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差官措置涪泸南平军御笔大观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
西南夷赴涪、泸、南平军纳土归顺。
三州地里辽远,泸州又隶梓州路,相望隔越,抚纳劳徕,守佐之臣未必能办其事。
新附之民,初归王化,苟失其情,使其心悔,非率服蛮夷之道。
涪州已差庞恭孙外,泸州赵遹南平崔于坚前去,专一措置,仍疾速施行。
赵遹等诏政和五年三月庚辰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晏州夷贼失于镇抚,致兹结约侵犯城砦。
此虽斩获首级,残烧仓囤,尚虑出没未已,浸生边患。
赵遹、贾宗谅限指挥到日,立便带兵甲离泸州江安县,审度事宜。
如夷贼尚敢猖獗,出没未已,即仰前去掩杀,不得轻易落贼奸便。
如逗留不进,有失机会,更致滋长,当议并行军法。
如已退散著业,或悔过归降,即不得邀求功赏,别致引惹生事,务要边界早获安堵。
仍先具节目措置次第入急递闻奏,馀遵依逐次指挥,仍仰贾宗谅赵遹节制。
攻讨晏州夷贼手诏政和五年七月辛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晏州夷贼自招抚后来辄敢结集背誓,攻犯城堡,比虽屡获失利以归,缘出没不定,长宁一带未得安堵。
渝盟犯顺,师出有名。
可依赵遹所奏,乘时攻讨。
除已差永兴秦凤路兵马外,更泾原路三千人、环庆路二千人并步人前去应副。
指挥到,仰本路帅臣选差曾经战阵兵将官,每一千人作一番,管押赴泸南听候使唤,限五日起发。
仍以赵遹泸南招讨制使王育、马觉为同统制,雷迪、丁升卿军前承受,孙义叟、王良弼应副钱粮,王育以下并听赵遹节制。
禁乱除暴,事非获已,帝王之师,举必万全,蜀道险阻,利在设伏,间探向导,所宜尽心,毋得轻易堕贼之计。
晏州夷贼有胁从之人,如能悔过自新,即许招降,免行诛戮,并与原释,用示不杀之意。
赵遹政和五年五月甲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访闻晏州夷人近复结集凶徒约数千人,经过乐共城,攻围镇溪堡,钞略盐客,杀伤取财,出没未已。
口血未乾,背盟若此,岂可信其誓约,罢兵弛备?
赵遹体究今来作过因依,多方讲画制禦事宜,探赜夷情,区别叛服,结其心腹,离其党类,务要夷贼畏怀,一方早得安贴。
纵敌生患,国有军法,必不赦汝。
仍未得擅离彼界,候一向定叠,奏听指挥,仍令赵遹亲书知禀闻奏。
赵遹政和五年六月戊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华夷异俗,皆吾赤子,叛而不讨,何以示威?
服而不舍,何以示怀?
招安抚定,各以著业。
守禦既固,约束已信,乃复兴数万之师,夫驮百倍邀功不毛之地,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杀戮生灵,骚动西土,非计之得也。
秦凤马步军如未使唤,不用勾集。
别有条画,疾速具奏。
赵遹政和五年六月丁卯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契勘夷人订誓之后,尚未宁息,伺隙侵掠,复出为恶。
岂吾人有以扰之,或拊循有所未至耶?
彰善瘅恶,悉去其附丽,俾之内属,斯亦得其策。
然乘机用间,弭以官赏,使生熟夷人自为向背,因以知彼虚实,探彼动静。
尔乃措置其当,定计于早,使曲在彼,不其善欤?
