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雪中喜涂生数来 明 · 王廷陈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梦泽集卷六
念子贫到骨,佯狂颇自贤。
未辞东郭,频泛剡溪
弹铗竟不遇,吹箫古有然。
蛟龙本神物,变化知何年。
司马光吕公著追复官制元符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五、《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一
具官某出入四朝,望实兼邵。
粤自神考,俾赞事枢。
逮及先朝,爰立作相。
未乾坟土,啧有烦言。
除削宠名,罪均投裔。
蒙恶滋久,不能自昭
稽参旧章,蔽自朕志。
东朝二品(吕云「东朝一品」。),稍还高秩。
纳书幽壤,流泽后人。
死而有知,尚识兹意。
光追复太子少保公著太子太保
吕大防刘挚梁焘追复官制元符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五、《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一
具官某蚤以器能,寖阶显用。
粤自神考,擢在迩联刘云「擢先众人」。)
逮及先皇,爰立作相(梁云「早以器能,寖阶显用。粤自神考,擢先众人。逮及先皇,俾参国论。」)
去国未几,啧有烦言,贬秩投荒,赍志没地。
蒙恶滋久,不能自昭
蔽自朕心,参以故事。
文阶三品,稍还旧著(刘、梁云「文阶三品,稍还旧秩」。)
纳书泉壤,流泽子孙。
死而有知,尚识兹意。
大防可追复右光禄大夫,挚追复太中大夫,焘追复左中散大夫
明道先生行状1085年8月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七、《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一三八、《伊洛渊源录》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曾祖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
妣,高密县崔氏。
祖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
妣,孝感县太君张氏、长安县太君张氏。
父珦,见任太中大夫,致仕;
母,寿安县君侯氏。
先生名颢字伯淳姓程氏
其先曰乔伯,为周大司马,封于程,后遂以为氏。
先生五世而上,居中山博野
高祖太子少师讳羽太宗朝以辅翊功显,赐第于京师,居再世。
曾祖而下,葬河南,今为河南人
先生生而神气秀爽,异于常儿。
未能言,叔祖母任氏太君抱之行,不觉钗坠,后数日方求之。
先生以手指示,随其所指而往,果得钗,人皆惊异。
数岁,诵诗书,强记过人。
十岁能为诗赋。
十二三时,群居庠序中,如老成人,见者无不爱重。
户部侍郎彭公思永谢客到学舍,一见异之,许妻以女。
踰冠,中进士第,调京兆府鄠县主簿
令以其年少,未知之。
民有借其兄宅以居者,发地中藏钱。
兄之子诉曰:「父所藏也」。
令曰:「此无證佐,何以决之」?
先生曰:「此易辨尔」。
问兄之子曰:「尔父藏钱几何时矣」?
曰:「四十年矣」。
「彼借宅居几何时矣」?
曰:「二十年矣」。
即遣吏取钱十千视之,谓借宅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
此钱皆尔未居前数十年所铸,何也」?
其人遂服。
令大奇之。
南山僧舍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男女聚观,昼夜杂处,为政者畏其神,莫敢禁止。
先生始至,诘其僧曰:「吾闻石佛岁现光,有诸」?
曰:「然」。
戒曰:「俟复见,必先白吾,职事不能往,当取其首就观之」。
自是不复有光矣。
府境水害,仓卒兴役,诸邑率皆狼狈,惟先生所部,饮食茇舍无不安便。
时盛暑,泄利大行,死亡甚众,独鄠人无死者。
所至治役,人不劳而事集。
尝谓人曰:「吾之董役,乃治军法也」。
当路者欲荐之,多问所欲,先生曰:「荐士当以才之所堪,不当问所欲」。
再期,以避亲罢,再调江宁府上元县主簿
田税不均,比他邑尤甚。
盖近府美田,为贵家富室以厚价薄其税而买之,小民茍一时之利,久则不胜其弊。
先生为令画法,民不知扰,而一邑大均
其始,富者不便,多为浮论,欲摇止其事,既而无一人敢不服者。
后诸路行均税法,邑官不足,益以他官,经岁历时,文案山积,而尚有诉不均者,计其力比上元不啻千百矣。
会令罢去,先生摄邑事。
上元剧邑,诉讼日不下二百。
为政者疲于省览,奚暇及治道?
先生处之有方,不阅月,民讼遂简。
江南稻田,赖陂塘以溉。
盛夏塘堤大决,计非千夫不可塞。
法当言之府,府禀于漕司,然后计功调役,非月馀不能兴作。
先生曰:「比如是,苗槁久矣,民将何食?
