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潘文叔(友文)1168年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七、《浪语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某获从端叔昆季游,愿见之日甚久,驱驰扰扰,恨未承望。
兹蒙华翰之贶,辱临之以师弟子礼,倥侗自视,何敢当盛意邪!
继今如不鄙夷,略之是望。
示谕为学之道,某何足以知之。
过听之求,仰见好问不耻,然而索金贫子,终何以副所欲乎?
抑某闻之,君子虽极高明,道实中庸,虚受谦持,无有偏颇好恶,自无不得其正之患。
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天理昭昭,不容与易,惟居之以平荡,持之以兢业,终身可以无畔,其至要当有见,必自得而后能安之也。
若以恬漠为进,某恐难乎应事于纷纭耳。
所恶于知正,谓其凿空无之说于此,不与存焉,承问之廑,聊及尔耳。
斯道要非语言所及,纤寸笔舌,讵能写方寸哉!
又蒙于某求师,某学焉不足,顾将何以为献?
惧涂公之耳目,无以祗复将命,切几照亮!
悟真篇注序乾道九年八月 宋 · 翁葆光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紫阳陈仙翁,武夷人,有《语录》传世,为六十四说,分言性命二宗,内外二药。
又云:「不读古文《龙虎上经》,不知两弦金水之妙;
不读《参同契》,不知日月一斤之精;
不读《悟真篇》,不知二章金碧之神。
斯道也,妙中之妙,玄中之玄。
必也采龙虎未分之气,吸龟蛇初孕之精,三百爻中或文或武,六十卦内曰屯曰蒙。
结丹于片饷之间,成道于九年之上」。
又云:「道在内来,安炉立鼎却在外;
道在外来,真铅真汞却在内。
内一斤,外一斤,紫金化紫粉,紫粉化金丹。
此先天内药、外药之辨。
如斯二者之同出,又斯二者之异名。
内外之道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所以道外药还如内药,内通外亦须通」。
以此观之,紫阳之道与悟真同。
先子尝谓余曰:天台仙翁道成受命于上帝,为紫玄真人,默相皇都
时尝显没,与世比肩,人莫之识。
少偕我祖肄业辟雍,惟翁不第,夙挺灵根,因玩佛书,忽至击竹有感,顿悟无生直超真空清净性海。
晚年遇青城丈人成都,尽得金丹妙旨,洞晓阴阳颠倒互用之机,天地返覆生成之理,故能修真复命,鍊形升于无形,抱一虚心,性命咸臻于空寂。
是以形神俱妙,与道合,变化无穷,普现法界,即兹妙用,广度群迷。
向在元丰间,与刘奉真之徒广宣佛法,亦以无生留偈入寂。
奉真之徒,已焚其蜕,获舍利千百,其大如芡。
后七年,奉真之徒到王屋山,复会仙翁如故,此又示其形神俱妙、性命两全之玄也。
仙翁蕴性仁慈,慷慨豁达,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三宗一致,妙用无殊。
不欲独善诸身,乃作《悟真篇》,提诲后学。
先以神仙命道诱其修鍊,以金丹之术首咏是篇,终以真如空性遣其幻妄,故以禅宗歌咏毕其卷末。
所谓金丹之要者,以二八真阴真阳之物立于炉鼎,诱先天之一气,归斯炉鼎之中,变成一粒,大如黍米,号曰太一真气
是以首列七言四韵一十六首,表其真阴真阳之数也;
次咏五言四韵一首,以表太乙之奇,即金丹一粒也。
既得一粒,饵归丹田,然后运火,依约六十四卦而行之,故续以绝句六十四首,以按《周易》六十四卦也。
夫火之功有十月,并沐浴共十有二月,故又续《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应周天之岁律也。
十月功备胎圆,而形化为纯阳之气,故总吟成律诗八十一首,象其纯阳九九之数也。
形化气矣,然后抱元九载,鍊气成神,以神合道,故得形神俱妙,升入无形,与道合而不测,是以神性形命,俱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也,故以禅宗性道歌颂诗词三十六首毕其卷末。
已上皆取象金丹大旨,次序如此。
乃若药物火候,口诀纤微,悉寓意在歌咏之中,览者自可寻文悟解也。
顾后传之寖广,文理次序亦颇不同,多有舛谬,惟龙图陆公之孙思诚所藏家本为真。
此乃仙翁亲授之本也,思诚亦自序其所得之详于卷末矣。
余因游洞庭,得斯真本,改而正之,始悟仙翁所作之意,次序篇章,莫不取金丹之法象也。
其文虽约,而妙理该著,寓意虽微,而比类亲切,诚为学者之真归,群经之要览也。
今之学者多取傍门非类而證之,以天庭至宝、玉壶圭丹、混元胎之类妄乱穿凿,终莫际其深根固蒂之要。
又有叶文叔者,以太极大衍之数释而辨之,复撰为图,附于卷末,谓之《悟真篇外传》。
此乃帘瞻幕影,定马为乾,非惟紊乱真经,致使学者为之惑误。
仙翁有言曰:「靡肯自思己错,却将错路教人。
误他永世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文叔之谓乎!