倘先自起衅,务为奇巧,以速后患,悔不可及。
赵遹御笔政和五年十月辛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览所奏,诸路兵马节次已到军前,尚云受甲,择日进发,未见进讨。
兵家所贵神速,兵留两月,坐耗刍粮,逗留犹豫不切进兵,非便。
所虑粮道窘乏,夷贼觇窥,益肆猖獗,非计之得。
指挥到,速具已未出师并稽滞因依,及夷人动息实状、胜负次第,火急逐一条件入急递奏。
永兴军路选兵备赵遹勾抽使唤诏政和五年七月壬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永兴军路都总管司选差兵二千人,差近官兵一员统押,祗备赵遹勾抽使唤。
赵遹政和五年九月乙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夷贼背盟犯顺,人神共弃,料其所部不满万兵,况跳梁逾时,困弊已甚。
付卿以西州精锐之兵,委卿以统制之重,声势张大,震动远近,彼必过为堤备,以待我师。
气久则不壮,情见则不神,诸路之师如已会合,乘机进讨,必多方以误之,毋或失时,久稽天诛。
酋豪授首,则胁从可贷,因粮与众,就建城寨,底定一方,永固吾圉。
军事前机日具奏来。
奖谕赵遹敕书政和五年十一月丙戌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晏州夷贼以蕞尔数囤之地,蜂集蚁聚之众,负义背恩,逐利侵暴,既盟复叛,毒螫踰时。
卿怀敌忾之气,守忠壮之节,数上封章,请加攻讨。
玺书报可,动中机会。
干戈所麾,势如破竹,斩馘献俘以数千计,焚荡聚落几三十城。
捷音屡奏,朕用叹嘉。
已降诏旨,先次赐将士等银合茶药特支,以激士气,非常例也。
将士有功,疾速奏来,高爵厚禄,朕所不吝。
然战胜易,守胜难,攻城略地,腹背是虞,谨护粮道,审是走集,毋使贼计蹑其堕归。
无约请和,在所深虑。
所得囤度可据守,即以便宜兴筑,犄角相望,如受降城,不复使夷獠为患,是为上策。
边徼早寒,师不久暴,速底平定,副予注意。
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泸州修城政和七年 北宋 · 孙羲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政和六年正月二十九日枢密院劄子:「奉御笔处分,泸南疆理益广,泸州城壁非壮丽何以守禦,且示威蛮夷?
孙羲叟检会赵遹、康师鲁已得指挥,支拨军兴所馀钱粮,选官差人,严立近限,修完了当,具合用料次及已兴工役逐旬具奏」。
寻遵奉圣训施行。
寻具画一奏闻,乞依赵遹元检计一百三十七万二千三百五十七工,人工钱粮材料等价钱共二十五万五十四贯九百一十一文。
分为二十料,攒并日限修筑,约限半年了当。
后奉圣旨依奏。
自被受御笔后来,移牒转运司,取拨军兴所馀钱粮,一面选官差人,于诸处置买材木,入山采打石条,和顾人工。
及将所修城壁周围一千二百四十九丈,分为二十料,内东壁濒江一带,以石砌堤,就上筑城;
其馀西、南、北三面,并筑土城,皆起屋盖护。
城宇屋团、敌马面瓮、城门楼等,工力浩大,日役兵匠七千馀人,若稍失关防,则人工偷惰,枉费钱粮。
三月一日下手兴工修筑,至十月十五日毕工。
寻关牒本路廉访使者郭卫,依御笔处分覆按讫,除已画图进呈外,伏自兴役以来,春夏日永,无人偷惰,日夕比较工课,备见董役官吏用心,别无枉费工料。
都役过人工兵匠六十二万五百七十六工半,比赵遹元计料减省得七十五万四千八百一十六工半。
其钱粮除桩留支用外,约有馀剩数月,寻于十一月二十二日措画具状奏闻讫,那移应副支使
内一项,契勘今来城壁虽了,向去年深风雨所加舍屋楼橹,亦要修换,理当随手完葺。
若候关转运司支拨系省钱,检计问难,经涉岁月寖久,损动所费愈多。
今相度欲乞于修城馀剩钱粮内拨三万贯桩充修城本钱,依回易库条例,每岁收息专充增修城支使,若辄将他用者,乞依闰正月十三日圣旨指挥,以自盗论。
