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评内殿承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文恭集》卷一三
敕某:夫外戚之地,多徇纷华;
和文之庭,雅尚名教。
以尔承祖德之茂,习父教之忠,不杂贵游,克蹈训行。
近缘贵主之请,稍进禁涂之联。
俾渐迩于威颜,益迁承于音制。
往修胜业,以对褒章。
供备库副使李评朝散大夫殿中丞秘书丞宋敏修太常博士监簿杨慥可太祝奉礼郎(逐人学士试到,奉圣旨与转官。)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六、《蔡忠惠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敕具官某等:天下以文治,而士人以词进者为日旧矣。
惟尔,生于贵戚,早闻善训,缀学属文,特然有立。
敏修暨慥,世以儒闻,能名其家,经术益茂。
命试列等,粲然可观。
或迁殿省之联,或举奉常之列,率为恩渥,勉务敦修。
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
臣襄等昨奉敕差充皇帝登宝位北朝皇太后、皇帝国信使副,于五月十日雄州白沟驿。
十一日接伴使副泰州观察使萧好古、太常少卿杨规中差人传语,送到主名国讳官位,及请相见。
臣等即时过白沟桥北与接伴使副立马相对。
接伴副使南朝皇帝圣体万福,臣等亦依例问其君及其母安否。
相揖至于北亭,规中以其君命赐筵,酒十三盏,问臣等年几,各答以实。
臣等复问接伴使副年几,好古称年四十三岁,规中称年三十三岁。
规中问臣愈兄弟凡几,答以当房十二人。
又问臣咸融兄弟凡几,答以十人。
臣坦问受礼何处,规中言在神恩泊,此去有三十一程,已差下馆伴副太常少卿杨益诫大使即未闻。
规中问臣坦南朝府大臣别无除改。
臣坦答参政欧阳侍郎以眼疾恳请出镇亳州枢密副使吴奎侍郎参知政事
又问文相公曾相公枢密副使有无移动,答云并如旧。
又问冯馆使甚处相逢,臣愈答曰雄州相见。
送三司人茶绢银楪子等(已后赐筵及逐州迎接,依例皆有䌽等送祗应人,更不入录。)
行次有易州容城县董师义、涿州新城县赵琪归义县王本立道傍参候。
至新城县驿有入内左承制宋仲容来问劳,臣等依例即时具公裳排备茶酒土物出厅伺候。
过来传谕,次接伴使副差人送到坐位图子,欲依南朝遣留番使副史炤等坐位,要移臣襄坐放西北宾位。
臣等寻据随行通引官旧曾入国人程文秀供录结罪状称,近于去年十月内曾随主辰番使邵谏议傅谏议等入国,沿路置酒管待,使臣并是邵谏议主席,与今来接伴使副所送到图子坐位不同。
臣等亦令通引官文秀依生辰番使坐次画到坐位图子,差人传语接伴使副,合依当所供去图子,依生辰番使邵谏议等近例坐次施行:左番大使合坐于东南,与使臣当头坐位相对,以伸主礼;
接伴使合坐于西南,与右番大使相对,亦自不失主位,各无相压。
往还计会十馀次,接伴使副不肯过位。
臣等再差人传语接伴使副,称使臣衔命事大,茶酒事末,且请先来传谕,然后商议坐位,不宜以末事久留使命,深属不便。
接伴使副却称南朝生辰番使邵谏议坐位不依得积年久例。
臣等答云:「昨来邵谏议等管待使臣,自是接伴使韩閤使、馆伴使刘侍郎安排坐位,非是当所创生仪式,若非久例,因何韩閤使等前番并不理会」?
