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綖劄子皇祐二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文潞公文集》卷三八
臣昨准例奏乞国子监直讲李歌改官签署许州判官公事。
中书劄子:奉圣旨,李歌与权忠武军掌书记,侯一年与改京官者。
臣于李歌,本非素旧,采于众议,谓有文行,曾应制举,久为学官,辄露奏章乞除幕职,于臣窃知人之美,为国有育材之渐。
今歌自太学讲官权授外郡掌记,诚似屈其资望。
切虑歌以学职,近例更须二年改官。
或闻前例,自学官奏辟,皆得改授合入京官。
兼近岁陈执中奏辟鞠真卿陈州通判,亦以校年限未满,特授集贤校理
伏望圣慈以歌在太学岁久,文行为众所称,特赐改转合入京官,签书许州判官公事。
如改转后,本官犯正入己赃,臣甘同罪。
取进止。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志铭1057年10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续文章正宗》卷三、《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三续古文奇赏》卷二三、《文编》卷六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七○四、康熙《商丘县志》卷一四、《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九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子太师致仕、祁国公、赠司徒兼侍中杜公讳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也。
其先本出于尧之后,历三代,常为诸侯,后徙其封于杜,而子孙散适他国者,以杜为氏。
自杜赫为将军,后三世,御史大夫周及其子建平侯延年,仍显于汉。
又九世,当阳侯预显于晋。
又十有四世,岐国公佑显于唐。
又九世而至于祁公。
其为家有法,其吉凶祭祀,斋戒日时,币祝从事,一用其家书。
自唐灭,士丧其旧礼而一切苟简,独杜氏守其家法,不迁于世俗。
盖自春秋诸侯之子孙,历秦、汉千有馀岁,得不绝其世谱,而唐之盛时,公卿家法存于今者惟杜氏。
公自曾、高以来,以恭俭孝谨称乡里。
至公为人,尤洁廉自尅。
其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
故其动静纤悉,谨而有法。
至考其大节,伟如也。
公享年八十,官至尚书左丞
方其六十有九,岁且尽,即上书告老。
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迁太子太保太傅太师,封祁国公于其家。
天子祀明堂,遣使者召公陪祠,将有所问,以疾不至,而岁时存问、劳赐不绝。
公少举进士高第,为扬州观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知乾州,迁河东京西路提点刑狱,知扬州河东陕西路转运使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荆南府
未行,以为河北路都转运使,遂知天雄军。
召为御史中丞判流内铨知审官院,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
徙知并州,迁龙图阁学士,复知永兴军,权知开封府
康定元年,以刑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即拜副使
庆历三年,迁吏部侍郎枢密使
明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治吏事,如其为人。
其听狱讼,虽明敏而审覈愈精,故屡决疑狱,人以为神。
簿书出纳,推析毫发,终日无倦色,至为条目,必使吏不得为奸而已。
及其施于民者,则简而易行。
始居平遥,尝以吏事适他州,而县民争讼者皆不肯决,以待公归。
乾州未满岁,安抚使察其治行,以公权凤翔府
二邦之民争于界上:一曰「此我公也,汝夺之」;
一曰「今我公也,汝何有焉」。
夏人初叛命,天下苦于兵,而自陕以西尤甚,吏缘侵渔,调发督迫,至民破产不能足,往往自经投水以死。
于是时,公在永兴,语其人曰:「吾不能免汝,然可使汝不劳尔」。
乃为之区处计较,量物有无贵贱、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以次输送,由是物不踊贵,车牛刍秣,宿食来往如平时,而吏束手无所施,民比他州费省十六七,至于缮治城郭器械,民皆不知。
封治京师,常挠于权要,有干其法而能不为之屈者,世皆以为难,至公能使权要不敢有所干。
凡其为治,以听断盗讼为能否尔,独公始有馀力省其民事,如治他州,而畿赤诸县之民皆被其惠。
开封比比出能吏,而兼于民政者,惟公一人。
吏部审官,主天下吏员,而居职者类以不久迁去,故吏得为奸。
公始视铨事,一日,选者三人争某阙。
公以问吏,吏受丙赇,对曰:「当与甲」。
乙不能争,遂授他阙。
居数日,吏教丙讼甲负某事,不当得。
公悟,召乙问之,乙谢曰:「业已得他阙,不愿争」。
公不得已,与丙而笑曰:「此非吏罪,乃吾未知铨法尔」。
因命诸曹各具格式科条以白,问曰:「尽乎」?
