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惟凤师关中1007年 宋 · 释宇昭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孤锡依京侍,诗愁上鬓新。
迹离三辅晚,梦落九江频。
草入松根井,磬通花外邻。
重来知未倦,闲趣自相亲。
寿林大司马四十韵 明 · 郑善夫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少谷集卷六
当代论耆德,先生第一人。
行年老益壮,浴已日犹新。
九牧衣冠胄,三朝柱石臣。
时流立标准,前辈想丰神。
伊昔遭平世,超然充大宾
东寮注柳肃内史陈遵
奇思过常调,修能异等伦。
一生随日驭,十载在成均。
古学薰移俗,名贤类受甄。
牵裾留短草,启事起枯鳞。
琼佩辞仙仗,金陵秉大钧。
岂无云锦线,可补舜衣鹑。
鸿运丁天厌,元龟卜世屯。
文狸翔粉堞,玉玦下枫宸。
温国言归洛,宣尼罢问津。
岁功成者退,初服誓当伸。
几杖苍生慕,松筠白发亲。
起居全矍铄,容色愈温纯。
不论临卑幼,都如饮酪醇。
达尊人代少,幽意岁华频。
寄癖泉山麓,移舟越水滨。
犹能作小楷,亦称戴高巾。
奚用推洪范,终然比大椿。
寿临文彦博,子得范纯仁
极北陈情切,滇南税驾真。
言将欢菽水,不是忆鲈莼。
臣父深思子,臣儿愿委身。
明王念勋旧,温语蔼丝纶。
李密近还蜀,张良未谢秦。
银鱼绾房杜,玉树集陈荀。
莱䌽偏宜晚,潘舆每及晨。
风吹绿野暮,花发锦堂春。
刺史宣前烈,春官振后尘。
品题惟凤鸟,图画必麒麟。
二月山川丽,全闽气象臻。
嵩乎钟匪物,甫也降兹辰。
度曲来鹓鹤,称杯拜缙绅。
龙门登尚忝,骥尾附何因。
感激吾将仕,沾濡俗到淳。
太平若有象,早晚下蒲轮。
尺凫敬身过湖登慈云岭观废石龙净胜院崖上北宋僧冲羽书唐右补阙梁肃心印铭下方家峪寻刘娘子寺已废惟凤凰泉犹存饭于观音洞僧舍而归得诗三首 其一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招手湖南畔,平芜净可亲。
雾窥山半面,水照鹤双身。
野艇容茶具,长桥响钓轮。
慈云三度谒,也胜埽门人。
尺凫敬身过湖登慈云岭观废石龙净胜院崖上北宋僧冲羽书唐右补阙梁肃心印铭下方家峪寻刘娘子寺已废惟凤凰泉犹存饭于观音洞僧舍而归得诗三首 其二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畏险须扶掖,上头云倒飞。
寒林正摇落,幽趣得因依。
龙蜕莓崖积,狐踪莽径微。
劖铭辨温媪,弹指昔游非。
尺凫敬身过湖登慈云岭观废石龙净胜院崖上北宋僧冲羽书唐右补阙梁肃心印铭下方家峪寻刘娘子寺已废惟凤凰泉犹存饭于观音洞僧舍而归得诗三首 其三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禅栖谁再搆,妃子有前踪。
竹影思遗帔,泉根没废钟。
饭馀香印断,樵罢漆灯逢。
剩得啼乌在,年年怨此峰。
臞庵 明 · 庄昶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定山集卷三
平生真面目,分付几峰烟。
病里歌惟凤,人间亦天。
坎离吾药妙,山水尔贤。
醉盎还谁我,梧桐月满川。
题夏颐贞西畴草堂 元末明初 · 贝琼
 押尤韵
九山惟凤皇,突兀尊中卣。
山断忽平野,四水东南流
海潮日夜至,新沙成故洲。
爱此斗绝境,遂与长沮游。
蒺藜苦满道,相率开西畴
俗类,无历知春秋。
风寒禾黍熟,雨多桑柘稠。
土芝颇益气,玉延亦可羞。
过从有耆老,请谒无王侯。
四时共相保,千岁非所忧。
如何万里客,日暮行未休。
骑虎不得下,短衣归饭牛。
惟凤师四明 北宋 · 释智圆
 押词韵第十一部
未识凤师面,早熟凤师名。
毓灵本岷峨,弱冠游神京。
出处忌非类,交结皆名卿。
高谈骇众听,雅唱归群英。
曩岁来浙阳,相逢水心亭(自注:乐天水心亭,今水心寺是也。)
论怀道且同,对坐眼弥青。
寻幽泛轻舟,待月步闲庭。
翌日倏分携,南北各如萍。
我寻住孤山,师亦往东明
人间一为别,天上七周星。
江湖既相望,喣沫安足评。
今年春之暮,草堂花飘零。
睡起乍凭栏,竹外闻人声。
忽报凤师至,屣履出相迎。
借问胡为来,告我以其诚。