救民获罪,所不辞也」。
遂发民塞之,岁则大熟。
江宁当水运之冲,舟卒病者则留之,为营以处,曰小营子,岁不下数百人,至者辄死。
先生察其由,盖既留然后请于府给券,乃得食,比有司文具,则困于饥已数日矣。
先生白漕司,给米贮营中,至者与之食,自是生全者大半。
措置于纤微之间,而人已受赐,如此之比,所至多矣。
先生常云:「一命之士,茍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
仁宗登遐,遗制官吏成服,三日而除。
三日之朝,府尹率群官将释服。
先生进曰:「三日除服,遗诏所命,莫敢违也。
请尽今日。
若朝而除之,所服止二日尔」。
尹怒不从。
先生曰:「公自除之,某非至夜不敢释也」。
一府相视,无敢除者。
茅山龙池,其龙如蜴蜥而五色。
祥符中,中使取二龙。
至中途,中使奏一龙飞空而去,自昔严奉以为神物。
先生尝捕而脯之,使人不惑。
其始至邑,见人持竿道旁,以黏飞鸟,取其竿折之,教之使勿为。
及罢官,舣舟郊外,有数人共语:「自主簿折黏竿,乡民子弟不敢畜禽鸟」。
不严而令行,大率如此。
再期,就移泽州晋城
泽人淳厚,尤服先生教命。
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以事长上
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
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
行旅出于其涂者,疾病皆有所养。
诸乡皆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而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
俗始甚野,不知为学,先生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
去邑才十馀年,而服儒服者盖数百人矣。
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
邑几万室,三年之间,无强盗及斗死者。
秩满,代者且至,吏夜叩门,称有杀人者。
先生曰:「吾邑安有此?
诚有之,必某村某人也」。
问之果然。
家人惊异,问何以知之?
曰:「吾常疑此人恶少之弗革者也」。
河东财赋窘迫,官所科买,岁为民患。
虽至贱之物,至官取之,则其价翔踊,多者至数十倍。
先生常度所需,使富家预储,定其价而出之。
富室不失倍息,而乡民所费,比常岁十不过二三。
民税常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先生富民之可任者,预使购边郡,所费大省,民力用纾。
县库有杂纳钱数百千,常借以补助民力。
部使者至,则告之曰:「此钱令自用而不敢私,请一切不问」。
使者屡更,无不从者。
先时民惮差役,役及则互相纠诉,乡邻遂为仇雠。
先生尽知民产厚薄,第其先后,按籍而命之,无有辞者。
河东义勇,农隙则教以武事,然应文备数而已。
先生至,晋城之民遂为精兵。
晋俗尚焚尸,虽孝子慈孙,习以为安。
先生教谕禁止,民始信之。
先生去后,郡官有母死者,惮于远致,以投烈火,愚俗视效,先生之教遂废,识者恨之。
先生为令,视民如子。
欲辨事者,或不持牒,径至庭下,陈其所以,先生从容告语,谆谆不倦。
在邑三年,百姓爱之如父母,去之日,哭声振野。
用荐者,改著作佐郎
寻以御史中丞吕公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神宗素知先生名,召对之日,从容咨访,比二三见,遂期以大用,每将退,必曰:「频求对来,欲常相见尔」。
一日,论议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遽求退。
庭中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
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先。
先生不饰辞辨,独以诚意感动人主。
神宗尝使推择人才,先生所荐者数十人,而以父表弟张载暨弟颐为首。
所上章疏,子侄不得窥其稿。
尝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
神宗俯身拱手曰:「当为卿戒之」。
及因论人才,曰:「陛下奈何轻天下士」?
神宗曰:「朕何敢如是」?
言之至于再三。
王荆公安石日益信用,先生每进见,必为神宗陈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
神宗始疑其迂,而礼貌不衰。
尝极陈治道,神宗曰:「此尧、舜之事,朕何敢当」?
先生愀然曰:「陛下此言,非天下之福也」。
荆公浸行其说,先生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数月之间,章数十上。
尤极论者:辅臣不同心,小臣与大计,公论不行,青苗取息,卖祠部牒,差提举官多非其人及不经封駮,京东转运司剥民希宠不加黜责,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等十馀事。
荆公先生虽道不同,而尝谓先生忠信。
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荆公多为之动。
而言路好直者,必欲力攻取胜,由是与言者为敌矣。
先生言既不行,恳求外补,神宗犹重其去,上章及面请至十数,不许,遂阖门待罪。
神宗将黜诸言者,命执政先生监司,差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
复上章曰:「臣言是愿行之。
如其妄言,当赐显责。
请罪而获迁,刑赏混矣」。
累请得罢。
既而神宗手批,暴白同列之罪,独于先生无责,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事。
为守者严刻多忌,通判而下,莫敢与辩事。
始意先生尝任台宪,必不尽力职事,而又虑其慢己。
既而先生事之甚恭,虽筦库细务,无不尽心,事小未安,必与之辨,遂无不从者,相与甚欢。
屡平反重狱,得不死者前后盖十数。
河清卒于法不他役。
时中程昉外都水丞,怙势,蔑视州郡,欲尽取诸埽兵治二股河,先生以法拒之。
请于朝,命以八百人与之。
天方大寒肆其虐,众逃而归。
州官晨集城门,吏报河清兵溃归,将入城。
众官相视,畏欲弗纳,先生曰:「此逃死自归,弗纳必为乱。
有言,某自当之」。
即亲往,开门抚谕,约归休三日复役,众欢呼而入。
具以事上闻,得不复遣。
奏事过州,见先生,言甘而气慑,既而扬言于众曰:「澶卒之溃,乃程中允诱之,吾必诉于上」。
同列以告,先生笑曰:「彼方惮我,何能尔也」?
