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贺内翰刘给事启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七
右,某:伏以祗奉宠召,劝讲宸闱,伏惟欢庆。
恭以某官道冠九流,识包三极。
辟先儒之塞路,首映人师;
适列辟之旧章,寅裨治体。
外内之猷毕告,天人之爵俱隆。
矧自引避当途,镇临巨屏。
沈规粹范,泯崖略于天和;
鲠议纯诚,留矩模于邦直
高风益邵,清望攸归。
果当缵服之初,显副优贤之命。
丹书访道,礼厚于周臣
重席谈经,事隆于汉会。
繄兹旧德,翊乃圣谟。
咫尺威颜,世逮华光之对;
丹青神化,伫宣台极之晖。
凡在有知,罔不翘首。
某幸窥邸报,方远师门,忭跃之诚,等夷增倍。
兵部尚书鲁肃简公挽词三首 其一 北宋 · 宋庠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应运推邦直,乘时讲化源
不冠尝可奏,问树本无言。
亮节裨初载,清风裕后昆。
忽嗟梁木坏,褒册贲忠魂。
中书御史大夫右仆射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宋元宪集》卷二○
敕:古者因右武之官,尊主射之号。
始寓天秩,以邦昭仪
惟左右于中台,实师长于庶职。
谅非肃哲之劭,曷允佥谋之同?
畴庸匪私,惟德之举。
具官某庄重不倚,宽博有谋。
自览德以逢辰,亟舒文而华国
寖懋忠力,协宣朝猷。
访之以善,而益熏;
婴之以烦,而铓刃不顿。
实有明效,暴于群伦。
向者付以宪纲,寄之邦直
而能山立盛气,条举旧章。
褫权豪之匪彝,勖官师而交辅。
宜示殊典,进服大僚。
噫,总六官之卿,纳百揆之路。
治本之自出,官成之所得。
为时羽仪,任政梁栋。
副我则哲之效,紧乃司寅之忠。
往践厥司,无忝休命。
可。
尚书户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姚仲孙三司户部副使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宋元宪集》卷二○
敕:国版制征,民部置使
必择才彦,参主计文。
列为副介之雄,实兼授受之选。
以尔具官姚仲孙践修士检,肃给吏资。
早阶王髦,遂置朝绂。
向畴邦直之誉,且责谏言之良。
忠规可甄,舆论弥洽。
移总台属,亦既岁时。
诚存不流,文克无害。
而左户缺职,通籍类能。
差序宿官之勤,允膺迁秩之次。
往莅财算,深究事经。
勿弛勿苛,尚质最要。
可。
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彭城刘府君墓志铭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宋元宪集》卷三四
景祐乙亥秋八月,天子制诏丞相曰:「朕思得忠廉老成之人,参备顾问,其畴宜哉」?
佥曰:「尚书工部郎中刘随史鱼之风,于陵之清,直方秉彝,节贯华皓」。
帝曰:「俞」。
翼日以冬官待制天章阁,褒言渥礼,形于书赞。
缙绅动色,有得贤之贺。
未涉旬,恙生心腹,日臻无损。
九月既望,家老奉祭衣以号东茔,时髦端士相与流涕。
朝廷恤怜,厚赙终录孤之典。
仲豫庚申归葬于开封考城黄城原,礼也。
君字仲豫,其先汉楚元王之后。
十三代祖讳思立,仕为右武侯大将军襄武郡公,衣冠庆灵,宗牒详具。
大王父利宾,王父运,皆占籍睢水。
烈考济,以石晋之扰,始居神甸。
逮君通贵,累赠尚书刑部郎,封妣侯氏为永安县太君
其高曾以还,亢宗避地之节,悉见于君自撰先人之志,此皆不书。
真宗景德初,君始以乡秀诣春官,覆试便殿,擢进士第解巾连主安丰仁和县簿
又调倅永康之壁。
邑令有受赇易死生之狱者,君正其诬枉,将抵令罪,漕使李士衡阴为之请,君终不答。
士衡怒,密奏君苛挠,非绥边术。
坐是代归,仍阂冬集。
久之,补南剑州从事
丁内艰,服除,改大理丞,参主详断
宫保文元晁公以重德处辞禁,朝夕献纳,雅知君风力强毅,手疏称荐,因是出通判益州
益号会藩,故事,非外朝臣不俾为贰,洎贪君才劭,故以京司命之。
延登临遣,恩礼无杀。
殿中丞原州
今上继明,转太常博士,关掌河中府
未几,驿召换左正言
囊封尽规,为相国文穆王公不悦。
京府秋荐,命君逻察试席。
入策进士,有一辞异卷者,亦既搆讼,抉以为疵,左迁掌济州商算。
明年,移监平阳郡
秩满,序陟左司谏,入计省户部判官,赐绯鱼。
以疾上书,得济阳符竹。
政成,稍迁起居郎判户部勾院
未踰月,改尚书刑部员外郎御史知杂事,仍副都铨九流之柄,加服金艾。
涉期,以兼官介铜监使务。
明道建元,迁秩七兵
是冬持节使龙庭,出塞冒霜露,足力挛痹。
至其庐,单于命无重拜。
还台,有司以为不敏,降曹承务,典信州
寻复旧官,徙宣城郡
数月,拜今秩知应天府,兼付官钥。
被召赴阙,再居地官之簉。
裁半岁,乃贴禁严之职。
历官十三,受任十五。
虽命有伸屈,而道无磷缁。
精心强力,果于树善。
其佐幕于导江也,异政荦荦,最为可述。
军有宣父,富人穿庙壖为贾区,以出公算。
君下车即移书谯主者,夺其地,春秋率博士弟子,释奠如常礼。
由是裔民识师儒之教。
垒中有李冰遗像,名载祀典,而远方右鬼,因为烦费,岁敛闾左,出私钱以给赛,且至数千,皆先神糈而后国赋。
财用既积,官为簿受,而吏得傍缘乾没。
君尤之曰:「神,贤者也,生以捍患利兹土,而没以血食害斯民耶?
