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皇第二十六子椅特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嘉国公食邑食实封政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宋大诏令集》卷三三
门下:亲其亲而爱物,圣王知当务之先;
幼吾幼以及人,天下格时雍之易。
上穹之右序,锡景祚之蕃昌。
则百斯男,茂本支于奕世;
大启尔宇,崇屏翰于多方。
肆扬显綍之恩,用亶外朝之听。
皇第二十六子椅庆承玉府,粹毓珠潢。
乃寝乃兴,蚤发梦熊之吉;
克岐克嶷,密符带韣之祥。
赋覃吁载路之声,拥敦厚攸宜之福。
大圭不瑑,质全天地之自然;
黄钟为宫,气得阴阳之至正。
涓日将成于左鬌,制名喜见于西阶
肇朌受祉之荣,式协相攸之乐。
牙璋治守,统冯翊之雄藩;
金路建公,胙峨眉之名壤。
驭贵兼隆于亚保,畴租仍赋于爰田。
彊万年磐石之宗,壮百辟维城之势。
于戏!
根仁义之性,必因其材而笃焉;
教诗礼之文,可以有志于学矣。
以辅成于德器,用保固于寿祺。
可。
罢修蕃衍北宅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二、《宋会要辑稿》帝系二之二二(第一册第五五页)
蕃衍北宅罢修,已修者逐局拘收,未修者近已迁移,民舍依旧给还。
将来皇子出閤日,可于十位内居止,不须创建府第。
平阳郡可以与祁王同居,南康郡可以与康王同居,郓国公可以与景王同居,韩国公可以与济王同居,建安郡可以于已废撷景西园嘉国公同居,馀三人尚襁褓,第八位便可以三人同居,温国公可以与沂王同居。
和州防禦使少师赵公伯骕神道碑嘉泰四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六、《平园续稿》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太祖皇帝七世孙、和州防禦使提举佑神观、赠少师讳伯骕字希远,系出燕懿王
王生彰化军节度使惟忠,彰化宣城侯从谨,号宣州位
宣城崇国孝恭公世恬,崇国嘉国公令晙嘉国左朝奉郎、赠太中大夫子笈。
太中第四子。
硕人刘氏,毅肃公昌祚孙。
绍兴初,以嘉国遗奏补承节郎,监绍兴府馀姚县酒税。
枢密韩公肖胄以一代人物荐于朝,历监临安府市舶务湖州商税、临安浙江税。
高宗米芾字,常奉诏书崇国志铭,真迹进御,喜曰:「令晙及从苏轼、黄庭坚,故子侄皆业儒,朕在宫邸知之」。
召对,待以家人礼,赐带赐第,屡侍清燕,改侍卫司马干办公事、浙西安抚司干官
隆兴二年夏,擢本路兵马副都监,兼职德寿宫,进兵马钤辖
乾道六年,金国遣耶律子敬、张仅来贺会庆节,假泉州观察使知閤门事,充接送馆伴副使
使者闻公议论激昂,甚加敬惮。
初,孝宗锐欲恢复,用宿将李显忠、邵宏渊大举北伐。
虽二将失律,王师自溃,然威灵所加,中原多响应者。
虏由是委曲求和,上亦思蓄锐再举,始姑从之。
当时虏求海、泗,我若求巩、洛,如郑璧许田,于理为长。
况彼以太上为兄,书仪一用敌国,岁币复损十万,已许其大,岂计受书细礼?
此自谋臣欲速,无远虑之失也。
是夏,上命起居舍人范成大充泛使议二事。
许迁徽宗钦宗梓宫,至于受书亦无峻拒意。
寻遣中书舍人赵雄贺金主生日,选公为副,南渡宗室北使自公始。
十一月己巳,某夜直玉堂,大珰霍汝弼出御札云:「生辰使兼赍国书一封,理会受书,卿可拟进」。
立具草付汝弼,明言:「尊卑分定,或校等威;
叔侄情亲,岂嫌坐起」?
上批付宰执商议。
二劄并得家藏。
后四日召见,褒谕云:「卿能道朕心中事」。
因宣示成大所携回书,读讫奏:「臣不知彼说陵寝,岂可止及受书」?
上谓难为辞。
奏云:「容臣与宰执谋,别作意度」。
退至东堂,而商议之批已先下。
某添一联云:「惟列圣久安之陵寝,既难一旦而辄
则靖康未返之衣冠,讵敢先期而独请」?
