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奏金贼败盟乞下三大将措置捍禦劄子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二、《石林奏议》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今月二十一日,准寿春府探报,虏骑侵犯东京,打虏已至拱州、应天府,未明虚实,寻已两具奏闻。顷睹淮西宣抚司探报,与臣一同,并有录白到伪榜,必亦具奏。臣窃惟虏情变诈不测,盖有自来。昨张通古来使之后,虽归我旧疆,朝廷寻遣王伦等报聘,既留王伦不遣,莫将继行,又不即迎,旷日持久,包藏祸心,人固疑之。今果猖蹶,乃以盛夏弓解马疲之时,遽至王畿,其志必是秋冬欲如往年深入,观我所为,徐为进退。故先入京师,休养士马,复占昨来留下米斛;仍因二麦成熟,苛敛拘收,积聚粮食,至秋深长驱南下,为必冲突之计。若我有以禦之,则因所积之粮,且坚壁相持,万一我有间隙可乘,则鼓行而前,惟所欲为。陛下圣谋宏远,慎终图始,必皆素有定议。臣备员疆吏,职思其忧,不敢不为过计妄意。议者或谓虏势频年衰弱,去夏腹心自相诛戮,惧为我所窥,故特为此谋以自抗,暂至京师,未必更能前进,我不可为之震扰。或以为莫将奉使未回,虏欲取我岁币,贪婪不赀,及邀求礼数,狂悖非分,以我未即顺从,故以重兵压境劫胁,以幸得志,我始疑之,不可使与争锋。若果出此,则固无足虑,我但持重,胜之以理可矣。如其不然,出我所料之外,一旦横行,而我无预备,则事至岂可旋为之谋哉!何者?虏素有易我之心,谓其衰弱,则非臣所得知;若邀求狂悖,则前已见于事矣,安能保其必止于东京?盖虏之南侵者凡再,建炎三年陛下巡海上,杜充迎降,诸将败,十万人望风溃散,故乘势得以入浙。其易我者一也。绍兴五年,以刘豫为乡导,再复大入,陛下进临平江,诸将并会。虽杨沂中迎敌,一战破之,然不能继为图,使师老从容得去。其易我者二也。今不稍更前辙,赫示王威,督责中外,日夜并手共为,及至秋冬,尚恐不及,若更少缓,便得料我但如平日,其气愈盛,其锋愈锐,则何所不可肆哉!臣闻上兵伐谋。臣不知虏欲复旧疆,朝廷姑且听之耶?欲坚守以俟,则中原兵力寡弱,城池器械皆未尝料理,未可遽与之较。若姑且听之,则莫若先伐其谋,亟下中原诸州,乘其兵未集,尽将见管米斛并民间二麦特为措置,或令般运,或令焚弃,勿为彼有,纵有不及,胜于不为。彼所恃者先已失图,我却部分诸将掎角连衡,分据要地,示以欲战之形。姑以和议应之,佯为小屈,使彼曲我直,而内实严为守备,纤悉周尽。今诸将兵训练日久,各精熟,畜锐思奋,人怀踊跃,闻虏亦自知之。张皇六师,亦先王用兵之术所不能免。如虏纵未即知畏,岂不内怀疑阻?我益商度军食,分置沿流诸郡,我之所积者日广,彼之所仰者日耗,进不得前,退不得守,虽欲久留,势有不可。而后我或欲优柔涵容,尚存和议,以奉迎太母;欲乘其弊,定与决战,使彼惧而归我太母,苟出于一,无不可行。伏望圣慈特赐睿察,参酌累年方略,反覆熟议,无使我在其术内。古者师克在和不在众,虽有良将,苟非同心,未易成功。汉陈平号智略无遗,方诸吕为变,周勃以太尉握重兵,犹无以为策,得陆贾之言,奉金交欢,始能坐胜。唐以九节度兵围史思明于相州,李光弼、郭子仪在其间,而计虑不同,人各自异,卒为思明所败。今大兵所恃,惟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将。臣欲乞朝廷先定大计,更命三将各具所见,如何则守,如何则战,守以何道,战以何术,孰当锋居前,孰勒兵殿后,如何以为声援,如何以为策应,一二条上,取所可行者就以付之,各尽其谋,更相究知,以责功效。仍下诏慰勉,俾务辑睦,苟无同异,躬率部曲,一以社稷为心。古之言兵者以谓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而艰难相济,譬之同舟遇风,虽胡越且无异心,况位兼将相,比肩并立者哉?此武王有臣三千,人同一心,所以胜纣之亿万人也。臣智识浅陋,不明远略,滥守陪都,外固边圉,敢不竭尽忠款,少效区区之愚。冒渎天威,臣无任惶惧陨越之至。取进止。
类占上序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六、《梁溪集》卷一三四