非聪直之意」。
悉罢之。
俗不为井,食于江涘,霜严波涸,则水去军署亘二十里,绠缶系道,官民愁苦。
君乃洞万个,引近山之泉,因地涌伏,遍注官寺。
凿空甃数十,储华清以汲廛里。
旧城有疆域,无雉堞,岁课民斩木为虎落。
地又多火,连甍恐惧,君乃环植官柳数十万,栉比交错。
既已限郁攸之烈,又相累以成援,人到于今赖之。
岷源与沱川并流,垫欲横溃,君规治长堰二百丈,障狂波,趋故道,自成都十三县并免其危。
西南夷以马市边关,为驵侩所欺,君绳其宿奸,夷人悦服。
及后以中伤罢去,蛮髦千馀人,遮使者车,呼曰:「我刘父何在」?
本部以闻,君始得再调,丞于乡棘也。
李溥之劾辞多诋谰,始以商利得幸,党连贵要。
至是牍背谕指,恶不悉暴。
君上书郤其狱,究其奸态。
有诏再讯,卒至重科。
明邪翕翕,无少畏惮。
谏署也,志拾遗漏,以箴朝禁。
教坊举伶籍之缺,有命蜀部输送善优,君建言:「圣主方追三代之隆,敛才聘士,孜孜如不及,奚复迁明诏求贱工?
非所以广德声于天下」。
疏奏,帝悦,遣中黄门申谕,且勖以无后言之隐。
庄献太后敦外家之爱,幸小侯之第,上封援古,两宫咸动,自是终其世不复再驾。
他或讥其恩倖,条其善否,削藁奏御,尚数十百函。
沃心中理,多蒙褒答。
今参预贰卿宋公之去内署也,以建白迕旨,换职守南都
君时副总宪纲,亟上言:「善人,邦国之基,礼乐之宗,不宜外斥,以孤人望」。
事虽中寝,朝议韪之。
为州藩,皆宣威导慈,推行靡密,大指破狡蠹,绥瘠瘼,防检刀笔,下无能欺。
便俗垂制,必图终永。
外台倚重,常为二千石表。
出内风绩,始终无懈。
然刚肠寡偶,矢言好尽,根于忠义,折而不挠。
凡所建明,必欲蹈远猷而遗近利,是则希迁难进,其树立使然耶!
惜乎见识于后凋之馀,开荣于晚节之会,道悠命局,终沦舛踬。
不吊昊天,赍志没地,呜呼!
春秋六十有五。
先是君聘敌之复也,有马十五乘,悉上送官。
主者因其外,不时还赐,及葬輴庀具,家资窘绝。
上闻之,特出库钱一百二十万追酬其直。
服劳处约,殁身弥显。
夫人张氏,以柔嘉辅作,启寿昌为汤沐邑。
三兄,曰洽、平、巽。
巽以君故,仕为大邑佐。
洽隐居,平早夭。
子孝忠,任大理评事
一孙庆馀,试秘书正字
仆与君笃乡枌之契,接朝绅之旧,危言雅行,稔于心耳。
又以嗣裒状遗烈。
见托斯文,辍恸含毫,辞实无愧。
铭曰:
噫嘻仲豫志靡回,昂昂邦直卿之材。
饮冰树政惠可怀,握瑜屡黜心无猜。
生涯将究时甫来,天意难忱贤者哀。
宁神降体掩夜台,瑑辞沈碧扬清埃。
代宋状元谢及第表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文恭集》卷九
太常试艺,谬参籍奏之荣;
法坐第名,滥塞言扬之选。
沐清光之下济,仰华旦之亲逢。
宠灵,伏增欣惧中谢。)
窃以群材博举,鸿化肇先。
慎简乃僚,纪历代之宝训;
誉髦斯士,垂大雅之美谈。
克树泰宁之基,允为盛德之集。
若乃右贤抚运,左籥隆文,率由上圣之姿,规恢前帝之宪。
伏惟皇太后渊猷冠古,景铄在躬。
轩曜储灵,有成汤之骨法;
坤仪纳顺,茂太姒之音徽。
昭正始之风,述宣中壸之化。
而自鸿阶绍建,宝统嗣兴,授玉几之顾遗,财成枢务;
总金声之条贯,登翊圣真
率循丰茂之规,迄用缉熙之典。
故得九清乃眷,万宝由庚。
诸福之物并臻,至治之隆胥洽。
靖共庶位,招致群廉。
举师俊之彝章,下发中之温诏。
旌贲之命,相望于岩中;
物色之求,骈臻于阙下。
申饬辨材之制,谨严饮墨之规。
邦直中司,简朝英于上笏。
光昭盛节,委重斯文。
如臣等涉猎有年,削摩无状。
士乡充赋,偶承乏于计偕;
英彀须才,固绝希于圣选。
抚空疏而增惕,备程品以奚堪!
岂谓宸造曲成,睿思狎至。
褐衣赐对,扃帝宇之凝严;
睿藻躬临,竦天姿之温穆。
荐登茂级,获寘荣涂。
锡再命之身章,曳娄有焕;
颁十行之言綍,雅奥增华。
席鸿霈以寖深,委贱质而奚报!
臣等敢不慎修履素,惕奉绅书,慕汉吏之惟良,副尧心之在宥。
恪居官次,益敦宿业之方;
怀畏简书,弥励夕冰之节。
少酬覆露,共誓捐糜。
两浙均输徐学士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文恭集》卷三○
某闻吾党小子,仲尼兴斐然之嗟;
天下英才,孟轲有乐得之叹。
斯皆树微言于不朽,敦惠训于方来。
纪乎油素之间,焕若日星之际。
世未丧道,天诱其衷,诞钟上智之才,卓冠生民之秀。
若乃早持铅割,夙奉师严,以困蒙难击之姿,被谆诲惟勤之赐。
潜心大业,虽尅核以自修;
从事华辞,终濩落而无用。
载持篆刻,式叩高明,庶几一蔽之言,未罪三隅之反。
恭惟某官,骨含天粹,气铄神崧
直如清庙之弦,温若白虹之玉。
丰规不杂,粲邦直之三英;
胜范自居,秉民彝之一德。
自顷龙标得隽,凤诺升华。
金管第文,天子重平津之对;
石渠建议,诸老伏贾傅之能。
雍容著作之庭,密迩清閒之宴。
高文艳发,皆张鸑之青钱;
涌思横流,尽君房之妙笔。
故得争臣进秩,右史联荣,挺汉槛之直躬,簉周官之华选。
组垂丈二,旦趋紫阁之朝;
牍奏三千,日伏青规之地。
衮无阙职,朝有正人。
大君题柱以记名,群公奉贽而结好。
乃眷三吴之内地,实处九州之上腴。
六筦攸司,盐铁之任为重;
八材所产,天地之藏实繁。
不有计然之谋,谁佐大农之赋?
