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镇戎军沿边机务疏 北宋 · 李继和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宋史》卷二五七《李继和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道光《镇原县志》卷一八
镇戎军为泾、原、仪、渭北面捍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正当回鹘、西凉、六谷、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之路。自置军已来,克张边备,方于至道中所葺,今已数倍。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茍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击贼,则贼必不敢过此军;则缘边民户不废耕织,熟户老幼有所归宿。此军茍废,则过此新城,止皆废垒。有数路来寇:若自陇山下南去,则由三白堡入仪州制胜关;自瓦亭路南去,则由弹筝峡入渭州安国镇;自青石岭东南去,则由小卢、大卢、潘谷入潘原县;若至潘原而西则入渭州,东则入泾州;若自青石岭东公主泉南去,则由东山砦故彭阳城西并入原州;其馀细路不可尽数。如以五千骑,令四州各为备禦,不相会合,则兵势分而力不足禦矣。故置此城以扼要路。即令自灵、环、庆、鄜、延、石、隰、麟、府等州以外河曲之地,皆属于贼,若更攻陷灵州,西取回鹘,则吐蕃震惧,皆为吞噬,西北边民,将受驱劫。若以可惜之地,甘受贼攻,便思委弃,以为良策,是则有尽之地,不能供无已之求也。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则此军所费,止出四州,地里非遥,输送甚易。又刘琮方兴屯田,屯田若成,入中有备,则四州税物,亦不须得。况今继迁强盛,有踰曩日。从灵州至原、渭、仪州界,次更取𨫼子山以西接环州山内及平夏,次并黄河以东以南、陇山内外接仪州界,及灵州以北河外。蕃部约数十万帐,贼来足以斗敌,贼迁未盛,不敢深入。今则灵州北河外、镇戎军、环州并北彻灵武、平夏及山外黄河以东族帐,悉为继迁所吞,纵有一二十族,残破奔迸,事力十无二三。自官军瀚海失利,贼愈猖狂,吐蕃震惧,绝无斗志。兼以咸平二年弃镇戎后,继迁往来侵掠军界蕃族,南至渭州安国镇北一二十里,西至南市界三百馀里,便于萧关屯聚万子、米逋、西鼠等三界,以胁原、渭、灵、环熟户,常时族帐谋归贼者甚多。赖圣谋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已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去万倍矣。又灵州远绝,居常非有尺布斗粟以供王府,今关西老幼,疲苦转饷,所以不可弃者,诚恐滋大贼势,使继迁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何以枝梧。昨朝廷访问臣送刍粮道路,臣欲自萧关至镇戎城寨,西就胡卢河川运送。但恐灵州食尽,或至不守,清远固亦难保,青冈、白马曷足禦捍,则环州便为极边。若贼从萧关、武延、石门路入镇戎,纵有五六七千兵,亦恐不敌,即回鹘、西凉路亦断绝。伏见咸平三年诏书,缘边不得出兵生事蕃夷,盖谓贼如猛兽,不怫其心,必且不动。臣愚虑此贼他日愈炽,不若听骁将锐旅屡入其境,彼或聚兵自固,则勿与斗,妖党才散,则令掩击。如此则王师逸而贼兵劳,贼心内离,然后大举。又灵州孤垒,戍守最苦,望比他州尤加存恤。且守边之臣,内忧家属之窘乏,外忧奸邪之憎毁。忧家则思为不廉,忧身则思为退迹,思不廉则官局不治,思退迹则庶事无心,欲其奋不顾身,令出惟行,不可得已。良由赏未厚、恩未深也。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古之帝王皆悬爵赏以拔英俊,卒能成大功。大凡君子求名,小人徇利。臣为儿童时,尝闻齐州防禦使李汉超守关南,齐州属州城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非次赏赉,动及千万。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算,当时有以此事达于太祖者,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汉超居则营生,战则誓死,赀产厚则心有所系,必死战则必动有成绩。故毕太祖之世,一方为之安静。今如汉超之材固亦不少,茍能用皇祖之遗法,选择英杰,使守灵武,高官厚赏,不吝先与。往日,留半奉给其家,半奉资其用,然后可以责洁廉之节,保必胜之功也。又戎事内制,或失权宜,汉时渤海盗起,龚遂为太守,尚听便宜从事。且渤海,汉之内地,盗贼,国之饥民;况灵武绝塞,西鄙强戎,又非渤海之比。茍许其专制,则无失事机,纵有营私冒利,民政不举,亦乞不问。用将之术,异于他官,贪勇知愚,无不皆录,但使法宽而人有所慕,则久居者安心展体,竭材尽虑,何患灵州之不可守哉?又朝廷比禁青盐,甚为允惬。或闻议者欲开其禁。且盐之不入中土,困贼之良策也。今若谓粮食自蕃界来,虽盐禁不能困贼,此鬻盐行贿者之妄谈也。蕃粟不入贼境,而入于边廪,其利甚明。况汉地不食青盐,熟户亦不入蕃界博易,所禁者非徒粮食也,至于兵甲皮干之物,其名益多。以朝廷雄富,犹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军须。况蕃戎所赖,止在青盐,禁之岂不困哉?望固守前诏为便。
