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胡邦衡新州贬所二首 其一 1142年7月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李本、傅校作疠)间。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召贾生还。
胡邦衡新州贬所二首 其二 1142年7月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胡邦衡北归先寄诗二首次韵迎之 其一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无何真是本来乡,莫遣闲愁犯肺肠。
会见栋梁扶大厦,不将文字吊沈湘。
挥毫未辩(四库本作办)银为管,沽酒奚须玉作觞。
双竹端能作奇瑞,衡人宜护竹间堂。
胡邦衡北归先寄诗二首次韵迎之 其二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当年大册撼天扉,圣主今呼逐客归。
应是风云乘此会,便令鹓鹭著行飞。
久埋剑气冲(原作衡,据四库本、傅校改)星气,暂裂荷衣换锦衣。
稳上丹墀踏龙尾,九霞光里望晨晖。
胡邦衡衡州用坐客段廷直韵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朱崖万里海为乡,百鍊不屈刚为(四库本作作)肠。
复出光芒动星斗,定随雷雨起江湘。
归期正待春回雁,贺客争持酒满觞。
笑说开元丞相宅,凄凉偃月上标堂。
胡季昭象州 南宋 · 罗耕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赤心端欲赞皇图,鼓瑟那知却好竽。
崇论已闻惊仗马,摅忠宁复忌城狐。
当为天下奇男子,肯学人间小丈夫。
更问澹庵居士儋州还似象州(宋胡知柔《象台首末》卷三)
次韵胡邦衡衡阳县瑞竹堂 宋 · 王庭圭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墙里围脩竹,竹间开草堂。
经春多夜雨,入夏长新篁。
节抱幽人操,风敲明月珰。
孤根元独立,并干两争长。
影落龙蛇动,清移枕簟凉。
门常对衡岳,气足羲皇
日射玲珑色,林疏琐碎光。
双茎非别种,异物出时方。
海峤名虽久,湖海(四库本作湘)迹愈彰。
行当卧龙起,天为见珍祥。
胡邦衡兼简陈佥判黄书记 宋 · 王庭圭
 押词韵第一部
斯文久寂寞,谁应擅雕龙。
万事问伯始,今复得此公。
涛澜翻笔舌,锦绣蟠心胸。
平时吐佳句,逸气如长虹。
制策收俊异,行当推选锋。
元龙湖海士,江夏无双童。
词彩俱秀出,春葩发青红。
铿锵排律吕,纯音玉琤琮(原作净淙,据四库本改)
草木吾臭味,坐隔神螺峰
遥闻玉荆产,长松想清风。
安得奋(原作且,据傅校改。四库本作贾)馀勇,提戈噪其中。
且愿试音响,径须撞巨钟。
胡邦衡(三)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久无衡湘人往来,缺奉起居,不觉春夏之徂也。
似闻鼓盆之后颇戚戚,情虽我辈之所钟,理非我辈亦不能达。
殊方异县,宜自释也。
胡邦衡(四)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今夏耒阳僧归衡阳,曾奉状,计彻听览。
即日秋老,伏惟燕坐衡湘,江山护持,台候万福。
某久闻青原长句,未及见,淳上座来惠石本,可谓绝妙好词,字复奇崛,当与平原、山谷之碑争光于无穷,为青原之伟观,钦重钦重。
庐陵魏守往年同在朝列,必识之,正宜仲之亲也。
诸郡方事刻剥,而此公独欲宽恤,民大慰悦之。
江西屡传有召命,岂人望如此耶?
此事终不免,惟厚自保持,以膺大用。
向宣卿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比数见士大夫说直阁议论似不与胡邦衡,闻者皆有疑焉,故不敢不以告于下执事
此说岂不犹用居安福时所闻乎?
其源始于曾某戏谈,欧阳某从而和之,复增饰恶言,若不熟察,岂不误大君子听闻?