宰执难之。
七年正月等行。
壬辰宰执谓予:「对境果移文问二事,悔不用君言」。
予云:「幸未出境,宜易国书,而檄对境所问已附贺生辰使副,仍录本付等,毋如吕夷简不使富弼知书意也」。
诸公大以为然。
奏遣密院使臣追及等于盱眙,虏自此始无说。
前公与陛辞,上以贺书授,别缄授公。
虏遣卢玑乌林答仲杰接伴,知持礼特用宗室,待遇加厚。
父老亦叹曰:「此我家天族也」。
老妪有流涕奉壶浆者。
至保州驿,公率官属望国初先茔御庄悽怆稽首,人为动色。
公与辈在道诚意相孚,问此行无他求否,公及别缄。
始闻盱眙之檄,喜公无隐,亦颇通情。
尝语公:「南朝移司马屯金陵,似将迁都,又濠州人夜劫静安镇马,杀死军兵,无乃求衅,有诸乎」?
先是盱眙守龚次金禁止骑兵作过人,犯者必斩。
公携印榜示,且谓渝盟不在移屯动观听,等皆冰释。
暨入见,与公各进国书,入辞亦各受答书。
公再三奏从违,其宣徽使敬嗣晖传命云已载书中。
劳还,上悦,自武翼郎超转武翼大夫,俄升本路副总管
公赞帅优支将士餐钱,精教阅,明阶级,捕逃亡,禁私役。
一日内教,上谓骁勇不减三衙,褒谕帅守赵磻老磻老归功于公,特领荣州刺史
淳熙五年,公子司农寺主簿师𢍰轮对,上曰:「卿父宗英,旦夕烦一出」。
明日遣内侍问公:「浙东、西阙使,惟卿所择」。
提点浙西刑狱,转忠州团练使
时议分屯四明水军于平江许浦,委公相视。
公言:「沿浦泥沙胶舟,利屯轻舠,若战舰当泊青龙镇」。
诏可。
郭大用代子友为统帅,欲毁民居,夷丘墓,缮营垒。
公请市间田,公私便之。
苏、湖阙守,公皆兼摄,昼夜服勤,庭无留讼,洁己裕民,财用赡足。
江阴士人吴姓者,罪当杖而情可恕,公缓之,迄用赦原。
吴兴学生犯法,公命教授笞以学规。
爱惜士类如此。
或得盗贼囊橐,锄治不少恕。
特转武功大夫和州防禦使,以勤瘁得足疾。
七年,师𢍰接伴金国贺正者,上命「过平江为朕属卿父谨疾自爱」,许送伴回程少留。
八年,天庆观火焚正殿,公籍黄冠私帑一新之。
上赐笔「金阙寥阳宝殿」,并亲札赐万缗助修饰。
行在阙尹,上欲用公,固辞,诏令奏事,留奉内祠
九年正月特落阶官,以正任升提举宫观,张灯宴客,自歌所制乐府,酒罢欲寝,无疾而逝,十一日也。
讣闻,两宫轸悼,赐仙器以敛,年五十有九。
是岁三月三日,葬平江府吴县至德乡观音山
十一年,师𢍰用大礼恩乞易公文阶,换通议大夫,累赠至少师
初娶阳氏,广西盐干革之女,先二十四年卒;
再娶刘氏,昭怀皇后仪王安成曾孙,后公十七年卒,皆自恭人累赠秦国、齐国夫人,并祔葬焉。
二子:师𢍰,以文采第进士,才猷历内外要剧,尝守临安,历工、户二部侍郎,今以龙图阁待制帅维扬;
师弇,武经郎、新常州兵马钤辖
五女:长适训武郎董班迪功郎湖州乌程主簿李秀实,再寡;
次适故通直郎、知江阴县陈㞳;
次适武功大夫主管佑神观张延裕;
次适文林郎、新临安府观察推官胡如祖;
次适故承节郎寄班祗候续湜。
孙男三人:希苍,承直郎建康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书写机宜文字
希虞,故保义郎、监潭州南岳庙
希祐,文林郎太平州芜湖县
女二人:长适从政郎、监绍兴府诸暨县中浦犒赏酒库杨训
次适宣教郎、知绍兴府嵊县詹乂民,亡矣。
公风神警迈,性识明敏,束发丧父,毁瘠过哀。
既娶,与秦国事母孝敬。
兄没,抚孤侄过己子,割俸助嫂。
盖自太中继登儒科,仕止佐州,笃意教子孙。
至公博洽酝藉,长于歌诗,心画取法晋唐,时游戏于丹青。
食客常满坐,罗列书画弓刀自娱,而无声色之奉。
疏财重义,欲种德遗后世,家无馀赀。
高宗知其居狭隘,辍地基于比邻,仍给工役费以益之。