度支司外计(自注:转输方度支也。),夕拜临兹城(自注:太守王给事也。)
二贤俱我旧,故得寻其盟。
夏来西湖西,为邻乐幽贞。
朝登隐君堂(自注:林公逋也。),暮叩中庸扃(自注:予之自号也。)
引望云山遥,销暑风清。
论诗贵无邪,体道极无形。
倏忽时节移,秋风拂檐楹。
趋装俄告别,鄞江指归程。
适来既无事,适去岂关情。
孤帆侵晓飞,归橹连宵鸣。
风波视世态,水月悟浮荣。
仍知皋鹤性,不为尘网萦。
惟凤师 北宋 · 释保暹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草径通深院,秋来心更闲。
城中无旧识,门外是他山。
究寂生吟思,持斋得病颜。
寒宵多约我,静话出人间。
赠清隐(原作寺,据山谷集改)正禅师(原注:熙宁元年叶县作。)1068年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清隐开山有胜缘,南山松竹上参天。
擗开华岳三峰手,参得浮山九带禅。
水鸟风林成佛事,粥鱼斋鼓到江船。
异时折脚铛安稳,更种平湖十顷莲。
戎州无等院题名元符元年九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六、《山谷年谱》卷二七
元符始元重九日,同僧在纯、道人唐履、举子蔡相、张溥、子相、侄桓步自无等院,登永安门,游息此寺。
僧惟凤、修义、居泰、宗善观甘泉甃井,回,乃见东坡道人题云。
低徊其下,久之不能去。
责授涪州别驾戎州安置黄庭坚鲁直书。
明大师塔铭元符三年十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六、《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二
大师号无演,出于天彭张氏。
幼童英烈,不甘处俗。
年十五,弃家事承天院宝梵大师昭符,符记之曰:「此子他日法中龙象也」。
年二十,以诵经落发,受《首楞严经》于继舒。
舒没,卒业于惟凤文昭,受《圆觉经》、《肇论》于省身,受《华严法界观》、《起信论》于晓颜,受《唯识》、《百法论》于延庆
凡此诸师,皆声名籍籍,师必妙得其家风然后已。
又从诸儒讲学,于书无所不观,于文无所不能,至于曲艺,学则无所不妙解。
清献赵公始请师登法席,师于《楞严》了义,指掌极谈,席下道俗,如饮醇酒,无不心醉,如肉贯串,处处同其义味。
盖于此一经,心融形释,出入内外篇籍,风行电击,无不如意。
又尝问道于禅师惟迪、惟胜,师默然心许曰:「此自在吾术内矣」。
又作大悲观世音化相,宇以崇阁,极天下之竘工珍材,二十馀年乃成,人以为庄严之冠,不知师之游戏也。
中年喜葛洪《内篇》,延异人谲士,将以丹石伏物,皆为黄金。
或取其金而畔去,师不悔不怒,他日遇之,礼之如初。
此可以观其德性也。
宝梵既没,二亲又耄期去世,乃谋南游,曰:「吾闻南方大士,有若祖心,有若克文,有若善本,皆命世亚圣大人也,不可不行观道焉」。
元符三年五月,道出戎州,始识之。
卓乎伟哉,其非凡器也!
是岁四月甲辰,憩渝州觉林禅院,不疾而逝化。
腊三十有七。
其法子曰圜、曰雨、曰观、曰镫、曰印、曰本、曰顗,以其年十月丙午,奉师遗骨,藏于宝梵师塔之西,而来乞铭。
铭曰:
蜕蝉于东,归骨于西。
皆我法界,不憾不疑。
诸子矫矫,不尚有造,其能似之。
麟斋记绍兴十六年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二、《斐然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二五三九
麟龙凤龟,动物之殊尤者耳。
既以灵目之,又称瑞焉,太平而后见,非若凡物可力致也。
今易得莫如龟,而龙也人亦多见之,惟麟与凤则自周已来未尝有睹其羽毛色象者。
汉获一角兽为之改元,兽之一角者众矣,又安知麟之不两角而斛觠䚘觡也?
故史氏曰「获一角兽」,盖麟云者弗然之词也。
惟凤亦然。
宣帝时凤凰娄集,而少府宋畴因讥被贬,不待后世然后知其为鹖爵矣。
孝宣治号中兴,然任刑馀,尚法律,不以中车府令为龟监,四三良臣死非其罪,而风俗尤薄,水旱灾异见于魏相之奏,决不足以震珍产,效九苞。
又况茂陵多欲奢泰,穷兵四伐,海内虚耗,盗贼半天下,几与祖龙同辙,麟何为而至哉?
