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呈开善道谦禅师绍兴庚申 宋 · 释吴十三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元来无缝罅,触著便光辉。
既是千金宝,何须弹雀儿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次韵张生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密庵居士渠不识,齿发则衰心未然。
樽下不知公子贵,酒中差觉孟生贤。
已吞舌本三千丈,却住人间五百年。
触忤风光君莫怪,棒头无地可逃禅。
重建广德王庙后殿太平兴国九年六月 宋 · 何夷素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
夫阴阳不测之谓神,鉴无私察之谓□,祸淫福善之谓正,不歆曲飨之谓直。
垂是四者,斯所以主祀事、护烝民,内发神机,外符人事,介福境土,示威远近。
伏况踞庙宇,承肸蚃,皆受职于冥部,非德合天地,功格幽显,奚以居其位也?
虽天下城隍岳渎、山灵水府位有高下,祠有小大,而德归其一,所谓同途而异名者矣。
广德王清河南张氏,讳渤,本湖州乌程县人也。
发迹于汉,显灵于吴。
疏决陂湖,防其水旱,慕鳖灵之开凿,方夏禹之胼胝。
歘有阴神,暗相幽赞,遂化成东亭湖,灌溉一方田土。
纵天之旱,水之潦,嘉苗自稔。
次则开导溪涧,欲通舟车。
乃与夫人陇西李氏敦以糟糠之情,著于不朽之绩。
遂悬鼓于枫树,每一饷食,三挝其鼓。
偶遗食于鼓面,以飞鸟所啄,误王之信,暨夫人鼓饷,而王不至,遂往观,俄变形尔。
自此丝萝杳隔。
其后阴功屡显,异绩继臻,庙貌于是而崇,祭飨以之而勤。
湖州南十八里及长兴县侣山各立庙焉。
自巨唐天宝之初京师亢阳,上闻斯灵感,遥虔藻,果致霶𩃱。
发使致奠,赠水部员外郎赐绯
迩后吴太祖起义之初,蔡师乱于江表,乃有苏州刺史沈璨领兵攻讨是邑。
王乃托梦于田相,约时拥兵,以阴军一击,大溃其众。
乾宁二祀,田相章疏,率县令敬忠重建灵祠,饰严像设。
吴太祖尚镇藩室,奏加司农少卿赐紫
天祐五年景帝以王功及一方,赠礼部尚书封广德侯,李氏赠陇西郡
乾贞三年,以应祷之徵,制赠仆射,依前广德侯如故。
天监五年,梁以亢阳,遍祝天下郊庙无应,爰有蒋山神托梦于,让□请祷于王,求其甘泽。
未数日而果如其应,遂驰使赍圭璧,盛礼祭奠焉。
王生前遵奉真空,尝看藏教,后于庙之西南隅造看经院一所。
顺义六年县令余审象申举赐「祠山看经院」额,今敕额为「明教院」。
其馀覆护商旅,方便士民,救溺拯危,转祸为福,并载诸传记,此不尽书。
旧塑王真容及陇西郡并四子一女,并列于左右。
大年,唐主以王功格天地,命朝士道谦赍大礼束帛百物,排仪仗,封赠王为广德王
陇西郡李氏赠昭妃,次赵氏天水郡君,柳氏赠河东郡
有子四人,皆封赠有差,乃今古之无伦。
其有塑像侍从马官属,起置机阁,彩绘部伍,俨然威焕。
庙之周回奇树凌云戛汉,直界官道,物外之嘉趣,实灵圣栖隐之地。
我宋剋吴之后,屡除字人僚佐理是邑,虽百里禀声教,令日新,而时祭奠之事未谨也。
天子以兹邑民繁地广,北往金陵,西经句水,皆川途稍遥,不便民务,诏下,遂建军焉。
爰以兹庙灵应不泯,每阳之偶亢,阴之稍霖,精结至诚,躬伸虔告,未尝不踰日而应。
四序荐飨,非时酬赛,皆肃严其事,曾无慢色。
倾者王潜发灵感,庇护士民,垂数百年矣。
王不得不福士民,而士民不得不严飨,所以合天地、明并日月,阴功行焉,神明出焉。
若然者,则堂殿不得不严,像设不得不整。
后殿挟堂皆龌龊湫隘,不扬王之严肃,于是庙祝陈德修与明教院主僧朗玄遂告诸檀越,爰有信士、衙前押衙勾当商税务郭进素敦善行,闾里所称,共发至诚,同营厥事。
抄化金帛,收市梓材,精求郢匠,盖造后殿挟堂三间两龟头,所营缮堂殿经年而毕。
王归其位,莫不敞恍隐邃,辉映庙貌,凛凛疑如在之状,森森彰不测之容,足使民庶依钦,官吏祗肃。
积岁无愆于雨泽,崇年有望于丰登,商□通流,遐迩安泰,虽众力之所就,乃一劳而永逸者哉。
夷素词道吴越,因奉谭柄,见托为记,词愧不文。
时太平兴国九年夏六月日建,乡贡进士何夷素谨记。
按:《祠山事要指掌集》卷九,明刻本。
秋气凛然庭木将坠道谦上人有南征之役赋诗祖行 北宋 · 寇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洪府多佳致,师今欲此行。
寒山连楚远,白浪浸吴平
烟雨经秋迥,霜鸿入夜鸣。
到时春未暮,闲听鹧鸪声。
富枢密(三)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七、《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六