人心,神明之府,天地之镜也,万物之鉴也。虚而灵,寂而通,固可以无卜筮而知吉凶;所不能然者,物蔽之也。故必假于蓍龟神物,然后能知之。龟曰卜,蓍曰筮。卜所以兆象也,自阴阳五行之象交感而生爻者,为雨、霁、蒙、驿、克,故卜之用五。筮所以兆数也,自阴阳五行之数错综而成卦者,内为贞,外为悔,故筮之用二。卜筮之用,以其从违断天下之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故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于蓍龟。《易》之道,以卜筮者尚其占。而卦爻之变专以筮为主者,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神明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卦爻本于数,而数本于蓍故也。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连山》、《归藏》以静为占,故爻称七八;《周易》以动为占,故爻称九六。七八者,少阴、少阳之数也,阴阳之少虚而未盈,故静而不变;九六者,老阴、老阳之数也,阴阳之老盈而已极,故动而变生。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故《易》以动为占,所以卦爻之辞其变不一者,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所指不同故也。一爻变,则其占用所变之爻辞。陈侯筮敬仲,遇《观》䷓之《否》䷋(六四爻变。),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之类是也。二爻至六爻皆变,则其占用变卦之彖辞。穆姜筮居东宫,遇《艮》䷳之《随》䷐(六二不变外,馀爻皆变。),曰是在《周易·随》「元亨、无咎」之类是也。六爻皆不变,则其占用本卦之彖辞。晋公子重耳筮得晋国,遇《贞》、《屯》䷂、《悔》、《豫》䷏,皆八,曰「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之类是也。古之占筮,以辞为主,而又论卦爻之体。若毕偃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为公侯卦」之类,论卦体也。若晋成公筮归国,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之类,论爻体也。率之以卦爻之辞,揆之以卦爻之体,而凶吉之理明矣。后世占筮有世应之说,有飞伏之候,有归魂、游魂之法,有纳甲、纳音之术,有星躔、气候之数,以五行之生克比和六神之王相囚废,决定吉凶。而京房、郭璞、焦赣之流,又各以其术制《易林》,春秋占法殆废。至近世,则诸家之术亦失其传,所谓以卜筮尚其占者,或几乎绝,可胜慨哉!惟依古法主卦爻之辞而兼论其体,参以诸家之术,庶几得之。今掇取六经、《春秋传》、《国语》所载占筮及诸家之术可用者,史氏所传占筮术数之精微者著于篇,作《类占》。
乞罢莫将送伴使状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八、《竹溪先生文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三
伏睹近降指挥,差新除起居郎莫将充送伴使。臣契勘比者金人遣使画地讲和,旬月之间,礼仪未定,中外惶骇,人情不安。赖陛下圣度刚明,曲从群议,断以不疑,致使人屈服致书而去。国人欣悦,万口一词,天下幸甚。将轻儇不端,素无所守,揣摩迎合,侥倖一时,意为身谋,不恤社稷之计。而使将与宾客言深,恐将遂非文过,奸谀不悛,观望反覆,阴摇虏情,上负陛下圣孝爱亲之念。况将越次而迁,已咈公议,遽委使节,俯示曲全,为将计则善矣,非国家之福也。伏望陛下更加圣虑,罢将送伴使,别选忠信之人协济国事。臣职在论思,苟有所见,不敢缄默。冒渎圣聪,不胜恐惧战越屏营之至。
