与城齐者数。
所与十使,所觇老弱羸胔,为如何哉?
妄言无行之徒,缘饰无根为迎合可喜之论,吾无以考验其实,而遽信之以举事,其为误国,岂不大哉」!
上览之矍然。
越日,出公奏示大臣曰:「胡某之言,一士之谔谔也」。
已而四川谋帅,上问公,廷臣孰可将者?
公曰:「臣从子世将可用也」。
上即日命世将以枢密直学士成都潼川府利州路安抚制置使
吴玠死,遂副宣抚
凡涖蜀五年,以资政殿学士卒于官。
士大夫由是知公造膝之际,从容讽议,为上所倚信盖如此也。
朝廷聚重兵梁、洋閒,以杜虏人窥之谋,而饷道崄远,人病之。
先是,漕舟出嘉陵江,而春夏有涨暴漂溺之虞,秋冬有水落胶舟之患。
至绍兴初,创行陆运,调成都、潼、利三路夫十馀万。
县官部送徼赏,争先倍道而驰,昼夜不息,僵仆道路,十毙三四,人愁痛入骨髓。
公言:「养兵所以保蜀也。
诛敛不已,人不堪命,财聚民散,腹心先溃矣。
尚何保蜀之云?
臣愚欲自二月解严后、九月防秋之前,除存留防关正兵外,其馀将士分戍它州,就粮歇泊。
如此,则戍关之食,水运有馀;
分兵就粮,陆运可免。
此百世之计也」。
上命学士院述公意诏吴玠施行。
九年六月,召归,除兵部尚书权翰林学士侍读
公进见,上必问世将守边状,少日当以签枢处之,公顿首称谢。
世将疾病,亟进资政殿学士,礼秩视签枢云。
十年,复请补郡,除端明殿学士、知台州
领州才数月。
遂感疾不起,实十二年正月丁未也。
公不求磨勘者十五年,故官止于左朝奉大夫,转左朝散大夫致仕,爵安定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遗奏上,进官四等,赠左中大夫
享年六十五。
公两除词掖,三侍经幄,再入翰林学士
经术通明,诵说有法,诏令简严,天下诵之。
昭慈弃宫寝,近臣例进挽歌辞。
上读公诗称善,尝以所御白团扇,书「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班」之句以赐。
文恭、修简相继掌内外制,一时以为盛事。
及是,世将又踵文恭赞书命、直学士院,父子祖孙,皆以文章翰墨为邦国之华。
公悉裒聚纪次为书,号《四世丝纶集》,以侈一门感遇之荣。
近世所未有也。
公事继母太淑人杨氏以孝闻。
初,宣奉公元配姚氏、嘉祐名臣辟之女,有贤行而蚤世。
宣奉公以文艺名场屋,累荐礼部,卒不遇,既没,而太淑人年未三十,外家镌谕俾更嫁。
公再拜,秉笏而进曰:「不幸,蚤失姚氏母,今又失吾父,诸孤藐然,恃吾母以为命,外家忍夺之?
虽不肖,所以事吾母,敢有不如礼」!
太淑人曰:「然。
践二庭非我志也」。
公再拜,感泣而出。
太淑人性刚严,治内事肃然如官府。
他日,意有所不适,公必具衣冠立侧,踧踖屏气,候伺颜色,至日中不敢尝食。
太淑人为改容,笑语如平日,然后返室。
自筮仕致位通显,晨夕奉周旋,四十二年如一日。
内外宗姻、里长老交口誉叹,以厉其子孙曰:「胡公真一世之标表也」。
抚二弟充修、成修,尤友爱。
遇恩,以次补官,而后任子。
女弟适闽人杨氏而寡,贫无依,公具资装迎之以归。
会公之子察当受室,诸豪贵争请昏,公曰:「聘杨氏女,俾察奉其姑以嗣吾意」。
沂国公孙曾有困乏不能自存者,公捐橐金巨万为诸族倡,共买田赒之。
其疏财尚义,盖天禀然。
娶钱氏,封淑人,故知制诰公辅之孙,冰华居士世雄之女。
二男子:曰岐老,蚤卒;
次即察也,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
女嫁右承议郎邵及之
孙男曰立方右承务郎
公乐易无适莫,不为节目崖岸,群居恂恂然。
寒温粗接,臧否不出诸口;
遇所厚善,论天下人物与古今成败之故,是是非非,如东西白黑,虽精练少年、专门名家所不逮;
居官任职,不录细故,专务掩覆人过失;
遇事可为,则慷慨自奋,亦不茍止而妄随。
至论交子,则宣言于朝,曰:「此大事也」。
义不与之两立,故极论无所讳。
天台,屏恶戢吏,持法律严甚,不受一辞干请之私,奏免上供非经数者万馀缗,州人至今思之。
晚喜读佛书,不假师传,自然超诣。
天台时,与太淑人言,类多知死者。
既属疾,却药屏医,湛然而逝。
其年四月壬申葬于武进县怀德北乡之原,公所自卜也。
