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支给军粮条诏熙宁三年十二月六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五
支给军粮并依近降指挥,十斗足数卸纳。
纲运亦仰两平交量,如违,元量斗级并行科决。
每仓各置一石斛,遇盘量官物,倾于其中比较,免致高下。
其守诸仓斗子三百九十人,今并是正身祗候,逐月更不赴提举所探差,只委下卸司依名次差拨,既免虚占人数,住滞纲运,兼支破食钱,各得均济。
如仓分辄敢虚关斛斗数目,多索斗子,即委下卸司点检,申本所勘断干系人等,仍告示诸军班及诸司,如遇请粮,并须隔日令逐指挥抱历曹司赴合支仓分投下所请粮仓数目单子,以凭约度抽索今后斗子人数,其逐界更不差。
斗子隔宿往逐营告报开仓,只令合支界分预先关申殿前马步军司合支诸军次,令逐司一面差人告报开仓请领日分。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二之一一(第七册第五九五四页)。又见同书职官二六之六(第三册第二九二二页)、职官二六之三二(第三册第二九三五页)。
朝散郎权发遣陕府路转运判官公事孙琦朝奉郎权知解州宋表微承事郎通判河中府李釜可各转一官制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摛文堂集》卷七
敕具官某:爵禄之柄,在予一人,褒善录勤,夫岂虚授!
尔等协力鹾事,各迪有功,宜锡恩章,俾迁位秩。
往其祗服,益懋厥修。
可。
李元量知池州 北宋 · 赵鼎臣
七言律诗 押江韵
传闻喜色动周邦,日日江边望节幢。
天下文章曾第一,关西材气本无双
好栽红药归持橐,却驾朱幡远渡江。
千里不须劳笔力,从来九鼎尚能扛。
回贺李元量状元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八、《竹隐集》卷一○
右,某启:伏审简在上心,褒为举首,名光里选,声动士林,伏惟庆慰。
窃以仕得志而可为,道将行其有命。
夷吾干禄,三见逐而不容;
稚圭穷经,九射策而乃中。
故易失者圣人之日,难值者君子之时。
未有奋起妙龄,超升上第,视青紫其若拾,逼云霄而已亲。
沛然孰能禦之,皓乎不可尚已。
伏惟某官学有家法,才高少时。
议论屈老先生,交游皆前辈行。
陈太丘之父子,羔雁成群;
谢宣远之弟兄,华萼相饰。
一战而已霸,洎再鼓而不衰。
凛先多士之鸣,崛处诸儒之右。
惟古三晋,实今两河。
英豪尤盛于昔时,风采稍衰于近世。
盖或以儒为戏,几且谓秦无人。
幸闻擅场,足使增气。
矧致身之若此,宜进德以何如。
愿恢任重之图,以副仰高之望。
某奇只不耦,约结亡奇。
向缘檄于大邦,豫文于诸彦。
嘉禾将御,辄先农父之尝;
神龟效灵,偶出豫且之网。
虽假手以何力,顾闻风而自倾。
敢图谦冲,过用推致。
鹪鹩既举,顾回首以何知;
珍兔已羞,在敝蹄而可弃。
窃深惭佩,靡罄叙陈。
河东提刑崔公行状政和五年 北宋 · 苏过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曾祖讳裔,故赠工部侍郎
祖讳峄,故任刑部侍郎,赠特进
考讳度,故任朝散大夫,累赠宣奉大夫
公讳钧,字元播姓崔氏
系出于魏相琰,至唐世有显人,为天下望族。
其先占籍光州,徙居开封,不知所从来。
特进公帅庆阳,乃家于雍。
公以特进公荫授将仕郎,守将作监主簿
初任泾州酒税,积官至朝散大夫
泾州酒税,历迁知凤翔扶风瀛州河间磁州武安县签书辽州判官通判岢岚军,知南渠、均、遂三州,领利州路转运判官提点梓州河东刑狱,河东路转运副使
初知扶风,以母忧去官,河间丁父忧,皆不能终任。
知南渠州,被旨改提点大辽顿事,不赴。
凡出仕四十有四年,终始一节。
公为人温厚靖深,喜愠不见于色。
少读书,以功名自任,不苟于吏事。
初宰武安,州既以整办称矣。
时深、冀水潦,民流移于武安者以千数。
诱说豪右出,平其直,籍贫民,使得市,而公自临视之。
至秋大熟,迄无殍殕。
黄发垂髫,扶携而归,皆曰:「活我者,崔公也」。
武安之民,纪公善政,闻于朝,愿再留三年。
诣阙下者,五百馀人,时惊异之。
其后出守,专以清净不扰为政;
务在举大纲,略细故,与吏民立教,期于无犯。
推毂士类,率先寒素。
掾属有故人子,诡以其父书求荐章,置金函中。
公举之有物,笑谢而却之,然卒加荐引。
人以此多公,笃于故旧而能掩人之私也。
崇宁中,有诏天下建置佛祠,榜曰「天宁万寿」。
公时为遂宁守,奉诏矍然,曰:「此地,上始封之国,可使不先他郡乎?