荐膺神玺,出拥使轺。
紫橐记言,少别螭头之陛;
绣衣将命,远辉使节之旌。
酌宽大而抚齐民,用峻清而严属部。
疑狱所谳,多恻隐而平反;
贪吏畏威,尽望风而投劾。
坐统十连之国,立富九州之储。
不废清谈,盖出馀地。
金华旧业,方任于宝臣
群玉仙山,适严于册府
行看君节之召,径入天坡之崇。
当密赞于枢猷,岂久商于功利!
如某者,资材甚薄,性习不灵,会唐虞稽古之辰,隶邹鲁守经之业。
从师郑校,仅明六甲之书;
鬻技吴人,会乏百金之直。
往岁以楚材择秀,鲁席聘珍,妄由穷巷之中,骏奔峣阙之下。
因缘典谒,获贽编联。
便坐横经,许入安昌之馆;
末行闻道,遂登南郭之门。
曲敦提耳之私,屡获铸人之问。
仍以类优之作,遍加溢美之言。
持布鼓以过雷门,方将辟易;
具太牢而飨海鸟,终用忧疑。
未接武于诸生,骤缠哀于方寸。
筮仕之门不及,归恩之地无阶。
心疚自伤,生意殆尽。
目见金城之,臂垂冥伯之杨。
弧矢四方,虽夙龄而有志;
蓬蒿三径,奈短褐之不完。
行阅市中之书,勉勤稷下之学。
攻坚不锐,叩寂弥空。
身世在心,有韩非孤愤
江山满目,多庾信之悲哀。
追怀圯上之言,益厚胸中之愧。
比者国家以裹轮式命,刻鹄旌贤,遘下武之有开,思逃虚而安得!
滥攀英轨,勉策驽蹄。
懦夫之气寖衰,大敌之勍可畏。
未能引退,窃望利宾。
所幸者,学士辍仙殿之凝严,当外台之委重,言念维桑之朽壤,获居分陕之西封。
重抚舞雩之冠,更露雕虫之伎,顽疏自愧,迂阔无堪。
重念夫操风斤者,无可弃之材;
入兰室者,被维馨之美。
君子之所贵乎道,岂以言而废人。
善歌者使继其声,亦有教而无类。
倘顾盍簪之旧,未韬邻烛之光,回珠玉一唾之资,为风云万里之助。
左氏膏肓之疾,倚在一针;
波臣枯涸之危,系于斗水
誓将白日,庸答所天。
卑情不任祈恩望德依归之至。
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王拱辰加勋制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武溪集》卷一一
敕:朕亲执圭币,以事上帝,升配祖考,皆由旧章。
假尔近臣,相我元祀,茂布王泽,用均神休。
某材智少双,器识兼远,首中艺文之选,郁为邦国之华。
顷在禁林,而能润色鸿业;
尝领京剧,所以表则四方。
顾访早知其国器,纠正用委于邦直
会朝之次,古称独坐之雄;
耳目所寄,今为中司之重。
柏台之伟望,赞觚坛之缛礼,百神受职,万国欢心。
式布受釐之渥,以表同寅之宠。
安康郡太君陈氏墓志铭熙宁四年二月1067年2月28日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八、《安阳集》卷四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某第五兄著作讳璩,有子尚书比部员外郎、监在京曲院正彦,援郊祀恩,赠兄尚书职方员外郎
熙宁三年,得告焚黄,因自襄邑迁其妻王氏之柩归于里中。
而母安康郡太君欲同展茔域,正彦即奉以行。
未几,正彦来报,始至相,未厝王氏,即侍母太君历拜先茔,及次新安坟所,而母太君宿疾忽作,十二月十二日终于孝亲佛舍。
某得讣骇泣,既而叹曰:「是岂偶然哉!
方吾嫂康宁时,专意来展茔域,回止坟寺,而忽焉不起。
具免夫道路肩挽摇顿之苦,而无甚寒极暑疲力难进之患,去吾职方兄之冢百步而近,安然以归其夫圹中,非积善之至,孰享兹福」?