赠潘谷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潘郎晓踏河阳春,明珠白璧惊市人。
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何似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玄笏。
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世人重耳轻目前,区区张、李争媸妍。
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与滕达道(五九)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一
所有二赋,稍晴,写得寄上次。只有近寄潘谷求墨一诗,录呈,可以发笑也。衲衣寻得,不用更寻。累卓感留意,悚怍之甚。甘子已拜赐矣。北方有干,幸示谕。
书张遇潘谷墨(寄王禹锡)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麝香张遇墨两丸,或自内廷得之以见遗,藏之久矣。今以奉寄。制作精至,非常墨所能髣髴,请珍之!请珍之!又大小八丸,此潘谷与一贵人造者,谷既死,不可复得,宜宝秘也。
书冯当世墨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冯当世在西府,使潘谷作墨,铭云「枢庭东閤」,此墨是也。阮孚云:「一生当著几緉屐」?仆云:「不知当用几丸墨」?人常惜墨不磨,终当为墨所磨。
书潘谷墨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卖墨者潘谷,余不识其人,然闻其所为,非市井人也。墨既精妙而价不二。士或不持钱求墨,不计多少与之。此岂徒然者哉!余尝与诗云:「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一日,忽取欠墨钱券焚之,饮酒三日,发狂浪走,遂赴井死。人下视之,盖趺坐井中,手尚持数珠也。见张元明,言如此。
书裴言墨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潘谷、郭玉、裴言皆墨工,其精粗次第如此。此裴言墨也,比常墨差胜,云是与曹王制者,当由物料精好故耶?
杂书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九、《山谷全书·外集》卷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四
潘谷验墨,摸索便知精粗。凡百工各妙于一物,与极深研几者同一关捩耳。魏晋间士大夫往往有人材风鉴,至于反照,便如漆墨,亦潘谷之流耳。
赐砚记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六
元祐八年八月十二日臣观始供史职,是日诏遣中使赐李廷圭、张近、潘谷、郭玉墨、淄石砚,□□盘龙麦光纸,点龙染黄越管笔。后三日乃赐器币。近世史臣唯遇开院有墨砚纸笔之赐,续除者但赐器币而已。续蒙备赐,自臣观始云。国史编修官、左宣德郎、秘书省正字臣秦观记。
按:道光《续增高邮州志》第五册,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寄墨代书赠杨时(杨字中立,彭城僚友也,为南康刑狱掾。庚午十二月金陵偶便,因以诗墨寄之) 北宋 · 贺铸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徂来雪压苍松颠,沦膏根柢蟠蜿蜒。
樵斤剪析石火热,曲突百步凝梢烟。
蒲萄秋颗累累悬,海胶九炼堪续弦。
力捣万杵臼欲穿,剂成圭璧随方圆。
点漆比色石比坚,坐令李韦羞居前。
陈台潘谷老且贤,授唯识者不计钱。
是翁解化如蜕蝉,后可继此无闻焉。
付君一圭款识全,保护谨密何千年。
君家清风宜世传,不特谈玄须草玄。
梦臣惠潘谷墨 其二 北宋 · 邹浩
押支韵
潘谷卖墨时,吕翁尝过之。
指授长生诀,举世那能窥。
但称众墨中,谷墨最珍奇。
一旦内药成,解去逃喧卑。
忽忽期月后,来与丹元期。
夜饮晓分手,丹元初不知。
仍留墨数片,属元付其儿。
有儿旋其门,顶白元惊疑。
细诘所以然,始知谷如斯。
谷仙今几年,谷墨今在兹。
静言人间世,舟壑常密移。
朱颜兀槁木,绿发垂素丝。
借令富贵极,毕竟将奚为。
谷乎真可人,得墨吾得师。
辨李廷圭墨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三、《浪语集》卷二七