曰:「尽矣」。
明日,敕诸吏无得升堂,使坐曹听行文书而已,由是吏不得与铨事,与夺一出于公。
居月馀,翕然声动京师
其在审官,有以贿求官者,吏谢不受,曰:「我公有贤名,不久见用去矣,姑少待之」。
庆历之初,上厌西兵之久出而民弊,亟用今丞相富公、枢密韩公及范文正公,而三人者遂欲尽革众事以修纪纲,而小人权倖皆不悦,独公与相佐佑
而公尤抑绝侥倖,凡内降与恩泽者,一切不与,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或诘责其人,至惭恨涕泣而去。
上尝谓谏官欧阳修曰:「外人知杜某封还内降邪?
吾居禁中,有求恩泽者,每以杜某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
其助我多矣,此外人及杜某皆不知也」。
然公与三人者,卒皆以此罢去。
公多知本朝故实,善决大事。
初,边将议欲大举以击夏人,虽韩公亦以为可举,公争以为不可,大臣至有欲以沮军罪公者,然兵后果不得出。
契丹与夏人争银瓮族,大战黄河外,而雁门、麟府皆警,范文正公安抚河东,欲以兵从。
公以为契丹必不来,兵不可妄出。
范公怒,至以语侵公,公不为恨。
契丹卒不来。
二公皆世俗指公与为朋党者,其论议之际盖如此。
及三人者将罢去,公独以为不可,遂亦罢,以尚书左丞兖州
岁馀,乃致仕。
公自布衣至为相,衣服饮食无所加,虽妻子亦有常节。
家故饶财,诸父分产,公以所得悉与昆弟之贫者。
俸禄所入,分给宗族,赒人急难。
至其归老,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驿舍者久之。
自少好学,工书画,喜为诗,读书虽老不倦。
推奖后进,今世知名士多出其门。
居家见宾客必问时事,闻有善,喜若己出;
至有所不可,忧见于色,或夜不能寐,如任其责者。
凡公所以行之终身者,有能履其一,君子以为人之所难,而公自谓不足以名后世,遗戒子孙,无得纪述。
呜呼!
岂所谓任重道远,而为善惟日不足者欤!
曾祖太子少保讳某,赠太师
鸿胪卿讳叔詹追封吴国公
尚书度支员外郎讳遂良追封韩国公
皆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娶相里氏,封晋国夫人
子男曰诜,大理评事
䜣,太常博士
讷,将作监主簿
诒,秘书省正字
三子早卒。
女,长适集贤校理苏舜钦,次适秘阁校理李綖,次适单州团练推官张遵道。
公以嘉祐二年二月五日卒于家。
其子䜣以其年十月十八日,葬公于应天府宋城县之仁孝原。
铭曰:
翼翼祁公,率履自躬
一其初终,惟德之恭。
公在于位,士知贪廉。
退老于家,四方之瞻。
岂惟士夫,天子曰咨。
尔曲尔直,绳之墨之。
正尔方圆,有矩有规。
人莫之踰,公无尔欺。
予左予右,惟公是毗。
公虽告休,受宠不已。
宫臣国公,即命于第。
奕奕明堂,万邦从祀。
岂无臣工,为予执法,何以召之,惟公旧德。
公不能来,予其往锡。
君子恺悌,民之父母。
公虽百龄,人以为少。
不俾黄耇,丧予元老。
宠禄之隆,则有止期。
惟其不已,既去而思。
铭昭于远,万世之诒。
充御试官日记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
二月二十六日
宣赴崇政殿水阁,同直孺内翰贯之杂端充编排官。
御前劄子三道下编排所。
二十七日晴。
上御崇政殿,试进士明经诸科举人
《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出老子《道经》。)圣驾幸后苑,往来迎驾。
御药院公文二道,传宣精加考校。
内臣二人传宣赐食并酒。
编排三四五等第一百二十七等。
二十八日晴。
内臣传宣赐「文儒」二字。
圣驾卯刻幸考校所。
编排经生。
特奏《毛诗》十一人,特奏《尚书》九人,特奏明法四人。
传宣赐食,二酒一茶。
二十九日阴,旬休。
传宣赐酒食七宝茶。
初考经学官王惟熙祝咨、夏璋。
覆考经学官王彭张兑、朱从道。
详定官贾寿吴中复
封弥官傅求王陶
义官王逢傅卞卢士宗
三月一日微寒,风。
圣驾幸考校所,起居四拜。
编排诸科卷子。