故必圣如虞舜《箫韶》九奏,而后凤凰来仪,必道如文王,《关雎》之化成,而后麟为之应,不可诬也。
由是观之,史载龙见于某江某水某井中,当时以为美谈者,殆亦可豢之龙,必非神龙。
而九畴所寓、《禹贡》所锡、宁王所宝之大龟,定非卜人朝钻暮灼、枯肠朽骨之凡龟。
盖物有同类而殊能者,宰予所以兴拔萃之叹也。
大龟神龙真之不浪出,审矣。
然则鲁哀公之时周公之衰已久,于是而获麟,何也?
曰:麟非为鲁哀,乃为仲尼耳。
仲尼大圣之人也,《春秋》圣治之法也,以大圣之人立圣治之法,虽享帝于郊,未足以方其精神之所感动也;
虽升中于天,未足以喻其和气之所薰蒸也。
四灵皆至,然后为宜,曾是一麟,而曰多乎?
惟麟为仲尼出,所以仲尼识之,不为鲁哀公出,所以鲁人不识也。
仲尼历聘七十馀国,无所钩用,高蹈如耦耕,贵卿如武叔,从游如微生亩,多智如晏婴,皆不能知也,而麟乃独知之。
谓彼不知者不如一麟,是人而不灵也,乌乎可?
谓彼聪明辩达万物之灵也,而曾不知孔子,是果麟之弗若也,乌乎不可?
麟乎麟乎,得不为灵智之瑞乎?
韩退之曰:「麟之形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故虽有麟,亦不知其为麟也」。
又曰:「麟之为麟,以德不以形」。
然说麟之诗者,谓其角端有肉,无事于触,而其趾不践生草,其定题也,亦必有异焉。
此既言其形矣,若其德非神灵智识,何以名之?
先儒谓仲尼感而作《春秋》,曰:「麟出非其时,圣人以自况」。
此说非也。
仲尼述宪乎帝王,诏教乎万代,岂以身之不遇,感而著书,与愤世疾邪者比?
正使麟适不出,《春秋》遂不作乎?
故知《春秋》非本于麟,盖经济无施而寓于笔削,性命道德莫不中正,礼乐法度莫不备善,俊良贤杰莫不章陟,谗恶慝奸莫不讨弃,玑衡七政莫不齐叙,山川动植莫不繁庑,横目黔首莫不率化,蛮夷戎狄莫不宾服。
厥志既定,同符于尧舜成康,为天下万世太平熙洽之原。
于是麟出而为之祥应,此理昭灼炳著,无可疑者。
以为未然,则亦未得其门,不哜其胾耳。
沙阳张时子发治《春秋》学,以麟名其所居斋,谒余记之。
子发潜心日久,圣人宏规大用,妙意精义当自得之,无以进焉,姑为麟说,以表其在棷之珍,而笃其下帷之趣云。
温州僧正持正大师行业记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五、《芝园集》卷上
大观元年九月十五日午未间,永嘉僧正持正律师归寂于城西之寿圣院。
前三日,命众僧讽《十六观》、《弥陀》等经,师亦合掌虔恭,随声而和。
将终,乃指西向云:「此吾所归处也」。
良久奄然息绝。
至十月二十三日,茶毗于西郊,发棺投炬,肤体如生,唇颊如红莲
火灭,得舍利不胜数。
至明年某月某日,葬遗骨于西岑驻旌亭之南郊,立塔以识之。
亲度上首曰知孟,具状先师平生行业,求文为记。
予尊僧正实为先达,僧正视予不以晚辈,抑与师有旧,故不敢辞。
师讳灵玩,字占叔,本郡宋氏子。
童年厌世,礼开元寺妙明僧正昙可为师,二十三试经业,得剃度。
当年纳具戒,即有志于学。
闻天台真悟律师辟绛纱于钱唐,遂与同友仲卿而就学焉。
敏锐剋勤,寸阴不废,儒老百氏,馀力旁求。
当时卿、玩之名,藉藉称于教肆。
既而还乡,卿乃导诱亲族,重建戒坛
坛成未几,不幸早世。
其先,坛上不立佛像,师欲立之,而众议纷挐,是否未决。
师于众中袖出《戒坛经》證之,众遂默伏。
自是坛场制度一禀于师,仍立南山祖堂于坛院之左。
既而学业内充,名闻外溢,于是众命住本寺教院。
法明忠老当代之名匠,一日过门,正当讲次,因而就听讲罢,执师手曰:「吾乡善讲,唯师一人而已」。
自后凡有登门,指令从师先学戒律,然后可习经论。
次住永安常宁律院,又迁东安教院,复迁杭州普宁寺,寻归本寂禅院,后居大云律省。
师以不倦诲人,来学辐凑,舍宇为之不容。
众信倾财,鼎新盖造,不数载而成。
因命演法处为毗尼讲堂,塑律宗祖像列祀于阁,置律乘教藏缄于丈室。
自此人皆号为毗尼师焉
郡倅唐公彀举师为僧判,次迁副僧正
郡守张公济性严少交游,待师独厚,又迁都僧正,给帖令揭额为十方律院。
郡守杨公蟠知师公正,凡僧门事尽委处断,仍为亲书额字,赠《毗尼讲堂诗》,见于《永嘉百咏》。