谨状。
宋故左中大夫特进邵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七、《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九
邵氏世家金陵,南唐国除,徙常州宜兴县。
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传其家,故多名人在世议中,而公与二兄尤称于天下。
绍圣元符閒,朝廷崇尚经术,推选四方髦俊,聚之太学,而举开封进士亦无虑数千人。
公试开封中第二,伯兄太学中第一,而仲兄彬亦屡荐于乡。
文誉蔚然倾一时,号「三邵」云
公讳某,字叔承
曾祖明;
祖直清,赠中大夫
父询,以公贵,赠开府仪同
荣国夫人钱氏,故知制诰公辅之从女弟也。
公儿时,钱公帅维扬,荣国归省,携以俱。
钱公熟视而喜曰:「儿有奇骨,真吾家宅相也」。
既冠学成,擢绍圣四年进士第,主江宁府溧水县簿
代还,除深州州学教授
深并边,椎陋少文,公日从诸生据一席讲说,教以属文辞之法。
耳濡目染,未几皆化,翕然中有司之尺度,于时擢科第者三人。
里父老相顾叹曰:「吾州固未曾有也」。
崇宁五年,用举者改宣德郎广亲宅宗子博士
满岁,移睦亲宅,除敕令所删定官
书成,请补外,除蔡河拨发;
未赴,改河东西路提举学事
又徙河北东路州县学事。
三舍法罢,就除知永宁军
军俗朴野,少斗讼,而以赋役不均为患。
异时群豪擅事,挟一二老吏为囊橐,高下出入自其手,太守视成,署纸尾而已。
公至,属当造簿,公曰:「吾民族居相望,贫富相悉,至互相推校,不容独有侥倖者」。
乃召之庭,诸豪黜不用,不使一吏预其閒。
书札为符,杂置空札中,人探一札,得符者主其事,才一二,推文甲乙为差而注之籍,举军称其平。
于是燕山之役,调发民财以供军实,而贫民下户无秋毫之责。
代还,属时开边,天下多故,载糗舆粮,擐甲执殳,蹄踵遍道,公叹曰:「非吉徵也」。
始浩然有归志。
一旦具扁舟,不谋于家人,不告于朋友,浮汴绝淮而东,距里门乃止。
居岁时,又载其家入乡县,葺故庐居之。
明年,金人诱诸种,号百万,长驱河朔,遂陷京师
又二年入淮南,渡扬子,经常、润,据钱塘,官寺民庐,所过焚灭,伏尸流血数千里。
而公方聚百指于溪上,曾奠枕高卧,不闻徵呼发召之警。
其先识见微,虽楚穆生晋张翰不能过也。
呜呼!
风俗之坏,士大夫在闾巷者,为独言美行以峙声名,在朝廷者,又驰骛于空文以哗世取宠。
唯公居官洁身自好,不以闲剧为喜怒欣戚,虽以文行知训导宗子编修法令,号中都官,而禄薄地寒,实同吏隐。
三任十年,循道守官,羸马敝裘,晨出莫还,未尝吐一词以自鸣其不遇。
御史中丞郭三益欲援公自助,曰:「南院御史,方求笃实信厚如吾叔承者」。
公曰:「平生不谈人过,峨豸触邪,非所顾也」。
故相黄潜善吕颐浩杜充,皆宗学同寮友,相善。
三人者更持国柄,书谒满门,公独无一迹。
参知政事陈与义,礼部奏召所拔也,移书问所须,公不获已,请宫祠,得江州太平观。
从兄朝请公榑,与年相若,又相好也,每以为官所羁,周走南北,相约蚤退为闲居之乐。
公以诗寄赠,有「相期六十傲林泉,屈指犹应十四年」之句,至是退休,五十九矣。
古人谓诗以道志,非空言也。
累转朝请大夫
渊圣受内禅,迁朝议大夫
太上皇践祚,迁中奉大夫
官制行,以年劳转左中大夫提举台州崇道观
提举荆州云台观。
赐三品服,封宜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遂告老,是岁绍兴十四年也。
公性淡无嗜好,宴坐一室,以书自娱,尤覃思于《易》,趋高领妙,得其所以言。
故于富贵宠利,不以干其心。
閒遇胜日,拄一策,徒步出门,与山翁释子、田父野老相尔汝于东阡西陌之上,颓然两忘其所趋,而有得于物外之适。
于是公与令人皆寿,八十发如漆黑,无一茎白者。
三子通朝籍,六孙亦以公奏任补官,扶行侍坐,袍笏如林;
印组累累,光丽夺目。
岁时伏腊,翁媪坐堂上,子孙环拥,缙笏跪起,罗拜膝下,奉觞称寿,喜笑欢哗,如丹凤领九雏,翔集于庭梧之上。
宗从咸会,纵观太息。
一门冠冕之华,当世缙绅莫与伦拟,何其盛也!