接伴使副却差人传语,为使臣不饮,辞免茶酒。
臣等方受问劳,授仲容谢表,送与土物(已后差来使臣,并依例授表,送与土物,更不入录。)
十二日到涿州知州太师萧知善及通判吏部郎中邓愿郊迎,并饮于南门之亭,酒十一盏(已后逐州送迎并饮于门外之亭,更不入录。)
十三日,知善等出饯酒五盏。
规中问臣咸融,富相公今在何处,答以见判河阳三城。
又问臣等张升相公,答以昨判忠武军,近已致仕。
将次良乡县,本县尉南应、范阳县梁克用道傍参候。
臣等送接伴使副私觌物(已后七次依例送接伴使土物,并有回答,更不入录。)
十四日,行次遇雨。
规中言:「北界春夏已来久愆雨泽,国信使副至新城涿州,俱得甘雨。
今日到燕京,若更沾足,煞是好也」。
又问臣咸融:「南朝曾得雨否」?
答以「自春及夏,屡得雨泽」。
过河滩,臣坦问好古:「此是桑乾河否」?
答云:「然」。
燕京副留守中书舍人韩近郊迎,置酒九盏。
臣襄为治平元年曾于陈桥接伴,赐近等御筵。
近先问臣襄:「昨者持礼到陈桥,蒙谏议迎接,多幸复在此相见」。
臣襄答云:「奉别已三年矣」。
臣襄问:「同番大使萧禧观察今在何处」?
近云:「见持礼宿永年馆」。
臣等送接伴使副下都总管土物(已后共五次依次送土物,并有回答,更不入录。)
燕京留守耶律仁先送臣等酒食。
十五日,臣等送留守私觌物中京留守依此,更不入录。)
西头供奉官韩资道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嗣宗赐筵,三司使礼乐尚书刘云伴宴,酒十三盏。
劳臣等云:「盛暑道远,冲涉不易」。
再三劝臣等饮酒,称两朝通好多年,国信使副与接伴使副相见如同一家。
臣襄答云:「所谓南北一家,自古两朝欢好,未有如此」。
答言:「既然如是,今日敢请国信使副尽酒」。
臣襄答云:「深荷厚意,但恨饮酒不多」。
又问吕侍郎胡侍郎莫只在朝否,臣襄并答以实。
又言奉使南朝,是吕侍郎馆伴。
又称本家有十二人曾奉使南朝,今者又差伴筵,缘契如此,各请饮尽甚好。
臣等并随量饮,以答其意。
臣等送云及私觌物(已后逐州并依例送赐筵副留守等私觌物,更不入录。)
十六日,近出饯酒五盏。
宿望京馆。
臣襄、臣咸融等依例回厨,请接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从人。
酒十三盏。
规中云:「今日甚热,接伴观察龙化州,不识此热也」。
十七日顺州,有怀柔县刘九思道傍参候,知州太傅杨规正郊迎,置酒七盏
规正即宰相哲之长子,规中之兄。
问臣等道涂跂履不易,臣襄答以多幸得少卿接伴,又此披见太傅
十八日,规正出盏酒五盏。
过白絮河,到檀州,有密云县李易简道傍参候,知州常侍吕士林郊迎,置酒七盏
宿密云馆,有入内供奉官秦正赐臣等汤药各一银合子,臣等排备伺候。
过来传谕,次接伴使副准前要欲依南朝遣留番使副坐位,臣等执定依生辰番使邵谏议等近例坐次,不敢移易。
前后计会十馀次,却有公文称,是臣等久滞使命。
寻具公文回答,称:「自新城至此,两次差到使臣,尽被贵所滞留,直至夜深,不令过位,非是当所住滞」。
黎明,接伴使副方引正来赐臣等汤药,不赴茶酒。
臣等将授表,次正辄引避,被臣等再三传语,欲就接伴使副致表,方肯收接。
十九日,士林出饯酒五盏,宿金沟驿。
臣坦、臣愈等依例回厨,请接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人如望京馆。
规中问臣坦:「荔支生何处」?
答:「生南方极热之地」。
又问臣愈:「父曾任甚官」?
答以终于马军副都指挥使
又问:「曾伴射否」?
答以累次伴射。
二十日至古北口馆,二十一日至新馆,过望云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酒三盏。
二十二日至卧如馆,接伴使副送臣等麂一只、酒四瓶,臣等依例回答(已后茍有送物,并量事回答,更不入录。)
二十三日过摘星岭,臣襄问:「此结实否」?
