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僧尼道士等年十岁取逐处纲维寺主结罪委保诏咸平四年四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宋会要辑稿》道释一之一七(第八册第七八七七页)
在京并府略外县僧、尼、道士女冠下行者、童子、长发等,今后实年十岁,取逐处纲维寺主结罪委保,委是正身,方得系帐。
仍须定法名申官,不得将小名供报
尼年十五,僧年十八,方许剃度受戒。
道士女冠即依旧例,十八许受戒。
不得交互礼师,擅移院舍。
如本师身亡,或移居院宇,即仰逐时申官,候改正帐籍,方得回礼师。
迁移居处所有转念经纸数、卷数,一准久例施行,更不增减。
丙申秋八月渔溪驿驿旧有数株尝题诗记今无有也二首 其二 1056年8月 北宋 · 蔡襄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梅花不复见,况乃扳花人。
花飞别故树,粉黛化为尘。
秋风捲落叶,虫豸鸣悲辛。
昏鸦投旧巢,匹侣自相亲。
缺月行复满,归云本无垠。
因题忆花篇,此意难重陈。
庄上人归云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青锁晓开残雨上,烟鬟春解笑声中。
丛林今日犹雌伏,膺简当年是法雄
露碗忆尝安乐味,锦笼曾著瑞香武林本作红)
何时玉钵青林下,与子婆娑小立同。
侍者长沙归云居来辞且乞偈余敛目想见清自遥田庄拄策而上将及到天亭回视诸峰如关种所作庐山夕阳图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到天亭下开春晓,丛摺万峰螺髻青。
瘦策缘云上峰顶,为谁妆点夕阳屏。
僧归云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四部
和气津津出眉宇,平生快活随缘住。
忆昨思山林下来,如今却向城中去。
燕子初飞帘幕风,海棠睡重清明雨。
重唱龙山诸佛机,红尘动处云成缕。
题云居弘觉禅师语录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石门文字禅》卷二五
悟本禅师设五位法门以发挥石头大师之妙,大率约体用为五法,更互主客,隐显相参,借言以显无言。
然言中无言之趣妙至幽玄,故其问答之贵亲,正如君臣之贵合。
于是翕然宗以为洞上玄风,出其门下者应机酬诘,务以秀丽严峻之语相高,尚使人放身,如览花葩之开妍,烟云之秾纤,而仰拂秋之螺峰,染春之鸭波,划刻百出,必欲合其法而后已。
忽其绳墨,以登其门者,则非吾属也。
而云居弘觉禅师,盖其徒之秀杰者,乃独不然。
其演法之辨,应机之词,朴古自在,随意所划。
如世之良医坐于药肆中,病而诣者,信手与之,药至病愈。
常谓其徒曰:「佛法无多事,行得即是。
汝但作佛,莫愁佛不解语。
古人纯素任真,有所问诘,木头碌砖,随意答之,实无巧妙,大底渠脚根下稳当。
苟不如此,虽说得如花锦,无益也」。
余常怪洞山嗣法者,如本寂、道全居遁休静之徒,光大于世者三十馀人,观其施为,提演宗脉,无敢冒规致之外者。
而膺公乃尔殊异,岂所谓得所以言,言不必同者欤?
余追蹑其意,以谓大法本体,离言句相。
宗师设立,盖一期救学苟简不审、专己臆断之弊而已。
法久必坏,使天下后世眩疑自退,守言而失宗,无所质辨为可惜也。
故其超然法立如此,而公之子简亦相与振成之。
是知俾明悟者,知大法非拘于语言,而借言以显发者也。
尝与人论至此,其人凌凭其气,而面颈发热,曰:「医智百巧,志诬先德」。
诟骂而去。
吁嗟,使弘不死,且闻余之说,以为知言者。
今其道愈陵迟,至于列位之名件,亦讹乱不次。
如正中偏,偏中正,又正中来,偏中至,然后以兼中到,总成五。
今乃易偏中至为兼中矣,不晓其何义耶?
而老师大衲亦恬然不知怪,为可笑也。
虽然弘一矫之,则洞山之道,不转顾地而尽,宁有今日耶?
