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学中谣五首(见陶渊明集。) 其三 八顾(《后汉书》无刘儒。有范滂。) 魏晋 · 无名氏
天下和雍郭林宗,天下慕恃夏子治
天下英藩尹伯元,天下清苦羊嗣祖
天下宝刘叔林,天下雅志蔡孟喜
天下卧虎巴恭祖,天下通儒宗孝初
太学中谣五首(见陶渊明集。) 其五 八厨(《后汉书》无刘翊。有刘儒。○《后汉书》党锢传序。《诗纪》八。《御览》四百六十五略引袁山松书、六百九十三略引古今善言。) 魏晋 · 无名氏
海内贤智王伯义。海内修整蕃嘉景。
海内贞良秦平王。海内珍奇胡母季皮
海内光光刘子相。海内依怙王文祖。
海内严恪张孟卓。海内清明度博平荆州刺史山阳湖陆度尚字博平。)
大唐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有唐建极。将事补天。物色异人。营求国器。采六奇于楚将。而疆宇廓清。探九赜于商贤。而彝伦式叙。若乃西戡建□东□公讳字药师陇西成纪人也。源夫龙德在躬。法混成而谓道。猿灵象臂。纵饮羽以穷神。譬诸吞乙皇灵由其□梓灵源所渐。美地冠于神洲。国谍攸章。茂绪光于列代。盖以被于金石。无俟一二详焉。曾祖欢。后魏河秦□州刺史□县开国公□和复硖殷五州刺史永康县。中南降灵。材高文梓。关西出将。气盖削成。游刃六条。理棼丝而有绪。拥旄千里。詟□军事荆州刺史绮岁权奇。慕成庆之高义。弱龄耿介。服子路之嘉言。竟能絷马埋轮。自立□□之誉。走魂□骨以□□□□□公心□以纳方邵于胸中。轥赵辛于跨下。岂非帝锡贤弼。以胙圣人。比夫□成作师。用康汉道。滋泉入繇。实沃□心。生(阙八字)之□行事咸施可久。谋而后动。智越老成。宽而纳众。量含多士。数召与语。嘉其志气。每商榷通变。靡究□涯□之可畏矣。年十有六。长安调为功曹。盖以望表黄图。光膺礼贲。英标赤县。不谢弓招。俄而雍州引□宾□□策□崩次骨严科。滥加端士。天伦之长。竟被凝脂。由是除公为汲县。历安阳三原。考绩连最。于时寰中万宇。并□设地险而分疆。公乃以德安边。长城弛⿰(木厈)。运奇料敌。合境无尘。于时鼋鼍为梁。久盘泽国。盗骊穷辙。留滞□乡。公□而涣汗流汤之旅。犹未倒戈。渐台之众。尚婴穷垒。故知元天覆构。非断鳌之所持。巨壑腾波。岂精卫□能□公□引居周卫。申之以心膂。太宗地居帝子。冥应宝图。则哲钦明。内韫知臣之鉴。推心通梦。预投□□之□溪赤堇守江堑以谁诃。由是命公抚宁荒憬。建旟直指。进次●(苜次)州。招集遗黎。将申问罪。铣徒再肇。跨有偫□利□沈□止授以兵权。慰勉痍伤。人皆拔拒。奋扬衰怠。发并冲冠。孤城掩扉。已经二载。能胜兵者。裁八百人。夜赴贼□乘其□意□扬尘翳景。我师既鲜。人皆色变。公徐撝马策而谓众云。贼扰且嚣。是其怯也。及未成列。可以薄之。□二百人蔽山□是清定因请孝恭进图萧铣。诏授行军总管。便事首途。于时八月凉秋。水凑荆门之阨。二江行潦。□□□□岭之□其巢势若疾雷。敌必无备。远徵不可以应速。近召未足以成军。计日就擒。此兵家之上策也。由是□计□为先锋□之争搏救其悬命。处死地以图山。先犯后军□师遂恧贼争虏掠。散地交驰。公亲率前茅。射虚而进。擒其伪帅。由是□江抚循岭外。承制选补。百越率从。敕授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东渐闽区。