规中言:「惟东楼接女真高丽者有之」。
宿柳河馆。
二十四日,登摸斗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酒如前。
宿打造馆。
二十五日,过会仙石,接伴使副请会食。
七盏,规中问臣愈:「刘怤太保今在何处」?
答以见在阙下。
宿牛山馆。
二十六日登松子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汤
宿鹿夹馆。
二十七日至铁浆馆。
二十八日至富谷馆,中京留守相公韩迥遣人送臣等酒果,接伴使副送臣等麝脐各一及松花等。
二十九日至长兴馆。
六月一日中京副留守大卿牛玹郊迎,置酒九盏。
玹问:「涂中可煞炎暑」?
臣襄答以自过北沟古北口,一路得雨稍凉。
玹言:「本京久旱,夜来得雨,盖因国信使副所感也」。
规中亦言可谓随轩。
宿大同馆。
二日,有左承制君祐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全翼赐筵,度支使户部侍郎赵微伴宴,酒十一盏。
微问臣襄:「蔡内翰今在何处」?
答以丁母忧
又云微奉使南朝,是蔡内翰馆伴。
兼言往年欧阳修侍郎来贺登位,是微接伴。
三日,玹出饯酒五盏。
宿临都馆。
四日至锅窑馆,接伴使副为初伏日,请聚食酒七盏
规中问臣等:「自入山路至北,煞远不易」?
臣坦答以若直路下来时莫近。
臣襄言:「比之向南州军,此来为远。
若据帐前至汴京,莫只祇汴京杭州远」。
又问:「杭州属甚处」?
臣襄答以属两浙路
又问臣襄住处,答云:「福州福建路,去汴京四千馀里」。
又问:「福建以外更有甚路」?
臣襄答以更有广南东西二路,去京师万里。
接伴使副送臣等水晶棋子各一副,苁蓉、郁李仁等。
五日山馆。
六日崇信毡馆。
七日至广宁馆,道过小城之西,居民仅二百家。
好古云:「此丰州也」。
又经沙陁六十里,宿会星馆。
九日至咸熙毡馆(已后并是毡馆,并不入录。)
十日潢河,好古云:「潢河上源出于龙化州界」。
将至黑崖馆,臣坦问:「此去上京几何」?
指东北曰:「三百里。
又自潢河之南去只数十里」。
十一日,自黑崖馆至三山馆,接伴使副请聚食,酒七盏
规中问臣融:向传「范防禦(音同高宗讳。)当甚处」?
答以见判三班院
十二日至赤崖馆。
行次,遇遣留礼信使副史炤孟阳李评李琦,暨送伴使副耶律世达、梁援于中路馆。
臣等与遣留使副回复,各置酒三盏。
接伴、送伴使副却请臣、臣襄等四番使副一处会饮,酒巡亦如前石馆。
十四日至中路馆,接伴使副展辞状与臣等相别,却有馆伴使副太傅耶律弼、太常少卿杨益诫来迎,与臣等相见。
左班殿直、阁门祗候李思问赐臣等酒果,左承制刘达赐筵,酒十一盏。
益诫问臣坦、臣融、臣愈乡贯,并答以京师人
至顿城馆,有左承制阁门祗候祈纯古来问劳,臣等排备伺候。
过来传谕,次馆伴使副依前送到坐位图子,欲依南朝遣留番使例坐次,臣等却送与生辰番使邵谏议等坐位图子,请依此近例坐次。
往还计会亦十馀次。
馆伴使副差人传语云:若不依南朝遣留番使例坐位,使臣要回阙下。
臣等答以茶酒事末,不宜为此以反使命,请馆伴使副裁度。
当所伺候多时,早请过位。
馆伴使副却回传语云:「使已回去也」。
十五日黎明,馆伴使副与臣等自顿城馆二十里诣帐前,引至客省,与大将军客省使耶律仪赵平相见,置酒三盏。
益诫言:「昨日以坐位未定,已白两府,云未欲奏知,且令益诫再来商量。
若不依此坐位,恐闻南朝」。
臣襄答以「生辰番使近例,不敢更改。
如闻南朝有邵、傅二谏议在相次」。
閤门舍人更不阅仪,便引臣等两番使副入见。
臣襄致国书于其母,面传圣辞,置酒三盏。
又诣其君帐前,臣坦致国书于其君,传圣辞如前,并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
臣等恭答之。
置酒五盏,仍赐臣等衣带及三节人有差。
