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吕居仁范秀才诗简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横浦先生文集》卷一九
余与居仁相别十年,遂成永诀,今览其遗迹,如对面语,追思宿昔,为之流涕。
戊辰七月九日范阳张某书。
干办审计司范荪太府寺主簿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攻愧集》卷三九
敕具官某:蜀之范氏,如晋王谢,人物辈出,文献相望。
尔在今日,又其翘楚也。
以世科发身,以吏课交荐。
其在朝列,退然若无所修综者,而人自称之。
勾稽外府,姑以序进。
勉绍家学,以称所蒙。
范秀才万卷堂 南宋 · 陈傅良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雅尚时相背,幽栖我数过。
儿应看客惯,田孰与书多。
自析郴县,谁联汉甲科。
儒门今有此,天意定如何。
太府寺簿范荪大理寺丞闰十月三日1194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止斋先生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具官某:奕世载德,孰如范氏?
尔克践修,益自问学。
色辞粹温,君子人也。
俾丞棘寺,未究尔能。
谨视刑书,嗣有宠数。
可。
应诏李信甫徐谊郑湜王闻礼范荪杨翼之状 南宋 · 赵汝愚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七、《宋赵忠定奏议》卷四
臣伏见朝请郎主管建昌军仙都李信甫质实无华,刚毅有守,入居台院,颇著直声,出守近藩,亦多美政。
朝奉郎两浙西路提举常平公事徐谊育德粹温,受才肤敏,方居学校时,已慨然有忧世之志,今把麾持节,所临有声。
朝奉郎知建宁府郑湜文为国华,积有时望,建宁灾寇之后,人情未安,自下车,宽猛并用,旬月之间,吏民悦服。
右三人各曾任监司太守,可备郎官卿监之选。
宣教郎荆湖北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王闻礼,故太子詹事十朋之子,重厚质直,有其父风,临事毅然,义形于色。
宣教郎邛州蒲江知县范荪资禀粹然,清约自守。
臣见其尝临利害,群议纷纭,独退避不争,人服其量。
从政郎、前汀州武平县杨翼之风力敏彊,有志当世,莅官则政事可纪,居乡则信义可称。
右三人资历未深,可备职事官之选。
若蒙朝廷擢用之后,其间有不如所举者,臣甘坐谬举之罚。
再答范秀才 南宋 · 游九言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默斋遗稿》卷下
比承惠书,观味语言,却知曾用体验工夫,甚以为喜。
书言「骤然整顿,逼迫复过,不见所谓优游气象」。
只此逼迫邻于助长矣。
优游气象无所别寻,既不逼迫,又不惰忘,久则自然优游,优游则存矣。
存之既久,一日脱然私意消散,本体昭融,斯知道矣。
然勿萌一心待其昭融,工夫至到,自然有见。
又云:「屏思虑,绝事物,身心将置之何地?
此释氏所以为异端」。
此语却有些病。
试更体验,吾人亦有无思虑无事物时,身心在何地乎?
后便见报。
又云「即事即物,动一思虑,不为事物所惑,则处万物皆有主宰」。
此不可轻言。
学者惟其一心未能主宰,是以逐物而去,正用功之时也。
谢邛守范季才宗丞1197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河南门下士,或疑少年;
蓬莱海上仙,偶蜕凡骨。
繄点铁成金,有循吏之化;
故搴旗执馘,成竖子之名。
荷实深,揆量莫称。
窃以词章本童子篆刻彫虫之技,道学乃儒者心地汗马之勋。
故功名成就不在于孔翠照影之初,而气质变化当观于异鸡反走之后。
士而知此,天其舍诸!
如某者口黄幼生,汗青活计,抱影韩檠之二尺,刳心邺架万签
誓铁砚以进修,指污渠而警策。
二十作《文赋》,未当陆士衡挺异之年;
五千擢英才,已无舒元舆不养之气。
偶陪鹄立,获侣鹗飞。
牛膝龙肝,滥已甚矣;
风声鹤唳,幸可再乎!
