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绍圣日记前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上缺)等搆陷,乞置狱例兴狱。
朴助云:「频频兴狱,不是好事,陛下且与含容。
今若再勘,即是以断张商英,俱为不当」。
上云:「群小结搆,倾陷宰相,不是好事,自与张商英事不干涉」。
宣云:「臣从初便奏开封狱事,不为无意。
章某既有所陈,莫须与他明辨」。
上曰:「差何人勘得」?
宣即探上意云:「常安民如何」?
上摇头曰:「不可」。
宣曰:「莫是此人不平稳否」?
上曰:「然」。
宣曰:「孙谔如何」?
上曰:「得莫又道是章某所引荐人否」?
宣曰:「乃众人共称之,非独章某也」。
上以为然。
又云:「见说全是吏人郦保者为之」。
是夜批出,与路昌衡同勘。
阁子内同坐,相云:「适来上前,所奏皆有实迹,王谊李祉莫要付狱推究,尽有来历」。
安、李默然。
安徐曰:「相公有许多机智,又要兴狱,真有乡风也」。
:「虽是建人(下缺)
原注:「前后各阙文。」
王正仲夜话 元末明初 · 张适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
寒过已多时,春来不爽期。
花前初熟酒,别后只添诗。
续烛知宵永,闻鸡悟睡迟。
剧谈浑莫倦,明发又天涯。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傅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举,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举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举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举,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同举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举观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李潜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举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潜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台阁。)/陈沂/元祐七年举升擢。)杨宗惠/敦夫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举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举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举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举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荐御史。)/范纯礼/夷叟。举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同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经筵。)/李栝元祐五年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举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举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举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举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行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行,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举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举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举。)/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举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举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林文节绍圣日记前帖赞 南宋 · 岳珂
史本乎公,不厌于复。
重观绍圣以来之记述,初无及于郑雍
非亲札之具存,虽欲考之而孰(原作就,据聚珍版改)从。
王谊李祉之实迹,遍考史录,皆无预(原作赖,据聚珍版改)乎此案之中。
郦保姓名,亦各不同。
至于韩忠彦力谏兴狱,直乞陛下且与含容。
安焘面析章惇,以为乡风。
此皆系其人之大节,而金匮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
凡此帖纸之所具,以同时附会白帖子之人,犹能秉直以写其衷。
抑可以见人心之是非,本无所蔽蒙也。
然于此时,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论,独(原作犹,据聚珍版改)雍首尾噤然若不预者。
佩玉端委,接武夔龙,又何其无一言之献替(原作赞,据聚珍版改),广于四聪耶。
迎合于始,循默于终,而迄(原作乞,据聚珍版改)不免于党籍之归,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胜于直躬也。
王汉臣李大援转官制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一、《于湖居士文集》卷一九
朕褒录勤瘁,远臣不以废也,况周旋殿陛,赞予朝觐会同之仪而司其籍者哉!
