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归藏郑母经 其一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尚书。五子之歌疏》,《左传》襄四年《疏》,《论语。宪问疏》,《孟子梁惠王》疏,《山海经。海外东经》注。案洪兴祖《补注。天问》引《归藏易》云:「羿毕十日,」即此约文。)
桐花810年 中唐 · 元稹
 押侵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曾峰馆
胧月山馆,紫桐垂好阴(紫桐:桐树之一种。《本草·桐》集解:“颂曰:‘有紫桐,花如百合,实堪糖煮以啖。’”)
可惜(一作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舜没苍梧(“舜没”句:《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凤归丹穴(“凤归”句:《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炼食不食,故言梧桐而及凤凰。)
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
年年怨春意,不竞杏林
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
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
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嵚岑(嵚岑:高峻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嵚岑埼礒兮,硱磳磈硊。”洪兴祖补注:“嵚岑,山高险也。”)
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
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
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我愿”句:梧桐为制琴之良材。晋郭璞《梧桐赞》:“桐实嘉木,凤凰所栖。爰伐琴瑟,八音克谐。歌以永言,噰噰喈喈。”)
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
安问宫徵角(宫徵角:古代五音中之三个音,此泛指五音。),先辨(一作辩)雅郑淫(雅郑:古代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以雅声为雅正之声。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宫弦以君,君若春日临。
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人安角声畅,人困斗不任。
羽以类万物,祆(一作祅)物神不歆。
徵以节百事,奉事罔不钦(“宫弦”以下十句:《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懑之音矣。”又,《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驺忌子见齐威王鼓琴,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祅,通妖。《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王怒,谓胜为祅言,缚以属吏。”胡三省注:“祅,与妖同。”歆,保祐。)
五者苟不乱,天命乃可忱。
君若问孝理,弹作梁山吟(《梁山吟》:古乐曲名,传说曾子雪天思亲,乃作《梁山吟》以寄意焉。)
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拊:轻轻敲击。《尚书·益稷》:“予击石拊石。”蔡沈传:“重击曰击,轻击曰拊。”和:以声相应。球琳:皆美玉名,此泛指美玉。《尚书·禹贡》:“(雍州)厥贡惟球琳琅玕。”孔传:“球琳,皆玉名。”)
君若不好谏,愿献触疏箴。
君若不罢猎,请听荒于禽。
君若侈台殿,雍门可沾襟(“雍门”:汉刘向《说苑·善说》:战国齐人雍门子周善鼓琴,以悲声耸动人听。访孟尝君,先以言词,后“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曲成孟尝君涕浪污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芩(“《鹿鸣》”句:《诗·小雅》篇名,为君主宴群臣之什,有“呦呦鹿鸣,食野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君闻祈招什,车马勿骎骎(“君闻”二句:《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诗·逸诗·祈招》今仅存六句,馀已亡佚。骎骎,马疾驰貌。《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毛传:“骎骎,骤也。”)
君若欲败度(败度:败坏法度。《尚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孔传:“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中有式如金(式:准则,指言行所依据之法则。《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毛传:“式,法也。”)
君闻薰风操(《薰风操》:相传舜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因以“薰风”指《南风歌》。见《孔子家语·辨乐》。),志气在愔愔(愔愔:和悦安舒貌。《左传·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愔愔,式招德音。”杜预注:“愔愔,安和貌。”)