黟墨二枚,其制椭前平后,面为香,字不正,铭曰「歙州进务官李廷圭」。幕文有隐起交龙挟之,铭曰「宝大元年正月七日奉旨造」。初,外舅秘阁镇郢,故相申王以墨饷,为螺累百数,李墨不能什一,舅均之僚属。时走用几要从事幕府,与受一螺,舅得一螺亦以相与。后十年,走莅樊楚,梅雨既霁,视箧中旧物,探囊见墨,念舅已修文地下,县又荆州下邑,为恻然感动,因考见其事云。按史,南唐元宗保大元年,岁在癸卯,当晋帝天福八年,距今绍兴嗣三十二年壬午,历年二百二十。其岁正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寔烈祖升元七年也,烈祖殂以二月庚午,元宗以三月己卯朔践阼,改元保大,则保大元无正月。廷圭父超,本奚氏,自易徙黟,赐姓于唐,不容在烈祖世。元宗贬号,出显德之后,墨铭「奉旨」,皆大不同。旧称「李墨」,盖玉质犀文,投之水中,经年不败,书纸数十,耗不二分,今又未必尽然。本朝创墨宝堂,裒李墨宝藏几尽,秦氏所得尚众,虽权门容或有此,然亦已多。事之不然,无足多辨。走常患近世墨工凡下,未尝知有胶法,如潘衡、蒲大韶辈,墨研未半,已胶败不可复使。惟黟人吴滋,墨法近古,典刑尚在,然嗜酒,不自知贵,听人窃取其名。真滋所为,已足贵重,胶不易败,惟滋有之。诚以滋墨校今所藏,其肌理胶煤略皆相似。李墨但加腻耳,断知墨为滋造,而滋之名又为小人窃而有之。扁鹊卢人而医多卢,滋祖氏墨官而易多祖,盗名欺世,知庸有极哉!安得潘谷之徒,与之共论形模之外,易耳目之习,以求制作之正乎?走固为秦氏欺,而秦氏亦未免见欺于世,可为大息!端午前夕镫下书。
从李崇道觅潘衡墨四首 其一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人言潘谷久腾空,衡也崎岖隐墨中。
谷见坡诗衡用诀,了知真是一家风。
跋南城包生行卷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九、《后村题跋》卷一
敏道从朱、陆二先生学而微喜谈禅,今其子又以墨法知名。噫,义理之学逃归杲佛日、光拙庵,逢掖之家化为李庭圭、潘谷耶!虽然,明窗佳研,呼童磨试,然后知近日墨工皆出其下矣。念昔与敏道俱为絜斋侍郎袁公之客,袁公墓木已拱,敏道白发萧萧,余亦流落不偶。甚矣,余二人货之难售,反不若小包君墨之易售也!君持此纸归示乃翁,当亦拊掌一笑。
次韵谢洁斋惠春膏纸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押词韵第十五部
霜毫秃尽千枝竹,铜雀台荒死潘谷。
哀哉四宝并成空,犹有老崖藤捣玉。
青钱学士将相科,黑头刺史朱丹毂。
怀银早去镇湖湘,掞藻端如起巴蜀。
天乎岁晚椓斯文,往往长吟书短幅。
云昏雨暗白龙笺,林密山深紫芝曲。
凤楼谁助斧斤修,鱼网不禁尘土辱。
我驰家畔楮先生,越薄吴腴此粗俗。
铿金戛玉新有声,缝雾裁云岂堪录。
向来交友文字间,矢往湍奔如撒菽。
薄材那敢派江西,一寸诗肠愁万斛。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四十九 墨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五言绝句 押齐韵
松閒老潘谷,何处得玄圭。
速置蔷薇露,诗仙醉欲题。
赠墨生 元末明初 · 倪瓒
押东韵
岩谷春风起,桐花落涧红。
隔水轻烟发,收煤入灶中。
豹囊秘元玉,鹅池生白虹。
汤生法潘谷,千载事同风。
葛惟善尝托人求虎跑泉诗附赠潘谷墨铜雀砚墨既不至砚亦云碎因谢此 明 · 沈周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惭愧高怀记项斯,开缄空感十年私。
墨亡潘谷烟澌外,砚破铜台瓦裂时。
马德未忘千里惠,虎泉终补一篇诗。
何当握手吴门笑,共付浮沈与不知。
监定米南宫苕溪春晓图 明 · 沈周
敝签榜米聊因展,楮墨依微却难辨。
皴肤断理慨尘番,涣迹漓踪认馀前(作上声)。
想从潘谷试烟华,惜去曾闻用之浅。
况是澄心体玉疏,好事何时不舒卷。
流传人代多展转,物岂能同岁相衍。
请验周宣告腊辞,刻石恃存存尚鲜。
继烛残生九死后,得见似人欢且勉。
或云标题少芾芾,绍兴条识朱犹湎。
君王法眼赏惟精,此笔敢当当不㥏。
烟邪雨耶树色溟,洲兮渚兮水光泫。
眼中未足许清苕,平岘衡沙或湘沔。
翠霓冉冉天苍茫,旗影迷空恍游辇。
海岳遗灵仙者流,我欲招之愧辞謇。
徽州吴君得妙法制墨赋诗赠之 明 · 文彭
出处:文氏五家集卷七、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十九
新安松枝烧不绝,红霞碧焰相纠结。
收烟调捣三万杵,练作玄霜乌玉玦。
设来几案对端侯,云浮烟散光澄澈。
落纸三年不昏暗,一点霜纨漆无别。
廷圭巳矣潘谷死,此道只今谁得比。
水晶宫客汪廷器,吴郎继之真二美。
时时赠我两三丸,光黑异常心独喜。
日日用之无间断,经岁方能半寸毁。
黄金可得柰墨无,莫轻目前惟重耳。
嗟余不欲磨世人,愿得一笑临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