汉臣练习而疏通,尔大援周慎而明敏,均以积阅,协于迁令。
车刺部,隃赋尔秩。
是为茂渥,尚克钦承。
王汉臣米纲折欠违程降官制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二、《于湖居士文集》卷一九
汝护贡输,乃敢不虔,宿留道涂,折阅什二。
其还一秩,姑示薄惩。
仁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熙宁七年十二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五、《净德集》卷二七
熙宁七年十月某日,仁寿县太君魏氏以疾卒于普州大炉镇王谊家,享年八十。
明年,其子护丧而归,卜以十二月某日葬于华阳县晋安乡先茔之次,礼也。
夫人世居成都,曾祖某仕孟,补东头供奉官,将兵戍普慈,因家焉。
祖渊,父昭,乃遂为普人。
夫人年十五归于故赠大理寺丞费君,讳文字正用。
生五子:曰珍、珣,今亡矣;
曰圭、璋,祗慎寡过;
曰琦,以孝行称乡里,皇祐中进士第,累迁屯田员外郎通判蜀州
四女:长适李惟吉,次适杨士贤,次适张铎,次适王谊,皆良族也。
夫人仁孝敏惠,得自天禀。
闻前世贤妇烈女事,历历志记,以自规饬。
好佛书,知缘报大略,特加崇信。
法爱而严,虽壮子长妇侍之,每有畏色。
寺丞君旧豪,舍财,不屑屑治产,惟好贤乐善,宴衎自适。
夫人罄奁中物及父母所与之田,以资其用,至于匮竭,曾不少慊。
寺丞君之亡,屯田君之幼也,名声未闻,生事困约,夫人殊无他忧,务择师友,磨砺其业。
至于起家得禄,板舆就养,士论推以为荣,宗亲党巷指以为楷范。
治平中,屯田君之官河朔,夫人年踰七十,驩然愿行。
熙宁元年,上初郊祀,乃享今封。
四年,大飨,请进以邑,则曰:「吾妇人,一受命足矣」。
河朔七年而归,涉深登险,水陆仅万里,康宁喜乐,未尝一日不豫。
然起居语默,惟王氏女之在念,欲往见焉。
凡如此者将一年,子孙固留不可,会亦来迓,即与之行,至则浃日而逝。
王氏妇哀夫人离阔之远,而会合之近,遽及于大变也,自是毁顿骨立,誓以死殉,后五月而亡。
其将亡也,语不及他,亦惟夫人之念。
呜呼,始终存没之际,果何如耶!
夫人与其子官于他方,凡二十年无恙,一旦归而卒于女之家,岂冥理素定,不可辄徙耶?
人之生聚散休戚,何常之有,惟是母子之爱,遂继以死,得非鞠养大赐,虽终天莫能以报称而至是耶。
临夫人之丧者,既吊而又伤之也。
铭曰:
享年于耄,惟德之施;
受封于朝,惟母之仪。
禄以养裕于私,礼以葬得其归。
滔滔此生,固有合离。
惟此合离,喜乐忧悲。
夫人之怀,吾女是思。
往卒其家,女亦继之。
理涉茫昧,尸者云谁?
抑亦偶然,莫得而知。
勒铭幽石,以显孝慈。
吴彦成墓志铭 北宋 · 梅执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九、《敬乡录》卷三、《金华文徵》卷一八
宣和二年冬承信郎吴翁待次京师,闻青溪盗日炽,亟命舟东下。
或挽而留之,不可,曰:「吾母垂白,与盗近,其忍一日安此乎」?
比渡江,杭州已陷,遂间关浮海,道明以趋东阳
距家仅一舍许,卒遇盗,不得归,盖三年二月庚午也。
五年,其孤驰介乞铭于滁,不果作,明年又以书来曰:「先公生负气节,喜从贤士大夫游,其志非浅者,而不幸死于盗,必弗得铭,无以葬。
矧公谢一切金久矣,何谀墓之嫌」?
于是为考次虔州会昌丞宗壬所状行而叙铭之。
翁讳圭,字彦成,世家婺之义乌
曾大父造,大父尧,父袍,皆隐德不耀。
翁资倜傥,形貌魁伟,遇事廓落,无所阿私,有以急告者,不问疏戚贵贱,悉怡然济之。
仓卒,值人健敏可用,辄尽诿以金帛,初不立券任也。