仍委提刑司廉访使者常切觉察,点检施行。
至今年正月初五日,承政和六年十二月八日尚书省劄子,十二月五日奉圣旨依奏。
七年立石。
按:永乐《泸州志》卷一,缪荃孙辑、民国成都铅印本。
泸南奏捷乞许拜表称贺奏政和六年十二月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二、《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三七(第八册第七七八五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睹泸南招讨制使赵遹奏:攻讨晏州夷,焚烧落浓囤等钱粮仓廪舍屋约至万间,获致孳生粮斛不可计数,其巢穴悉已焚荡。
乞拜表称贺。
题宋人画赵遹泸南平夷(是卷旧署为宋徽宗李嵩画合卷今證其伪改署宋人画赵遹泸南平夷图并题以句)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七
画出宋人笔法诚,底须假借李嵩(是卷帧首有笃恭二大字中段画人物宫阙及出师破敌诸景而未署名卷末有元余阙跋云经历赵君康自述其先世清献公有第在衢因兄弟庐墓县令旌表其门称为世孝后于徽宗政和五年泸南招讨遹以破敌功召对问其家世赐以御书笃恭二字因倩李嵩补绘为图装卷属为之跋云云今阅画笔古雅浑厚非宋人不能而笃恭二字迥不类徽宗瘦金笔法疑出赝作因命文臣考订乃知此图系赵遹晏州夷人卜漏故事与宋史本传所载俱相吻合益信出宋人手笔矣惟云李嵩所画则大不然更令详按诸书缕析跋證卷尾以求一是)
瘦金那冠明仁殿(笃恭二字非徽宗瘦金书更有可證者所书纸幅系元代所制明仁殿龙笺中有金字印记见陶宗仪辍耕录王士点禁扁二书元纸安得宋书其伪不待辨而自明矣),飞火似宗即墨城(按宋史赵遹传云欲袭取卜漏以土丁习险而山多生猱乃遣丁伐去蒙密缘石挽而上捕得猱数十头束麻作炬灌以膏蜡缚猱背夜遣丁负绳梯挈猱而上及贼栅然炬猱热狂跳贼庐舍皆猱窜其上火辄发猱益惊火益炽麾军蹑云梯攻其前贼赴火堕崖死者不可计俘斩数千人卜漏突围走追获之晏州平盖袭用田单火牛之策而不知大有乖谬者向作书光武大破莽兵于昆阳事谓范晔称莽军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以助威此语失之不经观于田单火牛益足證虎豹之乌有盖牛为六畜之一束兵于角束韦于尾燃之必向前奔而敌骇此事之所有也虎豹野兽也柙而畜之或可岂能听人之束首尾乎一出柙必乱奔横跳或且噬启柙之人已之军先自乱其尚能威慑前敌乎火猱之事何异虎豹知其必出诞论矣)
自是平夷嘉智勇,故当守节表坚贞赵遹传内又称卜漏反时知砦高公老遁其妻宗女也为夷所虏不辱而死及晏州平诏赠节义族姬以旌之是以图中首段即画一大第门有绰楔上题旌表节孝仁慈六字而赵康遂以此为附会张本耳总之此卷全系赵康欲表扬先代为此虚诬但自元至今已阅五百馀年即赝鼎亦属古物况画幅为宋人之笔尤不易得而昔人戡乱之功守身之节亦善善欲长者所当嘉尚是以登之石渠非仅誇鉴赏之精审而已)
欲长善善弆宝笈,正论非誇赏鉴精。
按:右绘宋赵遹晏州卜漏事帧首有笃恭二大字末有元余阙明沐昕吴讷三跋皆以为宋徽宗李嵩画上宣示(臣)等谓画笔浑厚气韵古雅非宋人不能到但笃恭字决非瘦金体而诸跋亦有可疑命考證史传进呈指示既御制七言律题其端详加辨證臣等缕析条系缀跋于后谨按图虽通景而分写事实各具段落證以宋史本传无不吻合第一段绘高公老妻赵氏旌节事第二段绘功成入对除兵部尚书事事在后而图居前所以重朝命荣君宠也第三段灌莽槎蘖或植或仆万夫邪许之状则传所云泸帅贾宗谅以敛竹木扰夷部夷人咸怨也第四段立麾列骑鼓行前进迓师者踵至则传所云晏州卜漏反诏罢宗谅泸南招讨使攻克村囤诸落也第五段峭壁万仞林箐蒙密登者居顶相接则卜漏于轮缚大囤事也第六段兜鍪露坐弓矢林立俘者系组泥首于前则追禽卜漏于轮多囤事也盖彼时人亲见故详尽若此而旧以为李嵩画按图绘宝鉴南宋光宁理三朝画院待诏徽宗政和五年下距理宗宝庆元年凡百有九年安有为之补图之理又赵抃衢州人其子㞦见本传孙景云侄嶙见本集今墓犹在衢而开封人里居不同其时代亦不至祖孙之远盖赵康后裔自托清献以为遥遥华胄因家有先世旧图遂以当时内殿名笺伪作徽宗书以芗其事而不知即明仁殿三字适自呈其伪作也余阙跋字体与它刻相类通显宁不知其时殿名所以作此语者忠义人于它人假御书混祖系不忍加以驳正而末云经历君自述其颠末如此以示微词至沐昕为明成祖婿吴讷宣德时人相去既远讹以传讹更不深考耳我皇上于一展卷之际斥伪致疑不差铢黍固由圣鉴精确实本典学崇深而诗中引田单之火牛辟昆阳之虎豹盖牛为畜兽或可  