宣赐酒食果子。
二日晴。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考到诸科卷子。
三日晴,上巳日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上巳酒各二,果子一。
四日微雨,春寒。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赐酒食果子。
五日阴,寒。
驾幸覆考所,起居。
宣赐酒食果子。
第一谓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与比伦。
第二谓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
第三谓艺业可采,文理俱通(须合得及第者。)第四等谓艺业稍次,文理粗通,于此等中仍分优劣,优即为第四等上。
第五等(须必然合落者)谓文理疏浅,退落无疑。
不考,谓犯不考式。
纰缪,谓所试文字并皆荒恶。
六日阴,寒。
驾幸详定所,起居。
点检官:孙坦郑穆
进士初考官沈遘司马光裴煜陆经
进士覆考官祖无择郑獬李綖王瓘
点检官:孙洙(一作渊、)王广渊
详定官杨畋何郯王安石
读官胡稷臣苏衮傅尧俞张次立宋迪孟阳
特奏名进士三十八人。
《作乐荐上帝诗》,《谨用五事以明天道论》。
编排特奏名进士卷子。
赐酒、果、寒食节食。
七日晴。
驾幸详定所,起居。
寒食节上酒各二壶,果子一合。
又酒、果、冷食。
编排进士卷子共一百号,特奏名一号。
八日晴。
驾幸编排所,起居讫进呈进士卷子二道。
御药院录白中书劄子进士以下等第云云。
编排进士诸科等卷子。
赐食酒果。
九日清明,雨。
奏乞送焻字号卷重详定。
封弥关详定五号,奏取旨。
御药院关奉圣旨看详定夺鞃、𨑊、󱿐、䚟、虭五号等第。
赐酒食果子。
按:《芦浦笔记》卷五,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校点本。
李綖学士请示江韩诸君 北宋 · 刘敞
 押词韵第六部
我醉阙门外,卧备东藩臣。
君从天上来,秀色落青云。
留连三日语,多得所未闻。
僻陋不自知,喟予久离群。
南风吹白沙,六月天昼昏。
送行不尽境,引望空复勤。
相识何必旧,白头如新
有信当寄书,毋遗倾盖人。
李子仪嘉祐元年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司马公文集》卷五八
光再拜。
昨日值客至,不克尽谈。
宿夕思之,终未能达子仪高远之虑。
故辄复布其愚悃,以闻左右,未审果肯省视否?
凡足下今所欲为,义邪?
利邪?
将不胜其忿,茍为诋讦,以快志邪?
此三者皆未见其可也。
足下虽自信其心不为利动,然天下之人,乌可户晓,万一被涉此谤,于何湔洗?
是弃千金之璧而得腐鼠也。
虽一日十官,岂足羡哉?
光辱与足下游最久,窃观士大夫间才行具美如足下者,能有几人?
所以孳孳深更重惜,不欲使有毫末之议加于全德。
事茍上闻,不可复掩,朋友虽欲从而辞之,亦无及已。
足下何不试察光心,所以区区不避谴怒,竭忠相告者,亦何所利哉?
正为贤者惜举措而已。
李子仪皇祐三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六、《司马公文集》卷六四
宝元中,光从事在华,子仪侨居州下,始得从之游。
窃尝与僚友议曰:「人之裕于才者或𥚹于行,丰于行者或歉于才,要之不能得兼。
子仪者,才如是,行如是,他日吾属其敢望乎」!
间二年,子仪进士第,名声暴灼于缙绅间。
闻之,喜曰:「所期果不负矣」。
又五年,光与子仪俱官太学,日夕相从,讲道甚乐。
不幸子仪遭先府君忧去职,服除来还,则光去迁他官。
虽不得亟见,然慕重其为人,常若在旁也。
皇祐三年丞相文公出镇许昌,士大夫愿从后车以自效于幕下者甚众。
公无所取,独与子仪俱。
夫以文公之明且公,而子仪独应其选,其不轻而重可知矣。
论者犹谓子仪不当舍中都游外方。
夫玉,巨用之则为璧为圭,细用之则为环为玦。
玉能明洁润泽而已矣,璧与圭、环与玦,唯工者之所为,玉岂能自制哉!