南踰象浦。雕题凿齿。并□烈□霓分糒投醪。惠深时雨。玉桴括野。候玉弩以驰威。金镯乘飙。指金陵而振旅。僵短狐于洞泽。则溆浦□流。渐长□太宗统极。宠渥增隆。徵拜刑部尚书。参图国政。别食邑四百户。仍以本官行太子左卫率。未几。转兵部尚书。再□俱远若乃旄头上列。星野于是分区。大沙下布。地脉因而致绝。谓天骄子。代蹙中原。随氏季年。长围扆□自兹□引弓超忽。白登不闻吟镝。公乃轻赍毕景。随飞雪而长䘪。勒骑通霄。籋遗风而远袭。奄逾高阙。势若飙驰。潜□□庭□如□之功是称繄赖。进封代国公。增邑三千户。加位左光禄大夫。馀官如故。曩代和戎。赏褒舞佾。昔人出塞。□号冠军。以□尚书右仆射。当权执宪。象雨露之无私。纬俗经邦。法岳渎之为纪。远清迩晏。画一之道无□翊政还醇。□三□上不能抑。下诏从之。加授特进。许其闲逸。散金之赏。拟迹疏公。松子之欢。比肩张傅。安车宏大隐之义。□□协□太宗悯兹视肉。疟彼游魂。乃诏徵公为西海道行军总管。于是撝羽申令。立表即戎。悬旌鄯善之阿。酣战昆崙□彼有惭德。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畴其爵邑。子孙承嗣太山如砺。信誓之文不渝。镂鼎传铭。世禄之□方□诏曰。仪比台阶。允归时望。位参兖职。必俟茂勋。是以汉之邓骘。垂芳于往载。晋之郑袤。著美于当时。特进卫国公靖。□居端副。志在奉上。知无不为。叶赞之道既彰。止足之风弥远。自违朝宠。仍属沈痾。摄养私第。炎凉亟改。言念□职事望重台槐。职雕神化。追踪昭伯。胜映前猷。继美叔林。仪形当代。庶将乞言胶序。相礼云亭。天下慭留。俄从化□以□诏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给东园秘器。班剑卌人。羽葆鼓吹。凶事所须。并命优□景武公。礼也。惟公才膺衡石。契合休明。受律九天之上。收功四维之表。洞庭狼顾。剪不崇朝。惟杨□□□如□始济东流遽阅。揭日未淹。西嵫已晦。将军从骠之客。望祁山而恸怀。丞相开閤之宾。对佳城而掩泣。乃与家□室□。
猗欤茂族。
同源帝先。
郁云摽陇。
切汉分川。
□床攸出。
金舆在旃。
洪基诞圣。
末派生贤。
秦州忠烈
执羁从□。
顾盼扬采。
鼓动生风。
惟皇作极。
求贤委政。
轩后顺风。
有虞申命。
在我明辟。
道包前圣。
拟汉藩荆。
如周引郑。
□宫南纪□智缴大风。
威歼凿齿。
夷波海澨。
廓氛江汜。
昏昏鹿塞。
淼淼鸡田。
编穹浃野。
蕴沴蒸天。
受律横奋。
电扫云褰。
□著绩溢宇腾声。
壑舟潜徙。
国栋俄倾。
托辰沈曜。
爱景韬精。
朝念明谟。
哀深诏葬。
士思令范。
缅怀宗□晋原不□□山□。
御史台新造中书院记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王者执生杀之柄造天下。使百度顺而已矣。
其或不顺与顺而不得其度者。皆属于御史府
府之动静。为朝廷纪纲之职。
与百司绝类。盖百司坐其署。
但专局而已矣。入于朝与启事于丞相府
亦不出乎其位。是以朝罢而各复其司。
以无事于朝堂中书也。若御史台每朝会。
其长总领属官。谒于天子。
道路谁何之声。达于禁扉。
至含元殿西庑。使朱衣从官传呼。
促百官就班。迟晓。
文武臣僚列于两观之下。使监察御史二人。
立于东西朝堂砖道以监之。鸡人报点。
监者押百官由通乾观象入宣政门。及班于殿廷前。