致用若猱则与虎豹同一野性诗云升木尚须教而后能岂有捕得生猱即堪驯扰之事旁通曲證所以破范蔚宗之谬而托克托之袭诚足息躗言而阐至理若夫嘉赵遹之劳表赵氏之节即一零缣断楮中而见其大斯所以为人伦之至立言之宗也欤(臣)和珅(臣)彭元瑞(臣)董诰拜手稽首恭跋
补咏安南战图六律 其三 寿昌江之战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
总兵尚维升副将庆成等带兵兼程前进五鼓至寿昌江时值重雾瀰漫阮兵猝不及防伤死不计其数馀众拚命逃窜挤断浮桥我兵斫竹编筏刻即夺江而前无不馀勇可贾
三江横亘此为唇,固守群撄最要津。
乘雾定方掩牙帐,渡泸卜漏失重垠(阮众满拟大兵由一路前进是以设寨屯劄希截官军粮运不料大兵各路俱进无从掩袭因退保寿昌市球富良三江以为坚拒之计及尚维升庆成等连夜带兵一千二百名兼程前进五鼓抵寿昌江岸乘雾歼戮浮桥既断立即斫竹编筏迅刻渡江奋勇进𠞰阮众所恃之险已夺其一自此遂成破竹之势拟之唐苏定方乘雾袭颉利牙帐宋赵遹计破泸戎卜漏恃险事颇觉相类)
攻坚悉锐已夺魄,砍竹编槎可当(去声)䑳。
将领前驱众军奋,嘉其同是汉军人尚维升乃国初所封平南王尚可喜之后裔与庆成同系汉军此番奋力均堪嘉予
直龙图阁梓州路运副赵遹集贤殿修撰路运使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忠惠集》卷二
昔先王勉励在服,制为德赏,无敢以其作好轻用。
唯是车服之宠,曰天命有德,将实代天鉴观而与之,可轻乎哉!
朕躬率是道,以视群臣。
汝将事于蜀,显有丕绩。
秘殿之职,华国之选,朕非以是私汝,亦非以是徒宠汝为也。
其思所以畀汝者。
宋敕赠少师思国公田祐恭墓志铭绍兴二十六年 南宋 · 于观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九、同治《酉阳州志》卷三
通侍大夫、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州事、充夔州路兵马钤辖、燕珍洲南平军沿边都巡检使、赠正任保康军承宣使、再赠开府仪同三司少师思国公,以绍兴二十四年秋七月九日薨。
十有七日,诸孤奉襄事,葬公于婺川县归义西山之原,附祖茔也。
时观备员黔贰,熟闻公之威名重望,仁恩厚泽,恨不及见,而公已殂。
未几,其子汝端以门人李庄述平昔所纪公之事实,属观求状。
观念公之勋业众所著见,以才拙固辞,不获,敢重违其诚乎!
谨按事实,田氏田,妫姓,世为京兆人
武王封舜之后于陈,春秋时陈公子完如齐,子孙大食采于田而命氏。
厥后将有穰苴,相有千秋,皆显名于时。
唐有天下,始祖克昌方陟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
侨寄日久,遂卜筑于思州,安土占籍,民于南鄙。
历数世,安定思义能以恩威结服夷民,朝廷嘉之,就掌一方事,为大首领,即唐永隆年也。
所著钟铭,于今犹存。
宋隆兴,以忠武效能著,代不乏人。
曾祖考正允以武勇闻,远迩知畏。
庆历八年秋七月,收溱南叛寇王贵千传鲁等。
祖考□□言动公正,表仪边俗。
考定基勇而有谋,授义军兵马使
熙宁间被命广源之乱。
元丰初泸南叛寇,奏公之文有曰:「思之义兵,聚如云,散如鸦,用偏架之弩,射无不中,中无不死」。
上曰:「神兵无以加也」。
累功加都指挥使,赠武略郎
公讳祐恭,字子礼,威名有素。
未受命间,闻靖州失警,以急来告,乃父当行,阻疾弗克进,公曰:「谚有之:『养子所以防老也』。
吾引辞难乎?