不谓周人之璞,得侣琅玕之林。
遂使东郭之竽,亦窃斗升之禄。
虎误再中,隼不空弮,冒幸若然,沾丐奚自!
此盖伏遇某官学本诚一,论不蘧篨。
自浩气养心以味道腴,不茹柔吐刚而猎声利。
因蜚凫之入觐,陪振鹭之清班。
九寺森岩,三山密迩。
谓即侍紫宸之案,簪笔螭头;
而乃厌承明之庐,分符鹤岭。
秖恐趣大昕之对,未容久外服之留。
间者弦歌于一同,已沐驯雉之化;
今焉师长于千里,载陪鸣鹿之歌。
致使晚生,亦玷公选。
某敢不勉晞前辈,益励后图?
惟加膏而希光,不速成而求益。
君门射策,宁敢过期;
谠论批鳞,誓不迎合。
或可代诸老先生之对,庶不贻吾党小子之羞。
弗负师承,是报今赐。
朝请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主管冲佑观虞公墓志铭宝庆三年十月1227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六、《经义考》卷三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
粤自高皇帝狩杭之旬月,二凶构乱,时则有魏忠献张公帅师勤王,繇是被遇,以克复神州为己任,阨于嫚秦,志不得施。
封寇崇奸,凡二十有四年,以启金炀侯之侮,时则又有雍忠肃虞公歼虏于采石,于瓜州,而炀为僇。
繇是亦被遇,与魏公同心壹力,以任克复。
又不幸而阨于弃地归俘之议,不得卒其志。
盖自中兴,于今百年,而是非之正靡有止戾。
或曰天之梦梦,适遭其未定耳。
呜呼,人心之昭昭则天也,而有未定者乎!
魏公自戡难,实生二子,为世儒宗,为时吏师。
雍公之子孙日以蕃大,而又有如提刑公耸善徙义,克绍正学,以恢厥家。
或又曰,天固未尝梦梦也,然而是犹以善恶之报妄测天道,不知善而庆,不善而殃,亦各以其类感。
古之人上不敢负其君,下不忍欺其民,此岂有为然哉!
凡以事其心耳。
事其心则事天也。
日由于天理之中,则福自己求,命自我作矣。
公讳刚简字仲易一字子韶,故直秘阁、赠光禄大夫公亮之仲子也。
雍公以隆兴二年宣抚京西湖北六月,公与今邛州方简生。
雍公喜曰:「吾家自曾大父而下世传一子,今一产二孙,人世百不羡矣」。
乾道八年,雍公以武安之节宣抚四川
明年郊,任公承奉郎
淳熙元年,雍公薨于汉中,公侍光禄护輤以归,执礼如成人。
光禄除丧不仕,庐墓教子,厉以气节。
公自幼趣尚不凡,故相赵文定公奇其才,以子妻之。
生长见闻,薰习益异。
铨选六年,未肯出仕,再举于礼部
年二十有六,始监成都府郫县犀浦镇酒税,次华阳县
丁母窦夫人忧,服除,辟差成都府路都钤辖干办公事,堂差知华阳县通判绵州,权知永康军
末上,丁光禄忧。
服除,再差知永康
成都路安抚使黄公畴若以公闻于上,诏赴都堂审察,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起知渠州,改黎州果州万州,皆未上。
制置使辟公参议官,知简州,擢夔州路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改利州路主管冲佑观,积官至朝请大夫
公在钤司,遇事敢言,曲畅军民之情。
华阳地大事丛,又摄属茶马司公旦理邑事,晡趋幕府,细大毕举。
县庠久圮,撤而新之。
异时县令制帅进见有时,制帅乐闻公之言,利病皆得关白,公论浩然归重。
永康,晓民以义利之辨,讼牒用稀。
正社稷,增黉泮,治沟洫,缮城池,甃道路,葺李太守,复废泉,即学官绘周、程、朱、张子象,招诸生讲肄经学,为士者识趋乡之正。
军有评事桥,岁费钜万,公愀然曰:「是有司之责也,而以厉民乎」!