论莫将除徽猷阁待制奏状(一 绍兴九年十一月)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三、《默堂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八
右,臣伏睹十一月十一日奉圣旨,莫将奉使宣力,特除徽猷阁待制、京畿都转运使、兼主管奉迎梓宫一行事务。臣闻祖宗朝慎重名器,未尝轻以假人。至于次对之官,尤所吝惜,惟德是命,不以赏功。异时有尝为侍从带权字者,虽复积年,或迁外任,犹不以是予之。则下于侍从之列,从可知矣。自崇、观以来,蔡京用事,专于私恩,敢违旧制,凡被此选者,非京之亲,则其党与也。至今人无贤愚,皆知其非。方陛下中兴之初,举偏救弊,大振颓纲,如此等事,岂宜不改?臣谨按,莫将昨自司农卿出将使命,曾未累月,遽有此除。近例所无,实骇观听。臣初与将不相识,但闻外议籍籍,皆以将为乘时射利之徒,未必有守。陛下灼见其才足以倚办,断而用之,正须假以岁月,俟其绩效稍著,粗厌人望,然后以次命之,似或未晚。况圣主用人,顾眄所及,人自知德。岂特美迁,方肯尽力?若使事有前比,固非令猷。如其不然,庸可以一将之故,遂废万世可行之法哉!臣职在言路,创见此举,事干政体,不敢缄默。伏望圣慈特寝已行之命,以允公议。或不得已,于近下职名中处之。不独使朝廷恩赏有名,亦使将辈知美官难得,安于分守,以待任使,不至过有侥幸。臣不胜区区之忠,惟陛下裁察,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莫将令閤门引见上殿诏(绍兴八年十二月十二日甲子)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
太府寺丞莫将所上封事通达世务,议论可采,令閤门引见上殿。
与金国元帅宗弼书(二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乙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八
某启:季冬极寒,伏惟钧候起居万福。整军安民,悉赖全德。特承惠书,佩荷记存。垂谕大事已定,若非国公以生灵为念,他人岂能办此?天下幸甚,北人敢不如命。今就近先次津发耶律温等,馀当节次发遣,唐、邓二州,已遣尚书莫将、侍郎周聿于此月十一日星夜前去交割,陕西地界,亦已差枢密都承旨郑刚中同宣抚司官前去,趁明年正月下旬计议。海州、泗州、连水军在南百姓,见今根刷发过淮北。先蒙遣还濠州、楚州、招信、盱眙等县户口,又许根刷应江南商贾隔在淮北者,亦便发归,卑情岂胜感激!恐遣人在路迟滞,今专发书,计会泗州差走马传到府下,伏冀照察。向春,气候渐和,窃望倍保钧重。不宣。
左承议郎权工部尚书莫将父援赠左太中大夫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朕孝以宁亲,格欢心于四表;仁而锡类,敷惠泽于多方。虽七品归休,位不充德;而八座通贵,子则象贤。属兹庆赉之行,宜厚褒扬之典。太中显秩,实次从班。侈我恩休,永光幽壤。
莫将母胡氏赠硕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朕丕隆孝治,覃泽四方,惟时侍从之臣,咸举显亲之典。具官故母某氏,早以华族,嫔于高门,躬懿行以宜家人,蔼令名以配君子。泽钟贤嗣,位长冬官。属兹庆赉之行,宜厚褒扬之典。申锡封号,永贲幽扃。
莫将故妻李氏赠硕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旷荡之泽,均被四方,兼存殁以疏恩,极哀荣而从厚。眷予从列,宜迨室家。具官故妻某氏,孝顺慈祥,均于九族;惠和雍肃,仪于高门。善相其夫,致位通显。德则甚厚,命乃不融。申锡荣名,永光泉户。
莫将故妻李氏赠硕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具官故妻某氏,法度自循,少有贤行,盥馈动循于壸则,组紃不废于妇功。善相其夫,致位通显。德则甚厚,命乃不融。申锡荣名,永光泉户。
