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元甫殿中丞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七、《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
敕某:吏之有籍于审官者,三岁一迁,所以劝劳也。
尔以才备任,积课应条。
往服命书,愈其思勉!
可。
王元甫景阳井110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四、《能改斋漫录》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余闻江南王元甫郭功甫皆有诗名。
余南归过九江,因道士胡洞微求谒之。
元甫云:「吾不见士大夫五十年矣」。
杂说二 其三 刘高尚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八、《太仓稊米集》卷五○、《梁溪漫志》卷九一
高尚处士者,汾州安定人也。
姓刘氏,家世为农。
处士生九岁,食而不肉,后稍不言,问以事则书而对。
其为语初若不易知,已而辄验。
家人甚异之,为筑别室以居。
久之,声闻京师徽宗皇帝三使人往聘之,辞疾不奉诏。
宣和间,朝廷赐号高尚处士,而建观以聚其徒,且因以其号为名焉
靖康之扰,棣人白其守,使迎先生
守为具安车以邀之,不至。
一日,弃滨而来,滨人大恐。
二日滨州兵叛,屠其城,肆掠千里。
先生在棣,棣人喜其来。
太守为扫邮传以舍之,供帐甚具。
先生见之笑而去,乃即城隅治舍水傍。
滨人持金帛携室家以就其庐者,往往笑之。
既而敌大至,城且陷,人之死于兵者以万数,而火不及其居,就之者果赖以免。
敌人见先生皆下马罗拜,不敢入其里。
呜呼,其亦异矣!
余曩在京师时,闻其事甚著,后二十馀年官钱塘,始识左从事郎王复字兴周东平人,尝与先生之弟游,得其事甚详,为余言之如此。
其后濡须人王之道彦猷知余得先生之事于兴周,乃谓余曰:「子固知先生之事而未闻先生之言也。
先生之言曰:『世之人以嗜欲杀身,以货财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文章杀天下后世』」。
余谓彦猷:此佛、菩萨、老聃庄周之徒所以救溺起死还真之论,岂区区为世俗言语文章者所能至哉!
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至于衽席之上,饮食之间,其祸有甚于畏涂者而不知戒,则是终不知嗜欲之能杀身矣。
黩货之士,食厚禄而取民财,虽危亡之祸仅免其身,而千金之产不足以供不肖子一醉之费。
人祸天殃不在其身而在其后,则货财岂不足以杀其子孙哉?
秦自商鞅之事孝公,始用刑名,而李斯之事始皇赵高之事二世皆以是道。
百年之间,天下之人不死于刑则死于兵,盖不知其几千百万。
桑弘羊开利说以中主欲,不过欲自售一身而已。
祸流后世,至唐宇文融皇甫镈之徒皆用其说以取尊位,而天下自是数蒙诛求之祸,其杀人固无异于以梃与刃。
行政之弊一至于是,岂不痛哉!
昔人有欲注《周易》与《本草》者,或劝其注《本草》,曰:注《本草》误不过杀一人,注《周易》而误则其祸道也大矣。
不然,孟子之辟杨、墨,子云之诋谶,韩退之之斥佛、老,其忧天下后世之意何其深且切哉!
后世断章折句、背正失理之学兴,其徒从而和之,更相标榜,迭相师授,以盗名声而取富贵,寖不可救,此是徵之往事而然,非验之后世也。
某闻先生之言,尝私窃以为嗜欲之杀身,财货之杀孙子,与夫政事之杀人,三者人犹得而知之。
若夫学问文章之杀天下后世,则周公孔子之言也。
先生农家子,未尝读书事师而有是言,岂人中之知道者乎?
此与夫熊经鸟申吐故纳新,区区积岁月之功而欲著名于仙籍者固有间矣。
真道堂端平元年七月 南宋 · 关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九、《至元嘉禾志》卷一七、万历《秀水县志》卷九、光绪《嘉兴府志》卷一八
府治之东南,相去二百步,有道院曰隐真,以来四方云游访道之士。
是院建于崇宁之间,岿然独存于建炎兵火之后,若有真仙为之护持者。
院北两坊导其所从入之路,东榜集仙,西标归鹤。
或曰,绍兴初纯阳真人曾到,单满不纳,编苇作舍以打坐,聚土成炭以御寒。
自是岁每诞辰,有群鹤回翔其上,此其所以名隐真也。
而不知嗣吕公者,又有高尚真人焉。
绍兴岁在丁卯之七月,一道友戴青巾,披青氅,自言姓刘,居滨州,留数日而去。
云堂柱间题四十有三字,曰:「行方便,坐方便,诸圣察,上天见。
得道安,得身健,但能晨朝洗面。
水不得浪渊起盗,玉津能显九霄云事。
刘卞功来」。
仙语隐微,众亦莫晓。
信道不笃者,爪剔木前,钩画透柱,如点漆然。
方争先快睹,或水饮其字,可起沈疴,开瞽矇,试者辄效。
有一医庸而贪,以新易旧,刮墨和剂,竟不复验,亦足以见真人不肯专利一家矣。
乾道间,真人复来,称姓氏州里如初,时既相后,人不复识。
往望吴门外一画工家,自起藁使绘其像,留钱市缣。
绘成,复往观,喜甚,约某日赍钱取去。
问其姓,则曰刘。
问其寓,则曰隐真。
过期,绘工来访,则真人已去。
涉岁寖远,工以像鬻于市,为伶人王绮所得。
一夕,绮梦真人,视像维肖,特身形长大尔。
曰:「汝留我在此许时如何」?
惊寤,访诸道院,至隐真,始知颠末,遂归焉。
道院主人张君倖狭小是院,方议改筑,稠人中有青衣人出曰:「此乃神仙经行之所,所谓福地。
或遂迁徙,此地却作何用」?
议竟寝。
止脩云堂,创圣殿,周以门庑。
后嗣秀王重为建造,良有以也。
郡人余元辅初入学馆,实邻道院,尝言有一老媪丐诸涂,腹大若妊,非杖不行,止则仆地。
忽遇青衣人叱起,予药如芥子,使吞之,有水自腹中出,寻即平复。
问姓不答,但云在隐真道院
其遁身济人类如此。
淳熙初,云水客张寅者,道号阳光逸人,来自金陵,瞻象起敬,话及锡山宝文李公谟宦游河朔,以职走滨州,访真人,得制诰、绘像,石刻为家藏之珍。
乾道间,真人一到其家,会诗文觞客弗及接,题诗塼壁,墨渗澈然,盖即《夷坚志》所载「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转呼迟。
不如拂袖穿云去,惟有落花流水知」。
托言小郤,实真人诗耳。
主道院者方尽得其源委。
真人居滨之安平镇,徽庙朝屡诏不起。
守臣奉旨写真,藁成,真人即自赞曰:「韬光晦迹居环堵,闭息凝神事事疏。
漫许丹青传道貌,难将妙笔写真如」。
奏上,降敕云:「朕高古人脩真励行,道兴于世,今乃见之。
尔趣操不凡,萧然一室,招聘屡往,辞避不回。
宜锡美名,用彰清节。
虽云冲啬,尚克钦承。
可特授高尚处士」。
时政和六年八月十九日也。
今道院主人钱道济求予文以记其事,故为笔之。
尝闻高尚自赞其真影曰:「真中影,充饥画饼
影中真,花稍暮春
非影非真,是谓上人」。
谓非充饥画饼,则必有济人之实。
谓非花稍之暮春,则必有先天之灵。
惟其妙隐显以莫测,是以与造化而长存。
道济其心领而意适,庶或亲逢于上人。
端平改元巧夕前三日,汲古轩关拭表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