左右巡使二人分押于钟鼓楼下。若两班就食于廊下。
则又分殿中侍御史一人为之使以莅之。内谒者承旨唤仗入东西閤门
峨冠曳组者皆趋而进。分监察御史一人。
立于紫宸屏下。以监其出入。
炉烟起。天子负斧扆听政。
自螭首龙墀南属于文武班。则侍御史一人。
尽得专弹举不如法者。由是吾府之属。
得入殿内。其职益繁。
其风益峻。故大臣由公相而下。
皆屏气窃息。注万目于吾曹。
吾曹坐南台则综覈天下之法。立内朝则纠绳千官之失。
百官有滞疑之事。皆就我而质。
故乘舆所在。下马成府。
釐朝廷之纲目。与坐台之判决者相半。
是以御史府故事。于中书之南。
常有理所。先时惟中丞得专寓于南舍一院。
若杂事与左右巡使。则寓于西省小胥之庑下。
遇大朝会时。吾属皆来。
则分憩于杂事巡使之地。既寓于小胥
则我实客也。每亡事而去。
则主人必坌而入。諠哗狼籍。
其态万变。向之霜棱。
尽为涕涶矣。岂吾君以天下纲纪属之于我意耶。
上元二年侍御史刘儒之作直厅记。
初拜仪云。谢宰相讫。
向南入直省院候端长。又入中书仪云。
到直省院。入门。
端公讫。各就房。
呜呼。以御史之贵重。
而前时作者之记。恬然以直省院为记。
君子未尝有非之者。神羊之神。
何其翳而不光耶。圣唐大和三年己酉岁
天子擢尚书吏部郎中河南宇文公为御史中丞。诏下之日。
不仁者相吊。御史府新例。
知杂事一人。中丞得以选于廷臣。
河南公既拜之日。上言请尚书司勋郎中琅琊王君以自辅。
识者曰。河南琅琊
同心异质之人也。心苟同。
虽坚金可断。于御史乎何有。
他日。杂事果以寓直省院为叹。
乃议于中丞中丞深乐之。
即时启于中丞曰。此前日之阙也。
中丞能革之。岂直柏署之光乎。
实羽卫吾府之多也。皆佐其意。
事得闻于上。上曰。
良有是乎。俞其请如响应。
即诏度支。出钱百万以资焉。
乃以政事堂直阡之南选地以作之。中书之南。
实天下会计之地。不容咫尺之隙。
非雄重清切之司。于此岂容足乎。
我是以得规制为之焉。旧中丞院在西。
西院相绝。遂以其地易大京兆院。
三院为一。东西四十六步。
南北四十步。由东为首。
其一为中丞。其二为杂事。
其三为左右巡使。若中丞升为大夫
改官不改院。若三院毕朝集。
台院附于杂事。殿察附于巡使
其名总号为御史台中书南院。院门北辟。
以取其向朝廷也。其制自中书南廊
架南北为轩。入院门分东西厢。
为拜揖折旋之地。内外皆有庑。
蟠回诘曲。瞩之盈盈然。
梁栋甚宏。柱石甚伟。
椽栾楶税。丽而不华。
门窗户牖。华而不侈。
名木脩篁。新姿如旧。
若升绿云。若编青箫。
以至于几案笔砚。帘幌茵榻。
果笾茗器。皆新作也。
从官胥士。役夫马走。
勾稽案牍。饮食休息之地。
皆得其所。若百官之请事。
偫吏之来谒。入吾门。
将祗伺于屏者。见吾轩堂阶闼之严。
固不俟戒而自肃焉。为此者何。
尊天子也。吾府为天子耳目。
宸居堂陛。未有耳目聪明堂陛峻整而天子不尊也。
天子尊。未有奸臣贼子而不灭也。
奸臣贼子尽灭矣。可以自朝廷至于海隅
荡荡然何所不理哉。吾之作。
岂是志小者近者之心耶。谨案高宗天皇大帝大明宫
将二百年矣。当时有司经度。
曾不自思将以待我而作。我之所以作。
盖前补二百年之遗事。后贻千万年之不朽。
缙绅观者命为御史北台。闻者谓之知言。
君子曰。移中丞杂事今之心于大柄。
天下岂有遗事哉。某备于寮属。
得闻君子之论。且承公命其记。
