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沈彬老 宋 · 周行己
 押词韵第三部
永嘉人物衰,斯文久零替。
学徒寡道心,日与风俗敝。
我生衰敝后,上思千载事。
实欲闾里间,一一蹈仁义。
敬重乡人情,翻遭俗眼忌。
晚得沈夫子,学问有根柢。
矫矫流辈中,颇识作者意。
欢然慰吾心,归此同好嗜。
吾子更我听,士也贵尚志
古道自足师,不必今人贵。
荼苦不异亩,薰莸不同器。
所忧义理愆,何恤流俗议。
进道要勇决,取与慎为计。
去恶如去沙,沙尽自见底。
积善如积土,土多乃成岿。
读书要知道,文章实小技。
子试反覆思,鄙言有深味。
自非心爱合,安能吐肝肺。
行行慎取之,纾节思远大。
岂但劝乡闾,永为斯民赖。
沈子正墓志铭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民国《瑞安县志》卷一一
永嘉沈躬行之父,讳度字子正,年六十一,绍圣元年三月某甲子卒于京师明年某月某甲子葬于其居邑瑞安县某乡某之原。
先期,躬行林石介夫状来请铭。
君平生治行,盖刚介尚气节,不惑于流俗者也。
温为郡并海,俗信巫祝禁忌,至使良民陷于不义。
方春病瘟,邻里亲戚绝不相问讯。
死,亟置棺他室,密封固弃去,百日乃启为丧事,谓不尔且相传以死。
有司不知禁,民习莫敢犯。
熙宁初永嘉大疫,君母病死,其女奴又死。
家人卧疾数辈,内外皆恐,议如巫说。
君独不顾触禁忌,具棺歛为服,朝夕哭泣,荐奠如礼,卒无他。
居邑火,焚其庐,人莫敢向。
君闻,噪作疾趋,蹈烟焰,负其母而出。
乡人壮其义,是可铭者。
君曾祖讳某,祖讳某,父讳某。
娶某氏,生子男三人,名志行、躬行、夷行。
女子六人,嫁张晖、陆纲、林晞颜、叶正己、赵沾,其一尚幼。
君喜儒,男必遣就学,女必归进士
洛阳程颐正叔京兆吕大临与叔括苍龚源深之,与吾乡先生介夫,皆传古道。
世宗师,学者莫得其门。
君能资躬行从之游,而乡党朋友咸称之,以为君子之子。
其来请也,又可得辞?
铭曰:
不惑于俗,智也。
趋人之急,义也。
君则已矣,以尚其子。
题北宋石经周礼残本 清 · 彭元瑞
赤脚仙人下当宁,韩、范、富、欧名世辅
是时海寓久乂安,文治张皇垂掌故。
写经镌石立汴都,判者宋祁后王洙。
下遴草泽上皇侄,赵、杨、张、谢章暨胡。
一行小篆一行隶,贵以古文存古意。
点画犹讲《说文》书,体裁不袭经生字。
岂意于今六百年,十二版耳仅流传。
小长芦叟秀野氏,二三策未见《周官》。
法帖谱系《兰亭》考,好事膻芗竞搜讨。
书家但解八法工,俗学安知六经宝。
一从大盗壅洪流,难向黄河沙底求。
独怪当年刻甫毕,便行新法废《春秋》。
宋石经歌次彭芸楣司空元瑞 清 · 邵晋涵
 出处:南江诗钞卷四
汉搆经廊失䦲宁,突兀唐碑镇关辅
蜀璧全销玉垒云,天水浮珉亦非故。
续书不数临安都,天圣下诏崇泗洙。
当时结撰不草草,徵材远逮金陵胡。
两体双排分篆隶,古文虞鲁通形意。
戈法仍沿秘监书,露痕閒仿中郎字。
石鼓旋移天会年,谁知断碣犹留传。
河翻邸沈三版,珉勒周京六官
闻得羲爻仍失考,十二幅字馀探讨。
即今审定邀宗工,鸿笔摛词等球宝。
题箑颁来火未流,敷宣经训应蒙求。
忆向陈留访碑去,岁华丙午月临秋。
彬老二侄女绣普贤菩萨求赞 宋 · 释昙华
吴门彬老,寿年可及百。
骨目清且癯,施为有标格。
行步快如风,谈笑气不乏。
穷之无他术,一味好佛法。
每亲善知识,言下究生杀。
家有二侄女,贞姿迥超拔。
自幼不茹荤,晨昏常燕默。
从容定中起,痛念十使结。
显尘劫大愿,运针发五色。
幻普贤妙身,应现四菩萨。
等十方虚空,皎若揭日月。
大哉白象王,群狐悉弥灭。
当知妙殊胜,岂在别处设。
若从自己求,犹如病作热。
如是名正观,不尔是邪说(以上同上书卷一○《真赞》)