代父而往,死无悔矣」。
元符二年,以善干蛊授教练使
政和二年,黄阳洞酋首冉万花四族不轨,侵犯黔州,残民掠物,大为边害。
郡将陈括知公之雄,乃召委其事。
公既承命,躬领家僮,自备糗粮,收冉万花,俘杨文胜、冉万尞、万朝、路洗王等,归至郡城,戮于藁街。
朝廷褒其忠勇,特授成忠郎,充思州边面巡检
五年,统义兵策应泸南,解梅岭堡之围,以功转忠训郎
继而讨晏州贼,以功转武翼郎
六年,干理播州边,转武节郎
七年,安定播州,遏绝杨维聪之暴,以功转武翼大夫,加荣州刺史
八年,救石泉军,至白沙寨,战退戎兵,以功迁武节大夫
凯还被召赴阙,迁武德大夫
重和元年,建筑思州有劳,迁武功大夫
宣和元年,授泸州兵马钤辖
再承诏朝参,加忠州团练使,赐金带器币等物,宠赉优隆。
朝辞,加贵州防禦使,差充成都府路兵马都监同管路巡检、刺州住劄。
以母老乞免,再充思州边面巡检
建炎二年,兼知婺川县事。
公化□未宁,知兵不可戢,且遇时乏军储,以万缗献助,朝廷以为有忧国之心,升右武大夫
王辟归州,图入蜀,哨聚者众,其锋甚锐。
公统兵收王辟,复收郡邑,蜀赖以安。
绍兴元年,覃恩迁中亮大夫,再赐金带金币。
已而桑仲、郭希叛于吴山,图蜀,与王辟同而军势倍之。
公复统兵击破,迁正侍大夫,以功转五官。
绍兴二年,以保蜀劳绩加华州观察使
三年,金人侵犯梁洋,四川宣抚处置使张浚会集诸路将帅禦之,公被檄,行无逗遛。
既至,金人望风退走,赏军器鞍马等物,迁通侍大夫、知思州军州事。
七年,朝廷以公抚循夷民,备见勋劳,赐玺书金带。
明年以母忧解官,又明年被命起复,仍领州事。
十一年,以累大功加边郡承宣使,又迁奉宁承宣使
二十四年以疾薨于正寝,赠正任保康军承宣使
赠七子恩泽,乃命子汝端袭守。
后以两郊大礼恩,赠开府仪同三司少师思国公。
初,公之生,明满于室。
后数月,考妣笃于农桑,襁负而行,遇一老父,视之诧曰:「此儿骨气不凡,必兴家门,勿轻易之」。
俄而不见老父之何适。
及长,禀赋殊特,才气过人,行己纯朴,发言简当,处众以宽,待下以仁,事君以忠义,治郡以公勤,廉谨律身,机变临事,不学而动合古人之作。
公用兵既久,奇功浸多,朋友问所能,答曰:「吾素不读兵书,夫复何所能?
但于戎马间闻达者论曰:『谋定后战,勇冠三军』。
每深效之,是以取胜耳」。
泸南叛寇之役也,卜漏负固,据险以老我师,大将赵遹问计于公:「何日可破」?
公曰:「不踰翌日,但迟明盛疑兵为攻屯之势,无察吾行,一举而胜」。
喜曰:「此乃密机,诸人莫及矣」。
公领锐兵,自绝径徙峻崖。
军不盈伍,扪萝攀木,丙夜登,达旦疑兵鼓噪。
公破屯焚栅,出贼意外,卜漏无敢动,至有从天上来之语,遂一举而胜,果如前约。
议者以比李愬夜至垂瓠城擒吴元济
此公之有谋者也。
吴山之役,郭希众已至油口,大师张上行速欲收讨,召公至夔,促其行师曰:「希众之帜不可捷图,公将如之何」?
公曰:「不旬间当以捷闻」。
遂伏兵舳舻,冒涨而下。
才抵油口,望见贼势甚众,遂命其子汝端率兵遵陆,截其要冲,诱之以战。
公乃移舟石门,迎其来道。
贼觉,众自溃乱,反覆受击,俘馘不可胜数,其后投崖入水又不知几何。
追及归州,贼以隔水难济,略不为备,公结筏夜渡,复捣其营。
比及贼平,不踰十日,议者以比李靖乘水传垒擒萧铣
此公之有勇也。
方北兵深入,盗据中原,公痛愤之,必期扫荡妖氛,肃静夷夏,乃叠上表章,愿欲自效。
会朝有和议,弗所志,公太息曰:「吾能知不获施,虏之幸矣」。
公慨然于施惠,专勤于向善,凡宾客踵门,亲戚来归,以寒苦告者赠以衣帛,以饥歉告者赠以菽粟,以贫乏告者赠以货财,殊无吝色。
伏中闻饥,遽命开仓以济贫乏。
宿者乡民多有借贷,其契券命火焚之无留,且曰:「吾岂可重利轻身,以此遗忧于人」?