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感微疾,卒于宜兴私第正寝,享年八十一。
娶同县余氏,封宜人,累赠吴兴郡夫人
诸孤卜以其年七月十七日奉公之柩,葬于县清泉乡阳䌽山之原上。
子男三人:曰及之,朝奉大夫、新知信州
曰守之,故右承议郎通判临安府;
曰得之,故右朝奉郎通判汀州
孙男七人:曰輗,右从政郎建康府句容县
曰軧,右迪功郎严州司法参军
曰轺,右从政郎平江府录事参军
曰辀,右迪功郎婺州司法参军
曰轺,右修职郎临安府新城县主簿
曰辑,右迪功郎建康府左司理参军
曰辅,右迪功郎徽州祁门县主簿
孙女二人:适右迪功郎王宠通仕郎章汲。
曾孙男女十九人:男曰初,将仕郎,次补、提、袼、襘、授、襜、衿;
女尚幼。
公没十八年矣,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今天子御极,恩加区内,公之子及之奉使典州,方为世用,再赠公特进
一日过余曰:「先公墓碑,至今无辞以刻」。
乃出从子右朝奉郎纬状公胄出、氏名、爵里、卒葬终始,属余铭。
靖康建炎之乱,公卿大夫颠倒失据,逃死无所,惟公见几祸之先,趯然远去,高视万物之表,雄峙百代之下,一人而已。
某视公,丈人行也,知公为审,不敢以既老为辞,乃次第其语为铭。
曰:
世途昏险,昧昧不觌。
连衡交骛,据微钻隙。
捋虎婴龙,蹈险不慄。
一跌罹凶,草亡木卒。
矫矫我公,万夫之特。
识洞几先,起幽作匿。
有灶直突,积薪在侧。
泌泌影然,孰视弗恤。
趯然远去,去不待夕。
独立千仞,高逝八极。
楚醴不继,吴莼欲茁。
我岂区区,嗜酒谋食。
祸及如天,閒不容息。
独擅一丘,渔樵争席。
千载相望,今犹绍昔。
虽有终,寿八十一。
馀光发耀,贯珠叠璧。
奕叶竞秀,兰薰郁。
阳䌽之,公手自植。
曰此佳城,可置万室。
书淳师房六言三绝 其三 北宋末 · 周紫芝
六言诗 押蒸韵
罂粟汤翻白雪,梅花句嚼春冰。
助我看山老眼,借君倚枯藤
钱公辅赴举 北宋 · 王令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广庭簪绂立差肩,黼坐雍容第(原校:一本作当衙策)众贤。
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
况提巨笔乘时出,应有高文与世传。
我久疏慵无壮思,聊倾病耳待江边。
孙少述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皇朝文鉴》卷一五○
孙侔字少述,世吴兴人
父及,仕至尚书都官员外郎简州卒。
方四岁,从其母胡氏家扬州
母亲教之。
虽幼,已惕然能自伤其孤,悲泣力学,七岁能属文。
既长,读书精识玄解,能得圣人深意,多所论撰。
庆历皇祐间,与临川王安石南丰曾巩知名于江淮间。
初名处字正之安石自序所谓「淮之南有贤人焉,曰正之,余得而友之」者也。
内行峭洁,少许可,不妄戏笑。
所居,人罕识其面。
非其所善,造门弗见,虽邻不与之通。
其论曰:「文,气也。
君子之气正,众人之气随。
行之于身而正者,然后为文,故必见诸行;
行不正,则言无以信于世」。
之诗文,严劲简古,卓然一出于己,自成法度,如其为人。
尝举进士不中,母病且革,颇恨不及见其仕。
呜咽自誓床下,终身不求仕进。
葬其亲苏州阳山,庐墓终丧。
久之,亲友劝复举进士,皆不听。
从其兄观往来南方,兄卒,遂客居吴门,徙吴兴丹阳,又徙真州