十六日,有东头供奉官李崇赐臣等生饩,亦以坐位不便,不肯过位。
十七日赴曲宴,酒九盏。
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
臣等依例恭受致表。
十八日,有右班殿直阁门祗候韩贻训赐臣等酒果,右班殿直阁门祗候马初赐筵,太尉夷离毕萧素伴宴,酒十三盏。
素问张掞,臣坦答以见克群牧使
益诫刘永年,臣咸融答以见任岱州。
十九日,有西头供奉官韩宗来赐臣等签食并酒,亦不过位。
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
臣等恭受致表。
馆伴使副请聚食,酒八盏。
二十日,有供奉官阁门祗候耿可观赐臣等酒果,韩宗赐射弓筵,枢密副使太师耶律格伴宴,酒十三盏。
格问臣等韩相公富相公莫只在朝否,并答以实。
赐臣等弓马衣币及三节人有差。
二十一日,入至客省帐前,置酒三盏。
臣襄与益诫言:「大行皇帝发引在近,望与建白,若回程剩蹉数驿,尚可辞得灵驾,此臣子之心也」。
益诫然之。
遂辞其母及其君,逐帐置酒如初,授臣等信书,赐衣各三对及弓马衣币,各三节人有差。
是夕馆伴使副置酒三盏,与臣等解换。
益诫言:「两朝欢好,信使每至此会,最为惜别,各请饮尽」。
臣等并多谢之。
又言:其君七月上旬渐往秋山打围,九月下旬燕京住,各受礼。
南朝生辰正旦使来,绝近便也。
二十二日,发顿城馆至腰馆,有右承制鲁滽赐臣等酒果,左承制君卿赐筵,翰林学士给事中王观伴宴,酒九盏。
馆伴使副弼、益诫、送伴使副好古、规中与焉。
言:其君好儒释二典,亦尝见仁宗皇帝《三宝赞》,钦叹久之。
臣襄言:「仁宗皇帝深于理性,尝有御颂赐僧大觉禅师怀琏,殊臻妙理。
亦赓和,未能过之」。
宿石馆。
二十三日至赤崖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颗盐各一盘。
二十四日三山馆,送伴使副请聚食,酒五盏。
二十五日至黑崖馆,二十六日至咸熙馆,二十七日蹉会星馆,至广宁馆。
规中问臣五台京师远近,答以三十馀程。
规中言:「与本界云州相对,不及二百里」。
云州西京也。
二十八日至崇信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鹿脯各十五条。
二十九日山馆,三十日蹉锅窑馆,至临都馆。
七月一日中京大定府少尹大监李庸郊迎,置酒九盏。
宿大同馆。
二日,送伴使副请臣等同游镇国寺,次至大天庆寺,烧香素食,依例送僧䌽。
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崇彝就馆赐臣等筵,左承制阁门祗候王緌赐酒果,度支使左丞李翰伴宴,酒十一盏。
问臣等首厅公是谁,臣襄答云韩侍中
又历问两府大臣翰林学士是何人,臣襄并答以实。
三日,庸出饯酒五盏。
蹉长兴馆,至富谷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麋角、松实
四日至铁浆馆。
五日行次,规中言:「近祭奠大使回来传语,说南朝河北路秋稼煞好」。
宿鹿峡馆。
六日至牛山馆。
七日过聚仙石,送伴使副请会食,酒七盏
宿打馆造。
八日至柳河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鱼一盘。
九日蹉卧如馆,过遍厢岭,送伴使副与臣等互致酒,各三对。
宿新馆。
臣襄、臣坦等依例排备,请送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人,酒七盏
规中言:其君已离神恩泊三日矣。
往岁燕京受礼,南朝大使(音同高宗讳。)少卿,今已八年矣。
十二日檀州知州给事中李仲燕郊迎,置酒五盏。
十三日燕出饯酒五盏。