大夫吴公君平赞师画像,盛称其美。
自僧判至都正,掌握教门二十馀年,略无遗缺。
数以病辞,后方获免。
师昔尝临坛度戒,位在第三。
知郡石公景立以为度戒事重,宜选德人,馀皆黜退,独留师一人,仍推为坛长,万口皆谓纲纪坛场得其人矣。
师少居学地,不惮劳苦,至于祖师三大部、本讲十记,诸馀卷帙,皆亲手书之。
逮本寺遭爇,悉为煨烬,复出钱唐传写,以备检阅
师讲学外,于西方净业信愿甚笃,尝命工绘弥陀、观音、势至三圣像,随身奉事,至老愈勤。
凡有少善,悉严净域,故随处坐卧,面不背西。
日诵《弥陀经》四十八遍,酷爱飞山《往生传》,镂板印施,为众销释。
讲《行事钞》十五过,《羯磨疏》七过,《戒本疏》八过,诸小部帙不可悉数。
自馀《法华》、《光明》、《十六观》、《普贤行愿》诸小经咒,日别看诵,以为常业。
凡所施物,随得随散,衣盂之外,唯教乘数百轴耳。
登门受道,前后往来二千馀人,散布诸方,分灯传化。
俗寿七十六,僧腊五十三。
评曰:弃俗为道,其要在三:一曰行己,二曰利他,三曰护法。
窃惟僧正自入道至终,禀律奉戒,不亏其节,不辱其身,礼诵焚修,日无虚度,则其行己不为不勤矣。
尝患乡闾律学不振,远涉江山,寻师受业,晨夕讲演,训诱来蒙,故使南山宗部遐迩获闻,流演无穷,由师为始,则其利它不为不博矣。
四十馀年弘阐律藏,播迁南北,一志流通,魁镇教门,肃清海众,主持坛席,纠正轨仪,法轻生,死而后已,则其护法不为不笃矣。
晚年谢事,退养幽居,建志存诚,专期西迈,临终正念,奄尔迁神。
逮至荼毗,道俗奔赴,众睹异相,追慕哀号。
斯可谓始卒两全,美善俱尽。
存诚法,孰能至于此哉?
于戏!
人有片善,犹足可绝,况备斯众德,而无述乎?
故直笔编其始末,以俟异日作传者云。
梅花集句 其一百五十九 南宋 · 李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客路逢人少,春城不尽头。
无风花自落,何处避春愁惟凤上官良史杜子野顾况
至钱君瑞壶天因题云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林下中餐后,登临思渺然。
扪萝循鸟道,著屐到壶天。
要地无闲日,新晴有乱蝉。
主人贪贵达,灯火照青编贾岛张君量翁元广李彭惟凤郑谷郑谷晓莹
宝溪道中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径直夫何细,云山知几重。
朱门均白屋,红叶间青松
野火烧冈草,残阳下远峰。
伤心绕村落,倦客独携筇诚斋贾岛徐俯郑谷贾岛惟凤郑谷晓莹
惟凤终南山 宋 · 释希昼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阙内寒生早,南山万木凋。
长空人望绝,积雪独寻遥。
静息非同隐,闲吟忽背樵。
几侵峰顶月,相念起中宵。
惟凤师终南1006年 宋 · 释文兆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终南关内见,寒翠叠空虚。
明代谁招隐,深秋自卜居。
宵晴吟洞月,日晓饭溪蔬。
此后嫌名出,应无入阙书。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此诗收于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题作〈瀛涯渔唱〉。编者按:此诗以下至「中虚」五十首,原属《小琉球漫志》第四卷〈瀛涯渔唱〉(上)。) 其八十二 清 · 朱仕玠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原属《小琉球漫志》第五卷〈瀛涯渔唱〉(下)。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漫称膏壤事耕深,再熟田畴力不任。
惟有东西二港地,小春时节出秧针(作者注:「台地止一熟,惟凤山东西港间有再熟者。早冬种于十月,收于三四月,亦惟东西港可种。」)。(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