莫将妻章氏封硕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夫妇有相成之道,兹本人伦;室家申燕喜之私,莫踰国宠。具官妻某氏,幼亲姆训,胄出相门。典刑馀谢女之风,伉俪得梁鸿之配。休有令闻,宜其家人。兹因庆赉之行,式厚褒荣之典。锡以显号,往务钦承。
玉辂黄麾仗成莫将转左朝奉郎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九、《东窗集》卷九
敕:朕惟国家文物之盛时,有车辂旂常之异制,藏在官府,用昭等威。肆朕纂承,礼文残阙,比诏探讨,稍新其仪。揆日度材,不愆于素,匪我近列,畴若予工?具官某议论详明,风猷敏劭,参酌今古,以济事宜。善绵蕝于一时,几鼎新于百度。肃彼在列,入观于庭。众志惟熙,盖上考周公之典;群目所视,咸喜见汉官之仪。用褒陟于文阶,以增华于从橐。往祗朕命,益励乃心。
莫将复左朝奉郎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九、《东窗集》卷九
敕具官某:服在近班,居多令誉。议论甚伟,善专对于四方;声猷益孚,遂升华于八座。
莫将磨勘转左朝散郎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六、《东窗集》卷一三
敕:言扬德进,越等夷所以用人;月要日成,循资格所以计治。从臣虽吾之亲擢,考绩必付于至公。具官某识造几微,学通今古。议论辩博,每高专对之能;容止详华,式壮周行之观。顷自冬官之贰,擢升常伯之联。嘉乃靖共,载稽阀阅,用申颁于明命,俾序进于文阶。虽有司存,为恩则宠。
怀莫少虚 宋 · 郭印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把酒论文处,操觚草奏时。
清宵仍梦到,白日更心驰。
北阙山川邈,西风岁月移。
归期今已缓,两地一相思。
少虚用前韵见贻仍答二首 其一 宋 · 郭印
别君岁月多,万事皆非昔。
天昏惨暮云,愁绪繁堪织。
岂期成东邻,日造芝兰室。
吟哦戒骚奴,挥洒惊墨客。
犹嫌小伎耳,宴坐学欺魄。
人间倏流电,悟此真良策。
堂堂少林老,我岂得其骨。
君来叩两端,一笑非言默。
超然反其真,游子归故宅。
玄机傥未领,对面千山隔。
象罔亦何心,珠还赤水北。
圣贤勿云远,謦咳常在侧。
少虚用前韵见贻仍答二首 其二 宋 · 郭印
倦游思林泉,归梦空昔昔。
田无二顷良,何以充耕织。
古来贵公子,气焰熏王室。
家饶数百僮,门走三千客。
志满衅日生,坐使天夺魄。
我今安下僚,倖进无奇策。
空怀爱主心,但欠封侯骨。
跃金恐不祥,守道甘沈默。
岷山高峨峨,其下可卜宅。
地灵云物秀,似与尘凡隔。
诛茅存晚计,好在西岩北。
每逢风雨夜,念此空反侧。
次莫少虚韵 宋 · 郭印
押词韵第三部
富贵等劳生,不如行乐耳。
遑遑观一世,荣辱随偾起。
幽寻苦无暇,佳处谁屈指。
春归呼我游,邂逅佳公子。
莫侯江南秀,幽香发蕙茝。
新诗更清激,㶁㶁寒流驶。
锦屏有蒲郎,冰壶清彻底。
便腹久空洞,了不见嗔喜。
岁晚得二友,追随当行李。
五湖三江宽,亦不遗洲沚。
偶来泛扁舟,朱墨推案几。
徜徉一水间,便欲寄残齿。
追观少年心,寂寞已灰死。
穷通岂无命,流坎听行止。
岷山行筑室,计决吾往矣。
斗酒相往还,素约自今始。
正月初八日同莫少虚蒲大受王园泛舟各赋二首 其一 宋 · 郭印
押蒸韵
春江晚多思,拂面风棱棱。
舟行明镜中,天水同一澄。
沧波濯新柳,乔松上寒藤。
风梅雪飘径,两麦青平陵。
文鲂自潜跃,好鸟相唤应。
倥偬日少暇,因循来未曾。
清游鄙谢傅,豪气压陈登。
岂惟得佳士,亦复同高僧。
幽情各披写,醉语或侵凌。
偶兹惬怀抱,萧然遗爱憎。
旷野暝烟合,长林初月升。
回舟兴未已,孤塔耿疏灯。
正月初八日同莫少虚蒲大受王园泛舟各赋二首 其二 宋 · 郭印
押支韵
名园春信来,冷眼思一窥。
吏文巧束缚,颖脱乃不羁。
兴发勇欲往,壮士先登埤。
但得一樽乐,岂论官职卑。
况兹横清流,适然副心期。
梅梢出翠竹,照水两猗猗。
野航转澄碧,小雨斜风吹。
平生江海怀,是日慰渴饥。
村迥孤烟处,林深幽鸟时。
端疑是吴越,梦到身亦随。
同游客靡恶,喜气回朝曦。
醉倒不自惜,一叶忌倾攲。
新诗许共赋,未唱心力疲。
归来已陈迹,物理观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