将到顺州知州太傅杨规正郊迎,置酒五盏。
十四日,规正出饯酒五盏。
蹉望京馆,至燕京析津府少尹少府少监程冀郊迎,置酒五盏。
宿永平馆。
十五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马世章赐臣等筵,西头供奉官刘侁赐酒果,步军太傅伴宴,酒十一盏。
留府送臣等生饩、折绢、绫罗等,及三节人有差。
十六日,冀出饯酒七盏
宿良乡县
十七日涿州知州太师耶律德芳通判吏部郎中邓愿郊迎,置酒五盏。
宿涿州馆。
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郝振来问劳,不赴茶酒,馀并如仪。
是夕,送伴使副置酒十三盏,与臣等解换。
十八日德芳等出饯酒九盏。
新城县
十九日北沟,有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马世延来赐臣等筵,酒九盏,使臣不赴茶酒,馀并如仪。
行次,送伴使副酌送于白沟桥之北,臣等酌送于白沟桥之南,酒各三盏。
又至于桥中,皆立马相对,酌酒换鞭传辞并如前例。
是夕宿雄州(辽海丛书本《使辽语录》。)
西上閤门使李评东上閤门使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六、《苏魏公文集》卷三三
敕具官某:中闺典谒,列使横班,陟降殿墀,导扬词命。
非素推于详练,固靡副于咨询。
以尔世服忠纯,材资敏达。
向擢联于上閤,参掌选于西铨。
朝廷之仪,颇闻事举;
阀阅之课,复用最升。
特甄累岁之勤,就陟东藩之秩。
宜益图于远绩,期报称于异恩。
可。
许州长史李评可守郑州长史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七、《苏魏公文集》卷三四
敕某:向亏廉守,遂絓刑章,寘于散曹,示不终废。
再逢宽宥,从莅便州。
尚思省循,毋谓沈恤。
可。
龙图阁待制扬州杨公墓志铭元祐元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六、《苏魏公文集》卷五六
华阳杨氏自汉太尉震四世显赫,子孙散在河洛,至唐而益盛,其居郑州荥泽者,曰尚书左仆射于陵最贵。
仆射之六世孙曰江州录事参军绛,遭广明丧乱,因家江表。
其子曰津,事南唐,以言不合,去之南越,刘鋹用为尚书水部员外郎
太子中舍守庆,入皇朝为坊州司马、赠尚书右丞
翰林侍读学士讳偕,以文武亮直被遇仁宗,为时名臣;
其亡也,天子思之,特赠尚书兵部侍郎侍读学士
大理寺丞、赠中散大夫讳忱,与其弟大理评事慥,俱以经术文章名振一时。
中散生公
公讳景略字康功
四岁用祖荫守将作监主簿,十四上书皇帝言天下事,又谒执政论所以言者。
丞相富文忠公尤奇爱之。
初,监咸平县酒务,已有能称。
治平二年进士第,知寿州安丰县,年少领剧邑,处之沛然。
民有赋租不以时入者,独按其大姓与里胥,他户不督而自集。
里豪有倚富冒法者,以事召至庭下,穷竟其罪,得器服拟上方事,立寘于法,一邑为之惴惴。
县当水冲,岁尝病涉,为之创巨桥,往来者遂无患,因目其桥为「杨公桥」。
安丰代还,监京东竹木场兼三司主管权度支判官公事,徙开封府推官,就迁判官
方朝廷患狱瘉之弊,公以谓护视不谨,吏当蝇之以法;
诊治有瘳,医当劝之以赏。
诏用其言,著为令。
接送辽国使者回澶渊,例先驰二介以报其国,时耶律用政,欲遣三介,公执不可甚力,卒用常例。
提点两浙刑狱,始至常州,讯囚有县学生具酒食设同舍,而邑令之子预会,州鞫以赃罪,證逮者百人。
公以法无饮食坐赃事,即日尽释之。
杭州司理邵权验囚小不如法,已州罚矣,转运使又劾奏以为不职,诏公覆案。
公具本末独保證之,卒得免。
自是它州之冤狱滞讼,得平反亟决者多矣。
公居官勤勚,不为茍简,法或未便,即建明于朝。
