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章伯望郊居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独爱高居远市廛,檐楹轩豁对江天。
门前一曲平桥水,舍侧千畦附郭田。
鸥鸟渐能亲几杖,儿童应解爱林泉。
朝廷方待忠贤急,莫厌京尘扑马鞯。
朱长文行实记 宋 · 朱梦炎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二
公姓朱,名长文字伯原
其先越州剡人,世仕吴赵。
祖亿,宋太宗内殿崇班閤门祗候,知邕州,累赠刑部尚书
开封苏州,又为苏州人
公绰光禄卿、知舒州
长文方在娠,所生周夫人梦覆锦衾,或曰:「是生子能文矣」。
长文十岁能属辞,读书辄竟夕。
泰山孙明复授经,于太学书无所不知,尤邃于《春秋》。
博文强识,笃学力行,年十九,擢嘉祐四年乙科进士第
吏部限年,未即用。
公绰守彭,长文不俟燕归,州人荣之。
既冠,授秘书省校书郎、守许州司户参军
以坠马伤足,不肯从吏趋。
郊祀,公绰欲以任子恩丐长文幕官长文推与其季从弟。
丁父忧,家居凡二十年,筑室郡治西偏故吴越钱氏金谷园知州章岵表曰「乐圃」,乡人遂称为乐圃先生
郡将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
士大夫过者必往见之,以后为耻,名动京师
元祐中,起为本州教授
州有两教授,以长文故也。
同举者楚州徐积福州陈烈,时号三先生
长文早岁作《东都赋》,论者谓不减班、张、太冲
其教人先经术而后词章,授学者《春秋》、《洪范》、《中庸》无虑数百。
先是,范仲淹始建州学,岁久堕废。
其子纯仁以侍郎制置江淮漕事,复请脩搆,长文有力焉。
中水灾,长文陈疏浚之利。
不果行,又作《救荒议》四篇,上知州黄履行之,民赖以安。
历五考,召为太学博士,著《释问》以见意。
绍圣间,改宣教郎,除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脩文字。
元符初卒,年六十。
哲宗嘉其清,赙绢百匹。
丧归,州人迎于境上,博士米芾为表其墓。
长文资禀忠朴,虽在布衣,慨然有用世之志。
暨出仕,以田畴委诸弟,惟藏书二万卷于乐圃,且曰:「以此遗子孙,不贤于多财耶」!
所撰《春秋通志》二十卷,远稽董生、刘歆所论之偏,而本之于孔氏,旁采程门兄弟立言之要,而充之以自得。
又有《书赞》、《诗说》、《易辩》、《礼记中庸解》、《琴台志》、《琴史》六卷、《苏州续图经》五卷,又撰次古今文词,为《吴门总集》二十卷,《乐圃文集》一百卷。
书效颜鲁公法,所集周穆王以来金石遗文、名人笔迹,作《墨池阅古》二篇藏于家。
其叙《琴史》有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作乐,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
其志槩可见矣。
从子良在《忠义传》。
五世孙󱟌炎志。
按:《琴史》卷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与诸弟书元祐五年十月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乐圃馀稿》卷九
某自幼稚,知以事亲养志、好古读书为乐。
十年既代先人笔札,十五能代书启,挟策执笔,日侍左右。
一日不见,则惄然不乐。
先人于余也亦然,以此跬步未见尝辄去膝下。
先人尝曰:「前哲有云『祖孙更相为命』,吾与尔之谓也」。
嘉祐中,侍行之彭州,与成都漕台荐,将赴礼部,父子相视不忍别。
是时先人初为正郎,当任子,而遵义弟始生。
余因白曰:「使某偶得科名,则恩可以官一弟」。
先人亦曰:「起吾家者必汝,其勉行」。
明年,果擢第,而遵义以荫得官。
余既登第,不俟赐宴,归省于彭。
未遑仕进,既而还都,偶坠马伤足。
尝叹曰:「吾因是疾,可以脱遗轩冕,专事温凊,此人子之至乐也」。
先人倅东平,守定陶,居姑苏,治同安,往还二十年,皆侍焉。
同安,会郊禋,先人悯余久不仕,欲以任子恩丐除一幕职官,且曰「吾将从汝之任」。
余固辞不肯,剡奏愿以荐季弟。
先人不得已而从之,拊季弟曰:「兄以官畀汝,汝长当善事汝兄」。
因名之曰从悌,使其顾名而思义也。
熙宁末,奄丁大祸,自睢阳吴门,首治大葬。
奉终之礼,敢不曲尽,重椁巨甓,要之无悔。
既葬,乃即圃中作邃经堂,增廓庑数间以聚兄弟、存亲戚。
惟先人以清白遗子孙,于乡里罕尝置田宅,遗孤满室,累然无依。
两叔父悯之,稍分先祖之旧业,聊以周赡。
复自取囊中器皿粥之,即葺其坏,稍稍增置,粗周日用。
伯姊丧其夫李元鲁,挈家相依。
比数年之间,归十五妹于曹氏,十八妹于贾氏,二十妹于李氏,二十二妹于史氏,二十三妹于陈氏。
末又归伯姊于石氏,为遵义景仁两弟娶妇。
嫁娶凡十数,所靡多矣。
其后戚属加多,用益不足。
顷者诸公论荐,被命掌学。
始将固辞,既而曰:「得微禄自赡,推旧产以畀诸弟,可以纾忧,岂非幸哉」。
居官三年,来学者甚众。
诵讲课程,孜孜所职,于俗事固无暇。
然三弟相继家居,余不须治。
近既迁居学舍,难省其私,可以推避。
今以姑苏祖父田产,其数已具别幅,推与三弟,余更不取之,庶成辞逊之素志。
惟园宅之地,于此隐居久矣,前郡守章公伯望名其坊曰乐圃,以旌幽迹,当与诸弟共守之,用传子孙,不可坏也。
先畴旧产,自祖父以来,置之实艰。
诸弟善治之,勿致隳损,犹可以资饮食伏腊之费,岂得忽诸!