于是乎书。仍题中丞杂事洎三院主簿官封名氏于其后。
以为一时之盛事。大和四年岁次庚戌八月十六日丁巳记。
长安杨郎中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二
年月日。谨以云云之奠。
祭于宗尹郎中之灵。昔庄南华之言物故。
则曰若巨室之偃归人。陶贞白之语元机。
则曰虽顽仙不如才鬼。邈矣高论。
皭然深旨。有感斯文。
属在之子。黄河九曲。
泰华三峰。潼亭之右。
阴晋之东。泱漭隹气。
肸蚃孤风。生民之秀。
惟子之宗。既惧四知。
亦畏三惑。昔佐赤符。
实毗皇极。坦荡王道。
昭宣帝则。丹青不朽。
琬玉是刻。状日升东。
侔辰在北。子之伯仲。
不忝前人。粉饰贤路。
抑扬荐绅。云间日下。
国华席珍。排龙掩陆。
突鹤摧荀。卓尔风标。
朗然流品。妍若春辉。
烈如冬凛。燕石知愧。
齐竽自审。咸指路以光销。
尽登门而声寝。难售者价重。
难知者声清。披沙拣金。
由是不愧。鸟散花落。
于今有情。刘儒十行。
孙宏三道。直路犹弦。
蠹政如埽。笔海惊波。
词园鞠草。文场不写于中心。
册苑空留于秘宝。晋千里国。
汉第一功。建幢油碧。
启幕莲红。宾高主择。
韵合人同。固不能加减陈掾。
亦可以喜怒桓公。衣绣含香。
台柏赤管朝操。
青缣夜襞。佐计相则生聚有经。
地官而孤终协籍。于惟荔浦
言念金昆。毁冠裂带。
雪泣星奔。宅里之荆枝半谢。
岭头之𦹛空繁。陟冈望兄。
词客之情何极。归县见姊。
骚人之恨犹存。乃擢戎曹。
遂荒。将换清切。
以扶明圣。不知者寿。
难言者命。未谒季良之医。
已革曾参之病。呜呼。
平生世路。缱绻交期。
孙金卢米。百赋千诗。
桂林昆峤。一片一枝。
终以浮沈。因兼险夷。
对皋壤之摇落。成老大伤悲
尚冀他年。或陶良夜。
酒筵琴席。灯闱月榭。
俱开怨别之襟。并息分岐之驾。
短景未果。良辰不借。
竟郁结于深衷。倏淹沦于大化。
南康解榻。早降清光。
会稽继组。昨辱馀芳。
情分逾极。衔哀更长。
三十年之间。难追往事。
五千里之外。正恨殊乡。
地阔山深。川寒树古。
杳杳元夜。荒荒宿莽。
生金认石。埋玉恨土。
寄奠缄辞。呼风泣雨。
噫嘻噫嘻。宗尹之魂来否。
刘知俊悬爵赏诏 唐末五代初 · 朱全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一
刘知俊贵为方伯
尊极郡王
而乃背诞朝恩。
窜投贼垒。
人神之共怒。
谅天地所不容。
虽命讨除。
尚稽擒戮。
宜悬爵赏。
以大功名。
必有忠贞。
咸思愤发。
有生擒刘知俊者。
赏钱千万。
节度使
首级次之。
得孟审登者。
钱百万。
刺史
都将孙坑卓瑰刘儒张邻等。
赏赐有差。
兔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事类赋》卷二三
伊彼毚兔,沦精月光。
美腾山于东郭,眄怒目于平阳
假舐豪而吐子,赏食膑而飞觞。
或以毛飞,或闻鼻决。
寿永千岁,狡存三穴。
商纣而生角,劳楚王之佩玦。
若乃称跃跃,美爰爰,范睢山东之喻,李斯上蔡之言。
梁冀为之而营苑,孝王以之而作园。
若夫《诗》称「斯首」,《礼》标「明视」,非宜出月,讵能在水。
至若叔林则产于床下,蔡邕则扰之室傍。
赤表盛王之瑞,黑为革命之祥。
赐领军之姬侍,贡邻国之嫔嫱
又有身居月腹,豪出玄菟
喻得道于忘蹄,鄙愚人之守株。