果不敢言。
会曹村埽决,时先生方救护小吴,相去百里,州帅刘公涣以事急告,先生一夜驰至。
帅俟于河桥先生谓帅曰:「曹村决,京城可虞。
臣子之分,身可塞亦为之。
请尽以厢兵见付,事或不集,公当亲率禁兵以继之」。
帅义烈士,遂以本镇印授先生,曰:「君自用之」。
先生得印,不暇入城省亲,径走决堤,谕士卒曰:「朝廷养尔辈,正为缓急尔。
尔知曹村决则注京城乎?
吾与尔曹以身捍之」。
众皆感激自效。
论者皆以为势不可塞,徒劳人尔。
先生命善泅者衔细绳以渡,决口水方奔注,达者百一,卒能引大索以济众,两岸并进,昼夜不息,数日而合。
其将合也,有大木自中流而下,先生顾谓众曰:「得彼巨木横流入口,则吾事济矣」。
语才已,木遂横,众以为至诚所致。
其后曹村之下复决,遂久不塞,数路困扰,大为朝廷忧。
人以为,使先生在职,安有是也?
郊祀霈恩,先生曰:「吾罪涤矣,可以去矣」。
遂求监局,以便亲养,得罢归。
自是丑正者竞扬避新法之说。
岁馀,得监西京洛河竹木务
荐者言其未尝叙年劳,丐迁秩,特改太常丞
神宗犹念先生,会修三经义,尝语执政曰:「程某可用」。
执政不对。
又尝有登对者自洛至,问曰:「程某在彼否」?
连言佳士。
其后彗见翼轸间,诏求直言,先生应诏论朝政极切。
还朝,执政屡进拟,神宗皆不许,既而手批与府界知县,差知扶沟县事。
先生执政,复求监当。
执政谕以上意不可改也。
数月,右府同荐,除判武学
新进者言其新法之初,首为异论,罢复旧任。
先生为治,专尚宽厚,以教化为先,虽若甚迂,而民实风动。
扶沟素多盗,虽乐岁,强盗不减十馀发。
先生在官,无强盗者几一年。
广济蔡河出县境,濒河不逞之民,不复治生业,专以胁取舟人物为事,岁必焚舟十数以立威。
先生始至,捕得一人,使引其类,得数十人,不复根治旧恶,分地而处之,使以挽舟为业,且察为恶者。
自是邑境无焚舟之患。
畿邑田税重,朝廷岁常蠲除以为惠泽,然而良善之民惮督责而先输,逋负获除者皆顽民也。
先生为约,前料获免者,今必如期而足,于是惠泽始均
司农建言,天下输役钱,达户四等,而畿内独止第三,请亦及第四。
先生力陈不可,司农奏其议,谓必获罪,而神宗是之,畿邑皆得免。
先生为政,常权谷价,不使至甚贵甚贱。
会大旱,麦苗且枯。
先生教人掘井以溉,一井不过数工,而所灌数亩,阖境赖焉。
水灾民饥,先生请发贷之,邻邑亦请。
司农怒,遣使阅实。
使至邻邑,而令遽自陈谷且登,无贷可也。
使至,谓先生盍亦自陈?
先生不肯,使者遂言不当贷。
先生力言民饥,请贷不已,道得谷六千石,饥者用济。
司农益怒,视贷籍户同等而所贷不等,檄县杖主吏。
先生言,济饥当以口之众寡,不当以户之高下,且令实为之,非吏罪,乃得已。
内侍都知王中正巡阅保甲,权宠至盛,所至淩慢县官诸邑供帐,竞务华鲜,以悦奉之。
主吏以请,先生曰:「吾邑贫,安能效他邑?
且取于民,法所禁也。
今有故青帐,可用之」。
先生在邑岁馀,中正往来境上,卒不入。
邻邑有冤诉府,愿得先生决之者,前后五六。
有犯小盗者,先生谓曰:「汝能改行,吾薄汝罪」。
盗叩首愿自新。
后数月,复穿窬,捕吏及门,盗告其妻曰:「我与大丞约,不复为盗,今何面目见之邪」?
遂自经。
官制改,除奉议郎
朝廷遣官括牧地,民田当没者千顷,往往持累世契券以自明,皆弗用。
诸邑已定,而扶沟民独不服。
遂有朝旨,改税作租,不复加益,及听卖易如私田。
民既倦于追呼,又得不加赋,乃皆服。
先生以为不可。
地官至,谓先生曰:「民愿服而君不许,何也」?