某尝询考舆言及其乡里,皆谓不然。
邦衡进说之时,内外方以言为讳,心知其非而噤不敢发,独邦衡批逆鳞于万死一生之中,时论以为凤鸣朝阳。
于今之时有如此人,缙绅先生宜少与之进,亦助善之一端也。
他日公道显行,其伟名直节,决不在人下。
某非敢有欺于左右,既闻此论,颇系事体,故反复言之,尚幸情察。
胡邦衡(一)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数年前盛价自湖南宪司回,道出敝邑,尝奉书。
尔后即闻被召为枢庭属官,升沈异迹,不复相闻。
去年夏在郡斋。
守倅相聚,无日不谈盛德。
右史公深欲一屈高轩,尝出示回书,见所以存问仆者甚厚。
是时亦欲作书。
庶得会晤。
又念非所以相爱,固知左右未必肯来也。
今春曾法师至,忽辱惠教,喜不自胜。
渠约自来取回书,久之不至,遂失修报,甚负愧悚。
即日夏热,伏惟台候万福。
相见未涯,千万为时保重。
某再拜。
胡邦衡(二)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自去年闻邦衡以言事贬韶州,中外耸瞻,尝约刘校书作送行诗,以俟邦衡之南走,欲效昔人送唐介,为一时盛事。
既而恨邦衡谪太轻,此作遂废。
往时陈莹中、邹志完名震天下,号为敢言,然当时利害尚未及今日事体之重也。
国危矣,谏官御史不敢言,而邦衡编修官摩天子之逆鳞,折宰相而不悔,决非所谓偶然者。
天下士大夫,无贤不肖,皆知称颂邦衡也。
斯道未衰,公议一出,天子喟然思见其人。
邦衡虽欲散发岩岫,效仆之閒致,不可得矣。
方耕道删定书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卢溪文集》卷二八
服广誉之日良久,惟是湮沈之迹,未获一瞻风采、承诲语也,仰高之心,以日为岁。
执事不鄙,赐以教札,存问劳苦,感佩亡已。
惠及墨刻三本,皆奇作也。
钦夫学士生相家,而文章典雅如此,彼掩公议而盗取省殿魁以为名者,其荣辱孰轻重哉!
久欲通书,虑丞相方杜门而不敢,今方欲为之,兼尝面辱诲谕,想亦不却也。
去岁大臣论和公者非不剀切,独不见李逢吉辈忌裴晋公,居百计以沮之,君子小人,其势然耳。
删定负抱奇伟,中外所闻。
某窜居辰阳时,沅靖接壤武冈,孰闻动静。
近者庙堂诸公亦备知当时诬枉之状,若一拔九霄,当自湔洗。
况今执政同时馆阁故人,岂不能辨之?
邦衡亦同僚,皆一时名士,以汇而进,正其时矣。
故令人刘氏墓志铭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四、《卢溪文集》卷四二、《南宋文录录》卷二三
兵部侍郎侍读庐陵胡公名铨之夫人刘氏,世为赣人,故中散大夫提点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刑狱讳敏才之女,故吏部侍郎讳景之孙,赠金紫光禄大夫讳揆之曾孙。
夫人幼令淑,中散贤之,在荆、广时欲择对,阅士无可许者。
是时侍郎方为进士,才誉杰出,名震场屋,中散闻而说之,唯恐不得当也。
夫人名德靓,年二十三归于胡氏,不以其祖、父尝贵显,而事舅姑与祖母太孺人唯谨,视兄嫂如舅姑,又能协于上下内外。
春秋祀事奠馈,必遵胡氏家法尤肃,凡闺阃职之所宜执者,无一事废坠。
繇是侍读始不以家事拂其心,而得尽力于学,少年登甲科,以荣其亲,夫人之力也。
既入朝为枢密院编修官,天子将擢用之。
会秦氏当国,固宠怙势,一时权力熏轑天下,中外愤嫉,莫敢逆其锋。
侍读上书,力折其奸,至乞斩
或讽夫人止之,恐祸不测,夫人曰:「彼方为国言事,且不谋于妇人,止之非吾事也,特安之而已」。
侍读坐是贬新州,又贬朱崖,逾岭海行万里,猝遭惊涛骇浪之恐,而蛟鳄鼋鼍之怪出没左右,夫人不为动色,家属恃以为安。
幸而登平陆,则岛夷杂处于荒陋区区穷绝之乡,亦未尝一日不自得。
使侍读飘泊海峤十八年,全家北归,如不曾涉蛮风蜒雨也。
于是祸患不能动其心而甘穷困,间关万里之外以全其节,志节愈高,名与嵩岱等,岂非夫人善自守而以相其夫子之力哉!