夫立身治家,莫若勤俭。
勤则无旷,俭则易足。
古人所尚,不复多云
先人起于寒素,仕至二千石,鸡鸣而起,夜分而寐。
出则涖事,入则阅文,未尝休已。
平居早膳不兼味,晚或茹蔬,饮酒不过三觞而已。
汝辈所亲见,可不履践哉!
兄弟,人之大伦也。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故孝友者,百行之本,余与汝当勉之。
范文正公置义田、义宅,至今四十年,而丞相侍郎兄弟继成其志,近益增广。
九族之间,莫不被其惠。
况汝诸弟皆同生,守其旧业,可以同处。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可不慎哉!
元祐五年十月某日,兄某白。
伯望为杀获虔贼刘宣等转修武郎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紫微集》卷一七
尔顷迹捕奸宄,进官一列,申锡命书,以为尔荣。
尚勉之哉,毋忘勤力!
乐圃林馆(十首录三)六首 其四 明 · 张掞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二十
林密帘栊暝,门清树石连。
合香乘雨霁,压酒及花前。
嗜古思先辈,伤今话昔年。
何由清郁抱,春茗瀹林泉。
姑苏志》:乐圃清嘉坊北,朱长文所居。中有高冈清池,乔松寿知州章岵表为乐圃坊,有邃经堂、华严庵、招隐桥、见山冈、琴台、鹤室、墨池、笔溪,及西圃草堂共二十景。元末张适号甘白,筑室于上,题曰「乐圃林馆」,与高启倪瓒陈麟谢恭姚广孝赓和为十咏。高启诗:「林坞通幽阒,山明云出溪。门无俗客至,池有水禽啼。对酌山花下,行吟野竹西。石床春寂寂,苔色映青藜。」「开轩时野眺,山色翠迢遥。屏结霜中,图开雪里蕉。暖烟初扇圃,野水欲平桥。曳杖闲来往,时挑酒一瓢。」「幽居无洒扫,风景自翛然。红湿花间雨,青分柳外烟。山窗扪虱坐,石榻枕书眠。自得闲中趣,栽花叠锦川。」陈麟诗:「桃花夹林馆,宛似武陵。醉后抛书枕,梦回闻鸟啼。水光孤野外,山色小桥西。尽日无来客,徐吟信杖。」「见说林居好,终朝无杂宾。卷帘通紫燕,投饵钓金鳞。竹影云连榻,杨花雪点巾。开池养鹅鸭,不使恼比邻。」谢恭诗:「故人非傲吏,旧隐胜愚溪。尘世人难到,空林鸟自啼。青山悬榻下,绿树断崖西。终日无馀事,长吟信杖。」
田按:《姑苏志》第录高季迪陈文昭谢元功诗。余检姚广孝《逃虚子集》有《题张山人适乐圃林馆》诗,附录于此:「去官归故里,侨隐倚高林。花月尊前友,风席上琴。幽通西崦曲,凉入北窗深。此处堪清赏,时来一解襟。」「开牖依林樾,迢迢去市遥。翠低承雨竹,绿碎受风蕉。夕岭还侵户,春流欲断桥。主人缘爱客,时为出山瓢。」「围林屋,遥知处士家。疏帘宵受月,虚幌晓承霞。药味园中术,诗材槛外花。寻幽须到此,毋惜去程赊。」「林居无俗韵,琴史引来宾。径狭难容辙,池深可纵鳞。登山新制屐,漉酒旧裁巾。我亦耽幽者,他年愿托邻。」又倪云林为甘白作《乐圃林居图》,题句云:「暮投斋馆静,城郭似幽林。落月半林影,凉风孤鹤音。汀云萦远梦,桐露湿青琴。喧卑静尘虑,萧爽集冲襟。余来城郭,而暑气炽甚。偶憩甘白先生乐圃林居,不觉数日。相与荫茂树,临清池,诵羲、文之象爻,弹有虞之《南风》。遂以永日。成此一诗,并写小图,呈甘白以寓笑乐耳。甲寅六月十五日倪瓒。」
章岵元丰元年到任。)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四、《吴都文粹续编补遗》卷上
吏不数易,然后得以究其才。
今夫苏剧郡,而尔为之守,克有能称,嘉省厥劳。
仍其旧服往,惟率职不懈,以称吾久任之意哉!