甫落成,而师𢍰唱名在丙科,又摘御前闻喜宴诗,大书「荣」榜其楼。
后数日,孝宗宣引,奖其义方之训。
两朝宸章,充满箧笥,士艳其荣。
自号无隐居士,有诗词十二卷藏于家。
予久与公父子同朝,至是扬帅按赠典,子为侍从,父及三少,乃以族人故中书舍人彦中所次行实请碑墓隧,为之铭曰:
唐兴圣典,姑臧攸自。
历世惟七,揆实贤裔。
人门第一,蕃酋知贵。
洵美亚师,有华帝系。
名闻幽燕,厥亦肤使。
仅登捍防,丕载高位。
允显令子,一品追襚。
勒铭昭之,前修是继。
景升太尉孙登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三 古像类
契阔王孙魂梦劳,京华一日重游遨。
图书不惜黄金费,歌舞何妨箓佩高。
月到南楼卧吹笛,花残曲几醉挥毫。
如何爱著须臾懒,不使苏门对楚骚。
留题景升北窗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南楼吹笛何人怨,北窗垂杨永日閒。
何用绿杨高百尺,诗情笔趣总相关。
威德军节度使嘉国公诗集序1128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嵩山文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窃以艺祖受天丕命,臣妾万方,干戈不试。
太宗、仁宗尚文崇儒,不待浸昌,荡然百年鲸鲵,一日悉仪孔鸾,天下纯归王道,大夫学士耻言财利而识廉耻。
矧在宗室子孙,冠婚车服饮食,纤悉毕仰县官,殆不知其货利于我何为者。
礼义积而文章出矣,盖不知有一经之士而备五经名目。
尚书》始或尽瘁于所难,而远究科斗古文篆籀。
从上之好而学虞永兴书,往往逼金石,其飞白则众且尽善矣,是岂出于他哉?
不强以法度,不冒以官职,人得日竭其聪明,优游于所好也。
上以岁时锡宴广内,用家人礼,笑语尽醉,即席赋诗,罚其未成者。
于时法度莫我阻,而亦弗官之,吾荣也。
不知何事,此风顿息,宗子翘然陋昔之人,其言则高矣。
有能不外慕、不近名,兀兀若终身无恨者,其惟故通州防禦使、赠威德军节度使、追封嘉国公令畯乎
景升为人孝友恭敬,无他好,而唯学之嗜,忘寒暑昼夜疾病也。
居有高楼,程课不下,手抄卷轴,戢戢笋束,不知几十百之多也。
每见而叹之曰:「少年举子而发愤,白首腐儒欲罢而不能,其在王孙何有?
抑可以观祖宗之遗泽乎」!
间取古今法书图画自娱乐,曰:「彼之所得,亦吾所能也。
吾志之鼓吹,有诗存焉;
吾诗之丹青,有画存焉。
以故其诗闲而有风,不勤意而趣远,若愿而无所求。
余每谓前不亲炙于梅圣俞,后不曲从于黄鲁直,他人未易景升之识也。
予交于景升父子间,自予抱病逃难,远旅海陵,因其丹青而益爱其诗,不鼓以吹,而忘吾干戈垂死之厄,爽然自位于升平之时也。
子子笈请予题于编首,其可辞之!
建炎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米元章赵景升1114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嵩山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富县
通州防禦使令晙既窆孝恭公之志铭,雪泪而言曰:「卜日有期,因使刻画未工,播传且不远广,二恨没身,将无以赎」。
乃移诸横石,增笔墨之美,而施则无穷,君子于是知孝恭之所以为孝恭者。
既自躬之,复见其子之源流,可胜道哉!
伏念燕懿王体貌魁伟,谨慎寡言,好读书,无犬马之玩,是孝恭之所自邪!
