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坡门酬唱集序绍熙元年五月 南宋 · 张叔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四
诗人酬唱,盛于元祐间
自鲁直、后山宗主二苏,旁与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李方叔驰骛相先后,萃一时名流,悉出苏公门下。
嘻,其盛欤!
余少喜学诗,尝泛观众作,因之溯流寻源,窃恨坡公诗有唱而无和,或和而不知其唱。
每开卷虽凝思遐想,茫无依据。
至蒐取他集,才互见一二,复恨不获睹其全也。
将类聚俾成一家,辄局于官守,且未暇。
岁在己酉,朅来豫章机幕邵君叔义隆兴同升,出示巨编,目曰《坡门酬唱》,乃苏文忠公与其弟黄门,偕鲁直而下六君子者,迭为往复,总成六百六十篇。
幸矣,余之嗜乡偶与叔义同,而精敏不逮远矣。
夫以数十年玩味之馀,与欲为而未即遂者,一旦欣快,所遇若可矜而振之也。
乌知无复有同志者兴不可得见之叹?
遂命工锓木,以广其传。
绍熙元年五月二十四日永嘉张叔椿书于观风堂
按:《坡门酬唱集》卷首,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宋刊本。
邵叔义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五
所喻日用工夫,如此数语诚是要切,然亦须真践其实,乃为有益。
不然徒为墙屋标榜,反招讥讪也。
邵叔义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五
子静书来,殊无义理,每为闭匿,不敢广以示人。
不谓渠乃自暴扬如此。
然此事理甚明,识者自当知之。
当时若便不答,却不得也。
所与左右书,渠亦录来,想甚得意。
大率渠有文字,多即传播四出,唯恐人不知。
此其常态,亦不足深怪。
吾人所学,却且要自家识见分明,持守正当,深当以此等气象举止为戒耳。
《太极》等书四种谩附呈,恐有所疑,却望疏示,徐丞处想时有便也。
大年极荷留念,想且留番阳也。
邵叔义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五
远辱惠书,良厚意。
而长笺短幅,表里殚尽,尤见雅志之高远也。
高侯教士养民之绩已悉书之,如来喻之云矣。
但衰晚多病,目瞽神昏,序事之外,无能有所发明,此为愧耳。
至于高侯之所以教与足下之所以学,亦恨未得其详。
然窃意必欲实为此学,亦当有以自致其力于日用之间,存心养气,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后可得。
决非一旦慨然永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
邵叔义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五
窃闻下车以来究心职业,设施注措类非俗吏之所能者,甚善甚盛。
委喻祠记,深认不鄙。
初以衰病之馀,心力衰耗,兼前后欠人文字颇多,不敢率尔承当。
又念题目甚佳,却欲附名其间,使后人知贤大夫用心之所在。
但见有一二文字未竟,度须更数日方得下笔。
九月间更令一介往山间取之为幸。
絜矩之义,乃少日闻之先友范公名如圭字伯达,其说如此。
义理切当,援据分明,先儒训说皆未及也。
今得仁者表而出之,岂惟学者之幸,盖今百里之人与异时临莅所及无不蒙被其泽,幸甚幸甚!
大学》鄙说旧本纰陋不足观,近年屡加刊订,似颇得圣贤之遗意。
匆匆,未暇抄录求教,临风不胜倾想之剧!
坡门酬唱集引绍熙元年四月 宋 · 邵浩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二
绍兴戊寅,浩年未冠,乃何幸得肄业于成均,朝齑暮盐,知有科举计耳,古文诗章未暇也。
隆兴癸未,始得第以归,有以诗篇来求和者,则藐不知所向。
于是取两苏公之诗读之,因得窃窥两公少年时交游未甚广,往往自为师友,兄唱则弟和,弟作则兄酬,用事趁韵,莫不字字稳律,或隐去题目读之,则不知其孰为唱、孰为酬,盖无纤毫斧凿痕迹。
其妙如此,浩心焉好之,为之讽诵谛绎,至忘寝食者几年,始仅能与人相应和,为韵语。
既又念两公之门下士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陈无己、李方叔,所谓六君子者,凡其片言只字,既皆足以名世,则其平日属和两公之诗与其自为往复,决非偶然者,因尽摭而录之,曰《苏门酬唱》。
独恨方叔有酬无唱,盖其晚出,相与游从之日浅也。
无事展卷,则两公六君子之怡怡偲偲,宛然气象在目,神交意往,直若与之承欢接辞于元祐盛际,岂特为赓和助耶!
淳熙己酉,浩官于豫章,临江谢公自中丞尚书,均逸来归,浩出此编,公喜甚,为作序,且曰:「谓之《苏门酬唱》,则两公并立,不如俾老仙专之,更曰《坡门酬唱》,何如」?
浩曰:「唯唯」。
绍熙庚戌四月一日金华邵浩(《坡门酬唱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静嘉堂秘籍志》卷四。祝尚书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