行矣子仪,君子之道犹玉也,亦乌适而不见贵乎?
陕郡司马光序。
次韵子仪初夏偶作 北宋 · 黄庶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醉红方寂寞,吟绿又装(四库本作将)成。
急雨宜听,清风簟可迎。
燕忙谙物态,花尽见时情。
独有无言意,不知枯与荣。
皇祐五年三月乙巳齐大风海水暴上寿光千乘两县民数百家被其灾而死者几半丞相平阳公以同年李君子仪往赈之以诗见寄因而和酬 北宋 · 黄庶
 押词韵第四部
盐民没利海隅,奔走末业田园
天意似遣阳侯驱,卷水沃杀煎海炉。
怒涛百尺不及逋,老幼十五其为鱼。
耕夫蚕妇来踌躇,百金不易箔与锄(自注:齐人言蚕者,举箔为数。)
我公偃息哀其愚,埋掩尸骼赒茕孤。
吾党子仪驰赤驹,口赍公惠人人嘘。
日走百里嫌昳晡,不饮不食颜色癯。
去时万树如束枯,回首绿暗红紫疏。
寄诗百言举其粗,我愧安饱心如苴。
次韵和子仪闻蝉 北宋 · 黄庶
 押侵韵
落日挂树间,长我庭下阴。
园林动秋意,高蝉忽微吟。
清风转馀声,杳若下远岑
微物感时节,铿鍧吐商金。
古乐久破碎,兹虫抱全音。
荒忽尚偃蹇,激起壮士心。
愿为秋蝉操,被之朱丝琴。
子仪巡捕 北宋 · 黄庶
 押词韵第六部
天子辍霖雨,兹来泽东民。
威声先公至,暴攘客四邻。
下车坐无事,惩劝裨秋春。
物价以日减,囷仓饱新陈。
俗愚其何知,蝗来遏公仁
所至不为灾,群飞乱烟云。
公虑种(自注:上声。)吾土,且为沴气根。
计丁立捕法,官行劳(自注:去声。)其勤。
老幼千里眉,朝蹙夕已伸。
我知公之德,由此碑齐人。
吴仲庶李子仪 北宋 · 苏颂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五纪修戎好,重关四向开。
村郊纵牛马,战地长蒿莱。
过客朝连暮,征轺去复回。
元侯勤主礼,一一倒瓶罍。
李子仪学士上元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倾都繁盛数宵中,知是钧天第几重。
岧阙开筵纡警跸,䌽山张乐戏鱼龙。
月华高下随灯丽,春色融和入酒浓。
拟逐胜游行乐去,长年于事亦无悰。
冬至日瓦桥李綖少卿会饮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使传驱驰同被命,边城迢递偶相从。
风霜正急偏催老,岁月如流又过冬。
方念去家千里远,无辞沈醉十分浓。
须知此会洵(丁本作尤,道光本、钞本作又)堪喜,北上河桥便寡悰。
李子仪吴仲庶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并驰绝塞待燕邻,喜过重关值故人。
阔别经年劳远梦,留连此日奉清尘。
威行列郡连营肃,恩浃诸戎异域春。
愿学子云承汉诏,未央宫壁颂功臣
李子仪瀛州借马寄安抚待制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塞草黄明畜牧肥,外闲千驷气增威。
权奇毛骨森相映,騕袅精神动若飞。
暂借行人持玉节,屡陪方伯展朱旂。
料君早晚趋严召,安稳乘归从六騑。
七言景德寺考试院李子仪重阳日 北宋 · 沈遘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劲风疏雨深秋节,古寺重扃独坐人。
菊色未开期有待,萸香欲佩使谁纫。
登高莫作西城望,把镜须怜白发新。
持酒劝君休惜醉,定知归日不盈旬。
李子仪明州 北宋 · 王安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儿童剧戏甬东天,小别侵寻二十年。
海岸楼台青嶂外,人家箫鼓白鸥边。
哀容愁问州民事,胜槩欣逢太守贤。
为我剩题潇洒句,遥闻凤诏(《瀛奎律髓》卷二四作还闻凤沼)待诗仙。