嫂姓陈氏,曾祖从信,事太宗于潜邸,深晓财计。
及即位,寖被显擢,终左卫大将军度支使
祖惟德,以荫补卫尉寺丞
士元,幼嗜学,举进士未第而卒。
嫂年十八,归于职方兄。
天资婉淑,事其姑秦国太夫人,曲尽妇道。
当兄之未官,赀用多乏,中馈之事,怡然自力,未尝少懈。
秦国亦爱而遇之,犹息女也。
执秦国丧,号恸几筵,动必如礼。
接内外宗党柔和自下,故皆得其欢服。
性仁慈,信奉释教,诫不害生物。
每见穷悴可怜之人,必亟自损刻而振施之。
遇尊长讳日,则先期斋洁,躬诵佛书,以严追荐。
如是者三十年,益久益勤。
兄方逾强仕而殁,嫂嫠居,惟正彦一子,孜孜训导,遂以成立。
而正彦亦笃孝过人,凡嫂起居之际,朝夕在傍;
侍膳则进其可食者,而去其不可食者;
以至衣之厚薄,必使宜其凉燠。
平居左右瞻仰颜色,若稍失调适则遑遽,按阅方书,裁量药剂,唯恐其意之不及也。
俟嫂痊复,己方少安。
嫂用是每体中有少不佳,或隐而不自言,虑其子劳轸之过也。
然嫂虽享年六十有八,不为不寿,而不足以副其孝养之心,甚可哀也。
四女:长适尚书职方员外郎王克存;
次适大理寺丞王居正
次适太子中允集贤校理李清臣
次适屯田郎中成黼。
皆闻人材彦,士族钦瞩。
嫂始封保宁县君,次封保宁县太君,次封安康郡太君
一以正彦升朝,遇郊恩,馀皆某顷在宰府,陈情特封,非常例也。
以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合祔于职方兄之茔。
将葬,正彦曰:「母太君平生懿行美德,无如叔知之详,叔当以铭」。
铭曰:
惟人之生,云何不逝。
惟逝之臧,其致匪易。
噫嘻安康,终也特异。
躬来展茔,始次坟寺。
疾生莫测,遽不能治。
旁视夫穴,不劳而暨。
非福之全,事岂斯契。
庆历乙酉,实为兄志。
日月之驰,仅将及世。
今兹熙宁,辛亥之岁。
又铭吾嫂,哀胡可既。
书其大方,是谓无愧。
宋故推忠宣德崇仁保顺守正协恭赞治纯诚亮节佐运翊戴功臣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司徒检校太师侍中京兆尹相州军州事□□□□□□使上柱国魏国公食邑一万六千八百户食实封六千五百户赠尚书令忠献配享英宗韩公墓志铭 北宋 · 陈荐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
熙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永兴军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行京兆尹、判相州军州事、魏国韩公薨于正寝,享年六十八。
上闻震悼甚,罢三日视朝,赠尚书令,诏配享英□□□,临后苑发哀音过常数,遣使吊问其孤,赙物加等。
又令其家欲有所请而在著例外者,一一条上,后皆从之,亲族拜官者十人。
以其兄子正彦知相州
太常丞集贤校理李清臣祭以中牟,遣入内都知利州观察使张茂则监护葬事,又遣勾当龙图章宝文阁入内供奉官怀德增修墓兆,斲石以为幽堂,其费皆给于官。
有司考行,谥曰忠献,以□□□□月二日葬于相州安阳县丰安村祖茔之西北。
历观前世天子于勋旧大臣饬终恩礼,未尝有如此之厚也。
自公之薨,不间远近少壮耆艾,闻之者罔不失声咨嗟,涕泣相吊。
傥非有利泽尝济于天下,仁厚忠恕之德感人之深,孰能至于是乎!
前葬,其孤以公之功实善行之录具书来授,请铭公墓。
窃惟公之勋业名德,载之钟鼎,书之功录,传之四海内外,□□□□□□霆之音,常在人观听,则垂之百世而益彰,又何必资浅陋朽拙者之言然后传信?
然圹必有铭,荐,公之故吏也,义不敢以衰病不能辞,谨考次始终大节以书。
韩本出姬姓,至厥为晋正卿谥曰献,其后子孙散居他土。
博陆之韩,盖其后也。
五世祖乂宾而上,皆葬博陆
乂宾仕成德军节度判官检校左庶子,以博学富文辞闻于时。
高祖昌辞为鼓□□□□□□□璆为广晋府永济,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齐国公
夫人史氏追封齐国太夫人
祖构,仕本朝为太子中允,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燕国公。
夫人李氏追封燕国太夫人
父国华终右谏议大夫,为世名臣,国史有传,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魏国公
夫人罗氏追封魏国太夫人,所生母胡氏,追封秦国太夫人
皆葬安阳
公遂为安阳□□□□□□圭,少敏悟过人,不烦师教而强学自立,谨重修洁,未尝为出防表嬉纵事。
始冠,天圣五年进士甲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踰年,遭秦国忧,居丧以孝闻。
服除,迁太子中允
明道初,召试学士院,迁太常丞直集贤院监左藏库,为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
度支判官,迁太常博士
景祐五年,拜右司谏
供职始对,讽仁宗明得失,正纪纲,近忠良,□□□□□□□久疾。
废朝谒,而日至中书视事。
复同列议论不一,事多留积,又内降数出。
公连抗疏极论,仁宗为罢中书执政,内降而止。
参议雅乐,而阮逸辈黍尺之法无所考据,奏罢之。
公为谏官三年,时政之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后七十馀疏,天子以为忠,故多嘉纳。
五年,与三司同定茶法,又裁省国用,转起居舍人知谏院
宝元二年,拜知制□□□□□□□品服。
益利路饥,为体量安抚使,活两路饥人一百九十馀万,掊尅之害,一切蠲去,人怀之。
还朝,属赵元昊初叛,边将失律,仁宗自选公为陕西安抚使,北驰至高奴而贼巳引去。
将士皆伤夷之馀,垂头丧气,居人惴惴未宁,公乃籍战死之家,厚加赙恤,又列其当赠录者闻于朝,更选材武之士,以张兵势,修严战守之备,以固边圉人情。
□□□□□□□败将死,犹叱贼,而小人诬其降,遣御史置狱以按之,公力为辩其冤,平由是始得褒赠,家亦被恩。
使还,康定元年枢密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总管司公事。