先生曰:「民徒知今日不加赋,而不知后日增租夺田,则失业无以生矣」。
因为言仁厚之道。
其人感动,谢曰:「宁受责,不敢违公」。
遂去之他邑。
不踰月,先生罢去。
其人复至,谓摄令者曰:「程奉议去矣,尔复何恃而敢稽违朝旨」?
督责甚急,数日而事集。
邻邑民犯盗,系县狱而逸,既又遇赦。
先生坐是以特旨罢。
邑人知先生且罢,诣府及司农丐留者千数。
去之日,不使人知,老稚数百,追及境上,攀挽号泣,遣之不去。
以亲老求近乡监局,得监汝州酒税。
今上嗣位,覃恩,改承议郎
先生虽小官,贤士大夫视其进退,以卜兴衰。
圣政方新,贤德登进,先生特为时望所属,召为宗正寺丞
未行,以疾终,元丰八年六月十五日也,享年五十有四。
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为朝廷生民恨惜。
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宽而有制,和而不流;
忠诚贯于金石,孝弟通于神明。
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
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
胸怀洞然,彻视无间;
测其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
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
先生行己,内主于敬,而行之以恕;
见善若出于己,不欲勿施于人;
居广居而行大道,言有物而动有常。
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悌;
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
辨异端似是之非,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
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
其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
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
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
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
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
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
穷深极微,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
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
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异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
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
先生进将觉斯人,退将明之书,不幸早世,皆未及也。
其辨析精微,稍见于世者,学者之所传尔。
先生之门,学者多矣。
先生之言,平易易知,贤愚皆获其益,如群饮于河,各充其量。
先生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
病世之学者舍近而趋远,处下而窥高,所以轻自大而卒无得也。
先生接物,辨而不閒,感而能通。
教人而人易从,怒人而人不怨,贤愚善恶咸得其心,狡伪者献其诚,暴慢者致其恭,闻风者诚服,觌德者心醉。
虽小人以趋向之异,顾于利害,时见排斥,退而省其私,未有不以先生为君子也。
先生为政,治恶以宽,处烦而裕。
当法令繁密之际,未尝从众,为应文逃责之事。
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众忧以为甚难,而先生为之沛然。
虽当仓卒,不动声色。
方监司竞为严急之时,其待先生,率皆宽厚,设施之际,有所赖焉。
先生所为纲条法度,人可效而为也,至其道之而从,动之而和,不求物而物应,未施信而民信,则人不可及也。
彭夫人封仁和县君,严正有礼,事舅以孝称,善睦其族,先一年卒。
子曰端懿,蔡州汝阳主簿
曰端本,治进士业。
女适假承务郎朱纯之。
卜以今年十月乙酉,葬于伊川先茔。
谨书家世行业及历官行事之大概,以求志于作者,谨状。
元丰八年八月日弟颐状。
父任两制子升朝官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八、《王魏公集》卷二
自宫徂庙,休享备成,维显及幽,并均神惠。
具官某父某,昔陪法从,为国信臣,才实行能,自昭于世。
逝日逾远,贤声不忘。
可。
两制封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八、《王魏公集》卷二
具官某父某:广誉令名,自昭于世,实有贤子,为予迩臣。
徽数宠名,以鸿尔庆,往安德善,永介寿祺。
可。
