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过钓钩岭悼亡友盛景韩 宋 · 胡仲弓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见铭旌作许愁,西风飘落冷飕飕。
早知真气无伸处,悔不当时曲似钩。
上宰相书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九、《方舟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五
某闻之,天下之势藏于天下之风俗,而风俗之变成于士大夫之好尚。
势有不可以伪为,而风俗不可以骤革。
圣人非难乎革也,以为首之之难也。
盖天下事物之理,惟其不能以相一,则必举其不一者而求于至神至密之地,以激成不变之势。
夫势之所激,是果何以致此?
太平之世,明圣垂衣拱手于上,而宰相率百执事于其下,习于宽缓和易之域,以期天下之无扰。
心意之所积,口语之所宣,将以是纳一世于君子长者而后已。
此其用意岂不甚善?
然天下之所乐与夫一世之所安,则必将有不虑之变藏于其间,而势遂已成。
天下之人惟见乎势之宜为此也,则求其故而不能得,独不思向者之所乐与今日之所安,皆习久而玩熟,放弛而不力,则稔成必然之势也固宜。
君子处此,惟其素所抱负,求以振起天下之势,则将有不言而风行,不动而雷声者,靡然变其前日之故,以使之一新,而又虑所乐所安之既熟。
乐至于过而安至于弛,则谁与任事而循名责实?
至于使之蹙额不宁,则又非盛世道德密庸之意。
恭惟真宰造化天藏而神运,则今日之势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以自革于偷懦苟且之俗。
石虽不肖,何敢议及此?
然重惟今日之治,天下士大夫宜各竭精殚虑,曰小曰大,随所处以自力于事功之急,顾狃于所乐所安之习而视景偷日,一切相戒以无为多事,则吾君吾相未必肯许其如此而无害也。
盖圣人之于天下也,非习俗风气为忧,在乎纪纲法度之不立。
纪纲法度之在天下,其所寓甚微,而毫发不戒则势之所以养成者,多有不虞之悔。
异时熙、丰之盛以极于宣、政之大过,执事惟不知纪纲法度之所在,而一切从事于虚文,以侈天下之耳目。
势既稔成,而风俗如平川大波,放溃发泄,求其所以至此而不能得,相激相作,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恭惟中兴以来三十馀年矣,生聚教训,忠厚之泽,所以浸溉天下之肌肉者不为不至。
石之私忧过计,独不及于天下之势而以原于风俗者,何也?
盖昔汉文之世,在位者皆以长者得名,而天下无事,亦有可忧之势。
贾谊故独喻以「措火积薪,火未然而谓之安」,之通达国体,必有见于此矣。
夫以文帝之宽厚而大臣皆以长者自处,谁肯与天子任其严以存天下之法?
盖长者似仁而长者流于乡愿,不可不畏也。
今日天下之风俗,所以作成天下之势,似不可忽也。
通其变使民不倦,或者士大夫今有倦者矣。
齐威王所以赏罚阿、即墨者,虽非盛世忠厚之比,而于今日天下之势,似当如此而后兴起也。
石孤远小官,议辄及此,不任死罪。
然一官晼晚,垂垂五十,饥寒冻馁之恤,所不宜言而出其言,则似非茍然也。
天下之事,思之于山泽,而或明于市朝,石尚有敢言者,执事其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