殊不知金丹一粒,即太极之一气,圣人假借二八之物,擒此一气于一时中,变成一粒,殊不出一时辰中,饵之立超圣地。
故仙翁曰:「一时辰内管丹成」。
又曰:「一粒灵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
岂虚语哉!
文叔不达斯理,反以一时为非止一时。
若以非止用一时而言之,是非三年必九载矣,岂为至简至易,而仙翁何故有「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之语耶?
又以一粒为一日,以为有一日之丹,妄引真一子「日食一粒」之语为證,尤不真一子之意也。
若以日食一粒与一日有一日之丹,而推之三年九载,必三千有馀粒矣,岂仙翁独以一粒之语而诳人乎?
举此两端,足知文叔不得金丹之术明矣。
是以妄乱笺注,讹谬非一,抑不知太极大衍之数,其实运火之托象,似是而非也。
若以托象求金丹之至道,是描龙致雨、画饼充饥,不亦难乎!
余固不才,幸踵仙翁之颜铸,既承真荫,寅夕不忘,安忍缄默,坐视红紫乱朱,而不能广仙翁之意,辞而辟之,以级将来,而祛未悟者耶?
是以不惧天谴,直泄天机,课解真文。
谨依仙翁之秘旨,曰:夫鍊金丹大药,先明天地未判之前混沌无名之始气,立为丹基;
次辨真阴真阳同类无情之物,各重八两,立为炉鼎。
假此炉鼎之真气,施设法象,运动周星,诱此先天之始气。
不越半个时辰,结成一粒,附在鼎中,大如黍米,此名金丹也。
取此金丹一粒,吞归五内,擒伏一身之精气,犹猫捕鼠,如鹯搦鸟,不能飞走矣。
然后运以阴阳之真气,谓之阴符阳火,养育精气,化成金液之质。
尾闾有物直冲夹脊双关,历历有声,逆上泥丸,触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馨香甘美。
此名金液还丹也。
徐徐咽下丹田,结成圣胎,十月胎圆火足,即脱胎沐浴,化为纯阳之躯,而无饥渴寒暑之患,刀兵虎兕之不能伤,而为陆地神仙。
方始投于静僻之地,兀兀面壁九年,以空其心,谓之抱一。
九年行满,形神自然俱妙,性命双圆,与道合,变化不测矣。
此名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丹虽分三,道实一揆,必自小而中,自中而大。
丹入道之次序也。
余故分为三卷:上卷以鍊金丹为强兵战胜之术,中卷以运火金液丹为富国安民之法,下卷以九转大还丹为神仙抱一之道。
谓之三乘大法,以应《阴符经》之正义。
此乃无上无极上品天仙之甲科,至真之妙道也。
五师宗祖口口相传,惟此一法耳。
其要至简至易,不逾片言。
圣人恐泄天机,故以乾坤炉鼎、龙虎铅汞之类,以至不可胜举之异名,无过比喻金丹法象而已。
余今攒集异名,一一指其至当,罔敢遗漏纤微。
又恐学者未明作用之妙,是以覼缕再三,复撰《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三乘秘要诗》附于卷末,罄竭精微,可谓大泄天地之真机,全露仙翁之秘旨矣。
愿贻同志,俾易研精,灼然直际悟真,永为正眼法印,而不惑于邪宗曲派之说也。
时皇宋乾道癸巳中秋,象川无名子翁葆光谨序。
按:《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首,正统道藏本。
龙隐岩题名淳熙七年六月 南宋 · 刘焞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二、《粤西金石略》卷九
眉山刘焞文潜载酒,拉齐安但中庸能之、晋安韩璧廷玉延平张士佺子真临贺杨炤叔戒、宜春潘修文叔,共饮弹丸新岩,下舟龙隐,宾主既醉,逮闇乃归。
淳熙庚子六月初伏
石检详(二)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六、《烛湖集》卷五
某顿首再拜都运提刑文检详:尊兄春初寓书,幸达斋几,久不能嗣问动静,第极驰仰。
比以虞贯卿屡觅书,方于六月末作一纸,送莫签魁入递,计方在道。
而专使远临,书意详曲,饷遗腆重,感服眷谊之不忘,非言语所能谢也。
即此新秋积暑,早晚亦已有凉意,伏惟德业有相,台候万福!
某官守如昨,劳苦自其定分,所幸老人强健,举家团圞,仰禄不啻足矣。
此外恐不免罪,而何敢求知。
不唯不敢,亦非所存。
若兄事任既重,尽心其职,可以报国而及民者。
方大人各有志,势难尽同,自靖而已,遑多议乎!
潘文叔遂可更选,可喜。
刘全之后不相闻,今已得替,或言已是及格。
近有传兄当改漕淮东,而赵子固丈亦有此报。
赵丈病馀,未可必出也。
兄或果动,未可知耳。
时中,伏惟为君亲自寿,大为世道之福是祷,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