九隽老会序草1085年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宝晋英光集》卷六、《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吴都文粹》卷一、《姑苏志》卷六○、《米襄阳遗集》卷一、《米襄阳志林遗集》第五页、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三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十老会后更名曰耆英,又名真率
元丰间章岵守郡,与郡之长老从游,各饮酒赋诗。
余以杭州从事罢官经由,为作序曰:
中散大夫河间公,清德杰气,为时老成。
高谊劲节,缙绅所仰。
静镇吴国,四周星纪,威孚惠洽,讼庭晨虚。
乃辟郡斋,会九隽老。
内阁清河公神宇轩拔,德章昭融,名威羌夷,勋书册府
朝议大夫广平公秀质孤映,清标迈远,郁建功利,焕于汗青。
大中大夫濮阳公冲襟爽澈,淑质端清,积厚施衍,父子显荣。
朝议大夫清丰公,朝议大夫彭城公朝议大夫徐公,朝议大夫郑公,并道韵虚旷,内德淳耀,或中台耆彦,或四方肤使,出处有裕,终始一德,恺悌利爱,布在世间。
承议郎崇君、奉议郎黄君,素行洁修,乡闬标准,早解簪绂,仕路式瞻,咸颀颀硕德,天锡难老,貌若辽鹤,言为龟鉴。
于是羽觞屡酬,雅章递作,叙怀感遇,乐时休明。
顾眄之间,穆如清徽,薰如太和。
夫学本美身,仕欲行志,名节既立,荣利后之。
若诸公积储渊深,未极经纬,而不苟于得,进退从容,千祀可垂,后生仰止。
以芾倦游四海,多与宾寮,刻绘既传,属为序引。
呜呼!
乐道人善,君子有之。
顾芾何堪,忝于承命。
谨序。
章岵少卿提举洞霄宫二首 其一 北宋 · 赵抃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秘馆红尘外,瑶京白日边。
樽中不空酒,琴面已无弦。
晓上朝真阁,春耕负郭田
优游大自在,何处更神仙。
章岵少卿提举洞霄宫二首 其二 北宋 · 赵抃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使节忠罄勤,东南两见春。
清宵多假寐,白发半忧民。
金阙遥辞宠,琳宫去谒真。
羡公谁最甚,我是欲归人。
圣徒洛中九老会(铎案:《宋诗纪事》作郡守章公岵五日开宴会九老于广化寺次韵) 北宋 · 元绛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五日佳辰郡政闲,延宾谈笑豁幽关。
阊门歌舞尊罍上,林屋烟霞指顾间。
德应华星临颍尾,年拘皓发下商颜。
名花美酒疏钟永,坐见斜晖隐半山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四 《中吴纪闻》:徐师闵字圣徒,仕至朝议大夫,退老于家,日洽园亭,以文酒自娱乐。时太子少保元公绛正议大夫程公师孟、朝议大夫闾丘公孝终亦以安车归老,因相与继会昌洛中故事,作九老会章岵郡守,大置酒合乐,会诸老于广化寺,又有朝请大夫王琉、承议郎通判苏湜与焉。公赋诗为倡,诸公皆属而和之,元公绛诗云云。)
朱长文墓志铭元符元年六月 宋 · 张景修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
乐圃先生朱伯原卒于京师,识与不识者皆叹之。
先生故人,自玉堂青琐与夫一时贤士大夫,多挽之以诗。
先生妙龄登乙科,以疾求闲,学且养踰三十年,特起为苏州教授
历五考,召为太学博士,改宣德郎,除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文字
先生文章,前宰相范公、今宰相章公尝荐其典丽可备著述矣;
先生行义,中书侍郎许公尝荐其纯固可为师表矣;
先生博闻强识、笃学力行,枢密林公先除礼部侍郎宝文阁直学士,尝荐自代矣。
前后荐者,盖不可殚数,谓宜得名公钜儒志其墓,而诸孤乃以其季父、明州象山县仲方之状属予铭,予岂足以知先生耶?