政和四年甲午六月戊午嵩山晁说之题。
聚奎堂碑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五、《攻愧集》卷六○
兵部尚书赵师𢍰谓臣钥曰:「淳熙初年,龙集乙未,高宗德寿宫,先臣和州防禦使赠少师伯骕久被眷顾,师𢍰由锁应赐进士出身,德寿喜甚,谓其有子。
赐金更新所居,增创一楼,以『荣』书其榜。
盖摭孝宗圣制闻喜宴诗「桂林争占一枝荣」之句而宠之。
庆元改元师𢍰卜筑吴门之昼锦坊,辟堂曰『聚奎』,奉先世前后所藏真迹。
匪惟侈云汉昭回之盛,抑取窦俨所谓「五星聚奎,天下太平」之义。
累圣崇儒右文,高视千古,盖天人之符应也。
主上误加奖拔,寖尘禁近,尝因奏对,以宸翰为请,上首肯再三。
嘉定二年冬,起家长武部,兼天府
明年正月,见于便殿,昧死申言,上又许之。
七月甲寅中使宣谕,拜三大字之赐。
未几,又锡三扁,曰『宗表』,曰『玉辉』,曰『与閒』。
锓镂髹饰,皆出尚方,恍然从天而下。
周章踧踖,感激自誓,思所报称。
移刊乐石,愿有以记之」。
臣辞不获,窃考所元,盖非一日。
国家亲睦九族,恩礼兼备,神明之胄繁衍盛大。
教养既至,人才辈出。
献词章,躬课试,承平百年,史不绝书。
崇国公世恬好学绩文,有声前朝。
徽皇命翰林学士承旨郑居中为志铭,知淮阳军米芾书丹。
其子开府仪同三司嘉国公令晙及从苏轼、黄庭坚游,刻而龛诸睦亲北宅之壁间。
嘉国之子通判泰州子笈陪从康邸,最膺顾遇,又见所书而爱之。
绍兴间既得墨本,访求其后。
伯骕与兄浙西路兵马钤辖伯驹方赘员筦库,以近臣召荐,待以家人礼。
念其孤露自立,厚加抚劳,勉以温习,赐第都城,俾日趋中禁图书之府。
曰:「于此可观人间未见之书」。
少师老成详练,历记旧事,尽瘁职守,褒赏相仍。
博洽酝藉,歌诗声画取法晋唐,游戏丹青,深造其妙。
德寿怡神物表,密侍清燕,预翰墨之选,直庐邃严,且给珍膳。
名画法书,鼎彝款识,考订商略,从容毕景,肆笔成书,楷法行草,分赉稠叠,王粲《登楼》及谢庄《月赋》则全而书之,二王、怀素帖则仿而临之。
合作逼真,以少师鉴裁精审,犹不能辨。
又杂取唐宋名贤佳句,形诸幅笺、便面者踰十数。
持宪近畿,孝宗内帑缗钱万严饰天庆观,亲札丁宁,示弗勤民之意。
神毫睿藻,数以赐焉。
乃今奎画申攽,于以承二祖之休,于以奖声绩之楙,三朝宝墨,萃于私室,光华绚烂,衣被草木,有历劫赞扬所不能尽者。
而臣何足以知此!
虽然,盖可稽焉。
堂以「玉辉」名,则取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之语。
楼以「与閒」名,则取苏轼「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分付与閒人」之诗。
而「宗表」之褒,实用唐宰相李勉故事。
圣意攸属,昭然著见。
复揭「荣」旧题于便坐,植岩桂以环之。
乾道间,遴选聘使,擢少师为副,别授国书议事。
敌知其为宗老,相与叹服。
以为备待时之说归报,盖久而后益信。
师𢍰稔承家训,力沮开禧用兵之议,以是不合而去。
圣化更新,复登迩联,委寄益隆。
俯俞忱请,则所以蒙被简记者有自来矣。
惟昔君臣际会一字之褒,踰于华衮。
少师父子才美世济,为赵氏祭酒
帝笔之储盈溢巾衍,有传家之宝,无登床之嫌。
六丁丰隆,呵禁护持,昭示将来,以永无斁。
为子若孙,顾瞻丰碑,斋庄敛衽,仰圣作之渊懿,知忠厚之积累,尽万物而不足报,可不诸!
臣衰悴无庸,方期谢事。
跂望斯堂,无由一拜于其下。
敢述始末,而为之诗曰:
煌煌圣朝,亲睦九族。
有制有恩,克保世禄。
信厚振振,麟趾之时。
才学自奋,见于设施。
穆少师,相逢盛际。
受知高皇,蚤被简记。
源流有来,元祐名臣。
赐对入侍,礼如家人。
博洽酝藉,翰墨之选。
帝笔昭回,溢于巾衍。
赐第崇成,有子策名。
乃书荣,表于家庭。
阜陵抡才,輶轩载辖。
出奉六条,申畀一札。
子克负荷,致身文昌。
四尹神皋,如汉赵张。
卜筑姑苏,有严尊阁。
户册狎攽,增贲丘壑。
奎壁之光,聚于吾门。
顾瞻斯堂,庸侈上恩。
是父是子,并膺殊眷。
非止为荣,于以示劝。
生子生孙,其报伊何?