嗟夫!
不以贫贱富贵累其心,今学士大夫之所难,而以女子能安而行,其贤于人也远矣。
秦氏既亡,侍读内徙衡州,夫人归庐陵治家事。
戊寅九月十有四日终于家,享年五十有四。
男四人,泳、澥、浃、瀳。
女五人:长适太和县贡进士严万全,次适福唐叶昌嗣,次适上饶方自厚,馀在室。
孙女一人,相孙,蚤夭。
孙男二人,侍孙、嘉孙。
夫人自绍兴丁巳祀恩封孺人,滞留海南,今侍读始湔除罪籍,进用于时,赠典煌煌,盖未已也。
己卯七月乙酉,葬夫人于庐陵县中鹄乡于山之原。
隆兴甲申上初郊,加赠令人,泳亦以恩授右承务郎
卢溪王某为序而铭之,铭曰:
男儿为国奋不顾,女子知义良自许。
出门万里忘忧苦,欲助高名振寰宇。
空山埋玉知何处,参天神所护。
樵儿牧子不可度,上有华表千里柱。
白鹤飞来解人语,大宋忠臣夫人墓。
重修卞忠烈庙记 南宋 · 姚希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三、《景定建康志》卷四四、《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三
忠烈尚书令、右将军卞公祠,绍兴三十一年十有二月魏国忠献张公来殿是邦,下车首严祀事,澹庵忠简胡公记之,所以崇节义、淑人心也。
景定二年冬潼川姚希得实护留钥,后公恰百年。
庙久弗葺,栋楹挠倾,旁风上雨,冶城吊古,有慨于心。
及是昉克以成民馀力,为之经始。
匠石材苇,不取诸民,规矱位置,一仍其旧。
俨英灵之如在,启人士之新敬。
先是庙有租以助经费,后乃渔于道流,浸失初意,因釐正之,俾庙不失利,以备葺治。
成既落只,盍石诸?
按公力疾鏖战,奋不顾身,死于忠而不废臣节;
眕盱亟赴父难,斗不旋踵,死于孝而不失子道
是翁是季,一门所立如此,虽古圣贤,何以尚兹!
我朝列圣相承,肇修人纪,尽力君亲者必录,得罪名教者必诛。
庆历元祐,秩公祀典。
南渡中兴,锡公庙额。
我魏公彰而大之,岂苟然哉!
善乎,澹庵之言曰:「微公崇尚名教,砥砺颓风,则孔孟仁义之谈扫地」。
噫!
仁而遗亲,义而后君,古今万无是理也。
臣当死忠,子当死孝,天下壹同是心也。
卞公之心,魏公之心也,澹庵之心也。
希得西土晚出,承俊躅于百岁后,能不以魏公之心为心乎?
晋史称公妻裴氏抚二子尸,哭曰:「父为忠臣,汝为孝子,夫何恨乎」!
殆与范滂母同一令名。
庙荐弗及,非缺欤?
今并祠夫人于后堂,春秋同奠焉,发千古幽潜之光,示万世臣子之法。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故为之书。
洪皓谥议 宋 · 鲍彪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第二册第一六六六页)
检书艺例,赐谥人起绍兴元年,自丰清敏、宗忠简而下二十九人并不载议文。
今索到洪尚书家行状,字数不少,难以具上,略疏如下。
公天资忠孝,性禀刚直。
吏治强明,发自初载;
学问渊博,拔于辈流。
状公行治者数千言,未易殚数也。
姑略其细,摭其大,得二美焉,曰忠、曰宣。
谨按《谥法》:虑国忘家曰忠,善闻周达曰宣。
公之衔命出疆也,擢自上知;
辞不获命,则母子相勉以义,幼稚呱泣弗顾。
抗旗鼓行,滨死者数矣。
太原时,牢拒伪命之官,而以鼎镬自甘;
递冷山时,连拄悟室之怒,而以沉渊自分。
其来归也,天语褒之曰:「卿忠贯日月,虽苏武不过」。
复官之制又曰:「惟知忠力以卫上,不顾险夷之在前」。
是不曰「虑国忘家」者乎?