中有阜财(“中有”句:《南风歌》之歌辞有“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语。阜财,积聚财物。),勿受来献琛(琛:通琛,珍宝。《集韵·侵韵》:“琛,《尔雅》:‘宝也。’或从贝。”)
北里当绝听(北里:古乐舞名。《史记·殷本纪》:“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祸莫大于淫。
南风不竞,无往遗之擒(“南风”二句:《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师旷唯歌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
奸声不入耳,巧言宁孔壬(孔壬:大奸佞。《后汉书·郅恽传》:“昔虞舜辅尧,四罪咸服,谗言弗庸,孔壬不行,故能作股肱,帝用有歌。”李贤注:“孔,甚也;壬,佞也。”)
枭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
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
剑士农野丝人织纴
丹凤阿阁(“丹凤”句:阿阁,四面均有檐溜之楼阁。《文选·〈西北有高楼〉》:“阿阁三重阶”,李善注:“《尚书中候》曰:‘昔黄帝轩辕凤凰巢阿阁。’《周书》曰:‘明堂咸有四阿。’然则阁有四阿,谓之阿阁郑玄《周礼》注:‘四阿,若今四注者也。’”),文鱼游碧浔(文鱼:有斑彩之鱼。《山海经·中山经》:“荆山之首曰景山……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郭璞注:“有斑彩也。”浔:水边。《说文·水部》:“浔,旁深也。”段玉裁注:“今人用此字,取义于‘旁’而已。”)
和气浃寰海,易若溉蹄涔(蹄涔:《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
改张乃可鼓,此语无古今。
非琴独能尔,事有谕因针(谕因针: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
感尔桐花意,闲怨杳难禁。
待我持斤斧,置君为大琛(琛:珍宝。《尔雅·释言》:“琛,宝也。”邢炳疏:“谓珍宝也。”。)
苦雨814年 中唐 · 元稹
 押虞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江瘴气候恶,庭空田地
烦昏一日内,阴暗三四殊。
巢燕污床席,苍蝇点肌肤。
不足生诟怒,但苦寡欢娱。
夜来稍清晏放体阶前呼(呼: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三:“案,呼,鼻息也,吴中谓鼾声曰打呼。”)
未饱风月思,已为蚊蚋图(蚊蚋:即蚊子。蚋,蚊类昆虫,蚋科,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及牲畜血液。)
我受簪组身,我生天地炉天地炉:《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
炎蒸安敢勌,虫豸何时无。
凌晨坐堂庑,努力泥中趋。
官家事不了,尤悔亦可虞。
门外竹桥折,马惊不敢踰。
回头命僮御,向我色踟蹰。
自顾方濩落(濩落:亦作瓠落。《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本义为廓落,后引申为感叹落魄失意或怀才不遇。),安能相诘诛(诘诛:诘问其过,加以惩罚。《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郑玄注:“诘,谓问其罪,穷治之也。”)
隐忍心愤恨,翻为声(一作煦)
逡巡崔嵬日,杲曜东南隅(杲曜:日光明亮貌。)
已复云蔽翳,不使及泥涂。
良农尽蒲苇,厚地积潢污。
三光不得照(三光:指日、月、星。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万物何由苏。
安得飞廉飞廉:风神,一说能致风之神禽名。《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吕氏春秋》曰:‘风师曰飞廉。’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磔裂云将躯(磔裂:古代酷刑,车裂人体。《后汉书·董卓传》:“恨不得磔裂奸贼于都市,以谢天地。”李贤注:“磔,车裂之也。”云将:寓言中云之主将。《庄子·在宥》:“云将东游,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成玄英疏:“云将,云主将也。”)
又提精(一作旌)阳剑,蛟螭支节(“又”二句:《朝野签载》卷三:“西晋末,有旌阳县许逊者,得道于豫章西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顷渔人网得一石,甚鸣,击之声闻数十里。唐朝赵王洪州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遂有万仞师出焉。”蛟螭:蛟与龙之并称,古代传说中之两种水居动物。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旌,原作“精”,据胡本及文意改。)
阴沴皆电埽(阴沴:天地四时阴气不和而产生之灾难。),幽妖亦雷驱。
煌煌启阊阖(阊阖:见卷2《青云驿》注。),轧轧掉乾枢(乾枢:犹乾轴,天轴。古人认为天体之运行如车之有轴,故云。)
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
百川朝巨海,六龙蹋亨衢(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中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此意倍寥廓,时来本须臾。
今也泥鸿洞(鸿洞:漫无际涯,状水势之盛。),鼋鼍真得途(鼋鼍:大鳖与猪婆龙。见卷1《赛神》注。)