节缩少府浮费代为之,且请于台梱以上诸朝,定为久比。
民大说,至今象而祠之。
将趋召察之命,部使者惑于浮言,尼公之行。
未几,起家为守,又为御史李楠所劾。
七年居閒,聚同产子而教之,亲仁友善,安土乐天,若将终身焉。
嘉定十一年春,虏盗边,制置使临川董公居谊徙治利州,辟公自助,公固辞不行。
或劝之曰:「公事也,不可以弗之恤」。
久之,黾勉就辟。
首请收人才、明公赏、厚犒给以结人心,抽还忠义人之配隶内郡者以纾边人之愤,又请缓科内三路饟夫之直,皆见纳用。
何进归自秦而我拒其来,虏督其反,有言其可用者,公赞帅释之,后以勇捷称。
大散关陷,利州东路都统制李贵遁去,天水、皂郊皆被兵。
而西路副帅刘昌祖谓此正帅王大才地分,非己责也,有请遣属调护,皆莫肯行。
公慨然请往,且言自制司移利,凡再犒师,而人裁三缗耳。
今宜有增益,于是视旧三倍。
次沔,邀帅视师以作士气;
次鱼关,以书抵帅,谓不当分析军分,不当遣老弱乘边,又当遣吏振恤天水、皂郊流民。
遂自杀金平河池,檄主捋集创痍之士,躬自犒劳,士皆感说。
西和,召刘昌祖督之曰:「必复皂郊、湫池,使是二堡归我,则虏气必夺,虽席胜执以乡秦、巩可也」。
昌祖壮之,遣何进麻仲火杜株平。
虏之守湫池者资粮在焉,悉力驰救,我师遂复湫池。
昌祖喜曰:「可矣」!
公曰未也,申前语督之。
昌祖以近旨辞。
先是,边人恨虏残虐,皆有报复之志,而枢密院虑其生事,每以越竟为戒,人情愤郁。
公白帅请于朝,已去此语,而诸戎帅犹以是藉口,故虏得深入无所忌。
昌祖既以公命如南谷,遣其爱将王逸偕忠义人进屯皂郊,于是阶、凤、成、和、天水五州之民闻之,无小无大皆戈以行,几三十万人,军声动天地。
士肉薄乘障,虏大败,毙其贵将郭赟
,虏之爱婿也。
公既得捷,犹督昌祖乘胜捣秦、巩。
秦州正虚,虏甚怖。
公竣事还河池,会节制司参议官邦佐至,乃以密劄谕昌祖抽还忠义人
众大愤,拆矢倒戈,散而为盗,于是皂郊复受兵而虏入成、和矣。
公檄审官统制王仕信,以十八族之师捣巩上青野原,号召忠义人及溃卒,人犒钱三十千。
数日间众至万人,仕信之师亦出。
虏帅包长寿引军还,牵制之说至是益信。
十二年春,虏又大入,陷河池,闯武休,公请听四戎司越竟牵制。
俄闻虏已撇梁、洋,趋大安。
诸司集议,公请督张威出师,而僚属各遁去,人心恟恟。
公独不可,曰:「我师既出,虏必不能越大安」。
乃独留利州,且以肩舆告谕军民。
既而石宣剿虏于大安,皆如公料云。
董公既召还,公如简视事。
五日,利东溃卒入利州,杀王人以叛,繇果、阆、遂宁趋简。
公承窾籍枵帑之馀,誓言死守,且取家于成都,示无去志。
募土豪,劝义助,贷缗于诸司,移于近郡,部伍其众,阻江为守,获谍辄纵弗治。
贼知有备,去之普,保茗山。
张威引军沿广汉而下,公迎劳之,给缗钱五万有奇。
至普,又四日绝粮。
公治糗糒扉屦而具药物牛酒,率三日一遣。
士百跃争奋,曰:「使我守边得此,岂惮虏邪」!