然民不可劳也」。
乃因城南废寺,庀材治具,躬自督视,鼓舞吏民,不踰月而告成。
民视轮奂之鼎新,初不知追胥之扰也。
大观初太行有黠盗曰李免者,聚徒山谷,时出寇掠,惊扰郡邑。
朝廷遣将兵捕虏无功,乃自梓州路提点刑狱移公河东,专董其事。
公入境,以方略授诸将,按劾其逗挠疲懦、素无状者数人。
由是人人自力,皆倍其勇。
未几,披其党聚。
贼穷请命,诏释之,太行以宁。
请改转运副使
河东地瘠民贫,漕挽岁常不足。
公曰:「民不可取也」。
乃尽索诸郡贡赋、山泽之籍与廪吏养兵储边之费,计入以为出。
罢不急之务,讲在官之利,宽恤民力。
明年,储廥皆盈。
初行均籴法,河东俗少种麦,民无以输。
吏恐不能塞责,公独抗疏于朝,论其不可敷办之状。
有旨遂罢籴,公私便之。
诏天下言便民事,公在职以八事应诏:一曰议升贡,二曰重守令,三曰经漕运,四曰慎举官,五曰罢榷酤,六曰议财货,七曰罢时估,八曰重农事。
其言皆切于世务,可以见公行己之大略矣。
久之,复除本路提刑
发伏擿奸,郡吏震悚。
先是,有浮屠氏者,为狱词逮引,目以妖贼馀党,久未就捕。
一日,获于晋州,诏公案治。
众谓必诛死,公独辨其非党与,谳于朝,贷之,复为浮屠如初。
人方知公嫉恶出于天资,而其详刑法,民自以不冤,实长者也。
公在河东凡十馀年,既倦游,慨然有归志,乃买田阳翟将老焉。
方筑室,会以事罢,乃竟请归。
阖门不治外事,绝宾客,专以道家养生鍊气之术为意。
无何,无甚疾而终,享年六十有六,时政和五年七月十四日
公兄弟二人,季曰龠,字元量,布衣从公南北,友爱未尝相舍。
大礼,恩当任子,舍其息以先龠,朝廷不从。
叹谓龠曰:「吾弟未禄仕,吾无以见先君」。
既得归,乃谢事,以恩授龠。
命下两月而公卒。
呜呼,可谓君子哉,若人也!
公娶周氏,朝请大夫宗问之女,累封宜人,先公五年卒。
子男三人:曰琥,曰讽,皆早世;
曰嵩,将仕郎
孙男二人:曰孝彦、孝纯,尚幼。
是年八月十七日合葬于阳翟县某原周宜人之茔。
公平生无他嗜好,唯喜藏书,蓄古器,倾家赀以求之不惮。
善作诗,传于士大夫之间,编集于家二十卷。
又自取《唐史》,撰次其人物之美者,各为诗以纪之,名曰《易览》,亦藏于家。
过昔从仕太原,公为部使者,数得以事见。
公风姿秀整,气温而色庄,口不论臧否,言不及世故。
独好问长生之术,与方士内外丹之诀,熊经鸟伸、吐故纳新之说,靡不造其精微。
盖自弱龄从事于兹,晚岁亦专心致志焉。
曰黄金可必成,飞仙可必学,故年高而齿发不衰,颜如婴儿,殆有得于出世间法者。
夫重于内者必轻于外,故公所至,能以身徇义,爱民利物。
不求赫赫之名,去而人辄思之。
过尝辱公之知,论荐于朝。
又与其弟元量游,复同闾里,讲公生平为详。
乃状其行事,以告当世君子,庶几采摭以志其墓𡑞云尔(《斜川集》卷五。又见《永乐大典》卷二七四四。)
知:原脱,据祠本补。
次韵元量贶诗 宋 · 王安中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野性由来不受羁,可堪风雨断追随。
卜邻有素须归隐,会面无多更话离。
拜我低头要晚岁,仗公取水记当时。
魏城邂逅犹惆怅,秋雁横分奈土思。
次韵李元量谢司门干臣画山水诗 宋 · 王安中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江上家山晚翠浓,画痴端复觅诗穷。
李侯卷去亦亡赖,却对吴侬赋北风。
跋李长茂画卷后靖康元年正月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八、《初寮集》卷七
余顷与元量相从于魏,后二十年,余来居守,而元量适在乡里。
余罢府事,待命康乐坊,居益相近。
元量持郓人李长茂所画松石与河间权朝美俱来,且言长茂之贤,不轻以画与人,而画亦高奇有思致。
吾三人之聚于此,此画之不易得,皆宜作诗。
余最老大,久不近笔砚;
元量约穷无聊之馀,一意文字,所造益高妙;
朝美笔力胆气,不经世故挫抑,尤豪健壮伟。
请两公,遂赋之。
余当鼓噪助其旁,此天下之至乐,平生卓绝杰特之观也!