若夫逮日追风,走街积市,人有卯日之称,毫推赵国之美。
投华秋而获免,屯射犬而必死。
张华《博物》,吐子曾见于口中;
傅玄作歌,捣药仍闻于月里。
上皇帝乞辨忠邪书元符三年 北宋 · 崔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五、《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六、《东都事略》卷一○五、《少微通鉴续编节要》卷八、《宋史》卷三五六《崔鶠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六、三○四、《宋元通鉴》卷四六、《经世八编》卷一二五、《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八
臣闻谏争之道不激切不足以起人主意,激切则近讪谤。
夫以人臣而有讪谤之名,此谗邪之论所以易乘而世主所以不悟,天下所以卷舌吞声,以言为戒也。
臣尝读史,见汉桓帝以灾异数见,博求直言,及刘儒上书,则不能容。
又观曹鸾讼党人而被诛,李少良元载而见戮,未尝不掩卷兴嗟,矫然有山林不返之意。
比闻国家以日食之异,诏求直言,蚍蜉区区,欲报万一,而诏有「言之失中,朕不加罪」,又曰「尚悉乃心,无悼后害」,则感极而继之以泣。
盖陛下披至情、廓圣度以来天下之言如此,而私秘所闻,不肯一吐,是天下臣子负陛下也。
伏读诏书曰:「凡朕躬之阙失,左右之忠邪,政令之臧否,风俗之美恶,朝廷之德泽有不下究,闾阎之疾苦有不上闻,咸听直言。
臣以谓方今政令烦苛而民不堪扰,风俗险薄而法不能胜。
德泽非不厚而施设不得其当,疾苦虽欲闻而询求不得其人。
此特未暇为陛下一二陈之。
而特以左右之忠邪为本,忠邪判,天下无馀事。
惟其有忠不能明,有邪不能去,则陛下之阙失莫大乎此。
贱臣于草莱,不识朝廷之士,特以陛下左右之人有指元祐之臣以为奸党者,此必邪人也。
侯览曹节尝以党人之论藉口诛李膺杜密,捕夏馥党魁,指范滂所用为范党,海内涂炭二十馀年,废锢诛徙者不可胜计,汉自此亡。
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各植党与,更相报怨,搢绅之祸不解者四十馀年,唐亦自是不复振。
以本朝社稷之灵,宗庙之福,而憸人乘间以党人为名,扫除天下善士,汉唐衰乱之祸,将复见于今日,甚可骇也。
夫毁誉者,天下之公论,臣切怪朝廷毁誉与天下大异。
故责授崖州司户参军司马光,陛下左右之人以为奸,而天下皆曰忠。
宰相章惇,陛下左右之人以为忠,而天下以为奸。
此何理也?
臣请略言奸人之迹,而陛下试以是观之。
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探微揣端以固权宠,专营一己之私,不顾国家成败者,谓之奸可也。
变乱是非,倾移主意,怀道德者必加诬染,负高名者志在剪除,谓之奸可也。
苞苴满门,私谒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奸可也。
以奇技淫巧荡上心,以倡优女色败君德,然后独操刑赏,自报恩雠者,谓之奸可也,蔽遮主听,排迮正人,微言者坐以刺讥,直谏者陷以指斥,以杜天下之言,以掩滔天之罪,谓之奸可也。
凡此,光有之乎?