平日闭门读书,鼓琴以自娱。
体素羸,喜亲方书,治药饵。
未尝传经教授,而学者闻其风指,多所开悟。
志节刚果,不为矫激奇诡之行,而气貌足以动人,所至,一坐为之凛然。
视权倖与善宦者意若奴隶之,以故不能者相与排毁。
闻,自持愈厉,不少降屈,故所憎嫉者终亦严惮云。
故相晏殊颇称其才,知制诰唐询刘敞钱公辅尤尊礼之。
嘉祐中守苏,表其孝行,诏赐粟帛。
又荐之曰:「清不茍名,和不溷俗。
履道而常其守,处贱而得其安」。
扬州,论其贤,以为孝弟,「仕则忠信足以矫俗,而不诡俗以干誉;
足以扶世,而不偶世以自用。
求之朝廷,吕公著王安石之流也」。
诏以为试秘书郎扬州州学教授
凡五辞,卒不赴。
永兴,奏请管安抚司机宜文字,亦以病免。
英宗即位知制诰沈遘王陶汝阴王回、常秩,三人者可备侍从
皆除试大理评事、忠武节度推官,且试以县,滁州来安,又不赴。
熙宁三年翰林学士韩维复荐之,以为常州团练推官,又不受命。
初罢举进士,穷无所归,天章阁待制王鼎以女妻之,世多称为能好贤。
王氏早卒,又娶刘氏,生四子:皓、嵩、乔、扃;
五女。
贫,自奉俭约,家人化之。
然以病,日必食肉,而妻子相对,蔬茹而已,闺门雍雍如也。
元丰三年,除通直郎致仕。
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年六十六。
有诗四千篇、杂文三百篇
兄观亦有学行,仕至太常博士
赞曰:
先生,天下之刚也。
不强顾其所不强,语其所不语。
独贫而足,独穷而乐。
观于万物,自信而净。
洁己矫俗,以行其志,终身不仕,未有若斯之全德也。
古之所谓求仁而得仁者,其先生之谓耶。
范文正公义学记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三、《陵阳先生集》卷九、《范文正公年谱》附录、民国《吴县志》卷二七下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闾左右各设塾,乡先生为之师,褒衣博带,晨坐闾门,教其民之出入田亩者,有教有养,诚为良法。
自井田废,闾左废,古制荡除。
汉以来,或为讲堂、为精舍,而养则未之闻也。
范文正公建义宅,置义田、义庄以收其宗族,又设义学,教养咸备,意最近古。
夷考厥初,宋时天下有四书院应天府书院为首。
先是,郡人戚同文聚徒讲授,士不远千里而至,文正公亦依之以学。
同文为人质直,尚信义,宗族贫乏则赒给之,丧则振恤之,不积财,不营居室。
或勉之,辄曰:「人生以行义为贵,安用是」?
义之一字,实与公意合。
暨公登第立朝,为守为帅,以至大用,名位日盛,禄赐曰厚,遂成义庄、义学,为其宗族宅于斯,学于斯。
所耕者义田,所游者义路,何适不宜?
嘉遗后人,可谓笃至。
继继承承,亦惟成规是守。
乙亥,兵戈俶扰,未遑兹事。
至元丁丑,提管士贵、主祭邦瑞共议兴学,卜地于吴县三让里,距祖茔二里所。
捐日庀工,为屋三十楹,祀文正公于其中。
会讲之堂,扁曰「清白」,东斋曰「知本」,西斋曰「敬身」。
外辟室为教谕偃息之处,庖湢廪廥、蔬茹之圃咸在。
外为周垣,扁其大门曰「义学」。
清溪之间,时闻弦诵声。
是役也,义庄掌计之劳为多,提管又撙节助济浮用,增田山仅百亩,备师资束修之礼,子弟笔札之费,一有以劝。
大德戊戌,朝旨以义庄、义学有补世教,申饬攸司,禁治烦扰,常加优恤,无复干吾藩者,可肆意于学矣。
至大戊申,提管驰书来霅,俾为之记。
钱公辅尝记义田,某也何敢与斯文?