靖康初元正月二十四日定武王某题。
徽猷阁直学士左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显谟阁直学士蒋公墓志铭绍兴三年二月1133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三、《浮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祖宗以来,天子与大臣论天下事,命台谏相应以义理之文,故百馀年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
熙宁中
大臣有欲更祖宗法者,恶士大夫言人人殊,始指公论为流俗,由是名节不竞三十馀年。
政和宣和,而天下以言为讳。
当是时,丹阳蒋公兴诸生,任中执法,独信其所学,为天子辨是非,屡击权臣,皆言人所难言者。
天子每改容嘉纳,许其忠精,然后天下知忠言未尝不用也。
顾风俗之衰,士乐缄嘿,谓吾君不能耳。
公虽以直道逡巡去国,卒老于行,不至辅相,然至今论宣和贤者,必曰蒋公云。
公讳猷,字仲远姓蒋氏
东汉时有封义兴𠙶亭者,其后分居丹阳金坛,故公为金坛人
曾祖、祖益,皆隐居不求仕。
父师锡,慷慨有大节,以公故赠光禄大夫
公幼庄重如成人,力学而敏,群诸生试有司,必处其上,诸老生皆器之。
甫冠,中元丰八年进士科,调主武进簿,移巴陵
县介湖湘,俗习文法,喜斗。
公初至,讼坌入,老吏以公年少易之,公听决如流,皆叩头服,豪右屏迹,政声流闻。
宣德郎、知江宁县
课最,部使者以闻,迁秩一等。
崇宁初,诏天下兴学,以公为信州教授,寻除监察御史
丁光禄忧,服除为尚书膳部员外郎,迁吏部
宗子学建,除宗正少卿,兼学制参详官,改太常
时诏原庙立僖祖殿,工既毕,言者以为当废。
朝廷下其议,公言有「其举之,莫之敢废也。
今既奉安祭告矣,奈何毁之」?
执政怒,送吏部,差通判南安军
逾年,直前议,复故职。
召试中书舍人,词令一新,为学者法。
邓洵仁夺职不论,黜知庐州
俄除集贤殿修撰,复拜中书舍人
召还,既对,上曰:「卿国之老成,朕未尝忘卿也」。
御史中丞,兼侍读
公力辞不可,则首论士风浮薄,「今群臣无他能,惟以善候伺人主,承望大臣为向背者,谓之才。
其或耿介特立,守正不回,则众指为愚而非笑之。
此风大不可长。
且大臣当辅佐天子,今奏事殿中,惟务雷同,略无可否。
其欲稍自异者,不过退有后言,为中伤计,此不可不察」。
又言:「臣近因陪祠禁中,见路寝尚仍祖宗之旧,瓦木涂塈皆故暗,有以见陛下薄于自奉,与土阶卑宫室何异?
愿推广圣心每如此,以保盈成」。
上嘉纳。
在京百司,自元丰皆隶六察崇宁中内侍省独乞不隶。
公论其非,上曰:「既名有司,不隶察何也」?
