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西汉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净德集》卷一六
善治天下者,必观诸时,而不择事之难易。
盖天下之事,有远近大小之别,而无难易之定体。
惟其时不可为,则谓之难;
时可为之,则谓之易。
昔者聪明睿圣之君,贤智才能之臣,未尝不欲举其远者大者而行于天下,惟直乎时有不可,而遂不为之。
当时深有不足之心,后世亦为之惜。
然则时者治之端,人君之所诎伸也。
夫时有不可而不为,则固足惜矣;
时无有不可而亦不为,则仁人君子谓之何如?
嗟乎,天下之事,多失于此,而莫能臻夫极致,王道所以不及于古,而生民有不幸也。
秦之将亡,祸流四海,嗷嗷之民,求息肩措足之地而举无所容。
汉高帝仗义以起,诛伐无道,援而出之于涂炭,首除苛法,约以三章。
数赦罪,屡赐爵,军事劳苦者复其田租,郡国多赋者减其岁献。
乡县为置三老,以帅众为善。
饥者甘糟糠,寒者利短褐。
故得望之如云霓,亲之如父母,以布衣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
然当此之时,去周未久,三代之宏规远略、遗规旧制与其民之耳目相接,疑其犹有存于天下者。
以新造之天下,而乘民心之初得,茍能讲求一二,少仿而用之,则愚者不以为惊,智者不以为迂阔。
然而不能者,何也?
十二年间,寇难未尽平,法度未尽立,而未暇及之也。
高帝之政,不过前之数事而已。
至于文景以恭俭养民,孝武以雄才大略致治,皆处大有为之势,而亦不能者,何也?
非时之有不可也,彼见高帝得天下如此之易,其所行者,乃前之数事,而民之悦服亦已如此之易,则其心以为治天下之道,不过如此而无难,惟不为秦之所为,而行高之所行则亦足矣。
盖不察高帝之时有不可也,于是舍其远者、大者,而取其近者、小者以行之。
是故不立公田什一之法,而除租释赋以劝农;
不敦引年养老之教,而岁次牛酒以示惠;
不遵贤能宾兴之制,而务察孝廉
不施鳏寡有养之道,而惟行赈贷;
不崇乡党庠序之训,而增置生员,以广学者;
不书德行道艺之美,而复其孝悌,以风斯民。
是皆近而易行,不足以经远,名为治理,而曾无其实,使三代之道邈然不可复见,政教益茍简,风俗益偷敝,可不惜哉!
是故仲舒讥其不能更化,贾谊经制之不立,王吉以为未有万世之长策者,此也。
唐太宗与房、杜议兴礼乐,而曰:「有志不就,古人攸悲。
时难得而易失,朕所以遑遑也」。
尝三读而叹之。
茍易地以处,则西汉之风,岂有不至三代乎!
朝散大夫致仕公墓志铭元祐二年十二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净德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广安市
某先妣乐寿县君陈夫人,本眉州眉山之巨姓。
其再从侄,仕至都官郎中,以行义闻于乡,事业见于时者,乃公也。
讳习字传正
曾祖讳德念,祖讳赞,值时季乱,爵禄不及。
考讳位,有器识,读书知世务,以气节自任。
重义好施,急人患难如不及,乡闾推为豪杰,累赠工部侍郎
妣杨氏早卒,赠华阳县太君
公少鞠于外氏,能抗志从学,为辞章,举进士,声名赫然。
庆历二年甲科,调武昌军节度推官,掌永兴军书记,改著作佐郎勾当开封府检校库,转秘书丞
工部公忧,服除,授太常博士通判庆州永康军
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为屯田郎中,监齐州孙耿镇盐酒税。
处州,不赴,改渝州,迁都官郎中
岁满还朝,年六十有五,遂告老。
元丰初,官制行,易朝散大夫
公刚简静重,气守完固,博学通古今,治己应务,正而不茍,虽贵权豪势不能少屈。
故相刘公沆守鄂州,政任彊果,凡所可否,宾佐不复议。
有未安者,公与之辨,则从,尝谓之曰:「异时立朝,宜不迁此志」。
北都留守冯公,亦尝移书称公在武昌时「论议操守,古有道君子也」。
翰林侍读杨公察长安幕中皆名辈,蕃总之务,悉以委公,深加礼敬,期以远到。
神宗初即位,诏百官转对,公以十事闻,其大者,谓:「裴度有大勋德,为李逢吉、元稹辈毁沮,得韦处厚论奏,时君警悟。
宰相韩琦嘉祐中乞立先帝为皇嗣,定策两朝,功施社稷,不可置散地。
愿陛下一阅《裴度传》,乃见情伪是非」。
又谓:「自陶谷失对,参知政事遂下宰相一等,不敢当笔可否事,非朝廷任用辅弼意。
愿陛下谕赵抃、唐介,政有未便,宜指陈得失」。
又谓:「自古人君昵信宦官,盗弄威柄,多致败乱,始东汉距唐,简策历历可鉴,愿陛下深以为戒」。
又谓:「自昔乘丧乱据有坤维,僭名号者,自公孙述孟知祥,皆非西南人。
今承平百馀年,海宇混一」。
虑囚,得免王吉之死。
王吉者,扶沟民。
妻之侄贫无依,为吉所养,夜闻吉语其妻以发冢事,乃以告邻父,捕系具狱,罪当死。
公叹曰:「同财共居,于律听容隐。
妻之侄素养于,而冒法讦告,乃同凡人,岂近情哉」!
遂以疑请,故贷焉。
至于比岁以来,西南士大夫得守邻郡,小官亦不困远适,法禁稍略,乃公之助。
襄阳山水最佳处,公因卜居为老焉之地,既得谢,愈放意自适,游山中诸佛刹,往往弥月不返。
元丰元年二月十二日疾终于家,享年七十有六。
娶杨氏,封仁寿县君,先公二十六年卒。
二子:长曰续,太平录事参军
次曰绶,鼎州司法,皆祗慎自立。
一女,嫁渝州巴县子昂
孙男四人:曰沛,曰渔,曰潜,曰渊,方从学求举。
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葬公于襄州襄阳县望楚山之东原。
有集三十卷,其文如其为人。
尤好为诗,有古作者体。
某童丱时,数闻先妣称道公苦志力学,虽甚寒暑,或达旦不寐,每以相训饬,心窃慕之。
既长而仕,则又仰公器业之宏远。
惜乎,不能尽发其胸中也!
敢序实而铭曰:
行义之域,君子务适,公造之安,履而不息。
势利之途,小人争趋,公望之畏,却而不驱。
位则不克,志则不遂,寿则不啬,名则不坠。
山有岘首,水有汉川,虽百千年,犹知公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