王圭祖贽皇兵部郎中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昌国公可追封蜀国公馀如故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九、《王魏公集》卷二
朕斋明以祀,得歆于神,维显及幽,并受多祉。
具官某祖某,令闻广誉,自昭于时,福禄之蕃,诒厥来裔,弼亮帝载,为予宗臣。
追锡大邦,以荣窀穸。
尚其冥漠,享此恩章。
可。
文彦博祖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韩国公追封周国公制(脑词同前)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九、《王魏公集》卷二
具官某祖某,令闻广誉,自昭于时,福禄之蕃,诒厥来裔,弼亮帝载,为时宗臣。
追锡大邦,以荣窀穸。
尚其冥漠,享此恩章。
可。
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刘沆可追封兖国公馀如故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王魏公集》卷三
敕:序德报功,是宜厚往;
褒贤念旧,所以劝忠。
维时显庸,申彼悯锡。
具官某,以宏材远业,经纬四方;
以伟望英声,仪刑百辟。
相我仁祖,协成圣谟,进建元储,国以泰定。
劳勤勋绩,久而自昭,笃实冲深,朕用嘉叹。
兖为大国,公爵极崇,尚其明灵,膺此休命。
可。
太尉文安王尧臣可特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王魏公集》卷三
敕具官某:以宏才达业,取重誉髦;
以远望英声,进参几要。
逮事仁祖,协成圣谟,登建元储,国以泰安
劳勤勋绩,久而自昭,笃实冲深,朕用嘉叹。
敏而好学,虑国忘家,考行易名,在法为称。
令、师之位,并示追崇。
尚其明灵,膺此休命。
可。
王莽传寄廖判府 南宋 · 蔡沈
噫吁嚱,噫嚱一曲难为听,桑麻垄亩今荆榛。
子规夜诉仓庚鸣,时至气化能无声。
高皇神武百世业,安汉小子为凭陵。
九十六万目可掩,奈何从臾皆群臣。
臣乎臣乎胡乃尔,富汝贵汝庸何生。
炎精白昼欲晦蚀,日角眉目尤精神。
古来权柄不早去,止为鱼肉涂生灵。
生灵涂炭自兹始,古往今来祇如此。
重华一去何时还,志士幽人泪如雨(同上书卷一一○○一引《蔡九峰集》)
芷堂记1281年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四、《须溪集》卷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吾同姓自昭何山,近市如陋巷,家惟芷一本,五十年根浮瓮,香出屋,客至意销。
有羡焉欲得之者,其家尊曰:「吾父所植也」。
自昭,曰:「吾祖所植也」。
无不恻然已,惘然去。
比年马之过市也如织,高垣重闭,丹青草木无得保所素玩,矧是美植。
然睨者不至,至者不取,亦若有守之者。
问何道,自昭曰:「吾惟托之无可奈何,而亦无与竞也」。
问其所以培壅而寿,自昭曰:「自吾见吾父未尝溉,溉亦无所受,根而已。
片篷芘日,雪霜亦于是,其得于天者狭。
今其叶可二尺,而花之层出者拔其萃以长,比他植最早,又后衰。
吾与之生长,更世大变,以及乎此,愿有以记之也」。
盖自何山百里求予记于荒林之下。
噫!
吾城居人也,往年辟一室号「问不知」,有方外道人养盆芷廿年,舁以好我,岁再花而予迁,迁而避于方山之下。
它日过吾居,未焚,有马于庭方龁是根以饱,予闵然三叹,赋之去。
彼其芳也与予同,又养于方外不为浅,然一入吾室,曾不能芘其足。
今君之穷也三世而芳如昨,虽眷焉爱之,而不溉不修,自然而已,不迁不吝,亦自然而已,此其有数存乎?
意者亦君之祖德有以阴种之也。
昔之知数者于一花、一叶、一饮食而占其盛衰,况大寒大暑,大兵大乱,三世五十年之久,无所芘赖,无敢爱,无敢害。
王之,魏之紫,方、陈之荔,或更代易姓,为人所感叹,而君之芷亦异于是。
诗书容膝,子孙绕前,花时对客,墙沽老瓦,近而抚之目睫。
旧庐旧邑,不见乔木,此何在上而芬犹未沬,兢兢焉不出户庭,若得于天者,侥倖至足,此其足恃以久也,而岂独此芷之为验哉!
予于是愧君矣。
虽然,有患是花也。
五十年藏于市如隐,今君之号芷堂也始著,则后之求君者必于芷,求芷者必于君,君得无累是芷乎?
夫予之芷已若芷矣,又为君记之,虽君不累,得无予累之乎?
君曰:「吾惟惧兹芳之易朽,以及此也」。
则为约曰:吾为君记耳,藏于君,藏于君子孙。
君之芷五十年矣,又五十年乃出之。
先五十年为绍定壬辰
军器少监权度支郎官单夔差知湖州填见阙制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掖垣类稿》卷七
敕具官某:地方千里,付之守臣,条教善否,人情之休戚系焉。
兴古号名邦,今为近辅,丈二之组,朕不轻畀。
尔以才谞,自昭于时,选由周行,往治兹土。
为政有要,吾其语尔:率属欲正,抚民欲宽,涖事欲勤,御吏欲严。
能是四者,斯良牧矣。
可。
海盐县重建儒学记 南宋 · 钱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蜀阜存稿》卷三
士自一命而上,皆天子所与分任司牧之寄,若性绥猷以克相上帝者。
况锦地百里而君之,岂徒民社吾有哉?
先王教化寥寥弗嗣,而学校仅存,是固师帅之权舆,承流宣化,根柢之地也。
今之为县者,旦夜焦然如坐汤鼎,窘于才者既不足以有立,挟才以逞者又方虎视吾民,鞭膏捶血若恐后。
问之,则曰上迫下匮,弗我贷也,其然矣乎?
朔望具文,春秋故事或且坏漏不可支,吾则丹雘圬镘,藻绚其外,以自涂其耳目,如斯而已。
大阐制度,壮观今昔,为根柢是谋,彼何人也?