言太学有岁月之限,远方寒士或以贫、或以亲不能趋期者,请州置学官太学法,以便科举。
又言募官管押诸州纲运给以道费,本欲纾牙校破产之患,而守倅有应募者,沿法自利,为国羞辱,莫甚于此。
请下按察官不许押
又谓浙江网罟太密,禽鱼不得生息,请山泽谨其时禁。
死者不葬,寄骸庐野,久则暴露可伤,请丧葬限以岁月,其恕心恤隐多此类也。
闽寇廖德剽掠境上,公出兵数百,重立购赏,上以为专命,夺一官,仍故职。
满岁移河北东路,过都,留为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再领府判官管勾使院公事,提举三司帐勾磨勘司
在府圻宣力居最,坐迁局过限及遣官捕蝗,再夺一官。
未逾月以塞河劳复故。
制曰:「河溢原武,堤塞辄平,护安居民,繄尔能力」。
除书之言若此,其治效可知也。
元丰六年右司阙员,宰相荐者数人。
神宗曰:「杨某可称其任」。
即拜尚书右司郎中
言尚书郎官有非才望者,令长官举行不放上,或门止故事。
未几,迁起居郎
使高丽,为国王祭奠使。
上谕以「此行多欲去者,卿在所选也」。
对曰:「欲与不欲,非为利即惮险耳。
臣知禀命而已」。
公伟仪观,善辞令,至其国,举措辞受,言语轻重,皆有节适。
归则能道其土风人物、礼仪繁略,纤悉不遗,深称上旨。
就赐金紫之服,擢试中书舍人
占谢日,上曰:「卿文辞温润,雅宜典诰」。
近制:舍人预押六曹
公详练典故,每有大义,多引前代以为据,故执政称其有裨助。
明年,避亲嫌换龙图阁待制、知扬州,移苏州,复徙维扬。
元祐元年八月遘疾,丁未于州寝。
享年四十七。
公为人乐易自喜,外和而内劲,临事果于行,不为贵势所屈。
待下尽礼,周旋不懈,非意相忤不与校也。
自与当时名卿游,多见推挹,荐举僚吏几数百人,而无一为累者。
岂至诚乐与而不能欺者欤?
其为治严而不苛,在郡公私未尝以一毫挠民,故二州之政,从容若无所事而民自悦服。
至苏未数月,狱无系者。
议者以为自孙冕在镇日尝狱空,逮今八十年复见杨公矣。
去之日,吴人遮道泣涕。
及卒,扬人思之不已,举州为之设浮屠斋,又建祠堂于龙兴佛舍,拜泣其下。
虽古所谓遗爱不是过也。
幼有至性,母静安县太君卢夫人生公三年而卒,后遇卢党,即涕泣眷慕,如母存焉。
赒其族人,不间疏戚,赖以存者甚众,尤喜读书,平居佔毕之外,无它玩好,常以雠校得失为乐事。
所藏书万馀卷,犹缮写不辍。
又集周秦以来金石刻文至七千卷,用以考验前史疏捂与夫放佚之事,其辨博通洽抑有资焉者。
《文集》十五卷,《西掖草》二卷,《奏议》三卷,《执政年表》一卷,《奉使句骊丛抄》十二卷,《少林居士闻见录》十卷。
公少以名家子,有文学以自表,志在推己以及物,中间屡试权剧,亦有所摅发矣。
两夺官,不以罪观其过,可以知仁也。
晚遇主知,方见任用,而时为命夺,不得尽如其志。
然见于文者,亦足以识其所存也。
夫人嘉兴县韩氏,故太师忠宪公讳亿之孙、今门下侍郎维之女,贤慧得其门法,治办家政,无不如礼者。
子男子二:曰允,某官;
曰崇,某官,皆向学有立。
女子二,适宣义郎李持正承事郎韩戢,并当时望族。
初,侍读公卜地于河南洛阳县以葬其先君,其后遂为洛阳人,而子孙之亡者,相继祔于其侧。
今允、崇奉公丧以归,用其年某月某日窆于某乡某里,去祖茔几里。
而近葬有日矣,诸孤以沈志见诿。
予惟载世名德,其所纪述者,前有欧阳文忠公《志》在贰卿之墓,后则有王荆国公吴正宪公《铭》在中散、理评之墓,顾鄙文不足以表彰遗德,以继三贤之后。
然四世通旧,其言行之美,多平日之所亲见闻者,姑直书其事,以成孝嗣之志。
铭曰:
杨氏之显,自震太尉
繁衍至唐,于陵端揆
贰卿皇朝,德铭三世。
中散不隅,内阁复贵。
内阁之贵,天子所知。
屡试其难,事靡不为。
宣慰嵎夷,光华远而。
书赞名命,宰司是毗。
昔使东南,有威有惠。
更殿大邦,不劳而治。
西阁东台,方伫公归。