人亦感励自效,无肯负诿者。
邻里有争辨,率就质焉,无不得其平而去。
或议别居,多纷纷不决,须翁居间,乃曲听从,无复间言。
大抵其外和易谦恭,而中实严重不可欺犯。
县官吏豪右有为一非义,必委曲摧沮,使不得骋,以故毁誉常相半。
而翁固行,其志不夺,凛然有古任侠之风。
三舍法行,州岁贡士,多困于聚粮,翁每夙致厚赆,不俟其有谒也。
他日,比郡预贡士,有闻风而踵见者。
太学程生绩,家贫而窭,其亲大事未举,从故人贷钱三十万,将有营于浙,而同舍王汉臣悉受之,使持券取偿于兄,绩信之不疑也。
既达婺,出其券,兄辄绐曰:「是非汉臣书,须其归面质耳」。
翁恨绩留滞,召汉臣兄诘之,不变,即日出私帑代偿如其数。
县作浮屠绣川湖中,以奉双林大士,又作神霄玉清万寿宫,栋宇像设,所费皆不赀,翁一一乐施,不以累众。
州檄县急须米数百斛,县均赋于民,民嚣甚。
翁发诸廪所藏米,以白令曰:「米方腾贵,取于民必扰而难集,愿并代民输之,嗣请其值」。
信宿米达州,州大惊喜,以令为才。
初入国门,道遇乡士叶祖信者,方仆仆为故大学陈生裒具棺歛,翁遽曰:「暑溽如许,须众则事缓矣」。
立如所费周之。
其轻财重义出于天成,种种类此。
翁由孤童承家,料理生事,得所以操纵取予之术,坐致千金。
凡老于货殖者,皆自以为不可学。
而诸弟若侄,诜诜振振,举蹈绳准,相与为善,浸成望族矣。
俄叹曰:「吾念大姓辛勤立门户,不一再传辄荡析不能守者,常有妇间之」。
白县,世为义居,如其请,遂刊石,志不朽。
晚治第辟馆,延纳四方之游士,虽甚寒暑无倦容。
又方列治三阁,收置儒释道之书,使子弟宾客周旋其间。
此其为善之志,殊进进而未已也。
于是弗得其死,闻者惜之焉。
方东下时,余尝与论今日之盗,当以术取而不可以急攻,徒拥大兵从其后驱之,则浙以东将大残躏,万一有穷迫,且散而之海之闽,不易得矣。
如汉所必取项氏也,然舍项不取,而先使随何九江韩信取魏、取代、取赵、取齐,审项已孤,一举而得。
正如善救焚者,必先毁旁近屋,以绝其延,乃易扑灭。
今盗据睦山谷而陷其官府,即出入跳梁,不过一郡间,若姑置勿问,而分命大兵屯浙东西州,使他道不得相因而起,盗亦畏缩不敢出巢穴,徐遣所募鎗杖手辈迭进而挠之,可以旬月而擒矣。
翁喟然曰:「此圭所以归之意也。
盗负险隘,非鎗杖手不可以深入,然此曹乌合,任气不相下,则心不一,心不一则力不齐,惟啖以厚利,而择一二猛士总帅之,庶几人人用命。
吾州有屠大防者,强力绝人,少习为儒生,不得意弃去,习武技而精。
平居饮酣,无所施其勇,往往公取牛羊杀食之,数近刑,辄有天幸得脱。
圭实遇之有恩,归致此人,盗不足破矣」。
其后盗平,问所谓屠大防者,果尝驰保翁家,久之弗去,自言当杀身以报。
翁转海上淹回,而翁之弟待弗尽礼,忽谢去,自遮护其所居,左右乡盗无一敢近。
既而破灭数十洞,斩获不可胜计,军前功第一,以白身授官至武功大夫,其子弟其奴并入赏典。
诚使翁在乡里不出,出而亟归,必且大捐金收召武勇,而用屠为之倡,威著远近,盗必不敢窥,婺守令必不逸,他盗必不起,而平民肝脑必不至于涂地,其为功也又岂止如屠而已哉!
翁在京师,宾游接武,争愿出力为翁用,有善中贵人者,功欲使因己,而翁笑曰:「男儿通塞,固自有命数,何至折腰屈膝事中贵人乎」?
判大宗正事普安郡王仲忽闻而高之,荐出门下。
春秋五十有四。
卜以六年二月丙午葬县东缙云永昌村前山之阳。
娶陈氏。
子男三:曰宠,司越州士曹事,则乞铭者也;
曰颜老,早卒;
曰康老,尚幼。
女四:适太医助教宗公璋、顺昌府汝阴王铸,馀皆在室。
孙男一,曰克昌;
女二。
铭曰:
存亡死生,任侠之义。
伊吕孙吴,货殖之智。
迁史所推,殆有微意。
岂其崇进,奸雄之势。
龊龊文士,鲜足与议。
必也狂狷,奈何摈弃?