即以公言正之。
寻察内侍省数事以闻,上寝其奏,公极论曰:「臣古之人君,于近习有功不滥赏,有罪不废法者,皆载之信史,号为贤明
臣职在执法,不敢缄默,以负陛下」。
于是内侍刘友端等皆降官。
因命大书公疏,揭之内侍省,其徒皆侧目。
杨戬建节,公言:「祖宗时未尝有此,昨童贯首隳旧制,当时士论已不平」。
帝曰:「有非常之功,则有非常之赏,童贯有战功多,不可以人而废」。
公徐曰:「杨戬何功」?
帝曰:「自朕即位以来,制作礼乐皆其手,亦非小劳」。
公曰:「事塞其源,则人无觖望。
若夫攀缘辗转,人人有意外之得,则所谓非常者,反为常矣」。
帝称善者久之。
公因言:「元丰时有选人兴水利,王安石欲改京官者,神考止令循资,于爵赏较秋毫如此,况节钺乎」」帝曰:「官爵得之易则名器卑,诚如卿言,然杨戬之命已行,当为卿杜来者」。
因诏三省、御史台,当遵守弹劾。
时三省吏迁官类至四品,又近倖率请建坟寺,及彊市民居建第,公悉论之,即降诏禁止。
赵良嗣献平燕书,除秘书丞,公言良嗣降敌狂妄,不宜出入禁中,后良嗣果败。
真州守贰更告讦,付公治。
李釜雅为时宰所恶,而贰陈求道者,宰相蔡氏族婿也,帝怒甚,且不测。
公平心处决,以不冤。
都水使者孟昌龄议河事,久不成,费以亿万计,公私骚然。
公言是役有必不可成之理,愿循元丰开修二股河故事,于从臣中选忠信可托者往视,可罢罢之。
因言:「自陛下即位,大河轨道,何以更为劳民费财,徇虚名,亏实效,臣窃未喻」。
上因震怒,曰:「朝廷事类如此,无事辄纷更,卿于台属中遣人往,具以实言」。
已而为大臣沮格,识者恨之。
范之才奉使淮南,还言滁水有鼎可出,诏之才求之,无所得。
惧辞窃且得罪,即督州县,发民畎水凿山,役不已。
公劾之才狂妄希进,并论其出使奸利状,上大怒,投之才千里外。
公既感上知遇,遂言东南应奉且十年,如花石器用之物,输内府、入权倖之家,不为不足,殚财力,事浮靡,愿一切罢之,其言反覆深切。
因论提举两浙常平徐铸以籴本钱畀漕司制造,广东转运使徐惕以虚名羡财进奉后苑兴作,乞重寘之法。
帝不从,公卧家待罪,诏起之。
因力请罢,迁兵部尚书,兼礼制局详议官,知政和七年贡举,改工部
月馀,迁吏部
吏部四选,事素繁猥,其长率怠于省治,吏得缘兹为奸。
公晨入坐曹,使人得自言,躬阅所诉,参稽律令可否,立疏于籍,第而行之,事以无壅,铨曹为清。
宣和二年,言者论公兼官众而事有不举者,罢吏部尚书,以徽猷阁直学士婺州
请投閒,改提举南京鸿庆宫
宣和四年,起知明州
以不乐应奉事,到官数日,复请奉祠而归。
七年,以刑部尚书召,兼资善堂翊善
公再至京师,顾同列皆新进少年,益不合,日求去。
会敌骑至京师,天子内禅,上皇东巡,公率同列上章乞迁避,不从,则躬乘城昼夜守。
既解严,天子命公持表候上皇。
童贯总兵扈从,有自疑心,渊圣皇帝贬环卫,窜池州
因命公持诏往,曰:「使退听而毋伤上皇之心,卿何以处之」?
