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冯参元延四年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中山孝王短命早薨,愿以舅宜乡侯参关内侯,归家,朕甚湣之。
其还京师,以列侯奉朝请(《汉书·冯奉世附传》,又见《宣元六王传》)
定陶王欣为皇太嘴动绥和元年二月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不蒙天佑,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
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繇斯焉。
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
其立皇太子,封中山王谏大夫冯参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
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汉书·成纪》)
濮阳公上陈相公838年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三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伏见今月某日制书。
奉承相公显由起部
光践黄枢
唯彼秦宫。
必加汉相。
是能超绝庶尹。
冠映偫伦。
荀悦荣登。
止通左氏。
张华宠拜。
空对建章。
岂若相公翊赞皇猷。
发挥清问。
耻君不及
欲人尽若胥庭。
式叶具瞻。
爰从正位。
冯参帷幄。
式展于矜严。
杜恕纪纲。
不资于交援。
旷百千岁。
无三四人。
某忝沐陶甄。
谬居藩服。
心悬廊庙。
同边马之嘶鸣。
身系节旄
羡塞鸿之骞翥。
无由拜贺。
伏用兢惶。
回转运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宋景文集拾遗》卷一九
逿违明晤,遒歇岁芳。
顾支离抱疚之节,加涩讷措辞之短,迨冯参讯,尤结悁劳。
恭惟黄图夹右之区,赤藩刺举之重。
澄清所寄,自均八使之雄;
调度攸资,足居千金之仰。
仰荷最目,方冠吏师。
钦伫追锋之还,进侍承明之秘。
秋炜肃布,毛泽顺成
善膺福禄之藩,式慰牢骚之素。
洪州新置州学景祐三年十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武溪集》卷六、《广东文徵》卷五五、乾隆《南昌府志》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三代之制,天子之学曰辟廱,诸侯曰泮宫,党遂所居,必有庠序,释菜之奠,其来旧矣。
孔子之道,万世师表,故昔唐氏尊之以王爵,奉之以时祀,而礼用祭菜。
夫祭菜之义,本于太学,存庙而废学者,礼之失也。
大江之西,处都会而山水佳者,洪为率,郡之造秀,以文获仕,岁有人焉,固宜兴学校以宠其俗。
景祐改元明年天水赵槩叔平,以祠曹副郎兼东壁图书之职来守是邦,剪弊擿蠹,树立群善,和气被境,庭无宿奸。
乃思本朝一祖二宗,承平八十年,垂白耇老不识攻守之器。
今上复好文以守成业,而学校之风未甚流布,殆于守臣之阙请。
遂露奏:豫章介在江左,为支郡准的,援南西二都暨上始封之国为比,即其祠宫,愿建黉舍。
诏从之。
繇是葺旧模新,补败增卑,广其壖垣,峻其廉陛。
或易椽而朽,或筑基而营,起桡为隆,变蔀为丰。
寝殿奕奕,俨然南面,龙衮珠旒,备乎王章
自高第弟子至汉魏大儒,坐而侍,壁而立,于堂于庑,列像有次。
考室百楹以处生徒,凡大夫、士、庶人之子为俊士者,皆许游焉。
仍乞上庠版书以赋其时习,给閒田五百亩以充其日廪。
选文行之士观察推官陈肃总其众而谨其号令,事由中覆,咸得请焉。
又俾设色之工,以夏、商、周车服、圭璧、梡俎、彝斝之器见于经礼者,绘之讲论之堂,使朝夕观焉。
孟子所谓「乐得英才而教育之」者,其是之谓乎!
鸠工于三月庚子,告成于八月庚申
役用卒徒,不劳于民,赋以羡材,不歛于众,而克成焉。
噫!
汉袭秦令,以太守领郡,而泮宫之制阙焉,其或著理效,称循吏,大抵谨绳墨、挟钩距、尚威刑以束缚人耳。
能知学校为教民之本者,惟文翁唱之于蜀,故司马相如王褒之徒,用文章揄扬汉美,与三代相照耀于先后者,文翁之力也。
后人复声而和者亡几焉,盖学校之益人也缓,威刑之取名也速,故为政者有所趋焉。
叔平文学进士而升鼎科,以器识居宦途而历显仕,复能敦大教之本,储诗书而萃英髦,以尊圣育贤为事,夫其远大,安可量哉!
与夫徼福于神、盛祠庙者异矣,又岂知洪人戴之不若文翁之于蜀耶?
某以上书忤旨,贬筠州,道出大府,目是懿绩,故为之记云。
宋景祐丙子岁十月日建。
冯先生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五、《浮沚集》卷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二
或问冯先生参于某曰:「先生何如?
而子欲以为师乎哉」!