有之乎?
皆惇之所有而光之所无也。
夫有其寔者名随之,无其寔者而与之名,天下其谁信之?
《传》曰:「谓狐为狸,则非特不知狐,又不知狸」。
是故以佞为忠,则必以忠为佞。
于是乎有缪赏滥罚,缪赏滥罚行而佞人徜徉矣。
如此为国不乱者,未之有也。
凡事四朝,以忠信长者闻于天下,危言正色,奋不顾身,虽古名臣无以远过。
而谓之奸,欺天下也,欺后世也。
夫一人可欺也,朝廷可欺也,天下后世不可欺也。
周勃木强敦厚,故属大事、安刘氏,非不可。
汲黯好直言,面折人短,故能寝淮南之言,辅少主守成,不能夺。
由是言之,姑欲周旋奉事,便佞捷给,则人人皆可为公卿。
必期于利害安危之际,无负国家,非正人不可。
臣孤生晚辈,平生不识,而又已死,何所爱惜?
所惜者,国家为奸邪报仇而负天下之谤耳。
至如狙诈险贼,臣不能尽知,可怪天下士大夫呼曰贼。
李栖筠御史大夫,天下尊之而不敢呼名,曰赞皇公侯。
仅一布衣之士,西河之人尊之而不敢名,呼曰侯君。
贵为宰相,人所具瞻,天下以名呼之,又指以为贼,何也?
辜负主恩,盗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故贱而名之,又指其寔而名之以贼也。
且以一事中外所共知者言之。
指元祐之臣尽以为党而投之必死,独苏颂无恙。
固天下之贤者,然所逐皆等夷,以谓不预政事,则元祐时宰相,此何理也?
窃国柄也。
自陛下承天宝命,入绍大统,海内翘然,日跂新政
京师人曰「大,殃及子孙」,又曰「大,无地安身」。
章惇,小御史中丞安惇也。
夫百姓至愚而神,此言虽小,可以见天下之心也。
公议所在,借使陛下史臣不书,而天下之人必有书之者。
晋侯一国耳,六官之长皆用,民誉而无谤言,于是乎能霸。
陛下广有四海,选择一二臣顾反若此,臣恐伤天地之鉴,累日月之明,失天下之心,贻后世笑。
夫小人譬之毒蛇蝮蝎,其凶忍害人根于天性,随遇必发。
天下无事,国势安强,不过贼害忠良,破碎善类。
至缓急疑危之际,则必有反覆卖国之心,跋扈不测之变。
何以知之?
盖自古欲尽去正人者,非奸臣则逆子。
萧望之张猛苏建京房贾捐之者,石显也。
韩瑗来济褚遂良长孙无忌上官仪者,许敬宗也。
张九龄,诬王忠嗣,杀李适之者,李林甫也。
杜佑,陷李揆,杀颜真卿者,卢杞也。
孔融杨脩荀彧者,曹操也。
诛戮关中旧族者,董卓也。
尽去中朝名士者,粲也。
夫正人者,君之羽翼,奸贼患之,必剪其翼然后得志。
唯陛下前知诡计,密挫奸谋,力收骨鲠之臣,自为羽翼,其所以消灾变于无形,守太平于长久也。
宰相者,使百官各任其职者也。
比年以来,谏官不闻论得失,御史不闻劾奸邪,门下不闻封駮诏令,共持喑嘿,主事媕娿,非宰相使之而谁也?