窃闻文正公早岁就学应天时,夜以继旦,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糜度日,人不堪其忧。
其苦心劳形者如此,终通六经,尤长于《易》。
学者从之叩质,终日往复,无微弗究。
其难疑答问者又如此,用力何啻十倍今人耶?
咨尔来学,书尔佩衿,盍亦追思先志!
俛焉孳孳,毋以寒暑而为作辍,庶几他日业精行成,式克有立,得为名儒,以应选用,以副二范君惓惓兴学之意。
其年七月日记。
欲往湖州,见孙莘老,别公辅希元彦远醇之穆仲(补编)1072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秋来欲见紫髯翁,待得梅花细萼红。
记取上元灯火夜,道人犹在水晶宫
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1078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
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
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
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斲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
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育王山诗跋 北宋 · 胡慎修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伯父资政简公嘉祐戊戌乡荐第一。
明年礼部奏名,天子临轩,皆擢第二,调奉国军节度推官
《和知郡学士育王山》诗,即紫微舍人钱公君倚也。
后五十六年慎修权领郡事,刊刻于石。
政和四年冬至前三日,侄朝请郎通判台州权管勾明州军州事慎修书。
按:《阿育王山志》卷一一,清刻本。
人日东园咏雪韵 明 · 林瀚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
天花盖地未全销,腊去春来又几朝。
家近禁城银铸戺,舟横野渡玉铺桥。
我居斋馆心如洗,君倚吟床思欲飘。
灯下喜闻三白调,愿将嘉瑞献中朝。
钱君倚书遗教经108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
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
轼在杭州,与其子世雄为僚,因得观其所书佛《遗教经》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势。
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君倚之书,盖讱云。
钱君倚哀词107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三、《皇朝文鉴》卷一三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
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
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有美一人兮,暸然而清,颀然而瘦。
亮直多闻兮,古之益友。
带规矩而蹈绳墨兮,佩而服明月。
载而之世之人兮,世捍坚而不答。
虽不答其何丧兮,超彷徉而自得。
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子奄忽而不返兮,世混混吾焉则?
升空堂而挹遗像兮,吊凝尘于几席。
茍律我者之信亡兮,吾居此其何益。
行徬徨而无徒兮,悼舍此而奚向。
岂存者之举无其人兮,辽辽如晨星之相望。
吾比年而三哭兮,堂堂皆国之英。
茍处世之恃友兮,几如是而吾不亡。
大江而长叹兮,吾不济其有命。
小隐山题记庆元五年 宋 · 沈作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四、《越中金石记》卷四
小隐山园在郡城西南镜湖中,四面皆水。
旧名侯山,晋孔愉尝居焉。
皇祐中太守杨纮始与宾从往游而惬焉。
问其主王氏:「山何名」?
对曰:「有之,匪佳名也」。
「亭有名否」?
则谢不敢。
乃使以其图来,悉与之名。
山曰小隐之山,堂曰小隐之堂,池曰瑟瑟之池。
命其亭曰胜弈亭,曰志归亭,曰湖光亭,曰翠麓亭。
又有探幽径、撷芳径、扪萝磴、百华顶
山之外有鉴中亭,倒影亭,皆杨公所自命名,而通判军州钱公辅又为刻石记之。
后且百年,浸废勿理。
少师陆公宰尝得之,以为别墅,作赋归堂、六友堂、遐观堂、秀发轩、放龟台、蜡屐亭、明秀亭、拄颊亭、抚松亭。
会公改筑之城之东隅,今惟赋归堂、蜡屐亭存焉,皆少师所扁也。
卢赞元襄、周秀寔芭题诗,最传于世。
庆元五年朝请大夫、试太府卿淮东总领、除龙图阁、知绍兴府沈作宾志。
钱君倚夫人仙源郡君挽词 北宋 · 李之仪
 押词韵第十七部
春生复秋落,物物犹帝力。
哀哉劬劳恩,甘(粤本作自)藟至诚实。
棘心咏诗人,常恐一旦失。
何乃不我报,皎皎如白日。
痛哉胡为生,每念气填臆。
仰君犹长庚,华发萃众德。
岁时捧金樽,门户几万石。
常云我有子,未易先尺璧。
伯仁非碌碌,到此辄自惑。
庶几德有相,睥睨莫我逼。
颇闻君有言,既跌不见谪。
李杜苟齐名,死且不足惜。
孰不斯言愧,谓君寿无极。
岂知属纩书,何为在吾侧。
堂堂古益友,千载同此室。
撼铎倘能参,我泪不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