岂伊不淑,命与时违。
时哲云亡,士类嗟戚。
我怀世欢,其痛何极。
凡墓有铭,著厥平生。
一言善志,千古英声。
贰卿之葬,文忠叙事。
中散、理,师儒志墓。
我述遗德,以续前诗。
虽非丽藻,亦无愧辞。
依韵和李持正晚晴出谒王子高马上口占之作 北宋 · 强至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谪仙醉跨玉鲸鳞,夷甫名谈喜更闻。
照眼暖光开野日,入怀晴气散江云。
尘埃洗去人家好,空阔飞来鸟翼勤。
莫望帝乡频感慨,世间随处有珍群。
依韵和李评文思 北宋 · 强至
 押词韵第十七部
我心烱烱君应识,万事都慵独吟癖。
二年客眼看京华,可见无媒进无益。
势门所喜在佞豪,直语空拳无一怿。
爱君挺拔生贵家,不学庸儿醉朱碧。
两提试笔赋翰林,落落金声天上掷。
改丞殿省头不回,直把群经重研摭。
相逢怜我犹滞濡,四十金闺未通籍。
势门宜不容此身,赖有君家好投迹。
书斋延坐开新编,光焰文章追祖白。
更邀诗社同襟期,脱略形骸一疏戚。
公侯必复君勿迟,志士由来轻尺璧
四方馆使荣州刺史李评可特授引进使依旧荣州刺史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王魏公集》卷三
敕具官某:才能知略,见称于时,非专为恩,以致显位。
有司会课,爰陟班荣。
往其钦承,愈务报称。
可。
论当去枢府熙宁五年七月 北宋 · 郭逢原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九、六四
臣闻能自得师者王。
古圣人未尝无师,孟子称尧所以待舜之礼可谓至矣,以齿则尧长,以爵则舜贱,以德则舜固无以加于尧者,而尧尚尊礼之如此。
今陛下卓然独奋于百王之后,四方拭目以观之治,而区区之末礼于安石尚如有惜,不明示于天下,此臣之所未喻也。
宰相代天理物,无所不统,未闻特设事局、补除官吏而宰相不预者也,今之枢府是已。
臣愚以谓当废去枢府,并归中书,除补武臣悉出宰相,军旅之事各责其帅,合文武于一道,归将相于一职,兵农于一民,此之举也。
王安石居宰辅之重,朝廷有所建置于天下,特牵于枢府而不预,则臣恐陛下任安石者盖不专矣。
李评罢去,天下有志之士咸相欣庆,愿陛下以古语为朝夕警戒,早因此时推崇尊德乐道之义。
检会夏守斌杨崇勋领枢密院职体例诏熙宁三年八月丙戌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
近除东上閤门使李评枢密都承旨,虑士人领职本院,待遇体式故事与吏人不同,可检会先守斌、杨崇勋领职日体例施行。
李评论列閤门误用同天节上寿仪事付中书御批熙宁五年五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
昨为李论列閤门误用同天节上寿仪不当,特与放罪。
今召问子细,所论列乃无不当,可再进呈取旨。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三原注。
枢密院李评特与免罪诏熙宁五年五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三
以改易文字令取诫励,适延和奏事,因问得子细,乃人吏不曾明言已经枢密院副使更定,辄用己意改易数十字。
自谓实有卤莽之罪,察其用心,盖亦无他,止缘于职事不敢苟且,在理固宜矜假,可特与免罪。
李评更不管勾閤门事御批熙宁五年六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四
閤门失检点三事,寻召问等,更无他辞,并各引罪,纵加推鞫,不过如此。
狄咨张诚一止是偶失点检,罪可矜恕,皆由故,致此滋蔓,若不罢去,事必愈多,烦费推求,何日穷已?