延熹华岳庙碑歌 清 · 邵长蘅
华山作镇帝所宫,拔地削成三芙蓉。
明星玉女并娟嫭,天神博处钩梯通。
少昊金天斡元化,虞巡周望秩祀崇。
茂陵刘郎蕲不死,集灵宫筑山之趾。
松乔芝盖纷往来,子仙茅龙大谲恑。
亡新变乱迨东京,文字磨灭馀荒戺。
此碑纪年延熹八,四月维夏日廿九。
勒石者谁弘农守,袁逢开先孙璆后。
郭香察书恐臆说,曰蔡中郎亦无考(叶)
或云汉魏古碑今犹有,例不书名著谁某。
纷纭辨駮姑置之,隶法第一真瑰奇。
公此石本得何所,点画完好无瑕疵。
圆方古匾体皆备,挑拔劲如折刀铍。
斯邈故是丈人行,冰潮呼作大小儿。
光和以前得有此,岣嵝石鼓肩相随。
我思桓灵秕政吁,可诧叹息痛恨谁。
能那钩党横填北,寺狱儥官更谐西。
园贾太学石经空,骈填鸿都鸟篆资。
詈唾雒阳钟簴俄销烬,飞廉铜马亦推破。
岳碑赑屃岿然存,千五百年安帖妥。
明嘉靖间始遭掊,有如峄碑焚野火。
红豆老人作长歌,缺百廿字相矜夸。
何况此本缺仅十,纸新墨古神不磨。
虎爪攫拿气郁倔,苍虬铁屈枯枝柯。
知公鉴赏有真识,棐几一日三摩挲。
代题北宋石经残本长句三十三韵己酉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熹平残字六百馀,三体两册摹当涂
开成石经最完足,太和长兴分两途。
九经十经毋昭裔,雍都旧本同步趋。
自蜀广政迄乾道,未尽清献成都
宋人称引据蜀本,陕本南渡阻崎岖。
鹊巢乘舟仅起讫,谷林谢山空欷歔。
长兴板本行北宋,郡斋读书记国初。
邢璹林甫说不取,梦土作乂示一隅。
两楹深刻出嘉祐,长编恍载帝曰俞。
癸辛杂志及玉海,篆隶二体标揭橥。
谁知牟驼冈一战,艮岳花石弃焚如。
或传石经禹鼎,沈沦入水黄泥淤。
或云元季始茫昧,金源失载独何欤。
游梁太学罗寿可,如山堆积犹于诸。
重修况闻耶律隆,也先帖木复规模。
亭林季野皆惝恍,竹垞道古仍模糊。
弇山仅搜陈留县开封早拓吴山夫
竹汀跋尾等彭本,苕溪茂才分钞胥。
一时方氏别藏弆,周官戴记兼易书。
稍资考證冯教授中州作记尤区区。
山阳丁氏生已晚,阅市得此真不图。
易书诗礼春秋经,益以孟子古所无。
三万字将四百纸,唱和大放词琼琚。
多藏古字自善本,六书谬误堪胡卢。
如其作箕云作云,及修作脩于作乌。
又池作沱斋作亝,若援此例概可诬。
求将作裘衰作蓑,朋将作凤乎作呼。
良由许书失古本,说文北宋宗大徐。
存沱删池但失训,此例更仆妄未祛。
怪哉猿叟许学,古气可掬翻称誉。
近来唐本多发见,说文木部韵写吴。
夥颗内阁北宋本,不数双井髯苏
纷纷石印玻璃版,著录谁纂觚不觚。
题北宋石经礼记册残本七言十八韵辛亥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石经题诗已数数,西蜀北宋皆仅存。
今观此册小戴记,更作校勘非卮言。
展衣怀袌见古谊,㽕蘖胪革不删繁。
箕裘箕子有专字,甘求诎屈形最先。
后来加丌复加,语词作其从籀文。
作亓即丌出墨子,可与之也同探原。
表裘袭裘已变本,干求来牟堪共论。
古文文少乃通叚,岂于小篆犹遵循。
有朋远来乃有凤,东栖丘也知何云。
乌于于混鸦可涂,免兔免(问。)杂足以蹲。
无芜不辨亡为有,蓑城衰衽合则分。
缞衰斋亝未咄咄,𠝣前㤅𢙴当龂龂。
却疑搢珽不缺笔,缺玄缺敬还缺殷。
终乡饮酒始曲礼,目录题识何纷纶。
服膺加点往从主,隶变复古偏拳拳。
艮庭医方必小篆,取药药店群茫然。
福山祭酒刊帖括,奇字满纸难具陈。
勤𭢚药树记石刻,桃仁杏仁皆作人。
文人好事何不至,六书经训谁便便。