忠孝一心,永矢弗磨。
常州无锡县崇宁增建学记崇宁三年冬至 北宋 · 王相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四、康熙《无锡县志》卷三八
崇宁改元,上既庚用二三大臣,克笃前烈,追盛三代唐虞之治,爰诏冢宰,慎简乃僚,置司讲议政事当务之急。
是秋大丞相司空嘉国公本原神宗皇帝以圣智稽古,即位之初,慨然追法先王,训经以迪士,置师儒以明道,广学校以教养。
尝诏侍臣,欲考古者庠序之制,闿明堂辟廱,以施发政功。
志未就,遭元祐变革,无复存者。
恭惟皇帝陛下盛德大业,修明法度,追而述之,深悼风化之微,而欲善天下之俗,非学不能成之,谨以学校为今日先务。
制可之,遂诏天下郡县皆立学,以三舍法取士。
明年甲申,乃下诏曰:「神宗皇帝尝欲以学校取士,而罢州县科举之令
其法始于畿甸。
此学士大夫之所共知也。
朕不爱百万之财,以教养天下之士,而以育材官人、善风俗、修政事为急。
其诏有司罢发解及省试取士,并由学校升贡,庶几追复成周之隆,绍先帝之绪,以称朕所以图治之意」。
其年十二月甲戌,皇帝视太学,幸辟雍,即敦化堂赐上舍释褐者凡十有六人,其次免省试者二十有六人,内舍生及畿内贡士皆免解,其数几半三岁赐第于集英者。
于乎,盛矣,美矣,不可以有加矣!
虽三代教养之隆,未有甚于兹时者也。
《诗》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信乎美成在久者,其必自于作人也。
愚窃以谓化人成俗莫不由学,故先王之盛时,设庠序以养贤,论才德而取士,自天子诸侯之子,下至国之俊造,莫不入学,自成童而艺文,至四十而仕。
其习乎礼乐之容,讲乎仁义之说,敦乎孝弟之行,入以养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与朋友交而有信,临财廉,处众不争,行修于身,有闻于家,达于邻里乡党。
然后询于佥言,又定于乡老之可信者而荐之,始谓之秀士。
久之,又取其甚秀者为造士。
然后司马辨其论,随其材而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夫如是,积德累善,其勤若此,其久亦至,固非止取一日之长。
然后求贤审官,寘彼周行,如此其慎而有次第,则浮伪矫激干利苟得之士不容于其间,风俗不陷于偷薄,而日以忠厚也。
宋兴盖百有五十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稽古之制,放周之文。
其养也教以经艺文辞,其取也考以材识行实,由三舍以察士之能否,而命之以官,可谓希阔之举矣。
是以诏下之日,遐迩庆幸,而奔走趍事者以后为羞。
常州无锡县有学,嘉祐初龙图张公诜始,其兴制之本见于武宁章望之之记。
后四十八年,其犹子元度继宰是邑。
会朝廷班学制,他邑皆承命,经营力作不暇,而兹得即旧以新之,功省十倍。
然后知君子之泽利施者远,而事固不偶然者,是学之兴,适在其父子。
属者朝廷增养士之制,初大县以五十人为率,后乃以三岁应书多寡计之。
无锡宜增给百人,以百五十人为率,而旧舍扁迫,隘不可容。
今乃与其属度学之西偏,增直购地,斥广而大之,别为屋二十有六楹,又迁庖厨浴室于其北。
鸠工于八月壬辰,考之于十一月戊辰,闳壮显敞,踰于昔制。
令以予掾于尉曹,寔董乃事。
会终,更属予为文以识其成。
予惧学者不明乎朝廷教养之美意,而师儒之官或不揣本而齐其末,失其所谓作成之方,谨具述明诏,如上所载,因诵其所闻而著之。
夫大学之道,将欲正心诚意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先本于知至,则所谓知至者,贵达乎道德性命之理而已,非止乎期命辨说形名度数之间,弊于浅浅者尔。
故先王教法必以智仁圣义忠和为之别,以孝友睦姻任恤为之同,艺则该之以礼乐射御书数,至于淫词诐行,析言破律,异端之术为之诛禁。
《书》曰:「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方今举皆法此,吾固知其教化之行,风俗之成,唐虞三代之治,可跂足而待之。
异时诸生道德明秀,行艺修饬,岁频升选,赋《菁莪》、《采芑》之诗,以颂明天子育材之意,昼绣而谒谢先圣先师,周览墙屋,慨然思咏令佐之功绩,而予因得并预兹荣,附托不朽,不亦幸哉!
辄不自揆,退为之记,俾刻诸石,以告学者。
崇宁三年景至日。
按:明《无锡志》卷四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