公顿首曰:「愿陛下付臣,勿以为虑」。
渊圣皇帝喜,赐缣帛茗药遣行。
公及上皇于淮阴,言国事泣下,上皇亦泣。
因请间言:「童贯得罪天下,今朝廷正典刑,惟陛下财幸」。
上皇颔之,遂宣诏童贯即日趋贬所。
公侍上皇还京师,迁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复请閒,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建炎三年,避兵明州
明年属疾,上章请老,迁宣奉大夫致仕。
十一月某甲子,卒于昌国县蓬莱乡,春秋六十有六。
遗奏闻,上嗟悼,赠特进显谟阁直学士,下所属给葬事。
夫人刘氏,尚书祠部郎中淑之女,有贤行,后公二年卒。
二男子:曰谟,右承议郎、知封州
曰该,右承事郎
三女子,长适右从政郎、龙游丞吴恢,次适右从事郎惠安王悦,次尚幼。
孙四人:台卿右承事郎
和卿、冲卿元卿右承务郎
公资浑厚寡言笑,对家人终日如宾。
平生未尝以游辞伪色借人,矫情降意徼利。
其论事上前,不为苟合,虽人主盛怒,少间复前,反覆开陈,必尽理而后已。
其论荐皆一时名士。
平居无嗜好,未尝一日废书不观。
有文集二十卷,藏于家。
其为文一本经术,无益于时者未尝言,精深简古,似其为人。
绍兴三年二月十九日,葬公明州鄞县翔凤乡隐学山之东冈,以淑人刘祔。
左朝散郎许德之之状来请铭。
藻尝谓名节与功利若权衡然,常相为轻重。
士君子一志于功利,则名节衰矣。
此岂待事至而后择哉?
必有早正素定、不与世推移者。
方公在朝廷时,搢绅未尝有言名节者。
公屹然特立,专以启迪人主为心,撄逆鳞、批大郤,闻者为寒心失色,而公谆谆尽言不已,不啻如父子间。
洎岁晚困踬,一时辈流越官簿而升者踵相蹑,或以是尤公,公笑曰:「吾道犹是也」。
卒未尝少贬。
则公之所立,岂偶然者哉?
藻服膺公门,知公为最详实,诸孤又以礼请,敢不叙而铭诸?
铭曰:
君道主听,受言孔艰。
臣有周比,兴衰所关。
在昔祖宗,政以言订。
一人垂衣,万事龟镜
厥后靡靡,人因世移。
安得刚者,吾其与归。
堂堂蒋公,古之遗直。
德为凤麟,心则金石。
见义而作,直言靡思。
观者为,未尝少卑。
坐兹寡谐,材不极用。
至今善人,徒得君重。
国步中柅,间关异州。
不在其位,莫如我忧。
阖棺海山,因窆其域。
后人怀公,视此铭刻。
宋故左中奉大夫致仕柳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七、《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三
绍兴六年五月丁亥左中奉大夫德清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致仕柳公讳瑊字伯玉,以疾卒于衢州江山县之寓舍。
明年,其孤右从事郎滋,载其柩归平江,以十二月庚申葬于阊阖门外同泾原上。
既葬三年,左朝散大夫权发遣信州军州事张公彦,状公爵里治行,属余铭以閟诸幽。
呜呼!
余故人也,遂次其语,序而志之而系以铭。
柳氏自河东节度使公绰以功德显于唐,而将相名臣之族多出于京兆
唐末,子孙散处河、岱之间,故仍世为魏郡人
曾祖灏,故任太常少卿直龙图阁、赠开府仪同三司
祖载,任朝奉郎、守尚书虞部员外郎
父充,故任宣德郎,累赠通奉大夫
自开府公三世皆葬于庐州合淝,又为合淝人。
公英妙骏发,记诵过绝人;
属文辞,方布纸杼思,而数千百言已就。
李釜俱驰声场屋间。
崇宁五年进士第,调淄川县主簿
秩满,授苏州观察推官
知州事盛章去为开封尹,而宋康年为州,颇变更故时约束,其僚不说公者,阴訹康年所为多公助之。
怒,愬于上,有旨移公泰州司仪曹事。
朝廷城四辅,徙康年拱州,又以公为干当公事。
寻差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改奉议郎,除陕府西路转运判官
故时关陕以解盐钞权铁钱轻重,百贾欣赖,刍粮集塞下如山积,而县官无馈师劳民之费。
自博折务增收钞贾以为羡馀榷货务渔夺解盐之入共京师,币轻货重,商旅不至,于是始铸大钱,又更为夹锡;
宣抚使童贯又创平货务,法益密而物贾日以腾踊,公私病之。
公语曰:「祖宗之法故在,公第请于上出片纸行之,转败为功,如反覆手耳。
不然,徒纷纷无益也」。
不说。
会移利州路提点刑狱,且入对,始怒。
俄有旨送吏部
久之,授任京西抵当所
宣和四年,除知浚州
河朔盗起,洺州不治,诏公代之。
公至,则缮治戎器,增浚城隍,料兵算食,弥月而办。
名贼张迪者,聚党数万人掠鸡泽,进薄城下,度不可攻,遂引去。
手诏嘉之,进公两官。
而中贵人陈宥遣小校于演部胜捷兵次鸡泽,而盗已去,辄驰入青城栅,执杀社人数百级以捷闻,老幼随之号呼系道,群躁谯门下。
公大惊,悉敛所纳级付其家,给棺衾瘗之;
尽拘群恶以属吏
胜捷者,童贯所部也。
狱具方上,而驰骑檄还所隶军籍,公曰:「杀人者死,又何待焉」?