示谕「初机得少静坐工夫,亦自佳」。
又云「不敢妄作静见」。
黄面老子所谓:「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真是自作障难耳」。
若生死心未破,日用二六时中冥冥蒙蒙地,如魂不散底死人一般,更讨甚闲工夫,理会静、理会闹耶?
涅槃会上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便成佛,岂是做静中工夫来!
渠岂不是初机,左右见此定以为不然,须差排渠作古佛示现,今人无此力量。
若如是见,乃不信自殊胜,甘为下劣人也。
我此门中,不论初机晚学,亦不问久参先达,若要真个静,须是生死心破,不著做工夫。
生死心破,则自静也。
先圣所说寂静方便正为此也,自是末世邪师辈不会先圣方便语耳。
左右若信得山僧及,试问闹处看狗子无佛性话。
未说悟不悟,正当方寸扰扰时,谩提撕举觉看,还觉静也无,还觉得力也无。
若觉得力,便不须放舍。
要静坐时,但烧一炷香静坐,坐时不得令昏沈,亦不得掉举。
昏沈、掉举,先圣所诃,静坐时才觉此两种病现前。
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两种病不著用力排遣,当下怗怗地矣。
日久月深,才觉省力,便是得力处也。
亦不著做静中工夫,只这便是工夫也。
李参政顷在泉南,初相见时,见山僧力排默照邪禅瞎人眼,渠初不平,疑怒相半,蓦闻山僧颂庭前柏树子话,忽然打破漆桶,于一笑中千了百当,方信山僧开口见胆,无秋毫相欺,亦不是争人我,便对山僧忏悔。
此公现在彼,请试问之,还是也无。
道谦上座已往福唐,不识已到彼否。
此子参禅吃辛苦更多,亦尝十馀年入枯禅,近年始得个安乐处。
相见时试问渠,如何做工夫。
曾为浪子偏怜客,想必至诚吐露也。
北宋 · 释修演
 押词韵第七部
未悟之日要参禅,一见石门便坦然。
蒙师指个真消息,方知盐咸醋是酸(《舆地纪胜》卷二六《江南西路·隆兴府》 《舆地纪胜》:大中祥符间,有僧修演者,参东山寺道谦禅师,言下顿悟,作颂云云。)
满江红密庵述三教 南宋末 · 李道纯
 押词韵第十七部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
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
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
瞿昙教外涅槃心,密密密。

学神仙,须定息。
学圣人,忘智识。
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
道释儒流都勘破,圆明觉照工夫毕。
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满江红密庵 南宋末 · 李道纯
 押词韵第十八部
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
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
道者李云叟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三
道人姓李氏讳道谦出东齐世家年十六歘有悟弃家入道礼丹阳马公高弟刘为师既冠长游诸方洞天参求玄契又尝圜居于陜多积静功时人以有道许之今主东雍神霄宫云叟者盖其别号云昔王逸少谢安石常东游海峤飘然有云霞高举之志今亦以是称岂其遗意耶秋涧翁序
生龟脱笥岂易事,假手柱史驱群魔。
平生缮性契真诀,万应刳中付踏歌。
辽鹤归飞三岛近,道心安处一瓢多。
超然独立云霞表,浩浩流光看掷梭。
令谦甫序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四、《龙云集》卷二五
前年秋,予就试乡有司,八邑之士会者以千数。
时天久不雨,黄尘涨空,衢道中气如蒸,行者止,惫者屏气以息。
而予适卧病西城,间则闻户外足迹所如,往往终日不绝(〔一〕),诋诃禁护,若与处显者争先后,甚者至于车摩毂而马衔尾也。
窃以谓方是时能不惮烦促,冒炎溽,为奔走计,是必趋权势,贾场屋声誉,雄张阔视,急于自售者之所为也。
且人相与奔竞角逐如此,而独匡坐酣寝,则尚谁有念我者。
既而客有踵门道谦甫之贤,则因曰:「是尝语我知道者,以子为真,无以易矣,徒慨他日未尝见也」。
予应之曰:「夫履舄不交乎其庭,声音笑貌未始接于盼睐舒徐之顷,于其泛而往也,初无车马足迹之劳。
而坐使人称誉己,宁有是事耶」?