明年春,按部至泾原,闻元昊遣使乞和,公戒诸将曰:「此兵法所谓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正欲欸我而来犯塞耳,宜益严其备」。
方会兵瓦亭,而贼已寇山外,公疾驰至镇,省军指□□□总□任福曰:「贼必由此路往来,此地得形胜,可处高而阵,以壮兵势。
贼远来,利在速战,必不能久留,当整众持重以挫其锐。
待其归则击之,未归勿得辄击」。
既行,公又以其檄戒曰:「违节度,有功亦斩」。
愚勇,始见贼,殊不遵节度,屡贪小利,驱众以深逐,不知其诱也,遂战殁。
大帅夏文庄公遣人收兵,得公所与檄于衣带,以闻,安抚使王文安公亦以是言□□□,罪在裨将,止下迁公右司谏,仍旧职,知秦州
数月迁旧官,俄进尚书礼部郎中秦陇凤翔阶成州路驻泊马步都总管,兼经略安抚沿边招讨等使。
庆历二年,改秦州观察使,秦之城素狭隘,民居兵营半在城外,公奏筑东西二城以环之,一物不取于民。
十月,复为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
十一月,充陕西四路沿边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等使。
驻泾□□□师,所遣戍兵类多孱软,而土兵劲律耐劳苦,公乃奏增置土兵而稍减屯戍。
公护边久,恩信周洽,士贾馀勇,与范文正公志同气合,一归于忠义,乃共谋出师,取横山,恢复河南旧地。
元昊乞称臣,遂未发。
仁宗知公勤劳甚久,尝赐密诏,先谕以初往之意。
明年,与范公同召拜枢密副使,五上表乞守边,不从。
既至,与范公复陈取横山之策。
元昊巳□□□止□虽纳款,犹敢妄有邀求,欲自建元,为父子呼「吾祖」,使人与陪臣为列。
二府缘此,欲议其轻者从之。
公独曰:「此皆非人臣礼,不可许」。
后遂杀其礼为夏国主云。
仁宗方励精庶政,手诏中书曰:「朕用韩琦范仲淹富弼,皆中外人望,其言之可行者,宜以时条奏」。
又开天章阁赐坐,咨访当世急务。
公上十数事,其略备西北、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抑侥倖、进□□、□□才、去冗食、慎入官,言未及大施,而不便于己者毁已兴矣。
富郑公宣抚河北还,将至国门而命守郓,公奏曰:「忠亮少与,今天下不闻其过,使还咫尺不得一望清范,少陈策画,而责补闲州,臣窃为陛下惜之」。
不报。
前此郑文肃公领四路,以刘沪董士廉水洛泾原尹洙言非便,诏止之。
俄郑公罢四路而犹移文二人者城之,乃遣总管狄青□□□□□□□士廉系狱,欲斩之而不许,郑公极语论救于朝,公乃上十事,以数二人者之罪,然卒薄等责。
士廉请阙讼其事,而执政左右之,复城水洛,时同进数公皆已相继罢去,公亦恳求补郡。
五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迁给事中,徙郓州,又改成德军。
八年,河朔始分四路,移定州路都总管安抚使,兼知定州
从来守将皆武人,安于无事,□□□□□益骄纵。
公至,修明军政,刬除宿弊,士卒犯令或稍涉暴横,则立斩以徇,连营惕息,皆怗怗以就律,至不敢大声高语。
李卫公遗法,为方圆锐三阵以教之,军声烈烈,震慑虏廷。
杨怀敏建言禁并塞山林,公私不得樵采,居人亡去者十六七,公奏开其禁。
会大水,岁饥,夙夜竭力以修荒政,豫储菽粟,设区处以待流徙之民,远近归之者如市。
至春获给路□□□旧业,全活者不可胜数,优诏褒美。
皇祐元年,拜资政殿大学士,迁尚书礼部侍郎,又拜观文殿学士再任。
五年,授武康军节度使,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兵马都总管兼知并州
北虏谋侵我天池之境,公遣将苏安静至塞上,召虏人谕之曰:「尔昔尝借我天池庙焚香,文移具在,今何得妄言尔地」?
虏人屈伏,遂并退连冷泉村地十馀里。
又代北旧以黄嵬□□□界,自后戎入辄耕上山腹,公又遣安静穿濠以杜其侵越,遂复旧境。
并北塞多闲田而甚美,太宗潘美为帅,患虏之钞掠,驱其民内徙而空之,谓之禁地。
昔欧阳公尝奏乞耕之而不果,公曰:「我今不耕,异时必为虏人盗占」。
遂奏募人为弓箭手,计顷分给,总得四千人,垦地九千六百顷。
先是,岁遣将统内郡兵公戍近羌诸郡,谓之防秋,公曰:「河外无事,□□□时坐耗边廪,非策也」。
乃不遣。
太原之俗,死者多燔而后葬,贫人无地则收骨寄之佛祠中。
公知恻然,乃下令开谕,自今毋得燔,又为近郊买地,四隅立表,贫无地者得葬于其中,自是其俗一变。
会久疾,乞还节守乡郡,诏领节知相州,并人环拥,号泣者万计,尽日不得出郭门,至有毁桥断路,随行数驿然后还者。
踰年,召为工部尚书三司使,在道除枢密,□□□以来,右府图籍纷乱丛委,而未尝纪次,每讨旧文以證近事,不可遽得。
乃奏选官编集,为六百八十卷,其间得祖宗神谋睿断,载之御笔,可以为后世法者尤多,其后中书亦如之。
又奏定禄令驿令,请出内帑钱籴数百万以实塞下。
丰州,古九原也,与麟府鼎足,向以无水不能守,为叛羌所破,公奏遣郝质郭霭王庆民经度修复之,又置保宁、永安二寨□□之屏蔽。
嘉祐三年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六年,进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仁宗延礼辅臣,图讲太平之治,祫享祀明堂赦书下,仁惠周于海内。
忧赋役之耗民力,而遣宽裕之使;
虑俊良之伏田野,而有遗逸之贤;
欲守令之修职业,增秩久任以劝之;
矜茶禁之害齐民,除榷法以苏之。
籍户绝田租,置广惠□□□天下之穷独。
摹印方书,给散药剂,以救天下之疾恙。
其始议多自公发。
七年,进封仪国公
仁宗春秋高,尚未有皇嗣,虽忠鲠之臣间有言者,而未开纳。
公朝夕深念,自以身都上相之位,国之大计,无大于此者,乃进言曰:「陛下承三圣之统,兢兢翼翼,日思光大先烈。
今享御四十馀年,虚主器之位,恐非所以重宗庙之意也,臣窃深忧之。
愿□□宗室之贤,建为冢嗣,副万国渠渠之望」。
仁宗意犹未决,公乘间又数开白,言益切至,仁宗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卿姑待之」。
后免乳皆皇女,公金石一心,挺然无所顾恤。
一日又怀《孔光传》以上陈于扆前,曰:「汉成帝即位二十五年无继嗣,遂立帝弟之子定陶王成帝中材之主犹能之,况陛下聪明仁圣,并迹,又何难哉!