即日论杀之。
怒,劾公专杀,朝廷不得已,夺所进两官,自是官军过州境敛迹无敢犯者。
有顷,公被疾,司录事李承劢权州事,州兵闻公病,唱言仓粟恶,逐庾官,嗾众为乱。
公闻变,力疾披衣出谯门,坐宣诏亭,饬二校率其属捕杀首乱者,而释其馀,已乃复卧。
劢逢贯之怒,以公病不任,移书驰告而自为功。
居亡几,公黜三官免归,劢进五官,而郡豪纳粟贺就者亦进七官,人莫测其故。
久之,始悟劢书所荐云,是岁宣和七年也。
明年复故官,当靖康元年,遂告老,以朝奉大夫致仕。
建炎二年,诏起公知蔡州,称疾不拜。
三年,落致仕,召赴行在,又以疾辞。
主管台州太平观。
绍兴元年,除福建路提点刑狱,未赴,改两浙东路,寻提举台州明道观,于是积官至中奉大夫
六年感疾,又请致仕,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六。
公迈爽开济,知世务之要,尤长于议论,计一时利害,论人物臧否,词辩锋起,听者竦立。
居官任职,有所施舍,问义理如何,未尝顾望少贬以求合。
既娄触童贯被斥,朝廷韪其谅,而方用事,权震天下,虽宰相亦惮其为,公所至又辄与之遇,故终徽宗朝留落不偶,命矣夫!
娶章氏,故相申公惇之孙,奉议郎持之女,封令人,恭俭守家法。
生一男子,即滋也,监饶州商税务。
滋幼时,令人手钞《孝经》、《语》、《孟》授之。
解悟过人,不自摽显。
年五十六,以绍兴九年十二月己未卒,十年正月甲申,祔于中奉公之墓。
孙男一人,曰楙,右登仕郎
公弟珷,家淮阳,建炎之乱,盗据其城,挺身南走归公。
公时方上书以郊祀恩任子,珷至,遂改荐珷,今为文林郎徽州军事判官
公好古博雅,于传记无不通达,遇古法书图画,至解衣辍食求之。
尝登慈恩寺塔,顾见唐进士题名,人物风流,笔迹奇丽,慨然怀想,至裴回其下不能去,遂捐橐金命工刻石,属隐士王持第其岁月,离为十卷。
书出,一时贤士大夫争得之。
建炎南渡,图书燔灭,公所刻又在长安数千里之外兵火战场中,祇今一二尚存者,尤为世所宝云
铭曰:
呜呼,世衰道丧兮,阉人用事。
指鹿为马兮,欺君之不忌。
謇謇柳公兮,孤立一意。
孰挤之于险兮,又推之于将坠。
怀奇负气兮,百不一试。
埋玉树于土中兮,赍恨未已。
万木如茨兮,阖门之趾。
是为公藏兮,子孙受祉。
宋故左中大夫直秘阁蕲州军州事郗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四
建炎丁未秋八月钱塘戍卒夜中起为变,囚守将,杀转运使,据城以叛。
书闻,诏遣将吏捕诛。
行次嘉兴,众大欢,尽甲以出,逐其帅领辛道宗者,又叛。
所过焚掠州县,官吏逃匿,莫敢谁何。
当是时,左中大夫郗公以通直郎知常无锡县
县无城郭甲兵守战之具,而众奄至,公跨一马,挟以二卒,直抵贼中,大言曰:「车驾幸东南,先驱且至,知之乎」?