既数日,余以报罢闻,客复有见过者,则又曰:「谦甫盖尝怜子之不幸而见斥于有司矣,欲子之显且不踬殊汲汲也」。
予于是翻然而思曰:嗟乎!
古之人固有连墙不相谒请,而容声闻达者,彼其于己惟无所待而后足,故取信于人也易。
今以孤立数奇之踪,人前轩而后轾,时已运而念不可复得,则宜其晻暧颠踬,久幽不远。
谦甫乃笃于见取如是,独何可自壅于阨穷憔悴之中,尚留滞而不见也?
明年春,会抵它邑,道出庐陵,因求见所谓谦甫者。
至则色愉然而和,气休然以平,收以一而借之二,略其短而不遗其长,果谦甫也。
于是时即焉,则谦甫之奖引日益加甚。
夫以谦甫之贤,在士大夫间当未多其比,其所许可,宜亦不至于妄借。
使庸人腐夫得其一言,尚当刮垢涤污,夸闾巷而诧众凡,况万万有不止乎此者。
他日万一有望乎人者与谦甫居,问其平时所知识,与其尝与游焉,而在所奖借者,虽去之滋久,而隔之弥远,吾固知谦甫独能道吾髣髴,以塞问者之责。
已而与吾身穷达贵贱相为傅会,而无差毫发,则天下言知人者,当自叶公始。
而弇其受知者也,可无勉焉?
谦甫之材能政事,士多能言之。
于其去也,姑诵吾所以得于谦甫者为送。
熙宁丁巳三月日序。
易讲义一 其二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古灵集》卷二二
䷎谦/《(《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
为地山,《谦》。
《谦》次《大有》者,《序卦》意谓:「有大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盖所有既大,守卑谦则吉也。
地山二体,所以为《谦》者,夫山本高而在地之上,今反卑而在地之下,所以为《谦》也。
又九三,一阳爻为五阴之主,居《艮》体之极,《艮》为止,又阳,得位为正,是内有刚德而止于正也。
外体为《坤》,《坤》德柔顺,内有刚德而止于正,外见柔顺以行之,此又见君子之谦德也。
若外虽柔顺而内不刚正而止,则流而为柔邪,无所守也,不足以为谦德也。
夫人之修身待物,欲无悔吝忧患,不可以不持谦德也。
孔子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因次序九卦,其二曰:「《谦》,德之柄」。
盖言文王以圣人之德,居之乱世,故忧危之患,若不持谦以为柄,何以保身而无患?
又曰:「谦尊而光」。
解在《彖辞》。
又曰:「谦以制礼」。
夫圣人制礼,将使人检身无过,其要以谦恭为本。
人有礼则安,故《系辞》曰:「德言盛,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是谦者,礼之本也。
故曰:「谦以制礼」。
谦之于人大矣!