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次本韵)817年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瑶华: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
矛攒有森束,玉立(一作粒)无蹉跎(立:原作“粒”,据蜀本、杨本、董本、英华、全诗一作改。蹉跎:跌倒,倒伏。《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阪蹉跎。”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
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
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箫韶》:舜乐名。《尚书·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传:“《韶》,舜乐名。言‘箫’见细器之备。”孔颖达疏:“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备也。”此处形容风吹过竹丛所发出美妙之声响。)
烟含胧胧影(含:蜀本、英华作“涵”。),月泛鳞鳞(一作鲜鲜)波。
鸾凤一已顾(“鸾凤”句:《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成玄英疏:“练实,竹实也。”《庄子·秋水》:“鹓雏,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燕雀永不过。
幽姿媚庭实,颢气爽(一作陵)天涯(颢气:秋天之气。《吕氏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爽:卢本、钱校、英华、钱校、全诗一作“陵”,季本一作“凌”。)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
托身仙坛(“托身”句:《穆天子传》卷二:“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天子乃树之,是曰竹林。”),灵物神所呵。
时与天籁合(音閤)。(天籁:自然界天然之声响。《庄子·齐物论》:“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疏:“籁,箫也。……夫箫管参差,所受各足,况之风物,咸禀自然。”合:蜀本、卢本、杨本、全诗、英华下有小注“音閤”),日闻阳春歌(《阳春歌》:战国宋玉《对襄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
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一作沈,一作卧)痾。
丹阳旧居 北宋 · 王存
 押微韵
漂泊经故园,系舟款柴扉。
破屋他人居,昔邻今或非。
父老迎我饮,祝我昼锦衣。
我谢父老言,朴拙非所祈。
一官走尘土,实迫寒与饥。
去乡未几载,颇觉侣俦稀。
人事已可嗟,况当白首归。
泚泚练塘水,绿杨荫渔矶。
有田尚可耕,誓将父老依(以上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五)
次韵和庆善圆觉寺归四首时仆亦方自径山 其一 宋 · 葛胜仲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青鞋访云水,僧馔饫茭蒲。
落拓人谁识,迂愚世所无。
鴳鹏从物化,牛马任人呼。
世事何须问,诸公在禁途。
次韵和庆善圆觉寺归四首时仆亦方自径山 其二 宋 · 葛胜仲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步屧寻幽子,谈玄孰造微。
离群虽念独,选胜遂忘归。
世路从争席,年华逼授衣
平生付双琐,手抚送鸿飞。
次韵和庆善圆觉寺归四首时仆亦方自径山 其三 宋 · 葛胜仲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招提行问道,末学倦编蒲
不际方为际,应无令尽无。
归来聊自赋,隐去谢人呼。
宦路分夷险,平生谁识途。
次韵和庆善圆觉寺归四首时仆亦方自径山 其四 宋 · 葛胜仲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黄花兼露重,白鸟带烟微。
云伴渊明出,风随曾点归。
经丘携芰制,视膳辍衣。
景物供清兴,诗高直欲飞。
次韵庆善九日 宋 · 葛胜仲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二九依辰至,追欢付曲生。
竹根拚醉卧,菊蕊正牵情。
杜曲酬佳节,陶翁爱此名。
吹花更吹帽,相值得豪英。
庆善再和复和 宋 · 葛胜仲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异县逢佳节,羁愁太瘦生
黄花真解事,白首缓伤情。
十日尚堪醉,一杯犹有名。
眼前多胜士,何必洛中英。
次韵庆善九日 宋 · 葛胜仲
舍南自灌五亩园,满种黄花待亲识。
明朝酒熟当寿君,卷白不许馀涓滴。
湖海浮家作寓公,醉醒幸与骚人同。
一座尽倾尘表物,不须举扇障西风
再和庆善 宋 · 葛胜仲
但将诗酒乐重阳,呫嗫深嫌程不识
已呼明月倒芳樽,更浥沧波供砚滴。
多闻素仰百六公,飘零邂逅笑语同。
明当数助击鲜品,鼻头出火耳生风。
庆善江阴 宋 · 葛胜仲
 押支韵
南州地气真火维,午暑势若遭蒸炊。
风亭水榭不救暍,如何泛役冲炎曦。
四年遵路俱六月,叩门急义非君谁。
小蓬暑行分不免,著书暂卷春秋帷。
借船屡枉逸少字,质钱敢以班史辞。
一麾尚与数人共,西江得水知何时。
况复外事继婴扰,主孟频歌烹伏雌。
天其或者降大任,必先空乏其储赀。
老人索居寓泽国,蛙黾同处时迎医。
麦曲芎藭两未效,政须健论扶衰疲。
君今舍我那遽反,落寞何用伸吾眉。
大恐尺一亟招选,径从儳道趋天墀。
洪庆善所藏东坡书杜诗并判讼牒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丹阳集》卷一○
张长史判讼牒笔迹高妙,常熟老人犹知日陈牒求判而藏之,况东坡迹乎!