可令更不管勾閤门事,馀悉放罪。
韩缜李评御批熙宁九年正月癸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二
河东分画地界公事韩缜李评,候北使辞讫,可降与今来合分画去处文字,仰遵守施行,仍早令起发。
迎宾馆楼上。进献使李评理以诗留别。宰枢次韵拜送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
箕封千里太平年,事大忠心誓永肩。
莫惮驰驱山海远,迩来将命属儒先。
至正癸巳四月益斋先生阳坡先生典贡举。无燕会。仆与同年成行。罢则休于家。甚萧索也。岁乙未。南村李政丞,星洞安政堂典贡举。时李公之姑。□奇后母也。因献寿觞。故两学士皆设燕。然比旧减十之七八。丁酉科。李樵隐金思亭典贡举。李略设。金亦如之。但日数多耳。庚子科。金四宰韩商议典贡举。粗有前规。壬寅岁。□驾在清州。洪阳坡商议典贡举。如癸巳岁乙巳李樵隐知贡举。穑副之。岁己酉又如之。岁辛亥。穑知贡举田政堂副之。岁甲寅李评理,廉政堂典贡举。皆不设宴。今上即位。言者归咎阳坡。复设宴享。今数科矣。糜费不为少。言者又非之。请如己酉科。既而又以今庚申年主司。皆有亲在堂。当献寿。于是成均试员徐承旨。以父母在乡里。故请如癸巳。而廉公,朴公皆侍亲侧。依旧规设礼宴。仆于廉公为姻亲。于朴公为宗伯。法当与席。坐念身与斯会。唯乙未安政堂一席而已。今又数夜骨酸睡不着。难于具冠带。起居尊长之前。吟成一篇。拜呈东亭座下。幸电览 元末明初 · 李穑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四
荣亲荣亲匪观美,欲振文风劝臣子。
东方盛事在主文,无贤不肖皆歆企。
门前桃李雨露浓,榜上龙虎风云起。
孀亲在堂一笑春,具庆由来诚不易。
我登第时不开筳,刚断皆服阳坡贤。
乙未之席因荣安,星洞夜阑闻管弦。
丁酉思亭如梦中,尔后寂寂繁华空。
庚子主司两将军,貔貅门户屯如云。
我在新京不见招,瑞谷寂寂明斜曛。
壬寅清州望诸陵,尝胆政苦心兢兢。
乙巳侥倖陪樵翁,旧法一革何从容。
淡飧凉卧山僧如,大官豆腐盘堆蔬。
己酉以来仿中国,乡试殿试仍中书
有司大设恩荣宴,儒风之盛千龄旦。
忽尔龙升鼎湖水,三年无改虚语耳。
丙辰丁巳连两科,共贺朝廷尚儒士。
烹羊积桂锦裁花,致丰匪欲争奢华。
太平之期在今日,回首玄陵飞暮霞。
虚堂坐数十二科,惆怅流光如逝波。
残生颇愿目盛会,父母在上熏中和。
独恨炎官稍张势,低头静坐安乐窝
人言一饮亦天定,援笔言志非为歌。
洞仙歌·咏笔 清末民国初 · 曾廉
 押词韵第一部
人如玉,几声春莺哢。
为看金船与银瓮。
真教、万古锦障常存,侬去也、门外持鞭引鞚。

年来无个事,荞麦桐油,天与閒人一丝缝。
莫谈李评张,不识高低,听鸡唱、应回痴梦。
管城子、何如孔方兄,请自此、毛锥不须轻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