海盐自建学到今,几造几圮矣。
赵侯之来,首务劝笃,职之冗者汰之,乡之秀者款门而招之,规模久敝,逼陋弗称,欲一出手,未裕也。
三岁政成,乃大克举,经始于暮春癸酉,越八月丁未竣事。
由直舍彻外梱屋之为间者踰八十,独礼殿颇葺其旧,宸奎有阁,明伦有堂,从祀有像,先贤有祠,位次齐序,下至庖湢,整整咸备。
四周以垣,三面以池,左则出亭池上曰移风,以还旧观。
前则辟衢池外曰尚贤,以表新坊。
渚花弯环,舆梁而入,宏敞伟丽,群目为张。
侯所以赉兹邑者厚矣,期向之者宏矣。
经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又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非外至也,孩提知爱者此明也,长而知敬者此明也,乍见孺子将入井而怵惕恻隐者此明也。
汩于物欲,乱于血气,交战于利害,而转徙乎是非,而昭昭者昏昏矣。
是故德本明也,明之而已。
明之如何?
自昭而已。
自昭矣,他人无所致其力也。
薅彼莠骄,立我嘉谷,霾雾破散,月皎天空,此为仁由己之功,克念作圣之妙,学之为学于是乎在,非苟具文存故事云也。
或曰世方科举取士,吾暇乎其他!
是不然,士习于科举,而三纲可沦,五常可灭,九法可坏,凡起居饮食人日用之经皆可废,则大学之道容未暇也。
如其不然,是未可斯须忘矣。
大学之道固不在人日用之外也。
时介吴楚万山中,于侯无一日雅,乃辱走书千里,繄记是嘱,而时亦不敢辞者,无他,知其心也。
安有侯心之所期向,而邑之人士有不知者?
幼之学,壮之行,弦歌之风,雍雍海峤,他日栋梁斯道,羽仪天朝,经纶变化,阖辟宇宙,与古圣贤相应和。
噫,侯之心也,勉乎哉!
侯名希弥,居姚江
董是役者,学职事吴拱辰、邱改之、常贤孙、郭骙。
梁仲谟尚书奏稿1202年9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五、《平园续稿》卷一○、《益公题跋》卷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绍兴初高宗驻跸临安,外禦强敌,内绥疲民,六宫百司事务纷至,版曹帅漕鲜能称职。
缙云梁公仲谟迭处三省,治繁以简,转难为易,士大夫往往比汉赵、张、唐晏、巽而已。
今观奏稿近二十纸,当虏来求成,公数奏其情多诈,昔与辽人战争,议和至十有二,卒堕其计,今岂可不审?
旋诏遣归朝人北还,公引宣和靖康覆辙及近遣赵荣、王威,彼皆用之,愿为龟鉴。
是时朝论方倚张俊刘锜,公乞令分兵进屯庐、寿,镇江以备江阴许浦福山,仍戒韩世忠临敌持重,至有「二府不为诸将所服,检发英断,毋失机会」之语。
又乞召杨沂中速还,为行在不测之卫。
又言秦丞相用□原楼炤谋,以川陕付胡世将,乞选知兵者助之。
其他如淮西不可弃;
捷报多失实;
岳飞宜以枢臣总师江汉
刘锜既帅荆南,宜留部曲为之爪牙;
至于诸路水灾,浙东经界扰民,纤悉具奏。
不特此也,十五年四月彗出东方,秦自草赦文云:「永惟再造之邦,当有惟新之政。
宜除旧弊,用表中兴」。
方且矫诬迁就,而公乃论政事失当,左右前后不思所以合天心者,盍依故事降诏求言?
此虽间两社、任言责,议论未必敢尔,而公不以典郡废论思献纳之义,忘寝与食,须发为白。
然后知高宗欲大用公,盖察其爱君忧国,密裨庙算,非专以才术过人也。
惜乎命有所制,不能展尽底蕴。
肆其诸子,或以文采,或以治行,自昭于世。
传谓臧文仲有后于鲁,宜哉!