凡饟师捍城,为缗八万有奇,而民不知役。
刘文节公里居,与目其事,乃言于上,谓公料事无遗策,给饷无阙事,保守一城,蔽遮西川,人以为实录。
至夔部,明保伍连坐之法,定里正差役之令,严巡尉侵牟之戒,开居亭自新之门,申黥隶逃归之禁。
部故多盗,未踰时民得解衣而寝。
制置使崔公与之奏言,自古用蜀,多藉蜀才,请以蜀名胜之任四路藩节者兼制置司参议者,公与其一,众谓得人。
十六年春,建台于汉中,习知利路自被边多贼谍,且军骄不可令,繇田里不相联比,乃条保甲之法,视夔部加详。
凡乡井长有小大,正有都副,有赀产者为团长,有干局者为提振,不数月而事济。
边民器械夙备,又为放周人鼓铎旗物以辨乡邑之制,除器益备。
无事则谍贼者不得作,军不得恣,有警则守望相助,戎虏知畏。
盖无熙宁间刺手遣戍、月就教阅及州县科差之劳,故人不怨而乐趋。
三年之间,一路团集凡三十九万二千馀人,汉中独占五万,剑、阆尚不与焉。
公谓此法可久,上诸朝,利东西安抚丁公㥔、赵公彦呐亦谓便,诏从之,遂刻石以谂来者。
其后虏尝一入,制置使郑损自沔奔阆,蜀大震。
赵公出师于沔,刑狱使者集保甲之民以守,虏知有备而去,至是人益服公远略云。
公尝奏言梁、洋与关外五州宜为屯田,诏下制司
制司营田转运司,屯田隶提刑司
公方选吏按行,都统制司径白枢府沮其事。
公又言曰:「屯田当修堡棚,而戎司谓衅不可启。
然边民自修水关,虏未尝顾也。
当寓军于农,而戎司谓军不可役。
何进首遣师垦天水之田,士未尝怨也。
然而莫如以并边逃田听民自耕。
明年遄见其利,藉未输公,亦使民食贱,官无贵籴。
大抵耕广则谷贱,谷贱则人聚,人聚则边实」。
诏下,民翕然从之,未几垦田凡百馀万亩,官耕者三万馀亩。
始时石为缗十有五,二十有五,期年十有二,十有六,边实人足,咸如公策。
先是宣抚司以军饟不给,下四川州县括绝户田产,吏并缘乾没。
公在夔在利,皆下所部归所歛而继绝焉。
郑损涂炭衣冠,鱼肉军民,公随事救正。
丁晦父资誉浸显,郑疑其代己,突至汉中,迫辱陵藉,吏民皆重足立,人毋敢造。
公造之如一日,且言于郑,毋为已甚。
有此人来归者,公言于郑善遇之,俾为我用,且以系遗黎之心。
郑弗听,致有反侧者。
公亦自知多忤寡与,郁不得伸,凡五上归休之请。
宝庆元年十有二月,裁被报可之命,即日上道,汉中士民攀号载路。
既还沧江,宾朋毕集,乐意融融,殆有人不及知者。
公表里洞达,每朝廷有善政,必喜见色词,至忘寝食。
人有寸长,亦谈不绝口,必荐进扶植之乃已。
脱有不善,虽大官要人亦切责无顾畏。
盖其善善恶恶,惟义是比,不以利害得丧动其心。
反室既七月,郑卒以谰词劾公,镌秩罢祠,公亦不以怨尤也。
厥三年,鞑虏始入寇,郑弃阶、凤、成、和、天水五州,画守内郡。
公移书赵敏若,力持不可。
何进毋去西和,属成都转运判官守文龙。