愿陛下以太□之心为心,则无不可者」。
仁宗释然感悟,俄选英宗判宗正寺,而力辞不就职,日坚一日,公复启之曰:「陛下既知其贤而选之矣,今过自谦抑,不敢遽当者,其器大识远,非中智之所能跂及。
此益所以为贤也,愿陛下固起之」。
仁宗曰:「休更为他名目,便可立为皇子,于明堂大礼前成之」。
公进曰:「此天地祖宗神灵扶佑,以开陛下□意,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今独中书闻德音而枢密院未知,臣愚愿陛下复宣谕及右府」。
诸公对,仁宗宣示,一如前语。
公奏曰:「兹事体大,愿降诏中书门下」。
从之。
中外传闻,交语相庆,英宗已立为皇子,犹冲退未离藩邸。
公又奏曰:「今既命之为子,虽已令本宫族属敦劝,愿更选亲信内人往谕陛下之诚,则必出矣」。
仁宗遽用公言,□□庙遂入居于庆宁宫。
八年三月,受仁宗遗制,奉英宗即皇帝位,中外祗肃,晏然无一事。
四月,充仁宗皇帝山陵使,是月,拜门下侍郎兵部尚书进封卫国公
英宗初即位,感疾,慈寿宫以权宜预政,公以纯诚一节,承事两宫,忠谋硕望,镇厌内外,人情安帖,上下无异言。
公审英宗已康复,乃力请朔日御朝临幸,祷雨奠宗室之□,以开慰众心。
及具素仗出,都人瞻望圣颜,皆跃跃以喜。
其耆旧相与言曰:「吾君貌类祖宗,真英主也」。
车驾还宫,起居安适,一如平日,慈寿宫甚悦,未几遂还政。
治平元年提举修《仁宗实录》,闰五月,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权枢密院公事。
英宗听断之始,未能周知群臣能否,公乃籍从官等名氏为一编,各题品其才业之实,□用之宜以进。
永昭陵使毕,恳辞时柄,英宗手诏曰:「卿有大德于朕,有大功于时,一旦无名谢事而去,岂不骇天下之耳目,而重朕之过乎?
其辅朕使无忝先帝之命,则卿之终惠也」。
公见诏语峻甚,不敢复辞。
郊祀恩,进封魏国公,辞兼枢密院公事,从其请。
国朝旧制,天子初即位,宗室尊行之,已亡者当赠官改封,濮安懿王英宗所生父也,□书以本朝未有故事,请付有司考典礼以求其当。
既而礼官两制共议,咸谓当封大国,称皇伯。
中书以所生父称伯,疑无经据,方下三省再议,而英宗遽令权止,而台臣交攻不已,指欧阳公为主议者,诋毁尤切。
公谓人曰:「此中书事,皆尝所共议,何得独指欧阳公乎」?
识者叹其宽恕而笃于义,临人之谤,惠然肯与分之。
公以陕西封域辽阔,而兵常若□□,乃乞如河东河北之制,籍乡民为义勇以助兵势,言者深以为不可,而公议适与英宗意合,卒行之。
贼寇大顺城,公言宜停其岁赐,遣使赍诏问罪,以全国体,而大臣议未定,或以宝元康定之役为言,公曰:「兵家须料彼此,于今我之兵势大盛于前日,谅祚乃一狂童,何得拟元昊
若问之,必服其罪」。
卒遣何次公持诏以往,次公还,以谅祚表进。
属□宗已□疾,二府同入问圣躬毕,公奏曰:「谅祚表何言」?
英宗顾曰:「一如所料、一如所料」。
治平三年十二月,公亲奉英宗手诏,立今天子为皇太子
明年正月,首被英宗顾命,奉今天子践祚。
是月,充英宗皇帝山陵使,拜守司空侍中
御史中丞王陶公素所奇待,一旦以所用非其所望,深疑公有不悦意,乃奏弹宰相不押常朝班,执□日□垂拱殿起居毕,升殿奏事退,早则宰相又赴文德殿廷押常朝班,或辰漏将尽,以久留百官,且逼还政府治事,则宰相更不赴,止御史台放班,循久例也。
既而又奏疏肆言诬毁,且率谏官同对,上得其情,遽罢其台职。
公亦恳求补郡,上遣张茂则赐手诏慰免,促令视事。
使永厚陵还,复固以疾辞位,除镇安武胜等军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州□□师,赐第一区,擢其子忠彦试帖职,授三子官。
公以领两镇,本朝宰相去位,未尝有恳辞,改淮南节度使,未行,会种谔诱羌酋嵬名山一族向化,以兵取绥州,疆埸骚然,改陕西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判永兴军,公义不辞难,承命即行。
时议者多以绥州孤绝,难守,弃之便,上遣使促弃之,公奏曰:「绥州地形险要,已兴师得之矣,安可复弃,示弱于贼」!