重修瑞安县学记淳熙十三年十月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止斋先生文集》卷三九、嘉靖《温州府志》卷八、《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二六、乾隆《温州府志》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县学故有记,政和间右丞许公景衡记蔡侯景初徙置学事。
绍兴十二年敷文阁待制宋公之才再记王侯訚修学事。
推本国家长育与名教之尊、山川风俗备矣。
二公言语,至今为人贵爱,则二侯固与不朽。
刘侯龟从今更治学,讲堂、廊庑、厨湢皆一新之,讲堂绝巍壮,馀为屋四十楹,凡糜钱二百万,而人不知也。
邦人德侯,属傅良记之。
顾晚生,何敢次二贤之后?
况侯之政,岂必待余文而传也?
盖闻崇宁之际,天下之学盛矣。
提学有官,赡学有赋,上之加惠诸生甚隆也。
而有司方以三经造士,自《春秋》不得设科,非王氏之说,皆为大禁。
当是时,吾邑已有学,置弟子员如他所。
然三舍之兴,无一士能取声名者
始,林石介夫先生不为新经,以《春秋》教授于乡。
既而许公与沈公躬行、谢公佃偕同郡诸儒,又尝越数千里外,窃从程、吕二氏问学。
于举八行也,四方之士有为缪巧应书者,赵公沾乃逡巡愧谢,不欲充赋。
郡太守强弗能起。
后生小子,更益视效,蒸蒸务自修饬矣。
中兴,新美学校之化,嘉与复古,罢三舍还之乡举。
列《春秋》学官,使士得各自致其说而无禁讳。
于是圣天子思所以风厉学士,柬求其人,首得吾许公以参大政
于是娄公寅亮上虞丞言事,即日拜御史
它往往繇布衣召见。
温为东南支郡,瑞安又属邑,而一日以多士名天下,天下引领慕向之,岂不盛哉!
则吾邑之学,视他所为如何也?
而岁月久,寖趋于废。
以余所逮闻,五经各有师、弟子,非其经师,不辄授人,弟子亦不辄诣它经师受业,岁时会于学,少者拜长者,长者平立。
过市必冠带,饮酒不踰三行,一人有过,众人切磋言之,盖遗俗然也。
而今亦少异矣。
刘侯,公非先生曾孙也,以家学为县,识所先后,又常常乐道吾土风之美,去有日,待士如始至也。
以所藏《春秋权衡、意林、说例、传》锓之学。
归负租,访閒田,将以追旧学之迹。
侯之望人厚,人亦宜不自薄。
余故诵旧闻,表见吾邑学者本末如此,以劝后人。
馀已见前记者,则不著。
淳熙十三年十月记。
陈彦理遗石经寄诗索石鼓文作 元 · 吴莱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横山先生多古玩,太学石经分我半。
魏公世藏资州本,金石录中还散乱。
当时爱奇巧收拾,笔画昭回映云汉。
流传到我乃不远,虬甲凤毛真可惋。
自从得此未有报,岐右石鼓天下观。
昔则敲火今断臼,骆驼载归石尽烂。
仓沮以后即史籀,先代遗宝列圭瓒。
中郎变篆生八分,二者不敌何足算。
先生嗜书出法帖,青桐垩壁手脱掔。
漆书科斗不通俗,蛇蚓蟠结强涂窜。
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日耽玩。
韦编铁擿只纸传,邹鲁精髓合淹贯。
国子门开尘没城,蓬莱阁废草堆岸。
春秋徒闻璧可假,道德讵信鹅能换。
古今所重在周典,周史面目极□□。
圣心不死不在石,日月行天旦复旦。
吾家故纸本不惜,骊颔有珠吾欲锻。
向来见辱亦云然,焦尾之馀争免爨。
先生安坐幸勿躁,岁晚相逢笑拍案。
屏除许事不须说,好与吾儒峙桢干。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顺天府
袁杏村太守宋石经周礼残本暨观古閤泉说见贻赋诗二章寄谢 其一 丁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二
古人读书劳,今人读书逸。
结绳治有革,典册万青出。
千圣与亿贤,日谋邓林侧。
嫩翠刳胎,莹苍刷臆。
犹致嬴火焚,神天哭残碧。