若其胜日暇时,琐窗棐几,取精笔妙墨而书诗史中尤动人句,其宜藏弆,又非判牒比。
洪庆善所藏本朝诸公帖绍兴四年十一月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丹阳集》卷一○
祖庙勋德,大臣磊落相望,而此数公为之杰。
身生晚,恨不及见之。
今观其笔迹,如登龙门之坂,侍荧煌之座,而闻河汉之无极也。
绍兴甲寅十一月己亥谨书,时与庆善同寓宝溪
中奉大夫公墓志铭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丹阳集》卷一四
汉文帝延见近臣,必求天下长者而载诸位,其近臣进对间亦问曰:「某何如人?
某何如人」?
上曰「长者」,皆一时隆贵人也,以故风俗醇厚,中外乂安,号称大治。
后世锐于功利,右材左德,笃厚君子不以武健媮快称者往往不究于用如公者多矣,可胜恨哉!
公讳师望字兴周江阴军人
少孤贫,自力学问。
进士,两荐开封
绍圣元年中第,调亳州卫真县主簿,迁平定,知广德、吴二县,监在京南炭场通判筠、汀、扬、曹四州,主管南京敦宗院提举鸿庆宫太平观
仕四十年,以长者著名字。
官自宣德郎十迁为中奉大夫
孙杰察访淮南,挟御香至卫真,朝谒太清宫,询老君殿立侍二像为谁,或对以唐明皇文宗,公曰:「开元中明皇幸亳,太子亨扈行。
今像乃明皇肃宗,非文宗也」。
以其多识,器之。
治平定有风迹,任刺举者交荐诸朝,遂改秩。
广德,尉得盗希赏,文致其罪,抵死。
公察其冤,从末减,蒙活者数人。
邑子以舆梁坏,请输财于官治新之;
梁成,而羡数百缗,郡守檄取以佐公帑,公谢不与,悉还之民。
无几何,州县在事类以贪墨被诉,部使者临按之,独公在政廉白,乃叹曰:「广德清操,岂不能律污吏哉」!
高安民喜嚚讼,公能陪辅其长,使郡中清。
汀州元夕张灯,郡学生数人与寺僧竞,因散其灯累百计。
二千石怒,且笞辱之。
公从容开说,谓:「人固有跅弛而工文业者,奈何以一眚废众士」?
守不听。
一摄事,悉延出之,后拔第显擢者踵相蹑。
时贼扰东南,人士北渡维扬者日数十艘,州牧贵人不敢干以私,则惟公之求,公为奔走劳来供其百须,一不阙,宾至如归,而交德焉。
在兴仁,遇宦者出括民田,势燄薰灼,凡不曲意阿附者必罹中伤,坐是赐罢,而宴然未尝关怀也。
公性沈静而夷旷,燕居如斋,虽盛暑,对家人必整冠履。
至为吏,一以矜慈,丽大罪者必求生,丽小罪者每从恕。
虽自隐其德,而所至民亲爱之,去则遮道而恋慕。
夙知祸福皆前定,故自安分义,不肯行险以倖遇合。
官桐川,日尝梦谒灵济庙,神告以冥数曰:「后日官至中奉」。
时始通朝籍,卒如其言。
初,公令平定时,丞相唐公恪董漕事,行部至邑,见廷无逋事,民无退言,语人曰:「使吾部令皆若是,复何忧乎」?