《繇辞》曰:《谦》,亨。
君子有终,吉。
夫人能卑谦为德,以身下物,不自盈满,则物无不与,悔吝不至,此所以亨通也。
《书》曰:「谦受益」。
乃是谦亨之道也。
「君子有终,吉」者,言君子以谦恭为德,以身下物,则天下莫不与之,此所以终享其吉,无有忧患悔吝也。
《彖》曰:《谦》,亨。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孔子断「谦,亨。
君子有终」之义。
夫天至高而居物之上,其气下降而交于地,下降是天之谦也,而三光全,四时行,万物生,其道益光明,此是天道谦而亨也。
夫六气上运,三光下垂,亦是下济。
地道虽处于卑,而其气上跻而交于天。
处卑是地之也,然而气乃上行,以助天生物,此是地道谦而亨也。
言天地者,盖举其大者,有谦德而光亨,则人道用而亨通,固可知也。
既陈天地亨之德,又历陈天地人神之道,皆贵而恶盈,以明谦道之不可不务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
夫天道,阴阳、寒暑迭为盈虚、消长,长极则消,盈极则虚,此是盈则亏之也。
消极则长,虚极则盈,此是谦则益之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亦是亏盈也。
月晦则明复生,是益谦也。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是「天道亏盈而益谦」也。
地道变盈而流谦。
夫地有山川丘陵,至高之处,终必崩陷。
如《诗》曰:「山冢崒崩,高岸为谷」。
《易》曰「城复于隍」,「水盈科而进」,是地之变盈也。
海水至卑,四渎百川之盈满者,莫不流而趋下以益之,此是「变盈流谦」也。
鬼神害盈而福谦。
鬼神之道,见人之盈满者,则阴降祸以害之,《扬子》曰「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是也。
鬼神视不见,听不闻,依人而行。
人有持谦恭者,则阴率福以福之。
石祁子兆于龟,东方朔曰:「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
人道恶盈而好谦。
夫人之情,莫不恶人之自盈满者。
见人之骄亢踰分者,举皆恶之。
《益》上九:「人道恶盈,怨者非一」。
故《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又曰:「莫益之,或系之」。
此皆近乎恶盈也。
《书》曰:「志自满,九族乃离」。
此人道恶盈也。
凡人有谦恭下物者,则人情举皆好乐之,且未闻有卑谦自下者而人恶之,故古之圣贤修身行己,无不知以谦德为本。
故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舜谓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卑宫室,恶衣服,菲饮食。
《礼》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故自谓便人」。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夫谦之道,无问尊卑贵贱,但能持而行之,莫不亨而终吉。
故尊者用之,则其道益光明;
卑者用之,不可得而过越也。
踰,过也。
凡人惟是骄亢盈满,贱而好自贵,卑而好自尊,则为物所恶,有陵犯而过越之者。
若处卑而又谦,物安得而踰焉?
故曰「卑而不可踰」也。
君子之终也。
夫谦,居尊用之则道益光,处卑用之则不可以过,以此知谦之道,是君子保身之终吉也。
此又解《繇辞》「君子有终」也。
尊而居至卑,贵而居至贱,用之无不利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夫山体本高,今下处于地中,《谦》之体也。
又一义:山体本高,今下处于地中,是高者下之也;
地体本卑,今反居于山上,卑者举之也。
夫高者下之,卑者举之,此见益谦之义。
故君子法此卦体,有益卑举下之义。
裒取其盈满者,而增益其寡少者,使之平也。
多犹盈满也。
取富以益贫,损有馀,补不足,皆可推类求之。
称量其物,而均平其施与,不使多者益多,而寡者益寡,而不平也。
故圣贤君子得位行道,不惟以身行谦而有终吉,又知此《谦》卦之义,当抑退骄高盈满之人,而进益谦恭退让之士,平均其泽禄施与也。
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亦近此也。
《书》:「无虐茕独,而畏高明」。
《诗》:「不侮鳏寡,不畏强禦,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王辅嗣注云:「多者用谦以为裒,寡者用谦以为益」。
非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居卦之下,谦矣。
本是阳爻,又以柔也。
惟君子为能用谦,故曰「谦谦君子」。
夫人但患骄矜自满,无谦德,则物不与也。
若能以身下物,谦而又谦,何事之不可济,何险难之不可涉哉?