忧国一诚,纯终弗疵。
贰年秋八月辛亥,以疾卒,年六十有四。
赵宜人先公十四年卒。
男子二人:嘉,迪功郎、监雅州卢山县酒税;
奭,未仕。
女子二人,长适宣义郎赵婿,宜人之侄也,嫁未久而赵卒;
次许嫁登仕郎张景谟。
公资孝友,居光禄丧,庐墓三年,尽力茔垄。
二季知茂州、知荣州夷简蚤世,公拊育诸孤,丧纪昏嫁,一以身任。
所得先畴推以遗季弟迪简,遇恩任以补族子圭寅。
所居西南都会,来者辐凑,公精力绝人,五官并用,殆如昔人所谓目数飞雁、耳节鸣鼓者。
援笔为文,隽明踔厉,词辨蜂出,辄屈其坐人。
四举于礼部,谓世繇此选,不敢忽也。
壮岁于赵文定之子希先昱尽得程、张、吕、谢、杨、尹诸子《语》《孟》读之,犁然会心。
为钤属,为华阳,又得与成都范公文叔仲黼季才荪少才子长少约子该豫章李思永修己延平张子真士佺、汉嘉薛仲章绂、同郡陈叔达遇孙、李微之心传贯之道传唐安宋正仲德之汉嘉邓元卿谏从相与切磋于义理之会。
最后了翁试吏,佐四川幕府倾盖如故交。
始犹以记问词章相尚也,既皆幡然改之,曰事有大于此者矣。
公自上华阳印,筑室成都之合江,以成雍公卜居未遂之志,秀才范公为榜曰「沧江书院」。
公已尽屏幼志,非益友不亲。
绵州后,则又弃去科举业,于圣贤求仁立德之要益审思不释。
沈潜六经,于《易》尤为精诣,以周、程诸子遗言与邵子先天书、汉上朱氏变玄之说参贯融会,随文申义。
阅十有六年,书成而未出,尚朝惟莫习,以益所未至。
大抵赜诸阴阳五行之奥,必约诸躬行日用之近,读者玩词观变,则有所据依,以迁善远罪。
长沙吴德夫猎谓人曰:「湘中胡、张子流风所被,而得其学若此者鲜」。
永嘉钱文季文子亦自以不及。
潼川杨伯昌子谟尝从容论《乾》二五皆言大人,公曰否之,二五亦皆大人而时义不同。
因相与问辨,繇是定交。
平生论著有《语解》《诗说》,皆未及编次。
士之请益者肩摩袂属,谒无留门,坐无虚席,爨无停炊。
自二十年来,知与不知皆曰沧江先生
卒之日,之士民涂泣巷吊,学于成都者二百馀人聚哭于沧江。
焕章阁待制眉山李公𡌴亦为文以吊之,有曰:「天禀超轶之才,世传经济之学,知味千载之圣贤,结交四方之英俊」。
人亦服其公云。
呜呼!
气质之禀,自非生知上知,宁能无偏?
学则所以矫其偏而复于正也。
然今之学者有二:繇博以致约则落华而就实,故志为之主,愈歛而愈实,愈久则愈明;
或者唯博之趋,若可以哗世取荣,然气为之主,气衰则志索,于是有始锐而终惰,始明而终闇者矣。
学乎学乎,其记览词章之谓乎!
嘉既以宝庆三年十月辛酉葬公于嘉定府龙游县熊耳峡震山之原,与赵宜人同兆异域,而使其弟兟与公之门人范义晞韩,以予同产兄高南叔稼之状抵予于靖曰:「昔者戚友之会,子尝有位焉,而丽习观摩,道同志合,莫子若也,墓道之铭,敢以累子」。
予执书以泣曰:非后死者之责乎!