自是深知公。
后佐丞相徐公处仁淮南,事有异见,辄抗颜争辩,徐公不以为忤,更贤之。
靖康中,二公相继登鼎轴,推毂故吏属甚众,而公未尝曳裾奏记于其门。
免绝课当进官一等,逢赦当赐三品服,皆匿不自言。
曾祖惟安,祖中敏,不仕。
父锡,累赠太中大夫
母李氏,赠硕人
妻先令人闾丘氏,今令人卫氏。
男曰禔,右迪功郎洺州永年丞;
曰祺,右从事郎常州晋陵
女长适进士赵格,次适左正言陆震,次适驾部员外郎洪兴祖
孙男三人:昭,登仕郎
二未名。
孙女二人。
绍兴二年,公感疾不知人,阅数刻复苏,书韵语二十八字,有「一生方便过人」之语,且为先令以授诸子。
五月甲子日终,神明不乱于死生之变,春秋八十。
明年八月丙申,葬凤戈乡丁陆原。
诸孤以某谓公为兄,实熟其行治,来请为铭,乃泣而铭之曰:
葛氏江阴,世为闻家。
肫肫中奉,嗣德振华。
以学策名,葆和安雅。
稽其治行,终始长者。
弗竞弗夸,城府坦夷。
德感神,神实相之。
告之冥符,桐川之庙。
爵第四品,卒如所告。
位止州佐,所畀者年。
天祚吉履,簪绂绵延
凤戈之藏,卜云其吉。
铭以昭之,兹谓不没。
丁大夫墓志铭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横塘集》卷一九
丁,姜姓,系出太公望
繇汉以来多闻人,而宽及鸿恭,皆以经术名家。
公世为温州永嘉人,更五代之乱,谱籍不存,然自高、曾而下,积善有阴施,号为长者
至皇考始业儒,通经术,笃行著书,教授乡里。
既没,乡人以经行先生易其名。
三子:曰宽夫廉夫、志夫,皆好古博学,被服礼义,知名士大夫间。
盖自宋兴,丁氏凡再显为公卿,其居毗陵吴兴,亦为东南望族。
永嘉之丁虽后出,独能以学问承家,与汉名儒前后相望,君子于是知丁氏之世有人也。
公字刚选,经行之季子,自幼笃学,与父兄商论如朋友,不肯苟且,曰:「此理天下所公共,不可为闺门屈也」。
既冠,游太学,益务记览,其专勤不惰,至忘寝食。
绍圣元年进士第,起家为台州宁海
县有海游渡,舟多覆溺,公命邑人为石梁,而躬督其役,不阅月告办,民到于今德之。
丁内外艰,再调开封府鄢陵主簿
作《劝学文》,宾礼耆德,邑人翕然趋于学。
间摄邑事,御吏民如家人,柔声缓气,循循训饬之,使各适理,至其不悛则刑之。
久之皆驯服,曰:「主簿不吾欺也」。
徙监在京医药惠民局,鄢人遮道相丐留者以数百计。
都水监措置修塘堤属官,就辟北丞司勾当公事,豫修浮梁,权都水监丞
大河堤防千里,公往还其间,不惮寒暑,虽幽僻必至,究见利害之实,其赞水政,裨益为尤多。
河堤浮梁次第告功。
奉议郎,累迁朝请郎
浮梁役卒辄渡河者五百许人,议者请绳以法,公以为此属暴露日久,迫寒饥思归耳,亦既毕事,罪可略。
使者诞日有放雀鸽为寿者,公曰:「羸卒冒法,若宽释之,独不愈于羽族乎?
愿以是祝公寿」。
使者大悦,薄其罪。
司农寺丞
属卿以罪罢,公独领寺事。
大盈仓火,大理具狱,以公失暴凉节坐之,士论鬨然不平,曰,「暴凉岂丞职耶?
论法不当,孰甚于此」?
而公未尝自辨也。
未几,朝廷察其非辜,除国子监丞
水衡馀赏及积日劳,三迁朝请大夫,再丞国子。
公自宦学,往还京师三十年,乡人及四方游旧疾病死丧急难,皆赖公以济。
其父母妻子之在远者,亦曰:「丁公在,庶几无失所也」。
其再至国子也,京师方大疫,太学诸生多感疾。
公躬督医者治疗之,日问其食饮卧起状,多士感悦。
居无何,公亦病矣,俄致其事于朝,讫不起,宣和二年五月丙午也,年五十五。
明年七月甲子,葬于永嘉某乡某原。
曾祖讳某,祖讳某。
考经行讳某,累赠朝散大夫
母同郡蒋氏,累赠宜人
公娶吴氏,括苍人中奉大夫讳克之女,封宜人
二男子:长曰仲宁修职郎管勾开封府架阁文字;
其幼未名。
五女子:婿曰迪功郎淮宁府商水主簿洪兴祖,其二早卒,馀在室。
公天性至孝,常叹礼学缺绝,俗习卑陋,而丧祭为缺。
比执亲丧,皆如古制,而哭泣之哀,人不忍闻。
斥佛事不用,庐于墓侧,松槚皆手植。
终丧茹酒肉。
岁时享祀,斋戒、日时、币祝皆有法式,焄蒿悽怆,若将见之。
于是州里始识丧祭之礼,人多慕效之。
乐闻人善,得其寸长,称叹不容口,而未尝及过差。
其与人游有终始,苟有以成就之,竭力弗怠,甚于谋己。
其在惠民局摄事者弗任,累公以罪,后官河朔而公适在水衡,为之延誉当涂论荐之。
或问何以报德?
曰:「故旧岂可以小忿绝耶」?