先生家谱,昔高辛氏有才子曰朱虎、先生其后也。
先生讳长文伯原,字也。
其先为越州剡人,自其祖居苏者三世。
曾祖讳琼,仕钱氏;
祖讳亿,始入朝,太宗皇帝召对便殿,命以官,数有功,迁内殿崇班閤门祗候、知邕州,累赠刑部尚书
考讳公绰光禄卿、知舒州,为时名儒。
妣蔡氏,封宣城郡君
所生周夫人方娠,梦覆锦衾,或谓光禄公曰:「生子能文必矣」。
先生果幼而不群,光禄器之。
十岁,善属文,读书辄终夜,光禄公命彻烛,先生侍其寝,不彻也。
泰山孙明复讲《春秋》于太学,往从之,明复韪焉。
先生书无所不知,尤深于《春秋》。
嘉祐四年进士第吏部限年,未即用。
光禄公守彭,先生不俟宴归,州人荣之。
既冠,除秘书省校书郎、守许州司户参军,诰有美辞。
先生无他疾,第伤足,不果仕,非行怪而固隐也。
郊禋,光禄公欲以任子恩丐先生幕官先生推与其季弟,光禄公拊之曰:「兄以官畀汝」。
因名之曰从悌。
先生光禄公捐馆,左右凡二十年,以孝称,居丧如礼。
服除,人劝以仕,无意也。
抚弟妹,毕婚嫁,安贫乐道,因旧圃葺台榭池沼,竹石花木,有幽人之趣。
州侯贵客,山翁野叟,或觞或咏,去则醉卧便腹,不知身世之在城郭也。
太守章公伯望表其所居为「乐圃坊」,乡人相与尊之,称乐圃先生
当是时也,使东南者以不荐先生为耻,游吴郡者以不见先生为恨。
左丞邓公先翰林,与给事胡公、孙公,中书舍人范公、苏公,列荐先生于朝,先生不得已,起典乡校。
州有两教授,以先生故也。
同时徐积举于楚,陈烈举于福,世号三先生
先生之教人,经术而后华藻。
曩岁,作《东都赋》,自视不减班、张、太冲辈,前宰相苏公尝荐先生曰:「称述历代京邑之盛,莫如国家汴都之美,深有可观焉」。
客有使之献者,先生曰:「此吾少时也,今老矣,尚何赋为哉」!
讲《春秋》、《洪范》、《中庸》,学者无虑数百。
苏学,范文正公建也,岁久隳甚,其子侍郎公时大漕,得请修葺,先生有力焉。
中水灾,先生陈五浦之利,郡不克行。
右丞公之守是邦,先生作《救荒议》四篇以献,黄公从之,民赖以安,其仁心类如此。
游辟雍,著《释问》以见意。
后罢《春秋》博士,亦颇有归志,想闻猿鹤,数请还乡,内相蒋公诗曰:「玉杯旧学无施设,空有新诗满锦囊」。
盖叹之也。
暨登芸省,有喜色,尝曰:「天下奇书,在吾目中矣」。
明年枢密曾公、林公荐兼尚书局,未期月以疾终于家,命夫!
元符元年二月十七日丙申也,享年六十。
家徒四壁,大臣以闻,赐缣百。
丧归,吴人迎于境上,行路为之流涕。
先生天资忠朴,有致君泽民之志,不少见于用。
中年仕宦,先畴悉委诸弟,所同者一圃,藏书二万卷,且曰:「以此遗子孙,不贤于多财者乎?
遗以财,是教之为利也;
遗以书,是教之为学也。
可不慎欤」!
著书三百卷,六经皆有辩说。
乐圃》有集,《琴台》有志,《吴郡图经》有续纪。
作诗雅驯,得古风。
及类古今章句为《吴门总集》,以备史官采录。
善书,有颜鲁公体。
藏碑刻,自周穆王始,至于本朝诸名公帖,皆有之,作《墨池》、《阅古》二编。
尝谓书画事,昔人犹多编述,而琴独未备,元丰中作《琴史》,其叙曰:「方当朝廷制礼作乐,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
太常少卿曾孙为之《后序》,亦曰:「《琴史》之作,固有志乎?
明道而待时之用者也」。
元符己卯,果诏太常按协雅乐,命前信州司法参军吴良辅政造琴瑟,教习登歌,惜乎先生不及见斯时也。
娶张氏,三子:耜,前婺州东阳主簿
耦、改名发
耕,举进士,皆有文行。
一女,未嫁。
孙男曰愈。
元符元年六月乙酉先生吴县至德乡南峰山之西,从先茔也。
铭曰:
先生之乐,非玉非金。
室则有书,几则有琴。
出而不返,猿哀鹤吟。
水师筵,兰台儒馆
末如命何,丹旐云远。
吴山迎丧,学者大半。
有丘有园,有子有孙。
清白传家,孝友盈门。
我铭永久,南峰之原。
按:《乐圃馀稿》附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