谁发安釐冢,空索文宣壁。
再变灾顽珉,群言集贞石。
六经自奇寿,岂借金石力。
其理在空行,与经二而一。
文章皆唾馀,道以无字积。
芒昒拥真精,虚天为石室。
后儒限视娗,画足求太极。
翻愁不识字,祸较祖龙烈。
远贻石经本,函端光怪发。
周礼稽宋拓,善本惜残缺。
休说熙丰朝,此书曾误国。
鲰生百无能,蠹死一何拙。
手此鸿都经,目无兔园册。
擎编元气厚,俗指洒皇雪。
中有丰镐云,垂光砉然裂。
幽蝌环抱之,玄雨太阴泄。
古山石气青,班驳杂苔色。
如听打碑声,天阴路纯黑。
袁杏村太守宋石经周礼残本暨观古閤泉说见贻赋诗二章寄谢 其二 丁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二
王戎讳言钱,其嗜乃入骨。
彼惟讳之深,所以嗜之秘。
名士每多吝,铜臭敛成癖。
惜哉嗜非古,黄金铸俗物。
近时杭太史,手玩亦不释。
十指青绿痕,黝然自珍惜。
所取仅从大,今古未尝择。
嗜泉奚足讳,博古庶无刺。
袁侯赠泉说,撰者为鲍君。
唐胚与汉孔,评骘何纷纷。
太圜一青色,中有千古云。
幽宫抱缘泣,坏雨苔花
凉窗晚初拓,纸晕吹纹。
方兄匪土木,酬知当感恩。
如何舍人(谓鲍君。),冷踏京华尘。
侯本北方儒,治乃西黔冠。
饮水到牂江,轻装照波见。
但有刘宠一,而无何曾万。
腰缠诩骑鹤,此事输人健。
闪揄忾末俗,贝玉同位乱。
瘠彼身无脂,肥余背有汗。
墨气襞岩疆,清风望君扇。
蒙将广泉说,祛此七圣难。
其一 宋 · 胡恢
 押寒韵
建业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上韩魏公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 《梦溪笔谈》:金陵胡恢,善篆隶,坐法失官,困于京师。上韩魏公诗云云,魏公深怜之,令篆太学石经,因得复官,任华州推官而卒。
深明阁记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慈湖先生遗书》卷二
司马太史董先生之言,谓孔子之作《春秋》也,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某又尝观孔子论国俗,《诗》、《书》、《乐》《、易》、《礼》、《春秋》之教,而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大哉圣言!
孔子既因鲁《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而笔之削之,自谓深切著明,不知学者谓夫深切著明者何道也。
学者深思力索,为说汗牛充栋,与夫「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神气风霆、庶物露生无非教」之大旨果合矣乎?
有不合焉,虽多亦奚以为?
然则何谓春秋冬夏、风雨霜露、神气风霆、庶物露生之教?
乌虖,先圣既载诸《春秋》,又启明其道如右,其为深切著明也滋甚,何庸赘。
虽然,亦尚有可言者。
出则事公卿,居处执事,语默揖逊,即四时风雨霜露也,即神气风霆、庶物露生也。
慈溪主簿永嘉张直翁致其外舅沈仲一之意,复以其书至,曰:「熙、丰间不立《春秋》学官,士非新经不学。
当是时,族曾王父彬老独好《春秋》。
游太学,遂摹石经篆本以归,今藏家四世矣。
近作阁岘南,严奉之于其上。
兵侍叶公名其阁曰『深明』,盖本先圣大训」。
仲一属某书扁,且为之记。
某深有味乎深切著明之旨,不胜兴敬而书,且曰:彬老之不从时学,独好《春秋》,此即四时风雨霜露神气流形也。
仲一作阁藏经,叶公名阁直翁致其意,皆四时风雨霜露神气流形也。
奚职是?