李林甫以其罪大灭顶,恶极通天,则招天下邪人佞夫,布在言职,胁以祸福,无敢正言
由是窃相位十有九年,罪大恶盈而人主不知。
此可以为后车之戒也。
且以一事言之。
汉成帝欲立赵昭仪皇后太中大夫刘辅上书,以忠切得罪,而师丹谷永辛庆忌之徒交章请救。
夫以汉绪中衰,犹有清议主张争臣
顷者谏官邹浩以言事得罪先朝,左右大臣拱而观之,谏垣同列无一语者,又从而挤之去。
失左右大臣股肱心膂,而言官其耳目也,皆天下安危之所系,而一切奸谀若此,则陛下亦欲柬拔忠荩,图回太平,孰为陛下言之?
孰为陛下行之?
奸词互至,邪说沓进,陛下亦有之聪明不得行,朝进一人而后止,暮逐一佞而再收,是非纷纭,邪正参错,而天下之事败矣。
恭惟陛下躬睿圣之资,体温文之德,皇天眷睐,宗庙顾享,畀何神器。
今欲钦承上帝,慰答祖宗之灵,而国势若此,此臣所以为陛下虑也。
夫日者阳也,阳为君子。
食之者阴,为臣,为小人。
日有食之,臣侵君,小人胜君子也。
且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而阴且侵阳,故其变为大。
其所以消复之道,臣不敢曲牵异说,旁取杂家,姑以经传所陈闻于陛下。
《十月之交》,日食之诗也,刺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上至卿士司徒,下至趣马师氏,咸非其人。
《左氏传》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谪于日月之灾。
弭灾之道有三,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唐臣宋璟曰:「日食脩德,使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止女谒、放谗夫,所谓脩德也」。
此言播于《诗》,著于《传》,可以覆视。
惟陛下畏天威,听明命,独运乾纲,大明邪正,毋违经义,毋郁臣心,则天意解矣。
若夫伐鼓用币,素服彻乐而无修德善政之寔,则非所以应天也。
《传》曰「应天以寔不以文」,惟陛下至诚无忽。
叔林韩海招同林翁曰提陈君玉柱脩禊凤凰台举酒对春山漫成二十韵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尤韵
三春之三始春游,正当禊事倚春洲。
主人爱客能携酒,胜友如云凤楼
主言登高客能赋,指点前山春在眸。
随意烟容皆靓好,参差霭黛尽芳幽。
取次林泉开记睹,更将岩壑赴冥搜。
青罗接翠互相就,玄崿霏阴不自留。
无数遥峰来及水,白云孤去碧溪悠。
晴云绿草如绮织,午对澄波作练浮。
抱日残红依鳄溆,回风舞燕逐渔舟。
动静之间情事出,高深所际绪怀流。
冥心相向春如寄,以目为身山可求。
春山与我成三友,对酒如何不劝酬。
酒酣耳热临风立,忽从霄羽望霓帱。
亲叩太皞苍帝语,氤氲满座穆飕飕。
手赠名峰三百六,人天俯仰恣夷犹。
斗南拳石无多地,我生其内我为俦。
千载误归韩姓氏,一杯初醮故峦丘。
岭外丘峦多静隐,虚名于世未区区。
春光九十山终古,今人相值速于邮。
无古无今惟一醉,主人能信予言不。
留别韩季闲耳叔林榕溪赴闽行在 明末清初 · 张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乾坤板荡复何言,此日安危敢自怜。
暮色满江红外,秋声孤雁白霜天。
身名笑我终何事,肝膈如人未必然。
闻道明良方励治,敢私岩壑赋招贤。
幼春邀过罩雾,喜晤其叔林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押麌韵
十年眺雾山,一朝登君户。
入门不识谁主宾,纷攫诗书同茹吐。
君家阮叔在堂前,长揖话旧问劳苦。
入夜挑灯明月光,瀹泉煮茗论今古。
朝来为指屋后山,山中有亭兼有圃。
共向山头泛棹行,归来君叔笑相侮。
问余袖中携何诗?将毋当作看山谱!
看山、看雨住亦佳,有朋、有酒狂相舞。
留我暂为北堂宾,羡君长作东山主!
他时鹿渠得再来,此间燄峰犹可数。
万仞起白云,余怀能挹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