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复天童第二书 北宋 · 释知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四、《缁林尺牍》第一八页
二月初七日延庆院住持、传天台教观比丘知礼,再裁书于天童堂上大禅师丈室:比者累接真缄,颇彰深意。
前书谓,《指要》所引三人得法全不据文,乃是道听途说,采乎鄙俚之谈。
盖由不晓斯文出自《圭峰后集》,只齐曾见,非彼所闻,故以长书,责无实證。
今知所出,合耻鲜闻,如何却斥圭峰,弃乎援据?
噫!
过而不改,斯成过也。
且如《指要》所引,非无所以。
盖智者立《法华》绝待十妙、止观圆顿十乘,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二句之文而为网格,诚非二法相合名即,故不可以断證明之;
亦非一法翻转名即,故不可以迷悟示之。
烦恼非定本无,菩提非定本有,故用「烦恼即菩提」等绝其言诠,寂其思虑,俾妙解圆明,妙行密契,妙理顿显故也。
以天台宗教陵迟之际,《圭峰后集》流衍来吴,禅讲之徒多所宗尚,咸云达磨印于二祖,本无烦恼,元是菩提,方为得髓,智者所说,既同道育之解,乃成得肉之言。
鄙僧忝嗣台宗,得无伤痛?
况闻点授,粗见否臧,遂于《指要》文中,对扬厥旨。
何任唇吻之便,而浪有所讥?
且夫分宗受法,传教接人,人据圭峰难于本教,岂不依教而返破之?
斯皆扶树本宗,勉励初学,證悟之际,彼此岂存。
前所谓设化之法,大体合然。
悉檀被机,四随益物,不得其意,信有狐疑。
洎观捐身断臂之心,如负芒刺之语,后五百岁能几人乎?
省己扶宗,既能如此,于他护法,岂得周遮。
冀禅师博览本宗,善扬祖道,无得阻他释难,便成立我化功。
蒙索报音,讵可缄默。
不宣。
延庆院住持、传天台教观比丘知礼稽首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