吾铭若人,以是无愧。
思堂绍兴二十年 宋 · 边惇德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一、《景定建康志》卷二一
绍兴丁卯秋华原公以浙东仓司移总外计于大江之左,行且终更,留司以应办军需无扰而济闻于上,爰下纶言,俾仍旧服。
于是军民官吏,欢呼而乐公之留。
及是年之,以暇日步于公圃,视西北隅,得隙地焉,欲经度之。
询之属吏,咸曰:「漕台旧尝有筹思亭者,兵火之后,其废日久,独大丞相王文公范忠宣公所咏二诗刊石尚存」。
公叹曰:「岂可使前人之迹埋没而不举,二公之雅什,殆为虚设乎」!
乃度馀材成之。
赋功属役不扰于民,用财不取于诸邑,阅月而就。
得丰俭之中,而少加壮焉。
易之为堂,而名仍其旧。
乃立王、范诗碣于堂中,匪为观游,特以继前人之志也。
惇德谓天下之事戒在乐因循而惮改作,茍临事例若此,视陋不支,忽倾不持,毛举缕数,岁月之间,浸浸而废者不知几条,良可悯笑也。
盖常人用心,每以玩时愒日为事,故较论短长,将有所兴作,必曰:「此有利于己乎?
有利于吾子孙乎」?
力非不足,势非不便,畏首畏尾,将发复已,率皆滞常而难合。
惟公之志乃大不然,视事虽久,一日必葺,一如其始至于是,弊者必新,蛊者以饬,军储充盈,民不告病,故能以馀财馀力求前人之志而成之,其用心固自不同矣。
闻之郑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以思之」。
思其始而图其终,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方吏退无事时,优游此堂,坐而思之,若何而可以享上,若何而可以足食。
民之利思所以兴,民之瘼思所以去。
则筹思之设,殆非茍然者。
在我后之人,凡到公之堂,能求公之用心,而复思公之所为,则天下之事,何患于骫骳而不振也哉!
故书此以序事之始末云。
绍兴二十年岁次庚午三月十一日记。
左从事郎、新充秀州州学教授王谊书石。
儒林郎、新监通州监仓边惇德撰。
尤延之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文定集》卷一五、《王文公年谱》附录卷一
蒙喻刘、陈二公,此皆一时宗师,尤难措词。
顷尝问吕居仁丈,《神宗实录》张天祺张横渠传,殆非寻常文士所能作。
吕丈云:「此两传皆是范纯甫自做,他人岂易及此」。
天祺传》言:「新法之害,当与王安石分受其过」。
横渠言:「乃考索所至,非默识心通」。
今此二公恐亦类此,辄以所闻谩录呈上。
旧见范忠宣王正仲曾子开,皆云元祐间有朋党之论,忠宣辨尤力,录欧阳公《朋党论》以进,忠宣《奏议》、《言行录》皆可考。
然竟不知何人为《党论》,其论指何事也。
后得一书,曰《元祐密疏》者,有刘器之一章,分王安石吕惠卿蔡确之党,各具姓名于其下,方知忠宣所争者此也。
器之《尽言集》亦不此章。
《元祐密疏》,李仁甫曾借去,录本留史院,恐须并及忠宣所论于传末。
莹中再作《四明尊尧集》,为悔过之书以寄器之器之答云:「神宗未尝师安石安石岂足为圣人?
昔既称道如此,今乃置之僭逆悖乱之域,是非去取,有非鄙拙所能晓者。
然事君行己,茍亦无憾,而今而后,可以已矣」。
事君行己等语,盖亦察其心也。
又有书与杨中立,以为「不辞一身之有过,愿成来者之无过」。
杨答以「贤知过之,则道不明不行,安能成来者之无过乎」?
因及禹、稷、颜回事,或出或处,皆当其可耳。
莹中齿长,而答书以先生称扬之。
复以书辞避莹中,云「先生指缨闭以救其惑」,谓缨冠闭户。
龟山了翁集,其书具载,可考也。
此两段合莹中传末。
「视黯无怍」,欲改作「于黯无怍」。
道固如是,不由外铄」,其下欲添两句,云「视彼汲直,如玉而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