公之司嘉禾录也,会秋不雨,流冗塞途,毅然以荒政自任,所全活九万五千人,故郡人以「佛子」目之。
至云中时,粘罕之下称其忠,止剑以脱其死;
议遣归时,留守之副嘉其忠,易牍而护其行。
其二子中词科也,天语褒之曰:「父在远,能自立,此忠义报也」。
复官之制又曰:「诚贯日月,声震朔方」。
是不曰「善闻周达」者乎?
有此二美,故敢仰承明诏,谥之曰「忠宣」。
论南北和议绍兴十二年八月 南宋 · 秦熺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六
上孝悌绝人,前古帝王所不能及。
以二圣母后之在远也,忧思感伤,戚戚无一日舒容。
举足出言,宸念未尝少忘。
衣不重帛,食不二味,居处惟茅茨之陋,自奉悉简素。
有旨有能还二圣母后者,王侯节钺,尽以充赏。
问安之使,奔走道路,殆无虚月,终莫得金人要约。
建炎四年冬十月御史中丞秦桧归自金,盖扈从北狩者累年,朝夕侍二圣旁。
方靖康之变,金人立张邦昌,咸北面以事异姓。
独冒白刃不从,抗辞乞存赵氏。
临大节而不夺,金人敬奉之。
故知彼之事宜为详。
因曲折为上言之。
且念兵威未振,知和好之未可通也。
既擢与政,未几为右相,方图维事机,以济大业。
左相吕颐浩嫉之,力加沮抑。
既去位、悠悠积岁,用事者趣办目前,无有任其责者。
绍兴三年冬十月,金遣李永寿来,徒多端须求,矫诈无诚意。
春正月,遣章谊等往北返,事亦弗济。
七年春正月,何藓自金中来,报太上皇帝之讣。
上哀恸号泣,遣王伦迎奉梓宫,不遂而归。
八年春正月,复往,亦弗从。
上哀毁过制,居三年丧如一日。
每出荐奠,号哭失声,涕泗挥洒。
凡侍奉赞导之臣,皆弗能禁止。
圣孝之美,未易殚举。
上悼国步之多艰,治功之未效,且厌凡才不足倚也,求助益切。
三月辛卯,复拜右相,久益知忠诚,而谋谟可大有为也,故议和之计决矣。
左相赵鼎抑沮甚力,因修史加恩制,密谕直学士院吕本中为制词曰:「谓合晋、楚之成,不如尊王而贱伯」。
盖豫为后日奸图。
首相,不复留意国事。
用兵则徒擅都督之名,略无措画;
及议和,则阴怀首鼠,于进对之际,未尝有可否。
阴结党与,肆为诋欺。
其负眷意如此。
迨秋,遣通和之使,而王伦等遂行。
后自金中还,将及境矣,和议之成否未能知。
知不复任责,亟为脱身自全之计,力求解政。
又令其死党张戒,乞复留,设为诡词,诳惑天听,沮败善类。
赖上睿明,不得肆其奸。
是年冬十二月,达赉遣张通古至,欲先尽还河南故地,徐议馀事。
金诚意若是,盖南北未有也。
使者入境以及行朝,士大夫议论汹汹,皆以为不可信。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力诋大臣,冀必置之死地。
执政王庶侍从如曾开、李弥逊,台官方廷实馆职范如圭等,尤唱异论,蛊惑群听。
其他不能遍举。
盖怀奸饰诈者,但欲取一时市井虚名,而利害不切于身,初无体国亲上之意,故趋向如此。
既而舆地果复,亟遣官省治陵寝,抚循民庶,且经画数路急切之政。
故陷身异域者,有更生之幸,亹亹来归。
亟命韩肖胄报谢,继令王伦、蓝公佐迎梓宫及奉太母之归。
既而金之次帅乌珠恚功之不由己出,遂渝前日之盟,拘留王伦,但令蓝公佐归,因引兵犯汴都,而留守孟庾等率众投降。
先是命刘琦以兵北戍,以备不虞。
偶与敌遇于顺昌于诸将中素号有谋,与战至数十,捷音相继以闻,敌败衄而退。
朝廷度必再入犯,于是大修兵备
十一年,果竭众以犯淮西,必欲以全取胜。
时遣三大将领兵进击,而岳飞阴有异谋,迁延顾望,拒命不进。
韩世忠、张俊皆屡与之战,杀获不胜计。
敌知我不易攻也,率众退走。
既班师,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凡有号召,多为有不至。
于出师之际,又不能协力徇国家,恐有缓急,必致误国大事。
乃密与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一日,大廷宣制除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帅枢密使副,由是天下兵柄,尽归朝廷矣。
然是举也,孰不以为善?