嘉泰壬戌九月户部郎官总领淮浙军马钱粮季秘以示周某,敬题其后。
广宁庙 金 · 王寂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千古广宁庙,云楣榜旧题。
名乘中祀典,秩赐上公圭。
百鬼舆台贱,群山部伍低。
地封连蓟北,天遣镇辽西
影森旌节,松声殷鼓鼙。
雕梁通蜥蜴,画栋落虹蜺。
像古虫书藓,庭卑蚓篆泥。
垂杨空袅袅,蔓草自萋萋。
香火何尝到,牲醪不见携。
觋巫俱埽迹,樵牧漫成蹊。
物理多侥倖,人情固执迷。
城狐炉鹊尾,社鼠按豚蹄。
居士争求福,彭郎为娶妻。
吾生多坎轲,末路易推挤。
白玉虽云洁,青蝇奈可栖。
人言何恤是,神鉴自昭兮。
扼腕声悲壮,垂头气惨悽。
虺隤伏枥马,进退触藩羝。
苟不登槐府,何如钓柳溪。
乞骸谋已决,掣肘事仍暌。
仰视威灵在,潜通肸蚃齐。
迟迟归未得,残日乱鸦啼。
成都古寺名笔记1177年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四、《全蜀艺文志》卷四二、《范成大佚著辑存》第一五九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画多名笔,散在诸寺观,而见于大圣慈寺者为多,今犹具在,总而记之左,庶几观者可考。
前寺:多宝塔壁,画地狱变相,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画四天王四堵,师子国王一堵,释迦佛一堵。
小壁,势至观音一十二堵,及塔上壁画西方变相阿弥陀佛共三堵,文殊普贤观音大悲如意轮共五堵,并古迹,不知名。
普贤阁:阁外南壁,画南方天王一堵,赵温奇(妙格上品。)
画佛会一堵,五如来一堵,八菩萨释迦佛一堵。
并阁后壁,画文殊普贤,北畔,五髻文殊弥勒下生北方天王,井堂内四柱上,四天王,并辛澄(妙格中品。)
北方肉甲天王杜敬安(能格上品。)
鲜于院:小阁上壁,画毗卢佛,待诏杜齯龟(妙格下品。)
百部院:过廊,画护戒神,僧知评笔。
千部院:佛堂壁,画炽盛光佛,古迹。
白马院:佛堂,画十六罗汉,古迹。
近时周忘机画《潇湘图》,王逸民任才仲作《桃源图》。
承天院:祖堂,惠远国师像,孙知微(妙格上品。)
近年,院僧粉去古画,别写新像,尚馀侍者二僧,犹在。
中寺:自中三门北至水陆院,东至如意轮正觉院(系高力士同僧英干建。)
中佛殿,殿内壁画维摩居士师子国王变相,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释迦佛二堵,待诏杜怀玉笔。
前庑东壁,画起寺金和尚高力士像,古迹。
西壁,画汉孝明帝、蔡愔、王遵及摩腾竺法之像,童仁益(妙格上品。)
文殊阁:四壁,画北方天王梵王,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阿弥陀佛大悲毗卢十大弟子四堵。
阁外壁,画大悲三十七尊法华经验大悲菩萨四堵,东南方天王,西方天王,并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弥勒释迦西方变相,北方天王变相,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报身如来,待诏张腾笔(妙格上品。)
无量寿品佛,古迹。
方天王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帝释,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千手眼观音势至,张希古笔。
阁上周匝壁,画诸佛古迹。
华严阁:影壁后,画天花瑞像二,其西,待诏虔笔(能格上品。)
其东,高道兴(妙格中品。)
窗外两壁,画大悲,待诏张南本(妙格中品。)
两畔小壁,画天王,并古迹;
杜悰像,张逢笔。
泗州和尚小壁,画太子雷山,古迹。
当面四壁,王波利像,吕峣(能格上品。)
东西二方天王,帝释梵王,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周匝壁,画佛像,并古迹。
文殊阁:院门连寺廊,画金刚神变验二堵,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院内观音堂壁,画天王释侍从二堵,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西大悲院:佛堂内,画八明王,古迹。
大将院:壁画罗汉二北方天王大将部属并帝释梵王,共六堵,并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药师院:连寺廊八门两壁,画千眼大悲北方天王大悲释迦变相四堵,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殿内,释迦佛、帝释梵王部众,并古迹;
画文殊普贤维摩无量寿西方天王十二神,共九堵,并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瑞像堂周匝画像,并古迹。
寺后门向上小壁,画观音,僧知评笔。
六祖院:院门北壁,地藏一堵,杜措笔(能格上品。)
南壁,佛会变相一堵,待诏赵忠义(妙格下品。)
院内山木四堵,唐壁画,古迹。
保福院:门屋,画天王二堵,赵得齐笔(妙格上品。)
姑苏台一堵,僧惠坚笔。
避暑宫一堵,僧楚安(能格中品。)
小壁,画竹雀二堵,黄筌(妙格中品。)
佛殿内,罗汉一堂,卢楞伽(妙格上品。)
