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石子馀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三、《北溪大全集》卷五○
论学于去圣颓波之世者,知精行密,固难其人。
然能识向背之大分,而卓不迷其所趋者,亦千一而未闻。
惟夫子卷道于兹,不得其门,而为叔孙之自绝者,盖泯泯而棼棼。
如君以耆艾之年,不知为将老之身,乃奋然一屏其平生驰骛之气,而歛躬肃容,与后进趋隅而问津,不自讳其浅陋,而倾囊倒橐,以求是正之真,俛焉孜孜,不惰于勤。
此其志趣之超卓,夫岂寻常之可伦?
况其抱刚方不屈之资,可与勇于义而果于仁。
建阳再谒而归,气象温然,非复曩时行行之云。
使天假之年,则其所就,又未易论。
某辱同门之义,所以严鞭勇策者,方有赖乎终始之勋。
癸丑之冬,君有南游之兴,而间阔乎二春。
去秋之来归,谓合簪之有因。
矧一缄之先枉,惟疑辨之是询。
何望望更不及见,而是缄反为永诀之文。
呜呼!
吾畏友丧矣,吾将谁为作德之邻?
山川之阻,哭临莫亲,忽焉斗建之九移,而适圹息之将湮。
是用走价,薄奉一酹,而东向长望,不知泫然流涕之四奔。
昭明如在,其鉴此诚兮,石君
王子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九、《考亭渊源录》卷一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六一
所喻土封事,当时却无人来论诉,亦无人子细说及。
又寻即去郡,故其事不及露而失于究治耳。
但如来喻所云,所费不多,不能与之讼于官府,则其为害应亦不至太甚。
但今已不行,无可得说,便且借此为话端而兴谤议耳。
若果尽行,则自料虽使更用严刑峻法,此等小扰亦恐终不能免,其谤必有大于此者。
而如子合者,亦将有番悔青苗之议矣。
此可付一笑也。
少时见所在立土封,皆为人题作「李椿年墓」,岂不知人之常情恶劳喜逸?
顾以为利害之实,有不得而避者耳。
如禹治水,益焚山,周公驱猛兽,岂能不役人徒而坐致成功?
想见当时亦必须有不乐者。
但有见识人须自见得利害之实,知其劳我者乃所以逸我,自不怨耳。
子合议汉事甚熟,亦曾看汉高初定天下,萧何大治宫室,又从娄敬说,徙齐、楚大姓数十万于长安,不知当时是费几个土封底功夫?
而不闻天下之不安。
其于今日事势何如也?
子馀留此久,适病,不得朝夕相聚。
又见渠长上,不欲痛下钤锤。
后来自觉如此含胡,恐误朋友,方著力催攒功夫,则渠已有行日矣。
其有尚宿留者用新法课程,近日却颇长进。
信乎!
小仁者大仁之贼,而无面目者乃长久人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