前此独无敢睥眤者,有识之士方惧金人之平,四方底定,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
今一旦悉屏听命,如玩婴儿于股掌之上,销祸于未然。
既以协诸军之公愿,谓自此愿尽死力,远近欢呼,切叹睿断英果,措意宏远,知敌不足忧,而太平可指日待也。
上既日新厥德,内修政事,专任一德之臣,以为腹心。
益练甲兵,治财赋,悉为之图。
敌势数不利,又知我之有备,设施措画,赫然惊人,规摹出其意表,而战胜攻取,兵威盛强,非前日比。
且虞后悔之及,遂纵莫将、韩恕以归。
二人者使敌中,被留阅岁且半,无故听归,其意盖必有在。
冬十一月,果遣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副,必欲连和。
时众议纷纷,莫以为然,谓当堕其计中矣。
上以宗庙社稷之重,下爱惜生灵,且念梓宫未还,母后兄弟久隔,亦灼见敌情,保其无他,奋然独断。
力赞上,以为图谋和议,今踰十年矣,前此乌珠争功,故败成事。
今兹之来,乃自为盟主,敌善意也,机会不可失,无可疑者。
遂斥浮言,排异议,从其所约,一意奉迎之图。
既遣何铸报谢,逮至敌庭,默然无一言而返,梓宫及母后之还亦弗知也。
御史中丞签书枢密院事,固宜与闻国论之馀,而犹持异意,且疑贰而亟图归,则今日之举,非君相合德,深见事情,曷克有济?
初,岳飞拥众兵据上流者累年,稔成罪衅,日图反叛。
至是皆暴章,首告继踵,逮核实于天狱,悉得其情,逆状显著,审谳无异,与子云及其党张宪皆赐死。
于是天讨有罪,故桀傲者懔懔知畏,咸奔走承命之不暇,而政刑修明,国势益尊彊矣。
臣等窃惟金人为中国患,今十八年矣,唯修好通和,实今日至计。
前后用事之臣,费日穷年,未有以为意者。
渊衷监观,利害既审,任兹大事,实难其人。
爰出独断,复命而相之,其大节孤忠,奇谋远识,盖察之有素矣。
亦感不世之遇,自任天下之重,精白以承休德,不退缩以避事,不猜忌以妒功,不疑贰以败谋,不矫激以沽誉。
其图事揆策,料敌制胜,咸仰契圣心,用能夙夜自竭,以符特达委任之意。
敌亦知所畏服,无复敢肆,有请必从,不愆于素。
故上以安宗,下以保黎庶,送往事居,又足以副天子宁亲之孝,一举而众美具焉,无不悉如其意,成效章章如此。
向之拱手以幸失,誊口以兴讪者,皆叹服圣谟之不暇,赧然羞汗,悔前非之无及矣。
然是举也,危疑险阻,盖备尝之,非独翊赞之难,任之为难也。
《书》曰:「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
又曰:「德惟一,动罔不吉」。
故臣等于今日之事亦云。
灵湫岩题名绍兴二十六年 宋 · 林上飞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一、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
仙溪林上飞升卿、江西刘德骥彼称、徐樗丂才、胡铨邦衡同游龙湫
湖南李澈彦澄后至。
酒三行,策茗碗勋,弹清江操,欢不足而适有馀。
天公孙□坍廷锡命刊石。
绍兴丙子冬
胡澹庵忠献作卞壸祠记后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二、《山房集》卷五
右,《骠骑将军卞侍中记》,绍兴辛巳资政殿学士澹庵先生胡公笔也。
距今五十二年矣。
石未克立,而庙及忠孝亭滋圮。
某既缮而新之,会公之仲子将漕适至,亟请于参预楼公,书而刻诸祠下。
澹庵先生行远之文足以垂世扶教,某幸甚得附名于碑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