故此居卑处柔、谦谦之君子,可用此以涉大难,获其吉,有助而无害也。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养也。
初六居《谦》之最下无位之地,未施于物,谦而又谦,姑处卑以自养,其德未足以有为也。
六二:鸣谦,贞吉。
鸣谦者,谓谦之声鸣远闻也。
六二以阴得位,居下体中,是谦而鸣者也。
居中履正而得谦誉,乃是出于中心之正,非要名取誉而得,故曰「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虽有谦德,声誉旁达,茍不由中心之正,则是要名取誉,不足以为贞吉。
今六二居中得位而鸣,是发于中心之中,得此誉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九三,一阳为五阴之主,合居尊位,而下居于三,是有谦德也。
五阴无他阳以分其应,皆宗于己,而己能上承于六四、六五、上六之尊,而下接初六、六二之众,可谓劳矣。
夫能劳而承上接下,其志又谦,以万民之所以归服也。
众阴,犹万民也。
大凡人有善则矜之,有劳则伐之。
今九三劳乘于上下,其劳如此,而能谦巽,不以为德,此所以保位有终而吉也。
禹治九州之水患,三过门而不入,手足胼胝,其劳如此,而不矜其功,故舜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此正是劳谦也。
《系辞》云:「『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此爻以阴居阴,体柔得位,上奉六五之君,下附劳谦之贤,奉上下下,尽夫三德,谦之至也,故无不利。
夫人若体顺居正,顺以事上,恭以接下,何所不利哉?
撝谦者,谓有此三德尽谦之美,举措指撝皆得谦道,动不违于法则也。
《坤》六二:「体顺得中履正,曰无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五本阳位,而以阴体居之,是居尊而能尽谦德者也。
夫居尊御物,不以刚武,而以谦顺,此天下之所归也。
「不富其邻」者,阳为富而阴为虚,今五以谦虚而得民,是不以财富用诸其邻也。
「利用侵伐,无不利」者,夫侵伐者,古先帝王最为难行之事,非有至谦至顺之德,不可以称兵于天下。
故古者有不庭之国,不轨之民,王者必先躬行巽让,修文德以来之;
若其不服,然后可以行师侵伐之也。
若谦德未至,则不可以用侵伐,虽用之,天下之心亦不服从也。
今此六五,居中体柔,谦顺之至,方可利用侵伐,无所不利。
若汤、文王之德,方可当此爻。
汤之时,葛伯不祀,汤事之以牺牲、粢盛,而终不从,然后征之。
故征自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文王以圣人之德,当之乱,内文明而外柔顺,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尽乎谦德,始可以征。
《绵》之诗曰:「昆夷駾矣,惟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皇矣》诗曰:「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俎共,王赫斯怒」。
如汤、文王如此谦恭,然后可用侵伐不服之邦。
舜命,征三苗而不服,益曰:「惟德动天,无远不届。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又言帝舜号泣旻天,至诚感神之事,禹乃班师振旅,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
七旬,有苗格。
禹之圣如此,益以未尽谦德,不可以格有苗。
以此明之,《谦》之六五,体柔居中,尽夫谦道,故利用侵伐不服之国,无不利也。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孔子解《谦》之六五:何以利用侵伐?
盖征不服者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居于上极,以阴得位,体夫正顺,尽谦之美,故曰「鸣谦」。
其谦德著闻如此,亦足以利用行师,然最处于外,非尊位,非如六五可以侵伐天下之不服者,但可以征自己属邑之不服者也。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虽谦而鸣,可以师征,然居非尊位,不得如六五侵伐无不利,故曰「志未得也」,但可以行师征己之邑国而已也。