遇人无贵贱小大,豁然不为关键周防,人亦以是信服之。
常曰:「官长即父兄也,事之尽诚实尔」。
故累为佐属,皆得其欢心,施设之际,言无不从,盖有以感之也。
初从进士举,方尚辞赋,或劝其从时好。
曰:「经术吾家学也,舍之而从彼,何哉」?
卒以治经中礼部高第。
未几,罢《春秋》学官,公曰:「兹可废耶」?
故凡经理世务与人论议必稽焉,曰他经明理而《春秋》断事也。
最后罢官国子,踰年不得调,同里有横贵者,数以挽进招公,非其好,弗就也。
公为人号平易,至于利害之际而其所守如此,雅为太师清原王所知,王常称其人,而惜其才未尽用。
比公卒,搢绅无识否,下至闾巷老稚,皆曰惜哉,善人而止于此也!
其为文有理致,不事刻琢,发明经旨为尤多,其家类集之为若干卷。
将葬,仲宁洪兴祖状泣请铭。
铭曰:
呜呼伟哉永嘉丁,父子兄弟皆豪英。
惟公秀发自妙龄,挥斥异端专六经。
亶非空言在力行,洞视物我一以诚。
施于有政皆可称,维尔后人尚仪刑。
有考其不在斯铭。
洪庆善昌黎年谱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韩柳年谱》卷七
洪庆善所次《昌黎年谱》,宣和壬寅夏得于其叔成季
观其推次之工,决知其学非苟然者。
独《淮西事宜状》有可疑者。
按《通鉴》元和九年闰八月丙辰,少阳薨,其子元济匿丧以病闻,自领军务
九月,元济不迎吊祭使,发兵四出,屠舞阳,焚叶、襄城
十年春正月,纵兵侵掠,及于东畿。
己亥,制削元济官爵,命宣武等十六道兵进讨。
其后,师久未有功。
五月,上遣中丞裴度诣行营,察用兵形势。
还,言淮西必可取之状,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上言,谓克淮西,在陛下断与不断。
则是裴度察形势还后,退之方有《事宜状》。
《状》中云「去年春夏已来」,盖谓少阳未死前尔。
恐宜从《通鉴》。
六月九日孙傅伯野父题。
按:《韩子年谱》末附,粤雅堂丛书本。
范文正公祠堂绍兴九年六月1139年3月15日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五、《浮溪集》卷一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二、《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三、《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三、《范文正公年谱》卷一、《新安文献志》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孟子之言气曰:「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夫直之为言,大公至正之道也。
以大公至正之道,固守而力行之,不为富贵贫贱威武之所摇夺,虽乘田委吏之卑,亦必尽吾诚、充吾职,卒而至于立国家、定社稷、安边境、服羌戎,其功烈与日争光,而精神折冲万里之外,谓之气塞乎天地之间可也。
后世见古人功名之盛,以为类出于偶然,不知公正素定于胸中者,未尝无所从来,而其铭鼎彝、书竹帛者,非一日之积也。
文正范公自未第时,已慨然有天下之志,不以死生祸福动其心。
逮遭明天子有为于时,其立朝如史鱼汲黯,其忧国如贾谊刘向,其守边如马伏波羊叔子,虽庸人孺子,莫不知之。
独筮仕之初,有卓然大过人者,国史失其传,故不得而不纪也。
公以进士释褐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日,抱狱具与太守争是非。
守数以盛怒临公,公未尝少挠,归必记其往复辨论之语于屏上。
比去,至字无所容。
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
非明于所养者,能如是乎?
狱官有亭以公名之者,旧矣。
公卒二十年,而高邮孙觉莘老广德军,始以诗志公之事而刻之亭中。
又六十九年,丹阳洪兴祖庆善来守,读莘老之诗而慕之。
初,广德人未知学,公得名士三人为之师,于是郡人之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
庆善乃求公遗像,绘而置之学宫,使学者世祀之,而属余记其事。
呜呼!
公之盛德,岂待文而后传,而藻亦岂记公者哉?
段秀实尽忠于唐,世徒以为一时奋取功名之人,而不知居官必有可书之事。
柳宗元为摭其实,上之史官,今所以知段太尉逸事者,宗元发之也。
秀实固不足以拟公,而余幸从庆善得公之详,与夫徵夏无且画工为无所愧,安知后世不采此以补史官之阙乎?
庆善为政而首及公,可谓知所本矣。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文正公有焉;
好贤如缁衣,庆善有焉,其不可以不书。
绍兴九年六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