皆曰:「不知也」。
公曰:「若等幸无他,转祸为福,于此在矣」。
众相视矍然,敛兵不敢动。
公即日具酒肉糗粮,劳送出境,县以无事。
士民感说,相与传载其事,书之石,以示子孙,俾世世无忘公之德。
公讳渐,字子进姓郗氏大名府临清县人
聪明敏博,彊记,善属文。
政和间,州县学推行三舍,论士之秀者,而公褎然为诸生冠。
同郡李釜尝以文词冠天下,高自标致,少许可。
读公文,喜而称之,顾谓里中诸老曰:「忽见骕骦一骨于此,下驷中非十驾所能追也」。
居有顷,试礼部,有司书其等为第一,遂收其科。
上舍出身,授迪功郎博州聊城主簿
公虽试吏,而明练已如素官。
部使者班教条,辨争讼,决稽壅,悉以属公。
公一出,辄持数檄,视事剧易,揆日淹速,次第裁遣,无留事。
甫期岁,连以最升承直郎
夜行遇盗,刃伤公败面。
朝廷闻之,转通直郎、知无锡县,是岁靖康元年也。
两遇恩,迁承议郎
言者谗公:「李纲免相归,公率寮吏迎谒道上,治盛具,张声乐,逆其至,一方骚然」。
入之法,除名。
久之,公上书自言曰:「宰相罢归,次乡县,县令佐郊见,礼也。
设欲具燕饮,尝为天下宰,负贵张甚,非一县令所能折简而呼也,可见言臣者之妄矣」。
上是其言,诏复故官。
磨勘,转朝奉郎通判常州
司徒陈大帝尝以阴兵助破黄巢,庙食一方,至于今不废,岁时合数百千人,设大祭,会祠下。
是日,社中马逸,阖城惊呼,以为寇至,有狂走溺死者。
州将汹惧,不知所为。
公叩閤入见,曰:「此必讹言也」。
褫带就坐,笑语如平日。
有顷,州人已按堵矣。
公遇事于皇遽休迫之中,多类此。
功次迁朝散郎
李成江州,就差江南路招讨使随军干办官
寇平,进官二等,迁朝奉大夫
明受勤王,幕府上功,再迁左朝请大夫
吕颐浩建言鄱阳置监牧马,除公提举饶州孳生监牧事。
马性利高寒,而鄱阳地卑暑湿,马以连毙,公负殿,免所居以归。
辟充江南东路宣抚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兼提点营田公事,改除参议官
宰相议大征伐,都督诸路军马,又兼都督府随军转运判官
军还,知江州,未赴,差淮南西路宣抚使司参议官
宣抚枢密使,又改枢密行府参议
于是积官至左中大夫、除直秘阁、知宣州
公曰:「南北解仇,遂息肩矣。
无锡吾之桐乡也,盍往家焉」?
上书请宫祠,得提举台州明道观。
凡再任,买田筑室,营一楼于舍东,高明壮丽,望西山草木,历历可数。
间从常所往来饮酒歌呼,若将终焉。
秩满,知蕲州,才数月,遇疾卒于州之正寝,实绍兴二十二年七月丁酉也,享年六十有二。
公少力学问,独步场屋,文章深厚有气如其人。
东平吕公吉甫镇北门,月诣学,按所第诸生试文,署板揭之,公率常中首选。
东平公曰:「郗君之文,岂止一名第,他日必显于时」。
东平通儒大人,三朝之望,公以一布衣延见,命席与钧礼,学者欣慕,虽常衮欧阳詹不能过也。
属时多故,豺狼塞路,公挺身入叛卒数百人中,视群偷若孤豚然,不用尺箠,驱之出境,一时将相闻其名,争欲扳以自助。
参谋画,出将漕挽,治边临戎,屯田积粟,勤劳二十年,所涖皆有名迹,遂为当世功名之士。
上大夫,著籍中秘,封临清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而议者以用不极其才为公恨。
郗氏故高平金乡人东汉御史大夫虑,四世生鉴,为司空侍中
子愔,孙超,皆号名臣。
世远族分,有籍于大名者,不知始所以徙。
曾祖昌,祖文,父宝,皆不仕。
宝以公贵,赠右通议大夫
母王氏赠硕人,所生母张氏,赠令人。
妻同县傅氏,封令人,前卒。
河朔陷覆,衣冠多走死,公治次舍,分廪稍,馆三族之无归者,生养死葬,恩敬甚笃。
里儒闻逢者,尝授公学,其子流宕,行卜道中,公与之遇,馆留于家;
不可,斥厚币赆遣,喜过所望而去。
市书数千卷,迎师教子,皆彬彬焉,以文行世其家。
五男子:曰宗简,右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嗣武右从事郎江州彭泽县主簿
曰绍宣,右从事郎徽州歙县主簿
景平通仕郎
馀一人尚幼。
宗简亦前卒矣。
一女,适右迪功郎湖州德清县李端友
孙男女八人:男曰重荣,登仕郎
诸孤以其年十二月壬午,举公之柩,从傅氏令人葬于无锡县开化长泰黄墓之原上。
绍兴初,余守临安,抵罪迁岭表,敕所属发吏卒护送。
时佐常州,无半面之雅,一再过余,伤屯悼屈,陈义慨然,坐客皆惊竦;
又选取卒之谨厚者三令而后遣。
后二年,余归宿田里,而公已出为世用,诒书劳苦如平生欢,岁时问饟,既久而益厚也。
蕲春之别,余自计先公生十岁,多难早衰,齿发缺坏,见无复日矣;
不谓公弃而先也,悲夫!