某曰:「先生之孝于亲,友于弟,虽舜亦不过如此而已。
吾不是师而将何师乎」?
或者曰:「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而子曰先生之孝虽舜不过如此,何也?
先生自名,慕曾子犹以为不能及也,而以为舜,不亦过乎」?
某应之曰:「吾所谓如舜者,如舜之孝而已矣。
舜之圣,固后之世未见其能及也。
夫孝自天子达于庶人,能尽其道者,举相似也。
曾子之于舜,吾未见其有以异焉。
曾子之于孝,以有曾晰者也;
舜之于孝,以有瞽瞍者也。
二者之尽于孝,是或一道也。
子固以为舜为圣人,而其孝不可及乎?
曾子之不得瞽瞍,而其孝不若舜乎?
吾窃悲今世之人自以为不若人也。
之后,世之士皆之学也,而曰不可及焉,则不学而已矣。
颜渊曰:『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
有人焉而为曾子之孝其亲者,吾必曰曾子而已矣,吾不知其不可及也;
有人焉而为舜之孝其亲者,吾必曰舜而已矣,吾不知其不可及也」。
或者曰:「子以为先生之孝果如舜,舜渔于雷泽,渔者皆让居,耕于历山,耕者皆让畔,而天下之士又多就之者。
先生居于乡,其德不及于闾里;
太学太学之士无有与其贤者。
是果不如舜也」。
某曰:「子以为若是之不如舜,诚是也。
子且以为今之民皆尧之民乎?
今之士皆尧之士乎?
如之何必其人之皆化也?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先生居于太学,其乡人之贤者率其徒,状先生之德上于祭酒司业
太学之士闻先生之贤者皆往拜之,虽不善之人亦不敢不敬于先生之侧。
先生之德亦可谓化矣。
其曰不如舜者,不如舜之广也,时势则然也,其孝果有以异乎?
无以异也」。
或者曰:「夫人孰不为孝子,以先生为孝,是显天下之人皆不孝也。
先生之孝如舜,是舜之后,或圣或贤皆不若先生之贤也」。
某曰:「是又不然者也。
吾岂敢厚诬天下之人哉?
人孰不爱其亲,而先生能尽爱亲之道焉。
尽其孝如先生者有矣,吾不得而知也。
孔子之称曾子,不曰颜子之徒皆不孝也。
孟子之称舜,不曰尧、禹之君皆不孝也。
舜之后,、文、武,其孝非不若舜也,舜之孝显也。
、文、武而为舜,亦舜也。
天下之孝,天下之人皆能尽也。
能尽其孝者,皆舜也。
岂谓古圣贤不若舜哉?
当其可也。
岂谓先生必贤于古圣贤哉?
当其可也」。
或者曰:「子以为先生孝而师之,是子必不孝也」。
某曰:「某于天地之间,岂敢以不孝自处也。
虽然,吾学焉而未能尽其道者也。
先生能尽之,则其师也宜」。
或者曰:「吾子之言冯先生则是也,然众人所不为,而吾子必为之,人皆以子为狂且怪,特邀奇而好名者也,姑己之不宜有是名也」。
某应之曰:「此又吾子之惑滋甚也。
不识吾子所谓怪者,以其异于众乎?
以其异于圣人之道乎?
吾学圣人道者也,合于圣人之道者谓之常,离于圣人之道者谓之怪。
古之人未尝无师也,虽圣人亦有师。
吾之师其如舜者,独非圣人之道欤?
吾何怪之有?
吾固怪夫世之人未尝求师也。
卒然问之,则必曰:『吾亦何常师之有』?
否则必曰:『吾师其成心而已矣』。
夫二者,固圣人之道也。
而世之人以应人者,是亦未尝有师者也,是亦未尝师其成心者也」。
曰:「兹不乱圣言以行怪欤」?
「其或有焉,曰师曰弟子云者,亦必求为利而已矣。
学必为道也。
如必曰从众,众人之学为道乎?
为利乎?
如曰为道,吾从众可也。
学必有师也。
如必曰从众,众人之学有师乎?
无师乎?
如曰有师,吾从众可也。
人之学不可以不知道,欲知道必从师而问焉。
吾学道也,吾求师也,而曰邀奇而好名,是则圣人之道皆不可为已。
然则吾安敢避是名哉?
与其得罪于圣人,吾宁得罪于众人。
故凡有合于圣人之道者,吾必为之。
凡有不合于圣人之道者,吾必去之。
是非止于道而公也,吾不忍枉其道以求合乎众也。
凡吾之所学者如是,是又不可不辩也。
如有曰众如是不可也,必从众,吾则敬谢焉。
如有曰道如是不可也,必从道,吾则敬受焉。
吾非求胜者也」。