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学中谣五首(见陶渊明集。) 其一 三君 汉 · 无名氏
袁山松《后汉书》曰: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太学生三万馀人。榜天下士。上称三君。次八俊。次八顾。次八及。次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因为七言谣曰:
天下忠诚窦游平
天下义府陈仲举
天下德弘刘仲承侍中河间乐成刘淑字仲承。)
注:一云。不畏强御陈仲举九卿直言有陈蕃。○逯案。《御览》引袁山松《后汉书》与此一云同。
七爱诗赠程乡雍丘刘矩 南宋末 · 蒲寿宬
 押阳韵
吾爱刘淑方,礼逊以化彊。
谆谆耳提训,语味深且长。
忿恚为可忍,莫入鸣弦堂。
讼者各感去,从今无他肠。
范晔等反谋表 南朝宋 · 徐湛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臣与范晔,本无素旧,中忝门下,门之邻省,屡来见就,故渐成周旋。
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
非唯攻伐朝士,讥谤圣时,乃上议朝廷,下及藩辅,驱扇同异,恣口肆心,如此之事,已具上简。
员外散骑侍郎孔熙先忽令大将军府吏仲承祖腾谢综等,意欲收合不逞,规有所建。
以臣昔蒙义康接盼,又去岁群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
兼人情乐乱,机不可失,谶纬天文,并有征验。
寻自来,复具陈此,并说臣论议转恶,全身为难。
即以启闻,被敕使相酬引,究其情状。
于是悉出檄书、选事。
及同恶人名、手墨翰迹,谨封上呈,凶悖之甚,古今罕比,由臣暗于交士,闻此逆谋,临启震惶,荒情无措(《宋书·范晔传》。)
还郡自陈表 南朝宋 · 徐湛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贼臣范晔、孔熙先等,连结谋逆,法静尼宣分往还,与大将军义康共相唇齿,备于鞠对。
伏寻仲承祖始达熙先等意,便极言奸状。
而臣儿女近情,不识大体,上闻之初,不务指斥,纸翰所载,尤复漫略者,实以凶计既,逆事归露,又仰缘圣慈,不欲穷尽,故言势依违,未敢缕陈。
情旨无隐,已昭天鉴。
及群凶收禽,各有所列,等口辞,多见诬谤,承祖丑言,纷纭特甚。
乃云臣与义康宿有密契,在省之言,期以为定,潜通奸意,报示天文。
末云熙先县指必同,以诳于,或以智勇见称,或以愚懦为目。
既美其信怀可覆,复骇其动止必启。
凡诸诡妄,还自违伐,多举事端,不究源统,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楯。
即臣诱引之辞,以为始谋之证,衔臣纠告,并见怨咎,纵肆狂言,必规祸陷。
伏自探省,亦复有由。
义康南出之始,敕臣入相伴慰,晨夕觐对,经逾旬日。
逆图成谋,虽无显然,怼容异意,颇形言旨。
遗臣利刃,期以际会,臣苦相谏譬,深加距塞
以为怨愤所至,不足为虑,便以关启,惧成虚妄,思量反覆,实经愚心,非为纳受,曲相蔽匿。
又令申情范晔,释中间之憾,致怀萧思话,恨婚意未申,谓此侥幸,亦不宣达。
陛下敦惜天伦,彰于四海,藩禁优简,亲理咸通,又昔蒙眷顾,不容自绝,音翰信命,时相往来。
或言少意多,旨深文浅,辞色之间,往往难测。
臣每惧异闻,皆略而不答,惟心无邪悖,故不稍以自嫌。
㥪㥪丹实,具如此启。
至于法静所传,及熙先等谋,知实不早,见关之日,便即以闻。
虽晨光幽烛,曲昭穷款,裁以正义,无所逃刑。
束骸北阙,请罪司寇,乾施含宥,未加治考,中旨频降,制使还往,仰荷恩私,哀惶失守。
臣殃积罪深,丁罹酷罚,久应屏弃,永谢人理。
况奸谋所染,忠孝顿阙,智防愚浅,暗于祸萌,士类未明其心,群庶谓之同恶,朝野侧日,众议沸腾,专信雠隙之辞,不复稍相申体。
臣虽驽下,情非木石。
岂不知丑点难婴,伏剑为易。
腼然视息,忍此馀生,实非苟吝微命,假延漏刻。
诚以负戾灰灭,贻恶方来,贪及视息,少自披诉。
冀幽诚丹款,傥或昭然,虽复身膏草土,九泉无恨。
显居官次,垢秽朝班,厚颜何地,可以自处。
乞蒙隳放,伏待鈇锧(《宋书·徐湛之传》。)
狮岩沈君墓志铭绍定二年十二月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平斋集》卷三一
浙漕贡士沈湀与余交,步趋语默中度,文中律。
执亲丧,啜蔬处独,不见齿者三年。
一日举内外柩四,竣事,谒余铭其先大父狮岩君墓。
孝子慈孙之请,不得辞也。
沈氏望吴兴,避五季乱徙瑞安,世以儒名家。
惟正生忠训咸,咸生特奏琮。
琮生君,讳贲字成伯,年七十有三,以庆元己未五月十日卒。
给事刘公安上侄女,先卒。
子二,振,蚤卒;
抃,未除君丧卒。
女二,适进士邬说、许仲承
孙一,湀。
女孙三。
湀承考志,以绍定己丑十一月癸酉,葬君于横山,考祔焉。
君少负英气,身七尺,射命中。
闻旧臣宿将说中原事,辄慷慨流涕。
间往来武夷、考亭诸山,从伟人,访异闻,得八陈微指,因会粹诸家方圆奇正之说,著书数千言,附以孤虚六甲、占风望气之法,期于有用。
学成不售,杜门评论诸史,究见成败得失,以寄愤郁。
气岸洁然,湛卢、青萍之在匣,有不可蟠屈者,而行己居家,动合绳矩。
事母刘夫人以孝闻。
训育犹子,收拾师友遗孤乳保之若己子。
董劝里丁,乡校之役若家事,行义著矣,犹未足为君多也。
丙戌风潮之变,死者山积,君既负母如亢爽,群从少稚麇至。
轰豗澎湃,震掉心目,跬步不能进,相与号呼于浮沉中。
君奋前不顾,手挈而登之,人人得脱鱼鳖之涎,而君二子反迷失道,莫知所之。
或唁君,君曰:「是有命」。
既而亦皆免于难。
士平居暇日,孰不知志士仁人为可慕?
猝然之变压于前,死生祸福垂于一发,未有不志移气夺,择利以自谋。
于此能委命徇义,宁忘其身、忘其子而不忍遗兄弟之子,其惟近古之卓行乎!
先是君家东美、躬行二君子从伊川先生游,得其学,特奏。
未冠,以明经京师,试行台为贡士第一,遂介从弟游伊川门。
君学得于特奏,就正于东美,抗志制行,信有自来哉。
铭曰:
学出伊洛如江河,近接其流渚而沱。
酾为洫渠引沚阿,渗漉所及与禾。
有相之道嘉且多。
壬辰冬十有二月庚寅于潜洪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