□□□□□□世嵬名山守之,后卒留为绥德城
又城喷珠堡,据筚篥川,起甘谷城,即叶变会为天雄栅,皆控扼冲要,以塞边隙,属羌得无侵轶之虞。
公知虏中荐饥,种落凋困,可以利害动,乃为榜大书,开谕祸福,揭于境上,以招横山之众,而与庙堂之意异,遂复乞守相州
至相未尽三月,会其年河决,地大震,民饥,流亡满道。
上先遣中贵人喻意,仍赐手诏,遂□□□□安□使判大名府,又谕中书令协济其经画。
公体天子仁恻之意,殚精毕虑,讲众术以赈恤之,由是饥羸者得沾实惠,转徙之民而多还本业。
时青苗法初下,公奏曰:「愚民请之则甚易,纳之则甚难,或遇荐饥,民无以输,必恐本钱亦寖失矣,愿罢之,复常平旧法」。
条例司疏駮,以为非是。
公又建明,言愈切直,事虽不就,世亦称其忠固。
乞守徐州,不许,□□□□月改□兴军节度使京兆尹,辞不受。
虏使每至魏境,必先诫其下曰:「韩侍中在此,毋得过有须索」。
虏使与京尹书,故事,其尾止押字,至是以公故,悉书名。
六年,复判相州
公虽在外,上尝有所咨访,自以三朝老臣,志在竭忠报国,乃极陈时事之所以得所以失,生民之所以休所以戚,无毫铢回隐,务以补助圣政。
比及二年,前后十馀章告老,上□□优□终不得谢,改永兴军节度使,再任。
公益恳辞,使者持诏答未至,而公已以疾不起矣。
将薨之前夕,大星殒于昼锦堂之后,枥马皆惊,楼上掌漏者见之,疑以为火也。
公明诚内融,德量宏博,物之至,小大无所不容,然隐察其私,则短长轻重如寸量铢校,皆不失其本真,犹黑白之不可乱也。
临大事,审义之得,忘身忘家,诚意坚定,如山岳之不可移,而容□□□□□微之难,见于辞气。
及其成就大功,则又退然不自为有。
降接布衣小官,忘去贵重,温言欸语,以尽其情。
故人人退而各过其初望。
待君子小人一以诚,或不以诚应,亦不之责也。
引拔天下贤俊,不问识与不识,多至显仕而未尝语于人。
临决剧务,虽千品百目,分委于前,而精爽益明。
仪状英伟,人望之如众山之中见嵩岱,气象雄重奇拔,莫可伦拟。
自奉菲薄□□□好施,士之穷窭归者无虚日,及其去,无不各充其欲。
亲戚之贫乏无托,仰公然后衣食者常十数家,一门百口而资用均一,无疏近之间。
嫁中外孤女十馀人,教育诸侄同□己子,所得恩例尝先及旁支,逮其终,子犹有未官,家亦无留资。
少善尹师鲁,及其亡也,分俸以济其家,又为言于朝,官其一子。
所至皆有遗爱,人多画像以慰其思。
魏人怀德之深,□□□祠为塑像以事之,以比狄梁公
闻公之薨,聚哭奠祭于祠下者旬浃不止。
辽人尤畏重之,凡使至其国,必问韩侍中安否,今何在。
子忠彦尝使虏中、方晏,其主问左右曰:「孰□□南朝韩侍中忠彦貌类父否」?
或对曰:「类」。
命画工图之。
天资简素,无多玩好,惟聚书万馀卷,多手自刊校,虽老且病,未尝一日废书不观。
其为文章,雄健明粹,有法而尚理。
始好□□□公书,至晚年,笔势老劲,自名一家。
奉先茔未尝计所费,自四世祖至八世坟兆,皆访得之,增广其地,培植松楸,起屋于其傍,募人守视。
尝谓子孙曰:「穷达固有命,吾入朝,殆将四□,孤直自信,未尝枉道求合于权要以沽进,而独人主知之,出入将相二十馀年,遂至三公,其所恃者忠信与天道而已矣,汝曹宜观吾平生之所为,无丧所守,以坠吾教」。
自号□□□叟
有《安阳集》类五十卷,《二府忠议》五卷,《谏垣存藁》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集奏议》三十卷,《千虑集》三卷,《古今参用家祭仪》一卷,《安阳旧文》十卷,手编家集六十卷。
尚书工部侍郎崔公立之女,追封魏国夫人,柔嘉慈顺,治内事有法度。
先公而亡,公之葬祔焉。
六男子:曰忠彦秘书丞秘阁校理
端彦大理寺丞
次良彦,秘书省校书郎,早卒。
□□□粹彦,并大理评事
次嘉彦,尚幼。
五女子:长不育,次适大理寺丞王景修,次二人不育,次在室。
孙六人:曰治,大理评事
曰濈,太常寺大祝
曰澡,曰洽,曰浩,曰澄,并幼。
铭曰:
惟天佑圣,贤出辅时。
丕丕魏公,相我盛期。
君臣一德,上尧下夔。
内如之何,百度清夷。
外如之何,万里天威。
群材任职,物物遂宜。
极天蟠地,太平之基。
开赞仁宗,选贤主器。
帝瞩英皇,曰为予□。
□庙以重,万灵以喜。
圣圣继明,延光亿世。
皇室大勋,莫之与二。
人视之艰,公履之易。
俄膺顾托,今上御天。
忠斯勤斯,候肃候虔。
防满避位,高风凛然。
存有全德,殁有殊泽。
中台之长,官仪之极。
英庙崇崇,享延配食。
名俱天壤,迹留金石。
太行之东,漳水之侧。
万古是瞻,魏公贞宅。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三七。又见《邺下冢墓遗文》卷下,民国安阳县志·金石录》卷六。
学士院李清臣等策目熙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时王介甫言于上,以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不足恤」,故因策目,以此三事质于所试者。范景仁后至,曰:「流俗不足恤一事,我已为策目矣。」遂删之。明日,禁中以纸帖其上,别出策目试清臣等。)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司马公文集》卷七二
问:先王之治盛矣,其遗文馀事可见于今者,《诗》、《书》而已矣。
《诗》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书》曰:「面稽天若」。
盖言王者造次动静,未尝不考察天心而严畏之也。
《诗》曰:「毋念尔祖,聿修厥德」。
《书》曰:「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盖言三代嗣王,未有不遵、文、武之法,而能为政者也。
《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书》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
盖言与众同欲,则令无不行、功无不成也。
今之论者或曰:「天地与人了不相关,薄食震摇,皆有常数,不足畏忌。
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
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纷纭之议,不足听采」。
意者,古今异宜,《诗》、《书》陈迹,不可尽信邪?
将圣人之言,深微高远,非常人所能知,先儒之解,或未得其旨邪?
愿闻所以辨之。
乐亭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四、《司马公文集》卷六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一、《渊鉴类函》卷二八七
孔子旧宅东北可百步有井,鲁人以为昔颜氏之居也。
周翰思其人,买其地,构亭其上,命曰「颜乐」。
邦直为之铭,其言颜子之志尽矣,无以加矣。
子瞻韩子以在隐约而平宽为哲人之细事,以为君子之于人,必于其小焉观之。
光谓韩子以三书抵宰相求官,《与于襄阳书》谓先达后进之士,互为前后,以相推援,如市贾然,以求朝夕刍米仆赁之资,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
观其文,知其志,其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如此,彼又乌知颜子之所为哉!