铭曰:
忠肃公,剪戎植华,以兢有邦,以明有家。
于维仲孙,雍祖是则,咀嚅圣言,浩然独得。
歛华以实,律身以度,山泽之脩,雷风之裕。
摧奸不惧,见义必为,疏畅忱明,气改质移。
光禄有子,忠肃有孙,维蜀有人,虽死而固存。
赠针医范秀才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不但针经熟,言谈语语真。
鍊形如铁佛,信手合铜人。
秘摄鱼千里,空飞鹤当轮。
功成倘相挟,平地脱风尘。
礼部侍郎古括范公挽辞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四
公讳□□字君泽辛酉卒年七十有四
凤凰无凡雏,麒麟无凡驹。
鸣冈(一作岐)与产渥,必待天人孚。
侍郎唐相(履冰)后,括谱远通苏(与文正公同系)
(一作甫)晬服斩衰,母孙训以儒。
长授父秘易,律历百氏俱。
宋亡邑弗靖,徒步谒索多元帅名)
计听魁就戮,田里释千俘。
世皇既召见,神采动玉壶。
贾晁不世遇,京管并驾驱。
尝谓国修短,乃系帝贤愚。
暴虐亡嬴秦,仁义治有虞。
众貂制裘帽,八珍继醍醐(一作酥)
宫炬金铸莲,禁地青为蒲。
恩光去天(一作裁)咫,所器嘉言谟。
一荐十七人,乘遽将临吴。
梦母报已烈,戴星戒归途。
抵闾如其梦,孝感惊妻孥。
江南范秀才,名自九重呼。
大用本天意,小史应时需(谓除编修
凿凿正统论,历历编年图(时相欲以本朝继金为正统公言金兴宋中而前亡不可继也)
(一作媢)者虽得沮,士儗古董狐
成宗御六龙,万象新洪炉。
超迁五品贵,两省垂范模(除浙江江西提学
屣倒张中丞(圭),手握彻大夫(理)
仪曹试经济,政府匿瑾瑜。
远引卧云壑,独洁辞潢污。
茧室客暮醉,子朝(谓公幼子成
笑命说三礼,翛然竟长徂。
北风曰云凉,绕树莫匪乌。
屏营兽居野,盛德仰在予。
族贫均家财,兵乱全姊躯。
何幸览遗稿,追招(一作挽)为操觚。
范秀才来凤铁琴诗草 清 · 洪亮吉
 出处:西圃疏泉集、西圃疏泉集
以铁作箫,以铁作笛。
何如铁琴,声出金石
琴或以石,琴或以铜。
何如铁琴,逸响遏空。
君家铁琴诗,坚古亦如铁。
前古与后古,试问欲谁敌。
一编能窥天地心,白电掣屋霜飞林。
我携君诗及铁琴,海上落落求知音。
挽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白石道人遗风,祖砚遥承,几卷歌诗能嗣响;
是青衿秀才本色,议坛尽瘁,万方忧乐总关情。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此处疑切姓。
祖砚:《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记范乔事迹说:“字伯孙,年二岁时,祖馨临终抚首曰:‘恨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便执砚涕泣。”后世即以“祖砚”作为专用名词,喻指文化传统(如同佛家“衣钵相传”之意)。
青衿:《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汉毛亨《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称士子为青衿,本此。
万方忧乐总关情:清代李秀峰岳阳楼对联:“吕道士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笺:清代钱泳杨芳灿联:
百首新词填白石;
一枝妙笔补仓山。
赠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灰韵
有文无害萧丞相;后乐先忧范秀才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有文无害萧丞相:亦作“文毋害”。谓能为文书而无疵病。一说为文吏而不刻害。《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者,丰人也,以文无害,为主吏掾。”
自题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灰韵
知行合一王巡抚;忧乐相关范秀才
仁德世弟三旬揽揆初度,因撰一诗,慎勿以为老生常谈也 四月壬戌 现当代 · 胡惠溥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烟水迢迢一千里,悬弧壮岁我当来。
举杯遥祝如升旭,力学勿荒乃上材。
文字有情凝血肉,书生立己重根荄。
美人香草三闾屈,忧乐关心范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