嗣武等书公世系爵里、卒葬岁月来请铭。
铭曰:
猗欤郗公,河岱之英。
蚤以文鸣,吐辞为经。
一世儒先,相视叹惊。
策名为吏,日以有声。
于时兴戎,喋血千里。
豺狼塞路,磨牙厉齿。
公探其穴,视若羸豕。
一言启悟,折其脊尾。
徐行驱之,不用尺箠。
讹言朋兴,狂走惊仆。
守将震怛,方食失箸。
公独巍然,屹若砥柱。
笑言未卒,按堵如故。
大名播,慕者兴起。
将相侯王,迎门躧履。
特置一榻,绝席异礼。
条变画奇,效于屈指。
大涂九轨,始骤而驰。
富贵方将,孰盛与夷。
不究于行,止或尼之。
中道而陨,谁主谁尸?
西山之址,树之栎,郁郁佳哉,可置万室。
公所息焉,车过必式。
次韵李元量见赠 北宋 · 李若水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先生学业自无双,当代闻人共叹降。
文采羡君高楚梦,诗声笑我类吴江
槐花过雨金堆砌,山色经秋碧满窗。
一幅珠玑照尘眼,龙文端信笔能扛。
李釜中书舍人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六、《大隐集》卷二
敕:政事总于西台,诏令掌之内史
赏罚黜陟之柄,既得以与闻;
讨论润色之辞,必资于行远。
每难是选,必得其人。
具官经术邃深,文词敏妙。
儒科发策,早居多士之先;
选部为郎,固已历年之久。
比列曲台之贰,浸跻柱史之联。
自密侍于轩墀,尝赞为于名命。
宜起祠庭之逸,进参法从之华。
时方属于艰难,朕急图于英俊。
致治以得贤为本,当益励于尔猷;
鼓众以出命为先,其不匿于朕指。
往服予训,亟修厥官。
可。
李釜待制筠州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七、《大隐集》卷二
敕:次对西清,持从臣之橐;
承流列郡,分刺史之符。
谅匪时髦,曷膺宠数。
具官文兼体要,学富本原。
早居多士之先,寖为当世之用。
惟践扬而滋久,顾誉处以弥休。
比擢置于西垣,俾典司于外制,而乃固形辞避,至于再三。
其班延阁之华,往莅名邦之寄。
宣扬惠泽,抚字远民。
尚悉乃心,图称朕命。
可。
李釜转官致仕制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八、《大隐集》卷三
敕:告老而闵烦,若古之明训;
以疾而谢事,近代之通规。
眷予迩臣,宜加恩典。
具官名生于实,行顾于言。
早冠儒科,浸阶膴仕。
冯唐潜于郎署仲舒老于胶西
比畴夙望之孚,擢掌赞书之重。
乃陈疾疚,愿丐麾符。
方跻次对之班,遽上退休之请。
勉从尔志,叙进文阶
式宠其归,往钦朕命。
可。
元量曼叔绍弼游楞苑 现当代 · 阮退之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阮退之诗集卷二
禅房初筑不生苔,槭槭秋容或有哀。
一壑一丘烦管领,高僧已去画人来张谷雏画师授徒于此)
一九三九年春节与元量曼叔九龙茶话 现当代 · 阮退之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阮退之诗集卷二
春归碧海红棉地,人在行歌野哭间。
不是作家偏感慨,登楼试望那边山。
曼叔绍弼访元量长洲岛 现当代 · 阮退之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阮退之诗集卷二
侧出石根半死,自然歌唱歇渔樵。
西风吹脱忧时发,处士山林世已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