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易学序 宋 · 王湜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三、《经义考》卷二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三
余平生喜《易》,内求于己,外求于人,非一日矣。
晚得邵康节《易》学,喜不自禁,昼夜覃思,未尝暂舍。
方其有所得也,或不寐达旦。
然圣人至理,万物取之不竭,而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藁,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
傥不能用心精择,则是非杂扰,而至理终不出矣。
于是平心如权衡,无今古,无物我,无知愚,无彼此,惟道是从而轻重之。
希夷先生陈公而下,如穆伯长李挺之,以至刘长民《钩隐图》之类兼而思之,罔或遗佚,亦不敢以私知去取,但重别推衍,使明白易见。
或见不能窥测藩篱而难尽者,作阙疑说以示方来,俟明哲者之思索焉。
大抵道之不明,其说有二:愚不肖者固不足以及此,贤与智者反从而凿之,其于圣人妙意,岂不胥失乎哉?
凡诸好学君子,当如是求焉可也。
同州王湜序。
按:《易学》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幼幼新书序绍兴二十年九月 宋 · 李庚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八、《中国医籍考》卷七四、《宋以前医籍考》第三九○页
医家方论,其传尚矣。
自有书契以来,虽三坟之言,世不得见,而《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乃与宓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烂然如日星昭垂,信乎药石不可阙于人,而医书尤不可废于天下。
或者乃谓医特意耳,不庸著书,唐史臣以此剧口称道于许嗣宗,殊不知张仲景孙思邈辈率千百年而得一人,使其方剂之书不传,则医之道或几于熄矣,是或一偏之论也。
湖南潮阳刘公镇拊之暇,尤善方书,每患小儿疾苦,不惟世无良医,且无全书,孩抱中物不幸而殒于庸人之手者,其可胜计!
因取古圣贤方论与夫近世闻人家传,下至医工技工之禁方,闾巷小夫已试之秘诀,无不曲意寻访,兼收并录。
干办公事王历羲道主其事,乡贡进士王湜子是编其书。
虽其间取方或失之详,立论或失之俗,要之皆因仍旧文,不敢辄加窜定。
越一年而书始成,惜乎公未及见而疾不起。
公临终顾谓曰:「《幼幼新书》未有序引,向来欲自为之,今不皇及矣,子其为我成之」。
曰:「谨闻命」。
呜呼!
学士大夫公天下以为心者几何人哉?
平日处念积虑,无非急己而缓人,先亲而后疏,物我异观,私为町畦,其来盖非一日。
昔吾夫子助祭于蜡,出游鲁观之上,喟然发叹,以为大道之行,天下以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夫子之叹,盖叹鲁也,然而天下后世岂止一鲁而已哉!
滔滔者皆是也。
东汉人物如第五伦者,悃幅无哗,质直好义,似若可然也,意其设心必有大过人者。
至于或人问之以有私乎,则曰:「吾兄之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终夕不寝」。
自以谓不能无私。
夫以兄之子尚若尔,况他人之子乎?
第五伦尚若尔,况下一等者乎?
宜乎夫子之叹之也。
今公之为是书,使天下之为父兄者举无子弟之戚,少有所养,老有所终,家藏此书,交相授受,庆源无穷,其为利顾不博哉!
以此知公之存心非特无愧于今之人,抑亦无愧于古之人矣。
绍兴二十年九月既望谨序。
按:《皕宋楼志》卷四六,十万卷楼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