入闽录淳熙二年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一、《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五
淳熙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早发婺州
二十五里,马海广教寺
三十里,汤塘,入衢州龙游县界。
十五里,宿小龙游。
是日阴,潘叔昌实偕行。
二十二日,十里,湖头。
三十里,龙游县
三十五里,宿安仁
是日阴,时见日,晚雨。
二十三日,三十五里,衢州,谒汪尚书,遂馆于超化寺
哭婺倅舅,遍到外氏诸位,见曹宗总、闻人伯卿、祝汝昭、汝玉、张孟远。
是日早雨,辰后止,晚蒸溽。
未至衢二十里,下道数百步有石岩寺,岩颇敞,然气象庳陋。
二十四日,留超化。
是日雨时作时止。
汪监税筑,舍人之子也。
二十五日,早发衢州
出通道门三里,晋殷将军浩,塑像犹作书空状。
四里,仁尖。
二里,晋殷将军墓,墓在道左,无树林,上有小石屋,乡名庆墙,旧云殷墙,避讳易为庆。
盖往者殷将军故宅,墙垣犹存。
九里,十八里市。
八里,詹家桥。
八里,灵桥。
七里,后溪浮桥。
一里,后溪市。
二里,入江山县界。
土俗穫稻留秆尺馀,束为把藏之,饭甚有味,有以养之故也。
自此至建皆然。
二里,石龟山
五里,吉溪。
溪桥颇长,有马驿。
五里,平坦市。
十五里,宿白肚,屋前溪渚甚胜。
是日早雨,辰止,时见日。
二十六日,五里,江山县
五里,烟萝洞,洞穴隘甚,乱石如羊马。
东岳庙,庙后突星山与骑石山相望,皆奇峭。
一里,东折入仙霞路。
十里,清湖渡。
渡旁丽坦,徐诚叟书院在焉,今为周氏居。
渡溪即山观,略有水石。
十里,三石山。
四里,长台路口,路通处州
四里,檀町。
七里,镇安都。
十五里,江郎山,三峰拔起数百丈,中断如划,天下奇观也。
山下灵石庙,庙庭老樟轮囷,度其围二丈八尺。
过江下市,游祝氏园,见其主人大举。
四里,宿麦岭。
自婺至此皆平土,过此以往,重山复岭,渐类闽中
是日阴,夜大雨。
二十七日,五里,铁炉冈。
五里,红桥渡。
五里,长流。
四里,三坑。
五里,枫岭。
十里,仙霞岭,磴道屈折数里,甚峻,左右皆童山,极目。
五里,桑园岭。
四里,梅岭
二岭间林壑颇胜。
三里,砻溪。
自此路皆并溪,时有佳处。
三里,大千岭。
六里,宿柳树,见福州潘进士子嘉
是日早小雨,已后晴。
二十八日,五里,相亭。
自此路皆并溪,时有佳处。
十五里,小千岭,下岭半,入建宁府浦城县界。
五里,小枫岭。
过岭望浮盖山甚雄秀,石笋石人,石钟石牛,罗列其巅。
五里,茗坑,自此复行驿路。
五里,前汉冯郎中,盖冯唐也。
无碑版,不知始所以立。
二里,梨岭,其高次于西霞。
三里,啸客墓,林麓幽茂。
四里,枸木铺。
三里,回向寺。
十里,山坊。
十里,鱼梁岭。
五里,宿沙溪,面山临流,水木清华,终夜闻溪声。
进士徐良肱来谒。
是日晴,晚雨。
(上阙)非岭也。
七里,井栏源。
六里,大湖岭,上有灵泉庵。
四里,大湖市。
五里,西馆
五里,蔡家洋。
二里,清河桥
三里,濮村。
宿遇新归安张丞体仁,同年也。
是日晴,邂逅李将仕兄弟俨、侃,福州人,皆往赴铨试。
四月初一日,三里,转山头,入五夫路。
三里,陂头,水齧道多断绝。
二里,洪源栅。
五里,源,山径萦纡,涧水交流,声如怒雷。
一里,梨岭,缭绕五六里,所历诸岭,此为最高。
岭脊崇安县界,下岭过双松,一两曲涧,石如磴,数十级,悬溪甚奇。
十里,溪源桥,始至岭足,民家编杉皮障日,朴质可喜。
二里,上岚,林峦秀润,小山石濑点缀,曲有思致。
半里,上岚桥。
一里,上岚岭。
二里,会仙桥
二里,会仙岭。
二里,开善寺
七里,至五夫,访朱元晦,馆于书室。
是日晴。
初二日,见刘监庙珫充甫、刘抚属玶平甫、范仲宣瑄、徐周宾大老、□思作恪。
是日晴。
初三日,游刘氏园,前枕溪,后即屏山,亭榭高下十馀而悠然堂最胜。
遂之报本庵,庵旁两崖,束溪如峡。
同游者朱、二刘、范、潘。
是日晴。
初四日,游密庵,距五夫七里。
庵乃僧道谦所庐,曾大父遗像在焉。
殁馀二十年,庵前数十步,清湍亭,古木四合,泉石甚胜。
绕涧百馀步,昼寒亭,面瀑布。
庵亦幽静,晚遂宿庵中。
同游者朱、二刘、范、潘、徐,而刘、范、徐皆先反。
是日晴。
初五日,自密庵归五夫,见王春卿光朝。
是日早晴晚雨。
初六日(后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