李子仪即元韵 北宋 · 沈辽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胡人泛舶万里来,头上氎市缠作堆。
建武赆琛终罢献,元和亭榭不求材(自注:宪宗访沉香亭子材,令市舶沉檀,委地不用。)
君王方讲羽干舞,太守何妨乐圣杯。
筦库贱生固多幸,天边长见利篷开。
陇西郡李氏尊胜陀罗尼经幢 北宋 · 李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七、光绪《重修曲阳县志》卷一二
氏本定武曲阳县归善虎山里河李明经咸宁之爱女也。
氏以□淑閒(缺)门有礼,故东郭郭君俊闻而媒娉。
及归其门,果舅姑称其孝,中外道其贤(缺)
彦升祖宗积庆,气概豪杰,果致资□及数万膏腴(缺)知也。
其治家之道,李氏同有力焉。
氏生三女一男:其(缺)西郭李君衡,女不幸早夭,有甥李子仪,其季女为高(缺)为人倜傥有材力,能挽强善神射,有将材,累试中不(缺)三女,长曰娘哥,始七岁,次曰昭哥,又次曰住姐,皆孩幼(缺)
之大莫大于孝,孝之大莫大于终亲。
然则,其生也可(缺)也,昊天罔极,则何以哉?
亡妣于熙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以寿终,年七十有(缺)癸地,礼也。
闻诸释氏,世有佛经名曰《尊胜陀罗尼真言》(缺)如曰□石工刻其文立于其坟之南,待其日亭午,影覆其上,亡灵有罪,免而必生天。
遂使天下孝子顺孙,闻其大雄之力。
如是则元元之众,得不免而从之者耶?
虽匮于财者,亦将勉而为之,况我巨有资产哉!
元长择年月市石为其幢,幢之成必有文以表之,故求之于余。
余与元长同乡里,系亲其间,□故不得□焉。
时熙宁十年岁次丁巳四月庚辰朔初三日壬午江夏李□述。
中山石玉书并刻字。
杜宗象墓志铭宣和元年二月 北宋 · 杜公力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四、《匋斋藏石记》卷四○
公讳宗象,字仲祖
曾祖审进,保平、静江军节度使,赠太师京兆郡
祖彦钧,安化军节度使
父赞文,内殿承制
母李氏,旌德县太君
初,承制公捐馆,夫人上言,以公昭宪皇后之裔,愿世其禄,朝廷悯之,授公三班借职
历监西京都亭驿兼礼宾院三泉县商税,以课息羡溢,特转一官,充并州阳兴寨兵马监押嘉、眉州巡检
集贤校理刁约知公才,辟监韶州永通监,鼓铸增倍,优被赏典。
秘阁校理李綖闻公名,辟句当卫州淇水第二监,后为寿州城南门外都巡检使兼守把浮桥催纲,尉氏县兵马都监永兴军奉天县兵马都监
元丰中特差充信州兵马都监
公从仕三十馀年,自三班借职,十四迁至左藏库副使历官无玷累,而所至有治绩。
事亲笃于孝,而训子以义方,姻睦称于宗族,信义施于僚友,节行著于乡党,才美闻于缙绅。
伟哉!
公以二子登朝,屡膺褒典,累赠至左屯卫大将军,会改官制,换赠武功大夫
自非善庆之积,畴克至此!
公首娶林氏,次娶王氏,后娶王氏,并追封太令人。
四男:轸,见武翼大夫致仕;
亢,故供备库副使、知孚州军州事;
宿、奎早亡。
三女:长适故内殿崇班张太初,次适武翼郎史绅,次适故敦武郎李仝
孙六人:翰早亡,翱、翔并承节郎,必强早亡,必简承信郎
孙女一人,适贡士李扬休。
公以元丰六年十月初九日以疾终于信州官舍,享年六十六,权厝京城之东。
后三十五年,嗣子轸卜重和二年二月十四日,举祖妣之柩归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双洛原,祔京兆郡之茔。
公力备闻伯父之遗美,见委以铭,义不当辞。
铭曰:
仕之克勤,宠加于身。
善积诸己,庆贻后人。
褒赠屡锡,佳城维新。
其与嵩洛,万古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