夫岁寒然后知之后彫,士贫贱然后见其志。
此固哲人之所难,故孔子称之,而韩子以为细事,韩子能之乎?
光实何人,敢评先贤之得失?
聊因子瞻之言,申而尽之。
颂曰:
贫而无怨难。
颜子在陋巷,饮一瓢食一箪,能固其守,不戚而安。
此德之所以完。
题下原注:「周翰孔子四十七世孙,名宗翰邦直李清臣子瞻苏轼也。」「子瞻苏轼」原无,据陈本、四库本补。
李清臣王存赵彦若曾肇转官制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元丰类稿》卷二一、《曾文定公集》卷二
敕:惟朕祖考成功盛德覆被天下,固非文字可得而名。
史记册书,国家之典,上以纪先帝言动之迹,下以及群臣善恶之实,传之万世,宜有论次。
具官某,以文学选用,与成信书。
朕惟汝嘉,是用褒进。
尚其祗服,以称朕恩。
可。
李清臣范百禄谢中贤良启1065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八、《元丰类稿》卷三六、《曾文定公集》卷一一、宋刻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启:窃以设科以求特起之材,发策以访可行之论,是惟高选,果得异能。
伏以贤良某官,志敏以强,词严而赡。
迹前世之事,而博极群书;
议当今之宜,而常引大体。
及亲承于圣问,遂绝出于时髦。
方喜闻风,遽蒙枉记
仰惟谦抑之过,第积感铭之深。
奉使还至近畿先寄史院诸同舍二首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书林轻别紫云边(自注:史院在燕殿南。),轺传重行北斗间。
正类子卿悲异国,不同太史访名山(自注:次道出相台,正仲、子中祷衡庐,安中谒告淮浙,邦直案刑京东,虽经出入,皆有山河之赏,与使异域不类也。)
鞍韂腾踏双腨重,风日煎熬两鬓班。
待得使回翻旧稿,只应新例又刊删。
次韵宋次道黄安中李邦直舍人皆自史院拜命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右垣更直宠新班,便坐通名听别宣。
词训已高长庆代,事权不下永明年。
除官草罢诸番制,执简研馀万岁烟(自注:史官例赐墨,皆廷圭父子所制。其法,煤用黟县万岁古松烟。)
曾向兰台陪笔削,喜闻严近擢班迁。
诸公唱和多记经历之事因感昔游复用元韵凡三首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十年不到掖垣西,旧路重寻壁已泥(自注:某自元丰初西掖蒲传正李邦直黄安中舍人礼上,迨今十年方再来,而旧院改移,不复昔日,故云。)
四户贵同公鼎重(自注:近制舍人分预朝政,与昔时事体不同。)九门高共斗杓携。
追思往事惊陈迹,欲和长言怯巨题。
老见诸贤虽缩忸,不量绵力尚思齐。
抚问知河南府李清臣知永兴军韩缜口宣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二、《苏魏公文集》卷二六
有敕:卿辍自近班,出分外寄。
岁聿云暮,职思其忧。
宜慎节宣,以副眷瞩。
陈侍中文(代宋相)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七○
若夫刚方直清,上贤之性。
温恭诚恳,君子之行。
公实得之,气全守正。
积是具美,由孚善庆。
矫矫劲质,来仪圣辰。
乔梓修干,璠玙粹温。
爰在初仕,蔼其令闻。
远守一麾,抗疏天阍。
幄帷大议,极陈本元。
先帝嘉公,峭直敢言。
越从遐陬,擢寘谏垣
皇上谓公,朝之懿臣
登辅大政,弼于一人。
显允先政,勤劳王国,参预近政,时推邦直
清风未泯,仍世载德
至公益大,遂冠枢极。
公卿不惭,父子善职。
公为大臣,体貌严粹。
正色于朝,不懈于位,进惟主知,退无外比。
两当钧衡,推任在己。
心持公平,孰疚誉毁。
绳以古人,奚求胜彼。
公之处躬,谦谨畏栗。
言无易由,动以礼率。
万石谨厚,博山慎密。
既明且哲,克保终吉。
还政之请,不待年至。
典册命之,三公还第。
优游馀年,方谐雅志。
胡不遐寿?
颓然遽逝。
奏讣初上,中朝怆悲。
趣驾临奠,恩加等夷。
衮衣貂冠,命以襚之。
君臣终始,千载一时。
公茔近郊,连冈崔巍。
筑阙道旁,再世安兹。
刍涂即远,龟筮告期。
徘徊赤车,驷马载驰。
凡我尝僚,永怀清徽。
音容邈矣,兴言涕随。
荐以清觞,灵其格斯。
李清臣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傅尧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九
伏见尚书左丞李清臣窃位日久,资材冗阘,无补事功,而性行憸邪,阴能害政。
专于为己,有患失之心;
茍于随人,无自立之志。
素餐尸禄,人为羞之,而清臣恬然自居,不以为耻。
王圭蔡确辈用事之时,欺君罔上,无日不有,清臣则唯阿附其间,未尝进一言之忠。
自陛下登用耆哲,修复旧章,兴滞救弊,惟日不足,清臣又隐默于中,亦无一言之助。
人材之能否,清臣不知;
民事之利病,清臣不识。
间每至都堂会议,但饱食危坐,若醉若梦,旁观众人而已。
省胥堂吏,皆能笑之。
尚书省日有天下词状,近制,令左右丞一面收接。
清臣昏缪,不晓情状,人无所诉。
诉事者往往相告语曰:「今日左丞当笔,且莫下状」。
臣窃痛国家不惜高爵重禄以养大臣,所以为民也,民言如此,陛下何赖,天下何望?
玷辱庙堂,为国深耻,非徒无益也。
陛下知其不才,曲全恩意而容之,二年于今矣,不为不厚;
臣上体圣心,屈公议而未力言者,亦二年于今矣,不为不久。
过此尚复默默,义何以安?
伏望圣慈早赐罢黜,以伸公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