举天下万世之视听言动心思,皆四时风雨霜露神气流形也,皆深切著明也。
顾百姓日用而不知,是知非思。
《易》曰「何思」,是道坦,而奚庸加思?
太上皇帝御书礼记五篇补入石经奏淳熙四年五月 宋 · 赵磻老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二三(第三册第二二八○页)
得旨,就太学建造光尧太上皇帝御书石经阁。
将欲就绪,其见在石经《周易》、《毛诗》、《尚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外,尚有太上皇帝御书《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不在太学石经之数,今搜访得旧本,重行模勒,欲补礼经之阙。
石经春秋一代奇宝王氏为熙丰学废不用瑞安沈彬老蜡而有之后世孙体仁阁以庋焉余为名曰深明 南宋 · 叶适
喟昔洛门初上石,未久翻遭禁书厄。
沈公秘藏百载馀,高阁突兀共堆积。
万物散聚常横陈,汀花岸草从纷纭。
海云化雨龙正起,想象向来悲获麟。
二刘文集后1215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三、《水心文集》卷二九、《水心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按《周博士集》,元丰时永嘉游太学者,蒋元中沈彬老刘元承刘元礼许少伊戴明仲赵彦昭张子充,所谓「不满十人,而皆经行修明为四方学者敬服」者也。
绍兴末,州始祠周公二刘公于学,号三先生
余观自古尧、舜旧都,鲁、卫故国,莫不因前代师友之教,流风相接,使其后生有所考信。
永嘉徒以僻远下州,见闻最晚,而九人者,乃能违志开道,蔚为之前,岂非俊豪先觉之士也哉!
然百馀年间,绪言遗论,稍已坠失,而吾侪浅陋,不及识知者多矣。
幸其犹有存者,岂可不为之勤重玩绎之欤!
沈仲一墓志铭1212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水心文集》卷一七、民国《瑞安县志》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沈君名体仁字仲一
先从吴兴避唐乱迁温州,为瑞安名家。
彬老者,北游程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方禁《春秋》学,《石经》甫刻即废,彬老窃赂守者,自摹藏之。
君生后百馀年,珍其遗书,严奉若秘文焉。
志意闳雅,鄙远声利。
常言:「沈氏本以儒术廉耻兴门户,奈何求官达,问生产,与俗人较高下哉」!
敬士好文,十室之誉,一咏之工,无不降屈,坐者满堂,酬义侃侃。
夜后市音阒寂,乃闻独诵声琅然。
嘉定四年,君年六十二,卒。
许令适来,余谓令:「仲一疾幸少平,何遽」?
令曰:「吾行也,邑之大夫仲一所为别,劳动而然」。
余始疑「君岂为县多交关耶,而力病至此」?
令惨戚良久,曰:「自吾为邑三年,仲一无指尖讼到庭。
然守煎倅逼,时辍假不吝。
吾赖仲一,常兄事之。
然每节朔,束带相看,啜茗径去矣。
历十馀令,无不然者。
其力病至此,为礼尔」。
余以是多其保家有常节也。
又参之所闻,君终身有师,陈君举是已。
记其言,观其行,老而益恭,然不依以为重。
其取友道广,贤者亲之,贫者存之,授庐丐食,死而不贰,然不恃以自重,盖其持身有常度也。
天行或饥凶,民利欲建置,君率先推与无疑。
然岁熟不以为德,役成不以为功,彼偶汗漫败事,亦无恨意,不追诮首议者,盖其应事有常准也。
凡若此,岂于君于法书,书之亦为后世法也。
夫人项氏。
四子,曰楹,曰东卿,曰焕道,曰得翁。
为尼未嫁七女,张埴、赵炳、项振玉、薛仲序、丘仲寀为其婿。
筠州录参
仲序,镇江府司户
仲寀,将仕郎
五年,楹等葬君于北湖马奥山,而以项氏之命来曰:「吾夫行事,知者以为贤,不知者以为难。
吾虽妇人,不敢废也」。
其在时,手钞予文,自甲至癸;
东卿:「异日死,不得斯文以铭吾墓,犹不葬也」。
余念一生与君相邂逅不数四,列禦寇之于南郭子疏矣,有间矣,而能望余深如此,岂其寄情高远,真有在于形质之外邪!
铭曰:
冰肝雪胆自琢磨,书林画苑纷交罗,诗得好语终夜哦。
今虽远矣山之阿,岂无风月相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