其施惠类如此。
名山胜地,琳宫梵宇,或舍良田,或立浮屠,或铸洪钟,或建宝藏。
一功一德,祈求之意即非觊觎私门之福,皆以祝君王之万寿。
善类如此。
方无事,会堡寨僚属,置酒为欢,即席言曰:「吾与诸君皆以武弁进身,比肩岁久,吾当以髦辞职。
诸君方壮年,各宜协心,捍卫边徼,不容有二,勉之哉」!
及疾,召子孙立于前,诫曰:「吾自入仕仅五十年,历事三朝,治郡九域,建功立业,始终如一。
今爵高禄厚,无愧无怍。
尔等子孙当效祖考,勤脩乃职,惟忠惟孝,惟仁惟义,惟惠惟养,谨守边方,安集居民。
匪懈匪怠,勿违,吾其阴相尔也」。
子孙潸然奉教训,公乃瞑目,享年八十。
公娶邓氏,累封恭人,赠溱国夫人
子五人,孙十二人,曾孙十三人。
绍兴二十四年冬葬公于归义乡祖茔之侧。
公亡未踰岁,郡效林蛮之间,旗帜隐显,有出伍之状。
一日,溪夷相犯,闻公引军压境,遂更相慑服,民从以安。
乃为祠堂于水东梵宇,以备瞻仰,旱潦祈祷,常获昭应
九月之忌辰,远近生熟夷獠溪洞、境上居民,不约而会,皆共携香纸,结为一社,诣公祠前稽颡奏献,各祈保祐而去。
初公之未亡也,夷栅种族或相仇杀,其寨首领谕以祸福,凌以军旅,终莫能折服其心,惟示公之文押,则皆惊曰:「吾父知也」。
遂不敢动。
其威瞻夷狄如此。
呜呼!
公之为人,生为夷民信服,死为夷民钦畏,可谓安边之良将也。
观谨依事实叙之,以俟大手笔铭焉。
绍兴二十六年冬月吉日,于观撰。
铭曰:
维思为州,实古黔中
田氏世领,肇唐永隆
有闻家声,刻铭在钟。
传逮正允,当宋熙丰。
夷乱剪寇,庸亢厥宗。
云聚鸦散,军虓臣雄。
庆流三世,生少师公。
子礼其字,讳曰祐恭。
孝不辞难,代父匪躬。
冉万四族,梁螖𧊂,戮于藁街,资公折冲。
卜漏围,晏州讨凶。
安宁播城,遏绝维聪。
乡国连筑,白沙退戎。
击走郭希,挫桑仲锋。
不一其书,韪哉骏功。
再朝阙廷,晋接舂容。
锡赐承宣,赠开仪同
踵冠三少,剖符腰金。
治郡国域,禄厚爵穷。
策勋立业,无愧始终。
少师之生,勇气贯虹。
死而不泯,神民与通。
旗帜显隐,悦犹公逄。
溪夷震詟,风静四封。
何以致之,曰惟一忠。
咨以云来,无忝乃翁。
监此诗铭,永永无穷。
朝请郎、知重府、行夔州路提刑提举事、黔州别驾于观撰。
按:嘉靖《思南府志》卷一,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赵遹所受徽宗皇帝御笔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八、《耻堂存稿》卷五
延康殿学士赵遹,行事班班载于《国史》。
尝两帅真定,其始帅也,奏不可轻信童贯规取全燕以开边隙,其再帅也,奏不可谓敌人不知存亡,遽增边戍以兆衅端。
二奏皆恳切有忠君忧国之诚,独所谓谏伐辽之疏载于《北盟编》者则未见,岂太史氏网罗放失有未至乎?
政和间童贯谋北伐,诸路已调兵矣,会陶悦使敌还,言敌未有衅,徽庙乃诏沿边攒那军兵上边防托指挥更不施行。
今阅所受御笔,即此时所降也。
真定时,北事有萌而未盛,去,事始大炽。
呜呼,使当时受任之臣皆如之老成持重,不徇奸臣,中天之祸岂至此哉!
景定四年秋九月,前史官臣高斯得拜手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