记中不载,盖自昭觉访神霄徙来。
殿后,海山观音一堵,张南本(妙格中品。)
昭觉移至。
小壁,罗汉一堂,古迹。
法堂上,湖山一堵,马二堵,近时郭游卿郭熙之孙。
笔。
大轮堂:壁画大轮部属两堵,金刚二十四尊,并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极乐院:门外壁,画散花天女范琼(神格上品。)
大悲菩萨,左全(妙格中品。)
观音大悲一堵,古迹。
佛殿内,十六罗汉,卢楞伽(妙格上品。)
四绝堂:壁画悟达国师真,常粲(妙格中品。)
彭州至德山金堂栖贤山二堵,李升(妙格下品。)
石像院:门壁,香花菩萨二堵;
门内,菩萨一堵,并古迹。
《前记》不载。
慧日院门壁,画奉圣国师真齐天大王泗州和尚宗震笔。
佛堂内,十六罗汉,丘文播(能格上品。)
吉安院:画十二面观音,杜齯龟(妙格下品。)
寿宁院:佛殿内四壁,画炽盛光九耀,孙知微笔。
柱上小像,知微自写其真也。
殿内廊,画太子修行,古迹。
观音堂:画观音十六罗汉,李怀让笔。
《雾中山出峡图》,李升(妙格下品。)
楼上,画惠远陆道士李翱药山孙知微(妙格上品。)
护法神,孙知微笔。
土地堂:孟蜀主真,古迹。
战胜天王罗汉,共三堵,赵元晟笔。
华严院:殿壁画毗卢佛,张希正笔(妙格中品。)
文殊普贤,古迹。
观音势至五髻文殊,丘文播(能格上品。)
兴善院:殿内,泗州大圣一堵,常粲(妙格中品。)
八明王,张南本笔。
妙格。
西林院:殿内罗汉,杜措笔(能格上品。)
壁后,弥陀佛二,菩萨弥勒罗汉卢楞伽(妙格上品。)
大悲阁:画观音十堵,楞严变相一十八堵,并宗道兄弟笔。
八明王八堵,绣毬观音,并古迹。
揭谛院:壁画释迦佛二,菩萨观音势至十六罗汉,并杜齯龟(妙格下品。)
宝胜院:藏殿内外圣像,并古迹。
弥勒院:壁画十六罗汉文殊普贤,张南本(妙格中品。)
画故事山水二堵,刘国用笔。
锦津院:壁画释迦佛十六罗汉,刘国用(能格上品。)
白衣自在观音,李怀让笔。
东律院:壁画八明王西方变相释迦如来十六罗汉,杜子瑰(能格上品。)
灌顶院:壁画药师佛十六罗汉,张玄(能格下品。)
如意轮院:壁画花竹六鹤六堵,童祥笔,半已不存。
楞严院:壁画六祖刘国用(能格上品。)
枯木一堵,文与可笔。
山水十堵,蒲永升笔。
龙虎二堵,鲁安道笔。
山水三堵,僧延广笔。
甘露寺:廊壁,高僧数十堵,并古迹。
承天院:吕祖真堂后,佛像四堵,杜子瑰(能格上品。),不下金绳阁下诸佛如意轮观音等像。
起悟院:堂头近,周忘机画树石四壁。
清明日 元末明初 · 胡布
 出处:元音遗响卷三
黄云满江江树紫,碧草荒城绕流水。
平原歌哭杂悲驩,几处松楸裂新纸。
死者白骨委路岐,生者不归何处所。
烟华澹澹鸟飞来,野田无主生桑梓。
昔年大官厌粱肉,攘攘仆妾衣纨绮。
尊酒须倾十家产,搥楚见血沥膏髓。
东邻无田坐冻馁,百草糠籺尽竟死。
夫病在床子乞食,乡里纷纷说兵事。
西邻有田牛入官,男女殷勤供耒耜。
徵需不足来囹圄,喘息奄奄面如鬼。
河西大家日求趁,终岁无人恋针指。
担头虾莱徒纷纭,辛苦得钱争换米。
三边百战矢如雨,十室八九驱瘟疠。
翁死垂头尚顾子,子死父母无全计。
吁嗟乎天胡不仁,岂若假手涂生类。
就使横尸积山垒,铜驼金谷皆荆杞。
周宣中兴伟臣在,枉死呻吟眷仁治。
偏裨戮力建武功,上德有道存经纬。
小农食饱大农喜,乐岁终身保妻子。
羁臣拭目瞻治平,当使八表皇风被。
上舍涂生归新城生之尊甫予友也今任海南故末及之 明 · 罗玘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圭峰集卷二十八
灯火从邻乞,齑盐得仆便。
眼空天下士,足踏岸头船。
数去心如箭,思家日是年。
更堪䨥白发,远在海南边。
濂溪先生周元公覆谥议嘉定十三年正月十三日 宋 · 楼观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一、《道命录》卷九、《濂溪志》卷五、光绪《道州志》卷七、《列代褒崇》卷一
议曰:理学之说,隐然于唐虞三代之躬行,闿端于孔门洙泗之设教,推广于子思、孟轲之讲明,驳杂于汉、唐诸儒之论议,而复恢于我宋濂溪先生周公颐,一浚其源,而流之混混,益昌于今,放诸百世无疑也。
先生亦何心于易名哉!
监司有请,博士有议,谥曰元公,追尊也。
然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乾坤位焉。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凡曰元者,谓其肇于此者也。
故曰元者善之长,又曰《春秋》以一为元。
先生之于理学,晦而明之,窒而通之,亦可以谓之元乎!
及观河汾王通尝游孔子之庙而歌曰:「大哉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子之力也。
其与太极合德」。
盖尝三复斯言,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又乾坤之元也。
夫子生于晚周,果何与乎太极哉!
无乃春秋之际,三纲沦,九法斁,邪诞妖异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理学亦几乎息矣,夫子出而开天理,明人极,扶持而封植之,殆犹乾坤之再造,谓之合德太极宜矣。
知夫子与太极合德,则阐夫子所谓合德者于剥蚀之馀,谥之以元,不亦可乎!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