出游五首 其三 1204年9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山有篮舆步有舟,放翁身健得闲游。
羊牛点点日将夕,蒲柳萧萧天正
细径僧归云外寺,疏灯人语酒家楼。
归途更爱湖桥月,独倚阑干为小留。
斯远不至登溪亭有怀并属云台刘先生三首 其一 南宋 · 赵蕃
 押侵韵
落日照溪谷,寒光摇树林。
宿鸟投密枝,归云释遥岑。
馀辉尚燠背,纤月忽在襟。
可人期不来,何以写我心。
近者且若此,悠悠望西南。
归云禅师丛林辨佞篇淳熙九年三月 南宋 · 释彦岑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佛世之远,正宗淡薄,浇漓风行,无所不至。
前辈彫谢,后世无闻,丛林典刑,几至扫地。
纵有扶救之者,返以为蛮子也。
余观疏山本禅师《辨佞》,词远而意广,深切著明,极能箴其病。
第为妄庸辈知识暗短,醉心于邪佞之域,必以醍醐为毒药也。
淳熙壬寅上巳圆极彦岑书于江左五峰
按:《丛林盛事》卷上,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一套第一册。
栖霞四首 其二 宋 · 周文璞
吾与空门友,相扶历芳甸。
天机久深妙,梵本亦贯穿。
徐驰得幽欣,济胜惬孤愿。
宿芽发轻苞,寒卉抱短艳。
鹿走风生林,僧归云入殿。
寺从齐梁来,诸彦题品遍。
安知千岁后,未叹陵谷变
访僧归云 南宋 · 陶崇
 押曷韵
閒过选佛场,归云翠如泼。
入门偶有言,启颊师便喝。
掩耳煨炉,但把火深拨。
呼童酌玉虹,注之旃檀钵。
嘘灰然微红,横铛水煎活。
酣登甲亭,双眸为之豁。
鸟啼空山幽,翔来集木末。
风月一何佳,团圞共披抹。
悠然澹忘归,于兹得解脱。
归云壁上人游方归 南宋 · 薛嵎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亦是无心出,不如归意闲。
一身随铁锡,十载住金山
定石沾花雨,清斋带病颜。
常云迷觉路,只在片言间。
归云师赋野航 南宋 · 薛嵎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遇坎乘流,谁能舍迹求。
即空皆是境,大渡本无舟。
风浪随机息,乾坤任泡浮。
可怜迷岸者,漂荡几时休。
净土院舍田记1286年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八、《碧梧玩芳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院更唐宋,且将五百年,前人之述备矣。
盖尝以檀法度人,施者无翼而翔,不踵而至。
乾道辛卯,有初施田者,僧真悟大师道崇丐文于吾伯祖潜溪翁,翁为说偈言云:「信心生供养,念起即无穷。
我田无穷年,我福亦无尽」。
自后迨今百有十六年,由朱君纯仁而降,长者李公以建殿及诸佛菩萨像施;
毛君自任以建三门、创弥陀殿施;
王君曰平夫、曰立夫以金刚像施;
曰宰、曰彬之、曰立夫,又皆以田施。
而余兄弟暨昭文、文忠、南康公,又皆以题扁施。
凡施之事,田为大院之僧如本宏、普顺、普润者,皆肃肃然奉其教,无敢越规矩准绳。
且将修彼之礼以耕之,陈彼之义以种之,讲彼之学以耨之。
于是又介吾犹子,奉潜溪翁遗文,谒余而请记。
余观多田翁尽东其亩,祖也传之孙,三世希不失矣;
父也传之子,再世希不失矣。
孰能更千百年不坏、不灭,如浮屠氏之为乎?
潜溪翁之言,验于是矣。
虽然,谓僧而可无田乎?
则彼之人,固自为大言曰:「我师之教尽虚空,遍法界皆吾福田耳。
释迦云: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乞食王舍城中。
王舍城,即吾田也。
国一师径山千馀众,寺无常产,庖廪不继,山之神龙,实助缘化,山龙即吾田也。
吾之田,若恒河沙数
历僧祇劫,是可限以顷亩,裁以岁月乎」?
谓僧而可有田乎?
则吾之人又律以正论曰:梵居者僧,野耕者民。
必也复而室家,还而冠巾,而后畀而田畴。
室家之不复,冠巾之不还,而田畴是畀,僧而民乎?
民而僧乎?
虽然,姑舍是。
僧之祈余曰:吾因檀施助缘,建弥陀诞节,修西方净土胜缘,其田得米三十斛有奇,是所为谒记者也夫。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此净土说也。
我无秽行之稊稗,人获无量之果报,此福田说也。
施福田,修净土,庸何讥焉?
彼将慊于不耕而食也。
于是取檀施之田,自耕而食之,以逃吾人之讥可也。
古德云:「诸方说禅,浑浑何似?
我怕饥种田」。
此语真实有味。
或问莘郊乐之道于某禅师,答曰:「江上一犁春雨,良以耕食凿饮,道在其中」。
于吾儒之说,未大戾也。
姑以是文之,可乎?
后之观文者,将无谓其附会空玉之谈乎?
抑亦不乖圣人之道乎?
是未可知也。
安得起潜溪翁于九原,再拜而质之。
鄱江楼 宋末元初 · 黎廷瑞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江城一登眺,寒色有无间。
帆拂沙头树,僧归云外山
楼高西照急,叶尽北风閒。
世事何时足,悠悠飞鸟还。
烟寺晚钟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山寺钟敲晚照残,僧归云暝费跻攀。
浮屠屹立巅崖顶,恰在烟岚紫翠间。
南峰归云庵 宋末元初 · 宋无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云伴老僧居翠微,老僧应共白云飞。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岩石室 其二 元 · 陈樵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洞天无暑亦无寒,淑气芳风不出山。
扫叶僧归云未湿,卖花人去蝶先还。
满庭修竹下黄叶,千岁古松生绿烟。
尽道雪中依裸壤,我疑夏室是冰天。
林子苍玄妙寺值雨 元 · 卢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两袖薰风缓辔游,粤王城下少淹留。
客衣半湿松花雨,鹤影先分竹院秋。
采药僧归云外路,吟诗人倚树间楼。
凭君汲取前溪水,为洗尘中浩荡愁。
碧云寺 明 · 童佩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障子学芙蓉,僧归云几重。
西来留白马,东去拱苍龙。
锁千林翠,山藏满寺钟。
却嫌香积水,流出世人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